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届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考点突破:分析语言特点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6

2/26

剩余2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文学类阅读:分析语言特点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喜事西戎这几天,小秀真高兴,脸颊红润润的。一碰到人,她便把黑缎子似的头发一甩,忍不住咧开嘴笑了。“哎哟!有了喜,高兴得嘴都抿不住哩!”村里和小秀同辈的妇女们,见了面这样开着玩笑。小秀真是有了喜,再过两天,就要同互助组里海娃结婚啦。还在半个月前,小秀就和海娃商量好结婚要做的衣服、要买的东西,海娃进城全置办回来了:蓝花布、红花布、红毛衣、洋袜子,样样都叫小秀满意。海娃知道小秀爱讲卫生,爱学习,还特别多买了一块香胰子、一个小日记本送给小秀。小秀呢?也早加工缝了一件西式衬衫、一个“时兴”挂包送给海娃。这几天,小秀约了她的几个伙伴,一面赶缝嫁衣,顺便就又讲起她和海娃来了。小秀一点不封建,她讲同她妈妈闹斗争。原来不久前,东土村有一家差了两个媒人来说媒,妈妈答应下了,小秀不依,向她提出抗议说:“旧社会把妇女当牲口卖,这新社会不能啦,没有经我同意,就是不成!”就这样,小秀拒绝了她妈妈的意见,根据自己要求的条件,挑上了海娃。海娃呢?也爱小秀。两个人的条件,自然是在一块谈过了,都同意,才向家里提出来的。海娃爹来找小秀妈妈探话了:“他大婶,你看海娃和小秀……你是个什么意见呢?”“唉!怕不好吧!外人听见了会说闲话!”“噫,”海娃爹偏了一下头,“如今这世道可不是从前啦!孩子们自己给自己‘自由’,将来没埋怨,闹生产呀,过日子呀,人家能合到一块。看从前,花上银钱孩子们还不如意,今天打架,明天动武,根本是砂面捏窝窝——就团不到一块嘛!”“呵!也真是!”小秀妈想起自己年轻时的痛苦,动摇了。“如今这是年轻人的世界,干甚都要新脑筋,咱们这老脑筋,人家说‘顽固’‘封建’,依我看,也是正月里卖门神——过时货啦。由他们年轻人去吧!”小秀妈妈想了想海娃,虽然相貌黑些,倒是个挺好的后生,便正式征求小秀的意见:“海娃你满意的,可是脸黑呀!”“黑怕什么?”小秀驳斥着她妈妈,“又不贴在墙上当画看!”老婆婆叫女儿驳倒了,发着感慨:“如今这世道,就是好活了你们这一把子年轻人!”“对嘛!妇女要解放,就是为的这个嘛!”正月十五是海娃和小秀结婚的日子,没有请先生,也不测八字,是他两个选择的。因为刚过了年,全村都在闹红火,吃好的,能好好高兴几天。\n真是个好天气,太阳红燉燉的。海娃家的黄土院打扫得净光,门口贴了一副大红对子:男人耕种做模范,妇女纺织当英雄。傍晌午,鞭炮辟辟啪啪响,秧歌队的锣鼓就震天价敲打起来。这时,海娃穿了一身深蓝布棉袄棉裤,束了一根宽皮带,洋袜子新鞋,头上戴一顶狐皮的带檐帽,脸也洗得挺干净,俊堂堂的。胸前戴一朵大红花。如今这世道可不是从前啦!孩子们自己给自己“自由花”,五角星的毛主席像牌牌,挂在红花上面。小秀穿戴也一崭新,花格裤,海青色袄,头上扎着雪白的羊肚毛巾,俊旦旦的脸盘,和胸膛上戴的红花一样,格外惹人喜欢。两面旗飘在前面,中间是秧歌队的人打着锣鼓,吹着笙管,最后在簇拥的人群中,海娃和小秀手拉着手,随上走。人们唱着,笑着,乐器奏着,一直在村子里绕了一个大圈圈,又返回到院子里布棚下面,正式举行结婚仪式。看热闹的人把院子挤满了,简直水泄不通。连窗台上也爬满了小孩。“向父母行礼!”司仪生贵子喊开了。海娃和小秀同时转过身,海娃拉开腿,正准备磕头,小秀一把拉住了他。这时东墙角一群妇女叫起来:“磕嘛!跪下磕嘛!”村主任突然从人堆里挤出来招着手说:“吵死人啦,老婆老婆,赛过打锣,这新式结婚是鞠躬嘛!”海娃和小秀便向坐在正面椅子上的海娃爹、小秀妈鞠了一躬。接着生贵子又喊:“向来宾行礼!”“男女互相行礼!”海娃和小秀站成了对脸,两人互相看了一眼,都羞得低下了头,周围人群里,霎时爆发出一阵掌声笑声。礼罢,村主任出来讲话了。他一开口便说:“在场的青年团、妇联会,婆姨女子少先队,今天海娃和小秀,是自由结婚,这就是咱新社会的结婚。旧社会里,婚姻不合理,受媒人的骗,谁也见不了谁,花上银钱,还不知道是哑子,是麻子,是拐子,是爬子,到结了婚,两口都不如意,今天吵,明天闹,你看糟糕不糟糕?你们说那日子怎能过好呢?”他讲到这里,突然向西墙角招手大呼:“哎,老婆婆们,你们有经验,我讲得对呀不对?”全场子人都哄然大笑了……天黑,摆开了酒席。吃饭的时候,小秀妈、海娃爹同村里的一些老年人,在一张桌上吃喜酒。有一个感慨着今天的喜事,对海娃爹和小秀妈说:“你们今天好大的喜事呀,我活了这么大年纪也没经过,又红火,又省事!”“看人家如今这多好,”又一个老婆婆羡慕地说,“我那闺女早知道能这样,也寻不了死!”说着,伤心地拧了一把鼻涕,哭了。黑夜,村里的一群小孩子,偷偷爬到新郎和新娘子的窗台上听房……1948年正月(有删改)西戎的小说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n安乐居(节选)汪曾祺安乐居是一家小饭馆,挨着安乐林。安乐林围墙上开了个月亮门,门头砖额上刻着三个经石峪体的大字,像那么回事。走进去,只有巴掌大的一块地方,有几十棵杨树。在林子里走一圈,五分钟就够了。附近一带养鸟的爱到这里来挂鸟。他们不像那些以养鸟为生活中第一大事的行家,照他们的说法是“瞎玩儿”。他们不养大鸟,觉得那太费事,“是它玩我,还是我玩它呀?”把鸟一挂,他们就蹲在地下说话儿,——也有自己带个马扎儿来坐着的。安乐居不卖米饭炒菜。主食是包子、花卷。每天卖得不少,一半是附近的居民买回去的。这家饭馆其实叫个小酒铺更合适些。到这儿来的喝酒比吃饭的多。酒菜不少。煮花生豆、炸花生豆、暴腌鸡子、拌粉皮、猪头肉,单要耳朵也成,都是熟人了!猪蹄,偶有猪尾巴,一忽的工夫就卖完了。有时也卖烧鸡、酱鸭,切块。最受欢迎的是兔头。一个酱兔头,三四毛钱,至大也就是五毛多钱,喝二两酒,够了。安乐居每年卖出的兔头真不老少。这个小饭馆大可另挂一块招牌——兔头酒家。酒客进门,都有准时候。头一个进来的总是老吕。安乐居十点半开门。一开门,老吕就进来。他总是坐在靠窗户一张桌子的东头的座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比老吕稍晚进店的是老聂。老聂总是坐在老吕的对面。老聂有个小毛病,说话爱眨巴眼。凡是说话爱眨眼的人,脾气都比较急。他喝酒也快,不像老吕一口一口地抿。老聂每次喝一两半酒,多一口也不喝。有人强往他酒碗里倒一点,他拿起酒碗就倒在地下。他爱吃豆制品。熏干、鸡腿、麻辣丝……小葱下来的时候,他常常用铝饭盒装来一些小葱拌豆腐。有一回他装来整整两饭盒腌香椿。“来吧!”他招呼全店酒友。“你哪来这么多香椿?——这得不少钱!”“没花钱!乡下的亲家带来的。我们家没人爱吃。”于是酒友们一人抓了一撮。剩下的,他都给了老吕。“吃完了,给我把饭盒带来!”一口把余酒喝净,退了杯,“回见!”出门上车,吱溜——没影儿了。画家来了。画家风度翩翩,梳着长长的背发,永远一丝不乱。衣着入时而且合体。春秋天人造革猎服,冬天羽绒服。——他从来不戴帽子。这样的一表人才,安乐居少见。他在文化馆工作,算个知识分子,但对人很客气,彬彬有礼。他这喝酒真是别具一格:二两酒,一扬脖子,一口气,下去了。这种喝法,叫做“大车酒”,过去赶大车的这么喝。西直门外还管这叫“骆驼酒”,赶骆驼的这么喝。文墨人,这样喝法的,少有。他和老王过去是街坊。喝了酒,总要走过去说几句话。“我给您添点儿?”老王摆摆手,画家直起身来,向在座的酒友又都点了点头,走了。\n安乐居喝酒的都很有节制,很少有人喝过量的。也喝得很斯文,没有喝了酒胡咧咧的。只有一个人例外。这人是个瘸子,左腿短一截,走路时左脚跟着不了地,一晃一晃的。他自己说他原来是“勤行”——厨子,煎炒烹炸,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说他能用两个鸡蛋打三碗汤,鸡蛋都得成片儿!但我没有再听到他还有什么特别的手艺,好像他的绝技只是两个鸡蛋打三碗汤。瘸子喝酒爱说。老是那一套,没人听他的。他一个人说。前言不搭后语,当中夹杂了很多“唔唔唔”。瘸子爱管闲事。有一回,在李村胡同里,一个市容检查员要罚一个卖花盆的款,他插进去了:“你干吗罚他?他一个卖花盆的,又不脏,又没有气味,‘污染’,他‘污染’什么啦?罚了款,你们好多拿奖金?你想钱想疯了!卖花盆的,大老远地推一车花盆,不容易!”他对卖花盆的说:“你走,有什么话叫他朝我说!”很奇怪,他跟人辩理的时候话说得很明快,也没有那么多“唔唔唔”。老王养鸟,红子。他每天沿天坛根儿遛早,一手提一只鸟笼,有时还架着一只。