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8

2/18

剩余1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考点穿透“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是文言文阅读的重要考点。其中,“文中的”这一限制条件表明,中考主要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文言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的能力。综观近几年中考试题可知,从总体上来看,对文言虚词的考查着眼于应用。题型上一般为客观选择题,要求考生辨析加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或正确与否。题干多表述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或不相同)的一项是”。形式一般为“四组八句”,多是从文言语段和教材中各选取一个句子组成一个选项。除这种形式外,也有“四组八句”都选自所给文言语段的情况。虽然文言虚词的意义较多,用法灵活,但是考生如果能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寻求规律,抓住重点和难点,形成一定的推断技巧,就能正确答题。另外,考生要立足教材,结合经典例句,进行归纳整理,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典例在线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一)《处①之不易》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②,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③,亦缘其性真素。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④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损其本!尔曹其存之。”【注】①处:居于高位。②俭:荒年。③率物:为人表率。④豁:放弃。(二)《范文正公仲淹贫悴》范文正公仲淹贫悴,依睢阳①朱氏家,常与一术者②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范仲淹怀中,范仲淹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范仲淹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③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注】①睢阳:地名。②术者:指以占卜、星相等为职业的人。③俾:使。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A.勿以我受任方州以其境过清B.殷仲堪既为荆州不足为外人道也C.而术者气已绝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D.封识宛然然,胡不己乎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舜发于畎亩之中吾妻之美我者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受任于败军之际C.夫君子之行夫战,勇气也D.俭以养德不以物喜三、比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选自《送东阳马生序》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缰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乙)选自《宋名臣言行录》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zhān)粥不充,日昃(zě)始食,遂大诵六经之旨,慨然多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①足肤皲裂而不知②范仲淹二岁而孤B.①扶苏以数谏故②以衾拥覆C.①辍耕之垄上②去之南都D.①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②其如土石何2.下列句中与“辄以水沃面”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中有足乐者B.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C.可以为师也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名师点睛解答文言虚词题常用方法1.词性界定法。有些文言虚词兼有空词和虚词的双重性质,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只要能推断出其词性不一样,那么,其用法也肯定不同。2.语境推断法。一般而言,需要判定的虚词上下文语境完整,语句的整体意义实际上限制了某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因此可考虑根据具体的上下文来进行断断。3.句位分析法。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搭配关系不同,它的意义和语法功能也往往不同。4.标志识别法。有些文言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如能记住教材中出现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特殊文言句式,可帮助你快速答题。5.结构互训法。文言文中多结构一致、前后对称的整句,往往处在相同位置的虚词其词性意义或功能用法也相同,所以知道了其中一个的用法,也可大致判断另外一个的用法。6.关系分析法。判断虚词的用法更多的是看这个虚词在句中起的语法作用,它跟前后文构成什么样的意义关系,尤其是“而”“以”作连词用时,其意义关系往往比较复杂,有并列、承接、递进、转折、因果、假设……,一定要瞻前顾后,仔细揣摩,加以确定。7.成语印证法。很多成语源自古诗文,凝固了很多文言现象,包括虚词用法的一些规律特点,通过一些熟知的成语来推知印证文言材料中的虚词用法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考点通关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女子之嫁也A.丈夫之冠也B.山川之美,古来共谈C.往之女家D.与民由之2.文言文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尊君在不学而不思则罔B.太丘舍去又渐如高舍C.下车引之近塞之人,死者十九D.陈太丘与友期行与儿女讲论文义3.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问题。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①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②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③。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建兴五年,亮住汉中,琬与长史张裔统留府事。八年,代裔为长史,加抚军将军。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④王业者也。”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三国志·蜀书·蒋琬传》)【注】①除:提拔官职。②奄:突然。③戮:杀。④赞:辅佐。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为”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代裔为长史A.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B.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C.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D.为宫室之美(《鱼我所欲也》)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太祖①比②征之③,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④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⑤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⑥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绣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⑦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⑧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服。