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鲁科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考点规范练15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考点规范练15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考点一 外力作用与地貌形态(2021湖北武汉5月模拟)壶穴,又称瓯穴,指基岩河床上形成的近似壶形的凹坑,多集中分布在瀑布、跌水的陡崖下方及坡度较陡的急滩上。资江属于洞庭湖水系,其中下游某河段(位于湖南省桃江县)东侧为板岩山体,西侧为裂隙发育的花岗岩山体,河流西侧发育了规模庞大的壶穴群。下图示意壶穴景观。据此完成1~3题。1.下列关于壶穴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A.河床基岩在长期风化作用下形成B.在流水溯源侵蚀和下蚀作用下形成C.枯水期河床出露受风力侵蚀而成D.湍急的流水携带砾石磨蚀河床而成2.壶穴一般分布在河流源头或上游峡谷地带,但资江壶穴群分布在中下游河段,其主要原因是( )A.地转偏向力影响B.湖水顶托作用强C.河道狭窄水流急D.流量季节变化大3.资江壶穴群多分布在花岗岩一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花岗岩节理发育B.花岗岩位于河流左岸C.花岗岩岩体松软D.风力侵蚀花岗岩体答案:1.D 2.C 3.A解析:第1题,壶穴是指在河流上游经常出现的一种河流地貌,由于上游河流落差大,水流急,特别在雨季河水流量增加,带动上游的石块向下游流动,当石块遇上河床上的岩石,就会对岩石进行磨蚀,经过长时间后将岩石磨穿,形成一圆形孔洞。所以壶穴是由湍急的流水携带砾石磨蚀河床而形成,故选D。第2题,由材料中壶穴主要分布河段的特征可知,其分布在水流速度较快河段上,一般河流上游地区落差大,水流急。而在资江则分布于中下游某河段,说明该河段同样具有河流流速快的特征,故可能是该处河段较狭窄,导致其流速加快,形成壶穴群,故选C。第3题,由题干材料可知,花岗岩有裂隙节理发育,水流流到此处时,水中石块易被花岗岩阻挡,花岗岩易被磨蚀形成壶穴,故选A。\n(2021安徽合肥三模)季节冻土是地表层冬季冻结、夏季全部融化的土壤(岩石),季节冻土的冻结层的厚度与气温、地温、含水量及风蚀密切相关。我国的沙丘大多分布在季节冻土区,沙丘的冻融过程影响风蚀程度,进而影响沙丘形态的演变。我国某科考队于2018年1月对宁夏白芨滩流动沙丘进行实地观测,测得该地沙丘迎风坡不同部位地表未冻结层和冻结层平均厚度(单位:厘米),如下表所示。据此完成4~6题。项 目坡脚丘顶地表未冻结层平均厚度100冻结层平均厚度60504.与坡脚相比,该地沙丘丘顶地表未冻结层缺失的原因最可能是( )A.气温较高B.地温较高C.含水量较低D.风蚀较强5.该地沙丘丘顶冻结层( )A.春季融化,风蚀减弱B.春季冻结,风蚀增强C.冬季冻结,风蚀减弱D.冬季融化,风蚀增强6.为增强该地流动沙丘地表未冻结层对冻结层的保护作用,可以在( )A.丘顶植树种草B.丘顶铺设沙障C.坡脚种植灌木D.坡脚种植乔木答案:4.D 5.C 6.B解析:第4题,由材料可知,该地为流动沙丘,丘顶无遮挡,风力较大,因此风蚀较强,导致地表未冻结层被侵蚀而缺失,D正确;与坡脚相比,沙丘丘顶地势更高,气温较低,A错误;坡脚与丘顶地温、含水量差异小,B、C错误。第5题,该地沙丘春季气温回升,冻结层融化,冬季气温下降,冻结层冻结,冻结之后地表强度增大,不易被侵蚀,A、B、D错误,C正确。第6题,由题干可知,地表未冻结层分布在坡脚,而沙丘丘顶地表未冻结层缺失是由于丘顶无遮挡,风力较大,风蚀较强,因此要增强未冻结层对冻结层的保护作用,可以在丘顶铺设沙障,削减风力,减少风蚀作用,B正确。7.(2021福建福州毕业班质量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两万年前,阿拉斯加东南部海拔1500米以下地区被冰原覆盖着。如今海拔较低处谷地已经变成了峡湾(图1)。当地峡湾景色迷人,从冰原延伸而下的冰川直接冲入海中。在峡湾岩壁处生长着茂盛的温带森林,冰川和森林犬牙交错分布。当乘坐直升机经过冰川上空时,会看到许多暗色条纹(图2),其走向和冰川的流动方向一致。