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B卷(Word版带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5

2/25

剩余2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B卷滚动提升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汪敬虞《唐廷枢研究》一文中提到,今火船往来中国者正多,获利亦巨,各国皆有轮船公司,华人亦应回合公司,专造轮船运货出进,自取其利,勿庸附搭他国也,唐廷枢此举A.限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使列强的经济侵略暂时放松C.与外国商战以抵制经济侵略D.使民族工业迎来了短暂春天2.国际联盟的一份调查表明,华南地区的雇农和半雇农占了农村人口的60%—90%,他们除了将年产庄稼的40%—60%交作地租外,还要替佃主交纳正常的地税和附加税(附加税为正常地税的35%—350%不等)。国民党所做的仅仅是在1930年通过了一项将地租降低到主要作物的37.5%的决定,而即使是这一适度的措施也从未真正兑现。材料本质上反映了A.国民政府迫于内忧外患无力解决农民利益问题B.华南地区农民的苦难已达到了极端危急的地步C.国民政府放弃了孙中山“耕者有其田”的思想D.国民政府统治层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3.19世纪70年代,李鸿章致友人的一封信中写道:“官绅禁用洋人机器,终不得放手为之。文人学士动以崇尚异端、光怪陆离见责。”材料所述的历史现象A.体现了李鸿章对顽固派的妥协B.折射近代化缺乏社会基础C.反映洋务派推动民族工业发展D.阻滞了中国现代化的起步4.洋务运动中随着近代航运事业的发展,产生如下结果:“以湖北一省而论……实因轮船畅行,民间衣食之途,尽为攘夺,江河船只顿减十之六七,失业之人不可胜计。而襄樊一带行店关闭,车户歇业,瘠苦情状,尤不堪寓目。”对此有人批评洋务运动是“刮天下贫民之利而归之于官也”。这段史料说明A.社会的转型发展往往伴随着部分群体的苦痛B.片面追求经济变革而不动政治体制只能失败C.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底层民众生活的困苦不堪D.近代航运企业夺利于民说明洋务运动的局限5.阅读“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特征及部分原因表”,根据表格分析下列观\n点准确揭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规律的是阶段民族工业状态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短暂春天欧洲列强放松侵略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萧条列强卷土重来抗战时期遭摧残日本的经济掠夺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美国商品的涌入A.国家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B.近代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剥削C.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D.列强侵华态势的变化是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6.社会的相对稳定、大机器生产的出现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升、新式海军的建成等,给晚清当政者及相当一批人造成“中兴”之感。中国近代的这一场“中兴”A.实践了“实业救国”的思想B.得益于清政府的政治改革C.避免了中国被瓜分的命运D.发展中酝酿着更大的危机7.无锡荣氏家族所创办的民族企业可以说是近代中国唯一的“财团”,荣氏兄弟从1900年创办保兴面粉厂起步,后又涉足纺纱业,到20世纪20年代初被称为“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其面粉品牌为.“兵船”,寓意“振兴中华,以牙还牙”;棉纱品牌叫做“人钟”,图案是一个人拿着钟绳在敲钟,寓意是“让国人警醒”,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知①荣氏家族在中国民族资本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②荣氏家族的面粉业和纺纱业迅速发展有可能在一战期间③荣氏兄弟主张实业救国,希望民族独立富强后侵略他国,夺取市场④无锡是近代中国最大的一座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城市A.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8.下表是清代后期财税收入结构变化表(单位:银万两;表中,“其他”包括捐纳、公债、杂项收入等)。导致清代后期财税收入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nA.政府对农民巧取豪夺B.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C.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D.传统自然经济加速解体9.从1937年8月到11月,上海一地共迁出民营工厂148家、机器设备12400多吨、工人2100多名。有学者将这一时期中国工矿企业的大举内迁形象地比喻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上述材料表明A.中国形成了平衡的工业布局B.官僚资本干预经济发展C.战争使中国工业布局发生了改变D.近代民族工业大量倒闭10.传统中国乡村民众一直使用阴历的历法纪时体系,到清末及民国,阳历纪时体系、钟点时间等开始初步进入民众生活之中,农事节律的时间轴心作用逐渐减弱,乡村民众时间表现出“多元化”趋势。这一趋势深刻反映了A.经济结构变动诱发民众生活嬗变B.辛亥革命促使民众生活习惯转变C.新式交通引发民众时间观念转变D.西方科技文化导致民众观念西化11.20世纪30年代,有学者指出:“近数年来,世界纱业因为受了经济危机恐慌的影响,棉业先进国家的纱锭,都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唯我国纱业,尚保持与岁剧增的纪录。”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危机未波及到中国B.列强经济侵略速度放缓C.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改善D.轻重工业发展趋于平衡12.下表反映了1873年至1930年中国进口货物分类统计情况(单位%)年份生产资料消费资料机器原料燃料等合计消费品原料直接消费资料合计18738.18.18.583.491.9\n18930.67.88.413.078.691.619030.714.315.022.362.785.019101.50.116.017.617.065.482.419203.20.225.128.516.954.671.519303.71.921.326.917.355.873.1——摘编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A.