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古诗词赏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9

2/49

剩余4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古诗词赏析(2022年6月)一、古诗词赏析(共25小题)1.(2022春•海淀区校级期中)阅读《春夜洛城闻笛》,完成问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域。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请你发挥想象,描述画线的两句诗所展现的情景,并说一说诗句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思。(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春夜洛城闻笛》一诗题目中“春夜”“洛城”点出时间、地点,“闻笛”指出诗歌的主要内容,表明诗人因闻笛而写作此诗。B.“暗飞声”的“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包含了不知此笛是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但是却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离愁别恨。C.“散入春风满洛城”运用想象和夸张,写悠扬的笛声乘着春风散落全城,表达诗人春夜闻笛的喜悦之情。D.本诗抒发了诗人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勾起无尽的乡思之情。2.(2022春•海淀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问题。杨花【唐】吴融不斗秾华①不占红,自飞晴野雪濛濛。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注】①秾华:盛开的花朵。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1)两首诗都将“杨花”比作雪,因为杨花  的特点与之相似。(2)两首诗中的“杨花”分别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3.(2022春•西城区校级期中)阅读《游山西村》,完成问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结合诗句内容,说一说画线诗句是如何借助景物表达诗人情感变化的。(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欢悦喜庆的气氛。“足”字突出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B.颈联写出了迎接春社活动的场景,描摹了南宋时期的农村风俗画卷。C.尾联反映诗人希望自己可以乘月色闲游,夜访村民的意愿。D.诗人有感于民风民俗,然而热闹的乡居生活却让作者感到不安不适。4.(2022春•海淀区校级期中)古诗阅读。【甲】蒹葭《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乙】风雨《诗经•郑风》风雨凄凄,鸡鸣喈喈①。既见君子,云胡不夷②?风雨潇潇,鸡鸣胶胶③。既见君子,云胡不瘳④?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注】:①喈喈(jiē):鸡叫的声音。②夷:同“怡”,喜悦。③胶胶:鸡叫声。④瘳(chōu):病愈。(1)下列选项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蒹葭》诗中“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三句皆出现“宛”字,给人以恍惚迷离,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写出了伊人的飘忽难寻。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B.《蒹葭》诗中“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回环往复,一唱三叹,表现了主人公对追寻道路艰难曲折的抱怨和不满。C.《风雨》诗中“云胡不夷”“云胡不瘳”“云胡不喜”以反问句式,三章叠咏,强化感情,表现了女主人公见到心爱之人的喜悦、欢欣之情。D.《风雨》全诗多次使用叠词,如“凄凄”“喈喈”“潇潇”“胶胶”,增添了诗歌的音韵和谐之美。(2)《诗经》常采用起兴的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吟咏之对象。【甲】【乙】两诗均使用了这种写作手法,请分别结合两首诗的内容加以赏析。5.(2021春•白云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1)请对“漫漫”或“龙钟”任选一个加以解析。(2)结合原诗分析《逢入京使》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抒情的?6.阅读下列语段,完成问题。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窈窕”在文中的意思是  (2)下列对本诗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出自收录了从西周到战国时期共305篇诗歌的《诗经》。B.“君子好逑”中“好逑”的意思是好的配偶;“好”读第四声。C.“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运用比喻手法,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D.全诗情感率真、淳朴,表现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7.阅读《游山西村》和《过故人庄》,完成问题。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①鸡黍②,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①[具]备;办。②[黍]一年生草本植物。去皮后北方通称黄米,性黏,可酿酒。(1)这两首诗都是记游抒情诗。《游山西村》一诗的首联既写出了农村丰收的年景,又用一个“①  ”字,写出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倾其所有的盛情,颔联和颈联则分别从风光和②  两个方面来描写山西村。《过故人庄》一诗中的“③  ”一句与《游山西村》中“丰年留客足鸡豚”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现出农家人的热情好客与淳朴善良。(2)下列对上面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山西村》一诗不仅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欢悦喜庆的气氛,颔联还以明快、抒情的笔调,借山水花树,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的自然风光图。B.《游山西村》整首诗四联都是写实,无一“游”字,而处处扣合“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又层次分明。C.《过故人庄》的颔联也是写景的佳句,“绿树”是近景,“青山”是远景,使人感到幽静平和又不荒僻。D.《游山西村》和《过故人庄》两首诗的尾联,既表现了主客之间的融洽气氛,也流露出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与向往之情。8.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完成小题。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上阕写的景给人怎样的感受?写景有什么作用?(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内在情感。9.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完成下列小题。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B.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C.“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D.“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崇山峻岭。(2)“浊酒一杯家万里”借“酒”表达词人复杂情感。下列诗句中,借“酒”来展示豪迈情怀的一项是  A.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C.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D.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10.从情景交融的角度理解《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这句诗。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展现的画面。(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1.古诗词赏析。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上阕围绕“  ”字着笔,描写边塞荒凉的秋景,下阕抒情。全词写景与抒情完美结合,表现出一种  的艺术风格。(2)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渔家傲秋思(北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B.上阕后三句里,边声、号角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从视觉角度展现出一种悲凉肃杀之气。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C.下阕前两句写出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自己与征人们还未建立军功,还乡之计无从谈起的矛盾心理。D.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2)请描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所呈现的画面。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①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②混太清。气蒸云梦泽③,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④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①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为相。②涵虚:指水映天空。涵,包涵。虚:天空。③云梦泽:古代太湖,在洞庭湖北面。④端居:闲居、平常家居。(1)下面对诗歌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夸张、比喻手法,远眺洞庭湖秋水盛涨,湖水浩渺,水天相接,气象阔大。B.颔联从视觉、听觉着笔,近望洞庭湖水气蒸腾,湖面浩阔,波涛奔腾,声势磅礴。C.颈联写诗人因景生发感喟,欲渡没有船只,闲居有愧盛世,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意图。D.尾联诗人妙用“临渊羡鱼”古语又赋新意,且“垂钓”与“湖水”照应,喻意自然。(2)简要说说诗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有哪些妙处?14.阅读《渔家傲•秋思》,完成下面小题。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本词的作者是  ,描写了边塞秋景及身处边塞的征人的艰苦生活,抒发了将军与征夫  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2)这首词上阕写景,既写出了秋天的苍凉凄冷,又写出了边塞的雄浑险峻,寄寓着丰富的情感,创设出悲凉壮阔的意境。请结合上阕中的语句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写的。(3)这首词下阕的“浊酒一杯家万里”借“酒”表达复杂情感。“酒”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诗人借“酒”或传达愉悦的感受,或引发深沉的幽思,或展示豪迈的情怀……下列诗句中,借“酒”来展示豪迈情怀的一项是A.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C.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D.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表达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情感?(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6.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问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和愿望?(2)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B.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C.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D.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17.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8.