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版新教材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四部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十六章自然环境与国家安全第49讲生态保护与生态文明课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4

2/44

3/44

4/44

剩余4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49讲 生态保护与生态文明\n必备知识—基础落实关键能力—能力突破\n必备知识—基础落实\n一、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1.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1)表现:森林破坏、侵蚀、土地荒漠化、灭绝等。(2)影响土壤物种调节自然灾害供给可再生资源\n(4)应对措施:设定不同的、环境质量及资源利用保护目标,并相应地采取生态修复、建立等措施。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生态功能自然保护区\n2.实施生态修复(1)概念:利用自然环境自身恢复能力或辅以措施,使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步或趋向良性循环。(3)我国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如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还林(草)、退还草、矿山生态修复等。人工恢复自然休渔封育人工生物耕牧\n3.建立自然保护区(1)自然保护区:指对自然界中有的保护对象所在的区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保护和管理的区域。(2)保护要求破坏情况保护要求未经改造或轻微改造的生态系统禁止人类活动干扰与破坏,使其继续保持状态已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停止继续破坏,将人为干扰降到最小,通过科学管理使其恢复到原生或次生的状态,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代表性特殊自然稳定\n(3)功能区划分功能区保护要求区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除特殊的科学研究和环境监测活动)区严禁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区可进行科研实验、教学参观、旅游、物种驯化繁殖等活动核心缓冲试验\n【填图】在下图中填注自然保护区的内部结构名称,并与右侧景观图连线。\n(4)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①自然保护区涵盖的森林、草原和等生态系统,在遏制生态恶化、维护自然环境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②自然保护区能够有效拯救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典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潜在战略资源需求。③自然保护区为生物、生态、农林等学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监测和科学研究基地,是生态保护、人工和生态修复技术研发的基地。④自然保护区是培养公众、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科普与宣传教育平台。湿地原生种苗繁育生态文明观\n二、走向生态文明1.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1)不同时代的人地关系演变(2)生态文明:人与自然是生命,人类既要开发利用自然,也要遵循自然,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阶段生产力水平人与环境的关系采集渔猎时代生产力低下且发展缓慢人类对环境既又依赖农业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类与环境的增强,环境遭到破坏工业社会时期利用和自然的能力空前增强人与自然的越来越尖锐,资源环境问题对人类构成威胁崇拜对抗性改造矛盾共同体规律和谐共生\n2.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1)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的本质:寻求自然环境服务的利用和服务效益最大化的平衡。(2)主要途径①推进的绿色化,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培养新的。②推进的绿色化,加快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可持续生产方式经济增长点生活方式消费模式\n【思考】生态文明中人与自然环境是怎样的关系?提示: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n关键能力—能力突破\n关键能力一 说明生态退化表现与生态修复的意义[典例1][江苏卷,改编]“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累计造林31.5万公顷。江苏省人工造林主要有以用材为主的杨树林,以防护和绿化功能为主的杂阔林,以果品生产为主的经济林。下表为“‘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类型结构表”。据此回答(1)~(2)题。类型面积比重(%)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杨树林25.018.718.515.613.7杂阔林44.748.452.653.655.8经济林20.621.521.922.723.4其他9.711.47.08.17.1\n(1)“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林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是(  )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②提高造林存活率③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④提高林地生产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  )①生物多样性增加②森林覆盖率降低③果品供应能力下降④木材供需缺口加大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BC\n[图解思路]经济核心目标加大增强增加增加\n[感悟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江苏省大面积植树造林,能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依据材料结合我国近些年国家政策的变化,判断江苏林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推测造林结构的变化带来的影响,体现了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因地、因时制宜,调整造林类型结构,体现了地理实践力。\n知能升华1.主要的生态退化表现及其影响(1)破坏森林的危害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效益,能为人类提供各种生态服务,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带来生态灾难。\n(2)草地退化的原因、表现及危害对草地退化的分析可以依逻辑顺序从原因、表现及危害三个方面入手,具体分析如下:\n(3)物种灭绝的原因物种灭绝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及生活加速了物种的灭绝速度。