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一轮复习
>
高考历史几个常考时段——历史解释、时段划分题解题方法
高考历史几个常考时段——历史解释、时段划分题解题方法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8
2
/8
剩余6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产生:19世纪60、70年代: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产主义出现。初步发展:19世纪末: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短暂的春天”:20世纪10年代—20年代: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实业救国”思潮兴起。较快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1927~1936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国民政府的政策推动。日益萎缩: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在沦陷区日军的摧毁和吞并,官僚资本垄断经济命脉,压制民族工业牟取暴利陷入绝境: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美国的经济掠夺;官僚资本的挤压;苛捐杂税,通货膨胀,人民困苦不堪,民族工业纷纷关闭。2.中美关系①对抗时期(1949—1969年)二战结束后,美国企图称霸世界,出台杜鲁门主义,推行反共、反社会主义政策,遏制孤立新中国。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抗美援朝沉重打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②缓和、正常化时期(1969—1989年)这一时期美国在越战中严重耗费了国力,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迫使美调整战略和对华关系。中苏关系破裂,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③紧张、缓和并存时期(1989年代以来)美国加紧对中国"和平演变”,不断制造矛盾和摩擦;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和国际政治地位不断提高,冲击了美国的霸权地位。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中美经济交流日益加深。3.殖民化与去殖民化史新航路开辟之后,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初见雏形。该时期以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活动为主,在美洲,进行以“欧洲—非洲—北美”为主要线路的三角贸易(贩卖黑奴活动)。在拉丁美洲实行总督体制,开采金银矿,发展农奴制种植园经济,屠杀印第安人,贩卖黑奴,禁止殖民地与其他国家贸易。在亚洲,16世纪中叶,葡萄牙攫取了中国濠镜澳的主权,建立商站;西班牙入侵菲律宾,将马尼拉设为商站,开展“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亦称丝银贸易);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展开对印度的殖民活动,挑唆印度人打印度人,侵占土地,征收巨额土地税,19世纪中后期,基本控制印度全境。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在北非,英法控制了苏伊士运河的航运权,英国于1882年发动侵埃战争,对苏丹进行武力扩张,法国入侵阿尔及利亚,对突尼斯和摩洛哥进行武力扩张。1884年,召开臭名昭著的柏林会议,是一次“地图上作业”的会议,确立了“有效占领”的原则。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殖民体系正式形成。改变了殖民地传统的经济结构,给殖民地国家带来深重灾难,但客观上,移植了先进的生产方式、思想观念,促进了这些国家的发展与进步。18世纪末19世纪初,早期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法国大革命传播了启蒙思想、自由平等观念,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大大鼓舞了拉美人民。1792年,在杜桑的领导下,法属海地独立,在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的努力下,西属拉美其他殖民地也纷纷独立。”1822年,葡属巴西独立,实行君主制。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了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战争激化了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同时,宗主国忙于战争,一定程度放松了控制,使得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工业有所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队伍得以壮大,拉丁美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出现,爆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伊朗立宪革命等著名斗争,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体系逐渐瓦解。二战削弱了西欧诸国的实力,美苏对于中间地带的争夺以及联合国的推动,在战争中得到锻炼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非洲,东南亚,南亚,东亚诸国普遍获得独立。同时,第三世界国家进行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恢复和发展本国经济。1990年,非洲最后一块殖民地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两极格局瓦解后。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浪潮席卷下,第三世界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新兴民族国家为争取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奋斗。4.世界霸权的更迭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称霸时期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在新航路开辟后最早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通过殖民扩张掠夺大量财富,使得国家迅速强大;17世纪荷兰通过海上运输业等优势积聚巨额财富,成就大国地位。英国世界霸权由辉煌到衰落(1840-1914)18世纪后期,英国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后打败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成为霸主,被誉为“日不落帝国”。19世纪40年代,英国完战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基于其发达的工业制造力,在世界市场竞争中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在金融货币政策方面实行金本位制,英镑成为主要世界货币。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美德崛起。随着新老帝国主义国家实力对比的变化,对世界殖民霸权的争夺日趋激烈,帝国主义国家间形成了以英德矛盾为主导的协约国与同盟国两大军事集团激烈对峙局面,进而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战使英国实力受到的削弱,其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二战后,英国元气大伤,欧洲中心英国霸权的格局彻底结束。美国世界霸权由建立到受到冲击(1914—1979)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参战,通过向欧洲销售军火和提供贷款而大发战争财,一战后,美国变为债权国,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迅速发展,进入一个短暂的"繁荣时代"”;通过华盛顿体系拆散英日同盟,取得与英国相同的地位。