科学家在实地考察中发现,暗色条纹是由石块和冰雪混合物组成,条纹数量与冰川支流数量高度相关。\n图1图2(1)说明两万年以来,阿拉斯加东南部峡湾的形成过程。(2)分析阿拉斯加东南部峡湾中冰川和森林犬牙交错分布的原因。(3)说明冰川边缘和冰川中部暗色条纹的形成过程。答案:(1)两万年前气候寒冷,阿拉斯加东南部被冰原覆盖,冰川侵蚀作用形成谷地;后期气候逐渐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水侵入,形成峡湾。(2)地处中纬度,来自太平洋的盛行西风带来丰沛水汽,受地形阻挡抬升形成丰富降水,加上沿岸暖流增温增湿,岩壁温暖湿润,利于森林生长;高山降雪丰富,冰川生成量大,下滑速度快,冰川末端伸入峡湾;峡湾众多,冰川和森林犬牙交错分布。(3)冰川谷两侧山坡岩石风化、崩落在冰川边缘,在冰川搬运作用下(冰川向前流动),在冰川边缘形成暗色条纹。当两条冰川汇集时,两条暗色条纹也汇集,随着冰川流动,在冰川中部形成一条新的暗色条纹。解析:第(1)题,由材料“两万年前,阿拉斯加东南部海拔1500米以下地区被冰原覆盖着。如今海拔较低处谷地已经变成了峡湾”可知,阿拉斯加东南部由高海拔的冰原变为谷地,主要是由于两万年前气候寒冷,阿拉斯加东南部被冰原覆盖,冰川侵蚀作用强烈,形成谷地;随着后期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逐渐上升,海水侵入形成的谷地之中,最后形成峡湾。第(2)题,从图中可以得出该地区位于中纬度的大陆西岸,受到盛行西风的影响,西风从太平洋带来丰沛水汽,之后受地形阻挡,被迫抬升形成丰富降水;同时沿岸地区有阿拉斯加暖流流经,对沿岸地区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从而使岩壁温暖湿润,利于森林生长;而在高海拔的山地则是降雪丰富,容易形成大量的冰川,受到重力作用的影响,冰川向下滑动的速度快,最终使得冰川的末端伸入峡湾;而阿拉斯加东南部附近峡湾众多,最终使阿拉斯加东南部峡湾中冰川和森林犬牙交错分布。第(3)题,材料“科学家在实地考察中发现,暗色条纹是由石块和冰雪混合物组成,条纹数量与冰川支流数量高度相关”是解答的关键。冰川谷两侧山坡的岩石风化、崩落,之后在冰川搬运作用下(冰川向前流动),在冰川边缘形成暗色条纹。从图2可以看出,随着两条冰川的汇集,两条冰川边缘的暗色条纹也逐渐汇集,随着冰川继续流动,最终在冰川中部形成一条新的暗色条纹。\n考点二 常见外力地貌(2021辽宁第二次调研)我国喀斯特地貌广布,北方地区以溶洞和地下暗河为主,南方地区则峰林、石林、溶洞、地下暗河等均有分布。下图为北方某地地质剖面图,西侧分布有典型喀斯特地貌,而东侧未发育,已被开发成采石场。据此完成1~2题。1.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更典型的原因是( )①南方地区气候更加温暖湿润 ②北方地区地下水资源埋藏较深③南方地区地下水资源较丰富 ④北方地区石灰岩成分不易溶蚀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图示地区西侧发育喀斯特地貌,而东侧未发育的原因是( )A.东西两侧水热条件差异大B.西侧石灰岩成分易溶蚀C.东侧被人类保护未受溶蚀D.岩浆岩阻隔水分的迁移答案:1.B 2.D解析:第1题,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岩石(多为石灰岩)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其形成与地下水资源的丰歉程度以及区域气候等关系较大。相比而言,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更加温暖湿润,地下水资源较丰富,更有利于流水对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的溶蚀,所以南方地区比北方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更为典型,①③正确;北方地区地下水资源埋藏不一定更深,②错;南、北方地区石灰岩抗流水溶蚀的能力差异不是很大,④错。第2题,读图可知,该区域石灰岩的中部存在岩浆侵入形成的岩浆岩,岩浆岩侵入阻隔地下水分的东西迁移,从而导致该区域西侧发育喀斯特地貌,而东侧未发育,D正确;该区域东西两侧气候类型相同,水热条件差异不大,A错;东西两侧均为石灰岩,两侧岩石抗流水溶蚀的能力差异不大,B错;东侧有人工采石坑,并未被人类保护,C错。