中国沦为列强原料产地B.关税自主权遭到严重破坏C.传统经济形态艰难转型D.传统农耕经济彻底瓦解13.下面是1931-1943年东北地区的工矿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较表(单位:%)。据此可知,这时期东北地区A.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发展B.成为日本“以战养战”的基地C.逐渐摆脱了对日本经济的依赖D.经济结构得到了完善和优化14.1933年,国民政府实业部拟定四年实业计划,规定对保险、粮食、棉花、煤炭等重要产业实行国家通盘筹划;1934年,又陆续出台《运输动员与统制初步计划》、《粮食存储与统制计划》等一批有关物资管制的计划、纲要。这些政策的出台主要是因为A.苏联模式的影响B.国际局势的恶化C.经济危机的冲击D.围剿红军的需要15.1923年初,上海华商各纱厂因花贵纱贱相继停工。为挽救中国棉业,“棉纱大王”穆藕初与上海华商纱厂联合会的同事们积极活动,筹划按国际惯例组织中华棉业银公司,但农商部因部分议员和内阁阁员的反对而搁置此提议。材料表明当时\nA.民族经济发展业已陷入绝境B.实业救国得不到政府的认可C.官僚资本挤压民族资本主义D.社会环境制约民族经济发展16.李维格在中华民国初年写的《汉治萍公司历史说略》中指出:“汉阳铁厂本东亚创局,事非素习,然自张、盛二公(指张之洞、盛宣怀)以及二公所用之人,无一非门外汉,暗中摸索,何能入室登堂。”据此可知,李维格意在A.说明中国钢铁资源不具备优势B.强调汉阳铁厂创办时缺乏技术和经验C.批判洋务派“师夷长技”的危害D.说明中国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重要性17.下表为1902—1920年外国在华投资统计表(单位:百万美元),据此可知A.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B.列强侵华方式开始发生变化C.民族工业发展面临外部压力D.英国投资增长速度始终领先18.研究表明,对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的缘起,以往认知大都拘泥于经济史角度,并没有完整展现该局的创办过程,特别是忽视了其中牵连的诸多重要社会脉络,以及历史当事人的主观能动性。这表明关于“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的缘起”的研究A.应以开放的综合视角全面审视B.须侧重从近代化角度进行分析C.必须与洋务运动的过程相联系D.要突出体现创办者的个体努力19.近代中国部分自办报刊简表创办时间报刊名称主办人或主笔人宗旨1874年《循环由报》王韬“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1897年《国闻报》严复开通明智,呼吁变法1897年《湘学新报》唐才常倡新学、开民智、育人才、图富强1902年《开先报》蔡元培、张元济传知识、变风尚、革政治、新社会该表是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兴办的部分自办报刊简表,这表明当时兴办的报刊\nA.兼顾了商业利润与社会价值B.在革命与改良不同道路摇摆C.具有救亡与启蒙的双重取向D.体现传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20.甲午战争后,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的浪潮。”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A.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具有爱国的性质B.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欧洲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D.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21.自19世纪中叶洋纱大量进口后,农家不再自己纺纱,逐渐购人洋纱织布。手工织布不但没有在机织棉布面前立即败退,反而得到一度的兴盛和繁荣,日益从农家分离出来而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行业。到1894年,手工织布工场已相当普遍。这主要反映了()A.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B.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C.进口机织棉布在中国滞销D.传统手工业专业化程度提高22.观察表中信息,天津物价指数的变化A.与国民政府的税收政策关系密切B.旨在适应日本侵华的战略需要C.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影响的结果D.与日寇的战争破坏和掠夺相关23.到了1880年代,上海周边的松江“洋货始贵而后贱,大而服食器用,小而戏耍玩物,渐推渐广,莫之能遏”;而身居腹地的四川,洋货沿江而至,洋布、钟表经常可见。这说明当时A.自然经济解体进程加快B.列强侵略开始深入到内陆腹地C.内河航运权已丧失殆尽D.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密切24.下列材料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错误的是\n选项材料结论A“东南各省所植甘蔗获利颇丰。自通商以来,洋舶所带洋糖,色泽莹白,人咸爱之。旧日之糖,销路日微,销数日绌,糖商折阅,无可挽回。”中国某些传统手工业行业受到冲击B“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该言论冲击了“中体西用”的理论基础C“从前的农户是自己植棉(或购入棉)、自纺、自织、自用……,1894年,土布生产中使用机纱的比重已占23.4%。”民族纺织工业迅速发展D“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洋务运动主张开办近代民用企业A.AB.BC.CD.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25.(22分)【滚动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时期,以农村、市镇家庭为基本单位的手工棉纺织逐渐成为上海地区经济中最重要的支柱产业。无论东部产棉区,还是西部产粮区,普遍盛行手工棉纺织。有资料表明,明万历年间上海县30万城乡人口中,大约有20万人从事手工棉纺织者及有关的经济活动。据估计,如果以现今上海地区范围为,其棉布年生产量,明后期大致在3000万——3500万匹,清中叶可能达到4500万——5000万匹。明中后叶上海棉布的国内市场已经北至九边、山陕、京师,南到江广、滇路、闽粤,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摘编自张忠民《区域发展与经济支柱产业:以明清上海地区为例》材料二光绪初年的《嘉定县志》載,“吾邑土产,以棉布为大宗,纳赋税,供徭役,仰事俯育,胥取给于此。近来货日滞,价日贱,故民日困……自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耳。”嘉定县钱门塘乡的“居民向以花布为生。同光年间,男耕女织,寒署无间。