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一轮复习
>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综合训练一B卷(Word版带解析)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综合训练一B卷(Word版带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35
2
/35
剩余33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第十单元综合训练一B卷真题滚动练一、论述类文本阅读(2021·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据我知见,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是近代西学东渐以来第一部以“中国目录学史”命名,全面、系统研究中国目录学发展历史的学术专著。与传统的、具有目录学史性质的著作相比,显然受到西方现代学科理论建构的影响。《中国目录学史》以主题分篇,每篇之下各有若干小节,全书凡十篇。它不像通常写专史那样,从古到今划分几个发展时期,通过揭示各个时期的特点来展现历史全貌。姚名达把他组织中国目录学史的方法称作“主题分述法”,其义就是“特取若干主题,通古今而直述,使其源流毕具,一览无余”。为什么不用通常的叙述方法来写中国目录学史?因为在他看来,中国目录学虽然源远流长,但发展进程中“时代精神殆无特别之差异”,就是说二千年来目录学形态在本质上没有跳出刘歆开创的模式;硬要划分时期,区别特点,“强立名义,反觉辞费”。关于这个问题当然可以见仁见智,中国目录学史也未尝不可用“断代法”来编写(吕绍虞《中国目录学史稿》即用分期断代法论述),但我们对他敢于学术创新的肯定是无须见仁见智的。问题在于,姚名达的方法是能够、又怎么能够让中国目录学“源流毕具,一览无余”呢?其实作者知道这样做也有不足,他说:“盖既分题各篇,则不能依时代为先后,故忽今忽古,使读者迷乱莫明,尤其大患。”利弊相权,怎么处理?姚名达的理念是:“体例为史事所用,而史事不为体例所困”;具体对策是:“依史之所宜,采多样之体例”。就是说,各篇采用适宜各自主题的体制,而不强求一律。《叙论篇》《结论篇》两篇分居首尾。《叙论篇》首先对“目录”“目录学”等基本概念加以定义,并对古往今来的目录做了分类,在一一分析目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后,又划定了目录学的研究范围,末了详细阐明本书框架结构的组织方法,及其所本的学术理念。提纲挈领,宣示宗旨,很符合现代学科的规范。《结论篇》以极短篇幅,阐述他对古代、现代和未来目录学的感想和希望,实际上也是其基本观点的提炼和总括。首尾两篇之间为全书的主体。其中,《溯源篇》追溯中国目录学的源头——刘向《别录》和刘歆《七略》。设立这个主题,出于他对中国目录学发展特点的基本认识:两书开创了目录体制和目录分类的基本模式,传统目录学既受两书庇荫,又长期笼罩在其阴影中,没有重大突破。该篇除详述两书分类、编目特点外,举凡书籍之产生、传述、整理、校勘等,莫不\n一一推寻原始,并上溯先秦目录之渊源,详详细细,原原本本。《溯源篇》以下各篇皆以主题为纲,通古贯今,看似“独立特行”,互不相干,其实却与传统纪传体史书体制暗合。比如,“志”在纪传体史书中统摄典章制度,《分类篇》《体质篇》都是讲目录基本制度,编撰体例相当于纪传体的“志”。《中国目录学史》的理论框架并非无懈可击,但确有创意。姚名达对此亦颇为自许:“对于编制之体裁,杂用多样之笔法,不拘守一例,亦不特重一家,务综合大势,为有条理之叙述,亦一般不习见者。”在我看来,这的确不是过分的自诩。(摘编自严佐之《<中国目录学史>导读》)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目录学史》既受到西方现代学科理论建构的影响,又与传统史书体制暗合。B.《中国目录学史》的各篇“采多样之体例”,好处是尊重史事,缺点是强立名义。C.《叙论》《结论》两篇虽非《中国目录学史》的主体,但对理解全书内容却很关键。D.姚名达认为,《别录》《七略》有开创之功,而传统目录学长期因循没有重大突破。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举吕绍虞著作作为对比,意在指出姚名达的方法存在争议,需要反思。B.文章多次征引姚名达的自述,通过对其理念的解释和评论,步步推进论述。C.文章对姚名达著作的评述,既有整体概括,又有具体举例,二者相互结合。D.文章以“据我知见”“在我看来”等语,对观点表述作出限制,立论审慎。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姚名达评估二千年来目录学传统,既立足于历史,又体现出学术批判的精神。B.与主题分述法相比,使用断代法来写中国目录学史,更能接近历史的本来面貌。C.《中国目录学史》不墨守成规而有所创新,本文作者对该书的理论框架表示认可。D.在近代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中国目录学史》体现出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的转型。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21·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中国在农业基础十分薄弱、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不仅成功解决了近14亿人口的吃饭问\n题,而且居民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显著提升,粮食安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n(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材料二:山东省临朐县是一个有着90多万人口和近90万亩耕地的山区农业大县。临朐县山区丘陵面积较大,而且地形错综复杂,起伏多变,成百上千亩集中连片且开阔平坦的农田很少见,加之农田基础设施落后,从自然村落到田间地头的道路基本都是土路,交通极其不便。用乡亲们的话说:“开门就见山,种田走半天。耕地就像百衲衣,一顶苇笠也能盖一块地。”近年来,临朐县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时,立足山区实际,把解决地块零散、水电路不配套等问题作为重点,坚持集中连片规划建设,着力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粮食稳产增产夯实了基础。“十三五”以来,全县共改造中低产田3.73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2万亩。(摘编自张正瑜等《山东临朐立足山区实际科学谋划建设高标准农田》)材料三:近几年,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长埠镇江下村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6个村小组前前后后共修建了逾11公里的水泥路,95%的水塘进行了清淤处理,建成了3.2公里高标准农田沟渠。过去,江下村因土地贫瘠,一直没有找到产业发展的好路子,祖辈守着一亩三分地种水稻及常规农作物,产量较低的“斗笠田”随处可见。为改变现状,村干部主动为江下村争取了高标准农田项目,引进种粮大户盘活荒地。作为高标准农田的“集成模块”,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在江下村大显身手——粮食耕、种、管、收实现全程机械化,逐步提高智能作业的精准度和覆盖率……去年11月,江下村2168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始动工,项\n目如今已全部完成。现在村里的耕地质量普遍提升两个等级,粮食产能平均提高15%,亩均粮食产量提高100公斤,高标准农田已成为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实现贫困群众稳步脱贫的有力引擎。(摘编自李慧《粮食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光明日报》2020年12月24日)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显著提高,2010年开始平均每公顷粮食产量突破5000公斤,粮食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B.2017年我国稻谷、小麦、玉米的每公顷产量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可见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C.2003~2015年,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增长势头,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越走越稳健,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D.从2015年起,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四年稳定在65000万吨以上水平,这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交通极其不便、产业发展路径缺失、开阔平坦的农田数量较少,这些曾经是制约临朐县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因素。B.在提升粮食产能方面,临朐县山区与安义县江下村的工作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着力解决地块零散的问题,后者着重改变村容村貌。C.“开门就见山,种田走半天”,这是临朐县山区地形和耕地的特点,安义县江下村“斗笠田”的地形地貌也呈现出这种特点。D.村干部主动作为,引进种粮大户盘活荒地,利用新技术推进农业机械化,这是推动江下村农民持续增收、稳步脱贫的有效举措。