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9城市与城市化课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3

2/113

3/113

4/113

剩余10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专题九 城市与城市化\n考点26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n真题分层1基础题组\n[2020浙江7月·1—2,4分,难度★★☆☆☆]2020年5月以来,许多城市鼓励发展地摊经济。规范化管理下的地摊经济让生活“烟火气”更加浓郁。下图为某城市局部空间结构示意图。完成1—2题。1.图中四地最适合发展夜市地摊经济的是(  )A.甲B.乙C.丙D.丁答案1.A 【解题思路】 夜市地摊经济属于小商品零售,需要布局在夜间消费人口多的居民区附近。由图可知,丙地位于居民区,夜间流动人口比较多,C正确。甲地位于城市环线交会处,但距居民区较远,人流量较小,A错误。乙地位于景区,夜间景区一般不营业,流动人口少,B错误。丁地位于铁路沿线,而且在城市外围,人烟稀少,D错误。\n2.发展地摊经济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生产效率B.增加就业岗位C.优化城市布局D.改善城市交通答案2.B 【解题思路】 发展地摊经济需要一定的劳动力,可以增加就业岗位,B正确。发展地摊经济不能提高生产效率,也不能优化城市布局,但可能会造成城市交通拥堵,A、C、D错误。\n[2020北京·9,3分,难度★★☆☆☆]下图是采用手机信号定位获取的某市新建城区工作日人口分布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第3题。3.图中甲地最可能是(  )A.办公区B.商业区C.住宅区D.生态区答案3.A 【解题思路】 由图可知,甲地白天人口密度大,接近5万人/千米2;夜间人口密度小,故甲地最可能是办公区,A正确。商业区为了接近更多的消费者,一般布局在城区交通便利的地方,而甲地位于城区西北角,不方便消费者前去购物,B错误;住宅区白天人口密度小,夜间人口密度大,C错误;生态区一般会限制人类活动,人口密度较小,D错误。【易错提醒】 本题易错选B。主要是因为白天人口密度大、夜晚人口密度小是商业区和办公区的共同特点,如果只从人口密度日变化规律的角度分析就无法区分商业区和办公区,所以,我们应该另找思路,从区位选择的角度进行区分。\n[2014山东·3—4,8分,难度★★☆☆☆]下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完成4—5题。4.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  )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答案4.B 【解题思路】 该城市城区布局属于组团式,四片城区分布于城市林地之间,各片城区接近自然,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但这种布局模式会延长居民出行距离、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不利于加强各区之间联系。\n5.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  )A.①处和③处B.①处和④处C.②处和③处D.②处和④处答案5.A 【解题思路】 物流园区需要布局在交通便捷且地价较低的地方,图中①处位于高速公路出入口附近和城市公路沿线,交通便捷,同时位于城市外缘,地价相对较低;化工园区需要布局在城市河流的下游、盛行风的下风向以及交通线附近,图中③处位于城市河流的下游、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以及公路沿线,适宜布局化工园区。\n[2018北京·10—11,8分,难度★★☆☆☆]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读下图,回答6—7题。6.该城市(  )A.Ⅰ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B.Ⅱ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C.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D.Ⅳ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答案6.A 【解题思路】 Ⅰ区位于市中心,土地利用强度最大,为商业区(中心商务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选项A正确;垃圾填埋场易加剧周边地区的环境污染,应远离中心城区,故选项B错误;一般情况下,越靠近市中心,商业网点密度越大,选项C错误;一般情况下,越靠近市中心,城市热岛效应越强,选项D错误。\n7.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A.建设民俗博物馆B.划定耕地保护区C.增加种植业投入D.扩大卫星城规模答案7.D 【解题思路】 民俗博物馆一般都依托既有的传统民居建筑,并不会使建设用地面积明显增加,选项A错误;耕地为农业用地,若划定甲处为耕地保护区,则甲处的土地利用强度较周边地区低,选项B错误;耕地是发展种植业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增加种植业投入一般指使用良种、机械化生产、采用喷灌或滴灌技术等,并不会使建设用地面积明显增加,选项C错误;为了分流中心城市过于密集的人口和产业,卫星城与中心城市保持适当的距离,为了接纳中心城市分流的人口和产业,卫星城必然会增加建设用地面积,从而使得土地利用强度高于周边地区,选项D正确。\n真题分层2中档题组\n[2016江苏·13—14,4分,难度★★★☆☆]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最有可能是住宅区的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1.A 【解题思路】 住宅用地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对照图例,比较①②③④四种土地利用方式的用地面积可知,①的用地面积最大,应为住宅区。\n2.沿甲—乙方向,气温、地租变化趋势曲线最有可能的是(  )答案2.C 【解题思路】 由图可知,该城市主要由东西两城区组成,东面城区面积较大。甲—乙线穿过了两城区,城区地租高于郊区,因而地租曲线上应出现两个明显的高峰,且东面城区较大,地租高峰值更大些,可排除B、D两选项;根据城市、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沿甲—乙方向气温最低值应出现在城市最西侧的山脉所在地,故排除A选项。\n【技巧点拨】 坐标图上一般用曲线来表示地租水平随与市中心距离变化而变化的关系。读图时,不仅要注意图中地租水平多少、强弱、增减的变化总趋势,还要进一步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的增减趋势和程度,并对地租的峰、谷值及谷峰变化进行成因分析,总结出地理规律。通俗地讲,既要有宏观认识,又要做微观分析。从宏观角度看,城市中心的地租水平最高,随着离市中心越来越远,地租水平呈波动式下降;从微观角度看,地租曲线的起点、终点、转折点等特殊变化,反映了交通通达度、地理环境等对地租水平的影响。具体地说,我们在解读地租坐标曲线图时,要注意通过对相关地理图像(不同地段、不同年份)的对比分析来揭示地理事物的特征与变化,更深刻地认识图像所反映的地理规律。\n[2016天津·6—7,8分,难度★★☆☆☆]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下图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变化趋势。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读图文材料,回答3—4题。3.符合图中该城区实际情况的表述是(  )A.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大于南部地区B.地租相同的区位,西南方向距市中心最近C.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D.东南方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方向空气质量较好答案3.C 【解题思路】 由图可知,该市北部地区地租等值线密度总体较南部地区小,故北部地区地租梯度总体较南部地区小,故A错误。