老王话不多,但是有时打开话匣子,也能聊一气。我跟他聊了几回,知道他原先是扛包的。“我们这一行,不在三百六十行之内。三百六十行,没这一行!”“你们这一行没有祖师爷?”“没有!”“有没有传授?”“没有!我们这一行,没啥技巧,有力气就行!”“都扛什么?”“什么都扛,主要是粮食。顶不好扛的是盐包,——包硬,支支棱棱的,硌。不随体。扛起来不得劲儿。扛包,扛个几天就会了。要说窍门,也有。一包粮食,一百多斤,搁在肩膀上,先得颤两下。一颤,唉,包跟人就合了槽了,合适了!扛熟了的,也能换换样儿。跟递包的一说:‘您跟我立一个!’哎,立一个!”“竖着扛?”“竖着扛。您给我‘搭’一个!”“斜搭着?”“斜搭着。”“能混饱了?”“能!那会儿吃得多!早晨起来,半斤猪头肉,一斤烙饼。中午,一样。每天每晚半晌吃得少点。半斤饼,喝点稀的,喝一口酒。齐啦。——就怕下雨。赶上连阴天,没活儿。怎么办呢,拿着面口袋,到一家熟粮店去:‘掌柜的!’‘来啦!几斤?’告诉他几斤几斤,‘接着!’没的说。赶天好了,拿了钱,赶紧给人家送回去。为人在世,讲信用。家里揭不开锅的时候,少!……”“退休了?”“早退了!干我们这行的,四十五就退休,没有过四十五的。现在打包的也没有了,都改了传送带。”\n老王现在每天夜晚在一个幼儿园看门。“没事儿!扫扫院子,归置归置,下水道不通了,——通通!活动活动。老待着干吗呀,又没病!”老王走道低着脑袋,上身微微往前倾,两腿叉得很开,步子慢而稳,还看得出有当年扛包的痕迹。这天,安乐居来了三个小伙子:长头发,小胡子、大花衬衫、苹果牌牛仔裤、尖头高跟大盖鞋,变色眼镜。进门一看:“嗨,有兔头!”——他们是冲着兔头来了。这三位要了十个兔头、三个猪蹄、一只鸭子、三盘包子,自己带来八瓶青岛啤酒,一边抽着“万宝路”,一边吃喝起来。安乐居喝酒的老酒座们都瞟了他们一眼。三位吃喝了一阵,把筷子一挥,走了。都骑的是“雅马哈”。嘟嘟嘟……桌子上一堆碎骨头、咬了一口的包子皮,还有一盘没动过的包子。老王看着那盘包子,撇了撇嘴:“这是什么买卖!”这是老王的口头语。凡是他不以为然的事,就说“这是什么买卖”。安乐居已经没有了。房子翻盖过了。现在那儿是一个什么贸易中心。汪曾祺是一位语言大师,对于语言魅力,他是着力追求的。请举例分析这篇小说的语言特色。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我们的裁缝店李娟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同。这是游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只有量身订做的衣服才能穿得平展。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来便会特别暖和。很多个那样的日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窗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温暖和平,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得酥掉了。我们还养了金鱼,每当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这样的精灵实在是这偏远荒寒地带最不可思议的尤物——清洁的水和清洁的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曼妙地晃动,透明的尾翼和双鳍缓缓晕染在水中,张开、收拢,携着音乐一般……这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往往会软下来许多。当地男人们很少进屋,最固执的是一些老头儿,偶尔来一次,取了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即使穿了也死活不肯照镜子,你开玩笑地拽着他们往镜子跟前拖,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漂亮,可越这样他越害羞,双手死死捂着脸,快要哭出来似的。\n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看我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未来三个月就一边努力攒钱,一边再三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库尔马家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拎只编织袋跟在后面。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订金,这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拎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三只鸡嘛,换条裙子,够不够?”她订的是我们最新进的晃金色碎点的布料,这块布料一挂出来,村子里几乎所有的年轻媳妇都跑来做了一条裙子。她说:“不要让公公知道啊!公公嘛,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婆婆知道就没事了?”“婆婆嘛,好得很嘛!”她说着拽过旁边那矮小的老妇人,“叭”地亲一口:“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她的婆婆轻轻嘟囔一句什么,露出长辈才有的笑容。但是我们要鸡干什么?但是我们还是要了。还有的人自己送布来做,衣服做好后却凑不够钱来取,只好挂在我家店里,一有空就来看一看,试穿一下,再叹着气脱下来挂回原处。有个小姑娘的一件小花衬衣也在我们这儿挂着,加工费也就八元钱,可她妈妈始终凑不出来,小姑娘每天放学路过我家店,都会进来对着新衣服摸了又摸,不厌其烦地给同伴介绍:“这就是我的!”穿衬衣的季节都快要过去了,可它还在我们店里挂着!最后,我们先受不了了。有一天,这孩子再来看望她的衣服时,我们就取下来让她拿走,小姑娘惊喜得不敢相信。在那儿不知所措地站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挪出房子,然后转身飞快跑掉。裁缝的活不算劳累,就是太麻烦,量体、排料、剪裁、锁边、配零件、烫粘合衬、合缝……做成后,还得开扣眼、钉扣子、缝垫肩、锁裤边。浅色衣服还得洗一洗,缝纫机经常加油,难免会染脏一点,而且烙铁也没有电熨斗那么干净,一不小心,黑黑的煤灰就从气孔漾出来,沾得到处都是。是呀,从我们当裁缝的第一天起,就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死也不会再干这个了。但假如有一天不做裁缝,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钱过日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是这样的,帕孜依拉来做衬衣,我们给她弄得漂漂亮亮的,她穿上以后高兴得在镜子面前转来转去地看,但是我立刻发现袖子那里有一点不平,就殷勤地劝她脱下来,烧好烙铁,“滋——”地一家伙下去……烫糊一大片……怎么办呢?我们商量了半天,把糊的地方裁掉,用同样的布接了一截子,将袖口做大,呈小喇叭的样式敞开,还钉上了漂亮的扣子。最后又给它取了个名字:“马蹄袖”。\n但是后来……几乎全村的年轻女人都把衬衣袖子裁掉一截,跑来要求我们给她们加工“马蹄袖”。干裁缝真的很辛苦,但那么多事情,一针一线的,不是说拆就能拆得掉。当我再一次把一股线平稳准确地穿进一个针孔,总会在一刹那想通很多事情。(有删改)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轮渡上王安忆①我还没写过轮渡上的那二男一女。他们的面容在时间的河流中浮现起来,越来越清晰。这是在稠厚的淮河的背景之下的画面,有一种油画的酱黄的暖色调,二男一女的面容是由光和影结构的,不是那种线描式的。我想,法国画家米勒笔下的农人为什么如此打动人心,就因为他画出了农人的高贵文雅气质,辛劳的农人与他身后的田野饱含着温馨的默契,特别令人心安。而轮渡上的二男一女,他们显然不再安静,他们是活泛的。他们在船舱里走动着,大声说着话,还笑着。尤其是那个女的,她更活跃一些,上下走动得更勤,博来周围人的目光。②这是一伙民间艺人,在歉收的秋季,离乡出外谋生。度过寒冷的冬天,在这春耕时分回家了。他们不仅糊住了口,省下口粮聊度春荒,还积攒了不少。看他们的行李和出手便可知道。