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统领全词,突出了边塞辽阔荒僻、萧瑟悲凉的景色。B.“四面边声连角起”写出边塞战马嘶鸣、朔风狂吹树木的尖啸和军营号角的凄厉。C.“羌管悠悠霜满地”借悠悠的笛声和满地的秋霜渲染出“塞下”悲凉而哀伤的气氛。D.本词感情基调消极悲观,词中将军与征夫复杂而矛盾的情绪通过景物描写和气氛渲染传达出来。(2)这首词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将士们怎样的心理?1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三门峡—梳妆台贺敬之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之水天上来!”神门险,鬼门窄,人门以上百丈崖。黄水劈门千声雷,狂风万里走东海。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东去不回来。昆仑山高邙山矮,禹王马蹄长青苔。马去“门”开不见家。门旁空留“梳妆台”。梳妆台啊,千万载,梳妆台上何人在?乌云遮明镜,黄水吞金钗。但见那:辈辈艄公洒泪去,却不见:黄河女儿梳妆来。梳妆来啊,梳妆来!—黄河女儿头发白。挽断“白发三千丈”,愁杀黄河万年灾!登三门,向东海:问我青春何时来?!何时来啊,何时来?—盘古生我新一代!举红旗,天地开,史书万卷脚下踩。大笔大字写新篇:社会主义—我们来!我们来呵,我们来,昆仑山惊邙山呆:展我治黄河万里图,先扎黄河腰中带—神门平,鬼门削,人门三声化尘埃!望三门,门不在,明日要看水闸开。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银河星光落天下,清水清风走东海。走东海,去又来,讨回黄河万年债!黄河女儿容颜改,为你重整梳妆台。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青天悬明镜,湖水映光彩—黄河女儿梳妆来!梳妆来呵,梳妆来!百花任你戴,春光任你采,万里锦绣任你裁!三门闸工正年少,幸福闸门为你开。并肩挽手唱高歌呵,无限青春向未来!(1)写出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①百花任你戴,春光任你采,万里锦绣任你裁。②昆仑山惊邙山呆。(2)全诗共有9节,可分为两大部分,请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这两部分是通过什么艺术形象连接起来的?(3)概括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岁暮归南山①(唐)孟浩然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注释)①这首诗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年已40岁的孟浩然在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在好友王维住处所作。②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在北阙,后因用作朝廷的别称。③青阳:指春天。诗人在两首诗中都表达了对待出仕的态度,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态度是否相同。21.阅读下列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词的下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慨和情怀?请简要回答。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2.阅读《回延安》节选,回答问题。……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1)“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运用  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故乡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运用  的表现手法,强调“我”和延安之间  的关系。(2)“手把手儿教会了我”,延安到底教会了“我”什么?(3)诗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当年的延安生活?有什么表达效果?(4)诗歌的结尾两句是:“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这首诗是1956年3月9日诗人于延安写的,当时诗人并没有离开延安。那么,这样的结尾,是不是不合适呢?(5)在诗歌的第一部分,诗人是怎样表达他回到延安时的激动心情的?(6)《回延安》一诗的感情线索是什么?(7)《回延安》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回到延安的经历,展开回忆,展望未来,抒发了  的感情。23.阅读古诗文,回答下面小题。(古诗赏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联系全诗,“欲济无舟楫”一句委婉地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2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颔联的画面并对颔联进行赏析。(2)说说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各题。(一)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①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二)送友人之京唐•孟浩然君登青云去,予望青山归。云山从此别,泪湿薜萝衣②(注释)①孟浩然:唐代著名的山水诗诗人,他终身未仕,被称为“孟山人”。②薜萝衣:指隐者的衣服。(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孟浩然青年时期;《送友人之京》则写于作者  时期,从  这个字即可看出孟浩然此时对仕途  的态度。(2)孟浩然的诗歌常常寄情于景,含蓄巧妙。请分别结合这两首诗简要分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新题速递之古诗词赏析(2022年6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古诗词赏析(共25小题)1.(2022春•海淀区校级期中)阅读《春夜洛城闻笛》,完成问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域。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请你发挥想象,描述画线的两句诗所展现的情景,并说一说诗句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思。(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春夜洛城闻笛》一诗题目中“春夜”“洛城”点出时间、地点,“闻笛”指出诗歌的主要内容,表明诗人因闻笛而写作此诗。B.“暗飞声”的“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包含了不知此笛是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但是却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离愁别恨。C.“散入春风满洛城”运用想象和夸张,写悠扬的笛声乘着春风散落全城,表达诗人春夜闻笛的喜悦之情。D.本诗抒发了诗人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勾起无尽的乡思之情。【考点】诗歌阅读综合.【答案】(1)这是谁家精美的玉笛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摇,传遍洛阳满城。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2)C【分析】《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解答】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句画面和把握情感的能力。描述画面要抓住“玉笛”“飞声”“春风”等意象,进行描述。第一句“暗飞”二字可谓传神,“暗”字更是首句之关键。因为此时不知笛声自何处飞来,用此“暗”字,恰当非常,足见诗人亦是经过了细心推敲。此“暗”字寓意颇深。说笛声暗飞,似乎是为了来触动羁旅者的离愁别绪。此外,“暗”也有隐约之意,与诗的情境相呼应。“谁家”之“谁”与“暗”照应。第二句渲染笛声,形象而生动,“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整个洛阳城无处不萦绕着悠扬的笛声。这自然是诗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极妙,说“笛声“散入春风”,意即笛声随着春风均匀散布于洛城的各个角落。“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相得益彰,充分表现了洛城春夜之静谧,表达了诗人的思念故乡之心切。(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ABD.正确;C.有误,表达诗人春夜闻笛的思乡之情。故选:C。答案:(1)这是谁家精美的玉笛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摇,传遍洛阳满城。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2)C译文这是从谁家飘出的悠扬笛声呢?它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出怀念故乡的愁情?【点评】理解诗歌内容:1.了解诗歌基本意思;2.结合关键词语理解诗歌内容;3.注意重点句子。2.(2022春•海淀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问题。杨花【唐】吴融不斗秾华①不占红,自飞晴野雪濛濛。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注】①秾华:盛开的花朵。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1)两首诗都将“杨花”比作雪,因为杨花 洁白、轻盈 的特点与之相似。(2)两首诗中的“杨花”分别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考点】诗歌阅读综合.【答案】(1)洁白、轻盈。(2)《杨花》通过赞美杨花特立独行、不随世俗的品质,寄托了诗人追求自由、清高不羁的情怀。《晚春》则借杨花漫天飞舞挽留春天,表达诗人对春天的留恋。【分析】《杨花》全诗未有雕章琢句,只随笔点染,运甩优美质朴、高度形象化的语言,歌咏杨花的天生丽质翻“独爱风”的高标。《晚春》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这是一首写暮春景物的七绝。此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全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词义。《杨花》,“自飞晴野雪濛濛”写杨花只凭纯净洁白的颜色和如同雪花一样的轻盈取胜。《晚春》,“惟解漫天作雪飞”写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写出了杨花像白雪一样洁白、轻盈。(2)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情感。《杨花》,“不斗被华不占红,自飞晴野雪濛濛”意思是,杨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而只凭纯净洁白的颜色和如同雪花一样的轻盈取胜。写它既未委弃于尘土,也不随逐流水。“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意思是百花常常怨恨风,因为它们总是被风吹落而凋零,只有杨花喜爱风,它在风中盛开,只有风才能彰显它的独立不群。一“恨”一“爱”,把百花与杨花两两互对相映,充分展现了杨花奋发向上、不同流俗、不畏狂飙的高标。那不争华斗艳、“独爱风”而“自飞晴野”的杨花,正是诗人情怀的自我表露,借杨花来寄慨言志。《晚春》,是一首写暮春景物的七绝。“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写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英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全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答案:(1)洁白、轻盈。(2)《杨花》通过赞美杨花特立独行、不随世俗的品质,寄托了诗人追求自由、清高不羁的情怀。《晚春》则借杨花漫天飞舞挽留春天,表达诗人对春天的留恋。译文:杨花杨花不屑与春日百花争浓斗艳,在晴日的野外柳絮像漫天飞雪一样独自飞舞。百花都讨厌自己被风吹落,唯独只有柳絮更喜爱来风吹动。晚春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于是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3.(2022春•西城区校级期中)阅读《游山西村》,完成问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结合诗句内容,说一说画线诗句是如何借助景物表达诗人情感变化的。(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欢悦喜庆的气氛。“足”字突出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B.颈联写出了迎接春社活动的场景,描摹了南宋时期的农村风俗画卷。C.尾联反映诗人希望自己可以乘月色闲游,夜访村民的意愿。D.诗人有感于民风民俗,然而热闹的乡居生活却让作者感到不安不适。【考点】诗歌阅读综合.【答案】(1)失望、迷茫到惊喜(2)D【分析】《游山西村》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此诗题材比较普通,但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解答】(1)本题考查诗句思想感情的把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句意: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山重水复疑无路”道路艰险,换衣无路可走了,表明内心的失望、迷茫;“柳暗花明又一村”眼前突然出现一个山村,表明内心的惊喜。