6.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临朐县山区与安义县江下村有哪些相同的经验,请概括说明。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2021·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王小鹰我认识他是在我们家附近的街心花园里,那时还没上小学。奶奶每星期从保育园接我回\n家,路过那小小的三角花园,我指着他的雕像问:“他叫什么名字?”奶奶摇摇头,奶奶知道秦香莲和王宝钏,但不知道这个有着卷曲鬓角的男人是谁。后来读书了,老师讲了老渔夫和小金鱼的故事,并带我们到那三角花园,指着他说:“那个美丽的故事就是他写的,他叫普希金。”汽车愈来愈靠近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我的心情从焦虑逐渐趋于宁静。刚到普斯科夫的时候,听导游小姐说普希金父母的庄园不开放,我们全都急了起来,导游小姐多方努力,终于遂了我们的夙愿。穿过五彩斑斓的矮树林,满地的落叶在脚下咔嚓咔嚓作响,像是大地絮絮地向我们诉说一个古老的故事。没有其他参观的人,雨雾横亘处传出间歇的啁啾鸟鸣。大家无意言谈,都静静地品尝着悠远的诗意。我仿佛看见一个忧郁的白衣少女,正沿着落叶铺满的小路缓缓地走来,她就是达吉雅娜,我最钟爱的女性。1824年普希金遭受当局的迫害,被押解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流放,他在这里完成了《叶甫盖尼·奥涅金》的重要章节。记得在大学中文系读书的时候,曾经为了书中的女主人公达吉雅娜与同学们争论。有的同学不喜欢她,认为她拒绝奥涅金的求爱,是为了维护地贵妇人的名声与地位而压种本性;我却以为她拒绝奥涅金,是因为她看透了奥涅金只是在追求围绕她贵妇人身份的显赫与虚荣,而那些正是达吉雅娜所厌恶的。她的感情真挚、道德纯洁、性格坚忍,虽不合时宜却具有永久的魅力。一位年轻女子款款地走来,短发,着呢裙,碧蓝的大眼。不是幻觉,也不是达吉雅娜,她是米哈伊洛夫斯克村的讲解员,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的高才生。她的气度与庄园的气氛很相配,她讲话很有条理,娓娓动听,向我们介绍普希金在流放中的生活。普希金是一位伟大的俄罗斯民族诗人。在普斯科夫,我们与两位当地作家交谈时探讨过普希金的性格发展,他出身贵族却具有火般的爱国热情与进步的自由思想,因此屡遭沙皇迫害。他的思想转变是曲折而复杂的,他曾经写过几首支持沙皇进攻波兰的诗,作品中也一度出现怀疑和悲观,然而如今世界上恐怕没有人会怀疑普希金的伟大了。普斯科夫的作家说,他们出了普希金的选集三卷本,收集了普希金的最优秀的作品。而我以为应该为普希金出全集,让后人了解一个完整的、复杂的、真正的普希金。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前我们先去圣山寺院拜谒普希金之墓,他与他的父母葬在一起,竖着一尊简朴的锥形石碑,在小小纪念堂里,鲜花丛中有普希金的石膏面模,是从普希金的遗体上合下来的。四壁挂着巨幅油画,描绘了风雪天他与丹特士决斗的情景以及临终前他不可名状的痛苦。普希金的死因从来众说纷纭,有人说他仅为爱情而死,亦有人说丹特士其实是沙皇派的杀手。普希金的妻子是莫斯科公认的第一美人,经常出入于上流社交场合。当他收\n到那些有关他妻子的匿名信时,他感到的不是妒忌,而是人格上的侮辱。几年前沙皇为了让普希金的妻子能出入宫廷舞会,赠给普希金“宫延近待”的职务,他说:“我宁愿做奴隶,却永远不愿做弄臣!”普希金是为了维护人格的尊严而向丹特士挑战的。监视、流放,政治上的迫害都没有像人格受侮辱这样不可忍受,于是他奋起反抗社会的舆论。他并不是去寻找死亡,他是如战士那样视死如归。纪念堂里那幅描绘普希金临终情景的油画下面,写着普希金的遗言:“我的痛苦已经大于我的力量了!”这样巨大的痛苦显然不仅仅是来自妻子的不贞,还有人格上的、事业上的种种,与其说诗人死于丹特士的子弹,不如说他是被当时沙皇统治下的压抑和黑暗窒息而死的。普希金是被来自社会的巨大痛苦吞噬的,因此他的死也不是属于个人的。细蒙蒙的雨一直似有似无地飘着,我们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寻觅诗人的踪迹,心里沉淀着怀念、景仰与惆怅。我想起古人有一句话:峣峣者易缺,皎皎者易污。天才能感受到庸人感觉不到的痛苦,故而他们往往比庸人承担多得多的痛苦,故而他们的生命往往是那样的短暂而璀璨。人们是喜欢天才的命运还是庸人的生活呢?彩色的落叶铺满的林荫道在雨雾中静悄悄地延伸,就像我遏止不住的思绪……(有删改)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童年时代的一段记忆开头,既点出了作者与普希金结缘之早,也自然地引出下文对访问普希金流放地的期待。B.当地出版的普希金选集虽然收集了他最优秀的作品,但作者并不满足,认为这无助于人们了解完整、复杂、真正的普希金。C.满地密叶的林荫道,秀美静谧的庄园,若有若无的细雨,这些环境描写,将寻访者的怀念、景仰与惆怅渲染得更加深切。D.文章结尾,作者由普希金的痛苦和命运生发开去,将“喜欢天才的命运还是庸人的生活”这一问题置于读者面前,启人深思。8.作者访问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为什么会联想到达吉雅娜?请谈谈你的看法。9.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请简要分析。四、文言文阅读(2021·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n阆州人请幸成都帝以问寇准,准曰:“不知谁为陛下画此二策?”帝曰:“卿姑断其可否,勿问其人也。”准曰:“臣欲得献策之人,斩以衅鼓,然后北伐耳!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敌当自遁;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佚之势,我得胜算矣。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所在人心崩溃,敌乘胜深入,天下可复保耶?”帝意乃决,因问准曰:“今虏骑驰突,而天雄军实为重镇,万一陷没,则河朔皆虏境也。孰为可守?”准以王钦若荐,且曰:“宜速召面谕,授敕俾行。”钦若至,未及有言,准遽曰:“主上亲征,非臣子辞难之日,参政为国柄臣,当体此意。”钦若惊惧不敢辞。闰月乙亥,以参知政事王钦若判天雄军兼都部署。契丹主隆绪同其母萧氏遣其统军顺国王萧挞览攻威虏、顺安军,三路都部署击败之,斩偏将,获其辎重。又攻北平砦及保州,复为州砦兵所败。挞览与契丹主及其母合众攻定州,宋兵拒于唐河,击其游骑。契丹遂驻兵阳城淀,号二十万,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帝曰:“朕岂欲穷兵,惟思息战。如许通和,即当遣使。”冬十月,遣曹利用诣契丹军。十二月庚辰,契丹使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盟。利用言契丹欲得关南地。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契丹犹觊关南,遣其监门卫大将军姚东之持书复议,帝不许而去。利用竟以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成约而还。(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B.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C.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D.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衅鼓,指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取血涂在鼓上以举行祭祀仪式。B.庙社,庙指宗庙,社指社稷,庙社在古代常用来借指国家朝廷。C.闰月,农历逢闰年加一个月,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个月。\nD.辎重,文中指行军时随军运载的军械、粮草、被服等军用物资。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契丹军队南侵宋朝,面对强致,寇准坚决反对退避内地,提出应当严惩主张避战的大臣,并力促皇上御驾亲征。B.寇准举荐主张避战的王钦若镇守天雄军,并告诫钦若:皇上决定亲征,臣子不可辜负圣意。钦若惊惧不敢推辞。C.契丹军队屡次侵犯宋朝,先攻威虏、顺安军,又攻北平砻及保州,而后又合兵攻定州,均遭到宋军迎头痛击。D.在战局有利的情况下,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并派曹利用到契丹军中谈判,最终与契丹达成盟约。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2)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宣许之。五、古代诗歌阅读(2021·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示儿子陆游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最亲切处今相付,热读周公七月诗。(注)七月诗:指《诗经·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的首联以问句领起全篇,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B.诗人指出,不论是侍奉父母还是服务国家,“不欺”都是至关重要的。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D.诗人在最后强调,自己传授给儿子的人生道理是最为真切、确实的。15.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n六、情景默写16.(2021·全国·高考真题)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左传·庄公十年》记载,长勺之战结束后,曹刿向鲁庄公解释说,确认齐军不是伪装败退进而决定追击,是因为“_______,_______”。