原因表现自然原因物种的平均寿命大约为500万年,地球历史上最近2亿年以来,平均1.1年灭绝一个物种人为原因人类社会早期以狩猎和采集为生,加剧物种灭绝,300万年的狩猎历史,是许多地区的野兽濒于绝迹的原因之一工、农业生产活动①大面积砍伐、火烧和开垦森林、草地,过度放牧和过度垦殖,以及工业、城市和交通发展占用了大量土地,导致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破坏和大量丧失,保留下来的也都支离破碎,对野生物种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②对物种的高强度捕猎和采集等,使野生物种难以正常繁衍;③外来物种的大量引入或侵入,使原物种受到严重威胁;④土壤、水和大气的污染,危害了森林,特别是给相对封闭的水生生态系统带来了毁灭性的影响\n2.生态修复的方法(1)退化坡面生态系统生态修复①退化耕地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少施化肥,增施农家肥料;种植绿肥植物,增加固氮作物品种;轮作、套作,间种、混种;减少化学防治,增加生物防治;种植等高植物篱等。②退化林地、草地、荒地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在封禁的基础上,补种乡土树种、草种。封禁时间的长短因生态系统类型、受损程度、气候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说,乔木林、灌木林、草地生态系统可分别为8年以上、5~8年、3~5年。(2)退化河流生态系统生态修复在土壤侵蚀地区,导致河流退化的驱动力主要有修路、开矿、樵采、河岸放牧、化肥与农药的面源污染、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的点源污染、过度捕鱼等,对由于这些驱动力所导致的退化河流生态系统进行生态修复,最重要的是要减轻或解除导致河流生态系统退化的驱动力,让河流休养生息。\n(3)内陆河流域退化绿洲生态系统生态修复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实施生态应急补水工程,至少要满足天然绿洲生态系统最小生态需水量;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适当减少人工绿洲面积,使人工绿洲和天然绿洲面积比例调整到1∶1左右。(4)退化矿山生态系统生态修复该生态系统的土壤、植物等组分完全受损,缺乏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对这种严重退化的生态进行生态修复,可采取的方法有:覆盖土壤,对土壤进行物理处理,添加营养物质,去除有害物质,种植适应性强的先锋树种或草种、间种乡土树种或草种。\n题组精练[2022·湖北省宜城市二中期中]下面两图分别为“我国西南某地区将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前后的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n1.与原始生态林相比,该地区改种橡胶林后(  )A.蒸发量减小B.下渗量减小C.径流总量增大D.气候更加湿润2.将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可能使(  )A.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变强B.土壤肥力下降C.生物多样性增多D.自然灾害减少BB\n解析:第1题,据图判断橡胶林的蒸发量和地表径流量比原始生态林大,会使下渗水量减小;径流总量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从这个角度考虑径流总量不一定增大;由于橡胶林降水量减小,蒸发量增大,气候会更加干旱,B项正确。第2题,将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后,地表径流量增大,会加重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下降;使生物多样性减少;使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使旱涝灾害频发,B项正确。\n3.[2020·全国卷Ⅰ]高原鼠兔多穴居于植被低矮的高山草甸地区,因啃食植物曾被看作是引起高山草甸退化的有害动物而被大量灭杀。土壤全氮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通常土壤肥力越高,植被生长越好,生态系统抗退化能力越强。下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典型区域高原鼠兔有效洞口(有鼠兔活动)密度与土壤全氮含量的关系。\n分析高原鼠兔密度对高山草甸退化的影响,并提出防控高原鼠兔的策略。(10分)答案:影响:合适的高原鼠兔密度,能够维系土壤肥力,促进高山草甸生长,使之不易退化;密度过大时,大量啃食植被,土壤肥力下降,引起高山草甸退化;密度过小时,高原鼠兔对维持高山草甸的氮循环贡献小,土壤肥力较低,高山草甸易退化。策略:把高原鼠兔数量(密度)控制在合适范围之内,而不是全面灭杀。解析:读图中信息可知,鼠兔的密度适中时(有效洞口密度为760/个·hm-2),鼠兔可以控制植物的过度生长,从而减少土壤中全氮含量的消耗,使高山草甸生态系统稳定,抗退化能力强。当鼠兔数量过少时,会使植物数量过多,加大土壤中全氮含量的消耗,反而不利于生态系统稳定;当鼠兔数量过多时,会导致植被破坏严重,土壤侵蚀加剧,造成生态破坏。因此,应尽量减少对高山草甸生态系统的人为干扰,合理控制鼠兔的数量。\n关键能力二 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典题精研[典例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n(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7分)(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9分)(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6分)答案:(1)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3)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n[图解思路]\n\n[感悟核心素养]区域认知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是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结合该地区1976年、1987年和2000年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示意图,从区域的视角描述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和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人地协调观大熊猫保护区的建设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地协调观\n知能升华1.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条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凡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建立自然保护区:(1)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以及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同类自然生态系统区域。(2)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3)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湿地、内陆水域、森林、草原和荒漠。