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鲁科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单元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单元质检卷(五)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单元质检卷(五)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一、选择题(2021广西柳州模拟)下面图1为印度地形示意图,图2为印度1950—2016年洪涝灾害频次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1~3题。1.对该国洪涝灾害频次空间分布差异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降水、风暴潮B.地形、风暴潮C.地形、水系分布D.气温、水系分布2.该国洪涝灾害主要集中于( )A.1—3月B.4—6月C.7—9月D.10—12月3.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国洪涝灾害记录频次大幅增加,但是因灾导致的死亡人口并未增加。原因最可能是该国( )A.人口总量减少B.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逐渐增强C.洪涝灾害强度减小D.人口大规模从洪涝灾害高频次地区迁出答案:1.C 2.C 3.B解析:第1题,读图可以看出,该国洪涝灾害频次较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地势低平的河流沿岸,所以对该国洪涝灾害频次空间分布差异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地形、水系分布,C对。第2题,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度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为明显的旱、雨两季,6—9月为雨季,10月至次年5月为旱季,雨季降水多且集中,容易造成洪涝灾害。第3题,据材料可知,该国洪涝灾害记录频次大幅增加,但是因灾导致的死亡人口并未增加。原因最可能是该国科技水平提高,洪涝灾害监测预警机制不断完善,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逐渐增强,B对;印度人口基数大,增长快,人口总量不断增多,A错;洪涝灾害记录频次大幅增加,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洪涝灾害强度不会减小,C错;洪涝灾害分布范围广,人口大规模从洪涝灾害高频次地区迁出不符合实际,D错。(2021河北石家庄模拟)青藏高原年降水量自西北、西南、东南向内部递减,局部地区泥石流频发。下图示意青藏高原泥石流分布。据此完成4~5题。\n4.补给青藏高原西北部冰川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A.大西洋B.印度洋C.太平洋D.北冰洋5.与泥石流低发区相比,图示区域泥石流高发区更易形成泥石流的主要条件是( )A.山脉高大,植被稀疏B.夏季气温高,冰川融水量大C.山高谷深,降水丰富D.昼夜温差大,岩石风化强烈答案:4.A 5.C解析:第4题,读图分析,青藏高原西北部地处高原地区,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水汽很难到达此处,排除B、C;根据纬度位置分析,此地受北半球西风带影响,盛行西风将大西洋的水汽带到这里,受地形的抬升作用,形成降水,A正确;北冰洋距离青藏高原西北部较远,且有山脉阻隔,水汽难以到达,排除D。第5题,图示区域泥石流高发区位于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地势落差大,受西南季风影响大,降水丰富,更容易形成泥石流,C正确;该区域植被覆盖率高,A错误;与泥石流低发区相比,冰川相对较少,昼夜温差不算大,B、D错误。(2021福建福州毕业班质量检测)我国黄土高原某地发生“百年一遇”的气象灾害,引发了一系列黄土滑坡现象。下图为该系列滑坡发生的坡高和坡度分布散点图。据此完成6~7题。6.关于该地黄土滑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坡度越大,滑坡数量越多B.坡高超过160米,坡体稳固性好C.坡度越小,滑坡数量越多D.坡高低于20米,坡体稳固性好7.为了降低滑坡威胁,可采取的措施有( )A.坡底平整土地,修建窑洞B.坡顶植树种草,涵养水源\nC.坡底打坝建库,蓄积雨水D.坡顶修渠排水,减少下渗答案:6.D 7.D解析:第6题,坡度在0°~20°左右的时候,基本没有滑坡发生,在30°以上,坡度越高,滑坡数量越少,不能单纯地说坡度越小,滑坡数量越多,或者坡度越大,滑坡数量越多,故A、C错误;坡高超过160米,或者低于20米,滑坡发生都较少,但是160米以上缺少一定数据,不能肯定其坡体稳固性好,而0~20米数据完备,坡体稳固性好,故D正确,B错误。第7题,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雨水的大量下渗,导致斜坡上的土石层饱和,甚至在斜坡下部的隔水层上积水,从而增加了滑坡体的重量,降低土石层的抗剪强度,导致滑坡产生。所以减少雨水下渗是降低滑坡威胁的措施之一,选D。某大学地理专业学生制作了一幅某区域海啸模拟图。读图,完成8~9题。8.具备海啸模拟功能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B.物联网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D.地理信息系统9.为实现海啸模拟过程,需采集的信息主要有( )①沿海地形及海岸线几何形状 ②海底地形 ③地震发生时间④震源位置及深度 ⑤地震波传播速度数据A.①②⑤B.①②④C.②③④D.②④⑤答案:8.D 9.B解析:第8题,海啸模拟功能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数据收集、分析、模型建立、直观表达等,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地理信息系统,D符合题意。遥感、物联网、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不具备海啸模拟功能。第9题,为实现海啸模拟过程,需采集大量相关信息。沿海地形及海岸线几何形状会直接影响海啸的强弱变化,需要采集,①符合题意。海底地形直接影响海啸强度,需要采集,②符合题意。地震发生时间对海啸强度和传播情况影响不大,不需要采集,③不符合题意。震源位置及深度会影响海啸的能量来源,直接影响海啸的强度和传播速度,需要采集,④符合题意。地震波传播速度对海啸影响不大,⑤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图层叠加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空间分析功能,也是科学选址最常用的方法。