(2)《庄子·逍遥游》引用志怪书《齐谐》的内容称,当大鹏迁往南海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乘着六月的大风飞去。(3)郦道元在《三峡》一文中引用渔歌“_________,_________”,来印证前文对哀猿长啸的描写。【答案】(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七、选择题组(2021·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有人说,互联网虽然实现了我们的一个古老的梦想,把远在天涯的人变得___________,但与此同时也可能恰好相反,把身边的人变得如在天涯,因而引发了一种普遍的担心:当我们越来越习惯于线上的虚拟世界时,我们是否会最终失去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对线上虚拟世界的担心,并非___________。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那样,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过度沉迷有可能让一些人“越来越拥抱技术、越来越忽略彼此”。实际上,线上与线下之间的界限也不是那么_____________。研究发现,互联网中的社交关系大多是通过“上传”线下的好友形成的,是现实社交的延续。从空间角度来讲,互联网有助于我们维系远距离的线下关系;从时间角度来看,媒介化创造了一种广泛的双向即时互动。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社会交往效率有助于得到显著提高。()。“虚拟”与“现实”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现实世界为虚拟生活____________地提供养料,虚拟生活又能激发和充实现实世界的活力。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近在咫尺杞人忧天泾渭分明源源不断B.触手可及空穴来风泾渭分明取之不尽C.近在咫尺空穴来风非此即彼源源不断D.触手可及杞人忧天非此即彼取之不尽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nA.社会交往是如此,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B.不但社会交往如此,而且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C.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和社会交往也是一样的D.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这样,除了社会交往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由于空间和时间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有助于社会交往效率显著提高。B.由于空间和时间不断压缩,互动性大大增强,社会交往效率得到显著提高。C.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社会交往效率得到显著提高。D.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互动性大大增强,有助于社会交往效率显著提高。八、语言表达20.(2017·全国·高考真题)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太阳能与风能①________。通常白天阳光强而风小,夜晚光照变得很弱而风力加强;夏季阳光强度大而风小,②________。这种互补性使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在资源上具有很好的匹配性。常见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有两套发电设备,夜间和阴天由风力发电装置发电,③________,在既有风又有太阳的情况下,二者同时发挥作用,比单用风力或太阳能发电更经济。21.(2020·全国·高考真题)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建设海南自贸港做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海南自贸港建设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方案》明确海南自贸港的实施范围为海南岛全岛。《方案》提出,海南自贸港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到2035年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方案》的公布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九、材料作文22.(2021·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n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第十单元综合训练一B卷真题滚动练12345710111214171819BABBDBCCDCAAB一、论述类文本阅读(2021·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据我知见,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是近代西学东渐以来第一部以“中国目录学史”命名,全面、系统研究中国目录学发展历史的学术专著。与传统的、具有目录学史性质的著作相比,显然受到西方现代学科理论建构的影响。《中国目录学史》以主题分篇,每篇之下各有若干小节,全书凡十篇。它不像通常写专史那样,从古到今划分几个发展时期,通过揭示各个时期的特点来展现历史全貌。姚名达把他组织中国目录学史的方法称作“主题分述法”,其义就是“特取若干主题,通古今而直述,使其源流毕具,一览无余”。为什么不用通常的叙述方法来写中国目录学史?因为在他看来,中国目录学虽然源远流长,但发展进程中“时代精神殆无特别之差异”,就是说二千年来目录学形态在本质上没有跳出刘歆开创的模式;硬要划分时期,区别特点,“强立名义,反觉辞费”。关于这个问题当然可以见仁见智,中国目录学史也未尝不可用“断代法”来编写(吕绍虞《中国目录学史稿》即用分期断代法论述),但我们对他敢于学术创新的肯定是无须见仁见智的。问题在于,姚名达的方法是能够、又怎么能够让中国目录学“源流毕具,一览无余”呢?其实作者知道这样做也有不足,他说:“盖既分题各篇,则不能依时代为先后,故忽今忽古,使读者迷乱\n莫明,尤其大患。”利弊相权,怎么处理?姚名达的理念是:“体例为史事所用,而史事不为体例所困”;具体对策是:“依史之所宜,采多样之体例”。就是说,各篇采用适宜各自主题的体制,而不强求一律。《叙论篇》《结论篇》两篇分居首尾。《叙论篇》首先对“目录”“目录学”等基本概念加以定义,并对古往今来的目录做了分类,在一一分析目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后,又划定了目录学的研究范围,末了详细阐明本书框架结构的组织方法,及其所本的学术理念。提纲挈领,宣示宗旨,很符合现代学科的规范。《结论篇》以极短篇幅,阐述他对古代、现代和未来目录学的感想和希望,实际上也是其基本观点的提炼和总括。首尾两篇之间为全书的主体。其中,《溯源篇》追溯中国目录学的源头——刘向《别录》和刘歆《七略》。设立这个主题,出于他对中国目录学发展特点的基本认识:两书开创了目录体制和目录分类的基本模式,传统目录学既受两书庇荫,又长期笼罩在其阴影中,没有重大突破。该篇除详述两书分类、编目特点外,举凡书籍之产生、传述、整理、校勘等,莫不一一推寻原始,并上溯先秦目录之渊源,详详细细,原原本本。《溯源篇》以下各篇皆以主题为纲,通古贯今,看似“独立特行”,互不相干,其实却与传统纪传体史书体制暗合。比如,“志”在纪传体史书中统摄典章制度,《分类篇》《体质篇》都是讲目录基本制度,编撰体例相当于纪传体的“志”。《中国目录学史》的理论框架并非无懈可击,但确有创意。姚名达对此亦颇为自许:“对于编制之体裁,杂用多样之笔法,不拘守一例,亦不特重一家,务综合大势,为有条理之叙述,亦一般不习见者。”在我看来,这的确不是过分的自诩。(摘编自严佐之《<中国目录学史>导读》)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目录学史》既受到西方现代学科理论建构的影响,又与传统史书体制暗合。B.《中国目录学史》的各篇“采多样之体例”,好处是尊重史事,缺点是强立名义。C.《叙论》《结论》两篇虽非《中国目录学史》的主体,但对理解全书内容却很关键。D.姚名达认为,《别录》《七略》有开创之功,而传统目录学长期因循没有重大突破。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举吕绍虞著作作为对比,意在指出姚名达的方法存在争议,需要反思。B.文章多次征引姚名达的自述,通过对其理念的解释和评论,步步推进论述。C.文章对姚名达著作的评述,既有整体概括,又有具体举例,二者相互结合。D.文章以“据我知见”“在我看来”等语,对观点表述作出限制,立论审慎。\n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姚名达评估二千年来目录学传统,既立足于历史,又体现出学术批判的精神。B.与主题分述法相比,使用断代法来写中国目录学史,更能接近历史的本来面貌。C.《中国目录学史》不墨守成规而有所创新,本文作者对该书的理论框架表示认可。D.在近代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中国目录学史》体现出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的转型。【答案】1.B2.A3.B【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B.