首页

(广东专版)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2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说明:标“★”题难度稍大,意在提醒学生慎思慎做,教师可对这些题目进行选讲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22·东山中学测试)小说《静静的顿河》中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A.企业国有政策     B.粮食税C.劳动义务制D.余粮收集制2.(2022·山西十校摸底)“当一月底,在巴兹基召开的守备部队大会上……骑兵连的战士就公开提出了意见。从他们的队伍里喊出了这样的口号:‘赶走征粮队!’‘征粮工作该收场啦!’‘打倒粮食委员’。”材料描述的这一现象产生的背景是(  )A.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遭到农民的反对C.农民对农业集体化运动强烈不满D.斯大林模式下农民生活困苦3.(2022·海珠测试)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  )A.列宁改变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改造社会主义C.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D.列宁已经认识到计划和市场的本质4.(2022·广东六校联考)某学者把苏联(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面对现实的实验”应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斯大林模式5.(2022·惠州调研)“1930年冬季成为农民的恐怖冬天,抄家、流放和处决成为寻常的事。”“恐怖冬天”的来临是因为苏联(俄)实行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7\n6.(2022·顺德期中)“在经济建设中,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强调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必然会导致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最能说明此观点的政策是(  )A.罗斯福新政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斯大林模式D.新经济政策7.★斯大林曾经说:“能不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把苏维埃政权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在两个不同的基础上,就是说,建立在最巨大、最统一的社会主义工业基础上和最分散、最落后的农民小商品经济基础上呢?不,不能。”为此,苏联实行了(  )A.新经济政策B.社会主义工业化C.农业集体化D.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8.(2022·深圳调研)有人说,苏联某一时期的经济实际上是一种“命令经济”而非“计划经济”,但却创造了工业化的奇迹。这种“命令经济”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C.新经济政策D.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9.(2022·汕头质检)前苏联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长期实行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指工业产品与农产品不等价交换,国家无偿向农民征收公粮、调拨农产品和以低价收购农产品,而以较高的价格将工业产品卖给农民,从中得到有利的差价),苏联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主要是(  )A.增加物资储备以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B.发展农业生产以提高国家综合实力C.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实现国家的农业化D.增加资金积累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10.(2022·揭阳模拟)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末苏联的一幅题为“推广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的宣传画。当时的苏联(  )A.调整农业政策,促进农业市场化B.调整农业政策,实现农业集体化C.农业经济改革,增加粮食生产量D.农业经济改革,支持工业化建设11.★赵楚在《停滞的时代》中写道:延续18年的“×”式庸人政治,因其停滞的时代特点,被称为“20年核冬天(认为使用大量的核武器)”。“×”式庸人政治时期出现的现象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B.合并集体农庄,庄员拥有自留地C.苏联与美国势均力敌D.大肆批判社会主义制度是“官僚专制”7\n12.有学者这样描写前苏联一位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材料所描写的应是(  )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2022·梅州摸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材料二 材料三 威尔斯:这次美国之行,给了我极强烈的印象。旧的金融界在崩溃,全国的经济生活以新的方式在改造。列宁当年曾经说过,要“学习做生意”,要向资本家学习。现在资本家应当向你们学习,以便领会社会主义精神。我以为,在美国,问题是在于进行深刻的改造,是在于建立计划经济,即社会主义经济。你和罗斯福是从两个不同的起点出发的。——《斯大林和英国作家威尔斯的谈话》(1934年7月23日)材料四苏联20世纪40~60年代经济问题诊断书病人苏联发病时间20世纪40~60年代病由①病症②诊断患了严重的“经济发展缓慢”症医生处方赫鲁晓夫③④推行新经济体制,扩大农民和农庄的自主权⑤“加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1)材料一中苏俄得以恢复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后来会出现材料二中的现象?(3分)7\n(2)材料三发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你如何评论威尔斯的观点?(8分)(3)材料四中①②③④⑤分别应该填上什么?表中三个“医生”所开的处方都没能“医治”好苏联,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9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1921年)列宁:我们的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正在于我们……开始作战略上的退却,趁我们还没有被彻底打垮,让我们实行退却,一切都重新安排,不过要安排得更稳妥。(1921年)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1922年)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真正实质在于:第一,无产阶级国家准许小生产者有贸易自由;第二,对于大资本的生产资料,无产阶级国家采用资本主义经济学中叫做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系列原则。”材料二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退却”在农业方面的具体表现。如何理解列宁对新经济政策实质的不同阐释?(10分)7\n(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美国和中国的“原有不完美模式”分别指什么。简要指出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在农业方面是如何体现“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的。