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专题四地球上的水课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1

2/151

3/151

4/151

剩余14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专题四地球上的水\n考向1利用水平衡原理分析水资源考向2区域地理环境变化过程中的水循环问题分析考点1水循环与水量平衡考向1陆地水体的补给来源分析考向2河流水文特征分析考点2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考点3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考向洋流的分布及其影响\n考向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考点4海—气相互作用\n知识体系构建\n考点1水循环与水量平衡5年5考,2017—2020连续考查\n1.水循环过程、环节及意义课标强调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很多试题以水循环示意图为载体,考查相关地理现象,因此用好基本的水循环模式图是重要的基本功。水循环与水量平衡考点2考点3考点1返回目录考点4\n水循环与水量平衡考点1返回目录基本模式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主要环节地理意义①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使全球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使陆地水资源得以再生;②使地表各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的交换;③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④塑造地表形态。考点2考点3考点4平衡能量\n2.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水循环与水量平衡考点1返回目录环节主要影响因素蒸发太阳辐射、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水汽输送、降水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地形地势地表径流地表状况、地形地势、降水强度、人类活动下渗地表植被、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地表硬度、土质疏松状况考点2考点3考点4\n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正面影响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量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增大区域蒸发量和降水量。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分布,也可以使流域的蒸发量增大,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大空气湿度。水循环与水量平衡考点1返回目录考点2考点3考点4季节空间\n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加,减少地表径流。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增大地下径流量。⑤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2)负面影响①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会减少植物,使空气中水汽减少,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水循环与水量平衡考点1返回目录考点2考点3考点4下渗蒸腾\n②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作用。③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量,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④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现象;沿海地区会引起海水倒灌,出现土地盐碱化现象。水循环与水量平衡考点1返回目录考点2考点3考点4调节减少\n思维拓展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地理现象1.沼泽地的形成原因2.内流河断流的原因水循环与水量平衡考点1返回目录考点2考点3考点4\n3.土地盐碱化的形成原因4.城市内涝的形成原因水循环与水量平衡考点1返回目录考点2考点3考点4\n4.水量平衡原理及应用地球上的水时时刻刻都在循环运动中,从长期来看,全球的水量是平衡的,但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段,水量收入和支出是有差异的。水量平衡是指地球任一区域在一定时段内,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差该区域该时段内的蓄水变化量。水量平衡通用公式可以表示为:水量收入-水量支出=蓄水变化量。(1)全球水量平衡从多年平均情况来看,全球海陆降水量之和等于全球海陆之和,水循环与水量平衡考点1返回目录考点2考点3考点4等于蒸发量\n说明全球水量保持平衡。全球表面有大陆和海洋两大基本单元,依据水量平衡通用公式,可以分别建立海洋和陆地水量平衡公式。水循环与水量平衡考点1返回目录领域水量收入水量支出水量平衡公式多年平均情况(蓄水变化量=0)海洋降水量、入海径流量蒸发量蓄水变化量=(降水量+入海径流量)-蒸发量蒸发量=降水量+入海径流量陆地降水量蒸发量、地表径流量、地下径流量蓄水变化量=降水量-(蒸发量+地表、地下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地表、地下径流量考点2考点3考点4\n(2)流域水量平衡①闭合流域水量平衡闭合流域与相邻流域之间没有水量交换,因此在任一时段内的收入水量只有大气降水;支出水量有蒸发量和(地表、地下)径流量,故水量平衡公式可以表示为:蓄水变化量=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从多年平均情况来看,蓄水变化量趋于零,即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内流区,因无径流注入海洋,则径流量=0,故内流区水量平衡公式可以表示为:降水量=蒸发量,即多年平均降水量等于多年平均蒸发量。水循环与水量平衡考点1返回目录考点2考点3考点4\n②非闭合流域水量平衡非闭合流域存在着该流域与相邻流域之间的地下径流交换量,即蓄水变化量=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相邻流域间地下径流交换量。(3)水量平衡公式的应用①水库容量不变且水位保持,说明入库水量与出库水量是平衡的。②雨季之前,将水库中的水放掉一部分,待雨季时水库有空间容纳来水,保持水量平衡。③内流区域(闭合流域)水量,说明该流域的蒸发量与降水量是平衡的。水循环与水量平衡考点1返回目录考点2考点3考点4不变稳定\n情境探究情境1 集雾取水非洲纳米比亚沙漠里的雾姥甲虫背部有很多凸起的麻点,这些麻点犹如山峰,麻点与麻点之间就像山谷。当海上的雾被风吹入内陆时,雾姥甲虫一路爬向沙丘的顶部,并将身体转向风的方向低头倒立在沙丘上,背部收集的水滴便会滚落到它的嘴里。水循环与水量平衡考点1返回目录考点2考点3考点4\n说出雾姥甲虫集雾取水过程体现的水循环环节。水循环与水量平衡考点1返回目录参考答案水汽输送,地表径流。考点2考点3考点4\n情境2 乡村公路“户户通”目前,我国大部分建制行政村主干道都通上了硬化水泥公路,公路“村村通”目标基本实现。公路“村村通”的目标实现后,更要通过不断升级,从“有”到“优”,实现公路“户户通”,即公路要从村上主干道一直通到家家户户的门口。下图为我国某乡村公路“户户通”建设景观图。水循环与水量平衡考点1返回目录考点2考点3考点4\n从水循环角度,说明图示乡村在“户户通”工程中大规模铺设水泥路对该村产生的影响。水循环与水量平衡考点1返回目录参考答案水泥路铺设面积扩大导致地表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多。考点2考点3考点4\n情境3 生态需水估算模型因流域中上游用水不断增多,位于我国西北荒漠区的某尾闾湖(内流河终点处形成的湖泊)在1992年完全干涸。2002年,流域上游实行生态补水后,该尾闾湖开始逐渐恢复。下图为根据水量平衡原理构建的尾闾湖生态需水估算模型,数字为各环节的年均水量。水循环与水量平衡考点1返回目录考点2考点3考点4\n(1)根据图示尾闾湖生态需水估算模型进行计算,为保持该尾闾湖湖面的基本稳定,年均入湖地表径流量需要达到的值,并说明计算过程。(2)图示尾闾湖生态需水估算模型并不完整,指出其中缺失的环节。水循环与水量平衡考点1返回目录参考答案1.03亿m3 年均入湖地表径流量=湖面年均蒸发量+湖泊年均下渗量-湖面年均降水量=1.04亿m3+8.73万m3-68.41万m3≈1.03亿m3。参考答案年均入湖地下径流量。考点2考点3考点4\n情境4 水广场鹿特丹位于欧洲西部,濒临北海,是低地之国——荷兰最大的港口城市,尽管其拥有较发达的排水系统,但还是无法有效疏解暴雨形成的地表水,经常出现内涝。基于上述情况,鹿特丹采用打造水广场的方式治水。水广场由几个形状、大小和深度各不相同的水池组成,水池间有渠相连,平时可供人们休闲娱乐。下图为水广场示意图。水循环与水量平衡考点1返回目录考点2考点3考点4\n(1)推测鹿特丹经常出现内涝的主要原因。(2)推测修建水广场的主要目的,并说明理由。水循环与水量平衡考点1返回目录参考答案降水丰富且地势低平。参考答案防止街道积水,缓解内涝。 水广场由几个形状、大小和深度各不相同的水池组成,水池间有渠相连,下雨时水会汇集到水池中,通过水池间的渠道把街道多余的水汇聚到水广场。