迩来沪上设有纺织等厂,女工被夺,几无抱布入市者。——摘编自刘华明《近代上海地区农民家庭棉纺织手工业的变迁》材料三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开始,为适应城市功能转型,上海国有\n纺织企业进入了长达20多年的大规模调和战略转型。上海纺织集团通过产业结构、企业结构、资本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大规模调整,不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集成优势、锐意创新,全国布局、海外发展,目前已经成长为一家以科技为先导,品牌营销和进出口贸易为支撑,以纺织先进制业和时尚产业为核心,拥有较完整的纺织服产业链、集贸科工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国,跨国企业雏形已经基本形成。作为中国时尚纺织产业的领军者,经过创新转型,上海纺织集团拥有了多个“第一”、“唯一”和“领先”。——摘编自严伟勇《上海纺织:在转型升级中实现华丽转身》(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上海地区家庭棉纺织业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上海地区家庭棉纺织业的发展状况,并说明其原因。(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海纺织集团取得众多成就的原因及其意义。(12分)26.(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时间商务印书馆大事记(部分)1897年商务印书馆创办于上海,以印刷为主业1900年印刷《外交报》(中国近代第一份以评述国际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报刊)1902年上海南洋公学总教习张元济进馆:译印《各国国民公私权考》《近世陆军》等1903年设第一个分馆于汉口:正式成立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吸收日资,改进印刷;根据清政府的《钦定学堂章程》,编印“最新教科书”1905年设北京分馆:出版严复译《天演论》,至1921年印刷20次1906年出版严复译《法意》(孟德斯鸠著)1907年蔡元培应聘为商务印书馆编译书籍1912年始用电镀铜版;编印《共和国教科书》,被称为“教科书之巨擘”:出版《新字典》;编译《世界共和国政要》\n1914年董事会收回日本股份;设分馆于香港;创刊《学生杂志》1915年首次引进彩色胶印机;发行《科学》杂志;出版《辞源》——据《商务印书馆大事记》等(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概括商务印书馆的发展分别是利用了哪些时代发展的机遇?(10分)(2)依据材料一,概括商务印书馆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起到哪些积极作用?(4分)(3)综上,概括推动商务印书馆发展的因素。(4分)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根据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析。(要求:不能摘抄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B卷滚动提升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汪敬虞《唐廷枢研究》一文中提到,今火船往来中国者正多,获利亦巨,各国皆有轮船公司,华人亦应回合公司,专造轮船运货出进,自取其利,勿庸附搭他国也,唐廷枢此举A.限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使列强的经济侵略暂时放松C.与外国商战以抵制经济侵略D.使民族工业迎来了短暂春天【答案】C【解析】\n根据材料“华人亦应回合公司,专造轮船运货出进,自取其利,勿庸附搭他国也”可知,唐廷枢强调制造中国轮船以运货进出,与西方国家抢市场,即与外国商战以抵制经济侵略,C项正确;材料所述唐廷枢举措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不是限制,A项错误;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在一战期间,与材料内容无关,B项错误;使得民族工业革命迎来短暂春天的主要原因是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防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而不是因为材料所述举措,D项错误。2.国际联盟的一份调查表明,华南地区的雇农和半雇农占了农村人口的60%—90%,他们除了将年产庄稼的40%—60%交作地租外,还要替佃主交纳正常的地税和附加税(附加税为正常地税的35%—350%不等)。国民党所做的仅仅是在1930年通过了一项将地租降低到主要作物的37.5%的决定,而即使是这一适度的措施也从未真正兑现。材料本质上反映了A.国民政府迫于内忧外患无力解决农民利益问题B.华南地区农民的苦难已达到了极端危急的地步C.国民政府放弃了孙中山“耕者有其田”的思想D.国民政府统治层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答案】D【解析】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没有为雇农生存条件的改善而采取有效措施,并不是无力解决,也不是放弃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而是其代表的阶级利益决定了国民党维护本阶级和本党的利益,故D选项正确,排除A、C选项;华南地区农民生存艰难,但是无法体现极端危机,故B选项错误。3.19世纪70年代,李鸿章致友人的一封信中写道:“官绅禁用洋人机器,终不得放手为之。文人学士动以崇尚异端、光怪陆离见责。”材料所述的历史现象A.体现了李鸿章对顽固派的妥协B.折射近代化缺乏社会基础C.反映洋务派推动民族工业发展D.阻滞了中国现代化的起步【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官绅及文人学士对近代化工业的不认可,说明的是中国近代化缺乏社会基础,B正确;AC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D说法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近代化缺乏社会基础,排除。故选B。4.洋务运动中随着近代航运事业的发展,产生如下结果:“以湖北一省而论……\n实因轮船畅行,民间衣食之途,尽为攘夺,江河船只顿减十之六七,失业之人不可胜计。而襄樊一带行店关闭,车户歇业,瘠苦情状,尤不堪寓目。”对此有人批评洋务运动是“刮天下贫民之利而归之于官也”。这段史料说明A.社会的转型发展往往伴随着部分群体的苦痛B.片面追求经济变革而不动政治体制只能失败C.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底层民众生活的困苦不堪D.