(6分)(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三国制定经济政策过程中在经济体制的借鉴上说明了什么问题,有何启示。(4分)答案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1.选D 题干中“把我们的粮食全搞走啦”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农业政策,故排除A、C两项;粮食税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排除B项。2.选A 由“赶走征粮队”“征粮工作该收场啦”等可以看出,以余粮收集制以核心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了士兵的不满,故A正确。3.选C “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说明社会主义吸收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故选C。4.选B “追随理想的实验”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面对现实的实验”指新经济政策;“回归理想的实验”是指斯大林模式。故选B。5.选D 1930年,苏联在农业方面正在强制推行农业集体化。A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时间为1918~1921;B项新经济政策是1921~1927年;C项与题意无关。故D项符合。7\n6.选C 抓关键词:“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指令性计划”“导致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上述内容都是斯大林体制具有的特点。7.选C 由“不能”将“苏维埃政权……建立在最巨大、最统一的社会主义工业基础上和最分散、最落后的农民小商品经济基础上”可知,斯大林要改变分散落后的农民小商品经济,以适应工业化的需要,故C正确。8.选B “命令经济”而非“计划经济”,但却创造了工业化的奇迹推断是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9.选D 本题考查对苏联工业化的认识。20世纪20年代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从苏联采取的措施看,国家以低价收购农产品,而以较高的价格将工业产品卖给农民,可以看出国家全力支持工业化。10.选C 玉米为高产作物,“推广种植玉米”说明苏联想提高粮食产量。11.选C 根据题干中的“18年”“停滞的时代”和“核冬天”可知,“×”式庸人应是勃列日涅夫。A项属于列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B项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C项符合题意,D项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12.选D 本题考查戈尔巴乔夫改革,有很大的迷惑性。“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很容易错选A项。但题干的关键信息是“一直到剥光为止”寓意是苏联解体。13.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以来人类对现代化模式的新探索。第(1)问,“原因”可以结合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探索活动的作用回答,材料二漫画实际讽刺了斯大林经济体制片面发展重工业的现象。第(2)问,注意分析美国和苏联当时所处的不同背景,“评价”的关键是指出威尔斯观点的错误之处。第(3)问,填表内容需要结合所学回答,“评价”言之有理即可,注意所表述的内容与二战后苏联改革的关联性。答案:(1)实行新经济政策。片面地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2)背景: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之下,罗斯福实行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苏联: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评论:威尔斯只看见罗斯福新政对经济干预的表象,(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而未看到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根本改变的实质,因而得出错误的结论。(3)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②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经济发展缓慢;③重点改革农业,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等;④勃列日涅夫;⑤戈尔巴乔夫。评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带来了严重的弊端,苏联的改革收效不大;社会主义改革具有曲折性和艰巨性。(言之成理即可)7\n14.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1919年至1920年实行,“1921年”表明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从农业方面征收粮食税的方面回答;第二小问,从材料一中逐条归纳,第一段从实行的“迂回”策略回答,第二段从“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回答,第三段从经济的角度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罗斯福新政之前美国实行的是自由经济政策。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第二小问,根据两国改革之后在经济制度变化中的不同点回答。第(3)问,要看到三则材料中不同国家的性质,苏俄是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特殊的环境,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出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相适应的方面,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但是进行了对经济的干预,可以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地回答。答案:(1)表现:实行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理解:列宁从不同角度阐释了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从政策实施的策略角度来看,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迂回过渡”。从政策实施的目的来看,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巩固苏维埃政权。从政策实施的内容来看,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市场机制来发展社会经济。在保证无产阶级掌权的前提下,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2)模式: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体现:美国成立农业调整署调控市场,用行政手段调节农业生产;中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经营的自主权。(3)说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都是经济调整的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启示:各国应从国情出发充分利用市场和计划两种手段发展经济,灵活制定或调整相应的经济政策。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4 17:26:02 页数:7
价格:¥3 大小:617.96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