“《中国目录学史》……缺点是强立名义”错误,根据原文“因为在他看来,中国目录学虽然源远流长,但……硬要划分时期,区别特点,‘强立名义,反觉辞费’”可见,并不是《中国目录学史》强立名义,而是中国一直以来的目录学有“强立名义”的嫌疑,《中国目录学》是跳出了通常的中国目录学方法创新而作的“主题分述法”,根据主题选用合适体制而不强求一律。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关系的能力。A.“文章举吕绍虞著作作为对比,意在指出姚名达的方法存在争议,需要反思”错误,原文“中国目录学史也未尝不可用‘断代法’来编写(吕绍虞《中国目录学史稿》即用分期断代法论述),但我们对他敢于学术创新的肯定是无须见仁见智的”可见,作者并非为了指出姚名达的方法需要反思,而是为了说明中国目录学史也可以用“断代法”来书写,这个问题“见仁见智”而已,而作者对姚名达敢于创新的态度则是肯定的。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B.“与主题分述法相比,使用断代法来写中国目录学史,更能接近历史的本来面貌”错误,\n原文只说“中国目录学史也未尝不可用‘断代法’来编写(吕绍虞《中国目录学史稿》即用分期断代法论述”,但并没有证据表明其比主题分述法“更能接近历史的本来面貌”。故选B。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021·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中国在农业基础十分薄弱、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不仅成功解决了近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居民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显著提升,粮食安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n(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材料二:山东省临朐县是一个有着90多万人口和近90万亩耕地的山区农业大县。临朐县山区丘陵面积较大,而且地形错综复杂,起伏多变,成百上千亩集中连片且开阔平坦的农田很少见,加之农田基础设施落后,从自然村落到田间地头的道路基本都是土路,交通极其不便。用乡亲们的话说:“开门就见山,种田走半天。耕地就像百衲衣,一顶苇笠也能盖一块地。”近\n年来,临朐县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时,立足山区实际,把解决地块零散、水电路不配套等问题作为重点,坚持集中连片规划建设,着力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粮食稳产增产夯实了基础。“十三五”以来,全县共改造中低产田3.73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2万亩。(摘编自张正瑜等《山东临朐立足山区实际科学谋划建设高标准农田》)材料三:近几年,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长埠镇江下村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6个村小组前前后后共修建了逾11公里的水泥路,95%的水塘进行了清淤处理,建成了3.2公里高标准农田沟渠。过去,江下村因土地贫瘠,一直没有找到产业发展的好路子,祖辈守着一亩三分地种水稻及常规农作物,产量较低的“斗笠田”随处可见。为改变现状,村干部主动为江下村争取了高标准农田项目,引进种粮大户盘活荒地。作为高标准农田的“集成模块”,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在江下村大显身手——粮食耕、种、管、收实现全程机械化,逐步提高智能作业的精准度和覆盖率……去年11月,江下村2168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始动工,项目如今已全部完成。现在村里的耕地质量普遍提升两个等级,粮食产能平均提高15%,亩均粮食产量提高100公斤,高标准农田已成为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实现贫困群众稳步脱贫的有力引擎。(摘编自李慧《粮食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光明日报》2020年12月24日)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显著提高,2010年开始平均每公顷粮食产量突破5000公斤,粮食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B.2017年我国稻谷、小麦、玉米的每公顷产量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可见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C.2003~2015年,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增长势头,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越走越稳健,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D.从2015年起,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四年稳定在65000万吨以上水平,这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交通极其不便、产业发展路径缺失、开阔平坦的农田数量较少,这些曾经是制约临朐县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因素。\nB.在提升粮食产能方面,临朐县山区与安义县江下村的工作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着力解决地块零散的问题,后者着重改变村容村貌。C.“开门就见山,种田走半天”,这是临朐县山区地形和耕地的特点,安义县江下村“斗笠田”的地形地貌也呈现出这种特点。D.村干部主动作为,引进种粮大户盘活荒地,利用新技术推进农业机械化,这是推动江下村农民持续增收、稳步脱贫的有效举措。6.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临朐县山区与安义县江下村有哪些相同的经验,请概括说明。【答案】4.B5.D6.(1)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2)立足本地实际,合理使用土地资源;(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灌溉和交通问题。【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B.“明显高于”说法不当,根据材料一图表2的数据,玉米的产量刚刚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可见,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说法不当,虽然我国主要粮食产量有所提升,但人均粮食数量并不多,因此“显著提升”的说法不当。且“可见”意味着因果推理,前后句没有非常明显的因果关系。故选B。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交通极其不便,产业发展路径缺失,开阔平坦的农田数量较少,这些曾是……主要因素”错,原文是“临朐县山区丘陵面积较大,而且地形错综复杂,起伏多变,成百上千亩集中连片且开阔平坦的农田很少见,加之农田基础设施落后,从自然村落到田间地头的道路基本都是土路,交通极其不便”,可见并没有强调这些是“主要因素”,也没有提到“产业发展路径缺失”的问题;B.“后者着重改变村容村貌”说法错误。原文的表达是“为改变现状,村干部主动为江下村\n争取了高标准农田项目,引进种粮大户盘活荒地”,这才是江下村提升粮食产能的做法,改变村容村貌只是改善影响粮食增产的基础设施的做法;C.“安义县江下村‘斗笠田’的地形地貌也呈现出这种特点”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产量较低的‘斗笠田’随处可见”,可见江下村的田地主要是产量低,没有说与临朐县的地形地貌特点一样。故选D。6.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信息的能力。题目要求分析临朐县和江下村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有哪些相同的经验。材料二是临朐县的做法,材料三是江下村的做法,学生可从这两则材料中筛选他们做法中相同的方面。材料二临朐县的特点是“山区丘陵面积较大,而且地形错综复杂,起伏多变,成百上千亩集中连片且开阔平坦的农田很少见,加之农田基础设施落后,从自然村落到田间地头的道路基本都是土路,交通极其不便”。他们的做法是,“近年来,临朐县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时,立足山区实际,把解决土地零散,水电路不配套等问题作为重点,坚持集中连片规划建设,着力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粮食增产奠定了基础”。可见他们针对交通极其不便、开阔平坦的农田数量较少、农田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增产措施;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材料三中江下村的特点是“土地贫瘠,一直没有找到产业发展的好路子”,“祖辈守着一亩三分地种水稻及常规农作物,产量较低的‘斗笠田’随处可见”,种植作物比较单一,“斗笠田”产量低。他们的做法是“全村六个村小组前前后后共修建了逾11公里的水泥路。95%的水塘进行了清淤处理,建成了32公里高标准农田沟渠”“为改变现状,村干部主动为江下村争取了高标准农田项目,引进种粮大户盘活荒地。