(2)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理解能力。ABC都正确;D.有误,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故选:D。答案:(1)失望、迷茫到惊喜(2)D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4.(2022春•海淀区校级期中)古诗阅读。【甲】蒹葭《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乙】风雨《诗经•郑风》风雨凄凄,鸡鸣喈喈①。既见君子,云胡不夷②?风雨潇潇,鸡鸣胶胶③。既见君子,云胡不瘳④?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注】:①喈喈(jiē):鸡叫的声音。②夷:同“怡”,喜悦。③胶胶:鸡叫声。④瘳(chōu):病愈。(1)下列选项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蒹葭》诗中“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三句皆出现“宛”字,给人以恍惚迷离,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写出了伊人的飘忽难寻。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B.《蒹葭》诗中“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回环往复,一唱三叹,表现了主人公对追寻道路艰难曲折的抱怨和不满。C.《风雨》诗中“云胡不夷”“云胡不瘳”“云胡不喜”以反问句式,三章叠咏,强化感情,表现了女主人公见到心爱之人的喜悦、欢欣之情。D.《风雨》全诗多次使用叠词,如“凄凄”“喈喈”“潇潇”“胶胶”,增添了诗歌的音韵和谐之美。(2)《诗经》常采用起兴的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吟咏之对象。【甲】【乙】两诗均使用了这种写作手法,请分别结合两首诗的内容加以赏析。【考点】诗歌阅读综合.【答案】(1)B(2)《蒹葭》全诗三章,开头都采用蒹葭起兴,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怅惘心情;《风雨》诗歌每章以风雨、鸡鸣起兴,从视觉、听觉角度写风雨,渲染了风雨凄迷阴冷沉郁的氛围,从而反衬出女子等到丈夫后的喜悦心情。【分析】《蒹葭》是《诗经》中的一篇。为先秦时代汉族民间情歌。全诗三章,每章八句。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讽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风雨》是一首情景描述诗,在一个风雨漂摇,天气很不好的日子,一个人的心情是不太好的,尤其是在这种日子里怀念亲人,心情很难好起来。但诗人没有描写不好的心情,而是通过她朝思暮想的君子突然的出现,描写了她惊喜的心情。透过惊喜,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平时相思的忧愁和痛苦。使人难过的天气没有变化,而她的心情却有了根本的转变。这种艺术手法,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使读者也能产生深深的同感。【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ACD.正确;B.有误,突出道路的漫长(遥远),高峻(险峻),曲折。反复吟咏,渲染道路的遥远与艰险,侧面烘托主人公对意中人的执着不变的追求,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故选:B。(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蒹葭》开头都采用蒹葭起兴,以重章叠句的形式,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怅惘心情。诗人每章以风雨、鸡鸣起兴,从视觉、听觉角度写风雨,渲染了风雨凄迷、阴冷沉郁的氛围,从而反衬出女子等到丈夫后的喜悦心情。用了夷、瘳、喜三个字,把这个思妇一霎那间感情的起伏变化传达出来了。使我们不能不佩服这位无名诗人“善于言情,又善于即景以抒怀”。答案:(1)B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蒹葭》全诗三章,开头都采用蒹葭起兴,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怅惘心情;《风雨》诗歌每章以风雨、鸡鸣起兴,从视觉、听觉角度写风雨,渲染了风雨凄迷阴冷沉郁的氛围,从而反衬出女子等到丈夫后的喜悦心情。译文:蒹葭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风雨风凄凄呀雨凄凄,窗外鸡鸣声声急。风雨之时见到你,怎不心旷又神怡。风潇潇呀雨潇潇,窗外鸡鸣声声绕。风雨之时见到你,心病怎会不全消。风雨交加昏天地,窗外鸡鸣声不息。风雨之时见到你,心里怎能不欢喜。【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5.(2021春•白云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1)请对“漫漫”或“龙钟”任选一个加以解析。(2)结合原诗分析《逢入京使》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抒情的?【考点】诗歌阅读综合.【答案】(1)“漫漫”显然是指路途遥远。“龙钟”原指流泪的样子,这里指沾湿的意思。(2)“路漫漫”“泪不干”抒写了诗人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的感情。“故园东望”和“报平安”是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感情。是通过神情、动作、(语言)的描写来抒情的。【分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逢入京使》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名篇之一。此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安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具有浓烈的人情味。诗文语言朴实,不加雕琢,却包含着两大情怀:思乡之情与渴望功名之情,一亲情一豪情,交织相融,真挚自然,感人至深。【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中关键词语及其作用理解与分析。“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意为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的泪沾湿双袖模糊面容”。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漫漫”显然是指路途遥远。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2)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分析。根据诗中内容,体会情感。“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答案:(1)“漫漫”显然是指路途遥远。“龙钟”原指流泪的样子,这里指沾湿的意思。(2)“路漫漫”“泪不干”抒写了诗人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的感情。“故园东望”和“报平安”是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感情。是通过神情、动作、(语言)的描写来抒情的。译文: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在马上与你相遇无纸笔,请告家人说我平安无恙。【点评】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6.阅读下列语段,完成问题。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窈窕”在文中的意思是 文静美好的样子。 (2)下列对本诗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D A.这首诗出自收录了从西周到战国时期共305篇诗歌的《诗经》。B.“君子好逑”中“好逑”的意思是好的配偶;“好”读第四声。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C.“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运用比喻手法,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D.全诗情感率真、淳朴,表现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考点】诗歌阅读综合.【答案】(1)文静美好的样子。(2)D【分析】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的第一篇,通篇诗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词语的解释。理解词语要结合诗句的意思,学习诗歌时要多注意课下的注解,弄懂诗句的意思,养成多积累多记忆的习惯。句意为:善良美丽的姑娘。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2)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A.有误,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收录了从西周到战国时期共305篇诗歌”错误;B.有误,“好”读第三声;C.有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兴”的手法,而不是“比喻”;D.正确。故选:D。答案:(1)文静美好的样子。(2)D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7.阅读《游山西村》和《过故人庄》,完成问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①鸡黍②,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①[具]备;办。②[黍]一年生草本植物。去皮后北方通称黄米,性黏,可酿酒。(1)这两首诗都是记游抒情诗。《游山西村》一诗的首联既写出了农村丰收的年景,又用一个“① 足 ”字,写出了农家款待客人时倾其所有的盛情,颔联和颈联则分别从风光和② 风俗 两个方面来描写山西村。《过故人庄》一诗中的“③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一句与《游山西村》中“丰年留客足鸡豚”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现出农家人的热情好客与淳朴善良。(2)下列对上面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游山西村》一诗不仅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欢悦喜庆的气氛,颔联还以明快、抒情的笔调,借山水花树,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的自然风光图。B.《游山西村》整首诗四联都是写实,无一“游”字,而处处扣合“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又层次分明。C.《过故人庄》的颔联也是写景的佳句,“绿树”是近景,“青山”是远景,使人感到幽静平和又不荒僻。D.《游山西村》和《过故人庄》两首诗的尾联,既表现了主客之间的融洽气氛,也流露出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与向往之情。【考点】诗歌阅读综合.【答案】(1)①足②风俗③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2)B【分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游山西村》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记游抒情诗。此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首联写诗人出游到农家,颔联写村外之景物,颈联写村中之情事,尾联写频来夜游。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全诗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主客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像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情感的比较阅读。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意思是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莫笑”表达了诗人对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写出了农家殷勤待客的盛情。颔联写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颈联描绘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农家祭社祈年,充满着丰收的期待。《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故人“具鸡黍”,写出田庄(农家)朋友准备了富有农家特色的饭食,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表现出田庄朋友的好客热情、质朴大方。也能表现出诗人与村民平等交往的淡泊情怀。