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第九单元城市与城市化课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7

2/57

3/57

4/57

剩余5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九单元城市与城市化\n考情解读课标要求核心考点核心命题角度考题取样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特征分析2020北京地理卷,92020天津地理卷,10—112018海南地理卷,4—5城市区位因素和城市等级体系城市服务等级、城市功能区、城市空间形态的综合分析2020山东地理卷,5—62019天津文综卷,13(1)2017全国卷Ⅲ,4—6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城市化及其影响2020江苏地理卷,11—122020海南地理卷,1—32016全国卷Ⅰ,4—6\n考情解读核心素养【综合思维】高考试题常通过考查城市交通线分布、地形和河流分布、地租变化、城市空间形态和空间结构的关系,来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区域认知】高考试题通常以具体区域来引导考生发现城市空间形态、空间结构等方面的特点,进而考查考生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分析问题的能力。【地理实践力】高考试题多结合生活实际,引导考生从身边现象发现地理特点,并展开相应的思考。高考怎么考【基础性】主要考查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区位及其影响因素、城市化及其影响等主干知识点。【综合性】结合社会生活、地形和河流分布、城市内部交通、城市空间利用方式变化等,对城市空间形态、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功能分区和土地合理利用等重点内容进行综合考查。【应用性】以多样化的图文材料(城市规划图、城乡景观图、要素统计图等)为载体,以选择题或非选择题为设问方式,考查考生利用主干知识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相关问题的能力。【创新性】以国内外热点区域的城乡景观为情境,考查考生的区域认知以及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另外,近年来高考比较重视对城市内部空间的合理利用和城市群对区域发展影响的考查。\n知识体系构建\n考点1城市空间结构考点2城市区位因素和城市等级体系考点3城市化及其影响考点4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考点帮·必备知识通关\n考点1城市空间结构1.城市主要功能区功能区是体现城市主要职能的相关产业或部门集中分布的地区。城市规模越大,担负的职能越多,其功能区类型就越多,且划分越明显。位置形态特征商业区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经济活动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n位置形态特征住宅区中高级住宅区:多分布在文化设施完善的城市中心地带或环境优美的郊区;低级住宅区:多分布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占地面积大,占城市空间的40%—60%;呈片状、团状。建筑质量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工业区市区外缘,干线两侧。集聚成片。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n规律总结城市三大功能区的判断方法1.看面积:住宅区面积最大,工业区次之,商业区最小。2.看距市中心远近: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3.看形态:商业区一般呈点状、条状分布,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分布。4.看人口变化:商业区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白天人口少,晚上人口多;工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5.看建筑物密度:商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大,住宅区次之,工业区最小。6.看分布趋势: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区移动,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n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特点城市形态集中紧凑,各功能区围绕市中心呈圆形向外扩展。城市各功能区呈扇形向外扩展。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出现新的核心,城市围绕不同的点发展。成因城市各功能区经过不断侵入和迁移,呈同心圆状自核心向外扩展。交通的发展。受地价、交通和居住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n3.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和变化的因素(1)经济因素——形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基本格局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它往往通过地租来发生作用。影响地租的两大经济因素是交通通达度和距市中心的距离。不同产业的付租能力和对地段要求的特殊性在城市中共同发挥作用,形成城市功能区划分的基本格局。\n①交通通达度。交通通达度越高,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反之越低。城市内不同地区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地租也就相应存在差异。如下图所示:\n②距市中心的距离。距市中心的远近不同,地租相应存在高低差异,因付租能力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地价随距市中心的距离而变化各类土地利用类型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n功能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付租能力商业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的距离递减最大;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商业区影响最大。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的距离递减较小;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住宅区影响较小。工业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的距离递减最小;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工业区的影响最小。区位选择原因最大限度接近消费人群。既有利于工人上下班,又方便购物。工业生产占地空间较大,付租能力差。\n(2)其他因素——使得功能区空间布局更加复杂经济因素奠定了城市功能区的基本结构,但是当新的交通线形成,周边新的城镇发展会使基本结构发生“变形”。行政、历史、社会、文化、自然等因素叠加,往往使得城市功能区的划分更加复杂。\n4.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按照功能划分,乡村内部功能区主要有公共空间、居住地和生产区等,由内向外一般依次是公共空间、居住地和生产区。(1)公共空间:是村民进行各种活动和交流的场所,常位于乡村中心。