作为高标准农田的‘集成模块’,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在江下村大显身手——粮食耕、种、管、收实施全程机械化,逐步提高智能作业的精准度和覆盖率”。可见他们也是针对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增产措施;同样注重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也同样把建设高标准农田作为促进粮食增产的重要手段。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2021·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n王小鹰我认识他是在我们家附近的街心花园里,那时还没上小学。奶奶每星期从保育园接我回家,路过那小小的三角花园,我指着他的雕像问:“他叫什么名字?”奶奶摇摇头,奶奶知道秦香莲和王宝钏,但不知道这个有着卷曲鬓角的男人是谁。后来读书了,老师讲了老渔夫和小金鱼的故事,并带我们到那三角花园,指着他说:“那个美丽的故事就是他写的,他叫普希金。”汽车愈来愈靠近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我的心情从焦虑逐渐趋于宁静。刚到普斯科夫的时候,听导游小姐说普希金父母的庄园不开放,我们全都急了起来,导游小姐多方努力,终于遂了我们的夙愿。穿过五彩斑斓的矮树林,满地的落叶在脚下咔嚓咔嚓作响,像是大地絮絮地向我们诉说一个古老的故事。没有其他参观的人,雨雾横亘处传出间歇的啁啾鸟鸣。大家无意言谈,都静静地品尝着悠远的诗意。我仿佛看见一个忧郁的白衣少女,正沿着落叶铺满的小路缓缓地走来,她就是达吉雅娜,我最钟爱的女性。1824年普希金遭受当局的迫害,被押解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流放,他在这里完成了《叶甫盖尼·奥涅金》的重要章节。记得在大学中文系读书的时候,曾经为了书中的女主人公达吉雅娜与同学们争论。有的同学不喜欢她,认为她拒绝奥涅金的求爱,是为了维护地贵妇人的名声与地位而压种本性;我却以为她拒绝奥涅金,是因为她看透了奥涅金只是在追求围绕她贵妇人身份的显赫与虚荣,而那些正是达吉雅娜所厌恶的。她的感情真挚、道德纯洁、性格坚忍,虽不合时宜却具有永久的魅力。一位年轻女子款款地走来,短发,着呢裙,碧蓝的大眼。不是幻觉,也不是达吉雅娜,她是米哈伊洛夫斯克村的讲解员,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的高才生。她的气度与庄园的气氛很相配,她讲话很有条理,娓娓动听,向我们介绍普希金在流放中的生活。普希金是一位伟大的俄罗斯民族诗人。在普斯科夫,我们与两位当地作家交谈时探讨过普希金的性格发展,他出身贵族却具有火般的爱国热情与进步的自由思想,因此屡遭沙皇迫害。他的思想转变是曲折而复杂的,他曾经写过几首支持沙皇进攻波兰的诗,作品中也一度出现怀疑和悲观,然而如今世界上恐怕没有人会怀疑普希金的伟大了。普斯科夫的作家说,他们出了普希金的选集三卷本,收集了普希金的最优秀的作品。而我以为应该为普希金出全集,让后人了解一个完整的、复杂的、真正的普希金。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前我们先去圣山寺院拜谒普希金之墓,他与他的父母葬在一起,竖着一尊简朴的锥形石碑,在小小纪念堂里,鲜花丛中有普希金的石膏面模,是从普希金的遗体上合下来的。四壁挂着巨幅油画,描绘了风雪天他与丹特士决斗的情景以及临终前他不可\n名状的痛苦。普希金的死因从来众说纷纭,有人说他仅为爱情而死,亦有人说丹特士其实是沙皇派的杀手。普希金的妻子是莫斯科公认的第一美人,经常出入于上流社交场合。当他收到那些有关他妻子的匿名信时,他感到的不是妒忌,而是人格上的侮辱。几年前沙皇为了让普希金的妻子能出入宫廷舞会,赠给普希金“宫延近待”的职务,他说:“我宁愿做奴隶,却永远不愿做弄臣!”普希金是为了维护人格的尊严而向丹特士挑战的。监视、流放,政治上的迫害都没有像人格受侮辱这样不可忍受,于是他奋起反抗社会的舆论。他并不是去寻找死亡,他是如战士那样视死如归。纪念堂里那幅描绘普希金临终情景的油画下面,写着普希金的遗言:“我的痛苦已经大于我的力量了!”这样巨大的痛苦显然不仅仅是来自妻子的不贞,还有人格上的、事业上的种种,与其说诗人死于丹特士的子弹,不如说他是被当时沙皇统治下的压抑和黑暗窒息而死的。普希金是被来自社会的巨大痛苦吞噬的,因此他的死也不是属于个人的。细蒙蒙的雨一直似有似无地飘着,我们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寻觅诗人的踪迹,心里沉淀着怀念、景仰与惆怅。我想起古人有一句话:峣峣者易缺,皎皎者易污。天才能感受到庸人感觉不到的痛苦,故而他们往往比庸人承担多得多的痛苦,故而他们的生命往往是那样的短暂而璀璨。人们是喜欢天才的命运还是庸人的生活呢?彩色的落叶铺满的林荫道在雨雾中静悄悄地延伸,就像我遏止不住的思绪……(有删改)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童年时代的一段记忆开头,既点出了作者与普希金结缘之早,也自然地引出下文对访问普希金流放地的期待。B.当地出版的普希金选集虽然收集了他最优秀的作品,但作者并不满足,认为这无助于人们了解完整、复杂、真正的普希金。C.满地密叶的林荫道,秀美静谧的庄园,若有若无的细雨,这些环境描写,将寻访者的怀念、景仰与惆怅渲染得更加深切。D.文章结尾,作者由普希金的痛苦和命运生发开去,将“喜欢天才的命运还是庸人的生活”这一问题置于读者面前,启人深思。8.作者访问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为什么会联想到达吉雅娜?请谈谈你的看法。9.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请简要分析。【答案】\n7.B8.①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是《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创作地点,参观此地,想到这部作品及其主人公是自然的;②达吉雅娜是本文作者最钟爱的女性,她的个性虽不合时宜却具有永久的魅力;③达吉雅娜跟本文作者的青春记忆有关,大学读书期间,因为她本文作者还曾与同学争论。9.①临终遗言是理解普希全人生悲剧的线索,它将普希金个人不幸与时代痛苦联系起来,揭示出他人生悲剧的深层原因;②临终遗言是统摄全篇的“文眼”,文章的标题由此而来;作者的情感抒发、思想表达也都与遗言有密切关系。【分析】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B.“认为这无助于人们了解完整、复杂、真正的普希金”错误,作者只是说“我以为应该为普希金出全集,让后人了解一个完整的、复杂的、真正的普希金”,认为出全集能让后人了解完整、复杂、真正的普希金,不代表作者认为收集最优秀的作品便无助于人们了解这样的普希金。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情节段落作用的能力。根据本段内容“1824年普希金遭受当局的迫害,被押解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流放,他在这里完成了《叶甫盖尼•奥涅金》的重要章节”“曾经为了书中的女主人公达吉雅娜与同学们争论”,由此可见,此地是普希金创作《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地点,而达吉雅娜是作品的女主人公,故而作者联想起她很正常。从情感上来看,“我仿佛看见一个忧郁的白衣少女……她就是达吉雅娜,我最钟爱的女性”“我却以为她拒绝奥涅金……她的感情真挚、道德纯洁、性格坚忍,虽不合时宜却具有永久的魅力”,可见,作者钟爱她,认为她虽不合时宜却具有永久的魅力。“记得在大学中文系读书的时候,曾经为了书中的女主人公达吉雅娜与同学们争论”,女主人公也关乎作者的青春回忆,故而引起作者的联想。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语句及文本主旨的能力。“我的痛苦已经大于我的力量了”这句话说明普希金去世时,是各种痛苦压倒了他对生命和\n自由的热爱。根据原文“这样巨大的痛苦显然不仅仅是来自妻子的不贞,还有人格上的、事业上的种种,与其说诗人死于丹特士的子弹,不如说他是被当时沙皇统治下的压抑和黑暗窒息而死的。普希金是被来自社会的巨大病苦吞噬的,因此他的死也不是属于个人的”可见,作者认为普希金的巨大痛苦是来自于时代与社会,而不仅仅是个人原因。从结构上看,这句话与标题“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相呼应。从主旨来看,本文要表达的主旨情感,就是通过普希金人生悲剧,抒发对痛苦与人生的思考,“天才能感受到庸人感觉不到的痛苦,故而他们往往比庸人承担多得多的痛苦,故而他们的生命往往是那样的短暂而璀璨。人们是喜欢天才的命运还是庸人的生活呢”,这句话串联起全文的情感与作者的思绪,是统摄全文的“文眼”。四、文言文阅读(2021·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帝以问寇准,准曰:“不知谁为陛下画此二策?”帝曰:“卿姑断其可否,勿问其人也。”准曰:“臣欲得献策之人,斩以衅鼓,然后北伐耳!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敌当自遁;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佚之势,我得胜算矣。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所在人心崩溃,敌乘胜深入,天下可复保耶?”帝意乃决,因问准曰:“今虏骑驰突,而天雄军实为重镇,万一陷没,则河朔皆虏境也。孰为可守?”准以王钦若荐,且曰:“宜速召面谕,授敕俾行。”钦若至,未及有言,准遽曰:“主上亲征,非臣子辞难之日,参政为国柄臣,当体此意。”钦若惊惧不敢辞。闰月乙亥,以参知政事王钦若判天雄军兼都部署。契丹主隆绪同其母萧氏遣其统军顺国王萧挞览攻威虏、顺安军,三路都部署击败之,斩偏将,获其辎重。又攻北平砦及保州,复为州砦兵所败。挞览与契丹主及其母合众攻定州,宋兵拒于唐河,击其游骑。契丹遂驻兵阳城淀,号二十万,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帝曰:“朕岂欲穷兵,惟思息战。如许通和,即当遣使。”