由此提炼即可。(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ACD.正确;B.有误,“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是虚写。故选:B。答案:(1)①足②风俗③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2)B译文:《游山西村》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过故人庄》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去他乡村田家玩。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8.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完成小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上阕写的景给人怎样的感受?写景有什么作用?(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内在情感。【考点】诗歌阅读综合.【答案】(1)沉雄开阔或苍凉悲壮;上阕写景勾勒出一派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致,为下阕的抒情作铺垫。(2)在词人内心,爱国的激情与浓重的思乡之情兼而有之,构成了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戌边为国义不容辞,但思念家乡、亲人又是人之常情,二者不可兼得,只有借助一杯浊酒来宣泄内心的苦闷。“归无计”是说没有两全其美的可能性。这两句写出了深沉忧国爱国的复杂感情。【分析】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这种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在区域。“秋来”,点明了季节。“风景异”,概括地写出了延州秋季和内地大不相同的风光。“衡阳雁去无留意”,雁是候鸟,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飞向南方避寒。“无留意”是说这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奋飞,毫无留恋之意,反映了这个地区到了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下边续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战地景象:“四面边声连角起“,这种声音随着军中的号角声而起,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片的抒情蓄势。“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千嶂”,是写山势,层峦叠嶂,犹如巨大的屏风。“长烟”,是炊烟和暮霭所形成的一片雾气。干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所见;边声、号角声,这是所闻。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给人一种沉雄开阔,苍凉悲壮的感受。上阕写景为下阕的抒情蓄势作铺垫。(2)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浊酒一杯家万里”,是词人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这“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一杯浊酒,消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乡愁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而产生。“燕然未勒归无计”,意思就是抗敌的大功还没有完成,回家的事就不能去计议了。这两句写出了词人的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答案: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沉雄开阔或苍凉悲壮;上阕写景勾勒出一派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致,为下阕的抒情作铺垫。(2)在词人内心,爱国的激情与浓重的思乡之情兼而有之,构成了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戌边为国义不容辞,但思念家乡、亲人又是人之常情,二者不可兼得,只有借助一杯浊酒来宣泄内心的苦闷。“归无计”是说没有两全其美的可能性。这两句写出了深沉忧国爱国的复杂感情。译文: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就全都不同了,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随着军营的号角声响起,四面传来战马嘶鸣的声音。像千里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烟雾弥漫中,落日朦胧,只见四野荒漠,一座孤城紧紧关闭着。空对愁酒一杯,离家万里,思绪万千,想起边患不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里。羌笛的声音悠扬,寒霜洒满大地。将军和征人们不能入寐,他们都愁白了头发,流下伤心眼泪。【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9.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完成下列小题。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B.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C.“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D.“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崇山峻岭。(2)“浊酒一杯家万里”借“酒”表达词人复杂情感。下列诗句中,借“酒”来展示豪迈情怀的一项是 C A.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C.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D.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考点】诗歌阅读综合.【答案】(1)B(2)C【分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渔家傲•秋思》是北宋词人范仲淹创作的一首词。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词人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词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词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在上片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词的下片则抒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解答】(1)本题考查词作内容理解。ACD.正确;B.有误,“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表述错误,“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深夜里传来了抑扬的羌笛声,大地上铺满了秋霜。耳闻目睹的都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写出了边关寒冷,生活很艰苦。故选:B。(2)本题考查词作表达方式及情感的分析。A.《浣溪沙》借酒忆往昔,看花开花落,表达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既有对美好事物一去不复还的惋惜,也包含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的事物再现的通达与欣喜;B.“烟笼寒水月笼沙”写景,烟、月、水、沙四种景物和谐地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勒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淡雅的景象,创造出一种冷清愁寂的氛围;C.“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是说,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何妨?东坡为人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D.“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借“酒”写农家好客的习俗,赞美农民的淳朴。故选:C。答案:(1)B(2)C译文:眼看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风光自然大不相同。头顶的大雁又飞回南方衡阳去了,一点也没有停留意思。此情此景,不禁又勾起戍边人思乡的情绪。黄昏时分,军中号角催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饮一杯浊酒,我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可是,眼下外患未平,功不成名不就,又怎能半途而废。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军营里早已结满寒霜。夜深了,我还不能安睡,为操持军计,我的须发都变白了。戍边人思念亲人,也久久难以成眠,多少次梦里流下眼泪。【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0.从情景交融的角度理解《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这句诗。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展现的画面。(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考点】诗歌阅读综合.【答案】(1)示例: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延绵千里,荒漠上狼烟四起,太阳快要落山了,萧条孤单的一座小城,城门紧紧地关闭着。(2)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分析】这是一首抒怀诗,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这首词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解答】(1)本题考查句意理解、赏析,解答时明确全诗的每一句话的意思,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并用流畅的语言把描绘的画面表达出来。“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意思是:崇山峻林中,云雾弥漫,残阳西沉,孤城紧闭。对此句画面的描述应抓住这几处景物:“千嶂”“长烟”“落日”“孤城”。还要突出边塞环境的空旷,苍凉。示例: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延绵千里,荒漠上狼烟四起,太阳快要落山了,萧条孤单的一座小城,城门紧紧地关闭着。(2)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之所以流泪,是因为心有哀伤,这哀伤一是因为思念家乡,二是因为功业难成,三是因为朝廷软弱。据此分析可作答。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示例: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延绵千里,荒漠上狼烟四起,太阳快要落山了,萧条孤单的一座小城,城门紧紧地关闭着。(2)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译文: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西北边塞秋来风景与江南不同,大雁南飞去衡阳,无半点留恋之意。四周边塞的各种声音连同军中号角一起响起,崇山峻林中,云雾弥漫,残阳西沉,孤城紧闭。浊酒一杯遥寄万里思乡绪,边患未平,功业未成,还乡的打算无从谈起。听惯了幽怨的羌笛,见惯了秋霜满地,征人深夜不能入睡,将军白发长,士卒热泪泣。【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11.古诗词赏析。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上阕围绕“ 异 ”字着笔,描写边塞荒凉的秋景,下阕抒情。全词写景与抒情完美结合,表现出一种 苍凉悲壮 的艺术风格。(2)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考点】诗歌阅读综合.【答案】(1)异苍凉悲壮。(2)用典,写出边地生活的艰苦,一方面表现戍边将士回心似箭(意对即可),另一方面表现将士壮志未平,功业未成的慨叹。【分析】《渔家傲•秋思》是由范仲淹创作,是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时写的一首抒怀词。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范仲淹的《渔家傲》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从词史上说,此词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对苏轼、辛弃疾等也有影响。【解答】(1)本题考查对词作的理解。“衡阳雁”“边声”“长烟”“落日”都是边塞所特有的景物特征,所以上片描写的是边塞秋景。上片写出了边塞和内地的不同。