考点2考点3考点4\n水循环与水量平衡考点1考向1利用水平衡原理分析水资源典例[2020全国Ⅰ卷]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底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成为在海中建设人工岛的主要方式。下图示意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据此完成1—2题。返回目录考点2考点3考点4\n水循环与水量平衡考点11.参照上图,在造岛物质满足水渗透的前提下,人工岛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的条件是(  )①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②降水充沛且季节集中③人工岛足够长④人工岛足够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人工岛的地下淡水一般不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水源,主要因为其(  )A.取水难度大B.开采周期长C.水质较差D.储量较少BD返回目录考点2考点3考点4\n水循环与水量平衡考点1解析1.人工岛的地下淡水以降水补给为主,降水多、下渗的雨水较多时,淡/咸水界线会向海岸线方向扩展,降水少、下渗的雨水少时,淡/咸水界线会向人工岛中部收缩,因而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时,地下淡水区相对稳定,①对、②错。若人工岛狭长,大气降水会很快通过地表流入海洋,地下淡水补给少,地下储存的淡水较少,地下淡水区小,保持相对稳定的难度大;若人工岛足够宽,降水到达地表后下渗的面积较广,地表径流的下渗量大,地下淡水补给较多,地下淡水区较大,能形成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③错、④对。故选B。返回目录考点2考点3考点4\n水循环与水量平衡考点12.一般情况下,人工岛面积较小,降水后渗透到地下的水量有限,因而地下淡水储量较少,无法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水源,D正确;人工岛主要由碎石和泥沙填造而成,地下淡水多为潜水,埋藏深度小,易开采,取水难度较小,A错误;人工岛地下淡水储量较少,因而开采利用周期不长,B错误;人工岛上人口少,生产生活污染少,地下淡水水质较好,C错误。返回目录考点2考点3考点4\n水循环与水量平衡考点1情境转化分析面积较小的岛屿(尤其是人工岛)生产、生活水源匮乏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参考答案原因:岛屿面积小,难以存储淡水;径流少,地表水缺乏。措施:海水淡化、淡水调入、节约用水、收集雨水等。返回目录考点2考点3考点4\n水循环与水量平衡考点1归纳总结地下水按埋藏条件主要分为潜水、承压水和上层滞水三种类型,在地下分布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如下图所示:返回目录考点2考点3考点4\n水循环与水量平衡考点1变式珊瑚岛的地下淡水漂浮于地下咸水之上,中央厚、边缘薄,这形成了珊瑚岛独特的地下淡水资源——淡水透镜体(见下图)。它是珊瑚岛上十分重要的淡水资源,具有重大的社会、生态价值。但一般的珊瑚岛礁因雨水下渗时间不足,难以形成淡水透镜体。据此完成3—5题。返回目录考点2考点3考点4\n水循环与水量平衡考点13.淡水透镜体能够漂浮于地下咸水之上,是因为(  )A.密度差异B.水位高低C.地质构造D.岛屿形状4.与淡水透镜体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A.气候特征B.岛屿面积C.地质状况D.海浪大小5.珊瑚岛上的淡水透镜体的典型特征为(  )A水量大B.更新慢C.易破坏D.水质优ADC返回目录考点2考点3考点4\n水循环与水量平衡考点1解析3.图中珊瑚岛的地下淡水漂浮于地下咸水之上,是因为淡水的密度小,咸水的密度大,A正确。在垂直方向上咸水密度大,位于淡水下面,淡水密度小,漂浮在咸水上面。这与水位高低、地质构造和岛屿形状没有直接关系,B、C、D错误。4.由材料可知,淡水透镜体是珊瑚岛的降雨通过下渗到达地下,并漂浮于咸水层之上的淡水资源。其形成与岛屿的气候(主要是降雨量)密切相关,气候湿润、降雨较多的岛屿容易形成淡水透镜体;岛屿面积越大,集水面积越大,地表水下渗越多,淡水透镜体的水量越大;地下水的储存需要地返回目录考点2考点3考点4\n水循环与水量平衡考点1质环境为其提供足够的空间;根据淡水透镜体的形成过程可知,其形成与海浪大小无直接关系。故选D。5.由材料可知,珊瑚岛的面积一般比较小,储水区域有限,淡水透镜体的水量小,A错误;淡水透镜体主要由雨水下渗补给,且可以溢出至海洋,更新速度较快,B错误;淡水透镜体主要依靠雨水下渗补给,而珊瑚岛的面积小,地表植被易遭破坏,进而影响雨水下渗补给地下淡水,因而淡水透镜体易破坏,C正确;淡水透镜体底部与咸水接触,两侧与海洋相通,水质较差,D错误。返回目录考点2考点3考点4\n水循环与水量平衡考点1考向2区域地理环境变化过程中的水循环问题分析6.典例[2018全国Ⅰ卷,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下图)。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返回目录考点2考点3考点4\n水循环与水量平衡考点1(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6分)(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6分)(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6分)(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4分)返回目录考点2考点3考点4\n水循环与水量平衡考点16.解析(1)由材料可知,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说明该地地形平坦、开阔。乌裕尔河水不断注入,而扎龙湿地水无法外泄,水分消耗以蒸发为主,故可判断该地气候较为干旱,蒸发旺盛。(2)乌裕尔河为外流河时,降水量等于蒸发量加上径流量,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后,蒸发量逐渐增大,经过较长的一段时期,降水量等于蒸发量,达到平衡状态,扎龙湿地面积稳定。(3)扎龙湿地水因无法外流,水中溶解的盐分会在扎龙湿地中积累,使盐度增大。扎龙湿地水中盐分增加的原因,主要从封闭的水流通道、蒸发量等角度去分析。(4)这是一道正反观点返回目录考点2考点3考点4\n水循环与水量平衡考点1论证的试题,需要表明对待“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的态度,如果同意,理由主要从工程量的大小(距离因素、沿途地形、地势、河道等)、对自然环境的改善(降低污染、减轻次生盐渍化和沙漠化等)等角度去归纳。如果不同意,理由主要从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等角度去分析。返回目录考点2考点3考点4\n水循环与水量平衡考点1答案(1)地势平坦、开阔。(3分)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3分)(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6分)(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2分)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2分)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2分)(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4分)返回目录考点2考点3考点4\n水循环与水量平衡考点1或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4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但本小题总分不超过4分。所述理由需支持所持立场,否则不得分。)返回目录考点2考点3考点4\n水循环与水量平衡考点1变式[2017全国Ⅰ卷]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7—9题。返回目录考点2考点3考点4\n水循环与水量平衡考点17.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000毫米B.约为2000毫米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8.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9.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CAB返回目录考点2考点3考点4\n水循环与水量平衡考点1解析7.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与年均降水量相当。该地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因此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约为210毫米。易错点拨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与年均降水量相当。如果不仔细分析设问,将流域实际蒸发量理解为湖面蒸发量,就会造成误选。8.由图可知,坡面坡度大,岩性硬,地表水与地下水储存条件差,由于水分储存量小,实际蒸发量最小。9.植物生长吸收水分,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会使得流入盐湖的水量减少,导致盐湖面积缩小。