图中地租相同的区位,正南方向距离市中心最近,故B错误。西北方向上地租递减较慢,可能是因为西北方向上交通设施较好,距离市中心较远地段地租仍很高,故C正确。空气质量越好的地区,地租越高,地租等值线间距会越大,故D错误。\n【据图析图】 地租等值线也符合等值线的一般规律,如同线等值、等值距相等等。城市地租等值线也存在特殊性,大多数是自城区向郊区降低的,在城市环线和放射线沿线地区地租较高,部分地区存在地租较低的“中空”地带。\n4.该市规划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宜的是(  )A.电子信息产业园区B.钢铁工业产业园区C.航空航天产业园区D.汽车工业产业园区答案4.A 【解题思路】 图中甲地交通条件较好,是电子类产业布局的优势区,故选A。\n[2018海南·4—5,6分,难度★★★☆☆]某单中心城市,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城市中心附近人口和产业分布过于集中,交通拥堵,人居环境较差。下图示意该城市某个方向的土地价格(P)变化。据此完成5—6题。5.为优化城市中心附近的功能布局,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甲地宜增建(  )A.公园B.工业园区C.住宅D.物流园区答案5.A 【解题思路】 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应合理规划,既应做到土地的合理利用,又应缓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城市中心附近且地价较低,如果增建公园绿地不但可以缓解材料中所述“该城市中心附近人口和产业过分集中,交通拥堵,人居环境较差”的现状,而且征地成本也相对较低,故A正确。工业园区占地面积大且对环境有一定污染,不适宜建在城中心附近,建住宅区会导致城市中心附近人口更加集中,物流园区一般建在城郊交通通达度较高的地区,若建在城市中心附近,会加剧交通拥堵,故B、C、D项错误。\n6.乙地附近比例最大的用地类型可能是(  )A.仓储用地B.公共绿地C.工业用地D.居住用地答案6.D 【解题思路】 材料显示:该城市为单中心城市,且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因此城市空间结构最可能为同心圆模式。一般而言,在同心圆模式中从城市中心向外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其中住宅区占地面积最广。图中乙地附近地价仅次于市中心,且占地范围广,因此最可能为住宅区,故D正确。仓储用地一般位于靠近铁路、公路等交通便利且地价相对便宜的城郊;乙地附近地价较高,因此不适于建设公共绿地;工业用地一般位于城郊。\n[2021辽宁适应性测试·3—4,6分,难度★★★☆☆]下图为某市中心城区规划示意图。该市为了打造宜居城市,提升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将在建成区基础上重点规划建设滨水居住区、仓储物流区和旅游服务区。据此完成7—8题。7.建成区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旅游C.河流D.交通答案7.D 【解题思路】 据图可知,该城市位于两条铁路的交会地带,且建成区分布在铁路和国道中间,因而可判定交通是建成区形成的主导因素,D正确。\n8.与规划建设的滨水居住区、仓储物流区和旅游服务区对应合理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②④D.④③①答案8.B 【解题思路】 滨水居住区靠近河流或湖泊,②区域临近湖泊,符合此条件;仓储物流区应布局在交通干线附近,方便货物运输,③区域符合此条件;旅游服务区应布局在旅游区附近,①区域临近国家湿地公园,符合相应条件。故选B。\n考点27 城市区位和等级体系\n真题分层1基础题组\n[2015江苏·1—2,4分,难度★★☆☆☆]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读图回答1—2题。1.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  )A.文化底蕴深厚B.商业繁荣发达C.人口高度集聚D.水陆交通便利题组1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因素答案1.D 【解题思路】 图中信息显示,河中船舶往来,桥上人流密集,从而可判断水陆交通便利是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n2.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  )A.行政功能为主B.军事功能为主C.文化功能为主D.经济功能为主题组1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因素答案2.A 【解题思路】 抓住“北宋都城”这一信息可直接确定东京的城市功能以行政功能为主。\n[2015北京·3,4分,难度★★☆☆☆]下图为某地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第3题。3.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依次是(  )A.⑥①②B.⑤③⑥C.③②④D.①④⑤题组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答案3.B 【解题思路】 博物馆一般位于等级较高的城市中,其服务范围较大;乡(镇)行政机构服务范围大于集贸市场。\n真题分层2中档题组\n[2014大纲卷·10—11,8分,难度★★★☆☆]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据此完成1—2题。1.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公路交通枢纽D.港口答案1.D 【解题思路】 由图中信息可知,甲地位于非洲东北部亚丁湾西岸,扼红海入印度洋的要冲,海运便利,这是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n2.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A.位置适中B.资源丰富C.气候宜人D.经济中心答案2.D 【解题思路】 甲城市优越的地理位置及便利的交通条件促使该市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n3.[2019全国Ⅲ·36(1),6分,难度★★★☆☆]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德国鲁尔区曾是以煤炭、钢铁产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区,经过综合整治,经济由衰落走向繁荣,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善。目前,该区有500多万人口,50多座城市,老龄人口比重高居德国之首。该区医疗保健业发达,拥有100多家医院、近万名医生及数以千计的保健站、药店等。波鸿市人口近40万,是重要的生物制药基地,多所大学的医学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009年,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落户波鸿市,并新建保健园。图1示意鲁尔区的城市建成区和波鸿市的位置,图2示意鲁尔大学、生物制药科学园和保健园在波鸿市的位置。概括鲁尔区城市的等级规模和空间分布特征。\n答案3.【参考答案】 (数量多,规模小)以中小城市为主;城市密集(建成区连片,城市间距离近)。【解题思路】 结合文字材料“该区有500多万人口,50多座城市”且“波鸿市人口近40万”说明该区城市数量多,规模小,以中小城市为主。结合图1可以看出该区的城市建成区连片且分布集中,由此可得出鲁尔区城市空间分布特征。\n考点28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n真题分层1基础题组\n[2015江苏·8,2分,难度★☆☆☆☆]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读图回答1题。1.客家人选择土楼这种独特房屋形态最主要的原因是(  )A.安全防御B.节约耕地C.防雨保温D.就地取材答案1.A 【解题思路】 土楼呈圆形,由厚厚的泥土夯筑而成,且只有一扇门敞开,非常坚固,具有安全防御作用。\n[2017全国Ⅲ·1—3,12分,难度★★☆☆☆]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2—4题。2.