根据“塞下秋来风景异”可知边塞秋景的一个特点是“异”统领了全文;上阕围绕“无留意”“长烟落日孤城闭”等几个词句,可以看出描写了边塞的荒凉的秋景,表现了一种苍凉悲壮的艺术风格。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相当于赏析句子。赏析句子可从修辞,描写的角度,作者的感情三个方面入手。“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意思是: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这一句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里,“浊酒一杯家万里”写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燕然未勒归无计”借用典故抒发了诗人没有建功立业的愁绪。概述为:用典,写出边地生活的艰苦,一方面表现戍边将士回心似箭(意对即可),另一方面表现将士壮志未平,功业未成的慨叹。答案: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异苍凉悲壮。(2)用典,写出边地生活的艰苦,一方面表现戍边将士回心似箭(意对即可),另一方面表现将士壮志未平,功业未成的慨叹。译文: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渔家傲秋思(北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B.上阕后三句里,边声、号角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从视觉角度展现出一种悲凉肃杀之气。C.下阕前两句写出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自己与征人们还未建立军功,还乡之计无从谈起的矛盾心理。D.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2)请描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所呈现的画面。【考点】诗歌阅读综合.【答案】(1)B(2)示例: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延绵千里,荒漠上狼烟四起,太阳快要落山了,萧条孤单的一座小城,城门紧紧地关闭着。【分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时写的一首抒怀词。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范仲淹的《渔家傲》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赏析正误的判断能力。ACD.正确;B.有误,“边声、号角声”写的是声音,所以上阕后三句是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展现出一种悲凉的肃杀之气。故选:B。(2)本题考查诗句画面的描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意思是:崇山峻林中,云雾弥漫,残阳西沉,孤城紧闭。对此句画面的描述应抓住这几处景物:“千嶂”“长烟”“落日”“孤城”。还要突出边塞环境的空旷,苍凉。示例: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延绵千里,荒漠上狼烟四起,太阳快要落山了,萧条孤单的一座小城,城门紧紧地关闭着。答案:(1)B(2)示例: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延绵千里,荒漠上狼烟四起,太阳快要落山了,萧条孤单的一座小城,城门紧紧地关闭着。译文:眼看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风光自然大不相同。头顶的大雁又飞回南方衡阳去了,一点也没有停留意思。此情此景,不禁又勾起戍边人思乡的情绪。黄昏时分,军中号角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饮一杯浊酒,我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可是,眼下外患未平,功不成名不就,又怎能半途而废。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军营里早已结满寒霜。夜深了,我还不能安睡,为操持军计,我的须发都变白了。戍边人思念亲人,也久久难以成眠,多少次梦里流下眼泪。【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①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②混太清。气蒸云梦泽③,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④耻圣明。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①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为相。②涵虚:指水映天空。涵,包涵。虚:天空。③云梦泽:古代太湖,在洞庭湖北面。④端居:闲居、平常家居。(1)下面对诗歌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首联用夸张、比喻手法,远眺洞庭湖秋水盛涨,湖水浩渺,水天相接,气象阔大。B.颔联从视觉、听觉着笔,近望洞庭湖水气蒸腾,湖面浩阔,波涛奔腾,声势磅礴。C.颈联写诗人因景生发感喟,欲渡没有船只,闲居有愧盛世,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意图。D.尾联诗人妙用“临渊羡鱼”古语又赋新意,且“垂钓”与“湖水”照应,喻意自然。(2)简要说说诗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有哪些妙处?【考点】诗歌阅读综合.【答案】(1)A(2)过渡巧妙。诗人以写洞庭湖为发端,以“欲济无舟楫”为喻,巧妙过渡,婉转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举荐;构思精巧。全诗意在求仕,妙在不直接告白,不露乞怜痕迹,大方得体,深婉有致;语意双关。“望”既有眺望洞庭湖之意,又有希望得到举荐之意,“望”字将二者巧妙融为一体。【分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首投赠之作,诗人希望时任中书令的张九龄予以援引,但是,诗人却没有直说,而是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出来,已具浓郁的诗意,同时,对于在此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在诗人的笔下却得到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实际上已成为山水杰作。【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A.有误。首联是诗人站在湖边,远眺湖面所看到的景色。写出了湖水浩瀚,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的阔大景象。使用的有夸张,但没有比喻的修辞。BCD.正确。故选:A。(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标题的作用。题目的作用主要有: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感情的出发点。做此题要认真阅读诗歌,从诗歌内容、中心等方面去解析。标题统领、概括了全诗的主要内容:“望洞庭湖”对应诗歌前四句;“赠张丞相”对应诗歌后四句;标题构思巧妙。诗人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巧妙地过渡到“欲济无舟楫”,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想求人引荐的愿望;标题一语双关,“望洞庭湖”写眺望洞庭湖壮丽的美景,“望”又含有“希望、盼望”之意,希望得到张九龄的赏识和录用。答案:(1)A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过渡巧妙。诗人以写洞庭湖为发端,以“欲济无舟楫”为喻,巧妙过渡,婉转含蓄地表达了自己从政的心愿,希望得到举荐;构思精巧。全诗意在求仕,妙在不直接告白,不露乞怜痕迹,大方得体,深婉有致;语意双关。“望”既有眺望洞庭湖之意,又有希望得到举荐之意,“望”字将二者巧妙融为一体。译文: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齐平,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天空。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赏析诗歌要注意熟读全诗,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懂得用心去感悟,有时需结合写作背景进行赏析。14.阅读《渔家傲•秋思》,完成下面小题。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本词的作者是 范仲淹 ,描写了边塞秋景及身处边塞的征人的艰苦生活,抒发了将军与征夫 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 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2)这首词上阕写景,既写出了秋天的苍凉凄冷,又写出了边塞的雄浑险峻,寄寓着丰富的情感,创设出悲凉壮阔的意境。请结合上阕中的语句具体说说作者是怎样写的。(3)这首词下阕的“浊酒一杯家万里”借“酒”表达复杂情感。“酒”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诗人借“酒”或传达愉悦的感受,或引发深沉的幽思,或展示豪迈的情怀……下列诗句中,借“酒”来展示豪迈情怀的一项是A.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晏殊《浣溪沙》)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C.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D.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考点】诗歌阅读综合.【答案】(1)范仲淹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2)示例:“衡阳雁去无留意”以大雁离去的坚决写出了秋天的苍凉凄冷;“长烟落日孤城闭”抓住典型景物铺排描画,写出了边塞的雄浑险峻。其中既寄寓着伤感,又寄寓着豪情。诗人以此创设出悲凉壮阔的意境。(3)C【分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渔家傲•秋思》是北宋词人范仲淹创作的一首词。词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在上片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词的下片则抒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文学常识及感情的把握。本诗作者范仲淹。根据这首词总的意象来理解作者的情感。“家万里”“将军白发征夫泪”体现思乡之情;“燕然未勒归无计”“人不寐”体现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之情。(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把握。“塞下”,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边声”指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羌笛、马嘶的声音。边声、号角声写动,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写静,动静结合,生动地展现出一幅雄浑险峻、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画面,创设出悲凉壮阔的意境。(3)本题考查诗句思想感情的把握。A.突出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惆怅;B.营造出了一种凄清迷蒙的意境,为下文的抒情奠定了基础;C.展示豪迈的情怀;D.写出农家人热情好客。故选:C。答案:(1)范仲淹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2)示例:“衡阳雁去无留意”以大雁离去的坚决写出了秋天的苍凉凄冷;“长烟落日孤城闭”抓住典型景物铺排描画,写出了边塞的雄浑险峻。其中既寄寓着伤感,又寄寓着豪情。诗人以此创设出悲凉壮阔的意境。(3)C【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1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表达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情感?(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考点】诗歌阅读综合.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答案】(1)离别的愁绪(或忧伤)和回归的喜悦。(2)诗人用比喻手法,以“落红”自比,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分析】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写的组诗《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全诗分前后两部分,在第一部分里,诗人以天涯、日暮写出一片浩荡的离愁,第二部分以落花自况,赋予自己的身世之感,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把自己变革现实的热情和不甘寂寞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然后代落花立言,向春天宣誓,倾吐了深曲的旨意,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揭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命价值观。