返回目录考点2考点3考点4\n考点2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全国卷不单独考查,多在地方卷中考查,如2020山东地理卷第9题\n一、河流补给类型1.河流主要补给类型的比较(以我国为例)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考点1考点3考点2返回目录降雨量考点4补给类型补给时间补给特点主导因素主要分布区径流量的季节变化雨水补给主要在夏秋季节水量变化大。,东部季风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补给有时间性,水量变化较小。气温和积雪量东北地区春季\n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考点2返回目录补给类型补给时间补给特点主导因素主要分布区径流量的季节变化高山冰川和永久性积雪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补给有时间性,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气温和青藏地区湖泊水补给全年水量较稳定,对河流有作用,与河流水互补。湖泊水和河水的相对水位普遍地下水补给全年与河流水互补,是河流最的补给。地下水与河水的相对水位普遍考点1考点3考点4西北调蓄稳定\n易错警示1.一条河流往往有多种补给方式,不同河段或不同季节,以某一种补给方式为主。2.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不一定都在夏季,如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丰富,河流汛期在冬季。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考点2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3考点4\n2.河流补给类型的判断(1)依据河流所在地区的气候判断分析思路:图示地区经纬度或海陆轮廓➝图示区域气候特征➝河流补给类型。例如,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东北地区的河流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春汛是补给形成的,夏汛是雨水补给形成的。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考点2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3考点4季节性积雪融水\n(2)依据径流变化过程判断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变化较大,其径流量的变化随的变化而变化;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量随气温和冰雪蓄积量的变化而变化,径流量高峰在夏季;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平稳;湖泊对径流具有调节作用,其调节使径流量变化较小;有明显春汛的河流春汛时补给方式主要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考点2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3考点4降雨量\n3.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补给关系的分析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考点2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3考点4\n规律总结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定河流流向湖泊或水库对河流径流有调节作用,使得湖泊或水库下游的河段年径流量比较平稳,水位变化曲线的起伏较小。易错警示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不一定都存在互补关系,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段因其为“地上河”,只存在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不存在地下水补给河流水的情况。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考点2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3考点4\n二、河流特征1.河流水文特征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考点2返回目录水文特征要素描述特征影响因素水位高或低,季节变化大或小,汛期出现的时间及其长短主要与方式和河道特征有关。河流的主要补给季节为汛期,此时水位高;河流流量相同时,河道的宽窄、深浅影响水位的高低。流量大或小河流流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河流的与流域面积的大小。含沙量大或小与流域内植被状况、坡度、地面物质结构及降水强度等有关。一般来讲,坡度越大、地面物质越疏松、植被覆盖越差、降水强度越大,河流含沙量越大。考点1考点3考点4补给补给量\n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考点2返回目录水文特征要素描述特征影响因素结冰期有或无最冷月均温>0℃,无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有结冰期。凌汛有或无凌汛的出现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有结冰期;②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流速快或慢取决于河道地势落差大小。考点1考点3考点4\n2.河流水系特征水系特征主要包括流程、流向、、支流(数量、形态)、河网密度、河道(深浅、宽窄、曲直)、落差、源地、注入地等。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考点2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3考点4流域面积\n3.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考点2返回目录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破坏植被地表径流量增大;使河流水位变化增大;含沙量增大。植树种草地表径流量减小;使河流水位变化平缓;含沙量减小。硬化城市路面增加地表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城市内涝频发。铺设渗水砖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使河流水位变化平缓。修建水库水库对径流有调节作用,使河流水位变化幅度减小;减少水库以下河段河流含沙量。围湖造田湖泊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考点1考点3考点4\n情境探究情境1 玛珥湖玛珥湖是当地层深处的岩浆沿断裂带上升过程中遇到地下水时,局部地下水转化为水蒸气,因体积迅速膨胀发生剧烈爆炸,导致地面塌陷而形成的湖泊。下图为我国广东省湛江市的湖光岩玛珥湖旅游风景区景观图。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考点2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3考点4\n推测图示湖泊的主要补给来源,并简述理由。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考点2返回目录参考答案雨水,地下水。 玛珥湖是因爆炸导致地面塌陷而形成的,深及地下含水层,地下水会补给湖泊,此外根据玛珥湖所分布的区域可判断,雨水也是该湖泊的主要补给来源之一。考点1考点3考点4\n情境2 伊敏河伊敏河发源于大兴安岭,流经呼伦贝尔高原,最后注入海拉尔河。伊敏河流域(下图所示)积雪期较长,季节性冻土发育。辉河是伊敏河最大的支流,其中下游有大面积的沼泽湿地。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考点2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3考点4\n(1)分析伊敏河春汛显著的原因。(2)分析辉河H河段含沙量较小的主要原因。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考点2返回目录参考答案春季冰雪大量消融,径流补给量大;纬度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下部土层冻结,阻滞水分下渗。参考答案H河段上游植被覆盖率高;上游流经沼泽湿地;地势平缓,流速慢,泥沙大量沉积。考点1考点3考点4\n情境3 天兴洲沙坑天兴洲,位于武汉市青山区青山镇、江岸区谌家矶所夹的长江段江心,四面环长江,具有得天独厚的原生态江岛风情景观资源。2021年初天兴洲的沙坑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来此游玩打卡,下图为沙坑景观的远景图。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考点2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3考点4\n图中有积水的沙坑,其积水水质比长江水清澈,推测形成此现象的原因。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考点2返回目录参考答案沙坑与长江隔绝,受长江浑水影响较小;沙坑中的水主要依靠地下水补给;沙坑中的水不随河流流动,泥沙大量沉积;沙坑积水受人类排污影响小。