(2)居住地:是村民日常居住的地方,主要由房屋和院落组成。(3)生产区:是农业生产直接或间接利用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农田水利设施及田间道路等。\n规律总结住宅区和工业区的合理布局1.住宅区和工业区之间要有便捷的交通联系(便于工人上下班)。2.住宅区和工业区之间要有适当的卫生防护带(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住宅区与工厂、仓库、铁路、机场间设置的隔离地带。其宽度取决于干扰与危害程度。卫生防护带内,一般植树造林,形成防护林带)。3.根据污染类型进行工业区布局(最大程度减轻对居民区环境的污染)。(1)对大气污染的工业:①盛行风——盛行风向的下风向;②季风——与季风方向互相垂直的郊外;③多种风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2)对水污染的工业:布局在河流的下游。(3)对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工业:远离居民区和农田。\n考点2城市区位因素和城市等级体系1.城市区位因素\n思维拓展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城市区位考虑影响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先应该把眼光放到这个城市刚形成时,看是什么原因把它吸引在这一地点的;然后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或限制了它的发展,这样就能找到该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下图示意城市区位的发展变化:\n2.城市等级体系(1)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与空间分布的关系\n(2)影响城市服务范围的因素因素影响表现地理位置地理位置优越,腹地广阔,服务范围大,发展条件优越,潜力大。优越的地理位置能极大地提高城市等级,扩大服务范围。资源条件位于资源丰富地区的城市,能够获得支撑城市进一步发展的资源条件。为城市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劳动力条件、城市用地等。交通条件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城市,能够通过便利的交通为更远的居民提供服务,使其服务范围扩大。铁路枢纽城市、公路枢纽城市、港口城市等。人口条件城市为服务区的居民提供货物和服务,服务人口要达到门槛人口(能使某项城市商业服务活动正常开业、并获得基本赢利的最小服务地域范围内的居民数)。位于人口稠密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小;相反,位于人口稀少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相对较大。\n名师提醒需要指出的是城市服务范围往往要分职能来分析,如某县城,它的行政服务范围只局限于本县地域,而经济服务范围往往根据其相关竞争力而定,是可以跨越其所属行政地域的,县级市义乌在小商品批发方面,其服务范围是全世界。\n思维拓展大城市的辐射功能1.吸引周边劳动力来大城市工作。2.促进周边城市经济的发展。3.大城市的高新科技、管理经验等向外辐射,提高周边地区经济技术水平。4.文化等带动作用,如新兴文化风潮由大城市向周边城市扩散、传播等。5.部分产业转移到周边地区,推动大城市与周边小城市的产业分工和布局。\n考点3城市化及其影响1.城市化的概念、内涵、标志、动力及意义如下图所示:\n2.城市化进程的差异(1)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如下表所示:\n(2)城市化进程的地区差异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晚早晚原因工业化早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目前速度快慢趋缓(甚至停滞)快原因城市化已发展到相对成熟阶段。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迅速。城市人口比重大小大较小原因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一般较低所处阶段后期成熟阶段初期阶段和中期加速阶段城市化表现及原因表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发展不合理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n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要弄清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必须要知道城市化地域的主要特点。其主要特点是“密、高、硬”。城市人口密集、产业密集、建筑物密集、知识与技术密集、能量物质的调入与排放密集;城市建筑物高;城市地表硬化的面积比重大。抓住这三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打开分析的思路。\n(1)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①不利影响\n②有利影响平整土地、绿化环境,如铺透水砖、建设雨水花园、增加绿地,可以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改善环境。\n(2)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不利影响成因应对措施资源短缺耕地面积减少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占用大量耕地。节约用地,尽量少占用耕地。水资源短缺产业和人口集中,用水量增大。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治理水污染。生态破坏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等。减少地下水开采,雨季回灌。\n不利影响成因应对措施环境污染大气污染生活、工业、交通等燃烧煤、石油,排放大量烟尘、废气。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水源。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固体废弃物污染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产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及时清理,实行分类回收、利用。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产生噪声。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n不利影响成因应对措施社会问题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优先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加快住房建设。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乡村人口无序迁入,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n4.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3)生态城市建设:①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②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n辨析比较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辨析1.