【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情感的理解。“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两句叙事抒情,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互为映衬,表达出诗人孤苦郁闷、悲壮豪迈的感情。(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要求从修辞角度分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意思是: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以“落花”喻“自己”,写出落花的生命虽然终止,但仍旧化作春泥,保护滋养出的花枝,以此表达诗人虽辞官但仍关心国家的命运,愿意为国效力的奉献精神。答案:(1)离别的愁绪(或忧伤)和回归的喜悦。(2)诗人用比喻手法,以“落红”自比,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译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16.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问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和愿望?(2)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C A.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B.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C.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D.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考点】诗歌阅读综合.【答案】(1)羡慕张九龄能为朝廷效命,希望自己也能出仕为官,为民谋利。(2)C【分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过渡,对于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进行了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取得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使此诗实际上成为山水杰作。【解答】(1)本题考查作者的情感的理解。“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最后两句,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诗人借了这句古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做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2)本题考查诗歌的分析。ABD.正确。C.有误,此句抒发了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并无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故选:C。答案:(1)羡慕张九龄能为朝廷效命,希望自己也能出仕为官,为民谋利。(2)C译文: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17.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考点】诗歌阅读综合.【答案】(1)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景象极其壮阔;(2)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分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过渡,对于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进行了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取得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使此诗实际上成为山水杰作。【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诗句画面的理解能力。作答时,需正确理解诗句的本义,然后结合合理的联想与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画面即可。此类题目不要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2)本题考查赏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做此题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此诗中要注意诗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诗人借“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句谚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作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答案:(1)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景象极其壮阔;(2)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译文: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18.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D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统领全词,突出了边塞辽阔荒僻、萧瑟悲凉的景色。B.“四面边声连角起”写出边塞战马嘶鸣、朔风狂吹树木的尖啸和军营号角的凄厉。C.“羌管悠悠霜满地”借悠悠的笛声和满地的秋霜渲染出“塞下”悲凉而哀伤的气氛。D.本词感情基调消极悲观,词中将军与征夫复杂而矛盾的情绪通过景物描写和气氛渲染传达出来。(2)这首词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将士们怎样的心理?【考点】诗歌阅读综合.【答案】(1)D(2)借景抒情。揭示了将士们渴望建立功业,思乡而不能回的矛盾心理。【分析】《渔家傲•秋思》是北宋词人范仲淹创作的一首词。词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在上片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词的下片则抒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解答】(1)本题考查诗词的理解与分析。ABC.正确。D.有误,本词感情基调并非消极悲观,应该是悲而不消,诗人没有流露出消极的情绪。故选:D。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本题考查表现手法和诗歌内容的理解。诗歌主要借助塞下秋天奇异凄凉的景色,来表达此人内心的悲伤感情,这种手法是借景抒情;“家万里”“归无计”表明将士们思念家乡,有家不能回的心理,“燕然未勒”则表现了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心理,两种心理互相矛盾,复杂难陈。答案:(1)D(2)借景抒情。揭示了将士们渴望建立功业,思乡而不能回的矛盾心理。译文:眼看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风光自然大不相同。头顶的大雁又飞回南方衡阳去了,一点也没有停留意思。此情此景,不禁又勾起戍边人思乡的情绪。黄昏时分,军中号角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饮一杯浊酒,我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可是,眼下外患未平,功不成名不就,又怎能半途而废。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军营里早已结满寒霜。夜深了,我还不能安睡,为操持军计,我的须发都变白了。戍边人思念亲人,也久久难以成眠,多少次梦里流下眼泪。【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1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三门峡—梳妆台贺敬之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之水天上来!”神门险,鬼门窄,人门以上百丈崖。黄水劈门千声雷,狂风万里走东海。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东去不回来。昆仑山高邙山矮,禹王马蹄长青苔。马去“门”开不见家。门旁空留“梳妆台”。梳妆台啊,千万载,梳妆台上何人在?乌云遮明镜,黄水吞金钗。但见那:辈辈艄公洒泪去,却不见:黄河女儿梳妆来。梳妆来啊,梳妆来!—黄河女儿头发白。挽断“白发三千丈”,愁杀黄河万年灾!登三门,向东海:问我青春何时来?!何时来啊,何时来?—盘古生我新一代!举红旗,天地开,史书万卷脚下踩。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大笔大字写新篇:社会主义—我们来!我们来呵,我们来,昆仑山惊邙山呆:展我治黄河万里图,先扎黄河腰中带—神门平,鬼门削,人门三声化尘埃!望三门,门不在,明日要看水闸开。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银河星光落天下,清水清风走东海。走东海,去又来,讨回黄河万年债!黄河女儿容颜改,为你重整梳妆台。青天悬明镜,湖水映光彩—黄河女儿梳妆来!梳妆来呵,梳妆来!百花任你戴,春光任你采,万里锦绣任你裁!三门闸工正年少,幸福闸门为你开。并肩挽手唱高歌呵,无限青春向未来!(1)写出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①百花任你戴,春光任你采,万里锦绣任你裁。②昆仑山惊邙山呆。(2)全诗共有9节,可分为两大部分,请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这两部分是通过什么艺术形象连接起来的?(3)概括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考点】艺术手法;领会情感与主旨.【答案】(1)①排比②拟人(2)第一部分(1~4节),写黄河的旧貌及它给人们带来的灾难;第二部分(5~9节),写黄河的新颜,即新时代治理黄河后产生的巨变,然后展望黄河未来的前景。诗人巧妙地运用“黄河女儿”这一形象将黄河的过去、现在及未来连接起来。(3)本诗以“黄河女儿”对黄河今昔的不同感受为抒情基调,满怀激情地歌唱新时代“治理黄河”的宏图,体现了在共产主义领导下中华儿女用行动建设祖国的壮举,歌颂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胆魄和力量。【分析】本诗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4节),写黄河的旧貌及它给人们带来的灾难;第二部分(5~9节),写黄河的新颜,即新时代治理黄河后产生的巨变,然后展望黄河未来的前景。诗人巧妙地运用“黄河女儿”这一形象将黄河的过去、现在及未来连接起来。【解答】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别。第一句格式工整,语义相关,这是排比的修辞。第二句“惊“和“呆”把两座山人格化,这是拟人。(2)本题考查划分层次。细读本诗可知,这首诗按时间顺序叙写,前四节所写为黄河过去的面貌和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后五节所写为黄河的现状,并展望了黄河的未来。整首诗处处围绕“黄河女儿”这一形象为构思的线索,一步步拓展诗人的情思,把黄河的昨天、现在与未来都紧紧地串接在一起,使这首诗呈现出结构紧凑、布局精巧的艺术特点。据此回答即可。(3)本题考查分析诗歌主旨。作答时,需联系全诗内容和作者的写作背景来具体分析。这首诗所写为黄河的今昔剧变。通过这种变化表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儿女用自己的行动让黄河变了模样,歌颂了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伟大气魄和力量。答案:(1)①排比②拟人(2)第一部分(1~4节),写黄河的旧貌及它给人们带来的灾难;第二部分(5~9节),写黄河的新颜,即新时代治理黄河后产生的巨变,然后展望黄河未来的前景。诗人巧妙地运用“黄河女儿”这一形象将黄河的过去、现在及未来连接起来。(3)本诗以“黄河女儿”对黄河今昔的不同感受为抒情基调,满怀激情地歌唱新时代“治理黄河”的宏图,体现了在共产主义领导下中华儿女用行动建设祖国的壮举,歌颂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胆魄和力量。【点评】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2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岁暮归南山①(唐)孟浩然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注释)①这首诗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年已40岁的孟浩然在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在好友王维住处所作。②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在北阙,后因用作朝廷的别称。③青阳:指春天。诗人在两首诗中都表达了对待出仕的态度,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态度是否相同。【考点】诗歌阅读综合.