(选自陈寿《三国志》)【注】①太祖:指曹操。②比:连续。③之:指张绣,东汉末年的军阀。④诩:贾诩,东汉末年著名的谋士。⑤促:赶快。⑥亟(ji):赶紧。⑦敌:对手。⑧纵:纵然。下列句中加横线的“以”与“绣以精兵追诩军”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C.策之不以其道D.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5.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回答问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越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②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③。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④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韩非子·喻老》)【注】①越:越国。②智:见识。③睫:睫毛。④庄蹻(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皆以美于徐公以何战B.臣之妾畏臣王之兵自败于秦、晋C.时时而间进而吏不能禁D.而不能自见其睫其真不知马也真题在线1.【2019年中考江苏泰州卷】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各题。任元受①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③也。”张魏公作都督,欲辟④之入幕。元受力辞⑤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任元受:名尽言。②事:侍奉。③迨(dài):及。④辟:征召。⑤辞:推辞。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A.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幼时记趣》)B.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C.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2.【2019年中考山东淄博卷】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记游定惠院苏轼黄州定惠院①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禅师②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③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晚乃步出城东,鬻④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⑤瓜李,遂夤缘⑥小沟,入何氏、韩氏竹园。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道过何氏小圃,乞其藂橘⑦,移种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⑧将适闽中,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掌。时参寥独不饮,以枣汤代之。【注】①定惠院:在黄州东南。苏轼初到黄州时曾寓居定惠院,作此文时已移居雪堂。②参寥禅师:僧人道潜,苏轼友人。③崔成老:庐山道士,精古琴,苏轼的挚交琴友。④鬻(yù):卖,这里作“买”讲。⑤瀹(yuè):浸渍。⑥夤(yín)缘:循沿。⑦藂(cóng)橘:一丛橘树,“藂”同“丛”。⑧徐君得之:徐大正,字得之,苏轼友人。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B.此木不为人所喜不足为外人道也C.往憩于尚氏之第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D.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方其远出海门3.【2019年中考山东烟台卷】文言文阅读。贞观十七年,太宗谓待臣曰:“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何也?”司空房玄齡曰:“此为幼主生长深宫,少居富貴,未尝识人间情伪,治国安危,所以为政多乱。”太宗曰:“公意推过于主,朕则归咎于臣。夫功臣子弟多无才行,藉祖父资荫遂处大官,德义不修,奢纵是好。主既幼弱,臣又不才,颠而不扶,岂能无乱?隋炀帝录宇文述在藩之功,擢化及于高位,不思报效,翻行弑逆。此非臣下之过欤?朕发此言,欲公等戒勖子弟,使无愆过,家国之庆也。”太宗又曰:“化及与玄感即隋大臣受恩深者子孙,皆反,其故何也?”岑文本对日:“君子乃能怀德荷恩,玄感、化及之徒,并小人也。古人所以贵君子而贱小人。”太宗曰:“然。”(注)①司空:古官职名。②宇文述:与后文的“化及”“玄感”“岑文本”都是人名。③擢:提拔。④戒勖:劝诫勉励。⑤愆过:罪过;过失。下列各句中的“而”与“颠而不扶”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有卖油翁释担而立B.足肤皲裂而不知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D.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专题0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考点穿透“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是文言文阅读的重要考点。其中,“文中的”这一限制条件表明,中考主要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文言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的能力。综观近几年中考试题可知,从总体上来看,对文言虚词的考查着眼于应用。题型上一般为客观选择题,要求考生辨析加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或正确与否。题干多表述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或不相同)的一项是”。形式一般为“四组八句”,多是从文言语段和教材中各选取一个句子组成一个选项。除这种形式外,也有“四组八句”都选自所给文言语段的情况。虽然文言虚词的意义较多,用法灵活,但是考生如果能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寻求规律,抓住重点和难点,形成一定的推断技巧,就能正确答题。另外,考生要立足教材,结合经典例句,进行归纳整理,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典例在线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一)《处①之不易》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②,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③,亦缘其性真素。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④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损其本!尔曹其存之。”【注】①处:居于高位。②俭:荒年。③率物:为人表率。④豁:放弃。(二)《范文正公仲淹贫悴》范文正公仲淹贫悴,依睢阳①朱氏家,常与一术者②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范仲淹怀中,范仲淹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范仲淹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③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注】①睢阳:地名。②术者:指以占卜、星相等为职业的人。③俾:使。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A.勿以我受任方州以其境过清B.殷仲堪既为荆州不足为外人道也C.而术者气已绝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D.