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工业总产量下降,社会矛盾尖锐,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混乱,各国纷纷采取货币贬值和提高关税等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美国过罗斯福新政,经济走出低谷。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先采取中立纹策,后颁发租借法案,战争后期主导建立反法西斯同盟,并处理联合国。战后通过控制联合国,推行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等措施,在组织,经济、军事各方面掌握世界霸权。20世纪60、70年代,随着欧洲的联合、第三世界国家不结盟运动,日本经济的发展等因素的冲击,加上美国出现经济滞胀,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苏争霸等因素的影响,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冲击。5.资本主义发展阶段重商主义时期(16世纪初到18世纪中期)。殖民上,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殖民国家以垄断性贸易、殖民屠杀、贩卖奴康等方式,对美洲、非洲、亚洲进行政治控制和渗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初见端倪。这是由工场手工业发展水平决定的。市场上,重商主义盛行。此时期处于欧洲奴隶制度瓦解(中古时期)向封建专制王权的民族国家建立的转型阶段。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与工商业资产阶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西欧建立起开明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运用国家力量支持工商业资本的发展。产生了从理论上阐述这些经济政策的要求,逐渐形成了重商主义的理论。文化上,人文主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理性主义启蒙运动盛行自由资本主义时期(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殖民上,英国、法国等殖民国家通过扩大殖民地和商品输出等方式向东亚、南亚、南美等地区纵深扩张,使亚洲、非洲、拉美许多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把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变为其经济附庸。到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这与工业革命开始后西方主要国家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经济和军事实力增强相关。市场上,(古典)自由主义盛行,主张对经济发展完全自由放任。高中教材通常认为,该思想正式提出始于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发表。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殖民上,这一时期,欧洲列强和美国、日本等殖民国家通过资本输出、瓜分世界等方式把非洲内陆以及亚洲内陆等广大地区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市场上,是自由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阶段,出现了以托拉斯、辛迪加、康采恩等为首的私人垄断组织。此时期,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时期)市场上,采用凯恩斯主义。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工业总产量下降,社会矛盾尖锐,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混乱,各国纷纷采取货币贬值和提高关税等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美国罗斯福新政,依靠凯恩斯主义,国际干预经济。“黄金时期”(1950、1960年代)。战后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得以缓和;马歇尔计划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西欧与日本的崛起;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世界贸易走向了制度化和体系化。1970年代,新自由主义时期(经济“滞胀”时期)。以第四次中东战争、两次中东石油危机为导火线,导致整个世界陷入了“滞胀”(高通胀、高失业、低经济增长)的困境。面对“滞胀”,凯恩斯主义政策束手无策。美国总统里根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上台,采用“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思想,进行放宽国家对经济直接干预的改革,与此同时,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布瓦解。6.改革开放后的历史分期细化改革开放的开始探索阶段(1978-1992年),在这一阶段通过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战略决策。改革从农村开始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到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这一阶段开放也迈出重大步伐,1980年决定在深圳等设立经济特区。这一阶段改革开放的历史性任务是"拔乱反正".从"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探索建立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制度改革阶段(1992-2012年):在这一阶段改革在邓小平南巡谈话后,思想进一步解放.并在党的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之后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税收等体制改革。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说明了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制度性开放的新时期。这一阶段的体制改革大大推进了我国的改革开放深度和广度,也大大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12年到现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确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2017年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国家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草取得显著成效,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6.城市化进程(了解即可)起步阶段(1840年一甲午战前)。鸦片战争以后,城市化率整体不高,但也有缓慢提升,且主要在沿海、沿江的部分地区进行,南京条约五口通商后,列强加紧对华商品输出,,近代城市化进程启动。60年代,洋务运动促使沿海、沿江城市内的近代工业逐渐兴起,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从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直至中法、中日战争,许多城市、城镇不同程度地遭受战争摧残。初步发展阶段(甲午战后一全面抗战爆发前夕)。这一时期城市化获得初步发展。把《马关条约》签订看作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历史性转折点,是因为它不但刺激了通商口岸城市数量的增加,而且刺激了近代工业的初步发展。甲午战后,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中国"实业救国"高潮出现的同时,也迎来了一个铁路铺设、开矿设厂的时代。民国初期,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随着"“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民族工业和城市化均获得较快发展。曲折发展阶段〈全面抗战爆发—1949年)。