冬十月,遣曹利用诣契丹军。十二月庚辰,契丹使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盟。利用言契丹欲得关南地。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契丹犹觊关南,遣其监门卫大将军姚东之持书复议,帝不许而去。利用竟以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成约而还。(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n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B.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C.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D.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衅鼓,指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取血涂在鼓上以举行祭祀仪式。B.庙社,庙指宗庙,社指社稷,庙社在古代常用来借指国家朝廷。C.闰月,农历逢闰年加一个月,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个月。D.辎重,文中指行军时随军运载的军械、粮草、被服等军用物资。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契丹军队南侵宋朝,面对强致,寇准坚决反对退避内地,提出应当严惩主张避战的大臣,并力促皇上御驾亲征。B.寇准举荐主张避战的王钦若镇守天雄军,并告诫钦若:皇上决定亲征,臣子不可辜负圣意。钦若惊惧不敢推辞。C.契丹军队屡次侵犯宋朝,先攻威虏、顺安军,又攻北平砻及保州,而后又合兵攻定州,均遭到宋军迎头痛击。D.在战局有利的情况下,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并派曹利用到契丹军中谈判,最终与契丹达成盟约。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2)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宣许之。【答案】10.C11.C\n12.D13.(1)常常纵使游动骑兵抢劫掠夺,稍稍失利就撤退,来回游荡没有斗志。(2)如果想要货物钱财,汉朝曾赐给匈奴单于玉帛,有先例,应当答应他们。【分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句意为:九月,契丹大举入侵,当时因为契丹敌寇深入中原,朝廷内外都震惊骇怕,召集群臣询问应对策略。王钦若是临江人,请求皇帝驾临金陵暂避。陈尧叟是阆中人,请求皇帝驾临成都暂避。“入寇”是入侵之意,“时”作后句的时间状语,应在“时”前断开,排除AD。“王钦若/临江人”“陈尧叟/阆州人”是两个判断句,“临江人”和“阆州人”均为宾语,在其后断开,排除B。故选C。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个月”错误,闰月加于某月之后叫“闰某月”。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D.“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错误。原文“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可见,并非宋朝皇帝主动议和,而是契丹主动议和。故选D。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注意以下关键词:(1)每:常常。纵:纵容,纵使。剽掠:抢劫掠夺。小:稍微。辄:总是,就。引去:撤退。徜徉:徘徊游荡。(2)货财:货物钱财。故事:先例,旧例。宜:应该。许:答应。参考译文:九月,契丹大举入侵,当时因为契丹敌寇深入中原,朝廷内外都震惊骇怕,召集群臣询\n问应对策略。王钦若是临江人,请求皇帝驾临金陵暂避。陈尧叟是阆中人,请求皇帝驾临成都暂避。皇帝用这件事去询问寇准,寇准说:“不知道是谁替陛下筹划这两种策略?”皇帝说:“你姑且判断这两个方法是否能行,不要询问是谁出的计策。”寇准说:“我想要找到这个献策之人,斩杀他们,用他们的血涂鼓行祭,然后北伐中原罢了!陛下英明神武,将军大臣团结协作,如果陛下御驾亲征,敌人应当自己逃跑;不这样的话,用奇计来阻挠他们的阴谋,坚守城池来使他们军队疲敝,彼劳我逸,我方自然得到胜算。为什么要抛弃宗庙社稷,想要驾临楚地、蜀地?如果朝廷所在人心崩溃,敌人乘胜深入腹地,天下还可以再保住吗?”皇帝的心意就此决定,于是问寇准说:“如今敌人骑兵奔驰突袭,而天雄军是我朝重镇,万一陷落,那么河朔之地就都会成为敌人的地盘。谁能够来守卫天雄军呢?”寇准就把王钦若推荐给皇帝,并且说:“应该赶快召见他当面晓喻,授予他敕令,让他立即行动。”王钦若到了宫中,还没来得及说话,寇准就突然说:“主上亲征,不是臣子以困难而推辞之时,您是国家的重臣,应该能体会这个道理。”王钦若又惊又怕不敢推辞。闰月乙亥日,凭借参知政事的身份,王钦若做天雄军判官,兼任都部署。契丹国主隆绪和他的母亲萧氏派遣他们统领军队的顺国王萧挞览攻打威虏、顺安军,三路都部署都打败了他们,斩杀了偏将,获取了他们的粮草辎重。又进攻北平砦和保州,再次被州砦兵打败。萧挞览与契丹国主以及他的母亲联合攻打定州,宋兵在唐河抵抗,攻打他们的游骑兵。契丹于是在阳城淀驻军,号称二十万,常常放纵游骑剽掠抢夺,稍有不利就退去,徘徊犹疑没有斗志。这时,以前的将领王继忠向契丹说与宋朝和好的好处,契丹认为他说的对,派遣李兴议和。皇帝说:“我哪里想要穷兵黩武呢,只想要停止战争。如果你们答应通和,立即就派遣使者。”冬季十月,派曹利用拜访契丹军。十二月庚辰日,契丹派遣韩杞拿着议和文书和曹利用一起前来,请求合盟。曹利用说契丹想要得到关南的土地。皇帝说:“他们所说的归还土地的事极其没有道理,如果一定要求得到此地,我应当与他们决战!如果想要获得钱财,汉朝也曾拿玉帛赐给单于,有此旧例,应该答应他们。”契丹依然觊觎关南土地,派遣他们的监门卫大将军姚东之拿着议和书再次来商议。皇帝不允许而离开。曹利用最终以十万两白银、二十万匹绢结成盟约而回。五、古代诗歌阅读(2021·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示儿子陆游\n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最亲切处今相付,热读周公七月诗。(注)七月诗:指《诗经·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的首联以问句领起全篇,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B.诗人指出,不论是侍奉父母还是服务国家,“不欺”都是至关重要的。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D.诗人在最后强调,自己传授给儿子的人生道理是最为真切、确实的。15.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答案】14.C15.诗人借助这两句对子孙提出要求:诗书无涯,发奋读书;法乎先圣,修身立事;心怀家国,永存社稷。【分析】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错误,由颔联“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可知,作者认为无论是出仕朝廷,为官一方,还是成为平民百姓,躬耕陇亩,都要事国以忠,事亲以孝,并没有在两种方式中做出比较选择。故选C。1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情态和态度的能力。从题干来看,考生要理解“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的用意。首先分析诗歌的标题。诗歌标题是“示儿子”,可见这是一首教导儿子的诗歌。然后理解题干中两句诗的意思,进一步分析诗人这样的用意。“道在六经宁有尽”意思是“天下大道,都在《六经》等书里,学贯古今,取法先圣,学习\n知识,哪里有尽头”,诗人在此指出《六经》的意义,包含天下大道,这是要求儿孙能够熟读《六经》,发奋阅读,“宁有尽”是说没有尽头,这是让儿孙不能停止不前,这是让儿孙不要自满,要谦虚以待。“熟读周公七月诗”意思是“切记一定要熟记背诵周公的七月诗啊”,周公为国为家为民,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诗人要求儿孙好好学习周公的七月诗,勤俭耕种,发奋读书,报效家国,这是让儿孙学习先圣,心怀国家。六、情景默写16.(2021·全国·高考真题)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左传·庄公十年》记载,长勺之战结束后,曹刿向鲁庄公解释说,确认齐军不是伪装败退进而决定追击,是因为“_______,_______”。(2)《庄子·逍遥游》引用志怪书《齐谐》的内容称,当大鹏迁往南海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乘着六月的大风飞去。(3)郦道元在《三峡》一文中引用渔歌“_________,_________”,来印证前文对哀猿长啸的描写。【答案】(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以下重点字的正确书写:辙、靡、抟、峡、裳。七、选择题组(2021·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有人说,互联网虽然实现了我们的一个古老的梦想,把远在天涯的人变得___________,但与此同时也可能恰好相反,把身边的人变得如在天涯,因而引发了一种普遍的担心:当我们越来越习惯于线上的虚拟世界时,我们是否会最终失去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对线上虚拟世界的担心,并非___________。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那样,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过度沉迷有可能让一些人“越来越拥抱技术、越来越忽略彼此”。