(4)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5)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需要予以特殊保护的其他自然区域。\n2.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和级别根据自然保护区内主要保护对象的不同,我国自然保护区一般分为三大类别九个类型。类别保护对象类型自然生态系统类主要保护具有一定代表性、典型性和完整性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①森林生态系统类型、②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③荒漠生态系统类型、④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⑤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类型野生生物类以野生生物物种,尤其是珍稀濒危物种种群及其自然生境为保护对象⑥野生动物类型、⑦野生植物类型自然遗迹类主要保护具有特殊意义的地质遗迹和古生物遗迹⑧地质遗迹类型、⑨古生物遗迹类型\n3.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以保护为主,在不影响保护的前提下,将科学研究、宣传教育、生产和旅游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主要意义体现如下:\n保护自然本底自然保护区保留了一定面积的各类型生态系统,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天然的“本底”,是今后在利用、改造自然时应遵循的途径,也为评价人类活动的后果提供了准则贮备物种自然保护区是生物物种的贮备地,也是拯救濒危物种的庇护所,并为物种的生存和自然进化提供场所保护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不仅保护了所在生境物种个体、种群和群落,保证了物种正常发育与进化,还保护了物种在原生环境下的生存能力提供生态服务自然保护区内的多种生态系统可持续为人类提供生态服务,如给人类提供食物、医药及工农业生产的原料等\n涵养水源和净化空气许多自然保护区内生长着茂密的原始森林,森林能减缓地表径流及增加雨水下渗;森林土壤疏松,林内枯枝落叶又能保水;森林还能吸收有毒气体、杀菌和阻滞粉尘,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科学研究理想的天然实验室自然保护区为生物学、生态学、地质学、古生物学及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为种群和物种的演变与发展以及环境的监测和定位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研学游基地自然保护区是理想的科学研究基地、宣传教育场所和生态旅游目的地美学价值自然保护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优美的自然景观,可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是人类健康、灵感和创作的源泉\n题组精练人们常用“三江源感冒,全球打喷嚏”形象比喻三江源生态的重要性。下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读图,完成1~2题。\n1.下列有关图示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A.海拔高,气候寒冷,生态脆弱B.图中长江流程长,河源区面积最大C.人口少,民族众多,影响经济发展D.深居内陆,距海远,以荒漠和草原景观为主2.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立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  )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②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③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④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⑤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⑥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④⑥D.④⑤⑥AC\n解析:第1题,读取图中信息分析,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高寒,生态环境脆弱;长江流程长,其河源为沱沱河,河源区面积最小;三江源人口稀少,以藏族为主,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限制经济开发;三江源气候高寒,湿地广布,植被以草甸和草原为主。第2题,三江源湿地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在它的生态价值,湿地面积广大,可为鸟类等动物提供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②正确;三江源湿地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④正确;三江源地区自然环境独特,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⑥正确;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大规模的人类活动,①⑤错误;三江源湿地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无法调蓄下游地区的洪水,③错误。\n[2022·北京西城区模拟]从1869年发现并命名大熊猫,到2019年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挂牌成立,150年来对于大熊猫的保护与研究,见证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下图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n3.大熊猫国家公园(  )A.地处陕青川三省,集中连片分布B.气候较温暖湿润,没有寒潮冻害C.以盆地丘陵为主,建设难度较大D.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效益突出4.大熊猫国家公园岷山片区,地处岷江上游,在保护大熊猫的同时,生态文明建设还应聚焦在(  )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B.退耕还草,防风固沙C.垃圾分类,资源优化D.清淤治污,提升水质DA\n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大熊猫国家公园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四川三省,公园没有集中连片,A错误。这些地区受寒潮冻害影响较小,但并不是完全没有,B说法太绝对,错误。公园分布区主要以山地为主,C错误。山地海拔较高,相对高差较大,受人类影响较小,因此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效益突出,D正确。故选D。第4题,河流上游因地势起伏大,因此应该植树造林,保持水土,A正确。岷江上游退耕还草,是为了减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不是为了防风固沙,B错误。岷江上游人口较少,生态文明建设不应聚焦在垃圾分类、资源优化,C错误。岷江上游水质较好,不需要清淤治污、提升水质,D错误。故选A。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7-07 00:01:29 页数:44
价格:¥3 大小:1.73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