图中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答案2.D 【解题思路】 剪纸中出现了小桥、流水等景观,这些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故选D。\n3.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答案3.B 【解题思路】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降水丰沛,河流密布,交织成网,形成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观,故本题B正确。\n4.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A.川剧B.豫剧C.粤剧D.越剧答案4.D 【解题思路】 越剧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等我国南方地区,故本题选择D。川剧主要流行于四川一带;粤剧主要流行于广东一带;豫剧主要流行于黄河、淮河流域。故A、B、C错误。【高分要诀】 地理环境对人类及其活动的影响涉及很多方面,既包括服饰、交通工具、饮食、传统民居等方面,也包括语言、文字、艺术、宗教信仰等。地理学科试题中,往往可以找到与地理常识有关的判断依据,如本题地方剧种中的“川”“豫”“粤”等字就是我国三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n[2017海南·9—11,9分,难度★★★☆☆]位于南岭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下图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但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据此完成5—7题。5.在农业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  )A.谷地面积B.河流水量C.林木产量D.风俗习惯答案5.A 【解题思路】 在农业社会,耕地面积是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条件,也是决定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该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而山间谷地由于地形较为平坦、取水方便等,适合耕种。谷地面积的大小决定了耕地面积的大小,谷地面积成为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故选A。\n6.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  )A.通风B.避灾C.采光D.美观答案6.B 【解题思路】 山间谷地被水淹的频率很高,因此在建筑物设计和建造时必须要考虑减轻洪水对人类生活及生命财产造成的不利影响。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是为了在洪水淹没下层时,方便居民进出和逃生,故选B。【技巧点拨】 准确获取和解读信息,基于信息展开思考、综合分析是解答选择题的基本原则。以本题为例,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尽管水淹频率很高,但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水淹频率很高说明集镇易受洪水威胁,“淹而不没,灾而无难”说明建筑物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必定采用了防灾减灾措施,由此即可得出答案。\n7.这些集镇遭遇的洪水特点是(  )①砾石多 ②退水快 ③历时长 ④流速缓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7.C 【解题思路】 集镇地处山间谷地,地势起伏较小,因此洪水流速缓。集镇地处南岭山地,汇水面积较小,来水量较少,加之谷地较为宽阔,泄洪能力较强,因此洪水退水快。综上可知,C正确。\n真题分层2中档题组\n[2018天津·10—11,8分,难度★★★☆☆]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1.依据图表信息,对四城市地域文化的正确推断是(  )A.东京众多的星级餐厅,是构成该市地域文化的主体B.巴黎地域文化的标志是美术馆、电影院屏幕总量最多C.纽约人喜爱观赏戏剧,是该市地域文化的特征之一D.伦敦地域文化特色突出,体现为外籍学生、博物馆多\n答案1.C 【解题思路】 东京星级餐厅多只能说明到东京旅游观光、就餐的人数多,星级餐厅并不是其地域文化的主体,A错;电影院屏幕属于文化设施,世界上许多城市都有,不属于巴黎地域文化的标志,B错;剧院也属于文化设施,纽约剧院多反映了当地人喜爱观赏戏剧,是该市地域文化的特征之一,C对;外籍学生多,是文化交流形成的,不属于伦敦地域文化特色,D错。【思路矫正】 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地域文化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状况,是一定地域内各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有明显的、长期的影响,美术馆、电影院和剧院等文化设施,是适应当地地域文化需要而建设的,不能把当地文化设施和建筑当作地域文化。\n2.四城市相比,经济功能比文化功能突出的一组城市是(  )A.东京、纽约B.纽约、伦敦C.东京、巴黎D.巴黎、伦敦答案2.A 【解题思路】 由表可知,东京和纽约经济总量都比较大,说明其经济功能较伦敦、巴黎更为突出。伦敦、巴黎经济总量相对较小,但由图可知两城市中图书馆、文化遗产等建筑较多,反映城市文化功能较突出。【思维线索】 经济功能突出的城市,其经济总量必然要大;文化功能突出的城市,其文化设施和建筑应该比较多。\n[2021河北适应性测试·11—12,6分,难度★★★☆☆]陕西窑洞聚落的院落模式具有典型性和独特性,从渭北到陕北呈现显著的地域分异特征。下图示意三种典型院落模式。据此完成3—4题。3.陕西窑洞三种院落模式从南到北总体分布趋势是(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②—①—③答案3.C 【解题思路】 根据所学知识,从渭北到陕北,黄土高原地势先上升后趋于平缓。厢房式窑洞主要依山或沿沟而建,一侧靠山;厢窑式窑洞主要建在山坡上,三侧被山体环绕;地坑院式窑洞主要分布在无山体可依靠的平坦黄土塬区。因此从渭北到陕北,三种窑洞院落分布的总体趋势是厢房式窑洞—厢窑式窑洞—地坑院式窑洞。\n4.窑洞聚落的院落模式呈现地域分异的直接影响因素是(  )A.土壤性状B.地貌条件C.光照强度D.文化传统答案4.B 【解题思路】 由上题分析可知,不同类型窑洞分布主要受从渭北到陕北地形地貌条件变化的影响。\n5.[2014天津·12,12分,难度★★★☆☆]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以上四幅图片所示景观反映了不同类型的天津地域文化。(1)据图片信息概括,天津地域文化的特点是。形成天津地域文化最主要的自然条件是。(2)保护性开发天津的地域文化景观,对发展旅游业有何促进作用?请答出两项。\n答案5.【参考答案】 (1)多元性(包容性;开放性;类型多样);河海交汇(沿河靠海)。(2)丰富了人文旅游景点(提高了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突出了人文旅游景观特色(增强了人文旅游景点的吸引力);增加了游客(增加旅游业的收入)。(答出其中两项即可)【解题思路】 第(1)问,从四幅图片可以看出天津的地域文化多样,具有多元性或包容性的特点。第(2)问,保护性开发天津的地域文化景观,可以突出该地文化景观的特色,吸引更多游客。\n考点29 城市化及其影响\n真题分层1基础题组\n[2019浙江4月,7—8,4分,难度★★☆☆☆]下图为浙江省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完成1—2题。1.表示城镇人口比重的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1.A 【解题思路】 浙江省位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其城镇人口比重在近几年应呈上升趋势,故可排除③④两折线,C、D错误;结合同一年三次产业比重之和为100%的规律可判断②折线应为三次产业之一,故①折线应为城镇人口比重,A正确。\n2.图中折线反映了(  )A.城镇人口比重显著下降B.第一产业产值逐年下降C.