【答案】不相同,《岁暮归南山》是万念俱灰又无可奈何,“休上书”“归敝庐”表明自己对求仕的心灰意冷,“明主弃”“故人疏”“白发”“年老”表明仕途阻断,报国无门,最后抒发自己求仕而不得之后的无可奈何的情感。《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不甘寂寞,渴望被举荐,“端居耻圣明”表明他不甘寂寞;“欲济”“观垂钓”“羡鱼情”表明他积极求仕,渴望被举荐。【分析】《岁暮归南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作。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诗中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首联两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颔联两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颈联两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尾联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全诗语言丰富,层层辗转反复,风格悠远深厚,富有韵味。《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过渡,对于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进行了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取得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使此诗实际上成为山水杰作。【解答】本题考查作者情感态度的比较理解。题干问的是“诗人在两首诗中都含蓄表达了对待出仕的态度,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态度是否相同”,应先找出相关的诗句,然后再进行比较分析。注意答题的模式,应先明确观点,然后再陈述理由,第一首诗要关注注释,落第后的孟浩然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诗中对于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进行了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取得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使此诗实际上已成为山水杰作。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过度,婉转地表达了想做官无人引荐的苦衷,和不能在天下太平盛世出仕为官、为民谋利而深感惭愧的心情。答案: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不相同,《岁暮归南山》是万念俱灰又无可奈何,“休上书”“归敝庐”表明自己对求仕的心灰意冷,“明主弃”“故人疏”“白发”“年老”表明仕途阻断,报国无门,最后抒发自己求仕而不得之后的无可奈何的情感。《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不甘寂寞,渴望被举荐,“端居耻圣明”表明他不甘寂寞;“欲济”“观垂钓”“羡鱼情”表明他积极求仕,渴望被举荐。译文:岁暮归南山不要再给北面朝廷上书,让我回到南山破旧茅屋。我本无才难怪明主见弃,年迈多病朋友也都生疏。白发频生催人日渐衰老,阳春来到逼得旧岁逝去。满怀忧愁辗转难以入睡,月照松林窗外一片空虚。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21.阅读下列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词的下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慨和情怀?请简要回答。(2)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考点】诗歌阅读综合.【答案】(1)壮志难酬(或功业未立)的感慨;思乡忧国(或:思念家乡)的情怀(2)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的哀伤,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分析】《渔家傲•秋思》是北宋词人范仲淹创作的一首词。词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在上片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词的下片则抒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解答】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理解。起句“浊酒一杯家万里”,这是词人的自抒怀抱。这“一杯”与“万里”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一杯浊酒,销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燕然未勒归无计”,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是无从谈起的。“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人不寐”,表明自己彻夜未眠,徘徊于庭。“将军白发征夫泪”,将军或者说词人通宵不眠,发为之白的原因,很明显是“燕然未勒归无计”造成的,征夫落泪也是出于同样原因。他们和将军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既希望取得伟大胜利,而战局长期没有进展,又难免思念家乡,妻子儿女魂牵梦绕。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他们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2)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意思是戍边人思念亲人,也久久难以成眠,多少次梦里流下眼泪。“人不寐”,表明自己彻夜未眠,徘徊于庭。“将军白发征夫泪”,将军通宵不眠,发为之白的原因,很明显是“燕然未勒归无计”造成的,征夫落泪也是出于同样原因。他们和将军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既希望取得伟大胜利,而战局长期没有进展,又难免思念家乡,妻子儿女魂牵梦绕。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他们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答案:(1)壮志难酬(或功业未立)的感慨;思乡忧国(或:思念家乡)的情怀(2)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的哀伤,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译文:渔家傲•秋思眼看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风光自然大不相同。头顶的大雁又飞回南方衡阳去了,一点也没有停留意思。此情此景,不禁又勾起戍边人思乡的情绪。黄昏时分,军中号角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饮一杯浊酒,我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可是,眼下外患未平,功不成名不就,又怎能半途而废。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军营里早已结满寒霜。夜深了,我还不能安睡,为操持军计,我的须发都变白了。戍边人思念亲人,也久久难以成眠,多少次梦里流下眼泪。【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22.阅读《回延安》节选,回答问题。……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1)“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运用 拟人 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故乡亲人 热烈欢迎诗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运用 比兴 的表现手法,强调“我”和延安之间 被养育与养育 的关系。(2)“手把手儿教会了我”,延安到底教会了“我”什么?(3)诗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当年的延安生活?有什么表达效果?(4)诗歌的结尾两句是:“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这首诗是1956年3月9日诗人于延安写的,当时诗人并没有离开延安。那么,这样的结尾,是不是不合适呢?(5)在诗歌的第一部分,诗人是怎样表达他回到延安时的激动心情的?(6)《回延安》一诗的感情线索是什么?(7)《回延安》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回到延安的经历,展开回忆,展望未来,抒发了 眷恋、热爱 的感情。【考点】艺术手法;领会情感与主旨.【答案】(1)拟人热烈欢迎诗人比兴被养育与养育(2)诗人在延安,学到了生产斗争的知识和本领,又学到了文化,学到了革命道理。(3)诗歌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来描写当年的延安生活。表现出诗人和延安、延安人民的亲密关系。诗人赞颂延安的巨变,展望延安的未来,表现了作者思念“母亲”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心中对“母亲”延安的眷恋之情。(4)合适。①“再回”紧扣开头和题目中的“回”字。由“回”开头,又回到“回”字,首尾呼应。②虽然诗人还未离开延安,但离开延安是必然的。诗人不舍得离开延安,因此用了这样富有浪漫色彩的结尾,来表示诗人与延安无法分割的感情。③这样的结尾,还包含了诗人对延安必定会与祖国各地一样,飞速发展,大步前进的预见。因此,人虽未离,思想已飞到了将来,诗人顺着历史的合乎逻辑的发展,预见了未来延安的更为动人的情景,因此,他希望到了那时,“再回延安看母亲”。这样的结尾,正是言简意深,意深而情更深。(5)①用“抓”“贴”“搂”“扑”等富有力度的动词来反映其内心的激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外在的动作传神地揭示了诗人的激动心情。②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省略号的运用,使人觉得诗歌除了形诸文字的内容之外,还有不尽之意,无法一一陈说,引导读者去体会、联想。③拟人化的环境描写,反映出的恰恰是诗人内心的自我感受;与其说是“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还不如说这是诗人的心儿在歌唱,在欢笑。(6)诗人对“母亲”延安的眷恋之情。(7)示例:眷恋、热爱【分析】《回延安》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新诗。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回忆在延安的战斗生活,赞颂延安的巨变,展望延安的未来,表现了作者思念“母亲“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心中对母亲延安的眷恋之情。【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写作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能力。要结合具体的句子判断写作手法及其作用。修辞手法的使用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使景物的特征更加突出。赏析时应从表述它在表达上的效果,表明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角度作答。“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故乡亲人热烈欢迎诗人。“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运用比兴的表现手法,强调“我”和延安之间被养育与养育的关系。(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这两句,具体地写出了诗人在延安,学到了生产斗争的知识和本领,又学到了文化,学到了革命道理。(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比兴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诗歌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来描写当年的延安生活。如:“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这一节中,第一句是以“比”开头的,用羊羔吃奶比喻第二句战士的成长,目的是要说明延安母亲对延安儿女的养育之恩,同时也写出了延安儿女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又如:“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第一句以“兴”开头,诗人感物起兴,形象地写出了在延安学到了生产斗争的知识和本领,又学到了文化,学到了革命道理;写出了延安在中国革命中所起的作用及作出的贡献。运用比兴手法,赞颂了延安的巨变,展望延安的未来,表现了作者思念“母亲”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心中对“母亲“延安的眷恋之情。(4)本题考查诗歌结尾的作用。诗歌结尾往往有照应开头的作用,另外使诗歌夏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有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虽然诗人还未离开延安,但离开延安是必然的。诗人不舍得离开延安,因此用了这样富有浪漫色彩的结尾,来表示诗人与延安无法分割的感情。这样的结尾,还包含了诗人对延安必定会与祖国各地一样,飞速发展,大步前进的预见。