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对城市化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总体上看,半壁河山沦陷于日寇之手,大多数城市,特别是若干重要的政治中心城市和近代兴起的主要工商业城市,如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广州等相继被日军占领,城市遭到严重破坏,人口锐减。从局部看,东北与西南两个局部区域的城市化却得到了很大发展。日本为了适应对华战争的需要,将东北作为战争基地,加大了对东北的投资。抗战胜利后,东北成为中国重工业基地及其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全面抗战期间,民族工业和华北高校内迁,推动了西南地区的城市发展。但这远不足以弥补战争对整个中国城市发展所造成的破坏和负面影响。全国解放前夕,国民政府及其军队撤退台湾时,还掠走大量资源和黄金储备,破坏了许多重要的工厂和矿区,加之战争破坏,不少城市人口数量减少,百业萧条。这些都使城市化发展进程陷于滞缓。7.中苏关系1949—1952年,苏联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仿效苏联经验进行政治经济建设的规划与实践。1953—1959年,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与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发表《论十大关系》﹔在苏联帮助下开展一五计划建设。1960—1966年,苏联对华政策的改变;中国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新探索;中国开展对苏联修正主义的批判。8.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第一阶段1949—1978年:美苏冷战的背景下,国家统一集中计划领导和管理对外贸易(计划经济),并随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调整具体措施。这个阶段可以再分两个阶段:1949—1957年,为恢复发展国民经济,推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国家确立了统一管理对外贸易的政策。又可细分为1949—1952年新中国政权巩固、经济恢复发展时期和1953—1957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基时期。1958—1978年,中国对外贸易经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我国经济建设曲折发展(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对外贸易进出口产品结构发生变化,国家制定"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促进经济恢复发展。"文革"期间,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经过周恩来总理和邓小平副总理先后主持调整,国民经济有所恢复,加之比较有利的国际环境(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中国对外贸易由下降转为回升。第二阶段:1978年至今,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发展,国家逐步减少对外贸的直接管控,扩大对外贸易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促进外贸发展。1978年—1992年,我国实行对外开放,逐渐扩大对外贸易的自主权,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内改革,分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78年开始),以集体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开始),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1992年至今,十四大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市场为基础的对外贸易体制。2001年中国加入WTO,加快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国家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外贸市场化、自由化发展,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9.世界格局的变动一战结束至二战爆发,1919年巴黎和会的召开,签订《凡尔赛和约》,随后协约国又相继同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奥斯曼帝国签订了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对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再分割的凡尔赛体系;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会上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由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1945年雅尔塔会议召开,形成雅尔塔体系,推动了两极格局形成并初步发展。理由:二战结束前夕﹐雅尔塔体制确立.美苏两分天下.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共产党情报局,美苏冷战全面对抗(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1949年《大西洋公约》建立,1955年《华沙条约》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20世纪60年代至八十年代末,多极化趋势出现并曲折发展。理由:欧共体的成立.日本经济崛起﹒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形成: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的振兴.第三世界崛起并壮大.这些都冲击了两极格局,使国际关系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至今,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理由: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解体,冷战结束;世界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10.美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平发展时期(1790—1930年),美国独立之后,颁布了《1787年宪法》,保证了美国的长治久安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南北战争后,美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一战后,美国迎来了20世纪20年代的"柯立芝繁荣”。大萧条和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时期(1930—1970年),20世纪30年,为克服经济危机,罗斯福开创了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主办公共工程等导致国债迅速增长。50—70年代,凯恩斯主义盛行,美国还面临对外援助、海外驻军以及朝鲜战争等巨额财政支出,国债居高不下。新自由主义时期(1980—1990年),20世纪80年代,凯恩斯主义失灵,为克服经济危机,里根实行“新的经济政策",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降低赤字,削减社会福利开支,政府的债务有所下降,但同时美国针对苏联实施“星球大战"计划,又导致政府债务增多11.新航路——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16至18世纪中期,随着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掠夺(表现为商品的世界性流动、物种交流、疾病传播、人口迁徙),在欧洲,发生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流通中的商品种类增加,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出现,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金价贬值),在亚非洲,展开殖民扩张,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移植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思想观念,客观上推动了这些地区的发展。