(2021安徽蚌埠三模)新月形沙丘是在单一风向作用下形成的风积地貌。下图示意某地区新月形沙丘发育过程四个阶段的等高线分布。据此完成3~4题。\n3.图示新月形沙丘发育阶段依次为( )A.①③④②B.②④①③C.③①②④D.④②③①4.该地的主导风向为( )A.偏北风B.偏西风C.偏南风D.偏东风答案:3.D 4.A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新月形沙丘最初只是一种较小的盾形沙丘,它是在定向风的作用下,风沙因草丛或灌木的阻挡堆起了小沙堆,此后风在迎风坡面上发生吹蚀,在背风坡进行堆积。与此同时,沙堆的左右两侧形成向内回转的气流,使两翼不断扩展,逐渐形成新月形沙丘的弓形形态。根据图片可看出①的弓形最明显,④的盾形最明显。D正确。第4题,根据图①,可看出坡度较陡的地方处在偏南方,而新月形沙丘的迎风坡坡度较缓,因此风向为偏北风。A正确。(2021北京西城二模)下图为金沙江某段河谷发育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n5.该河谷的沉积物主要来自( )①河流 ②火山活动 ③滑坡 ④冰川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该河谷的发育过程主要是( )A.下切—崩塌—堆积—侧蚀B.堆积—崩塌—下切—沉积C.下切—沉积—侧蚀—下切D.堆积—侧蚀—沉积—下切答案:5.B 6.C解析:第5题,根据图例可知,河流沉积物主要来自河流侵蚀、搬运、沉积,坡积物和堰塞湖沉积物多来自滑坡,①③正确;图中未显示有火山活动,也无冰碛物,所以沉积物与火山活动以及冰川作用关系不大,②④错。故选B。第6题,结合图例可知,先是河流下切,河谷加深,此时有少量河流沉积物;之后滑坡形成堰塞体进而形成堰塞湖,逐渐有堰塞湖沉积,加之有边坡滑坡和崩塌,有一定的坡积物沉积;之后河流侧蚀加剧,河谷加宽;最后区域地壳抬升,河流进一步下切,形成河流阶地。所以该河谷的发育过程主要是下切—沉积—侧蚀—下切,故选C。7.(2021山东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位于江汉平原的天鹅洲长江故道(改道的旧河道),因长江干流河道摆荡,侧蚀强烈,自然裁弯取直形成。天鹅洲故道原有通道与长江连通,1998年后因修建沿江大堤,仅每年汛期长江水才会通过连接通道流入故道。天鹅洲故道周边农业发达。天鹅洲故道西南部建有世界最大麋鹿自然保护区(下图),保护区由水域和洲滩湿地组成,有适合麋鹿栖息的湿地环境和食用的湿生、水生植物。近年来,枯水季天鹅洲故道水量减少,麋鹿生存受到严重挑战。\n(1)分析天鹅洲长江故道的形成过程。(2)说明近年来枯水期天鹅洲故道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答案:(1)(地处荆江河段)区域地形平坦,河流侧蚀作用强烈;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导致河道弯曲;随着侧蚀加剧,凹岸被流水切穿,河流自然裁弯取直,原有河道被废弃形成故道。(2)天鹅洲故道水量主要受长江水补给;修建大堤,导致汛期长江流入故道水量减少;枯水期故道周边农业及生产、生活用水量大。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长江故道为牛轭湖,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该区域地形平坦,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河曲;随着侧蚀加剧,河道弯曲严重,河流水量大时,冲开曲流颈,河流不经曲流而直接进入下一河段,即裁弯取直;裁弯取直后,原有弯曲河道被废弃,形成长江故道。第(2)题,由图示信息可知,有通道连接故道与长江干流,所以天鹅洲故道主要受长江水补给;由于长江干流修建大堤,导致汛期时干流流入故道的水量减少;另外,故道周边人口稠密,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量大,共同作用下,导致枯水期天鹅洲故道水量减少。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