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考
>
模拟考试
>
2022年江苏省各地语文中考一模试题分项选编:诗歌鉴赏题
2022年江苏省各地语文中考一模试题分项选编:诗歌鉴赏题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31
2
/31
剩余29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2年江苏省各地语文中考一模试题分项选编:诗歌鉴赏题1.(2022·江苏南京·一模)【古诗阅读】即事二首①【宋】汪藻其一燕子将雏语夏深,绿槐庭院不多阴。西窗一雨无人见,展尽芭蕉数尺心。其二双鹭能忙②翻白雪,平畴许远③涨清波。钩帘百顷风烟上,卧看青云载雨过。【注】①此诗作于作者政治上遭受挫折期间。②能忙:那么忙;③许远:这样远。阿联对《即事二首》(其一)的最后一句作了批注。请你给《即事二首》(其二)的最后一句作批注阿联的批注:“其一”最后一句中的“展”字,形象地描写了西窗下的芭蕉在一场夏雨过后,芯叶快速生长的状貌。作者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芭蕉”这一意象,透露出大自然强大的生命力,让作者在沉闷的现实生活中看到了生机和希望。(2022·江苏宿迁·一模)阅读辛弃疾《鹧鸪天》,完成下面小题鹧鸪天①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归休去,去归休②,不成③人总要封侯。浮云出处④元无定,得似⑤浮云也自由。【注释】①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②归休去:退休、致仕。去,语助词。③不成:反诘词,难道。④出处:指出仕与隐处,做官与退隐。⑤得似:真是。2.请说说“愁还随我上高楼。”中“随”字的妙处。3.辛弃疾曾说“而今识尽愁滋味”,请结合本首词的具体语句,说说他识尽了怎样的“愁滋味”?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1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A.“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与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B.“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这两句直抒胸臆,语言浅白,此中感慨,让人读而心有戚戚。C.“得似浮云也自由”中“也”字表现了词人致仕、退隐后的自由与喜悦之情。D.此词在表情达意上,采用层层剥笋式抒情,越来越清晰地显现了他愁苦的来处。5.(2022·江苏盐城·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除夜[唐]齐己夜久谁同坐?炉寒鼎亦澄①。乱松飘雨雪,一室掩香灯。白发添新岁,清吟减旧朋。明朝待晴旭,池上看春冰。[注]①澄:清,这里是清冷的意思。(1)除夕夜本是热闹团圆的,这首诗前两联却通过写炉寒、鼎澄、______、_____、香灯等景、物营造除夕夜_______的氛围。(2)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分析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6.(2022·江苏泰州·一模)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甲】渡荆门送别①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乙】行舟忆永和兄弟周必大②一挂吴帆③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长年④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注】①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②周必大:宋代诗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③吴帆:指舟行的目的地。④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1)下列对两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是律诗,首联都是叙事。B.【甲】诗颔联以移动的视角描写景物变化,化静为动,营造出了雄浑开阔的意境。C.【乙】诗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途中景象,表现诗人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11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D.两首诗用词考究,【甲】诗中动词“随”“入”“飞”“送”生动形象,【乙】诗中副词“犹”。“自”“常”“正”耐人寻味。(2)简要分析两首诗尾联是如何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情感的。同样是行舟离开故乡,两位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有何不同?7.(2022·江苏无锡·一模)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北宋)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西江月(北宋)苏轼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①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②。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注】①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②琼瑶:美玉。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阅读上面两首词,回答问题。(1)第二首词中“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2)两首词都是苏轼谪居黄州时的作品,请分析其思想情感的不同之处。(2022·江苏扬州·一模)壬戌①清明作屈大均②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龙蛇③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注释]①壬戌: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②屈大均:明末清初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③龙蛇:比喻隐伏草野,待时而起的志士。8.本诗颔联中“落花”、“啼鸟”用得很巧妙,请说说妙在何处。9.结合全诗,谈谈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022·江苏徐州·一模)阅读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登岳阳楼杜甫11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①,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②有孤舟。戎马关山北③,凭轩涕泗流。注:①坼(chè):分裂。②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③关山北:北方边境。10.“乾坤日夜浮”一句中的“浮”字有何妙处?11.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诗歌尾联“凭轩涕泗流”的理解。(2022·江苏南京·一模)春日偶作【宋】朱熹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葩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如果春天要来【奥地利】里尔克如果春天要来,大地会使它一点一点地完成。我们所做的最少量的工作,不会比大地之于春天更为艰难。12.交流中,小玄打算给大家朗诵朱熹的《春日偶作》,他已挑选出三首素质测试乐曲作为配乐备选。请你帮他挑选一首与作品中诗人的情感最契合的乐曲,并说明理由。A.《金蛇狂舞》 B.《茉莉花》 C.《二泉映月》13.小武为两首诗写了解说稿。你发现其中有一处对诗歌理解有误,帮他做了修改。A.这两首诗都蕴含了诗人对大自然的体察,并由此产生哲思。B.面对春日里万紫千红的一片生机,朱熹赞叹了造化的神奇。C.里尔克的这首诗启迪读者不要辜负美好春光,要努力工作。D.这两首诗都歌颂了自然的伟力,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处理解有误,修改为:14.(2022·江苏南京·一模)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材料一】鸂鶒①[唐]李群玉锦羽相呼暮沙②曲,波上双声戛③哀玉。霞明川静极望中,一时飞灭④青山绿。11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注]①鸂鶒(xīchì):水鸟名。②沙:水边沙地。③戛(jiá)哀玉:戛,象声词。像敲击玉片发出清脆动听的声音。④飞灭:飞逝,消失。【材料二】鸂鶒纹是常出现在古代艺术品上的吉祥纹饰,但鸂鶒究竟是什么水鸟却一直有争议。《本草纲目》中有“其游于溪也,形大于鸳鸯,而色多紫,亦好并游,故谓之紫鸳鸯”的记载。(1)《本草纲目》对于鸂鶒的记载与诗中哪些内容相符?(2)诗的最后两句有朱光潜先生所推崇的“无言之美”,请赏析。15.(2022·江苏无锡·一模)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归园田居(其二)陶渊明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①。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②。时复墟曲③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注】①轮鞅:代指车马。②绝尘想:断绝世俗的念头。③墟曲:偏僻的村落,犹“墟里”。