考点1考点3考点4\n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考点2考向1陆地水体的补给来源分析典例[2020山东地理卷]奥赫里德湖和普雷斯帕湖位于巴尔干半岛,是沿断层形成的典型构造湖,由岩性为石灰岩的加利契察山相隔(下图)。奥赫里德湖面积348km2,湖面海拔695m,平均深度144.8m,湖水透明度21.5m,是欧洲透明度最高的湖泊,渔产不甚丰富;普雷斯帕湖面积275km2,湖面海拔853m,平均深度18.7m,湖水透明度1.5—7.2m,透明度湖心最大、近岸较小,渔产颇丰。据此完成1—2题。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3考点4\n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考点21.奥赫里德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A.雨水B.河流水C.地下水D.冰雪融水2.导致两湖渔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水温B.水深C.水量D.水质CD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3考点4\n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考点2解析1.由材料可知,该湖泊位于山间断陷盆地,地形封闭,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较少。该区域山体高度较低,一般不会存在冰川。所以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应为地下水。C正确。2.由材料可知,奥赫里德湖湖水透明度高,说明湖水中的营养物质少,水生生物少,鱼类饵料少,鱼类少,而普雷斯帕湖湖水透明度较低。所以导致两湖渔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质。D正确。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3考点4\n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考点2情境转化奥赫里德湖湖水透明度远高于渔业资源丰富的普雷斯帕湖,阐述其原因。参考答案湖水深,受风力影响的表层与底层湖水交换少;入湖径流少,带来的泥沙少;渔业资源不丰富,人类捕鱼等活动对湖泊影响较小;湖区生物少(饵料少),对湖盆搅动少。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3考点4\n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考点2变式[2019海南地理卷]锡林河是流经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一条内流河。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降水集中在6—8月,4月存在春汛,但伏汛不明显。据此完成3—5题。3.锡林河春汛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A.地下水B.大气降水C.冰川融水D.冰雪融水4.锡林河伏汛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夏季(  )A.冻土融化,下渗量大B.生活用水量大C.植被繁茂,蒸腾量大D.生产用水量大5.该区域典型的自然景观是(  )A.森林B.草原C.荒漠D.湿地DDB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3考点4\n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考点2解析3.地下水补给是最稳定的补给形式,年际变化小,所以春汛补给水源不是地下水,故A错误。“降水集中在6—8月”,说明锡林河的大气降水补给在夏季,故B错误。内蒙古为高原地形,冰川较少,故C错误。该地降水虽然集中在夏季,但因为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冬季有一定的降雪,春季气温回升,冰雪融化,形成春汛,故答案为D。4.冻土融化始于春季,冻土融化主要影响春汛,而不是伏汛,故A错误。生活用水量受季节变化的影响较小,故B错误。该地“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水分条件较差,植被不会特别繁茂,而且河流附近的植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3考点4\n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考点2被蒸腾作用非常有限,不会导致“伏汛不明显”,故C错误。该地主要为牧区,部分地区为种植业,夏季农业用水量较大,导致河流中的水被大量使用,因此D正确。5.该地“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应为半干旱地区,典型植被为草原,故B正确。我国季风气候区的植被一般以森林为主,年降水量一般大于400毫米;年降水量小于200毫米的地区植被一般以荒漠为主,故A、C错误。湿地一般不属于区域典型的自然景观,故D错误。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3考点4\n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考点2考向2河流水文特征分析6.典例[2020江苏地理卷,13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尼日尔河源于富塔贾隆高原,注入几内亚湾,全长约4200km,流域面积210万km2,在塞古—迪雷间的盆地形成大型内陆三角洲,在几内亚湾发育了巨型河口三角洲。材料二 下图为“尼日尔河流域及降水分布示意图”,下表为“尼日尔河部分水文站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统计表”。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3考点4\n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考点2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3考点4\n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考点2(1)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尼日尔河“水塔”,请分析原因。(3分)(2)说明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前后径流量和输沙量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4分)(3)概述尼日尔河迪雷—洛科贾河段水文特征的变化。(2分)(4)简析河口三角洲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4分)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3考点4\n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考点26.解析第(1)问,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尼日尔河“水塔”的原因主要从富塔贾隆高原对尼日尔河水源补给量大的角度分析,在分析富塔贾隆高原对尼日尔河补给量大的原因时主要从气候(年降水量)、地形和流域面积等角度分析。由图可知,富塔贾隆高原所在地区年降水量大于1500mm,丰沛的降水为尼日尔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富塔贾隆高原位于尼日尔河的上游,地势落差大,河流流速快,形成“水塔”;富塔贾隆高原河段支流众多,流域面积较大,集水区域广,为尼日尔河提供充足的水源。第(2)问,对比表中内陆三角洲上游的马西纳和下游的迪雷水文站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数据可知,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前径流量较大,含沙量较大,流经内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3考点4\n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考点2陆三角洲后径流量和含沙量减少。进一步分析可推测,内陆三角洲的调节作用使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原因主要从内陆三角洲地区河湖的调节作用、蒸发、泥沙沉积等方面分析。第(3)问,结合图表可知,迪雷—洛科贾河段的尼亚美水文站上游河流流经地区年降水量较少,蒸发旺盛且支流少,因此径流量不断减少;河流流经尼亚美水文站之后,流域内降水量增加,汇入的支流增多,河流的径流量不断增加。由表中的统计数据可知,迪雷—洛科贾河段输沙量不断增加。第(4)问,在描述河口三角洲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时,主要从地形地势、气候(降水和气温)、河流水文特征以及植被等方面描述。由图表信息可知,尼日尔河河口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纬度低,水热充足,河流含沙量大,自然带以热带雨林带为主。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3考点4\n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考点2答案(1)年降水量大;地势高;流域面积较大。(3分)(2)径流量减少;径流季节变化减小;输沙量减少。