第三产业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D.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与城市化正相关答案2.C 【解题思路】 根据上题分析,①折线为城镇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A错误;浙江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故第一产业比重应该比较低,所以图中④折线应该表示第一产业比重,虽然比重略有下降,但由于近年来技术的提高,产值会增长,B错误;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目前正向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迈进,因而其第二产业应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应呈增长趋势,故②为第三产业,③为第二产业。2010-2018年,浙江省三次产业中只有第三产业比重和城市化水平同处于不断增长的趋势,说明第三产业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C正确;第二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这与城市化增长趋势呈负相关,D错误。【易错提醒】 考生误以为城市化的动力只有工业化(第二产业),忽视了第三产业发展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城市化是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变为非农村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样会为农业人口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城市化进程。\n[2017天津·2,4分,难度★★☆☆☆]天津既有优美的盘山自然景观,又有海河沿岸的历史遗迹。读图回答第3题。3.目前,天津部分称“沽”的村落(上图所示)已难寻觅,主要原因是(  )A.城市的扩展B.河流的改道C.人口的迁移D.文化的融合答案3.A 【解题思路】 称“沽”的村落“消失”主要表现为村落原有典型景观特征和功能的“消失”。随着天津市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规模扩大,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原村落所在地区的景观特征发生明显变化,从而导致称“沽”的村落“消失”;从材料无法得出河流改道对村落的影响;天津市在发展社会经济的过程中,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但人口的迁移并不是导致村落原有典型景观特征和功能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文化的融合对村落原有典型景观特征和功能的变化影响很小。综上可知,选项A正确。\n[2015安徽·25—26,8分,难度★★☆☆☆]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完成4—5题。4.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答案4.D 【解题思路】 读图可知,该市林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2006至2009年,该市水域面积扩大,可排除B选项;2006至2009年,该市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可排除C选项;2003至2013年,该市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主要是城市扩张使得大量耕地被占用所致。故D选项正确。\n5.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D.生物多样性增加答案5.C 【解题思路】 读图可知,该市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这意味着地面硬化面积增加,将使地表径流下渗量减少,排除A选项;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意味着城市面积扩大,居民居住地与工作地之间的平均距离将增大,因此平均通勤距离将延长,排除B选项;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城市中人类活动增加,将使城市“热岛”效应增强,C选项正确;在城市扩张过程中,随着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原有物种的数量和分布将受到影响,同时城市绿化建设将引入一部分外来物种,因此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具有不确定性,排除D选项。\n[2019江苏·11—12,4分,难度★★☆☆☆]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回答6—7题。6.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  )A.10—15千米B.15—20千米C.20—25千米D.25—30千米答案6.B 【解题思路】 比较图中1989年与2015年不透水面比例折线可知,距市中心15—20千米范围内,两折线垂直间距最大,说明比例变化最大,故选B。\n7.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  )①地下水位上升②地表气温升高③生物多样性增加④地表径流增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7.C 【解题思路】 不透水面比例增加,会使地表水下渗受阻,地表径流增多,同时地下水补给减少,地下水位下降,①错误,④正确;不透水面比例增加,地表硬化面积增加,热岛效应增强,地表气温升高,同时,由于自然环境被改变的区域面积增多,生物多样性可能减少,②正确,③错误。故选C。\n真题分层2中档题组\n[2015天津·6—7,8分,难度★★★☆☆]下图分别表示H市人口密度和城区在15年间的变化。读图回答1—2题。1.结合上图中信息推断,该市人口状况发生的变化是(  )A.西北部人口增加的数量最多B.全市人口密度增加C.市中心的人口密度有所降低D.东部人口增长较慢答案1.B 【解题思路】 从H市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东北部人口增加的数量和西南部人口增加的数量,均多于西北部人口增加的数量;该市市中心和边缘地带人口密度都有所增加,可判断全市人口密度增加。\n2.结合上图中信息推断,该城市空间结构发生的变化是(  )A.商业区的分布更加集中B.新工业区向老工业区集聚C.住宅区向滨湖地区聚集D.中部、南部路网密度增大答案2.D 【解题思路】 从H市城区变化示意图可知,城市规模扩大,因而其商业区分布更加分散;15年前工业区有1个,现在工业区有5个,可以判断新工业区没有向老工业区集聚;滨湖地区住宅区面积没有明显增加;城市向南部扩展,中部和南部的路网密度增加。\n[2014四川·9—10,8分,难度★★★☆☆]下图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3.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年较1990年增长最大的是(  )A.2千米附近B.4千米附近C.8千米附近D.10千米附近答案3.D 【解题思路】 单位面积人口数量即人口密度,由图示信息可知,在距市中心6千米附近2010年人口密度开始超过1990年人口密度。四个选项中,在距市中心10千米附近,2010年人口密度与1990年人口密度相差最大,故在距市中心10千米附近2010年较1990年单位面积人口数量增长最大。\n4.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  )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答案4.D 【解题思路】 由图示信息可知,从1990年到2010年的二十年间,在距市中心6千米范围内的城区,人口密度大幅度下降,在距市中心较远的地区,人口密度增加,说明城市的一些功能区迁出城市中心区,故该市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反映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调整,选D项。