近代航运企业夺利于民说明洋务运动的局限【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因为洋务运动采用了新式的船运业,排挤了传统的帆船运输,使得失业人数增加,从这可以看出近代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必然伴随的是部分群体的痛苦,故选A;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从客观上有利于近代化,故B错误;从材料中无法显示是底层民众生活困苦不堪,故C错误;材料中不能表明洋务运动的影响,故D错误。5.阅读“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特征及部分原因表”,根据表格分析下列观点准确揭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规律的是阶段民族工业状态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短暂春天欧洲列强放松侵略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萧条列强卷土重来抗战时期遭摧残日本的经济掠夺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美国商品的涌入A.国家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B.近代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剥削C.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D.列强侵华态势的变化是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答案】D【解析】A材料没体现;题干没有涉及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剥削,排除;近代民族工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环境下,也有过发展的黄金时期,C不符合史实。分析表格材料“列强放松侵略”\n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而列强卷土重来则民族工业萧条,再到日本的经济掠夺民族工业遭摧残以及美国商品涌入民族工业陷入绝境,这没个阶段都是在强调列强侵略对民族工业的影响,故D符合题意。【名师点睛】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①自身因素。先天不足: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后天畸形:由于先天不足,因而投资方向和发展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②三座大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政局长期动荡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6.社会的相对稳定、大机器生产的出现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升、新式海军的建成等,给晚清当政者及相当一批人造成“中兴”之感。中国近代的这一场“中兴”A.实践了“实业救国”的思想B.得益于清政府的政治改革C.避免了中国被瓜分的命运D.发展中酝酿着更大的危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大机器生产”“新式海军”等,可以判断出这一场“中兴”是指洋务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但是“中体西用”并未解决根本问题,西方列强侵华的脚步没有停止,并在之后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这表明“中兴”在发展中酝酿着危机,故答案为D项。洋务运动实践的是“中体西用”思想,甲午战争后“实业救国”思想开始盛行,排除A项;洋务运动主要涉及经济、军事、外交、教育等领域,并未进行政治改革,排除B项;洋务运动并未避免中国被瓜分的命运,使中国避免被瓜分命运的是中国人民的反抗,排除C项。【点睛】洋务运动旧称“同光中兴”。该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的失败。洋务运动进行30多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目的,反而掩盖了深刻的危机。7.无锡荣氏家族所创办的民族企业可以说是近代中国唯一的“财团”,荣氏兄弟从1900年创办保兴面粉厂起步,后又涉足纺纱业,到20世纪20年代初被称为“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其面粉品牌为.“兵船”,寓意“振兴中华,以牙还牙”;棉纱品牌叫做“人钟”\n,图案是一个人拿着钟绳在敲钟,寓意是“让国人警醒”,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知①荣氏家族在中国民族资本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②荣氏家族的面粉业和纺纱业迅速发展有可能在一战期间③荣氏兄弟主张实业救国,希望民族独立富强后侵略他国,夺取市场④无锡是近代中国最大的一座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城市A.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答案】D【解析】①依据材料中对荣氏兄弟的称号来看,他们在民族资本历史上地位举足轻重;②依据材料时间及荣氏兄弟涉及的行业来看,他们在一战期间发展迅速;③材料未体现他们主张侵略他国,排除;④近代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是上海,排除。故答案为D项,ABC三项排除。8.下表是清代后期财税收入结构变化表(单位:银万两;表中,“其他”包括捐纳、公债、杂项收入等)。导致清代后期财税收入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对农民巧取豪夺B.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C.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D.传统自然经济加速解体【答案】B【解析】据表格数据可知,从1849年到1909年,清政府财税收入中农业税变化不大,工商杂税出现巨幅增长,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一时期导致该变化出现的原因主要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到发展,从而使清政府工商杂税收入增高,即社会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故选B;清政府财税收入的大部分来自工商杂税,因此不能说明政府对农民的巧取豪夺,排除A;由清政府的财税收入变化无法说明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和传统自然经济加速解体,排除CD。故选B。9.从1937年8月到11月,上海一地共迁出民营工厂148家、机器设备12400多吨、工人2100多名。有学者将这一时期中国工矿企业的大举内迁形象地比喻为“\n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上述材料表明A.