(1)这首诗语言质朴,语调悠闲,开头四句正面表现“静”,并用“___”、“___”、“___”、“虚室”来强调乡居生活的清贫。(2)诗人在本诗中说“相见无杂言”,在《饮酒》其五中却又说“欲辨已忘言”,请你分别谈谈对这两句诗的理解。16.(2022·江苏泰州·一模)阅读杜荀鹤①的《闽中秋思》,回答小题。而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北畔是山南畔海②,只堪图画不堪行③。【注释】①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时所写。②北畔是山南畔海:指闽中地势,北边是连绵的山脉,南边是波涛汹涌的大海。③不堪行:指行走起来十分困难。(1)本诗工于炼字,请赏析诗中“匀”“弄”二字的妙处。(2)本诗无一句明言乡愁,但却委婉地传达出思乡之愁。请结合全诗内容,分析本诗运用的抒情方法。17.(2022·江苏扬州·一模)行香子苏轼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11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1)本词首句有何作用?(2)本词中的“闲人”与《记承天寺夜游》“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闲人”的内涵有何不同?18.(2022·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实验学校一模)古诗词赏析。金陵驿二首(其一)【宋】文天祥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注】①此诗是文天祥抗元兵败被俘后,由广州押往元都燕京(今北京)途径金陵(今江苏南京)时所作。阅读上面诗词,回答问题。(1)本诗多处用典,①“_____”一句诗化用了刘禹锡《乌衣巷》中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②“_____”一句写魂魄化作啼归的杜鹃回归故里,表达了诗人③_____的英雄气概。(2)诗歌的首联所表达的情感与下列哪则材料更相似?请说说你的理由。【材料一】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材料二】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文天祥《南安军》)(2022·江苏连云港·一模)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甲】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乙】吴兴杂诗阮元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19.甲诗和乙诗在写景手法上有相似之处,请做赏析。20.甲诗和乙诗后两句都富含哲理,请任选一首加以分析。(2022·江苏苏州·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酬乐天咏老见示11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刘禹锡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①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②然。莫道桑榆③晚,为霞尚满天。【注】①灸:艾制,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②翛xiāo然:自由自在、心情畅快的样子。③桑榆: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因以指日暮。比喻晚年。2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唱和诗,作诗酬答白居易。两位早已是诗文至交,经历了长期的仕途辗转、阅尽了人世沧桑。本诗既是诗人内心世界的表达,又是对老朋友白居易的宽慰和鼓励。B.衰老是这首诗的核心话题,一二句写“顾老”是人之常情,人们谁都顾虑衰老,老了就没有人怜惜。接着四句诗人用形象的描绘进一步交代了“顾老”的原因。C.诗人将老年与青年进行了鲜明对比,诗人认为,老年固然有可感伤的一面,但也有可欣喜的一面。老了也有很多优点,克服对衰老的忧愁便觉得自由自在。D.诗人劝慰朋友对待衰老不要过多忧虑,只要正确对待,便可翛然自乐。本诗情感由失落转为豁达,伤感转为振奋,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情感变化非常相似。22.请简要概括,诗中交代年老通常面临的问题有哪些。23.有人评论此诗的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与曹操《龟虽寿》中的两句诗异曲同工。请写出这两句诗,并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蕴含的道理。(2022·江苏淮安·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24.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线诗句所展现的画面。25.元好问曾评价陶渊明和他的诗作是“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请结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说说你的理解。(2022·江苏盐城·一模)范堤①烟雨清/高岑11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拾青闲步兴从容,清景无涯忆范公。柳眼凝烟眠晓日,桃腮含雨笑春风。四围碧水空濛里,十里青芜杳霭中。踏遍芳龄一回首,朝暾红过大堤东②。【注释】①范堤,是北宋范仲淹带领所筑。“范堤烟雨”为“古盐城八景”之一。②朝暾:刚升起的太阳。大堤东:内有供赶海人避难的“潮墩”和报警的“烟墩”。26.“柳眼凝烟眠晓日,桃腮含雨笑春风。”运用比喻、_________,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的范公堤边_________、________的景观。27.这首诗借景抒情,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022·江苏连云港·一模)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甲】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乙】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28.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一句所呈现的景象。29.结合两诗颈联,说说【甲】诗作者为何而“叹”?【乙】诗作者为何而“难”?(2022·江苏宿迁·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早春夜望李端旧雪逐泥沙,新雷发草芽。晓霜应傍鬓,夜雨莫催花。11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行矣前途晚,归与故国赊①。不劳报春尽,从此惜年华。(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注释】①赊:逼远。30.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旧雪逐泥沙,新雷发草芽”所展现的画面。31.诗歌第二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2.诗人不愿意看到春天逝去,更不想劳烦____、____、____向他报告春天将尽的消息。(2022·江苏无锡·一模)夏初雨后寻愚溪①唐•柳宗元悠悠雨初霁②,独绕清溪曲。引杖试荒泉,解带围新竹。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幸此息营营③,啸歌静炎燠④。[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永州时期。②霁(jì):指雨后或雪后转晴。③营营:谋求。④炎燠(yù):炎是指天气极热;燠也是指热。33.诗歌前四句写______情景,用“拐杖去试探荒泉的深浅”,扶起“倒伏的嫩竹”,展现了诗人一种______的心态。从全诗看,前“______”,中“______”,后“______”,情景互映,展现出诗人“解脱世俗尘网的束缚、超越人世间烦扰与困惑”的崭新的精神风貌。(引号里用原文填,限2个字)34.这首诗也写于柳宗元被贬谪永州期间,它与《小石潭记》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35.(2022·江苏·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一模)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答张十一①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未报恩波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注】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本诗是他第一次被贬到阳山(今属广东)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德宗贞元十九年,张十一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到郴州林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②筼筜: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下句中的踯躅是杜鹃花的别称。③恩波:皇帝的恩泽。(1)赏析第二联中“竞”“闲”二字的妙处。11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蕴含着作者内心深处许多矛盾着的隐微之情,请结合诗句内容作简要分析。36.(2022·江苏盐城·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陇西行(其二)(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①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注:①貂锦:唐代羽林军穿锦衣貂裘,这里代指唐王朝精锐部队。