\n[2016上海·11—12,4分,难度★★☆☆☆]“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据此完成5—6题。5.上海建设“海绵城市”,除能够提高地下水位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还有(  )A.加强城郊间热力环流B.防止海水倒灌C.减缓地面沉降D.减弱酸雨污染答案5.C 【解题思路】 上海建设“海绵城市”,可以增加地表水的下渗量,从而提高地下水位;大量下渗的地下水,填补了地下岩层、土体之间的空隙,从而减缓了因过量开采地下水而导致的地面沉降。城郊间热力环流主要是城郊间大气温差导致的。酸雨主要是由人类不断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导致的。\n6.上海建设“海绵城市”可以采取的措施之一是(  )A.退耕恢复湿地B.铺设防渗路面C.完善排水系统D.增加绿地面积答案6.D 【解题思路】 “海绵城市”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增加绿地面积可起到这一作用,D项正确;恢复湿地虽然也可蓄、放水,但在上海市退耕恢复湿地不现实,A错误;铺设防渗路面后,地表水难以下渗,不利于“海绵城市”的建设,B错误;完善排水系统,可以减少城市洪涝出现的概率,但水被排走后无法再实现“放水”,C错误。\n[2020海南·1—3,9分,难度★★★☆☆]下图所示地区城镇化进程是我国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务工、经商等,逐渐融入城镇生活。农业转移人口的城镇化是推进城镇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新的发展理念,着力推动8000余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据此完成7—9题。7.该地区城镇化的特点是(  )A.多极化发展,不同等级城市同步扩张B.一极多核,大中小城市数量增多C.多核心发展,高等级城市迅速扩张D.多极多核,城镇分散发展答案7.B 【解题思路】 对照两图可知,1985年该地区的城市规模小,数量少;2015年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只有一座(上海市),500万—1000万的城市有两座(南京市和杭州市),100万—500万的城市较多,100万以下的更多。故该地区城镇化的特点是一极多核,大中小城市数量增多。\n8.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该地区城镇能够吸纳较多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要原因是(  )A.城镇建设更加有序B.地域文化特色更浓厚C.对外开放程度更高D.农业机械化水平更高答案8.A 【解题思路】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长江三角洲城镇化的特点是一极多核,大中小城市全面、有序发展,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与珠江三角洲多极化发展模式明显不同,A正确。长江三角洲地处我国东部沿海的中部、南北方文化汇聚之地,地域文化特色不如珠江三角洲地区浓厚,B错误;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开放程度更高的地区,C错误;长三角和珠三角农业机械化水平差异较小,D错误。\n9.新时代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的主要措施有(  )①加强基本农田建设 ②提高教育经费比重,扩大城镇教育规模 ③城乡统筹,加强就业培训 ④提高城市落户门槛,加强户籍管理 ⑤大力发展中小城镇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⑤D.③④⑤答案9.C 【解题思路】 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属于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不能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①错;目前,农村青壮年人口进城务工、经商较多,但子女大多在农村留守,因此提高教育经费比重,扩大城镇教育规模,满足农村人口子女的教育需求,利于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②对;城乡统筹,加强就业培训会提高农民工的技能,让进城农村人口适应城市的生活,进而促进农业人口城镇化,③对;提高城市落户门槛不利于农业人口的城镇化,④错;大力发展中小城镇,利于就近转移农业人口,转移成本相对较低,利于城镇化,⑤对。故选C。\n专项 大城市问题\n答案[2014重庆·1—2,8分,难度★★☆☆☆]有人把城市楼房超过90m部分的高度之和称为“城市个头”。2011年香港和重庆“城市个头”在中国排名靠前。据此完成1—2题。1.香港“城市个头”比重庆高,下列原因更合理的是香港(  )A.洪涝灾害更少B.淡水资源更多C.经济水平更高D.土地成本更低1.C 【解题思路】 城市建筑高低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密切。香港经济发展水平高于重庆,故香港“城市个头”比重庆高。\n答案2.近年来重庆“城市个头”不断长高,其主要积极影响是(  )A.节约建筑用地B.缓解交通压力C.降低建筑能耗D.扩大用地规模2.A 【解题思路】 随着经济的发展,重庆“城市个头”不断长高,这样可以节约建筑用地,但增加了建筑能耗,与缓解交通压力关系不大。\n答案[2014新课标全国Ⅱ·1—2,8分,难度★★☆☆☆]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握手楼”(下图)。据此完成3—4题。3.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B.吸引市民周末度假C.增加自住房屋面积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3.D 【解题思路】 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周边地价较高,建设“握手楼”可以节省土地面积,同时增加房屋面积。农民将房屋出租可增加收入,因此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出租房屋增加收入\n答案4.“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  )A.居住人口减少B.城区房价昂贵C.人居环境恶化D.城区不再扩大4.B 【解题思路】 “握手楼”的修建反映了该中心城市城区房价昂贵。\n答案[2017江苏·11—12,4分,难度★★★☆☆]“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多城市市民所接受。下图为“1986—2015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读图回答5—6题。5.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  )A.2000年B.2005年C.2007年D.2011年5.D 【解题思路】 市民主要出行方式中,自行车消耗能源最低,属于“绿色出行”;与小汽车相比,公共交通载客量大,人均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相对较少;由图可知,2011年之后,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占比迅速上升,选择自行车出行的占比也有所上升,选择小汽车出行的占比迅速下降,这表明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了明显影响。\n答案6.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优化城市空间结构B.改善城市交通状况C.改变城市服务功能D.扩大城市地域范围6.B 【解题思路】 选择公共交通和自行车出行会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地域范围受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影响,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其影响不大;城市服务功能主要受城市等级、规模影响。