因为有收获和回家,他们都有些克制不住的兴奋,越来越多话,那女的一刻不停地收拾东西,其实是在清理财产。即使是在吃面包时,她也只用嘴衔着,空出两只手倒腾这些包裹。她理完一个,放下一个,再抓住一个,一使劲,提起来,墩在膝上。有着一股庄稼人的利索劲。她重新组合着这些包裹,有的一个分成两个,有的则两个并成一个。她忙活得脸上沁出了油汗,脸更红了,是一种猪肝色。她的嘴和她的手一样忙个不停。她说话的声很高,是粗嘎的音色,语速相当快,北地的方言又多是喉部发音,就难免语音浊重,口齿含糊,听上去极聒噪。她差使着那两个男的,逼迫他们也同她一起收拾行李,他们则表示出没兴趣。她就奢侈地用面包去投掷他们,他们呢,接住后,再掷还她。③人们将眼光投向他们,眼光里并没有兴趣和惊讶的表情,看上去反是漠然的。守着他们的鸡鸭和苗猪的乡里人,手袖在棉衣袖筒里,静静地看那二男一女嬉笑打闹。他们这三张脸都笑开了,显得更加宽扁。他们旁若无人地斗着嘴,看起来那两个男的一起对付那女的,这使那女的加倍兴奋起来。她在花棉袄外面披一件男式的制服短袄,不知是两个男的中间的哪一个的。这一件制服棉袄再一次将她与乡里的姐妹区别开了。她的头发很松散地编成两条发辫,由于没有好好梳理和缺乏营养,头发枯黄稀疏,分了岔。两鬓的散发披在脸颊上,并没有将脸形遮窄一些,反使它更宽扁,更为邋遢。她是说不上好看的,可是她大胆。她的大胆和放肆使人忘记了她的不好看。好看不好看变得不怎么重要。\n④她显然意识到人们的目光,这非但不使她怯场,反使她得意。她显示出格外的优越感,更大声地与那两个男的叫骂,表现得特别过火。一过火难免要出岔,霎时间,她的某一句触犯了其中的一个,他顿时翻了脸,刻毒地回骂一回,悻悻地走开了。这一个男的,看起来比那个年轻一些,这不是表现在相貌上,而是气质上。那一个比较宽仁厚道,具兄长风度。这一个则暴戾而且易怒,方才三个人的调侃中,以他和女的为主,那一个只是起着凑趣和圆场的作用。等这一个翻了脸,他却手足无措,惶惶不安,赶着去劝解,又丢不下女的。回头看她,她也是恼羞成怒,紫涨了脸,在众人眼前丢了脸面,有些气他,也有些气自己。⑤舱里一时安静了。船不知什么时候停靠了一个码头,这时又离岸了。从舷窗里可看见外边的耀眼的日光,却一点也照不进底舱。船上开始供应面条,面条一碗碗排放在饭车上,热气蒸腾了一时,很快便在乍暖还寒的气温里消散了。一些人上去买了面条,回来呼呼地吃着。舱里格外的静默,那些不吃面条的农人们,识趣地闭上眼睛,开始打盹。面汤酸甜的馊气弥漫在舱里,舱里的空气又混浊了一些。那两个男的又回到了舱里,手里端着面条,年长的也替女的端来了一碗。三人便一起吃着面条。易怒的这个还是虎着脸,女的,一边吃面,一边觑他。年长的那个吃完一碗,复又上去,再端下两碗,要他们再吃。女的接过来,往自己碗里拨了一半,那一半则递给这一个,是和解的态度。他不要,但用筷子指指年长的那位,意思是给他,就算是接受了和解,搭了话。那年长的将半碗面条合在一碗上,面汤从碗沿漫了下来,他赶紧喝一大口,将面汤喝下去,在那两个对面坐下了。他吃面的脸上,露出满足和放心的表情。⑥现在,他们都安静了下来,小声地说着话。女的也老实了,态度有点卖乖,对那易怒的说话里,还带着明显的讨好。人们的注意力从他们身上移开了。漫长的旅途使人们感到了倦意。那二男一女将长椅上的包裹收拾一下,腾出地方让女的躺下,两个男的则坐着,头垂在膝上打起盹来。很快他们便响起了鼾声。这时,连鸡和猪们都合上眼,犯瞌睡了。舱外,淮河亮闪闪的,一河的日头。是淮河里较宽的一段,河岸有些远,但传来的杵衣声依然很清晰,一声声的,在空旷的河面上传得很远。还有女人的说话声和笑声,格外的清冽。轮渡走在河心,船身被太阳照得发亮。⑦这二男一女是在大柳巷前一个码头下的船。这是一个大码头,五河县城,下客最多。年长的从舱外走下来,说了声“到了”,并不多言,那两个就都翻身起来,收拾起东西。他们虽然还憋着气,但不再作计较,搁下不提。三人一起动手,将行李打点整齐。两个大的由那易怒的挎上肩;几件碎的归年长的;女的则背那三弦和二胡,手里挽自己的一个花布小兜。他们很利索,并且很默契地互相把行李搭上肩,系好,再椅上椅下看了一遍,确信没有拉下什么,便出了舱。⑧此时的天空是红色的,夕照染了云彩,形成晚霞。那种油画的酱黄色\n又出来了,布满在画面上。但这一回二男一女只是背影,轮廓线被光影融化了,模糊了,光和影都是柔软和充盈的,温和了某些粗糙的细节,看上去比较细洁。他们身穿棉衣裤,被前后包裹挟持着的臃肿的身影,有一种夸张的变形的效果。在那酱黄色的调子衬托下,显出奇异的美。他们上了大堤。人群疏散了,堤上渐渐只剩下他们三个,越来越小。天呢,越来越红,终于红成血一样的。最终,他们小成三个黑点,却凝固在画面里。(有删改)【注】小说写于1998年,中国正处于传统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情满康定刘庆邦我最初知道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康定,是因为《康定情歌》。说老实话,第一次听《康定情歌》时,我还吃不准康定是不是一个地名,以为康定是用来修饰情歌的。是呀,康和定都是美好的字眼,健康的爱情,稳定的爱情,都是人们所向往的,多好呀!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有一个地方叫康定,那首情歌产生于康定,所以叫《康定情歌》。这样一来,在我的心目中,情歌就和康定紧紧绑定在一起,仿佛情歌是为康定准备的,康定也是为情歌准备的,二者谁都离不开谁。车子开过被称为“川藏第一桥”的大渡河大桥,穿过二郎山隧道,我们一进入康定,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翻滚奔腾、穿城而过的河流。这条河激越的形态和天籁般的轰鸣,顿时使我兴奋起来。虽然还不知道康定的河流叫什么名字,但我心潮起伏,似乎已经喜欢上了这条河流。我有些迫不及待,一到康定情歌大酒店住下来,脸都忘了洗一把,就下楼去看河。我打听出来了,知道这条河叫折多河,是从折多山上流下来的。折多河是从西向东流,也是从高处向低处流。我站在一座桥上向上游望去,因河流是顺着一定的坡度倾泻而下,我简直像是在观看一条长长的瀑布。河床不是很宽,夹岸是用大块的花岗岩条石砌成的石壁。瀑布冲击着起伏的河底,撞击着陡立的石壁,使水不再是蓝色,变成了白色,变成了白雪一样的白色。千堆雪,万层雪,满河雪波连天涌,像倾倒的雪山一样。我沿着岸边一处石砌的台阶,下到离水流最近的地方,任飞溅的浪花溅到我的身上,我的脸上。水流带风,扑面而来的河风有些凛冽,是冰的气息,雪的气息。我蹲下身子,伸手把河水撩了两下。我试出来了,河水冰凉冰凉,像是透过肌肤,凉到了骨子里。伏天未尽,北京仍暑热难耐,而康定却是这样一个清凉世界。康定的海拔在2500米以上,盛夏的平均气温也就是十几摄氏度,怎么能不凉爽宜人呢!我站在水边,别的尘世的声音都听不见了,满耳充盈的都是轰鸣的涛声。我沉迷于这样的涛声,涛声越大,我的内心越是沉静,越是忘我,仿佛到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看过水,看山,看云。举目望去,四面都是高高耸立的青山,每座山的山尖和山腰,都有白云在缭绕。\n白云不止一朵、两朵,而是一块又一块,一片又一片。那些云彩像是被扯薄的棉絮,又像是透明的轻纱。那些云彩是动态的、变化的,他们在缓慢的移动过程中,一会儿薄,一会儿厚,一会儿宽,一会儿窄,变幻着各种各样让人浮想联翩的形状。青山的某些部分一会儿被遮住了,像是戴上了一层面纱;一会儿面纱飘走了,青山复露出真容。青山是实的,白云是虚的;青山是客观的,白云像是主观的,实的东西因虚的不同而不同,客观的东西因主观的变化而变化。因《康定情歌》的远播,跑马山早已闻名中外,到了康定,跑马山是必定要看的。到康定的第二天下午,我们就乘坐缆车来到跑马山的山顶。跑马山原名叫“帕姆山”,因与跑马山的发音比较接近,又因情歌里唱的是“跑马溜溜的山”,人们就把全称为“多吉帕姆仙女山”叫成了跑马山。跑马山上苍松翠柏,山花烂漫,云雾缭绕,仿佛充满了仙气。跑马山既然是一座情山,山上的景点处处以情命名,房子为情宫,石头为情石,水池为情人池,树林为情侣林。据传,情人池畔就是张大哥和李大姐在月光下约会的地方。凌晨,我又一个人悄悄走出酒店,到折多河边去看月亮。月光泼洒到折多河里,是与白天洒满阳光不同的另一番景象,奔腾不息的河水里,闪耀的不再像是雪光,而像是满河的月光。一河月光向东流,它是不是要流过大渡河,流过泸定河,流过长江,一直流到东海里去了呢!水有源,河有源,我们追寻着折多河的源头,曲曲折折,一路向西,终于来到了折多河的发源地折多山。折多山上有草原、平湖,也有庄稼地。地里的青稞到了成熟期,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金黄的光芒。