(1)三、四两句历来被认为蕴含“无限悲哀”,请自选角度赏析。(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7.(2022·江苏无锡·一模)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送魏万①之京李颀(唐)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②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③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注】①魏万,肃宗上元进士,是李颀的后辈,和李白很有交情。②关城:潼关、函谷关。③声:捣制寒衣的声音。(1)赏析“关城树色催寒近”一句中“催”字的妙处。(2)诗歌表现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2022·江苏无锡·一模)(甲)南征 (乙)春望杜甫 杜甫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注:甲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此时距他去世只一年。38.分析甲文首联的作用?39.请简要分析杜甫在这两首诗中表达情感的异同。11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40.(2022·江苏·宜兴市树人中学一模)碛中作①岑参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注】①碛(qì)中作:在大沙漠中作诗。碛:沙石地,沙漠。阅读以上诗歌,完成以下各题。(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欲到天”的表达效果。诗歌首句“______”一词,点明了行进方向,“欲到天”运用______的手法,既写出了边塞离家之远,又展现了边塞的______气势,为全诗奠定了______的情感基调。(2)本诗的最后一句“平沙莽莽绝人烟”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抒情方式和表达的情感上有何异同?(2022·江苏宿迁·一模)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甲】行香子·天与秋光①李清照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②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③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注】①作者避乱南渡,漂泊异乡,丈夫病故,在一个近重阳的时节,写成此词。②金英:菊花。③绿蚁:一种新酿成的酒,上浮绿色泡沫。【乙】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41.甲乙两首词的下阕分别描绘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场景。42.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两首词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11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1.示例:“其二”最后一句中的“卧”字,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躺着欣赏着带雨的青云从空中飞过时的悠闲自得。“青云”这一意象,含蓄地透露了诗人尽管遭受挫折,但仍怀有青云之志。【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题目要求仿照阿联对《即事二首》(其一)的最后一句做的批注,给《即事二首》(其二)的最后一句作批注,可从字词的使用、意象的选用上进行赏析批注。《即事二首》(其二)的最后一句是“卧看青云载雨过”,意为诗人悠闲地躺着,欣赏那一团团带雨的青云从空中飞过;在这句中“卧”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躺着欣赏天空流云的悠闲自得的姿态;结合注释中的诗歌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政治上遭受挫折期间”可知,“看青云载雨过”则充分表现出作者以自然之眼观物的旷达襟怀,“青云”既是指天空中的青色的云,又比喻远大的抱负和志向,“青云”这一意象含蓄地表达了诗人虽然在政治上遭受挫折,但心中仍有远大的抱负与志向。据此作答。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化抽象之愁为具体之物,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愁苦之深,难以解脱。3.从“多少亲朋尽白头”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从“经行几处江山改”表达国土沦丧的悲愤,从“不成人总要封侯”表达壮志难酬的悲哀,还有对逍遥自由生活的向往。4.C【解析】2.本题考查炼字。“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写作者心想到高楼上观看美景躲避忧愁,忧愁还是跟着他上了高楼。“随”赋予“愁”以人的行为,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同时,写“愁”可以随我而上高楼,是抽象的“愁”变得具体可感,结合“欲上高楼去避愁”可知,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愁苦之深,难以解脱。3.本题考查理解诗意。“多少亲朋尽白头”写许许多多亲戚好友都已白了头,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经行几处江山改”写作者走过好几个地方江山都已面目全非,表达国土沦丧的悲愤,“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以感情强烈的语言反问自己:说归去吧,还是归去吧,难道人一定要到封侯才肯罢休不成?意谓自己不必要等到做成封侯的功业才可归隐。实际上,它传达出了词人无法作成可封侯的大功业的愁苦。最后,“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写浮云飘去飘来本来没有固定之处,我能够像浮云那样随心来去,该有多么自由。巧妙运用“浮云”一词的双重比喻意义为自己下了这一转语,如果能像浮云一样逍遥自在也很自由,写出了对逍遥自由生活的向往。4.31C.“表现了词人致仕、退隐后的自由与喜悦之情”错误,应是写作者在致仕与退隐的得失之间,他思之筹之,不得要领,因而愁绪百结,久不能脱。“也”字表现了词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故选C。5.(1) 乱松 雨雪 清冷、孤独(2)前三联实写除夜雨雪之景,尾联虚写明朝晴天看春冰,虚实相生,诗境因此得以拓展。表达了诗人除夕之夜的孤独、清冷,对岁月流逝的感慨,朋友凋零的伤感,以及对新一年的美好期待。【解析】(1)考查诗句赏析。根据“炉寒鼎亦澄”可得:炉寒、鼎澄。根据“乱松飘雨雪”可得:乱松、雨雪。根据“一室掩香灯”可得:香灯。根据“夜久谁同坐”可知,作者此时是一人独坐。此时,炉火已经熄灭,鼎也显得清冷。窗外风吹松鸣,发出呜咽之声,兼有雨雪飘落,更增苦寒。诗人独坐未眼,只有一盏孤灯相伴。可知前两联中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清冷孤独的氛围,增添了无尽的伤感。(2)考查赏析作者情感。从虚实结合的角度来看,前两联均是实景,实写诗人自己在深夜孤灯坐时的所闻所见所感,借景抒情,传达出内心的凄凉伤感。“白发添新岁”也是实写,抒发了流逝的感慨。“清吟减旧朋”同样是实写,抒发了故友凋零的惆怅。“明朝待晴旭,池上看春冰”,则是虚写,作者想象明年春天的美好风光,旭日晴天,冰雪初融,大地又是一片生机勃勃。表现了作者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6.(1)C(2)甲诗:直抒胸臆,拟人,从对面来写;乙诗:用典,巧妙地运用“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甲诗:赋予故乡的水以人的情态,说故乡水来送别自己,其实在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留恋和不舍;乙诗:写自己急于烹鱼取书,表现对家书的渴盼心情,从而抒发对家乡的热切思念。【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与分析。C.“表现诗人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错误。“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沿途是日色晦暗、寒云凝重、江面浩阔、波浪翻涌的景象,营造的是苍茫凄寒的意境,烘托暗淡凄凉的心境,表现路途艰辛,而非“诗人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故选C。31(2)本题考查情感主旨。要联系全诗分析作者情感。甲诗:“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思是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远行。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仍怜故乡水”,直抒胸臆,直接抒发诗人对故乡的留恋;乙诗:“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意思是船工突然捉住了一条从南方故乡来的鲤鱼;赶快杀掉它吧,也许鱼腹中装着家书。巧妙地借用船工捕得鲤鱼一事,在“鲤”前冠以“南来”二字,主观地认为它是从南方的家乡游来的,从而表现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另外,巧妙地运用“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写自己急于烹鱼取书,表现对家书的渴盼心情,从而抒发对家乡的热切思念。