\n答案[2016海南·10—12,9分,难度★★★★☆]职住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下图是2015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完成7—9题。7.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  )A.二环与三环之间B.三环与四环之间C.四环与五环之间D.五环与六环之间7.C 【解题思路】 由题意可知,职住比越接近1,则职住越平衡;读图可知,四环与五环之间的职住比最接近1,因此职住最为平衡,故选项C正确。\n答案8.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业人群的(  )A.平均居住成本上升B.平均出勤距离增加C.平均经济收入增加D.平均通信费用增加8.B 【解题思路】 职住比差异增大,也就是职住趋向分离,说明居民居住地点和工作地点之间的平均距离在增大,即就业人群上班的平均距离(即出勤距离)增加,故选项B正确。\n答案9.针对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北京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①大力发展快速交通 ②郊区兴建大型住宅区 ③部分产业迁至郊区 ④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9.A 【解题思路】 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具体问题有就业人群的通勤距离增加、通勤时间变长、通勤成本增加等。可采取的应对措施包括两大方面,一是降低职住比,需要将部分产业迁至郊区,且要靠近人口密集地区;二是大力发展快速交通,以降低就业人群上下班所花费的时间和交通成本;综上可知,选项A正确。【知识拓展】 职住分离的应对措施职住分离指就业和居住的空间分离。从集聚经济效益、劳动力市场匹配和居民家庭出行需求多元化等多个角度来看,职住分离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在进行城市空间规划和土地供给时,应当促进产业用地的充分集聚,同时,应适当增加就业中心周边居住用地的开发密度。在交通方面,可考虑建设从就业中心延伸到城市外围的快速交通设施(例如轨道交通),并在轨道交通周边提供充足的居住用地,同时降低居民的居住和交通成本。在公共服务方面,应当逐步调整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改变其过度集中于城市中心的现状,使其与产业郊区化和居住郊区化相协调,从而有利于居民更好地权衡工作机会可达性和住房成本,降低职住分离程度。这些措施将有助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居民生活质量。\n易错疑难集训\n易错点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发展变化的答案1.B 【解题思路】 比较2004年和2016年的工业用地情况图可知,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2016年甲河以南的工业用地比重大的区域比2004年有所增加,工业功能可能增强,A错误;比较2004年和2016年的居民用地情况图可知,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2016年甲河以北的居住用地比重大的区域比2004年明显增加,居住功能明显增强,B正确;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2016年较2004年工业用地比重较大的区域增加较多且集中在南部,说明新建工厂主要集中在南部,C错误;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2016年较2004年居住用地比重较大的区域增加较多且集中在中、北部,说明新增住宅主要集中在中、北部,D错误。[2019天津·8—9,8分,难度★★★☆☆]读W市主城区2004年与2016年工业和居住用地情况图(下图),回答1—2题。1.2016年与2004年的土地利用情况相比,该市主城区发生的变化是(  )A.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南的工业功能明显减弱B.在乙河以西的地区中,甲河以北的居住功能明显增强C.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建工厂主要集中在该区中部D.在乙河以东的地区中,新增住宅主要集中在乙河沿岸\n易错点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发展变化的答案2.D 【解题思路】 结合上题分析,该城市南部工业比重较大的区域扩展较快,工业向偏南区域集聚,相反,居住功能区域则向中、北部集聚,工业区与居住区向相反方向扩展,增加了人们去工厂上、下班的距离,交通压力增大,需要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D正确。工业污染扩散,不仅要加强河流水质监测,而且还要加强大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的监测,A错误。新建工厂较多,就业岗位增加,B错误。中心城区土地价格高,建设住宅的成本高,房价偏高,使居民生活压力过大,C错误。2.由于该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变化,可能产生的问题及有效的对策是(  )A.工业污染扩散,加强河流水质监测B.就业岗位减少,提高第三产业比重C.居住区较偏远,增加中心城区住宅用地D.交通压力增大,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n易错点2判断影响城市外部空间形态的主要因素答案3.D 【解题思路】 读图可知,该小镇空间格局的演化依次表现为明代核心区在近南北向河流沿线布局,清代拓展区在东北—西南向河流沿线布局,现代拓展区沿重要交通线布局。据此可推知,影响该小镇空间格局演化的主要因素是交通方式。故D项正确。[2020江苏·11,2分,难度★★☆☆☆]下图为“某小镇空间格局演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3题。3.影响该小镇空间格局演化的主要因素是(  )A.产业结构B.人口素质C.环境质量D.交通方式\n疑难点城市规划改造措施的目的和影响[2016全国Ⅰ·4—6,12分,难度★★★☆☆]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1—3题。1.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A.服务种类B.服务等级C.服务范围D.服务人口答案1.A 【解题思路】 由材料可知,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说明在进行空间规划时,对各城市的服务种类进行了明确限定。\n疑难点城市规划改造措施的目的和影响2.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A.技术创新B.空间集聚C.市场拓展D.产品升级答案2.B 【解题思路】 由材料可知,各城市分工明确,即各自具备发展不同优势产业的条件,这有利于促使同类产业向最有利于该产业发展的地区集聚。\n疑难点城市规划改造措施的目的和影响3.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B.降低人口密度C.促进城市竞争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答案3.D 【解题思路】 由该地区的空间规划可知,其中间地带为乡村,周围为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城镇占地规模大于乡村,因此不可能提高乡村人口比重;该地区的空间规划有利于提高城市群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吸引人口集聚,增加人口密度;在该空间规划下,各城市分工明确,该地区城市间的竞争较小;“绿心”、环状城市群及城镇之间绿地的规划等,有利于优化城乡用地结构。\n疑难点城市规划改造措施的目的和影响[2021广东适应性测试·1—3,9分,难度★★★☆☆]下图是某市旧城区商业街改造前后建筑布局及功能分区平面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4.改造前,该街区商业布局的特点是(  )A.商住混合B.功能分区明确C.零星分散D.