大片的薰衣草,花儿呈蓝紫色,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观光。土豆的花儿也在开放,它的花朵白中带粉,开起来不争不抢,似乎很平常。但土豆花儿也是五彩斑斓之一种,与庄稼地里其它色彩形成了和谐共生的互相支持。瓦蓝的平湖里映着天上的白云,乍一看,我还以为是白云落在了湖里呢!湖水映白云不稀罕,湖里怎么还有一块一块的黑云呢?再一看,哪里是什么黑云,原来是披散着长毛的牦牛走到湖水里去了。成群的牦牛在湖边吃着草,它们也许想喝一点水,或是想洗个澡,就慢慢走到并不深的湖水里去了。折多山上的草原一望无际,草原上点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一如数不尽的星光闪烁在浩瀚的星空。看到这里,也许有的朋友会问:你写的不是康定的情嘛,怎么写了这么多的景呢?我的回答是:我是以景写情,景就是情,情就是景。正如王国维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有删改)请从修辞和句式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6.阅读下文,完成各题。看水(节选)汪曾祺\n①小吕是个小工,往小里说还是个孩子,他没有看过水,他不知道看水是怎么个看法。一个人,黑夜里,万一要是渠塌了,水跑了,淹了庄稼,灌了房子……那他可招架不了!一种沉重的,超过他的能力和体力的责任感压迫着他。但是大老张说话的声音、语气,叫他不能拒绝。②半夜里,出了一点事。小石桥上面一截渠,从庄稼地里穿过,渠身高,地势低,小吕巡看到这里,用手电一照,钻了水!小吕的心扑通一声往下一掉。怎么办?这时候哪里都没法去找人……小吕留心看过大工们怎么堵洞,想了一想,就依法干起来。先用稻草填进去,用铁铣立着,塞紧;然后从渠底敛起湿泥来,一铣一铣扔上去,——小吕深深感觉自己的胳臂太细,气力太小,心里直着急。但是,还好,洞总算渐渐小了,终于填满了。他又仿照大工的样子,使铁铣拍实,抹平,好了!小吕这才觉得自己一身都是汗,两条腿甚至有点发颤了。③小吕守着它半天,一会儿拿手电照照,一会儿又拿手电照照。好像是没有问题,得!小吕准备转到别处再看看。可是刚一转身,他就觉得新填的泥土像抹房的稀泥一样,哗啦一下在他的身后瘫溃了,不可收拾!赶紧又回来。拿手电一照:——没有!还是挺好的!④他走开了。⑤小吕的心踏实下来。不但这个口子挺完好,而且,他相信,再有别处钻开,他也一样能够招呼。原来这并不是那样困难,这比想象的要简单得多。小吕有了信心,在黑暗中很有意味地点了点头,对自己颇为满意。⑥不知不觉地,半夜过去了。水一直流得很稳,不但没有涨,反倒落了一点,那两个志子【注】都离开水面有一寸了。小吕觉得大局仿佛已定,这一夜可以平安度过。⑦他开始感觉有点疲倦了。爬上小石桥头的一棵四杈糖槭树上,半躺半坐下来。坐在树上就能看得见一根志子。⑧今天月亮真好,天上真干净,透明透明、蔚蔚蓝蓝的,一点渣滓都没有,像一块大水晶。小吕还很少看到过这样深邃、宁静而又无比温柔的夜空。四周围安静极了。远远听见大闸的水响,支渠的水温静地,生气勃勃地流着,“活——活——活”。风吹着庄稼的宽大的叶片,沙拉,沙拉。到处都是一片滋润的、浓郁的青草气味,庄稼的气味,夜气真凉爽。⑨小吕在树上坐了一阵,想起该到石桥底下一段渠上看看。这一段二里半长的渠,春天才挑过,渠岸又很结实,但是渠水要穿过兽医学校后墙的涵洞,洞口有一个铁篦子,可能会挂住一些顺水冲下来的枯枝乱草,叫水流得不畅快。小吕翻身跳下来,扛起铁铣,向桥下走去。⑩小吕一边走着,一边顺着渠水看过去。他看小鱼秧子抢着往水上窜;看见泥鳅翻跟斗;看见岸上一个小圆洞里有一个知了爬上来,脊背上闪着金绿色的光,翅膀还没有伸展,还是湿的,软的,乳白色的。看见虾蟆叫。虾蟆叫原来是这样的!下颏底下鼓起一个白色的气泡,气泡一息一鼓,这家伙,那么专心致志地叫,好象天塌下来也挡不住它似的。小吕索性蹲下来,用手电直照着它,端详它老半天。赫嗨,全不理会!小吕想想它那种认真的、滑稽的样子,不禁失笑。\n⑪小吕一路迤逦行来,已经到了涵洞前面。铁篦子果然壅了一堆烂柴禾。小吕使铁铣推散,再一铣一铣地捞上来,好大一堆!渣积清理了,涵洞口旋起小小的漩涡。⑫没什么事了。小吕顺着玉米地里一条近便的田埂,走回小石桥。⑬月光暗了,月亮好像灯尽油干,快要熄了似的,变得很薄了,红红的,简直不亮了,好像它疲倦得不得了,在勉强支撑着。小吕知道,快了,它就要落下去了。现在大概是夜里三点钟,月亮落了,好像是唿噜一下子掉下去似的。立刻,眼前一片昏黑。⑭真黑,这是一夜里最黑的时候。小吕一时什么也看不见了,过了一会,才勉强看得见一点模模糊糊的影子。小吕忽然觉得自己也疲倦得不行,有点恶心,就靠着糖槭树坐下来,铁铣斜倚在树干上。他的头沉重起来,眼皮直往下搭拉。心里好像很明白,不要睡!不要睡!但是不由自主。他觉得自己直往一个深深的、黑黑的地方掉下去,拽都拽不住。⑮忽然,他惊醒了!他觉得眼前有一道黑影子过去,他在迷糊之中异常敏锐明确地断定:——狼!小吕听说过,遇见狼不能怕,不能跑;狼怕光,怕手电。他想了想,就开着手电,尾随着它走。狼像一只大狗,深深地低着脑袋,搭拉着毛茸茸的挺长的尾巴。慢吞吞地,不慌不忙地,像一个心事重重、哀伤憔悴的人一样。赶上去,揍它?——小吕忖了忖手里的铁铣:算了!那可实在是很危险!⑯小吕在石桥顶上站了一会,又回到糖槭树下。无论如何,可不敢再睡觉了!⑰好容易,天模糊亮了。⑱小吕看着他看过一夜的水,水发清了,小多了,不到一个小时,这渠里的水就会流完了的。果园的地大概浇完了,这点水该够用了吧?……⑲似乎果园一夜之间有了一些什么重大的变化似的。满园一片浓绿,绿得过了量,绿得迫人。小吕穿过葡萄丛,四边看。果园的地果然都浇了,到处都是湿湿的,一片清凉泽润、汪汪泱泱的水气直透他的脏腑。小吕挺一挺胸脯,深深地吸了两口气,舒服极了。小吕想:下回我就有经验了,可以单独地看水,顶一个大工来使了,果园就等于多了半个人。看水,没有什么。狼不狼的,许多事都不像想象起来那么可怕……⑳走过一棵老葡萄架下,小吕想坐一坐。一坐下,就想躺下。躺下来,看着头顶的浓密的、鲜嫩清新的、半透明的绿叶。绿叶轻轻摇晃,变软,溶成一片,好像把小吕也溶到里面了。他眼皮一麻搭,不知不觉,睡着了。【注】志子:称轻重或量长短、多少的简单器具。(节选自《看水》)第③段画线部分的语句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母亲的书琦君\n①从小到大,我上过那么多年学,后来又教书,天天生活不离书,和书打的交道最多,也读过很多本书,而母亲的书却是我怎么读也读不完的一本。②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③我就会问:“哪本书呀?”④“那本橡皮纸的。”⑤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心里高兴,要在书房里陪伴我,就着一盏菜油灯光,给爸爸绣拖鞋面了。⑥橡皮纸的书上没有一个字,实在是一本“无字天书”。里面夹的是红红绿绿彩色缤纷的丝线,白纸剪的朵朵花样。还有外婆给母亲绣的一双水绿缎子鞋面,没有做成鞋子,母亲就这么一直夹在书里,夹了将近十年。外婆早过世了,水绿缎子上绣的樱桃仍旧鲜红得可以摘来吃似的;一对小小的喜鹊,一只张着嘴,一只合着嘴。母亲告诉过我,那只张着嘴的是公的,合着嘴的是母的。喜鹊也跟人一样,男女性格有别。母亲每回翻开书,总先翻到夹得最厚的一页。对着一双喜鹊端详老半天,嘴角似笑非笑,眼神定定的,像在专心欣赏,又像在想什么心事。然后再翻到另一页,用心地选出丝线,绣起花来。好像这双鞋面上的喜鹊樱桃,是母亲永久的样本,她心里什么图案和颜色,都仿佛从这上面变化出来的。⑦母亲为什么叫这本书为橡皮纸书呢?是因为书页的纸张又厚又硬,像树皮的颜色,也不知是什么材料做的,非常坚韧,再怎么翻也不会撕破,又可以防潮湿。母亲就给它一个新式的名称——橡皮纸。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纸,是太外婆亲手裁订起来给外婆,外婆再传给母亲的。书页是双层对折,中间的夹层里,有时会夹着母亲心中的至宝,那就是父亲从北平的来信,这才是“无字天书”中真正的“书”了。母亲当着我,从不抽出来重读,直到花儿绣累了,菜油灯花也微弱了,我背《论语》《孟子》背得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她就会悄悄地抽出信来,和父亲隔着千山万水,低诉知心话。⑧还有一本母亲喜爱的书,也是我记忆中非常深刻的,那就是怵目惊心《十殿阎王》。粗糙的黄标纸上,印着简单的图画。是阴间十座阎王殿里,面目狰狞的阎王、牛头马面,以及形形色色的鬼魂。依着他们在世为人的善恶,接受不同的奖赏与惩罚。惩罚的方式最恐怖,有上尖刀山、落油锅、被猛兽追扑等等。