7.(1)①“弥弥”“隐隐”使用叠词,具有音韵美、节奏感;②对仗(对偶)工整,“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富于音韵美;③侧面烘托(或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或借月夜美景,渲染清爽明丽的意境,抒发诗人热爱自然的愉悦之情)。(2)《卜算子》表现出作者孤寂、悲愤的心境和高洁、不随波逐流的志趣。《西江月》表现出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解析】(1)本题考查词文鉴赏。“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意思是:月光下小溪春水涨满、水波涌动,隐隐约约的看见天空中云气弥漫。使用叠词“弥弥”来形容水波翻动的样子,使用叠词“隐隐”来形容云气弥漫中的隐约之态,具有音韵美、节奏感;运用对偶(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使两方面的意思互相补充和映衬),“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富有音韵美,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月下水波涌动,云气弥漫,侧面展现月光皎洁,月色美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抒情方式,展现静谧和谐的月下之景,渲染清爽明丽的氛围,表现了诗人享受自然之美的愉悦。(2)本题考查对比阅读。31《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下片“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写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诗人没有知音,表现诗人的孤苦;“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词人以象征手法,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西江月》上片写词人路上的见闻和醉态,下片写月下云雾飘渺之景,望水中之月,斜卧绿杨桥上入梦乡,言语间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景物的怜惜之情,以空山明月般澄澈、空灵的心境,描绘了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月夜人间仙境图,表现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对子人的热爱,抒发了作者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8.双关(或对比)写眼前的现实。垂泪的“落花”比喻受打击的抗清志士,得意的“啼鸟”来比喻卖力为清廷帮腔的小人。能够表达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9.触景生情。清明时节,人们祭奠、怀念故人,而作为遗民诗人的屈大均,在这天,将时节与自己的奋斗联系起来,饱含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抒发了反清无望的深沉幽愤和悲怆。【解析】8.考查对诗句的鉴赏。“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一句用双关语对比地写眼前的现实。“有泪”,形容花上的露珠。作者用垂泪的“落花”比喻受打击的抗清志士,得意的“啼鸟”来比喻卖力为清廷帮腔的小人。这种写法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屈原就常用香花和臭草来比喻忠与奸。那“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腥臊并卸,芳不得薄兮”就是这类构意的始祖了。这样的写法,能够表达作者鲜明的爱憎。9.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壬戌清明作》是清朝文学家屈大均的作品。题目中的“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标志着凋零的严冬过去,煦暖的春天来临。人们在这一天踏青、扫墓、上坟,是祭奠和怀念亲人、朋友、同志的一个日子。当时三藩已先后败亡,台湾郑氏政权也告倾覆,自清初以来全国大规模的抗清运动,在满汉大地主的血腥镇压下,至此暂告结束,清王朝得以巩固。作者眼看着复明无望,感到切肤的沉痛和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哀。而作为遗民诗人的屈大均,在这天触景生情,将时节与自己的奋斗联系起来,抒发了反清无望的深沉幽愤和悲怆,抒发了作者反清无望的幽愤和悲怆。全诗因情写景,音节低沉,情调比较消极,表现了当时一般志士遗民壮志难酬的苦闷。首联写环境氛围,既是写实际的天气,又是写的内心的感触:清的力量渐渐渗透已把天下遮掩。颔联用双关语对比地写眼前的现实。作者用垂泪的“落花”比喻受打击的抗清志士,得意的“啼鸟”来比喻卖力为清廷帮腔的小人。颈联感情强烈,饱含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徒”,“又”,将恢复理想成为空想的感伤,志士仁人白白消殒的沉痛,表达得淋漓尽致。尾联流露出失望之情。“龙蛇”这里是借喻,代指志士。“龙蛇四海归无所”,指反清志士们因为大业难成而找不到自己的归宿。“寒食年年怆客心”,指包抗自己在内的前明遗民志士在年年寒食节的时候都会产生悲怆之感。由此,表达了反清无望的幽愤和悲怆。3110.“浮”字极富动感,描绘出天地日月昼夜都漂浮在洞庭湖上,随着湖水的波澜而起伏的景象。准确传神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势浩瀚、波澜壮阔、广阔无边的雄奇壮丽景象。11.家人音讯全无,自己年老多病,诗人感慨自身穷愁潦倒、漂泊无依的身世;诗人想到国家动荡不安和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不禁涕泪纵横。【解析】10.本题考查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语句。“乾坤日夜浮”意思是:整个天地仿似在湖中日夜浮动。诗人站在岳阳楼上,四面眺望,到处都是无边无际的洞庭水,仿佛天地万物都日日夜夜地在洞庭湖水上浮动漂游。“浮”字富有动感,仿佛整个苍穹是被湖水托住,而万物的运动,都是湖水荡动的结果,境界宏阔。“乾坤”在湖面“浮(浮动)”极力展现水的浩大,水的力量,生动形象的描绘出洞庭湖水势浩瀚、波澜壮阔、广阔无边的雄奇壮丽景象。11.本题考查作者情感。“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意思是: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年老多病只有一只船孤零零的陪伴自己;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联系注释“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可知,诗人的家人音讯全无,自己年迈,疾病缠身,穷愁潦倒、孤苦无依,命途坎坷,诗人联想到国家战火未息,百姓因此受难,不禁涕泗横流,其中既有身世之悲,又含家国之忧。12.示例1:选《茉莉花》,这首曲子旋律悠扬轻快,与朱熹闻春、赏春、赞春的情感相吻合。参考示例2:选《金蛇狂舞》,这首曲子热烈欢腾,与诗人赏春时欢快心情相和。选《二泉映月》,这首曲子哀怨深沉,与诗人赞春时的心情部分相和。13.C;里尔克赞美了大地的功劳,启迪读者在面对困难,不要沮丧,要像大地一样,凭借耐心与恒心去创造生活的美好。【解析】12.本题考查诗歌鉴赏。A.《金蛇狂舞》是聂耳于1934年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乐曲的旋律昂扬,热情洋溢,锣鼓铿锵有力,渲染了节日的欢腾气氛;《春日偶作》前两句“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诗人看见“春色深”,就迫不及待地穿着草鞋“去登临”,希望可以发现什么新奇的事物。这首《金蛇狂舞》热烈欢腾,与诗人赏春时愉悦欢快的心情相和;31B.《茉莉花》表现了委婉流畅、柔和与优美的江南风格,生动刻画了一个文雅贤淑的少女被芬芳美丽的茉莉花所吸引,欲摘不忍,欲弃不舍的爱慕和眷恋之情。全曲婉转精美,感情深厚又含蓄;《春日偶作》表达了朱熹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而《茉莉花》的曲调也比较优美流畅,最符合诗歌情感;C.《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盲艺人的思绪情感。《春日偶作》作于宋绍兴31年,这一年朱熹和南平李侗相见后,不但对自己学术感到困惑,更对内忧外患的国家担忧。因此与《二泉映月》所表达的情感部分相符;据此作答即可。13.本题考查对诗歌的分析理解。C项理解有误,由“如果春天要来”可知不是赞美春天的,说的是假如。结合“如果春天要来,大地会使它一点一点地完成”可知,这首诗意思是当你眼前遇到的困难时,要好好地忍耐,不要沮丧,要奋勇地生活。相信自己只要有恒心、有毅力,时间到了,功夫够了,就能迎来美好的明天。14.(1)《本草纲目》中写㶉鶒“亦好并游”,而诗歌中“双声”二字也突出了㶉鶒成双成对的特点。(2)这两句诗描写了鸟儿展翅远去,渐行渐远,逐渐消失在青山绿水之中。诗句以明丽之景衬双飞之鸟,用青山常在衬幻灭情态,以极目远望写渺远神往,余音袅袅,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比较。材料二《本草纲目》中写㶉鶒“亦好并游,故谓之紫鸳鸯”突出了㶉鶒成双成对的特点;材料一诗歌中的“相呼”“双声”也突出了㶉鶒成双成对的特点,两者是相符的。《本草纲目》中写“其游于溪也”,而诗中“波上双声”也写出了其在溪水边生活的特点。(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最后两句所写的视觉形象,即从“双声”过渡而来。发出玉磬般音响的这一对鸟儿飞过水面,便进入了广阔的视野之中。这时云霞明丽,夕照中的水流显得分外平静,在水天光色中,双飞的“锦衣”渐去渐远,转眼消失,再加注视,见到的是一片碧绿的青山。以“哀玉”写鸂鶒之声,又以明霞、静川作背景映衬鸂鶒之形,流露了诗人对鸂鶒的喜爱之情。鸂鶒在空中飞去以至于消失,必然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然而诗人却用“一时”来极言其短,恨其逝去之速。