呈放射状分布改造后,该街区答案4.A 【解题思路】 读图可知,改造前,该商业街建筑物均为上住下商(商住混合)的综合建筑,功能分区不明确,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这些建筑集中整齐布局在主干道一侧,选项C、D错误。\n疑难点城市规划改造措施的目的和影响5.改造后,该街区(  )A.服务范围变小B.居民生活不便C.特色街区消失D.商业趋于集中答案5.D 【解题思路】 读图可知,改造后,依然保留了部分上住下商的特色街区,同时形成一个大型的商业综合体,商业活动趋于集中,并且商业综合体位于特色街区和住宅区之间,紧邻住宅区,并未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综上可知,选项D正确。【知识链接】 商业综合体是将城市中商业、办公、居住、展览、餐饮、娱乐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功能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裨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复杂而统一的综合体。其合理性在于节约用地、缩短交通距离、提高工作效率、发挥投资效益等。\n疑难点城市规划改造措施的目的和影响6.该商业街的改造主要体现在(  )A.产业结构调整B.环境污染治理C.空间格局优化D.交通网络变化答案6.C 【解题思路】 读图可知,该区域集中分布商业活动,改造后只是功能区布局的变化,产业结构并未发生变化;改造后,功能分区更加清晰,空间格局优化;交通网络的变化服务于空间格局变化,且主干道并未发生变化;综上可知,选项C正确。\n素养题型专练\n[2018全国Ⅲ·3—5,12分,难度★★★☆☆](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下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1—3题。1.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  )A.基础设施较完善B.更接近消费市场C.资金供应较充裕D.更易招募劳动力答案1.D 【解题思路】 与中心集镇相比,县城为更高等级的区域中心,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资金供应更加充足,故A、C错误。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受原料的影响较大,而受市场影响相对较小,且县城消费能力更强,故B错误。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分布在中心集镇,招募的工人多为当地农民,工人上班离家近,可以兼顾农业,因此当地农民更倾向于到中心集镇的加工企业上班,使得这些加工企业更容易招募劳动力,活力较强。\n2.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  )A.从事商业活动B.留守子女上学C.兼顾务工务农D.扩大种田规模答案2.C 【解题思路】 当地有相当规模的人口属于本地务工务农兼业的农民,这一群体既要在当地城镇务工,还要兼顾务农,故“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既方便农民务工,又方便在农村务农。\n3.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 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 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 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3.B 【解题思路】 乡村振兴战略应立足激活乡村活力,繁荣乡村文化,增加农民收入等,因此,通过加大当地优势资源开发,鼓励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开展多种经营,优化当地产业结构,可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大规模机械化种植需要大幅度扩大种植规模,且农业机械投入较大,在贫困山区难以实现;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对当地农村地区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明显。\n[2020全国Ⅰ·4—6,12分,难度★★★☆☆](结合居民区建筑布局这一实际生活情境,考查城市规划)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以下)。下图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据此完成1—3题。1.下列建筑布局中,适合居住片区Ⅱ的是(  )A.①B.②C.③D.④\n答案1.B 【解题思路】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居住片区Ⅰ位于该居住区的东北方向,应具备冬季防风的作用,居住片区Ⅱ位于该居住区的西南方向,应具备夏季通风的作用;横向错列排布的布局方式,使楼间空地的延伸方向与夏季盛行风(西南风)的风向大体一致(如下图),有较好的通风效果,故选B。\n2.相对居住片区Ⅱ,居住片区Ⅰ的建筑布局宜(  )①建筑密度大②建筑密度小③以高层建筑为主④以多层建筑为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2.A 【解题思路】 由上题分析可知,居住片区Ⅰ位于该居住区的东北方向,应具备冬季防风的作用,居住片区Ⅱ位于该居住区的西南方向,应具备夏季通风的作用;因此相对于居住片区Ⅱ,居住片区Ⅰ建筑密度大、以高层建筑为主,以起到阻挡和削弱冬季盛行风的作用,故选项A正确。\n3.该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开(  )A.春季盛行风B.夏季盛行风C.秋季盛行风D.冬季盛行风答案3.D 【解题思路】 该地位于东北平原,临近冬季风源地,因此冬季风较强;读图可知,该居住区的两个出入口均靠近居住片区Ⅱ,位于冬季风的下风向,因此该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开冬季盛行风,选项D正确\n[2021湖北适应性测试·1—3,9分,难度★★★☆☆](结合乡村振兴热点,考查城乡协调发展)共享村落是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房屋资产、促进乡村振兴的一项创新举措。下图示意共享村落的主要用途。据此完成4—6题。4.农村房屋闲置的直接原因是(  )A.社会服务短缺B.基础设施落后C.生态环境脆弱D.乡村人口迁移答案4.D 【解题思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受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从而导致农村大量房屋闲置,故D选项正确。\n5.共享村落建设,可以(  )①增加村民财产收益②满足城市人的田园梦想③促进相关产业发展④加快当地城镇化速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5.A 【解题思路】 读图可知,共享村落的用途包括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养老、休闲居住等。这些用途的实现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优化农村经济结构,③正确;共享村落的建设可增加村民收入,①正确;乡村旅游、养老、休闲居住等用途可以满足城市人的田园梦想,②正确;随着共享村落的建设,乡村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基础设施条件得以改善,乡村地区就业机会增多,村民收入增加,使得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的意愿降低,而且可能吸引部分外迁人口回流,因此共享村落的建设并不会加快当地的城镇化速度,④错。故选A。\n6.共享村落实现了城乡居民权益共享、发展共享,顺应了(  )A.产城融合发展大趋势B.区际协调发展大趋势C.城乡融合发展大趋势D.产业协调发展大趋势答案6.C 【解题思路】 共享村落实现了城乡居民权益共享、发展共享,顺应了城乡融合发展大趋势,C选项正确。\n专题综合训练\n答案1.C 【解题思路】 由图示信息可知,甲地带在工作日0:00时人口较密集,10:00时是城市各功能区中人口最稀疏的地带,应为住宅区。