新航路开辟,推动了欧洲社会转型,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世界打破了相互割裂状态,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和世界殖民体系初具雏形。人文主义启蒙运动开展,传递了资本主义文化,宗教改革运动开展,打击了天主教会权威和禁欲主义思想,理性主义启蒙运动开展,提出自由民主平等思想,为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亚非拉民族民主革命提供思想基础,构建了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列强向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地区大量输出工业品,掠夺工业原料,使亚非拉更多国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个组成部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世界完毕,资本主义殖民经济侵略由商品侵略转为资本侵略。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大部分土地和人民,世界经济连成整体,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0.国际法的发展历程随着国家主权意识的增强,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1625年,格劳秀斯出版了《战争与和平法》,确定了主权国家是国际法的主体,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开创了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确立了一系列国际法基本原则。1815年,维也纳会议召开,确立了维也纳体系,扩大了国际法的应用范围。一战使国际法遭到严重破坏。十月革命后苏俄提出的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战后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及国际联盟的建立,《非战公约》的签订,推动国际法进入新阶段。二战爆发后,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活动使国际法再次遭到极大破坏,1945年《联合国宪章》的签署,战后雅尔塔体系及联合国的建立,新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推动了国际组织激增,推动了国际法的领域大大扩展。13.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英镑金本位制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先后采用,形成了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金本位制的实行,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布林顿森林体系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顿森林体系。该体系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美元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权地位,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牙买加体系20世纪70年代初,布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后来,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进入21世纪,美元地位削弱,但仍然处于中心地位,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的影响力在不断上升。14.中国外交史新中国成立之初,美苏冷战,两极格局对峙,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敌视、遏制的政策。在这种情况下,新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打破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孤立。20世纪60年代国际形势的特点是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从苏共二十大起中苏关系恶化,美国继续推行反华政策,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世界殖民体系瓦解。新中国采取“两只拳头回击”,支持援助广大亚非拉独立国家并与之建立外交关系,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政治和经济联系。20世纪70年代,由于美苏争霸呈现苏攻美守的战略态势,美国谋求改善对华关系,而苏联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中国实行“一条线,一大片”,着重改善与西方国家关系,实行中美关系正常化并建交。20世纪80-90年代,冷战结束,两级格局解体,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中国推行不结盟外交、全方位外交、无敌国外交。中国积极开展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坚定不移地“"走出去”,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参与创建并推进上海合作组织、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银行(简称亚投行)等多边外交进程,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维护了世界的和平。15.中国共产党的政权建设土地革命时期:在革命根据地。1927年,毛泽东开辟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星星之火展开燎原之势。1931年11月,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通过土地法、劳动法等法令,制定宪法大纲。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打土豪,分田地”,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根据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抗日根据地扩大,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设边区政府和各级参议会,边区政府委员由参议会选举产生,三三制原则。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为新中国政权建设奠基,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15.对外开放的进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1984年,又开放了福州温州、上海、连云港烟台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开放海南省为经济特区,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为经济特区。之后武汉、岳阳、重庆等沿江城市,西安、西宁等内地省会城市,从而形成了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16.宋朝阶段特征政治上,宋代重文轻武,重视科举,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跻身官僚统治阶层。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发展。经济上,宋代实行比较宽松的商业政策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造成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市民阶层日益壮大。经济中心南移完成。思想观念上,理学成为主流思想,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市民阶层兴起,市民文化繁荣。