(2分,两点即可)河湖多,调节能力强;蒸发强;下渗多;地势平缓,流速减小,泥沙沉积。(2分)(3)径流量先减后增;含沙量增大。(2分)(4)地形为低平原,河网密布;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径流量大,含沙量大;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4分)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3考点4\n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考点2情境转化[转化1]尼日尔河下游每年有两次汛期,一次在6—9月,另一次在12月—次年2月,说明尼日尔河下游两次汛期的成因。[转化2]分析尼日尔河内陆三角洲形成的原因。参考答案6—9月的汛期来自流域下游的降水,因为6—9月是流域下游湿季,降水量大。12月—次年2月的汛期来自上游,上游的汛期也在6—9月,但由于上、中游地势平坦,水流缓慢(,加上中游湖泊、沼泽的滞留作用),上游来水在12月—次年2月才到达下游,形成第二个汛期。参考答案尼日尔河流经地势平坦的高原,流速降低,加上水量减少,上游挟带的泥沙在此堆积,形成内陆三角洲。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3考点4\n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考点2方法技巧1.描述河流水文特征、水系特征的思路2.河流水文特征、水系特征成因的答题思路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3考点4\n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考点27.变式[2020浙江7月选考,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西江梧州站多年平均径流量居全国第二位;多年平均输沙量5570万吨/年,居全国第三位。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2017年梧州站输沙量减少至2500万吨/年。图1为广西境内西江流域主要水库和甘蔗主产区分布示意图。图2为梧州站径流量、输沙量及南宁市降水量年内占比统计图。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3考点4\n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考点2(1)说出西江输沙量的年内分布特征,并分析其输沙量大的自然条件。(4分)(2)简述西江流域输沙量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2分)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3考点4\n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考点27.解析第(1)问,从图2可以看出,输沙量年内分布不均,集中在6—8月。输沙量大的自然条件主要从降水量、降水集中程度、地形等方面分析。第(2)问,西江流域输沙量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可从水利工程建设、植被恢复等方面分析,即水库拦蓄大量河流泥沙、植被覆盖率提高使得水土流失减轻。答案(1)特征:年内分布不均,集中在6—8月。(1分)条件:降水量丰富,径流量大;年内降水集中;流域内以山地丘陵为主,土壤侵蚀强。(3分)(2)水库大量拦蓄河流泥沙;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2分)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3考点4\n考点3洋流及其地理意义5年2考,常在选择题中考查\n1.洋流的形成及分布模式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洋流的分布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密切相关,此外还受地转偏向力、陆地形状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而言,东西向的洋流是在作用下形成的,而南北向的洋流多是在作用下形成的。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如下: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考点1考点2考点3返回目录风带考点4海水补偿\n易错警示南半球的西风漂流和北半球的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均属于在西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洋流,但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寒流。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考点3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2考点4\n2.北印度洋海区冬、夏环流系统在北印度洋海区,受季风的影响,洋流流向具有明显的变化。(1)冬季,盛行东北风,季风洋流向西流,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组成,呈方向流动(见下图甲)。(2)夏季,盛行西南风,季风洋流向东流,整个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寒流和南赤道暖流组成,呈方向流动(见下图乙)。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考点3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2考点4季节逆时针顺时针\n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考点3返回目录项目影响举例气候促进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平衡。低纬度海区水温不会持续上升。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北大西洋暖流→西欧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副热带大陆西岸寒流→沿岸荒漠。海洋生物寒暖流处,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两种洋流汇合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使得鱼群集中,易形成大渔场。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北冰洋南下冷海水)交汇。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渔场。秘鲁渔场、索马里渔场等。考点1考点2考点4降温减湿交汇\n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考点3返回目录项目影响举例海洋污染加快净化速度,污染范围。油船泄漏、陆地近海污染。海洋航行影响航行速度及经济效益。顺流加速,逆流减速。热带海域寒流流经地区、寒暖流交汇区形成海雾。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海雾较重。洋流从格陵兰岛附近挟带冰山南下,对航运不利。拉布拉多寒流常挟带冰山。考点1考点2考点4扩大\n情境探究情境1 日本核污水排放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召开内阁会议,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上百万吨核污水排入大海。德国某海洋研究机构曾预估,从排放之日起,只需要不到两个月,日本核污水的放射性物质就能扩散到太平洋的大半区域。日本政府排放核污水的决定不仅遭到其国内民众强烈反对,还引起了国际社会广泛质疑。但我国有海洋学者分析指出日本此次的核污水排放对我国直接影响可能较小,民众不必过分恐慌。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考点3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2考点4\n试分析日本福岛核污水排放对我国直接影响可能较小的原因。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考点3返回目录参考答案污水一般经过处理后才会排入大海,污染物浓度较低;海水总量巨大,稀释能力强;受洋流流向的影响,排入海洋的福岛核污水不会首先抵达我国沿海,对我国的影响更小;排放的核污水流入大海后,放射性物质基本不会随着海洋水汽蒸发进入大气,难以通过大气环流影响我国。考点1考点2考点4\n情境2 洋流流向判断下图为某海域年均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在图中用箭头标出洋流流向。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考点3返回目录参考答案作图如下:考点1考点2考点4\n情境3 茎柔鱼茎柔鱼,又称美洲大鱿鱼,生命周期较短,当海洋表层水温在20℃左右时,其生长和繁殖迅速。茎柔鱼广泛分布于东太平洋37°N—47°S一带海域,其中秘鲁沿海(6°S—18°S)茎柔鱼资源最丰富。下图为秘鲁沿海海域海洋表层月平均水温变化统计图。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考点3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2考点4\n分析秘鲁沿海地区茎柔鱼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考点3返回目录参考答案秘鲁沿海地区纬度较低,且受秘鲁寒流影响,水温适宜,有利于茎柔鱼生长和繁殖;盛行上升流,底层海水上泛,把底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茎柔鱼资源丰富。