在“飞灭”之后,仍然目不转睛,直到飞灭处显现出了“青山绿”,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参考译文:31鸂鶒日暮时分彼此呼叫,原来是要相约飞去。随着呼叫声,双双在水波上展开了翅膀,在身后留下一串玉磬般的动听音响。云霞明丽,夕照中的水流显得分外平静,在水天光色中,双飞的“锦衣”渐去渐远,转眼消失,再加注视,见到的是一片碧绿的青山。15.(1) 野外 穷巷 荆扉(2)“相见无杂言”指相见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与淳朴的农人来往,绝不同于官场应酬,不是他所厌恶的“杂言”,表现了人与人的关系是清澄明净的,表达了诗人对乡居生活内在“静”的喜爱赞美之情。“欲辨已忘言”说的是这里有人生的意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这句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安贫乐道、励志守节的高尚品德。【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前四句“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意思是“住在郊野很少与人结交往来,偏僻的里巷少有车马来往。白天柴门紧闭,在幽静的屋子里屏绝一切尘俗的观念。”前两句“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写居住的比较偏僻,“罕人事”“寡轮鞅”是说自己乡村宁静,没有世俗事情的打扰,用了“罕”和“寡”两个字充分表现了乡居的宁静。“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是说自己在白天虚掩柴门,在幽静的屋子里屏绝一切尘俗的观念,身心俱静。是从精神上写自己乡村生活的宁静。所以这四句是从外部环境和内在精神两个方面正面直接写自己乡村生活宁静的特点。在这四句中诗人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2)此题考查对诗歌主题的把握。解答时可以抓直接表达情感的议论抒情句,也可从描写中分析情感,还可以结合作者身世背景分析做大。“相见无杂言”这句是说,相见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诗人也并非总是独坐“虚室”之中,他时常和乡邻们共话麻桑,可见他在劳动中同农民也有了共同语言。在诗人看来,与淳朴的农人来往,绝不同于官场应酬,不是他所厌恶的“杂言”。与充满权诈虚伪的官场相比,这里人与人的关系是清澄明净的。这是以外在的“动”来写出自己对乡居生活内在的“静”的喜爱。31“欲辨已忘言。”诗末这句,诗人言自己的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诗里的“此中”,我们可以理解为此时此地(秋夕篱边),也可理解为整个田园生活。所谓“忘言”,实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这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贱、励志守节的高尚品德。16.(1)“匀”字准确地表现出南国的雨细密、轻柔的特点;“弄”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清风轻柔拂动芭蕉叶,发出清脆乐音的情景,极富情趣。(2)本诗的抒情手法是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借景抒情),前三句描写南国秋天(客居之地)的明丽、美好,以他乡之美,反衬思乡之愁。【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炼字的理解与掌握。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诗的开篇,即写闽中秋景。诗人以极为细腻的笔触,以雨中紫菊的艳丽色彩和风里红蕉的清脆乐音,新鲜生动地写出了南国特点。前句的一个“匀”字,极准确地勾画出雨的细密,雨的轻柔。在那动人的丛丛紫菊前,雨是那样的温情而善解花意,是它,将那大片大片的紫菊之色,浸淫得浓淡均匀,让人赏心悦目;而后句的“弄”字,则以拟人的手法将“风”人格化。闭着眼想想,风吹红蕉,蕉叶声声有韵,这该是怎么的一种情致。这样的一幅声色俱备的图画,是很容易让人陶醉的。(2)本题考查对抒情方法的理解。抒情方法大致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类。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分4种,分别是因事缘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史抒怀。要认真阅读原诗,正确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感情,要结合诗中的景物描写和创作的背景来分析。“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诗的开篇,即写闽中秋景。以雨中紫菊的艳丽色彩和风里红蕉的清脆乐音,新鲜生动地写出了南国特点。让人赏心悦目。三、四两句高度地概括出闽中的地势:北边是山,山道弯弯;南边是海,海浪滔滔。风景美妙得可以入画。诗为诗人客中之作,描摹的也是客地之美景,而透过这些“紫”、“红”的耀眼色彩,透过那些音韵和谐的声响,不难发现,诗人抒写的,原来是浓浓的思乡情怀,诗人笔下的景色,也都不知觉地印上了深深的乡愁的印记。于是,“菊”也好,“蕉”也好,乃至那“山”,那“海”,都成为诗人一种情感的载体,成为诗人以景抒情的绝佳选择。据此概括作答即可。17.(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出夜气清新,尘滓皆无,月光皎洁如银的美景,引出下文词人把酒对月,对人生意义的思索。(2)本词中的“闲人”流露出词人虽有才华,但不被赏识的苦闷心情,产生远离官场,归隐田园之意;《记承天寺夜游》中的“闲人”既是对自己清闲无事的自嘲,也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解析】(1)本题考查词句作用的分析。31本词开篇描绘了恬美的环境,首句“清夜无尘,月色如银”,洁净的夜晚,如银的月光,运用比喻,一幅多么宁静的月夜饮酒图景。词人月夜饮酒,远离尘世喧嚣,其情境与尘世的浮躁喧嚣判若隔世,从中能看出苏轼对争名夺利的俗世的厌弃,自然地引起下文的抒情议论,引发出词人对人生意义的深沉思考。(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本词中,“且陶陶、乐尽天真”意思是“姑且借现实中的欢乐,忘掉人生的种种烦恼”,词人从困扰、纷争、痛苦中自我解脱,表现出豪放达观;“几时归去”意思是“何时能归隐田园”,可见诗人有归隐的想法;“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意思是“有琴可弹,有酒可饮,赏玩山水,就足够了”,这是诗人设想的归隐生活,弹琴饮酒,赏景吟诗,描述的是隐居生活,由这些内容来看,“闲人”的字面意思是指闲散之人,作者闲散自在,乐观旷达。结合诗人的经历来看,他胸怀抱负,有兼济天下的志向,故而“闲”其实并非他一开始的追求,而是在不得已之后的选择,从“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中可见,诗人满腔报国之志无人能够理解,不受重用,不得不宽慰自己,退一步做个“闲人”。这里的“闲人”其实是指怀才不遇、不得重用而赋闲归隐之人。《记承天寺夜游》,“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闲人”是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为团练副使已经四年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可是有此闲情雅致来欣赏这番景色的,除了他与张怀民外,恐怕就不多了,所以“闲人”二字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光至美,竹影至丽,而人不能识,唯此二人能有幸领略,岂非快事!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谪居黄州,“不得签书公事”,所担任的只是个有名无实的官,与儒家的“经世济民”之理想相去甚远,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我安慰罢了。18.(1) 旧家燕子傍谁飞; 化作啼鹃带血归; 视死如归。(2)【材料一】理由: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国家的破败与个人的不幸联系起来,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山河破碎、国家动荡不安的叹惋,以及对自身和处境艰难漂浮不定的感伤。【解析】(1)本题考查诗文理解及表现手法。31“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中,诗人以“旧家燕子”化用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表达了家国沧桑之感;写诗人自己同秋天的芦花一样随风飘零,一片浩劫之后,旧家的燕子将飞往何处,来侧面体现战争带来的离乱。“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化用了《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哀江南”的语义和望帝死后化杜鹃的神话,写现在“我”虽被迫离开故乡,绝无生还的希望,但即使死了,我也要化成啼血的杜鹃,飞回江南,表达了诗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坚定不渝的民族气节。(2)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情感。“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写一片惨淡的夕阳斜照着长满衰草的离宫,而自己也像那天边漂浮的孤云,不知归宿、在哪里。引发出诗人对国家动荡以及个人处境悲凉的无限悲恨,无限怅惘;“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写破碎的山河犹如风中飘絮,动荡不安的一生就像雨打浮萍。