实际上,线上与线下之间的界限也不是那么_____________。研究发现,互联网中的社交关系大多是通过“上传”线下的好友形成的,是现实社交的延续。从空间角度来讲,互联网有助于我们维系远距离的线下关系;从时间角度来看,媒介化创造了一种广泛的双向即时\n互动。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社会交往效率有助于得到显著提高。()。“虚拟”与“现实”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现实世界为虚拟生活____________地提供养料,虚拟生活又能激发和充实现实世界的活力。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近在咫尺杞人忧天泾渭分明源源不断B.触手可及空穴来风泾渭分明取之不尽C.近在咫尺空穴来风非此即彼源源不断D.触手可及杞人忧天非此即彼取之不尽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社会交往是如此,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B.不但社会交往如此,而且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C.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和社会交往也是一样的D.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这样,除了社会交往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由于空间和时间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有助于社会交往效率显著提高。B.由于空间和时间不断压缩,互动性大大增强,社会交往效率得到显著提高。C.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社会交往效率得到显著提高。D.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互动性大大增强,有助于社会交往效率显著提高。【答案】17.A18.A19.B【分析】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近在咫尺:形容距离很近。触手可及:指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语境是形容距离极近,但并非实指。再根据语境中的“远在天涯”可推知,应选“近在咫尺”;杞人忧天:总是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的事物。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和担心。空穴来风:有了空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流言、消息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现多用来指消息和传闻毫无\n根据。语境说的是对线上虚拟世界的担心并非没有必要,应选“杞人忧天”;泾渭分明: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非此即彼:意思是不是这一个,就是那一个。语境是说现在线上线下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再联系后文“‘虚拟’与‘现实’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知应选“泾渭分明”;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多用于事物,而少用于人。取之不尽:形容物质或精神的原料极其丰富。语境中有“提供养料”,应选“源源不断”。故选A。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括号前面说的是“互联网中的社交关系”,也就是“社会交往”,因此应以“社会交往”开头与前面衔接;括号后面说“‘虚拟’与‘现实’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说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而“社会交往”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是并列关系。B.将二者关系定位为递进关系,不正确;C.应先说“社会交往”,再说“工作和生活”;D.“除了社会交往”说法错误,且应先说“社会交往”,再说“工作和生活”。故选A。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空间和时间由于不断压缩,大大增强了互动性”,主干为“空间和时间增强了互动性”,搭配不当,应改为“由于空间和时间不断压缩,互动性大大增强”;“社会交往效率有助于得到显著提高”句式杂糅,要么说“……得到显著提高”,要么说“有助于……提高”,可改为“社会交往效率得到显著提高”。综合分析可知,只有B项修改正确。故选B。八、语言表达20.(2017·全国·高考真题)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太阳能与风能①________。通常白天阳光强而风小,夜晚光照变得很弱而风力加强;夏季阳光强度大而风小,②________。这种互补性使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在资源上具有很好\n的匹配性。常见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有两套发电设备,夜间和阴天由风力发电装置发电,③________,在既有风又有太阳的情况下,二者同时发挥作用,比单用风力或太阳能发电更经济。【答案】在昼夜和季节上存在着互补性冬季阳光强度小而风大白天和晴天由光力发电装置发电【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本语段论述的是太阳能与风能之间的具体关系。第一处根据后文“通常白天阳光强而风小,夜晚光照变得很弱而风力加强”,表明两者之间的互补性关系,从“夜晚”“夏季”表明其突出在时间和季节之上,故可以填写“在昼夜和季节上存在着互补性”之类的内容;第二处则是根据前后文“夏季阳光强度大而风小”“这种互补性使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在资源上具有很好的匹配性”,填写内容与前文之间是一个对应性的关系,故可以填写“冬季阳光强度小而风大”之类的内容;第三空根据前文“常见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有两套发电设备,夜间和阴天由风力发电装置发电”,表明发电的具体时间以及具体方式,填写内容与前文之间是一个对应性的关系,故可以填写为“白天和晴天由光力发电装置发电”之类的内容。21.(2020·全国·高考真题)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建设海南自贸港做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海南自贸港建设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方案》明确海南自贸港的实施范围为海南岛全岛。《方案》提出,海南自贸港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到2035年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方案》的公布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答案】①2020年6月1日,②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③对建设海南自贸港做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④这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压缩语段需要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最后将主要信息连缀成通顺的句子。本段共5\n句话。第一句话交代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方案》的时间、负责单位和方案内容。第2句话指出“海南自贸港建设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第3句话交代《方案》明确了海南自贸港的实施范围。第4句话交代海南自贸港的发展目标及其具体内容。第5句话交代《方案》公布的意义。根据上述信息可以得出答案:国家公布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对建设海南自贸港的时间表、路线图、范围、发展目标做了部署和安排,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九、材料作文22.(2021·全国·高考真题)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范文】时代已大有可为,我们当有所作为吴彬丽时光流逝,浪潮翻滚,我们来到了一个令人欣喜的时代:政治昌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人民生活欣欣向荣。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也身处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繁荣昌盛是发展的土壤,而即使是挑战,背后也是机遇,就算是危机,当中也孕育着先机。此时此刻的我们,要立于时代潮流,必须有所作为。