中国形成了平衡的工业布局B.官僚资本干预经济发展C.战争使中国工业布局发生了改变D.近代民族工业大量倒闭【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37年8月到11月”可以看出,上海民营工厂大量迁出是受到淞沪会战的影响。这一时期中国工矿企业的大举内迁改变了原来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一带的特点,使中国工业布局发生了改变。故答案为C项。A项“平衡”说法绝对,排除;这一现象是战争的影响,不是官僚资本的干预,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工矿企业的内迁,不是倒闭,排除D项。10.传统中国乡村民众一直使用阴历的历法纪时体系,到清末及民国,阳历纪时体系、钟点时间等开始初步进入民众生活之中,农事节律的时间轴心作用逐渐减弱,乡村民众时间表现出“多元化”趋势。这一趋势深刻反映了A.经济结构变动诱发民众生活嬗变B.辛亥革命促使民众生活习惯转变C.新式交通引发民众时间观念转变D.西方科技文化导致民众观念西化【答案】C【解析】材料中“钟点时间等开始初步进入民众生活之中”“农事…减弱”“多元化”等基本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经济发展导致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观念发生变化,故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新式交通工具,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故排除B项;西方科技文化在材料中体现得不明显,材料也没有讲到“西方科技文化”和“民众观念西化”的关系,故排除D项。11.20世纪30年代,有学者指出:“近数年来,世界纱业因为受了经济危机恐慌的影响,棉业先进国家的纱锭,都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唯我国纱业,尚保持与岁剧增的纪录。”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危机未波及到中国B.列强经济侵略速度放缓C.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改善D.轻重工业发展趋于平衡【答案】C\n【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政府政策的支持,因此C正确;经济危机对中国产生了一定的冲击,A排除;B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C。12.下表反映了1873年至1930年中国进口货物分类统计情况(单位%)年份生产资料消费资料机器原料燃料等合计消费品原料直接消费资料合计18738.18.18.583.491.918930.67.88.413.078.691.619030.714.315.022.362.785.019101.50.116.017.617.065.482.419203.20.225.128.516.954.671.519303.71.921.326.917.355.873.1——摘编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A.中国沦为列强原料产地B.关税自主权遭到严重破坏C.传统经济形态艰难转型D.传统农耕经济彻底瓦解【答案】C【解析】根据图表信息可知,1873-1930年中国生产资料的进口中机器、燃料类增长幅度较大,而消费资料中消费原料有小幅度增加,直接消费资料所占比重减少,根据所学可知,这说明近代工业化对西方的商品倾销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反映了近代中国工业化不断发展,传统经济形态受到挑战,故C正确;中国沦为列强原料产地应以中国原料出口来体现,排除A;题干表格中的数据与关税无关,排除B;“彻底”的表述不符合史实,近代中国小农经济逐步瓦解,并没有彻底瓦解,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才意味着小农经济彻底瓦解,排除D。故选C。\n【点睛】图表题的解答应该充分注意图表的时间范围和数据变化规律,提取有效信息,然后按照题意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排除与图表不符的选项。由此启示我们,平时要养成图文并重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学会从图表中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13.下面是1931-1943年东北地区的工矿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较表(单位:%)。据此可知,这时期东北地区A.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迅速发展B.成为日本“以战养战”的基地C.逐渐摆脱了对日本经济的依赖D.经济结构得到了完善和优化【答案】B【解析】从表格数据来看,1931-1943年东北地区的工矿业产值有较大增长,这一变化是由于日本掠夺工矿资源维持侵华战争的需要,东北地区成为日本“以战养战”的基地,故答案为B项;东北地区是日战区,A项不能反映,排除;东北地区的经济被日本控制,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完善和优化”,排除D项。【点睛】以战养战是指利用战争中获取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继续进行战争。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在占领区吞并中国民族企业,掠夺中国工矿资料,维护对中国的侵略战争。14.1933年,国民政府实业部拟定四年实业计划,规定对保险、粮食、棉花、煤炭等重要产业实行国家通盘筹划;1934年,又陆续出台《运输动员与统制初步计划》、《粮食存储与统制计划》等一批有关物资管制的计划、纲要。这些政策的出台主要是因为A.苏联模式的影响B.国际局势的恶化C.经济危机的冲击D.围剿红军的需要【答案】B【解析】20世纪30\n年代,随着日本加紧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在此背景下,国民政府采取的统制措施以应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紧逼,故B符合题意;苏联模式是一种社会主义模式,国民政府的措施是部分借鉴而不可能主要受苏联模式的影响,故A不符合题意;1929年到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给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破坏性很大,但当时我国并非资本主义国家,受经济危机影响较小,故C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经济政策与围剿红军的关系,D不符合题意。故选B。15.1923年初,上海华商各纱厂因花贵纱贱相继停工。为挽救中国棉业,“棉纱大王”穆藕初与上海华商纱厂联合会的同事们积极活动,筹划按国际惯例组织中华棉业银公司,但农商部因部分议员和内阁阁员的反对而搁置此提议。