[2015四川·5—6,8分,难度★★★☆☆]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读图回答1—2题。1.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  )A.行政区B.商务区C.住宅区D.工业区\n答案2.B 【解题思路】 该城市形态集中紧凑,城市的功能区大致围绕市中心呈同心圆状,由此可推知该城市位于平原地区。2.根据城市地域结构特点推断,该城市位于(  )A.丘陵地区B.平原地区C.山地地区D.沟谷地区\n答案3.C 【解题思路】 读图可知,高雄市的商业区相对较集中,但商业区服务范围的大小主要与商业区提供服务的种类和级别有关,选项A错误;如果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处理不当,海洋污染是不可避免的,这与住宅区距海远近的关系并不大,选项B错误;工业区分布相对集中,工业集聚方便了企业间的联系,选项C正确;文教区分散布局主要是为了避免集中过多的人流和车流,与服务功能无关,选项D错误。[2012天津·4—5,8分,难度★★★☆☆]高雄矿产资源匮乏,工业部门主要有石化、炼油、钢铁、造船、食品等。读高雄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下图),回答3—4题。3.对该城市功能区布局的评价,正确的是(  )A.商业区高度集中,缩小了服务范围B.住宅区远离海岸,避免了海洋污染C.工业区相对集中,方便了企业联系D.文教区过于分散,降低了服务功能\n答案4.D 【解题思路】 石化工业对大气的污染比较严重。读图可知,d处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地带,且离城市中心区较远;靠近海港,便于石油及其产品的运输;地处该市最主要的工业区,方便企业间的联系,也能降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资。综上可知,选项D正确。4.高雄的石化工业最适宜布局在上图中的(  )A.a地B.b地C.c地D.d地\n答案5.CD 【解题思路】 由图1可知,居民倾向于到中心城区购买服装;由图2可知,居民倾向于到中心城区购买家用电器。[2014江苏·21—22,6分,难度★★★☆☆]下图是某特大城市开发区社区居民不同购物行为空间差异图。读图回答5—6题。5.(双选)居民倾向于到中心城区购买的商品是(  )A.食品B.日常用品C.服装D.家用电器\n答案6.AB 【解题思路】 由图可知,开发区的居民购买食品和日常用品到开发区的倾向较高,主要是由于这里出行距离较近,所需交通费用低,且物价较中心城区低,购物成本低。6.(双选)影响居民购买食品和日常用品空间倾向的主要因素是(  )A.出行距离B.购物成本C.交通方式D.购物环境\n答案7.AB 【解题思路】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交通条件落后,因此城镇多分布在交通便利、水源较为丰富的山麓地带。[2012江苏·25—26,6分,难度★★☆☆☆]下图是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城镇带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7.(双选)乌鲁木齐以西城镇带已初步形成,其形成的有利条件有(  )A.公路与铁路的兴建B.山麓地带水源较丰富C.风能和太阳能的开发D.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n答案8.AC 【解题思路】 对于一个区域内的城市体系来说,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少,相互之间的距离越大,城市密度越小,A正确;城市等级越低,城市数量越多,城市密度越大,B错误;乌鲁木齐是新疆的首府,城市等级最高,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C正确;从图例可以看出昌吉市和石河子市的城市等级相同,都是县区级行政中心,服务范围不存在包含关系,D错误。8.(双选)该区域城镇的特征有(  )A.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少B.城市等级越低,城市密度越小C.乌鲁木齐市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D.昌吉市的服务范围包含石河子市的服务范围\n答案9.A 【解题思路】 从图中可以看出,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都出现负增长,A正确;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中心城区人口呈减少趋势,B错误;Ⅳ阶段后,费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由正转负,说明其中心城区人口数量减少,C错误;从Ⅳ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大致由-0.8%变为-0.3%,说明巴尔的摩市中心城区人口迁出的数量变小,而不是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D错误。[2012浙江·9—10,8分,难度★★★☆☆]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下图为“1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完成9—10题。9.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B.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C.Ⅳ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抑制D.Ⅳ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n答案10.B 【解题思路】 波士华城市带作为世界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交通已比较完善,A错误;波士华城市带前期由于污染严重,人口向外迁移,之后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人口逐渐回流,B正确;美国人口政策在1970—2008年没有发生大的变化,C错误;波士华城市带的自然环境基本没有发生大的变化,D错误。10.影响Ⅳ—Ⅴ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状况B.产业结构C.人口政策D.自然环境【易错点拨】 本题出错的原因是考生易误认为波士华城市带中心城区人口变化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交通条件不断改善造成的。\n答案11.D 【解题思路】 屋顶农庄是一种特殊的面向市场的以农业种植体验为主要内容的商业模式,因为租借种植箱种植蔬果的都是附近的居民,故该商业模式需重点关注消费市场。[2015上海·6—7,4分,难度★★☆☆☆]上海某商厦屋顶上铺满了一个个生态种植箱,这里被称为屋顶农庄。商家专门从长白山运来优质土壤,吸引附近居民来租借种植箱种植蔬果。屋顶农庄运作以来,整栋商厦夏季空调用电量下降……据此完成11—12题。11.商家在经营屋顶农庄时,重点关注的因素是(  )A.土壤B.地形C.劳动力D.市场\n答案12.B 【解题思路】 在楼顶覆盖土壤,种植蔬果,相当于在城市内增加了绿地面积。因为绿色植物具有改善小气候的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故屋顶农庄运作以来,整栋商厦夏季空调用电量下降。12.除了经济效益外,开设屋顶农庄还可获得环境效益。因为它有助于(  )A.减少灰霾污染B.缓和热岛效应C.削弱紫外辐射D.增强雨岛效应\n[2020江苏·30B,10分,难度★★★☆☆]下图为“某城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该城市空间形态类型及其影响因素。(2)你认为①—④地中,最宜布局高品质住宅区的地点并说明理由。(3)简析该城市规划可能对市民生活产生的影响。\n答案13.【参考答案】 (1)组团式(条带状)。河流;地形。(2)④ 位于流经城区河流上游;盛行风向上风向。(3)亲近自然;环境优美;通勤距离远;易交通拥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7-06 15:50:41 页数:113
价格:¥3 大小:3.32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