结合下图,完成10~11题。\n10.图层叠加分析已被政府部门广泛应用,下列业务最适合用图层叠加分析处理的是( )A.分析家乡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B.界定某工地噪音影响范围C.分析某景点旅客观赏景观的最佳位置D.规划交通高峰时段避开堵车的替代道路11.上图中选定的区域适合建设( )A.大型垃圾处理场B.大型仓储式超市C.汽车加油站D.水源保护区答案:10.A 11.D解析:第10题,分析家乡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中,需调用的专题图层有地形图层、气候图层和人口图层等。其他三个选项所述内容不适合用叠图分析处理。第11题,注意图中所选地点的各类条件,结合选项中的建设项目判断。大型垃圾处理场一般位于人口较少、荒地较多的地区,建设会破坏植被;大型仓储式超市、汽车加油站要求交通便利,应该靠近交通要道;人口稀少、远离交通要道、植被条件好等条件适合水源保护区建设,故D正确。二、综合题12.(2020上海卷)城市洪涝是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金奈是印度的第三大商业和工业中心,平均海拔160米,中心城区海拔仅6.7米,基础设施落后,洪涝多发。图1 金奈湿地、已开发区域面积变化图\n图2 金奈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1)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金奈洪涝多发的原因。(2)比较金奈1980—2010年湿地和已开发区域面积变化,并分析其对洪涝的影响。(3)列举金奈在减轻洪涝方面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答案:(1)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且集中在10—11月;夏季容易受到热带风暴影响。地形:海拔低,地势平坦,河流流速慢,排水不畅。河流:河流众多,河网密布,容易造成短时水量增加;沿海地区容易形成天文大潮,受海水顶托,排水不畅。(2)变化:湿地不断减少,已开发区域不断增加。影响:湿地减少,调洪蓄洪能力减弱,洪涝加剧;已开发区域增加,造成地面硬化,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增加了洪涝发生的概率。(3)运用气象卫星,加强对暴雨等异常天气的监测;修建水利基础设施,加大城市的排涝能力;增加人工湿地和植物面积,增加调蓄洪水的能力,城市建设渗水路面,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控制城市开发规模,进行合理城市规划。解析:第(1)题,根据图2可知,金奈属于热带季风气候,10—11月降水量大且集中;夏季容易受到热带风暴影响,带来大量降水。根据材料可知,金奈海拔低,地势平坦,河流流速慢,排水不畅。据图1可知,金奈河流众多,河网密布,流域面积广,容易造成短时水量增加;夏季受季风影响,沿海地区容易形成天文大潮,受海水顶托,排水不畅,加剧涝灾。第(2)题,根据图1可知,金奈湿地不断减少,已开发区域不断增加。湿地和已开发区域面积变化对洪涝影响表现在:湿地减少,蓄洪区面积减少,调洪蓄洪能力减弱,洪涝加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已开发区域增加,造成地面硬化,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汇水速度快,增加了洪涝发生的概率。第(3)题,减轻洪涝方面可以采取的措施有运用技术手段,运用气象卫星,加强对暴雨等异常天气的监测,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预防;修建水利基础设施,蓄洪防洪;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加大城市的排涝能力;增加人工湿地和植物面积,减缓流速,增加调蓄洪水的能力,城市建设渗水路面,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控制城市开发规模,进行合理城市规划。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或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的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形成的湖泊。2018年10月11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交界处(位置见下图)因连续性降水发生山体滑坡,堵塞金沙江干流河道,形成堰塞湖,蓄水量约2.9亿立方米,对下游造成了巨大隐患。\n(1)描述金沙江堰塞湖的形成过程。(2)分析该地区容易形成堰塞湖的自然原因。(3)指出堰塞湖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答案:(1)连续的降水使坡面物质不稳定,在诱发因素和重力作用下,滑坡体进入河道并堵塞河道,阻止河水下泄,致使河道水位迅速上升。(2)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质不稳定;地处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地势起伏大,坡面物质稳定性差;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且集中;上游河道较窄,容易堵塞。(3)危害:堰塞湖的堵塞物受冲刷、侵蚀、溶解等影响,一旦被破坏,湖水会漫溢倾泻,造成洪灾。措施:组织沿岸及下游受影响群众紧急转移;加强监测,通知下游相关水库电站做好预泄腾库准备;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加强监测,预防次生灾害的发生;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人工疏导和爆破作业,有计划地清除河道堵塞物,疏浚河道,消除堰塞湖。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因连续性降水致使坡面物质不稳定,发生山体滑坡。在诱发因素和重力作用下,滑坡体进入河道,并堵塞金沙江干流河道,阻止河水下泄,致使河道水位迅速上升,形成堰塞湖。第(2)题,形成堰塞湖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地形、地质构造、坡度、气候、河道条件等方面分析。第(3)题,材料中提到堰塞湖蓄水量约2.9亿立方米,对下游造成了巨大隐患。堰塞湖的主要危害为堵塞物一旦受到破坏,湖水会漫溢倾泻,造成洪灾。防治措施包括预防和治理两方面。预防措施包括加强监测,提前准备,紧急安置群众等;治理措施包括疏导堵塞物等。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