国家的灾难、个人的坎坷浓缩在这两个比喻句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破碎和自己一生像浮萍漂浮不定的感伤;“依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写诗人宁愿绝食饿死在家乡,也不与元兵合作。诗人抒写了自己的胸怀,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感情,显示出民族正气;据此可知诗歌的首联与【材料一】所表达的情感更相似。19.都运用了拟人手法,甲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富有情趣;乙诗把水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的曲折、多。20.甲诗用“行山路”来隐喻“人生充满矛盾”的哲理,一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又出现在眼前,周而复始,永无止境。(乙诗告诉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按客观规律办事)【解析】19.本题考查手法。相似之处: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拟人手法;分析【甲】第三、四句“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意思是:好比行走在群山的包围之中,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出现阻拦去路。此句赋予山以人的动作(放、拦),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山连绵不断,山与山紧密相联的的特点,富有趣味;【乙】诗第一二句“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意思是:四条河流交错环抱着吴兴城,它们的流向与城墙偏斜。此句赋予水以人的动作(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水围绕着城郭,水曲折且多。20.31本题考查诗文中蕴含的哲理。【甲】诗第三、四句“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中的“山”喻指生活中的困难,行山路就会发现,走过了一座山(克服了一个困难),就会有下一座山到来(就会迎来新的问题),指永远都会遇到新的问题需要解决,喻指“人生充满矛盾”的哲理。【乙】诗第三、四句“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意思是:居民们利用这大好的自然条件,在水深的地方种上菱角,水浅的地方种植水稻,在那不深不浅的水域里种上荷花。居民将溪水分三类,即“深”处,“浅”处和“不深不浅”处,并且分别为它们做了科学的安排,即“深”处种“菱”,“浅”处种“稻”,“不深不浅”处种“荷花”。这三种安排的共同特点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启发我们从实际需要和实际可能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在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争取早日实现自身的理想(目标)。21.C22.作者认为人到老年面临的问题有人瘦、发稀、视力减弱、多病等不利的一面,也还有处事经验丰富、懂得珍惜时间、自奋自励等有利的一面。23.夕阳欲坠还会布下满天彩霞,诗人由此感悟到人老心不老。即使暮年也可以有美丽人生,蕴含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意思相近即可)【解析】2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C.“诗人将老年与青年对比”错误,结合诗句“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意思是:细细想来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对老的忧虑就会心情畅快无挂也无牵。)”可知,作者觉得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对衰老的忧愁,便觉得自由自在,没有“与青年对比”。故选C。2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结合诗句分析即可。“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意思是:人谁不害怕衰老,老了又有谁来怜惜?哲理写“顾老”是人之常情,人们谁都顾虑衰老,老了就没有人怜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意思是:身体日渐消瘦衣带也越收越紧,头发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总是偏斜到一边。不再看书是为了爱惜眼睛,经常用艾灸是因为年迈力衰诸病多缠。这四句交代了“顾老”的原因,诗人用形象的语言作了描绘:因为衰老,身体一天天消瘦,腰带要不断地紧缩,头发渐渐稀疏,帽子就自然要偏斜。书卷废置不看,是为了保护眼睛;经常用艾灸,是为了延年益寿。31“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意思是:经历过的世事见多识也就广,阅历人生如同积水成川一样。细细想来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对老的忧虑就会心情畅快无挂也无牵。这四句从另一个方面谈了对“老”的看法。诗人认为,老固然有老的短处,但是老也有老的长处。老的短处是体衰多病,“身瘦带频减,发稀帽自偏。”老的长处是阅历丰富,“经历还谙事,阅人如阅川。”年岁大了,经历的事多了,了解的事理也多,看见过的人多了,阅历也就更加深广。仔细想起来,这也是一件幸事。所以诗人吟道:“下此便翛然。”诗人劝慰他的朋友对待衰老不要过多的忧虑,只要正确对待,便可翛然自乐。结合分析概括答题即可。23.本题考查理解诗句蕴含的哲理。结合诗句的意思、写作背景、诗人情感等来思考。“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意思是:不要说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天。诗人面对衰老,不消极,不悲观,要用有生之年撒出满天的红霞。桑榆,喻日暮,诗人用一个令人神往的深情比喻,托出了一种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哲理。这是全诗点睛之笔,意境优美、气势豪放,大有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概。24.示例: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美好好,日暮的岚气,若有若无,浮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结伴而飞,归向山林。25.元好问是说陶渊明诗歌自然天成而无人工痕迹,清新真淳而无雕琢之弊。诗人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语言简单无雕琢,却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美好。表现出诗人悠然自得物我合一的心境,表达对和谐融洽、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的喜爱和对闲适淡泊、宁静自由田园生活的追求。【解析】24.本题考查画面描绘。根据诗意,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语言生动即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意思是: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归远山的怀抱。描绘时抓住主要景物“山气”“飞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示例: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25.本题考查诗句理解。元好问“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一句的意思是:陶渊明的语言平淡、自然天成,摒弃纤丽浮华的敷饰,露出真朴淳厚的美质,令人读来万古常新。主要抓住“新”和“真淳”来结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理解即可。31示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意思是: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陶诗不尚藻饰,不事雕琢,明白如话,朴素自然,故前人常用“平淡”两字以概其诗风。但陶诗之平淡乃从“组丽”中来,是平而有趣,淡而有味。这种貌似平淡实则醇美的特色,实为一种更高的艺术境界。诗人在自己的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偶然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句中的“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这就写出了物我合一的心境和悠然自得的心态,蕴含着诗人对和谐融洽、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表达了对闲适淡泊、宁静自由田园生活的追求,体现了“真淳”。26. 拟人 色彩明丽 春意盎然(意思对即可)27.这首诗通过对范公堤烂漫春景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漫步赏景的惬意,表达了诗人对范公堤烟雨迷蒙美景的喜爱与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范仲淹的怀念。【解析】26.本题考查诗句赏析。“柳眼凝烟眠晓日,桃腮含雨笑春风”两句把“柳”比作人的眼,“桃腮”赋予桃花以人的情态,破晓时分,桃红柳绿,烟雨迷蒙,春风阵阵,这两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范堤一带色彩明丽、生机盎然的景观。27.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理解。