材料表明当时A.民族经济发展业已陷入绝境B.实业救国得不到政府的认可C.官僚资本挤压民族资本主义D.社会环境制约民族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纱厂遭遇困难,“棉纱大王”穆藕初与上海华商纱厂联合会的同事们积极活动,筹划按国际惯例组织中华棉业银公司,但是这一提议因为部分议员和内阁阁员的反对而搁置,而提议的搁置意味着当时上海纱厂的困境难以解决,说明当时的社会环境不利于民族经济发展,D正确;民族经济发展陷入绝境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排除A;“实业救国”和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农商部部分议员和内阁阁员并不代表官僚资本,排除C。16.李维格在中华民国初年写的《汉治萍公司历史说略》中指出:“汉阳铁厂本东亚创局,事非素习,然自张、盛二公(指张之洞、盛宣怀)以及二公所用之人,无一非门外汉,暗中摸索,何能入室登堂。”据此可知,李维格意在A.说明中国钢铁资源不具备优势B.强调汉阳铁厂创办时缺乏技术和经验C.批判洋务派“师夷长技”的危害D.说明中国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重要性【答案】B【解析】李维格的意思是,汉阳铁厂是东亚的初创,没有经验,创办和所用之人都是门外汉。由此可知,李维格意在强调汉阳铁厂创办时缺乏技术和经验,故B正确;李维格没有说中国钢铁资源如何,故A错误;李维格更没有批判“师夷长技”,故C错误;材料未涉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D错误。\n17.下表为1902—1920年外国在华投资统计表(单位:百万美元),据此可知A.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B.列强侵华方式开始发生变化C.民族工业发展面临外部压力D.英国投资增长速度始终领先【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1902—1920年英日等国抓紧了对华的投资,说明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面临着外部压力,C正确;A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排除;B是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排除;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C。18.研究表明,对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的缘起,以往认知大都拘泥于经济史角度,并没有完整展现该局的创办过程,特别是忽视了其中牵连的诸多重要社会脉络,以及历史当事人的主观能动性。这表明关于“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的缘起”的研究A.应以开放的综合视角全面审视B.须侧重从近代化角度进行分析C.必须与洋务运动的过程相联系D.要突出体现创办者的个体努力【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以往大都拘泥于经济史角度”、“忽视了其中牵连的诸多重要社会脉络,以及历史当事人的主观能动性”信息可知,这说明研究应该更全面地考虑,而不能只拘泥于传统的某一个角度,因此A选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从近代化的角度,B选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其与洋务运动过程的联系,C选项错误;个体努力也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并不全面,D选项错误。故选A。19.近代中国部分自办报刊简表创办时间报刊名称主办人或主笔人宗旨1874年《循环由报》王韬“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n1897年《国闻报》严复开通明智,呼吁变法1897年《湘学新报》唐才常倡新学、开民智、育人才、图富强1902年《开先报》蔡元培、张元济传知识、变风尚、革政治、新社会该表是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兴办的部分自办报刊简表,这表明当时兴办的报刊A.兼顾了商业利润与社会价值B.在革命与改良不同道路摇摆C.具有救亡与启蒙的双重取向D.体现传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答案】C【解析】“开通明智”“开民智”“传知识”反映出思想启蒙,“变法以自强”“呼吁变法”“图富强”“革政治、新社会”反映了救亡图存的倾向,故选C;《国闻报》、《开先报》的宗旨无法体现商业利润,排除A;材料中报纸的宗旨都没有涉及革命的信息,排除B;材料中报纸都无法体现传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排除D。20.甲午战争后,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的浪潮。”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A.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具有爱国的性质B.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欧洲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D.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可知,这一时期将购买股份和收回国家利权相联系,带有明显的爱国性质,A正确;财政危机是推动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规定的直接动力,排除A;欧洲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不是甲午战后实业救国浪潮兴起的主要原因,排除C;民国成立是在1912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21.自19世纪中叶洋纱大量进口后,农家不再自己纺纱,逐渐购人洋纱织布。手工织布不但没有在机织棉布面前立即败退,反而得到一度的兴盛和繁荣,日益从农家分离出来而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行业。到1894年,手工织布工场已相当普遍。这主要反映了()\nA.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B.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C.进口机织棉布在中国滞销D.传统手工业专业化程度提高【答案】D【解析】鸦片战争后,洋纱首先涌入中国市场,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简化了手工织布业的生产程序,客观上使手工织布业的专业化生产程度有所提高,促进了手工织布业的发展,故选择D项;“纺”“织”分离,表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排除A项;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且手工织布工场没有使用机器生产,不属于近代民族工业,排除B项;手工织布只是“一度的兴盛和繁荣”,且进口机织棉布的销售情况材料没有反映,排除C项。