考点1考点2考点4\n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考点3考向洋流的分布及其影响典例[2020浙江7月选考]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代表洋流。完成1—2题。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2考点4\n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考点31.图中甲洋流(  )A.位于副极地环流圈B.呈逆时针方向流动C.受极地东风影响大D.在性质上属于寒流2.关于图中洋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夏季时温和多雨B.②处分布着峡湾地貌C.③处行船时流急浪高D.④处有世界著名渔场DC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2考点4\n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考点3解析1.根据图中经纬度和海陆分布,可以确定该区域位于南半球,南半球不存在副极地环流圈,A错误。甲洋流为西风漂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受盛行西风影响大,B、C错误。西风漂流属于寒流,D正确。2.①处地处安第斯山脉东部,位于山地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全年降水少,A错误。②处峡湾地貌主要是由冰川作用形成的,与洋流关系不大,B错误。③处受盛行西风影响,流急浪高,C正确。④处位于南极大陆东侧,纬度较高,受寒流影响显著,未形成世界著名渔场,D错误。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2考点4\n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考点3情境转化德雷克海峡位于南美洲南端和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之间,是世界上最深的海峡,表层水温冬季在0.5—3.0℃,夏季在3.0—5.5℃,是世界上最有利于生物生长的海区之一,分析其利于生物生长的条件。参考答案海峡宽阔,生存空间大;水温适宜,生存环境较好;营养盐类丰富,生物食物充足。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2考点4\n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考点3方法技巧洋流的判断方法1.利用经纬度判断洋流(1)根据纬度判断:如赤道附近地区自西向东流动的洋流为赤道逆流;自东向西流动的洋流,南半球为南赤道暖流,北半球为北赤道暖流。在中纬度西风控制区,洋流自西向东流,且北半球为暖流,南半球为寒流。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2考点4\n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考点3(2)根据经度判断:根据经度可确定大致海域,根据洋流的大致流向可确定洋流的性质。一般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为寒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为暖流,再结合纬度位置即可确定洋流的名称。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2考点4\n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考点32.根据海陆轮廓判断洋流(1)确定所在大洋。①依据四大洋周围的大洲轮廓。②依据特殊经线:如0°、20°W经线穿过大西洋,90°E经线穿过印度洋,160°E、180°经线穿过太平洋。(2)根据海陆分布来确定大陆东西岸(或大洋东西岸)。(3)根据大洋环流模式图和世界洋流分布图确定具体洋流性质及名称。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2考点4\n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考点33.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判断洋流(1)判断南北半球:根据图示方向(一般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越往北水温越低的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如图,甲图示意北半球,乙图示意南半球。(2)判断寒流、暖流:由温度高的海区流向温度低的海区为暖流,如甲图;由温度低的海区流向温度高的海区为寒流,如乙图。(3)判断洋流流向:等温线弯曲方向即为洋流流向。若等温线向北弯曲,则洋流就在等温线弯曲处向北流。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2考点4\n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考点3(4)判断洋流名称:若下图为大西洋局部海域等温线分布图,洋流A的推理过程:等温线凸向低值区→流向较高纬度地区的暖流,水温较高→中低纬海区,水温由北向南降低→南半球,大西洋→巴西暖流。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2考点4\n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考点33.变式[2021浙江6月选考,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当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时,空气中的水汽易冷却凝结成雾,大多数海雾均属此类。风力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海雾的形成。西北太平洋是全球海雾频发的海区之一。材料二 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地不同风向下成雾频次图,图3为西北太平洋沿145°E经线上成雾频次时空分布图。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2考点4\n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考点3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2考点4\n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考点3(1)甲地最有利于海雾形成的风向是。145°E经线上,每年3月至6月,海雾频发南界不断往(填方位)移动。(2分)(2)简析甲地所在海区风力过大、过小均不利于海雾形成的原因。(2分)(3)从水汽来源的角度,分析甲地夏季海雾频发的原因,并说出甲地所在海区夏季海雾对海运影响较大的理由。(6分)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2考点4\n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考点33.解析第(1)问,读图2可知,当地吹西南风时,甲地最容易形成海雾。根据图3可知,145°E经线上,每年3—6月,成雾频次的等值线由45°N向30°N方向延伸,说明海雾频发南界不断往南移动。第(2)问,由材料可知大多数海雾都是暖湿气流经冷的下垫面冷却凝结而成的。当风力过大时,水汽易蒸发,不易凝结;当风力过小时,向冷的下垫面输送的水汽量减少,不利于海雾的形成。第(3)问,解题思路请见右图: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2考点4\n洋流及其地理意义考点3答案(1)西南(1分) 南(1分)(2)过大,不利于水汽凝结;(1分)过小,不利于水汽输送。(1分)(3)原因:暖流表面温度更高,蒸发量大;(2分)多偏南风,利于暖湿气流输送。(2分)理由:夏季航运繁忙;海雾范围广。(2分)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2考点4\n考点4海—气相互作用新教材内容\n1.海洋与大气之间的水热交换方式和过程海洋与大气之间的水热交换与海洋表层的有关。水温高,蒸发量大,空气湿度大,降水丰富;水温高,向大气输送的热量也较多,从而可推知地区是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地区。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热量交换过程如下:海—气相互作用考点1考点2考点4返回目录水温考点3热带\n影响海洋与大气之间水热交换的因素如下:海—气相互作用考点4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2考点3\n2.海洋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由于热容量的影响,海洋对热能反映表现为:吸热较慢,增温较,放热较慢,降温也较。海洋对大气温度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陆地对热能反映表现为:吸热很快,增温也快,放热迅速,降温也迅速。陆地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小,以致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比海洋大。