社会控制方面,坊市没有明显界限划分,打破时空限制,官府对百姓的限制更为松弛。17.儒学发展的几个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儒学开始形成,百家争鸣,儒学得到发展,但由于儒家思想并不适合乱世,儒学逐渐退出早期儒法之争,此时期还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西汉武帝时,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思想,一改汉初的黄老无为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独尊地位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主流思想,董仲舒在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下,提出天人感应的主张,此主张对君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儒学体系化,史称“新儒学”。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汉代以来,佛教的传入,道教的兴起,冲击了儒学的独尊地位,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唐朝统治者采取“三教并存”的政策,韩愈等开启复兴儒学运动,儒学吸纳了道教、佛教的一些主张,佛教也逐渐实现本土化发展。宋代,儒学呈现哲学化、思辨化倾向。统治者以程朱理学作为统治思想,主张“格物致知”“存天理,去人欲”压抑了人的天性,科举制随之发展。明朝,陆王心学兴起,但其始终未得到统治者认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提出“经世致用”的主张,黄宗羲斥“君主为天下之大害”,反对君主专制,顾炎武提出“天下危亡,匹夫有责”,体现了强烈的责任意识。18.两个税法一、两税法:唐中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被破坏,租庸调制无法继续施行,苛捐杂税大行其道。780年,唐德宗接纳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其内容是,根据国家财政状况制定税收标准(量出以置入),不分主户、客户征税,征收户税,地税(田税),分夏秋两季征收。(简记为:量出以置入,不分主客户。户税与地税,夏秋两征收)其影响是:统一了税目,简化了税收标准,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主要按人头收税的惯例,人身依附关系日间松弛,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为后世奠定良好基础。二、一条鞭法:明中后期,统治危机加剧,苛捐杂税大行其道,吏治腐败,张居正采取“一条鞭法”,赋役合并,一律折银,减少了农民的负担,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续了明朝的统治(万历中兴)。20.经济重心南移的几个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发,南北经济差距缩小,民族矛盾不断激化,社会动乱,大量人口死亡或者迁移,使得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受到战乱的严重破坏。北方人民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劳动人口,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也有利于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经济格局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促进了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也有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南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为东南地区形成一个新的经济重心的格局奠定了基础,元明清时期南方压倒北方继续发展,南方经济重心最终形成。15.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汉代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法家和道家的思想改造先秦儒学,形成了新儒学并被汉武帝采纳,成为统治阶级的治国思想;宋明时期儒学家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一“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哲学;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播基督教的同时,发展了实现了中华文化的本土化发展,“西学东渐”逐渐成为潮流。近代以来,先进的仁人志士以中国文化为基础,向西方学习,吸收、融合西方文化,先后出现“中体西用"思想、维新思想、革命思想,指导中国社会变革;五四运动以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国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并形成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1.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历程商鞅变法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等措施顺应了历史潮流,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为秦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措施,改鲜卑为汉姓,朝中统一说汉话,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等等,这些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地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北宋时期,为了改善背诵冗官冗费冗员积弱积贫的局面,先后进行了范仲淹主导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主导的“熙宁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三冗两积的局面,但或是触犯统治阶级利益,或是在实施的过程中用人不当,损害了人民的利益。为了更好的处理各种民族地区事务,针对统治区域内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民族,辽太宗确立了一种“因俗而治"的行政原则,“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依此行成了南北两套行政体系——南北面官。南北面官制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金朝采用猛安谋克制,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中原王朝的管理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元朝时期,为顺应幅员辽阔的疆域和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实行行省制度。这一制度是自秦开创郡县制以来,地方行政体制的又一重大变革和创新,有利于对元朝辽阔疆域的管辖,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运动的描述重点难点易错点经典专题训练——时刻时段时间间隔问题.docx
2022年中考复习:记叙文阅读常考题型解题方法
初中历史2022年中考常考历史人物事迹归纳(共五个时段)
高考历史题分析答题方法
高考历史解释、时段划分题解题方法
高考历史主观题解题方法精品例析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非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高考历史解题技巧详解
历史(心得)之高二历史问答题分类及解题方法
历史(心得)之用解释标题的方法导入新课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一轮复习
发布时间:2022-08-02 21:44:04
页数:8
价格:¥10
大小:35.91 KB
文章作者:138****3419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