“范堤”即“范公堤”,之所以命名为范公堤,正是为了纪念范仲淹主持修建了这道捍海堤坝。由“拾青闲步兴从容,清景无涯忆范公”可知,诗中提到了诗人漫步范堤欣赏美景,心中怀想范公。以这一句“忆范公”起头,逐步描写“柳眼凝烟”、“桃腮含雨”、“碧水空濛”、“朝暾红过大堤东”等景色,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范堤一带的优美风光,表达出了对盐城的喜爱之情,还有对春天的喜爱及对范公的怀念之情。28.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29.(1)【甲】诗作者既有个人被俘、孤苦零丁之叹,也有国家覆灭、壮志难酬之叹。(2)【乙】诗既有抗清事业难成,也有故土亲人之难离。(老父殉国,老母尚在,妻子有孕)(3)两文都包含着诗人对山河破碎的满腔悲愤、对救亡图存大业未就的遗憾和强烈的爱国之情、誓死如归的精神。【解析】28.本题考查诗文的画面描绘。诗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国家支离破碎,像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动荡不安,像被风雨抽打的水上浮萍,漂浮不定的画面(景象)。表现了国家的衰败和个人政治上的坎坷遭遇。29.本题考查对比阅读。31【甲】诗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意思是: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前者为追忆,后者乃当前实况,两者均亲身经历。先写身为战将时的忧虑,再写成为阶下囚的感叹。作为战将,面对强大敌人,恐不能完成守土复国的使命,惶恐不安;作为阶下囚,孤苦伶仃,只有一人。作者叹自己被俘虏、孤苦无依,叹家国覆灭、壮志难酬。【乙】诗首联叙艰苦卓绝的飘零生涯;颔联叙说面对无限美好河山的失陷,谁还会说天地宽阔,诗人流露出对故乡的无限依恋,对亡国的悲愤,以及壮志难酬的无奈;颈联“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意思是:已经知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抒眷念故土、怀恋亲人之深情。结合以上可知作者因身落敌手被囚禁,复国理想终成泡影而难,也因与故土亲人分离而难。这两首诗都写出了诗人因山河破碎、壮志难酬而无奈与遗憾之情,以及誓死不屈的决心、强烈的爱国之情。30.冬日的残雪融化后携裹着泥沙流向远方,在春雷的隆隆声中,新草探出了嫩芽。31.年华易逝的感叹;美好春光的怜惜。32. 春雨 春花 春夜(旧雪、新雷)【解析】30.本题考查诗文意境。根据题目“早春夜望”,可知该诗描写的季节是“早春”,当时的时间是“夜晚”;根据“旧雪逐泥沙,新雷发草芽”的诗句,可知诗人写到的意象有“旧雪”“泥沙”“新雷”“草芽”。结合“逐”“发”两个动词,可以描绘当时的画面:残雪融化,随着泥沙流向远方。春雷响动,有小草的嫩芽悄悄萌发。31.本题考查诗文理解。根据“晓霜应傍鬓”,其大意是“秋日早晨的霜染白了人的双鬓”,这里是联想,深层含义是岁月催人老;“夜雨莫催花”的大意是“春日夜晚的雨不要再催促花朵的开放”,意思是表达渴望时间过得再慢些,从而含蓄表达了“年华易逝,当珍惜美好春光”的情感。32.本题考查诗文理解。根据“旧雪逐泥沙,新雷发草芽”,可知作者眼见之景是“残雪融化,随着泥沙流向远方。春雷响动,有小草的嫩芽悄悄萌发”,因此可以报春的有:残雪(旧雪)、春泥、新雷、春芽;根据“晓霜应傍鬓,夜雨莫催花”,可知作者在感叹“春雨不要再催促春花开放”,可见可以报春的有:春雨、春花、春夜。33. 寻溪 平和(或恬静) “独绕” “沉吟” “啸歌”3134.诗歌表达了柳宗元虽被贬,但依然保持豁达、乐观的态度,不再为自己的处境而烦恼,不再为日后的前程而困扰的心情。《小石潭记》表达了柳宗元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心情。【解析】33.本题考查诗文理解。诗题“夏初雨后寻愚溪”,点明作者目的,夏天的初雨过后寻找愚溪。“悠悠雨初霁,独绕清溪曲。引杖试荒泉,解带围新竹”意思是:下了很久的雨终于开始转晴,独自围绕着清澈的小溪而行;用拐杖试探荒野中泉水的深浅,解下带子把嫩竹围起。诗文前四句扣合诗题,写诗人雨后寻溪的情景;再联系注释“此诗作于诗人被贬永州时期”可知,诗人被贬后未愁绪满怀而是选择雨后寻溪,尔后沿溪而行,拐杖探溪,扶起倒地之竹,随性自然,表现了诗人平和、恬静的心态;“独绕清溪曲”中“独绕”一词,点明诗人不因被贬愁绪万千,选择外出赏景;“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中“沉吟”一词,写诗人以前经常为了功名利禄之类事情而沉吟不已,白白地浪费了许多光阴;如今为了实现远大抱负,不再惧怕孤独与寂寞;于是引出“幸此息营营,啸歌静炎燠”中的“啸歌”,写诗人不被功名利禄所扰,通过“啸歌”来排除夏天的“炎热”(官场的争逐之心、功利之念)。34.本题考查诗文中寄寓的作者情感。《夏初雨后寻愚溪》中的“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幸此息营营,啸歌静炎燠”意思是:为什么喜欢在这里徘徊沉吟,孤独与寂寞本来就是我的追求;有幸来到这里免去了官场的谋求,大声唱着歌来缓解炎热的气候。联系注释“此诗作于诗人被贬永州时期”可知,诗人被贬永州,在雨后寻溪,不禁思考自己为何“沉吟”,表明自己为了实现远大抱负甘守孤独寂寞;尔后便通过“啸歌”来驱逐“炎热”(官场的争逐之心、功利之念),表现了诗人的坦然洒脱,乐观开朗,不再为了自己被贬的遭遇而忧愁苦闷,不再为前途担忧(烦扰);联系《小石潭记》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知,小石潭的景色幽静美丽,柳宗元不禁“心乐之”,但是一经凄冷的景色的触发,便“忧伤自来”,“乐”的底色是被贬的“忧”,是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愁苦闷(忧伤凄苦)。35.(1)上句的“竞”字同下句的“闲”字,不但对仗工稳,而且传神生动;绿竹、红花,色彩鲜艳、明快,为荒僻的野景增添了春天的生气;“竞”字把嫩笋争相滋生的蓬勃景象写活了;“闲”字则把杜鹃花随处开放、清闲自得的意态揭示了出来。31(2)皇帝的深恩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既有无辜被贬的愤怨与悲愁,又有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既有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又有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解析】(1)本题考查关键词句的理解分析。“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一句的意思是:粗大的筼筜与纤纤嫩笋争相滋长,羊踯躅清闲自得,随处开放出鲜艳的花朵。筼筜是一种粗大的竹子。踯躅即羊踯躅,开红黄色的花,生在山谷间,二月花发时,耀眼如火,月余不歇。一个“竞”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描绘的是筼筜的生长状况,把嫩笋争相生长的蓬勃景象写得活灵活现,写出了春天的万物勃发的生机和活力;而“闲”字则把羊踯躅(黄杜鹃)遍地都是,随处开放的情景和清闲无事,随风自得的姿态描绘了出来。故,“竞”“闲”二字,描绘出生机勃勃的画面,是作者为这幅水墨画又点缀了一些鲜艳、明快的色彩,为荒僻的野景增添了春天的生气。据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2)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根据题干要求,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这两句意思是:皇帝深恩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而已。从“莫令炎瘴送生”可知,诗人发出了“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的微薄愿望,体现出的是自己对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联系这是他第一次被贬到阳山经历知,也有无辜被贬的愤怨与悲愁;从“未报恩波知死所”可知,诗人觉得自己对皇帝深恩尚未报答,而死所也未可得知,而现在却只能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故而又流露出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和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之情。综上所述,概括作答即可。36.(1)示例一:“河边骨”和“梦里人”形成鲜明对照,一生一死,虚实结合,构成强烈反差。征人早已变成无定河边的枯骨,妻子却还在梦境之中盼他早日归来团聚。灾难和不幸降临到身上,不但毫不觉察,反而满怀着热切美好的希望,让人产生无限的悲凉,使诗歌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示例二:“可怜”和“犹是”蕴含作者无穷的感慨,“可怜”是作者对战士的同情和哀悼,“犹是”则寄寓对战士妻子的无限怜悯,战争的连绵不断不但让无数的战士马革裹尸,也让家人饱受痛苦,诗歌饱含悲情。(答出一例即可)(2)示例:对战士奋不顾身、英勇杀敌的赞美;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深切同情;对战争无比厌恶之情。31【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意思是:真怜那无定河边暴弃的粼粼白骨,还是少妇们春闺里思念的梦中人。这里没有直写战争带来的悲惨景象,也没有渲染家人的悲伤情绪,而是匠心独运,把“河边骨”和“春闺梦”联系起来,形成鲜明对照,一生一死,一现实一想象,写闺中妻子不知征人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使全诗产生震撼心灵的悲剧力量;“可怜”写出了作者的无限怜悯与感慨,常年的战争让无数战士们战死沙场,尸骨曝晒在沙场,无法回到故土,“犹是”则是对战士们的妻子寄寓无限同情,妻子们不知自己的丈夫已经战死沙场,还在无限思念着丈夫回来,表现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表达。“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战场面。唐军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身“胡尘”。