然后从一个圆圆的轮回中转出来,有升为大官或大富翁的,有变为乞丐的,也有降为猪狗、鸡鸭、蚊蝇的。母亲对这些图画好像百看不厌,有时指着它对我说:“阴间与阳间的隔离,就只在一口气。活着还有这口气,就要做好人,行好事。”母亲常爱说的一句话是:“不要扯谎,小心拔舌耕犁啊。”“拔舌耕犁”也是这本书里的一幅图画,画着一个披头散发的女鬼,舌头被拉出来,刺一个窟窿,套着犁头由牛拉着耕田,是对说谎者最重的惩罚。所以她常拿来警告人。\n⑨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另一本书是黄历。她在床头小几抽屉里,厨房碗橱抽屉里,都各放一本。随时取出来翻查,看今天是什么样的日子。日子的好坏,对母亲来说是太重要了。她万事细心,什么事都要图个吉利。买猪仔,修理牛栏猪栓,插秧、割稻都要拣好日子。腊月里做酒蒸糕更不用说了。只有母鸡孵出一窝小鸡来,由不得她拣在哪一天,但她也要看一下黄历。如果逢上大吉大利的好日子,她就好高兴,想着这一窝鸡就会一帆风顺地长大,如果不巧是个不太好的日子,她就会叫我格外当心走路,别踩到小鸡,在天井里要提防老鹰攫去。有一次,一只大老鹰飞扑下来,母亲放下锅铲,奔出来赶老鹰,还是被衔走了一只小鸡。母亲跑得太急,一不小心,脚踩着一只小鸡,把它的小翅膀踩断了。小鸡叫得好凄惨,母鸡在我们身边团团转,咯咯咯地悲鸣。母亲身子一歪,还差点摔了一跤。我扶她坐在长凳上,她手掌心里捧着受伤的小鸡,又后悔不该踩到它,又心痛被老鹰衔走的小鸡,眼泪一直地流,我也要哭了。⑩黄历上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母亲背得滚瓜烂熟。每次翻开黄历,要查眼前这个节气在哪一天,她总是从头念起,一直念到当月的那个节气为止。我也跟着背:“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但每回念到八月的白露、秋分时,不知为什么,心里总有一丝凄凄凉凉的感觉。小小年纪,就兴起“一年容易又秋风”的感慨。也许是因为八月里有个中秋节,诗里面形容中秋节月亮的句子那么多。中秋节是应当全家团圆的,而一年盼一年,父亲和大哥总是在北平迟迟不归。还有老师教过我诗经里的《蒹葭》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我当时觉得“宛在水中央”不大懂,而且有点滑稽。最喜欢的是头两句。“白露为霜”使我联想起“鬓边霜”,老师教过我那是比喻白发。我时常抬头看一下母亲的额角,是否已有“鬓边霜”了。⑪《本草纲目》是母亲做学问的书,那里面那么多木字旁、草字头的字,母亲实在也认不得几个。但她总把它端端正正摆在床头几上,偶然翻一阵,说来也头头是道。其实都是外公这位山乡郎中口头传授给她的,母亲只知道出典都在这本书里就是了。⑫母亲没有正式认过字,读过书,但在我心中,她却是博古通今的。(选自《琦君散文》,有改动)本文结构精巧,双线并进,请赏析其艺术效果。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永别了,武器①(节选)【美】海明威军队这么庞大,路又这么少,撤退必然混乱。根本没人下令指挥。“博内罗呢?”我问。皮安尼望着我。“他走了,中尉。”他说,“他情愿当俘虏去。”我一声不响。“他怕我们都会被打死。”我一句话也不说。“你看,我们对这场战争根本就没有信心,中尉。”“他上哪儿去了?”“我不知道,中尉。他溜走了。”\n我们绕着城的北面走过乌迪内,过了一会儿便走进大撤退的基本行列,整夜往塔利亚门托河赶去。我真想不到撤退的规模这么宏大。不但是军队,整个国家都在撤退。我们整夜赶着路,走得比车辆还要快。博内罗情愿去当俘虏,真傻了。其实一点危险都没有。路上车辆和军队很拥挤,我们在路的旁边走着。“我走得发腻了。”“嗯,我们现在只要走就行了。用不着再操心。”“博内罗是个傻瓜。”“他真是傻瓜。”“他的事你怎么处理呢,中尉?”“我还不知道。”“你看,要是战争继续下去,上面会给他家属找大麻烦的。”“战争不会继续下去的。”一个士兵说。“我们正在回家。战争结束了。”“要是战争真结束了,那就没有关系了。”皮安尼说,“但是我不相信战争已经结束。真这样就太好啦。”“我们不久就会知道的。”我说。“我不相信战争结束。他们都这样想,我可不相信。”天亮前,我们赶到了塔利亚门托河的河岸边,便沿着涨满水的河走,走近一条所有的人马要过的桥。我们沿着河岸走,然后挤进了过桥的人群。我紧紧地夹在人群中慢慢地过桥,上面是雨,下边隔着几尺便是河水,我从桥边探头望望河水。没人说话。大家只希望快点过桥,心里就是这么个念头。我们快过去了。木桥的那一头,两边站有一些军官和宪兵,打着手电筒。我们走近他们时,我看见有个军官用手指指队伍中的一个人。一名宪兵走进行列,抓住那人的胳膊,拖了出去。宪兵强迫他离开大路。他们正仔细察看着行列中的每一个人。我们刚要走到正对面时,他们又抓去了一个人。我看见那人是个中校。他头发灰白,长得又矮又胖。宪兵把他拖到那一排检查行人的军官后面。当我走到那一排军官跟前时,我看到有一两个军官正盯着我。其中有一位指指我,对宪兵说了一声。我看见那宪兵跑过来,挤过队伍的边沿来找我,接着我感到被他抓住了衣领。“怎么啦?”我说。我伸手到背后去解手枪。另一个从我身后抓住我,把我的手臂朝上扭,扭得几乎脱了臼。我跟他一起转过身,第一个宪兵狠狠掐住了我的脖子。“他再抵抗就开枪。”我听见有人在说。“这是什么意思?”我想大声嚷,但是我的声音并不响亮。他们现在已把我拖到路边来了。“他再抵抗就开枪,”一个军官说,“押他到后边去。”“你们是什么人?”“战场宪兵②。”另外一位军官说。“押他到后面那些人那儿去。”第一个军官说。\n他们押着我绕到这排军官的后边,走往公路下边临河的田野,那儿有一堆人。有一小组人由宪兵看守着。审问者的旁边站着四名宪兵,人人挂着卡宾枪。我看看那个正在受审问的人。他就是方才从撤退行列中给拖出来的那个灰头发的中校,胖胖的小个子。“你属于哪一旅的?”他告诉了他们。“哪一团?”他又说了。“为什么不跟你那一团人在一起?”他把原因说了出来。“就是你们这种人,放野蛮人进来糟蹋祖国神圣的国土。”“对不起,我不懂你的话。”中校说。“就是因为有像你这样的叛逆行为,我们才丧失了胜利的果实。”“你们经历过撤退没有?”中校问。“意大利永远不撤退。”我们站在雨中,听着这番话。“要枪毙我的话,”中校说,“就请便吧,不必多问。这种问法是愚蠢的。”那些军官商量了一下。其中一个在一本纸簿上写了些什么。“擅离部队,明令枪决。”他宣读。两个宪兵押着中校到河岸边去。我没看他们枪毙他,但是我听见了枪声。我们站在雨中,一次提一人出去受审并枪决。到这时,凡是他们问过话的都被枪决了。我身子往下一蹲,同时劈开左右两人,低着头往河边直跑。我在河沿上绊了一跤,哗的一声掉进河里。河水很冷,我竭力躲在水下不上来,自以为再也不会上来了。我一冒出水面,便吸一口气,连忙又躲下去。我第二次冒出水面时,看见前头有一根木头,就游过去,一手抓住它。我把头缩在木头后边,连看都不敢往上边看。我快冒出水面时就听见枪声。那根木头顺着水流转,我搂住它。河水很冷。我随波逐流,双手抱住那根木头,由它把我顺流漂去。现在已看不见河岸了。【注】①小说描写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男孩亨利参加意大利军队抗击德国,经历了战争后,最终脱离战争的故事。②战场宪兵:主要负责维持军队纪律,保障军队命令的执行。有人说,海明威的小说是“零度写作”。所谓零度写作,是指作者不掺杂任何个人的感情,完全客观地陈述;零度写作不是不要感情,而是不让作者感情影响读者。请简要分析本小说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大金川上看梨花阿来①去看梨花。②去大金川上看梨花。\n③海拔不断升高,春花烂漫的成都平原已在身后,面前的雪山不断升起,先是看到隐约的顶尖,不多久,雪山就耸立在面前了。这哪里是去看梨花,而是把春天留在身后,去重新体味正在逝去的冬天。④眼前是海拔三千米的峡谷景色。河岸两边是陡峭的峡壁。向阳的峡壁是草坡,是密闭的栎树林。背阴的峡壁上满坡的杉树、松树与桦树。阳光是一个美术大师,利用峡谷的岩壁、森林、河流和纵横交织的山棱线勾勒出明亮与阴影的复杂分界,把一面面山壁和整条峡谷都变成了一幅取景深远的风景画。也许是怕这样的画面过于单调,风与云彩都会来帮忙。风摇晃那些树,其实就是摇晃那些光,使之动荡,使之流淌。一朵两朵的云飘来,遮住一些光,失去光照的部分便显得沉郁,未被遮没的部分便在阳光照耀下更加高亢更加明亮。视觉可以转换为听觉。真的似乎可以在这光影摇荡间听到声音。阴影部分是一支木管乐队,低回,沉郁,却也充满细节。而那些被阳光透耀的部分简直就是高亢明亮的铜管乐队在尽情歌唱。我耳边响起一些熟悉的旋律,比如柴可夫斯基的《意大利随想曲》。⑤我们溯岷江而上,越走海拔越高,景色越来越萧瑟,完全是在离开春天。