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我们发现其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成为了成长和发展的土壤:无论是“五四”、“七—”—类的节日还是红色歌曲,无论是经典作品还是景仰的烈士、学习的榜样,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这不仅是时代大有可为的生动表现,更是时代大有可为的根本。\n正因为如此,身处这个大时代发展的我们,不能辜负这时代给予我们的成长和发展的机会,而更应该将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融汇在一起,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我们看到,非典肆虐时,钟南山让“重症患者都到我这里来”,而新冠未明时,这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又火速驰往武汉﹔我们也看到袁隆平怀揣着两个伟大的梦想,在水稻田里耕耘,不仅解决了中国的粮食问题,更是造福了全人类;我们还看到许许多多的青年人深入到扶贫攻坚一线,“以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我们更看到,每一个你我,都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这些,都是身处可为的时代里的有所作为。可为与有为,看似独立,实则两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可为是有为的前提和条件,有为是可为的目的和根本。没有可为的条件,虽然可能也会有“乱世出英雄”的情况,但是对于普罗大众来说,生存已经是难事,又何来发展?然而,如果没有有所作为之心,那么可为的条件也是徒然。【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新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审题】该作文命题指向较为宏大的时代命题,站在新百年的节点上,强调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在于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和为国选材的高考任务,引导青年把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紧密关联起来,综合性很强。材料设置情境和写作任务,引导考生在读图基础上体悟含义,从部分到整体,从形式到内涵,感知材料、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推断探究,进而鉴别取舍,以文章形式呈现个人思考,实现对考生阅读理解、信息整理、应用写作、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关键能力的综合考查。首先,题目将青年的成长与未来发展置于当代中国特定的环境中,展现出当代青年的成长受到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浸润和滋养,青年的未来也必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的事实,凸显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我们”之间的密切联系,引导考生深刻领会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联的历史规律,自觉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融汇在一起,进而思考自己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能够做什么,怎样才能有所作为,完成新一代青年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精神血脉、肩负时代重任、续写时代新篇的历史使命。新时代背景下,作为社会的接班人,学生的担当和责任感是不可或缺的,这样社会才会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可以将此作为一个切入点。其次,材料本身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空间。材料以第一人称复数的“我们”\n,将考生带入共同参与、共同记忆的同情共感的情境中,有效地将红色文化传承的重大问题,极其自然地转化为考生必然要思考的成长与发展问题,使其能够有切身体验,有感可发、有感而发,从而实现“立德树人”在写作能力考查中的有机融入。考生首先应该思考“可为”和“有为”这两个概念的关系,作为关系型的话题,它们以相对概念的形式出现。结合材料最后一句,可以看出时代是“大有可为”的,而青年自当“有为”,由此,可以将话题延伸到“个人”与“大我”之间的关联。更进一步,可以思考“历史”与“现在”的关系。材料的主题内容先总述了在百年历程中,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血脉灵魂,之后分别列举节日、歌曲、作品、烈士、榜样等为实例。这百年的文化是开创今日“可为”时局的原因,也是当今青年的“有为”底气,由此可以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思维。再次,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在国家迈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作为中华民族的每一份子,都有“可为”的机遇、条件和环境。而对每个中国人来讲,我们又都应该“有为”,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总结来讲:如今的中国,我们“可为”;如今的中国人,应当“有为”。【立意】1.把握正确的方向,大有可为2.带着担当与责任继续前行,不负众望。3.响应时代召唤、肩负时代使命。4.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勇于担当。5.做可为之事,成有为青年。6.可为之事,当尽力为之。7.握可为时代之脉,做有为青年8.为所应为激流勇进9.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10.时代向前吾辈向上【精彩片段】1.青春正好,希望你们用担当来诠释青春的本色。担当是什么?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志向,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抱负,是抗击疫情中“若有战,召必回”的誓言。担当是社会责任,担当更是一种家国情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你站立的地方是中国,你怎么样中国就怎么样。从古至今,中国经\n历的磨难不消细数,但凡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的人都能说出来;而中国之所以能够历经时间赋予的种种考验,于灾难中涅槃重生,正是因为那时候的中国有那些有志青年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中国的未来。他们在当时黑暗的中国成为一点火光,渐渐的汇聚到一起,再燃起周围的人的热血。所以,不要轻视任何一个人的能量,我们都要向上。2.“我们的生命格局,若与国与民共振,才真正有了风骨与气象”,一中学校长在开学典礼上如是说。的确如此,作为身处大好时代、正值芳华的青年,我们要勇担振兴民族的责任,少年力微仍系国,时代在向前,吾辈应向上。孙中山先生曾说:“唯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海枯石烂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先贤的教导犹在耳畔,我们要时刻牢记,祖国的发展需要吾辈之努力,祖国的航帆需要吾辈之护航,只有敢于担当,才会绽放我们青年人的光彩。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是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与脊梁。我们对“纵有千古,横有八荒”的祖国充满眷恋,对“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的前程满怀信心。身处大好时代,我辈青年当自强,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长进步。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综合训练一A卷(Word版带解析)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应用B卷(Word版带解析)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写作B卷(Word版带解析)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写作A卷(Word版带解析)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B卷(Word版带解析)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一B卷(Word版带解析)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B卷(Word版带解析)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B卷(Word版带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一轮复习
发布时间:2022-08-01 20:17:05
页数:35
价格:¥3
大小:224.9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