因此,人虽未离,思想已飞到了将来,诗人顺着历史的合乎逻辑的发展,预见了未来延安的更为动人的情景,因此,他希望到了那时,“再回延安看母亲”。这样的结尾,正是言简意深,意深而情更深。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5)本题是对诗歌情感表达方法的考查。解答是可以从语言,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由“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双手搂定宝塔山”“一头扑在亲人怀”中的“抓”“贴”“搂”“扑”等动词可以看出“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外在的动作,传神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省略号的运用,能启发读者想象,使人觉得诗歌除了文字内容之外,还有不尽之意,无法一一陈说,而是让读者去体味、联想;“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化的环境描写,反映出的恰恰是诗人内心的感受;与其说是“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还不如说这是诗人的心在歌唱,在欢笑。据此分析作答即可。(6)本题考查的是对感情线索的概括能力。感情线索一般是作者对文章中出现的主要事物的情感态度。这首诗的感情线索是诗人对“母亲”延安的眷恋之情。(7)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表达。《回延安》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新诗。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回忆在延安的战斗生活,赞颂延安的巨变,展望延安的未来,表现了作者思念“母亲”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心中对母亲延安的眷恋和热爱之情。答案:(1)拟人热烈欢迎诗人比兴被养育与养育(2)诗人在延安,学到了生产斗争的知识和本领,又学到了文化,学到了革命道理。(3)诗歌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来描写当年的延安生活。表现出诗人和延安、延安人民的亲密关系。诗人赞颂延安的巨变,展望延安的未来,表现了作者思念“母亲”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心中对“母亲”延安的眷恋之情。(4)合适。①“再回”紧扣开头和题目中的“回”字。由“回”开头,又回到“回”字,首尾呼应。②虽然诗人还未离开延安,但离开延安是必然的。诗人不舍得离开延安,因此用了这样富有浪漫色彩的结尾,来表示诗人与延安无法分割的感情。③这样的结尾,还包含了诗人对延安必定会与祖国各地一样,飞速发展,大步前进的预见。因此,人虽未离,思想已飞到了将来,诗人顺着历史的合乎逻辑的发展,预见了未来延安的更为动人的情景,因此,他希望到了那时,“再回延安看母亲”。这样的结尾,正是言简意深,意深而情更深。(5)①用“抓”“贴”“搂”“扑”等富有力度的动词来反映其内心的激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外在的动作传神地揭示了诗人的激动心情。②省略号的运用,使人觉得诗歌除了形诸文字的内容之外,还有不尽之意,无法一一陈说,引导读者去体会、联想。③拟人化的环境描写,反映出的恰恰是诗人内心的自我感受;与其说是“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还不如说这是诗人的心儿在歌唱,在欢笑。(6)诗人对“母亲”延安的眷恋之情。(7)示例:眷恋、热爱【点评】诗歌鉴赏方法指导: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①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②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③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④诗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动静结合、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23.阅读古诗文,回答下面小题。(古诗赏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联系全诗,“欲济无舟楫”一句委婉地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考点】诗歌阅读综合.【答案】“欲济无舟楫”一语双关切入主题,婉转含蓄地表达自己从政心愿,希望得到举荐。【分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过渡,对于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进行了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取得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使此诗实际上成为山水杰作。【解答】本题考查重点诗句的赏析。“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答案:“欲济无舟楫”一语双关切入主题,婉转含蓄地表达自己从政心愿,希望得到举荐。译文:八月洞庭湖湖水暴涨几乎与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2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颔联的画面并对颔联进行赏析。(2)说说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考点】诗歌阅读综合.【答案】(1)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云梦泽似乎在惊涛中沸滚蒸腾,被吞没一般。狂风大作,波涛奔腾,古老的雄伟的岳阳城似乎被巨浪冲撞得摇荡不已。颔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云梦泽水气蒸腾,洞庭湖波涛汹涌,摇撼岳阳城的景况,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或:从视觉、听觉和触觉角度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尤其是“蒸”字展示了洞庭湖丰富的贮蓄,“撼”字衬托洞庭湖的浩阔激荡,气势宏大。)(2)设喻、用典。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希望张九龄能引荐自己。【分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首投赠之作,诗人希望时任中书令的张九龄予以援引,但是,诗人却没有直说,而是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出来,已具浓郁的诗意,同时,对于在此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在诗人的笔下却得到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实际上已成为山水杰作。【解答】(1)本题考查诗句画面的描绘及赏析。描绘的文字切合情景,有画面感,意近即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意思: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描述的难点在云梦泽,如不理解,可以直译,然后加入个人的联想和想象。“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特写湖水声势。这一联对仗工整,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意境灵动飞扬,读之使人倍感大气磅礴,心胸激荡。一个“蒸”字体现出云霞龙腾虎跃、万马奔驰之势;一个“撼”字,笔力千钧,让读者仿佛看到惊涛拍岸、巨浪滔天的场景。此处妙笔生花,一语惊人,很好地将下文引出。(2)本题考查诗句修辞方法辨析和感情的把握。通过了解诗句意思,明确运用的修辞方法,结合诗意的理解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出自典故“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设喻、用典。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希望张九龄能引荐自己。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答案:(1)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云梦泽似乎在惊涛中沸滚蒸腾,被吞没一般。狂风大作,波涛奔腾,古老的雄伟的岳阳城似乎被巨浪冲撞得摇荡不已。颔联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云梦泽水气蒸腾,洞庭湖波涛汹涌,摇撼岳阳城的景况,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或:从视觉、听觉和触觉角度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尤其是“蒸”字展示了洞庭湖丰富的贮蓄,“撼”字衬托洞庭湖的浩阔激荡,气势宏大。)(2)设喻、用典。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希望张九龄能引荐自己。译文: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齐平,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天空。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2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各题。(一)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①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二)送友人之京唐•孟浩然君登青云去,予望青山归。云山从此别,泪湿薜萝衣②(注释)①孟浩然:唐代著名的山水诗诗人,他终身未仕,被称为“孟山人”。②薜萝衣:指隐者的衣服。(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孟浩然青年时期;《送友人之京》则写于作者 隐居 时期,从 别 这个字即可看出孟浩然此时对仕途 失望 的态度。(2)孟浩然的诗歌常常寄情于景,含蓄巧妙。请分别结合这两首诗简要分析。【考点】诗歌阅读综合.【答案】(1)隐居别失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以望洞庭湖起兴,描述面临烟波浩渺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无人引荐的心情。《送友人之京》“君登青云去”,友人入仕,送别友人去京都,“予望青山归”,我只能望着青山回自己的隐居之所,这里的“青云”既指自然之景,也有其深刻的寓意,比喻高官显爵。诗人借景含蓄地抒发了自己仕途困顿的痛苦失望之情。【分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首投赠之作,诗人希望时任中书令的张九龄予以援引,但是,诗人却没有直说,而是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出来,已具浓郁的诗意,同时,对于在此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在诗人的笔下却得到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实际上已成为山水杰作。《送友人之京》“君登青云去”,友人入仕,送别友人去京都,“予望青山归”,我只能望着青山回自己隐居之所,这里的“青云”既指自然之景,也有其深刻的寓意,比喻高官显爵。诗人借景含蓄地抒发了自己仕途困顿的痛苦失望之情。【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作答时要结合诗人经历及诗句内容。诗人早年有志用世,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薜萝衣”指隐者的衣服,说明此时的孟浩然处于隐居的状态,“泪湿”表明诗人仕途困顿的痛苦失望,“别”字表明再无心仕途。(2)本题考查诗歌的写作特点。孟浩然的诗寄情于景,而且含蓄巧妙。《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以望洞庭湖起兴,“欲济无舟楫”,一句巧妙地结合眼前之景,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无人引荐的心情。《送友人之京》写于作者隐居之时,“君登青云去”,友人入仕,送别友人去京都,“予望青山归”,我只能望着青山回自己隐居之所,这里的“青云”“青山”既指自然之景,也有其深刻的寓意,比喻高官显爵。诗人借景含蓄地抒发了自己仕途困顿的痛苦失望之情。答案:(1)隐居别失望(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以望洞庭湖起兴,描述面临烟波浩渺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想做官而无人引荐的心情。《送友人之京》“君登青云去”,友人入仕,送别友人去京都,“予望青山归”,我只能望着青山回自己的隐居之所,这里的“青云”既指自然之景,也有其深刻的寓意,比喻高官显爵。诗人借景含蓄地抒发了自己仕途困顿的痛苦失望之情。参考译文:八月的洞庭湖,水势浩渺无边,水天迷蒙。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要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只能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7-14 12:33:16 页数:49
价格:¥5 大小:93.29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