然后,在大渡河流域顺河而下,又一步步靠近了春天,进入了春天,与早晨刚刚离开的成都平原上的春天截然不同的春天。⑥然后,车子从一面悬崖下的弯道上冲出去,河流猝然变宽变缓,刚才还滔滔翻滚,一冲出峡口便落下飞珠溅玉的浪头,变成了一匹安静的绿绸。大渡河是地图上的名字,在当地人口中,此河的这一段唤作金川。⑦我们来到金川河谷最宽处。两岸田畴、道路、村落间所有的空隙,都站满梨树。梨花开满,如雾如烟。那些雾,那些烟,都似乎在将散未散之间。远山逶迤的山梁上昨夜又积上了新雪。春天,梨花开放时,这个地方,往往低处下的是雨,高处降的就是雪。⑧现在天放晴了,高处是晶莹的新雪,低处谷地里是雨后的梨花。一样的白,又是不一样的白,如雾如烟的白。不太知道是要马上散开,还是正在聚拢的白。雪山还在远处的蓝空下面,我们已经身陷于无比宏大的鲜花阵中了。太阳正在升起来,红彤彤的阳光照耀之处,那些梨花变幻出迷迷离离的光芒。梨树都很高大,都在自由舒展地生长。树干粗粝、苍黑,分枝遒劲、生机勃勃,每一个枝头,都满是一簇簇繁密的花朵。少的十朵二十朵,我数了最繁密的一枝,竟有八十多朵!再移步近观,那些花朵的细部就呈现在眼前。像蔷薇科的所有亲戚一样,梨花也是五出的瓣。此时,它们被阳光照耀着,格外地明亮耀眼,同时,也散发着格外浓烈的香气。香气那么浓烈,让人觉得有一层雾气萦绕在身边。又似乎是梨花的白光从密集的花团中飘逸而出,形成的光雾隐隐约约——花团上的白实在是太浓重了。现在,阳光来帮忙,让它们逸出一些,在空中飘飘荡荡,形成了朦朦胧胧的香雾。\n⑨比起野桃花那薄如绢帛的花瓣来,梨花的瓣就丰腴多了,也滋润多了,是绸缎的质感。每一枝蕊的顶端都是一团花粉。花刚开时,花粉是红色的,两天三天后,就渐渐变成了沉着的黑色。它们在等蜂来,把它们带到另外的一朵花上,落在每一朵花最中央羞怯地低着身子的花房上。于是,奇妙的遇合发生,生命的奇迹发生。⑩从此,我们可以期待秋天的果实。⑪我就这样在梨花深处,几乎忘记了身在何处。⑫“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虽然岑参写得跟眼前景色一样的壮阔,但那诗到底是写唐时轮台的雪,是用梨花作比附的。古诗词中写梨花的诗句,“梨花有思缘和叶,一树江头恼杀君”“梨花雪压枝,莺啭柳如丝”都是写那小山小水小园中的,到底显得过于纤巧,与我们眼见的金川梨花并不相宜。⑬梨树都是梨树,但有不同姿态;梨花都是梨花,却开出不同格调。何况树由人植,树生别境,这里雄阔的雪山大川,化育了这种接近原生状态的梨树。中国文学书写草木,尤其是散文书写,常常套用传统文化中那些托物寄情,感时伤春的熟稔路数,情景相近时,虽也确切,却了无新意。⑭同一个植物在不同的情境中,自然就发生不同的情态与意涵。所以,不看主客观的环境如何,只用主要植根于中原情境的传统审美中那些言说方式,就等于自我取消了书写的意义。日本作家永井荷风在写梅花时说:“我一望见梅花,心绪就一味沉浸于测试有关日本古典文学的知识当中。梅花再妍美动人,再清香四溢,我们个性的冲动却在根深蒂固的过去的权威欺压下顿然消萎。汉诗和歌跟俳句,已经一览无余地吸干了些花的花香。”美国文化批评家苏珊·桑塔格也说艺术创新的根底,就是培养新感受力。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的对象,要有新的体察与认知。永井荷风也说:“我们首先须清心静虑,以天真烂漫的崭新感动,去远眺这种全新的花朵。”⑮的确,如果对此种写作方式缺乏应有的警惕,那就滑入那些了无新意的套路。我看梨花,就成了“我看”梨花,而真正重要的是我看“梨花”。前一种仅仅是一种姿态。后一种,才能真正呈现出书写的对象。⑯观赏,是一个过程,一个逐渐抵达、逼近和深入的过程。这既是在内省中升华,也是地理上的逐渐接近。看见之前是前往,是接近;发现之前是寻求。⑰我愿意用这样的方式去发现一片土地,去看见大金川上那些众多而普遍的梨花。(节选自《嘉绒记》,略有改动)请赏析第⑧段的语言特点。1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范家门的“妆容”王剑冰出郑州一直往南,中岳嵯峨向碧空,千峰万仞走苍龙,龙眼上一个小村子,是远近闻名的范家门。\n进了范家门,像进到一个特色独具的山寨,奇峰险壁飞瀑溅雪,野树杂花绿草如茵。上去一个高崖,顺脚一条滑道,弯转腾挪,林幽壑深,只闻长啸声,不见长啸人。下来一片竹林,林边涧水激荡,荡出一汪清潭。往上有空中栈道,更有高峡断谷,隔开了杏花岭与凤凰岭,谷间一座300米长玻璃桥,个别胆大的人走上去,到半途却吓得趴在上面爬行。对面怕不能回,就有溜索等你,斜刺里一条“过江龙”,闭眼时已到人间。回头再看,就只见云遮雾障的峻极峰。且不算完,村中还藏有一宝,倒三角的小洞口,怎么都不会想到里面是一方神府洞天,可真是怪石嶙峋,鬼斧神工,诉不尽亿万年的沧海桑田。嵩山被称为“自然地理博物馆”,这古洞或是其中一个展厅。眼前一片油菜黄花闹嚷,接着见山间群鸟纷飞。杏花桃花先后登场,而后槐花扑棱柳絮喧腾。站在一个崖口,满谷树花忽白忽青,仔细看了,却是栗树叶子随风。远处的桐花氲成紫烟,紫烟下雾海迷蒙。范家门是嵩山海拔最高的小村,常常下面是云雾,上面出太阳。小路长满了草,草向两边歪,边上有酸枣棵子。沿着摇曳小路走过簸箕泉和木吊桥,会看到芬芳中宁静的老屋。老屋被阳光涂抹着,一些陷入暗影,一些从暗影中移出。如打开的书,写着山村的几多春秋。斜燕似书签,夹进熟读的页面。看到了大缸大盆、鸡窝鸭舍、带辘轳的老井,还有石桌石凳、石磨石臼,春联红在门边,有的门上着锁,有的却能轻轻推开,敞给你一个丰富内涵。一些老屋在向阳的沟里,沟中有云气团上来,团上来的还有悠扬婉转的豫剧老腔:走一道岭来翻一架山——山沟里空气好实在新鲜……碰到一位满面风霜的老者,出口竟是:回来啦?问起年岁,九十挂零。一群鸡在屋前咯哒,老人在闹嚷间走上崖来,崖上一个土制蜂箱,蜜蜂们正忙。听说,天心洼那里有好多八九十岁的老人。看到蓬勃了百年的皂角树,硬性了千年的核桃王。皂角曾是山里人洗头浆布的工具,核桃熟了,也会大家同享。这片被山野包裹的地方,让人找到从前的感觉,或许就是老家的感觉。看那些来自八方的游人,进进出出,不时发出大呼小叫,还有人在墙根听老人讲二郎担山赶太阳的传说,有人推着碾子大喘气,有人说要住下不走。尘嚣中待久了,到这里都随了性子。是啊,范家门不一样的气质,让你玩起来自由,沉下来安静。你后来想明白,你就是一个回家的孩子,你来过,或者从未离开。看到一堵由沟底高垒的石墙,上面是一块地,地并不大,往上还是墙。层层叠叠的田和老屋,构成层层叠叠的生活气场。现在地里长满蒿草和野树,现出一种天然版画的效果。多少年,太阳一次次地升起又落下,山里的日子稀稀稠稠过不完。多少年后,你会发现那些生活中的平常与微小,竟泛着高贵的金光。村民说,比起过去,像再生了一回。以前村子可称得上是荒山秃岭,所有山石、树木都成了赚钱的工具,哪怕不高的荆条,也割下来编了荆篱。因为失去才有苦痛,知道好赖才会奋争。亏得领头人,亏得人心齐,让这荒山沟子有了今天。\n范家门给自己铺了一条通往幸福的路。山上的土地、房屋,都进入合作社,土地不仅退耕还林,还种植经济作物,所有项目年终决算分红。现在,那些个懒懒散散的时光不见了,凡有景点的地方,都可见到热情的年轻人,他们不再往外跑,而是带着满足与自豪,在家门口为自己打工。谁说不是上天的眷顾?范家门人不再乱采滥伐,而是保山护水,植树种林,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旅游,并且发现藏在山中的宝贝:开始只是一个小洞口,里面也不大,试着挖挖看,想不到越挖越深,先是几个人干,后来变成几十人,再后来男女老少都来了,日夜轮换不停气儿,越挖越来劲,越挖越惊喜,最后竟然挖出来一个超级大溶洞,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现在的范家门可是坐在青山绿水的福窝里,而且认识到,尽管有的老屋不再用于居住,但历史会赋予它们文物与文化价值。范家门既打造了现代,又保留了传统,二者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得天独厚的范家门。当地的朋友向我展示着山村的未来。我看到航拍影像中的范家门像只腾飞的大鸟,鸟身上层层叠叠的红,那是范家门秋天的妆容。(有删改)作者行文缘情入理、理中含情,以“情思”与“理趣”的巧妙融合贯穿全文,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①纯朴活泼(淳厚生动):如描写小秀的头发像“黑缎子”一样,用“咧开嘴”写她笑的样子,写海娃爹找小秀妈了解情况用“探话”等,都体现出纯朴活泼的一面。②幽默风趣(诙谐风趣):在设计海娃爹的话语时,使用了“砂面捏窝窝——就团不到一块”“正月里卖门神——过时货”两句歇后语,增强了语言的幽默感。