如下图所示:海—气相互作用考点4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2考点3缓缓\n3.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海—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大气环流与环流,是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基础。具体如下图所示:海—气相互作用考点4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2考点3大洋\n4.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海—气相互作用考点4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2考点3\n情境探究情境1 热量收支平衡各纬度全年热量收支平衡状况由太阳辐射与地面辐射差值决定,下图示意不同纬度全年热量收支平衡状况。盛行风引起的大规模海水运动可以缓解不同纬度地区之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状况。海—气相互作用考点4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2考点3\n分析海水运动在全年热量收支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海—气相互作用考点4返回目录参考答案盛行风引起的大规模海水运动可以起到热量调节作用,使低纬度地区不至于过热,高纬度地区不至于过冷。考点1考点2考点3\n情境2 南海海—气相互作用在盛行风的驱动下,大洋表层海水可以形成大规模有规律的运动(洋流),这是海—气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由于冬季风和夏季风的风向不同,南海形成了冬、夏季不同的洋流。简述冬季风对南海南部的主要影响。海—气相互作用考点4返回目录参考答案促进南海南部与陆地、南海北部海域的热量交换。考点1考点2考点3\n海—气相互作用考点4考向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典例[2018海南地理卷]下图示意我国近海海面年蒸发量的分布。部分海域蒸发强烈,出现了年蒸发量大于2000毫米的高值区。据此完成1—2题。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2考点3\n海—气相互作用考点41.形成年蒸发量高值区的原因是该海域(  )A.海水流动快B.有暖流经过C.太阳辐射强D.靠近陆地2.年蒸发量高值区海域冬季海面蒸发更强,最主要的原因是该海域冬季(  )A.降水少B.辐射强C.海—气温差大D.风力强BC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2考点3\n海—气相互作用考点4解析1.影响蒸发的因素主要包括温度、风速、表面积等。据图并结合我国近海洋流流向和性质可知,年蒸发量高值区所处海区有日本暖流流经,水温较高,故B选项正确。海水流动速度对蒸发量的影响难以判断,排除A选项。图中年蒸发量等值线不存在自南向北递减的规律,排除C选项。图中年蒸发量高值区并不靠近陆地,排除D选项。2.年蒸发量高值区海域冬季降水并不比渤海、黄海海域少,风力也不比渤海、黄海海域强,太阳辐射强度也不如南海海域大,故排除A、B、D选项。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2考点3\n海—气相互作用考点4变式[2022山东泰安期中]蒸发雾是指当干冷空气流过相对温暖的水面时,引起水急剧蒸发,水汽在寒冷空气中凝结形成的雾,发生在海面上的此类天气现象被北方渔民称为“海浩”。2021年1月7日,山东省青岛市附近海面出现了“海浩”奇观,海面上薄雾缭绕,宛如仙境(下图),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观赏。据此完成3—4题。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2考点3\n海—气相互作用考点43.“海浩”现象常出现在(  )A.春季子夜  B.夏季傍晚C.秋季正午D.冬季清晨4.“海浩”现象发生时(  )A.海—气间温差大,风力较大B.海—气间温差大,风力较小C.海—气间温差小,风力较大D.海—气间温差小,风力较小DA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2考点3\n海—气相互作用考点4解析3.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海浩”即蒸发雾,是指当干冷空气流过相对温暖的水面时,引起水急剧蒸发,水汽在寒冷空气中凝结形成的雾。选项四个时间段中,冬季冷空气活跃,且冬季清晨降温幅度大,海洋上空蒸发的水汽更易凝结成雾,“海浩”现象多发,D对;春季子夜的降温幅度无冬季清晨大,A错;夏季冷空气较少出现,秋季正午气温较高,水汽难以凝结,B、C错。选D。4.注意材料信息“干冷空气流过相对温暖的水面”,所以“海浩”现象发生时,海—气间温差大,有利于加剧海水蒸发。同时,温差大,气压差大,风力较大,更有利于形成“海面上薄雾缭绕”的景象。返回目录考点1考点2考点3\n解题思维 海水运动的成因分析主题情境1地理怪象——降水丰富而淡水资源紧缺主题情境2 物换星移——湖泊演变\n海水运动的成因分析考点2考点3解题思维考点1返回目录典例导入[2021广东地理卷,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从冰架分离后漂浮在海上的冰山被形象地称为冰筏。罗斯海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冰架——罗斯冰架,是南极大陆周边冰山输出最强的海区,洋流环境复杂。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罗斯冰架崩离、消融明显。模拟结果表明,若变暖进一步增强,南极地区的降水会更多地以降雨的形式出现。下图示意罗斯海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考点4\n海水运动的成因分析解题思维返回目录(1)简述罗斯环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8分)(2)分析从罗斯冰架分离入海后的冰筏漂移的动力机制。(6分)(3)更多以降雨形式出现的降水会加速南极海冰融化,对其原因给出合理解释。(6分)考点2考点3考点1考点4\n海水运动的成因分析解题思维返回目录分步拆题(1)第一步,拆设问关键词:“影响因素”,什么的影响因素?罗斯环流形成的影响因素,即直接回答哪些因素影响了罗斯环流的形成。第二步,拆知识洋流的形成受盛行风的影响大,此外还受海陆轮廓、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极高纬地区盛行东南风,洋流由东流向西(陆坡流);40°—60°盛行西风,洋流自西向东流。考点2考点3考点1考点4\n海水运动的成因分析解题思维返回目录第三步,拆材料由图中罗斯环流及其周边的海况和陆况,可得出盛行风与洋流、洋流与陆地等的相关性。第四步,理思路考点2考点3考点1考点4\n海水运动的成因分析解题思维返回目录第五步,得答案西风漂流(盛行西风)和陆坡流(极地东风)共同影响;(3分)广阔洋面,海陆轮廓的影响;(3分)地转偏向力影响。(2分)考点2考点3考点1考点4\n海水运动的成因分析解题思维返回目录(2)第一步,拆设问关键词:“动力机制”,什么动力机制?限制词:“冰筏漂移”,即分析冰筏漂移的动力机制。分析何时冰筏漂移的动力机制?限制词:“冰架分离入海后”,即分析罗斯冰架分离入海后哪些动力影响了冰筏漂移。第二步,拆知识冰架区纬度高,冰架温度低于冰架分离入海海区,冰架区形成高气压,产生向海的气压梯度力,且冰架高度高于海面,空气受重力下沉,加强风速。考点2考点3考点1考点4\n海水运动的成因分析解题思维返回目录第三步,拆材料结合罗斯海海域的地理环境特征可知,罗斯冰架分离入海后冰筏漂移的动力主要来自风力和地转偏向力。冰架区表面气温极低,气压高,产生向海气压梯度力;且该处受地形影响,空气受重力作用下沉,增强了气压梯度力产生的风力,冰筏受风力作用向外海漂移;之后受到极地东风影响,随着风漂流。第四步,理思路考点2考点3考点1考点4\n海水运动的成因分析解题思维返回目录第五步,得答案冰架区表面辐射冷却剧烈,产生向海气压梯度力;(2分)叠加因地形高差引起的空气重力下沉运动,加强风速,将冰筏带向外海;(2分)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形成的极地东风(陆坡流),带动冰筏漂移。(2分)考点2考点3考点1考点4\n海水运动的成因分析解题思维返回目录(3)第一步,拆设问关键词:“解释”“原因”,解释什么原因?解释南极海冰加速融化的原因。限制词:“降雨”,即解释南极更多以降雨形式出现的降水为什么会加速海冰融化。第二步,拆知识降水形态有固态和液态,液态雨水温度高于冰面,且降水过程中雨水的冲刷力度更强,雨水的冲刷导致冰面平整度下降,反射率下降,吸收太阳辐射增多,加速海冰融化;海水面积增加,海水吸收太阳辐射增加,也会加速海冰融化。考点2考点3考点1考点4\n海水运动的成因分析解题思维返回目录第三步,理思路第四步,得答案雨水温度较高,加剧海冰融化;(2分)雨水对冰雪的冲刷加剧,下垫面反射率降低,冰面温度增加;(2分)海冰融化,海水面积增加,海水吸收太阳辐射增加。(2分)考点2考点3考点1考点4\n海水运动的成因分析解题思维返回目录变式训练1.[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冰筏碎屑是由浮冰挟带的冰碛物随浮冰融化沉入海底堆积而成的。距今约12800年前,全球出现了最后一次突然降温事件,持续多年。末次寒冷事件结束后,北冰洋从楚科奇海到波弗特海冰筏碎屑广泛分布。随着白令海峡的开启,冰筏碎屑减少。下图示意末次寒冷事件之后白令海峡附近海域的变化。考点2考点3考点1考点4\n海水运动的成因分析解题思维返回目录(1)分析末次寒冷事件结束后,北冰洋从楚科奇海到波弗特海冰筏碎屑分布广泛的原因。(6分)(2)推测白令海峡的形成原因。(8分)(3)阐述白令海峡的开启对冰筏碎屑减少的影响。(8分)考点2考点3考点1考点4\n海水运动的成因分析解题思维返回目录1.解析(1)冰筏碎屑是由浮冰挟带的冰碛物随浮冰融化沉入海底堆积而成的。