从城市化进程来看,郊区城市化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而逆城市化则出现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2.从距离上看,郊区城市化是居民和企业迁往郊区,逆城市化是居民及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或小城镇。3.从城市自身发展上看,郊区城市化使城市面积扩大,人口增多,逆城市化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少。\n考点4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1.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分析地域文化是人类活动与地域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文化现象,包括物质文化、行为习俗文化、思想意识文化等不同层面的文化。建筑风格、城乡空间格局等所反映的文化特点是地域文化的重要方面。在分析城乡景观的地域文化时,主要关注自然环境、生产方式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景观文化特点的影响。\n2.城乡景观的特点乡村聚落在景观上规模较小、分布或集中或分散,功能分区取决于其生产的主要方式,如耕作业、乳畜业和渔业形成的乡村不仅空间选择不同,而且集中度和功能区分化程度也不同。乡村聚落基本的功能区有农业生产用地区、居住用地区、公共用地区等。城镇聚落在景观上规模较大、分布较集中,空间的垂直利用度较高。功能区主要为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和文化与公共事务区等。\n3.地域文化差异的形成\n考法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特征分析考法2城市服务等级、城市功能区、城市空间形态的综合分析考法3自然环境特征对城市景观的影响考法帮·解题能力提升\n考法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特征分析示例1[2020天津地理卷]下图表示我国西北地区某城市中心城区交通、金融、医疗和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密度。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n(1)图中虚线圈内区域最可能的城市功能是A.商业和住宅B.工业和行政C.旅游和休闲D.仓储和物流(2)影响该市中心城区形态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B.地形C.气候D.科技\n答题思维\n答案(1)A(2)B\n回归教材本示例从全新的视角,以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密度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及影响因素,与往年命题(结合城市功能区及交通的分布)差异较大,难度相对较大,但解题思路是一致的,关键还是在于把握教材知识——城市各功能区的特点。本示例在解答时需对城市各功能区有准确的理解和认识,并牢牢抓住各功能区与交通设施、医疗设施及文化设施之间的关系。\n考法2城市服务等级、城市功能区、城市空间形态的综合分析示例2[2017全国卷Ⅲ]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1)—(3)题。\n(1)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A.站点的用地面积B.周边的人流量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D.周边的环境质量(2)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A.中心商务区B.森林公园C.大型住宅区D.产业园区(3)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n答题思维\n答案(1)B(2)A(3)C\n考法3自然环境特征对城市景观的影响示例3[2020全国卷Ⅰ]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以下)。下图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据此完成(1)—(3)题。\n(1)下列建筑布局中,适合居住片区Ⅱ的是A.①B.②C.③D.④(2)相对居住片区Ⅱ,居住片区Ⅰ的建筑布局宜①建筑密度大 ②建筑密度小 ③以高层建筑为主 ④以多层建筑为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该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开A.春季盛行风B.夏季盛行风C.秋季盛行风D.冬季盛行风\n答题思维\n\n答案(1)B(2)A(3)D\n思维拓展风与建筑特征1.在我国南方地区,夏季气候炎热,争取良好的自然通风是选择建筑物朝向的重要因素,建筑物朝向尽量布置在与夏季主导风入射角小于45°的朝向上,使室内得到更多的自然风。当总体建筑布置呈行列式时,应避免建筑物正对夏季主导风向(与主导风入射角成0°)以避免对后排建筑物的自然通风不利,在此情况下,建筑物朝向宜采取与夏季主导风入射角在30°—60°的朝向上,以利于室内自然通风。2.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为了防寒(西北风侵袭),建筑物布置应避免正对冬季主导风向,以免热损过大,影响室内温度。一般建筑在南偏东至南偏西一定角度朝向范围内,处于背风面,是冬季防寒的适宜朝向。\n主题情境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探索——通风走廊高分帮·“双一流”名校冲刺\n主题情境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探索——通风走廊城市通风走廊能够提升城市的空气流动性,缓解热岛效应,降低建筑物能耗。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将城市通风走廊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并加以实施。下图为贵阳市某区一级通风走廊剖面示意图。\n探究设问(1)推断该地一级通风走廊的基本走向,并阐述理由。(2)指出该地规划城市通风走廊时可利用的城市用地类型,并解释原因。(3)分析该地新鲜空气补偿空间布局在山坡上的原因。(4)请你对准备规划建设通风走廊的城市提出其他方面的合理建议。解题思路(1)沿盛行风向延伸通风效果最佳。(2)通风走廊旨在通风,利用交通用地及绿化用地较为合理。(3)通风走廊利用山谷风原理将新鲜、湿润、凉爽的山风补充到市区。(4)从通风走廊的位置、通风效率及对风质量的影响考虑城市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n参考答案(1)方向:东北—西南走向。理由: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季风。(2)交通用地。原因:交通道路地面平坦,线路平直,空气流通性好。绿化用地。原因:植被覆盖率高,蒸发与蒸腾量大,且植被有净化、增湿、降温的作用。(3)该区位于山谷地带,受气温昼夜变化的影响,夜晚两侧山坡空气降温快,冷却下沉,形成山风;新鲜、湿润、凉爽的山风从山上吹到市区,可补充市区通风走廊新鲜空气的不足。\n(4)规划前要研究热岛效应显著的地区分布情况;保证城市风道口的环境清洁,避免在通风走廊布局高污染高能耗高产热的工业;提高城区绿地比重的同时兼顾建设用地比重,力求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协调发展;保护郊区绿地、湿地及耕地不被城市扩张大面积蚕食;空气引导通道建筑物不能过高。对接高考试题取样命题情境2019江苏地理卷,11—12城市不透水面增加的影响分析。2016海南地理卷,10—12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7-06 15:51:47 页数:57
价格:¥3 大小:1.70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