③富有农村生活气息(乡土气息):如描写海娃和小秀的穿着打扮、举行结婚仪式、村长的讲话等,体现了农村的生活习惯,散发着农村的生活气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语言特色的能力。\n①小说的语言自然洗炼,清新活泼,比如描写人物时,小秀“黑缎子似的头发一甩,忍不住咧开嘴笑”,村里和小秀同辈的妇女们活泼的语言“有了喜,高兴得嘴都抿不住哩”,海娃爹找小秀妈妈探话时的语言“他大婶,你看海娃和小秀……你是个什么意见呢?”,小秀反驳妈妈时的语言“黑怕什么?……又不贴在墙上当画看”等,都可体现出小说语言的活泼自然、清新淳朴。②小说的语言选用乡谚、歇后语,幽默风趣,比如海娃爹找小秀妈妈探话时的语言“如今这世道可不是从前啦!孩子们自己给自己‘自由’,将来没埋怨,闹生产呀,过日子呀,人家能合到一块。看从前,花上银钱孩子们还不如意,今天打架,明天动武,根本是砂面捏窝窝——就团不到一块嘛”“如今这是年轻人的世界,干甚都要新脑筋,咱们这老脑筋,人家说‘顽固’‘封建’,依我看,也是正月里卖门神——过时货啦。由他们年轻人去吧!”,使用了“砂面捏窝窝——就团不到一块”和“正月里卖门神——过时货”的歇后语,农村人说事理,用“砂面捏窝窝”“正月里卖门神”这些农村人常见的事物,即符合人物的身份,又幽默风趣讲明了道理。③小说的语言富有北方农村生活情趣,比如“海娃穿了一身深蓝布棉袄棉裤,束了一根宽皮带,洋袜子新鞋,头上戴一顶狐皮的带檐帽”“小秀穿戴也一崭新,花格裤,海青色袄,头上扎着雪白的羊肚毛巾”,海娃的“狐皮的带檐帽”和小秀的“雪白的羊肚毛巾”是北方农村人典型的穿戴,从衣着上能体现浓郁的北方农村生活气息。“两面旗飘在前面,中间是秧歌队的人打着锣鼓,吹着笙管,最后在簇拥的人群中”,结婚仪式也具有农村生活习惯。村主任出来讲话时开口的语言“在场的青年团、妇联会,婆姨女子少先队……”也是典型农村常见的生活场景,因此小说语言多处体现农村生活气息。2.①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老吕的话“这回大概得老实两天”缓缓地,和他的性格一致。②口语化,京味浓,贴近生活。“很浑愣”“一砖头就把服务员脑袋开了”等京味口语的运用很地道。③语言幽默风趣。如“他们不养大鸟,觉得那太费事,‘是它玩我,还是我玩它呀?’”再如提到画家的画,作者写道“他的画怎么样?没见过”。④语言简洁平淡自然素朴雅致。多用短句,不加修饰,自然朴素而有韵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语言特色的能力。从“安乐居喝酒的都很有节制,很少有人喝过量的。也喝得很斯文,没有喝了酒胡咧咧的”“只有一个人例外。这人是个瘸子,左腿短一截,走路时左脚跟着不了地,一晃一晃的”“你干吗罚他?他一个卖花盆的,又不脏,又没有气味,‘污染',他‘污染'什么啦?罚了款,你们好多拿奖金?你想钱想疯了!卖花盆的,大老远地推一车花盆,不容易”等处看出,老聂、瘸子、老王这些人物都是平凡常见的市井人物,他们各有特点,活灵活现,丰富了小说内容,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小说通过描写这些人个性化的语言,展现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在他们身上却有着淳朴、善良和诚信等精神品质,作者赞美这些的美德。因此可看出,小说的语言自然而流畅,富于个性化,体现出质朴纯真的感情。\n从“能!那会儿吃得多!早晨起来,半斤猪头肉,一斤烙饼。中午,一样。每天每晚半晌吃得少点。半斤饼,喝点稀的,喝一口酒。齐啦。……就怕下雨”等处,可看出小说富于口语化,贴近生活,有京味的地域特色。文章语言如“他们不养大鸟,觉得那太费事,‘是它玩我,还是我玩它呀?’”读来忍俊不住,幽默风趣,又如写“安乐居来了三个小伙子:长头发,小胡子、大花衬衫、苹果牌牛仔裤、尖头高跟大盖鞋,变色眼镜。进门一看:“嗨,有兔头!……嘟嘟嘟……桌子上一堆碎骨头、咬了一口的包子皮,还有一盘没动过的包子”,不动声色的描写,透露出对这几个年轻人的批评,语言幽默。再如提到画家的画,作者写道“他的画怎么样?没见过”透出对画家的揶揄。这些语言有幽默风趣的特点。从“一个酱兔头,三四毛钱,至大也就是五毛多钱,喝二两酒,够了”“煎炒烹炸,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老王话不多,但是有时打开话匣子,也能聊一气。我跟他聊了几回,知道他原先是扛包的”等处可看出,文章语言平实朴素,短句多,显得简洁明快,自然朴素。3.①语言生活化、口语化,亲切自然;②人物对话有地域特点,鲜活真实;③整体上形成了明快风趣的语言风格,率真不做作。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题干明确说明“语言充满生活气息”,所谓生活气息,语言口语化,生活化,听起来感觉很亲切,很自然,如“死活不愿试穿,即使穿了也死活不照镜子”;人物的对话具有地域色彩,如库尔马罕的儿媳妇,“不要让公公知道啊!公公嘛,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婆婆嘛,好得很嘛”“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等,都体现出少数民族的语言特色。4.①使用大量动词,如“理、放、抓、提”等,生动地写出了人物“忙”的状态和动作的利索。②以短句为主,如“理完一个,放下一个”等,简洁明快,节奏感强。③连用多个“一”字,给人一气呵成之感,更突显出女子的能干、伶俐。④语言质朴平实,不事雕琢。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言表达特色的能力。这段文字是描写女艺人整理包裹的动作。从用词角度来看,“理”“放”“抓”“提”“墩”“组合”等都是人物的动作,动作连贯一气呵成,可见忙碌的状态,同时也可以看出人物的动作极为麻利;同时语句中使用多个“一”,如“理完一个”“放下一个”“再抓住一个”“一使劲”“一股”“一个分成两个”“一样”等,可以展现出女子做事的干脆利索,非常能干。\n从句式角度来看,“理完一个,放下一个,再抓住一个,一使劲,提起来,墩在膝上”都是短句,短句的使用让语言表达的节奏非常明快。从语言特色的角度来看,这段文字语言并不华丽,却极为动人,使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人物的动作,不加修饰,极为自然,与人物质朴的形象是吻合的。5.使用数量词和间隔反复修辞,突出云的数量多、范围大,突出其多而大;使用明喻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云的轻巧微薄透明;借助排比修辞,多用短句、整散结合,句式灵活多变,赋予云动态美,展现云的变幻多姿,给人神奇的画面感,让人身临其境并引发联想想象。通过精细刻画,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语言风格上契合上下文,并为下文议论山和云的关系抒发感慨做铺垫。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画线部分描写云的数量、范围“白云不止一朵、两朵,而是一块又一块,一片又一片”,使用数量词和间隔反复修辞突出其多而大。“那些云彩像是被扯薄的棉絮,又像是透明的轻纱”,使用比喻修辞,本体为云彩,喻体为“棉絮”“纱”,生动形象、具体可感,表现云的轻巧微薄透明。“那些云彩是动态的、变化的,他们在缓慢的移动过程中,一会儿薄,一会儿厚,一会儿宽,一会儿窄,变幻着各种各样让人浮想联翩的形状”,长短句结合,句式富有变化,排比修辞,语言流畅,音韵和谐,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可读性强;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展现云的变幻多姿神秘莫测,令人浮想联翩。表达效果上看,通过精细刻画借助多种手法,语言优美流畅,极具画面感,让人身临其境,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结构上照应上文“看过水,看山,看云。举目望去,四面都是高高耸立的青山,每座山的山尖和山腰,都有白云在缭绕”,并为下文“青山的某些部分一会儿被遮住了,像是戴上了一层面纱;一会儿面纱飘走了,青山复露出真容。青山是实的,白云是虚的;青山是客观的,白云像是主观的,实的东西因虚的不同而不同,客观的东西因主观的变化而变化”写山和云的关系做铺垫,上下文也多用短句,画线部分的短句运用与上下文的句式表达上一致,衔接自然,语风吻合。6.