22.观察表中信息,天津物价指数的变化A.与国民政府的税收政策关系密切B.旨在适应日本侵华的战略需要C.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影响的结果D.与日寇的战争破坏和掠夺相关【答案】D【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抗战时期天津的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这与日本侵略者的疯狂掠夺和战争破坏密切相关,故D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国民政府的税收政策,且当时天津是沦陷区,A项错误;B项说法错在“旨在适应”;此时,资本主义世界已渡过大规模的经济危机,C项错误。23.到了1880年代,上海周边的松江“洋货始贵而后贱,大而服食器用,小而戏耍玩物,渐推渐广,莫之能遏”;而身居腹地的四川,洋货沿江而至,洋布、钟表经常可见。这说明当时A.自然经济解体进程加快B.列强侵略开始深入到内陆腹地\nC.内河航运权已丧失殆尽D.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密切【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80年代无论是通商口岸周边还是腹地的四川都能看到外国的洋货,一方面说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加深,另一方面则是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加强,故D项正确;材料中看不出自然经济解体进程加快,A项排除;材料不能说明这一时期西方侵略才开始深入内陆腹地,B项排除;内河航运权遭到严重破坏,丧失殆尽不符合材料与史实,C项排除。24.下列材料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错误的是选项材料结论A“东南各省所植甘蔗获利颇丰。自通商以来,洋舶所带洋糖,色泽莹白,人咸爱之。旧日之糖,销路日微,销数日绌,糖商折阅,无可挽回。”中国某些传统手工业行业受到冲击B“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该言论冲击了“中体西用”的理论基础C“从前的农户是自己植棉(或购入棉)、自纺、自织、自用……,1894年,土布生产中使用机纱的比重已占23.4%。”民族纺织工业迅速发展D“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洋务运动主张开办近代民用企业A.AB.BC.CD.D【答案】C【解析】“从前的农户是自己植棉(或购入棉)、自纺、自织、自用……,1894年,土布生产中使用机纱的比重已占23.4%。”,说明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受到机器工业的冲击,逐步解体,并不能得出民族纺织工业迅速发展的结论,C符合题意;A、B、D材料和结论对应准确,不符合题意,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n25.(22分)【滚动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时期,以农村、市镇家庭为基本单位的手工棉纺织逐渐成为上海地区经济中最重要的支柱产业。无论东部产棉区,还是西部产粮区,普遍盛行手工棉纺织。有资料表明,明万历年间上海县30万城乡人口中,大约有20万人从事手工棉纺织者及有关的经济活动。据估计,如果以现今上海地区范围为,其棉布年生产量,明后期大致在3000万——3500万匹,清中叶可能达到4500万——5000万匹。明中后叶上海棉布的国内市场已经北至九边、山陕、京师,南到江广、滇路、闽粤,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摘编自张忠民《区域发展与经济支柱产业:以明清上海地区为例》材料二光绪初年的《嘉定县志》載,“吾邑土产,以棉布为大宗,纳赋税,供徭役,仰事俯育,胥取给于此。近来货日滞,价日贱,故民日困……自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耳。”嘉定县钱门塘乡的“居民向以花布为生。同光年间,男耕女织,寒署无间。迩来沪上设有纺织等厂,女工被夺,几无抱布入市者。——摘编自刘华明《近代上海地区农民家庭棉纺织手工业的变迁》材料三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开始,为适应城市功能转型,上海国有纺织企业进入了长达20多年的大规模调和战略转型。上海纺织集团通过产业结构、企业结构、资本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大规模调整,不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集成优势、锐意创新,全国布局、海外发展,目前已经成长为一家以科技为先导,品牌营销和进出口贸易为支撑,以纺织先进制业和时尚产业为核心,拥有较完整的纺织服产业链、集贸科工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国,跨国企业雏形已经基本形成。作为中国时尚纺织产业的领军者,经过创新转型,上海纺织集团拥有了多个“第一”、“唯一”和“领先”。——摘编自严伟勇《上海纺织:在转型升级中实现华丽转身》(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上海地区家庭棉纺织业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上海地区家庭棉纺织业的发展状况,并说明其原因。(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海纺织集团取得众多成就的原因及其意义。(12分)【答案】(1)特点:地域分布广;从业人员众多;生产规模大、产量高;商品化程度高;运销范围广/市场广阔(2)状况:日趋衰落。原因:封建赋役负担沉重;洋货冲击;近代机器纺织业兴起。(3\n)原因:进行体制改革,促进产业升级转型和结构调整;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意义:有利于带动全国纺织产业的创新升级;有利于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利于增强中国纺织品的世界影响力和竞争力;成为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推动力量。【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无论东部产棉区,还是西部产粮区,普遍盛行手工棉纺织”可归纳出地域分布广;根据材料“大约有20万人从事手工棉纺织者及有关的经济活动”可归纳出从业人员众多;根据材料“明后期大致在3000万——3500万匹,清中叶可能达到4500万——5000万匹”可归纳出产量大,质量高;根据材料“明中后叶上海棉布的国内市场已经北至九边、山陕、京师,南到江广、滇路、闽粤,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可归纳出商品化程度高和运销范围广。