封识宛然然,胡不己乎【答案】AC【解析】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题,要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一句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代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而”“则”作为连词使用,可根据上下文推断它的用法。本题中的A项,因为。C项,表转折。B项,前者“担任(刺史)”,后者“对”。D项,前者“……的样子”,后者“然而”。(一)译文:殷仲堪做荆州刺史之后,正赶上水涝欠收。殷仲堪每天只吃五碗,没有别的饭菜。饭粒掉在餐桌上,就捡起来并且吃掉它们。这样做虽然是有心为人表率,也由于他的生性朴素。他常常对子弟们说:“不要因为我出任一州的长官,就认为我会把平素的意愿操守丢弃。如今,我处在这个位置也不会改变。清贫是读书人的本分,怎么能登上高枝,就抛弃根本呢?你们要记住这个道理。”(二)译文:范仲淹年轻时贫穷潦倒,寄居在睢阳一个姓朱的人家,经常与一个术士交游,正赶上那个术士病危了,便请人叫来范仲淹,告诉他:“我善于把水银炼成白金,我的儿子年纪小,不能把这个秘方交托给他,现在我把它交给你。”随即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的怀中。范仲淹正想推辞,那个术士就气绝而死。后来过了十几年,范仲淹当上了谏官,当年那个术士的儿子长大了,范仲淹把他叫来说:“你的父亲会使用神术,当年他过世的时候,因为你年纪还小,所以就让我先保管秘方和一斤白金,现在你已经长大了,应当把这些东西还给你。”于是就拿出那个秘方和白金一起交给术士的儿子,那个密封的标志依旧完好如初。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舜发于畎亩之中吾妻之美我者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受任于败军之际C.夫君子之行夫战,勇气也D.俭以养德不以物喜【答案】C【解析】C项,二者是“句首语气词”;A项,结构助词,的/助词,主谓之间;B项,给/在;D项,用来/因为。三、比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选自《送东阳马生序》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缰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乙)选自《宋名臣言行录》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zhān)粥不充,日昃(zě)始食,遂大诵六经之旨,慨然多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①足肤皲裂而不知②范仲淹二岁而孤B.①扶苏以数谏故②以衾拥覆C.①辍耕之垄上②去之南都D.①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②其如土石何2.下列句中与“辄以水沃面”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中有足乐者B.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C.可以为师也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答案】1.C2.B【解析】1.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答题时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解释出相关字词的含义,然后总结归纳得出答案。C项,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都是动词,意思都是“到”。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A项,连词,却/连词,就。B项,连词,因为/介词,用。D项,人称代词,他们的/加强反问语气。2.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答题时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解释出相关字词的含义,然后总结归纳得出答案。例句:就用冷水洗脸。以:用。A项,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以:因为。B项,我打算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以:用。C项,可以凭借这个作为老师了。以:凭借。D项,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以:靠。故选B项。乙文译文:范仲淹两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贫困没有依靠,改嫁了长山朱氏。他长大后,知道了自己的家庭和身世,感动地哭着辞别母亲,离开到南都,进入学堂,不分日夜地刻苦学习,五年未曾脱过衣服睡觉。有时他发昏疲倦,就用冷水洗脸。他经常连顿稠粥都吃不饱,太阳偏西才吃第二顿饭。终于,他领会并精通了六经的要义,有慷慨兼济天下的抱负。因此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名师点睛解答文言虚词题常用方法1.词性界定法。有些文言虚词兼有空词和虚词的双重性质,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只要能推断出其词性不一样,那么,其用法也肯定不同。2.语境推断法。一般而言,需要判定的虚词上下文语境完整,语句的整体意义实际上限制了某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因此可考虑根据具体的上下文来进行断断。3.句位分析法。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搭配关系不同,它的意义和语法功能也往往不同。4.标志识别法。有些文言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如能记住教材中出现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特殊文言句式,可帮助你快速答题。5.结构互训法。文言文中多结构一致、前后对称的整句,往往处在相同位置的虚词其词性意义或功能用法也相同,所以知道了其中一个的用法,也可大致判断另外一个的用法。6.关系分析法。判断虚词的用法更多的是看这个虚词在句中起的语法作用,它跟前后文构成什么样的意义关系,尤其是“而”“以”作连词用时,其意义关系往往比较复杂,有并列、承接、递进、转折、因果、假设……,一定要瞻前顾后,仔细揣摩,加以确定。7.成语印证法。很多成语源自古诗文,凝固了很多文言现象,包括虚词用法的一些规律特点,通过一些熟知的成语来推知印证文言材料中的虚词用法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考点通关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女子之嫁也A.丈夫之冠也B.山川之美,古来共谈C.往之女家D.与民由之2.文言文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尊君在不学而不思则罔B.太丘舍去又渐如高舍C.下车引之近塞之人,死者十九D.陈太丘与友期行与儿女讲论文义3.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问题。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①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②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③。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建兴五年,亮住汉中,琬与长史张裔统留府事。八年,代裔为长史,加抚军将军。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④王业者也。”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三国志·蜀书·蒋琬传》)【注】①除:提拔官职。②奄:突然。③戮:杀。④赞:辅佐。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为”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代裔为长史A.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B.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C.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D.