末次寒冷事件结束之后,气候转暖,陆地冰川前缘断裂,而后进入海中成为浮冰,在浮冰的融化过程中,冰碛物在海底广泛沉积。(2)白令海峡的形成主要是海平面上升导致太平洋和北冰洋相连的结果。海平面上升的原因从冰盖融化、海水受热膨胀、陆壳抬升、海峡所在地区地壳下降等方面分析即可。(3)白令海峡开启后,较低纬度海区的暖海水进入北冰洋,导致北极地区气温升高,冰川总量下降。此外,暖海水的流入削弱了波弗特海沿岸流,导致北美洲北部冰川断裂形成的浮冰难以进入楚科奇海,冰筏碎屑减少。考点2考点3考点1考点4\n海水运动的成因分析解题思维返回目录答案(1)末次寒冷事件持续过程中大陆冰川发育,产生大量冰碛物;(2分)末次寒冷事件结束后,气候转暖,陆地冰川前缘大规模断裂,形成众多浮冰并向海洋推进,波弗特海沿岸流较强,浮冰分布范围扩大;(2分)随着浮冰融化,冰碛物下沉,形成大范围冰筏碎屑堆积。(2分)(2)气候转暖,冰川和陆地冰盖融化,固态水进入海洋;(2分)海水温度上升,受热膨胀;(2分)大陆冰川消融,陆壳所承受的压力减小,地壳抬升,相邻的白令海峡所在地区地壳相对下降;(2分)海水淹没北美大陆和亚欧大陆之间狭窄的部位,白令海峡形成。(2分)考点2考点3考点1考点4\n海水运动的成因分析解题思维返回目录(3)白令海峡开启后,较低纬度海区的海水流入北冰洋,北极地区气温升高,冰川储量下降,冰碛物搬运量减少;(4分)(暖水流入使得)波弗特海沿岸流减弱,导致北美洲北部冰川断裂形成的浮冰难以进入楚科奇海,冰筏碎屑减少。(4分)考点2考点3考点1考点4\n地理怪象——降水丰富而淡水资源紧缺主题情境1返回目录情境引入材料一新加坡国土面积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主岛地势平坦,岛上河流流程短,虽终年高温多雨,但极度缺少淡水。材料二海南的羊山地区是指海口市西南部,由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火山熔岩地区,“数缸订婚”是海南羊山地区的奇特风俗之一。千百年来,羊山地区流传着一首关于嫁女的歌谣:“嫁女不嫁金,嫁女不嫁银,数数门前檐下缸,谁家缸多就成亲。”这些缸都很大,高度到成年人的腰部,缸口50多厘米,主要排放在屋外的甬道边上(如下图所示)。考点2考点3考点1考点4\n地理怪象——降水丰富而淡水资源紧缺主题情境1返回目录探究设问(1)分析新加坡水资源不足的原因。(2)推测羊山地区“数缸订婚”风俗形成的原因。(3)分析两地缺水的共同点,并为两地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出谋划策。解题思路(1)从水资源禀赋、供给和消费需求量等方面分析。(2)结合地形、气候分析其对当地水资源的影响。(3)分析两地缺水的原因,从中归纳出共同点。针对两地缺水的特点,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提出措施。考点2考点3考点1考点4\n地理怪象——降水丰富而淡水资源紧缺主题情境1返回目录参考答案(1)国土面积小,四周环海,岛上地势低平,储存淡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淡水资源需求量大。(2)当地为熔岩地区,地势起伏大,缺少足够的水资源储存空间,水资源贫乏;(暴)雨天时,用甬道边上的大水缸收集雨水以备用。(3)共同点:储存淡水的条件差。解决措施:新加坡——海水淡化;废(污)水回收再利用;修建水坝等。羊山——水资源重复利用;打深水井;建水坝;建引水工程等。考点2考点3考点1考点4\n地理怪象——降水丰富而淡水资源紧缺主题情境1返回目录高考链接试题取样命题情境2020全国Ⅰ卷,7—8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2019江苏地理卷,27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2016江苏地理卷,27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遭遇干旱的原因分析。考点2考点3考点1考点4\n地理怪象——降水丰富而淡水资源紧缺主题情境1返回目录变式训练香港位于南海北岸,北接深圳市,面积1104km2,总人口约750万,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香港平原面积小,丘陵、山地占比高。万宜水库是在海中以大坝围封海湾而建成的大型水库,它的坝体以主副坝形式建立,主坝和副坝间由缓冲区隔开(如图所示)。据此完成2—4题。考点2考点3考点1考点4\n地理怪象——降水丰富而淡水资源紧缺主题情境1返回目录2.香港淡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  )①蒸发旺盛 ②降水稀少 ③人口众多 ④集水面积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副坝的主要功能是(  )A.减轻海浪侵蚀B.防止海水入侵C.增加蓄水面积D.防止水库渗漏4.香港选择在海湾建设水库的主要原因是(  )A.储水量大B.水质清洁C.靠近居住区D.地质稳定BAA考点2考点3考点1考点4\n地理怪象——降水丰富而淡水资源紧缺主题情境1返回目录解析2.由材料可知,香港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因此淡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口多,对淡水资源的需求量大,③正确;香港面积1104km2,平原面积小,丘陵、山地占比高,集水面积小,④正确。故选B。3.副坝位于海湾附近,且位于主坝的外侧,主要的作用是防止海浪侵蚀主坝,保护主坝,A正确。4.选择在海湾建水库是由于海湾地区避风且蓄水量大,A正确;海湾地区位于河流下游,水质较差,B错误;由图文材料不能得出该海湾是否靠近居住区,C错误;香港面积较小,整个区域地质条件差异不大,D错误。考点2考点3考点1考点4\n物换星移——湖泊演变主题情境2返回目录情境引入奴河位于加拿大北部,由南向北注入大奴湖,在入湖口附近形成了广阔的奴河三角洲,三角洲上湖泊星罗棋布。有学者将该区域的湖泊分为三种类型:蒸发型(湖泊几乎不受河流影响)、洪水型(湖泊在河流洪水期间接受其补给)、交换型(湖泊与河流的水体交换密切)。随着奴河三角洲持续发育,这些湖泊的水量平衡关系也随之演变。下图为奴河三角洲不同类型的湖泊分布示意图。考点2考点3考点1考点4\n物换星移——湖泊演变主题情境2返回目录探究设问(1)分析奴河三角洲湖泊众多的主要原因。(2)推测并说明交换型湖泊未来的演化趋势。(3)有人提议开挖水道连接奴河和若干蒸发型湖泊,环保人士提出了反对意见,请说明其理由。解题思路(1)湖泊(湿地)的成因主要从来水(雨水、冰雪融水、河水等)在洼地聚集和跑水(蒸发、下渗、排水)两大方面分析。(2)主要分析水体交换通道被泥沙淤积后的结果。(3)从对湿地环境产生破坏方面考虑。考点2考点3考点1考点4\n物换星移——湖泊演变主题情境2返回目录参考答案(1)奴河挟带的泥沙在三角洲上堆积不均,造成三角洲多低洼地;雨水、冰雪融水、洪水期外泄的河水在低洼地聚集;三角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加之纬度较高,有冻土分布,不利于地表水下渗;气温较低,蒸发较弱,低洼地积水成湖。(2)交换型湖泊有河道与河流相连,随着奴河干支流泥沙的不断淤积,交换型湖泊与奴河干流之间水流不畅,交换型湖泊逐渐演变成洪水型湖泊或蒸发型湖泊。(3)开挖河道,破坏岸滩湿地;割裂野生动物栖息地,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若蒸发型湖泊水位高于奴河水位,连通之后易导致湖水外泄,湖泊萎缩。考点2考点3考点1考点4\n物换星移——湖泊演变主题情境2返回目录高考链接试题取样命题情境2020全国Ⅲ卷,37毛乌素沙地湖沼面积的变化。2019全国Ⅰ卷,37里海的演化过程。考点2考点3考点1考点4\n物换星移——湖泊演变主题情境2返回目录变式训练横断山区高山峡谷中的程海,位于云南省永胜县(如下图所示),为滇西第二大淡水湖。程海曾经是一个外流湖,湖水通过程河向南流入金沙江。后来程海水位迅速下降,逐渐成为封闭型湖泊。程海多年平均降水量约700mm,蒸发量超过2000mm。目前,程海水面面积保持多年稳定。据此完成5—7题。考点2考点3考点1考点4\n物换星移——湖泊演变主题情境2返回目录5.程海的形成过程是(  )A.断裂下陷,低凹处聚水成湖B.滑坡体阻塞河道,堰塞成湖C.岩石溶蚀下陷,低处积水成湖D.冰川作用形成洼地,聚水成湖6.程海面积和水深保持多年稳定,说明(  )A.该地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相等B.金沙江水汛期可流入湖泊C.有地下水流入补充D.有其他大河流入补给7.根据目前的气候条件,推测程海未来演化的趋势是(  )A.面积和水深继续保持稳定B.水量减小,逐渐变成咸水湖C.面积扩大,恢复成外流湖D.无法预测ACB考点2考点3考点1考点4\n物换星移——湖泊演变主题情境2返回目录解析5.由材料可知,程海位于横断山区高山峡谷中。横断山区位于板块消亡交界附近,地壳运动活跃,多褶皱、断层。结合图示区域地形进行综合分析推断,程海地区先发生断裂下陷,后低凹处聚水成湖。故选A。6.运用水量平衡原理分析,程海面积和水深保持多年稳定,说明其水量支出与水量收入相等。由材料可知,程海多年平均降水量约700mm,蒸发量超过2000mm,降水量远小于蒸发量,A错误。金沙江与程海相距甚远,且程海曾通过程河向南流入金沙江,故金沙江海拔低于程海,因此汛期金沙江水难以补给程海,B错误。由上题分析得知,程海地下有断裂岩层,地下水可出露为考点2考点3考点1考点4\n物换星移——湖泊演变主题情境2返回目录泉补给湖泊,而且地下水补给稳定,因此降水量+地下水补给量=蒸发量,水量收支平衡,程海面积和水深保持稳定,C正确。读图发现,程海周边除金沙江外没有其他大江大河,且河水补给季节变化大,D错误。7.当前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程海的蒸发加剧,破坏区域水量平衡,湖水水量减少,盐度不断升高,最终可能会演化为咸水湖。故选B。考点2考点3考点1考点4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7-07 00:01:33 页数:151
价格:¥3 大小:3.21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