(2)状况:根据材料“自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耳”可归纳出上海地区的家庭手工业发展状况是日趋衰败。原因:根据材料“纳赋税,供徭役”可归纳出封建赋役负担沉重;根据材料“自洋布盛行,土布日贱”可归纳出洋货冲击;根据材料“迩来沪上设有纺织等厂,女工被夺,几无抱布入市者”可归纳出近代机器纺织业兴起。(3)原因:根据材料“为适应城市功能转型,上海国有纺织企业进入了长达20多年的大规模调和战略转型”可归纳出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根据材料“目前已经成长为一家以科技为先导,品牌营销和进出口贸易为支撑”可归纳出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根据材料“跨国企业雏形已经基本形成”可归纳出重视对市场的开拓。意义: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关于意义可从带动全国纺织产业的创新升级、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增强中国纺织品的世界影响力和竞争力和成为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推动力量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26.(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时间商务印书馆大事记(部分)1897年商务印书馆创办于上海,以印刷为主业1900年印刷《外交报》(中国近代第一份以评述国际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报刊)1902年上海南洋公学总教习张元济进馆:译印《各国国民公私权考》《近世陆军》等1903年\n设第一个分馆于汉口:正式成立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吸收日资,改进印刷;根据清政府的《钦定学堂章程》,编印“最新教科书”1905年设北京分馆:出版严复译《天演论》,至1921年印刷20次1906年出版严复译《法意》(孟德斯鸠著)1907年蔡元培应聘为商务印书馆编译书籍1912年始用电镀铜版;编印《共和国教科书》,被称为“教科书之巨擘”:出版《新字典》;编译《世界共和国政要》1914年董事会收回日本股份;设分馆于香港;创刊《学生杂志》1915年首次引进彩色胶印机;发行《科学》杂志;出版《辞源》——据《商务印书馆大事记》等(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概括商务印书馆的发展分别是利用了哪些时代发展的机遇?(10分)(2)依据材料一,概括商务印书馆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起到哪些积极作用?(4分)(3)综上,概括推动商务印书馆发展的因素。(4分)【答案】(1)机遇:19世纪末,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商务印书馆创办。20世纪初,清政府实行“新政”,进行教育改革,商务印书馆编印教科书。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商务印书馆的出版作品适应了共和国发展的需求。1915年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提倡白话文,商务印书馆的出版作品也顺应时代潮流。(2)作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对中国近代教育事业作了重要贡献。传播近代进步思想,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3)因素:抓住历史机遇,顺应时代潮流;重视技术创新和引进人才。【解析】(1)机遇:根据“1897年”得出19世纪末,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商务印书馆创办;根据“1902年”得出20世纪初,清政府实行“新政”,进行教育改革,商务印书馆编印教科书;根据“1912年”得出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商务印书馆的出版作品适应了共和国发展的需求;根据“1915年”得出1915年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提倡白话文,商务印书馆的出版作品也顺应时代潮流。(2)作用:根据“编印《共和国教科书》”\n得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对中国近代教育事业作了重要贡献。根据“发行《科学》杂志”得出传播近代进步思想,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3)因素:综合材料,可从抓住历史机遇,顺应时代潮流,重视技术创新和引进人才等分析总结。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根据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析。(要求:不能摘抄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答案】示例1:中国近代建筑业发展历程。从鸦片战争到全面抗战爆发,是中国近代建筑业的发展时期。表现在中西建筑风格交汇及其相互渗透、融合;欧洲古典式的“殖民地式”风格突出;建筑队伍、建筑体系基本形成;全面抗战至新中国成立,是近代建筑业的停滞期。总之,侵略战争、国家政策、西方建筑文化传人和经济水平(城市化进程)是影响近代建筑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示例2:中国近代建筑发展影响因素探析。与列强侵略密切相关,如: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进程直接相关,如:近代民族工业、外商企业、洋务企业、殖民地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与近代留学教育相关,如:早期赴美和日本学习建筑的留学生投身建筑。总之,中国近代建筑的发展是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共同作用与结果【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认真阅读材料,并提炼一个观点,该观点必须明确,但不能摘抄材料中的观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观点予以评析,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观点”,依据材料中各阶段的建筑信息,可提炼出:中国近代建筑业发展历程。“论证”,依据所学知识从中国近代建筑业的发展时期、近代建筑业的停滞期等角度论述即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7-26 18:55:09 页数:25
价格:¥3 大小:274.64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