(1)使用动作、心理描写,刻画出小吕看水时小心谨慎的心理;(2)使用比喻、想象等手法,突出小吕担心决堤的紧张心理;(3)使用口语,符合人物形象特点,体现地方特色。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语言表达特色的能力。\n这段文字是描写小吕堵住破洞后的行为心理。“守着”“一会儿拿手电照照,一会儿又拿手电照照”“刚一转身”“赶紧又回来”“拿手电一照”都是对小吕的动作描写,堵住破洞之后不是离开,而是“守着”,反复拿手电“照照”,刚转身又回来,这些动作体现出小吕看水时的小心翼翼;“好像是没问题,得”“他就觉得……”“没有……”是对小吕的心理描写。语句将“新填的泥土”比作“抹房的稀泥”,使用比喻的修辞;“他就觉得新填的泥土像抹房的稀泥一样,哗啦一下在他的身后瘫溃了,不可收拾”是小吕的想象,这些手法体现出小吕担心决堤的紧张心理。“得”是口语,体现出小吕堵住洞口内心的放松,同时符合人物的身份特点。7.①作者以母亲的书为明线,勾勒母亲的形象;②而暗线则是以孩子独特的眼光“解读”母亲的心情,使母亲的形象更丰满。通过一双天真无邪孩子的眼睛展示年轻母亲对爱情的向往,渴望爱的滋润;同时也隐含母亲的愁绪与自甘淡泊的无奈。③更好地表现主旨,隐含着对母亲悲苦一生的体认与同情,表达对母亲的爱与赞美。④让叙事陡增了纵深感,丰富了文章内容。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本文的主人公是母亲,写了母亲的四本书,通过这四本书将情节串联起来,从而表现母亲的形象,可以说母亲的书贯穿了文章的始终,所以作者以母亲的书为明线。本文在写母亲的书的时候,“我”总是对母亲的书进行“解读”,而“我”的身份是母亲的孩子,所以本文的暗线是以“我”这个孩子的独特的眼光“解读”母亲的心情,使母亲的形象更丰满。通过一双天真无邪孩子的眼睛展示年轻母亲对爱情的向往,渴望爱的滋润;同时也隐含母亲的愁绪与自甘淡泊的无奈。文章写到橡皮纸做的书的时候写出了母亲的心灵手巧,并且写到在这本书中夹着父亲写给母亲的信,母亲在看到“我”睡着后就拿出来重读,从而表现出母亲的孤独和无奈。母亲离不开的一本书是黄历,她万事细心,什么事都要图个吉利,导致了母亲谨小慎微、循规蹈矩,所以本文通过对母亲的书的描写,更好地表现了主旨,隐含着对母亲悲苦一生的体认与同情,表达对母亲的爱与赞美。文章开篇通过叙事引出母亲那本橡皮纸的书,然后说到这本书的用途和来源。接着又写到“我”记忆中非常深刻的那本《十殿阎王》和母亲生活上离不了手的一本书是黄历,以及母亲做学问的书《本草纲目》,所以对母亲书的叙述让叙事陡增了纵深感,丰富了文章内容。8.①让作品中的人物“我”直接说话,没有作者立场的直接表露。②表达上,很少使用带有感情色彩的修饰性词语,多是中性的描写。\n③客观、冷静的表达,能让读者更为独立、理性、深入地思考,从而更好地表达反战主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表达特色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找到小说不掺杂作者情感的具体表现,结合这些分析作答。如小说使用第一人称“我”来讲述事件,而小说中的“我”不是作者,只是故事的亲历者,所以“我”在文中的表述代表的是小说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如“我”对博内罗走了的评价,如“我”与战场宪兵的对话,文中没有直接表现作者立场的内容。如文中在叙述事件的时候很少使用带有情感色彩的修饰性词语,如写撤退的场面,只是说“我们整夜赶着路,走得比车辆还要快”,并没有添加修饰语来体现对撤退的态度;如写审判中校场面的时候,只是用“他告诉了他们”“他又说了”“他把原因说了出来”“中校说”“中校问”展现审判过程,并没有添加修饰语来体现中校被审之时的情绪表现,同样也没有展现审判者的情绪,都是中性的描写。如文中在写撤退之时遭遇的审判、枪决,“我”是把整个过程客观冷静地表述出来,并没有对整个过程的渲染,无论是被审者和审判者,都没有具体的情感体现,这就给了读者可以独立思考的空间,在客观冷静的叙述之中体现战争的残酷无情,表达反战的主题。9.①多用叠音词,富有音韵美,如“红彤彤”“一簇簇”,“迷迷离离”“隐隐约约”等词绘形绘色,音韵和谐,写出了梨花的繁密与朦胧之美。②善用色彩词,“白”“蓝空”“红彤彤”“苍黑”等,色彩对比明显,极富画面感。③善用修辞:拟人,梨树“在自由舒展地生长”,“阳光来帮忙”,赋予了人的特性;通感,“香气那么浓”本是嗅觉,这里写“觉得有一层雾气萦绕在身边”是触觉,增强了表现力。④长句、短句交错使用,使整段句子错落有致,富有变化,读起来朗朗上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言特点的能力。语言运用上,“红彤彤”“一簇簇”描写梨花颜色和形状,“隐隐约约”“飘飘荡荡”“朦朦胧胧”描写梨花的光影和香气,这些语言善用叠词,抓住了梨花的形象、色彩特点,创设了优美的意境,绘形绘色,音韵和谐,写出了梨花的繁密与朦胧之美。“一样的白,又是不一样的白,如雾如烟的白”“雪山还在远处的蓝空下面”“红彤彤的阳光照耀之处”“树干粗粝、苍黑”这里运用描写颜色的词语,“白”“红”“蓝”“黑”色彩丰富,对比鲜明,画面感强烈。修辞上,“梨树都很高大,都在自由舒展地生长”,用“自由舒展”把梨树人格化,表现梨树生长的状态;“阳光来帮忙,让它们逸出一些”把阳光人格化,似乎通人性,让梨花的香气逸出;“香气那么浓烈,让人觉得有一层雾气萦绕在身边”运用通感,打通了触觉和嗅觉。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n句式上,“一样的白,又是不一样的白,如雾如烟的白”“树干粗粝、苍黑,分枝遒劲、生机勃勃,每一个枝头”“现在,阳光来帮忙,让它们逸出一些,在空中飘飘荡荡,形成了朦朦胧胧的香雾”这些短句句式灵活,节奏明快、音调和谐、琅琅上口;“我们已经身陷于无比宏大的鲜花阵中了”“让人觉得有一层雾气萦绕在身边。又似乎是梨花的白光从密集的花团中飘逸而出”这些长句语意贯通,气势磅礴。长短句交错使用,使整段句子错落有致,富有变化,读起来朗朗上口,形成一种交错美。10.①情思:文章以“范家门的妆容”为视角,移步换景,层层渲染,借以表达对这一方土地的热情礼赞。②理趣:通过对范家门的历史与现实的趣味性审美观照,揭示平常中的高贵、可持续发展、文物与文化传统等事理。③情理交融,浑然天成。在看似散漫的笔触中,融情入理,抒情与议论巧妙结合在一起,不着痕迹地提示了改革给乡村带来翻天覆地变化这一潜在主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作品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的能力。情思上,“奇峰险壁飞瀑溅雪,野树杂花绿草如茵。上去一个高崖顺脚条滑道,弯转腾挪,林幽壑深,只闻长啸声,不见长啸人。下来一片竹林,林边涧水激荡,荡出一汪清潭。往上有空中栈道,更有高峡断谷,隔开了杏花岭与凤凰岭”,这是自然风景,“看到一堵由沟底高垒的石墙,上面是一块地,地并不大,往上还是墙。层层叠叠的田和老屋,构成层层叠叠的生活气场”,这是古老建筑。“现在,那些个懒懒散散的时光不见了,凡有景点的地方,都可见到热情的年轻人,他们不再往外跑,而是带着满足与自豪,在家门口为自己打工”,这是人的精神面貌。文章以“范家门的妆容”为视角,移步换景,层层渲染,借以表达对这一方土地的热情礼赞。理趣上,过去范家门人“所有山石、树木都成了赚钱的工具,哪怕不高的荆条,也割下来编了荆篱”,结果成了荒山秃岭,现在的范家门人“山上的土地、房屋,都进入合作社,土地不仅退耕还林,还种植经济作物”,改掉了乱采滥伐的旧习,保山护水,植树种林,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旅游,让范家门“给自己铺了一条通往幸福的路”“坐在青山绿水的福窝里”,通过对范家门的历史与现实的趣味性审美观照,展现了乡村振兴中的精神风貌,揭示平常中的高贵、可持续发展、文物与文化传统等事理,具有现实意义,可以说意蕴非常深刻。本文用生动的笔触,对乡村振兴加以讴歌,在对这片土地的赤热深情中,也用趣味性的分析,揭示了蕴含其中的若干理趣,抒情与议论巧妙结合在一起,不着痕迹地提示了改革给乡村带来翻天覆地变化这一潜在主旨,可以说是情理交融,浑然天成。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06 12:56:11 页数:26
价格:¥5 大小:77.08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