“誓扫”“不顾”,表现了唐军将士忠勇敢战的气概和献身精神,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这两句,“无定河边骨”是现实,是实写;“深闺梦里人”是梦境,为虚写。虚实相生,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反映了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表现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以及对战争的厌恶。37.(1)“催”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树色将寒气催赶而来,营造了寒气逼人的悲凉气氛,表达出诗人送别时的悲秋难抑,黯然神伤的心情。(2)抒发了诗人离别的不舍、伤感;对朋友路途和京城生活的担忧、关切;对朋友殷切的勉励和嘱托,不要被长安的繁华热闹诱惑,虚度光阴。【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炼字。“关城树色催寒近”的意思是:潼关晨曦催促寒气临近京城。潼关本是无生命事物,但是用一“催”字,就把潼关当作人来表达,是拟人化的手法。本来是寒气使树变色,但寒不可见而树色可见,好像树色带来寒气,见树色而知寒近,是树色把寒催来的。一个“催”字,写天气和内心的寒冷,表达诗人对友人的离别的不舍、难过,把平常景物写得有情有感,十分生动。(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把握。31首联,“朝闻游子唱离歌”,先说魏万的走,后用“昨夜微霜初渡河”,点出前一夜的景象,“初渡河”,把霜拟人化了,写出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渲染诗人离别的不舍、伤感的氛围。颔联以“鸿雁不堪愁里听”写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更表现离别的惆怅。颈联以“催寒近”以拟人的修辞,写天气和内心的寒冷,而“向晚多”写京城深秋捣衣声到晚上更多,表达了诗人对朋友路途和京城生活的担忧、关切。尾联作者表达的意思是: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消磨。以此表达对朋友殷切的勉励和嘱托,不要虚度光阴,要抓紧时机成就一番事业。据此回答即可。38.首联写南行途中的春江盎然生意:春水方生,桃花夹岸,锦浪浮天;云帆一片,征途千里,极目四望,枫树成林。以乐景写哀或借景抒情,触发作者的羁旅悲愁,表现自己内心深处的苦恼。39.同:都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对自己日渐衰老(伤时、悲己)的感伤。(一点即可)异:《春望》一诗还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担忧和思念之情。《南征》表达出羁旅悲愁:常年躲避战乱,漂泊在偏远的地方,偷生落泪;苦无知音:多年自吟自叹,没有知音倾听理解。【解析】38.本题考查诗句作用。甲文首句“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意思是桃花汛涨平了湘江两岸,飘忽如云的白帆驶过枫林。诗人南征途中所见,春水奔流,桃花夹岸,极目远眺,风帆如方阵一般,而枫树也已成林,这是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结合下文“偷生长避地,适达更沾襟。”表现诗人晚年颠沛流离,浪迹天涯的悲辛生活;可知,首句是以乐景写哀,更加烘托了诗人的羁旅悲愁和内心凄苦,深化了他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强了诗的艺术效果。39.本题考查诗歌感情理解。同:根据甲文“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诗人虽身已衰老且多病,但报效朝廷的热忱未减的情怀和乙文“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他苍老得这么快,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可知,两诗的相同点是对自己日渐衰老的感伤和忧国忧民之情。异:根据甲文“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为了苟全性命,诗人常常是今天在这里,明天又在那里,四处逃难,而今又要远去衡湘,使诗人泪满衣襟,可知,表达了诗人的羁旅悲愁;根据甲文“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纵然有绝世才华,却未见有一个能理解他的知音,可知,表达了诗人没有知音的烦恼;31根据乙文“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表达了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可知,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担忧和思念的感情。40.(1) 西来 夸张 雄浑壮阔 豪迈(雄壮)(2)都使用了借景抒情的方式,本诗借明月照耀下,荒凉大漠无际无涯的,显示诗人从军边塞的壮志豪情;《白》诗借雪上的马蹄印,表达了诗人送别时内心的不舍和别离的惆怅之情。【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句的赏析。“走马西来欲到天”的意思是“骑马西行几乎来到天边”,这句话从空间落笔,气象壮阔。“西来”,点明了行进方向,读者仿佛看到诗人扬鞭跃马,从长安出发,沿着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风尘仆仆地向西进发。“欲到天”,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大漠辽阔高远,四望天地相接,给人以“欲到天”的感觉。这句话既写出了边塞离家之远,又展现了西北高原野旷天低,雄伟壮阔的气势。首句有一股勃发的激情和大无畏的精神,雄奇壮美而豪迈,为全诗奠定了豪迈的情感基调。据此作答即可。(2)此题考查学生对抒情方式和诗人情感的分析。本诗中“平沙莽莽绝人烟”写出了明月照耀下,荒凉大漠广袤无垠的景象。景色是苍凉的,但感情并不低沉、哀伤。这句诗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式,戎马生涯的艰苦,边疆地域的荒凉,显示出诗人从军边塞的壮志豪情。《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同样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方式,描写了路转峰回,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的情景,借雪地上马蹄的印迹,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及朋友离去后的无限惆怅之情。41. 秋夜难眠 东冈漫步(意对即可)42.甲词通过营造凄冷的环境来表现国破家亡的惆怅和孤苦无依的悲伤之情(丈夫逝去的悲伤);乙词运用白描的手法,通过描写春天的景物,突出春的喧闹与生机,表达的对春的喜爱赞美,以及游人的闲适与惬意。(具体诗句略,意对即可)【解析】4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甲词下阕意思是:黄昏时刻的院落,给人悲凉的感觉,酒醒过后往事浮现出来使愁肠更愁。怎么能忍受这漫漫长夜,明月照在这空床之上。听着远处的捣衣声,蟋蟀发出的长而尖的叫声,还有漫长的漏声,感觉时光过的太慢了。在城里的一座院落中,描绘了词人秋夜难眠时的孤寂。词人借酒浇愁,独守空房。在梦中醒来,无法安眠,只有听取砧声、蟋蟀声、更声来打发时间。31乙词下阕意思是: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描写了词人东冈漫步时看到的农家乡院以及莺歌燕舞、蝶儿翻飞的迷人春色。勾勒出了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42.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情感。甲词上半部分写大环境,通过重阳时节,秋风、秋雨、秋凉,来描写主人翁所处的悲凉之境。下半部分,由大及小,通过主人翁所处的院落,夕阳、长夜、明月等事物和砧声、蟋蟀声、漏声等声音,来烘托主人翁的落寂心情。结合注释的背景分析,作者在近重阳之际追念丈夫,饮酒也无法排遣,酒醒时种种往事使她悲伤。明月照耀,她孤苦伶仃,夜阑不寐。沉重的捣衣声,细微的蛩鸣声,漫长的滴漏声。词人通过营造这些凄冷的环境来表现国破家亡的惆怅和孤苦无依的悲伤之情。乙词的上片表现的是一处静态风景,主要描写小园和各种色彩缤纷的春花;下片则描写农家乡院以及莺歌燕舞、蝶儿翻飞的迷人春色。词的独特之处在于一反词人其他词中常有的哀怨情调,变为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全词以白描的手法、浅近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春光明媚、万物竞发的田园风光图。31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2年江苏省各地语文中考一模试题分项选编:名著阅读题
2022年江苏省各地语文中考一模试题分项选编:文言文阅读题
2022年江苏省各地语文中考一模试题分项选编:现代文阅读题(一)
2022年江苏省各地语文中考一模试题分项选编:语言表达题
2022年江苏省各地语文中考一模试题分项选编:综合性学习题
2022年江苏省各地语文中考一模试题分项选编:作文题
2022年山东省各地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项选编:诗歌鉴赏题
2022年山东省各地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项选编:作文题
2022年四川省各地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项选编:诗歌鉴赏题
2022年广西各地语文中考模拟题分项选编:诗歌鉴赏题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中考 - 模拟考试
发布时间:2022-07-26 09:00:10
页数:31
价格:¥5
大小:76.57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