为宫室之美(《鱼我所欲也》)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太祖①比②征之③,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④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⑤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⑥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绣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⑦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⑧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服。(选自陈寿《三国志》)【注】①太祖:指曹操。②比:连续。③之:指张绣,东汉末年的军阀。④诩:贾诩,东汉末年著名的谋士。⑤促:赶快。⑥亟(ji):赶紧。⑦敌:对手。⑧纵:纵然。下列句中加横线的“以”与“绣以精兵追诩军”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C.策之不以其道D.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5.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回答问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越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②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③。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④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韩非子·喻老》)【注】①越:越国。②智:见识。③睫:睫毛。④庄蹻(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皆以美于徐公以何战B.臣之妾畏臣王之兵自败于秦、晋C.时时而间进而吏不能禁D.而不能自见其睫其真不知马也真题在线1.【2019年中考江苏泰州卷】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各题。任元受①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③也。”张魏公作都督,欲辟④之入幕。元受力辞⑤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任元受:名尽言。②事:侍奉。③迨(dài):及。④辟:征召。⑤辞:推辞。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A.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幼时记趣》)B.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C.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2.【2019年中考山东淄博卷】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记游定惠院苏轼黄州定惠院①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禅师②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③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晚乃步出城东,鬻④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⑤瓜李,遂夤缘⑥小沟,入何氏、韩氏竹园。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道过何氏小圃,乞其藂橘⑦,移种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⑧将适闽中,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掌。时参寥独不饮,以枣汤代之。【注】①定惠院:在黄州东南。苏轼初到黄州时曾寓居定惠院,作此文时已移居雪堂。②参寥禅师:僧人道潜,苏轼友人。③崔成老:庐山道士,精古琴,苏轼的挚交琴友。④鬻(yù):卖,这里作“买”讲。⑤瀹(yuè):浸渍。⑥夤(yín)缘:循沿。⑦藂(cóng)橘:一丛橘树,“藂”同“丛”。⑧徐君得之:徐大正,字得之,苏轼友人。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B.此木不为人所喜不足为外人道也C.往憩于尚氏之第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D.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方其远出海门3.【2019年中考山东烟台卷】文言文阅读。贞观十七年,太宗谓待臣曰:“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何也?”司空房玄齡曰:“此为幼主生长深宫,少居富貴,未尝识人间情伪,治国安危,所以为政多乱。”太宗曰:“公意推过于主,朕则归咎于臣。夫功臣子弟多无才行,藉祖父资荫遂处大官,德义不修,奢纵是好。主既幼弱,臣又不才,颠而不扶,岂能无乱?隋炀帝录宇文述在藩之功,擢化及于高位,不思报效,翻行弑逆。此非臣下之过欤?朕发此言,欲公等戒勖子弟,使无愆过,家国之庆也。”太宗又曰:“化及与玄感即隋大臣受恩深者子孙,皆反,其故何也?”岑文本对日:“君子乃能怀德荷恩,玄感、化及之徒,并小人也。古人所以贵君子而贱小人。”太宗曰:“然。”(注)①司空:古官职名。②宇文述:与后文的“化及”“玄感”“岑文本”都是人名。③擢:提拔。④戒勖:劝诫勉励。⑤愆过:罪过;过失。下列各句中的“而”与“颠而不扶”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有卖油翁释担而立B.足肤皲裂而不知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D.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参考答案考点通关1.A【解析】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例句中的“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A.与例句同;B.助词,的;C.音节助词,不译;D.代词,文中指正道。故选A。2.D【解析】D项,陈太丘与友期行/与儿女讲论文义。两个“与”都是“和”的意思。A项,尊君在不/学而不思则罔。第一句中读“否”。B项,太丘舍去/又渐如高舍。两个“舍”读音不同,意思不同。第一个舍为动词。C项,下车引之/近塞之人,死者十九。第一个“之”是代词,“他”,指元方;第二个“之”可解释为“的”。3.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B项与例句中的“为”都是“任,做”。A项,“对,给”。C项,“这里指心理活动”。D项,“为了,表目的”。4.D【解析】先要根据本文内容了解例句中“以”的含义,再根据所学所记明确选项各句的出处,读懂句子内容,根据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句中“以”的字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5.B【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字词的含义,“用法”指词性的变化,哪一点“相同”都可以。根据注释,理解文章内容,了解选项各句话的意思,了解文言常用字词多个义项,根据语境判断,进行比较。B项语句中的“之”皆为助词“的”。真题在线1.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注意结合语境分析虚词的用法和意思。例句:介词,因为。A项,介词,用。B项,介词,把。C项,介词,按照。D项,介词,因为。故选D。2.A【解析】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项,把/把。B项,表顺承/表转折。C项,代词/宾语前置的标志。D项,从/比。故选A。3.B【解析】此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题目中的“颠而不扶”中的“而”是“表转折”;A项中“而”是“表修饰”;B项中的“而”是“表转折”;C项中的“而”是“表修饰”;D项中的“而”是“表并列”。故选B。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7-18 11:03:07 页数:18
价格:¥3 大小:64.96 KB
文章作者:151****0095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