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1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5
2/55
3/55
4/55
剩余5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专题十三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n考点38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n真题分层1基础题组\n[2017江苏·19—20,6分,难度★★☆☆☆]中央气象台2017年5月5日6时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下图为运用3S技术生成的“5月5日8时至6日8时全国沙尘落区预报图”。读图回答1—2题。1.(双选)本次沙尘暴的沙源主要为( )A.甲B.乙C.丙D.丁答案1.AC 【解题思路】 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地距离此次沙尘暴发生地太远,B项错误;从图中沙尘暴的分布范围可知,此时盛行风向最可能为偏西风、偏北风,故其沙源最可能来自甲地和丙地;丁地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排除D项。\n2.(双选)扬尘、沙尘暴天气造成的影响主要有( )A.传播流感病毒,诱发呼吸道疾病B.增加PM10含量,加重大气污染C.加重大气的酸性,腐蚀文物古迹D.影响大气能见度,引发交通事故答案2.BD 【解题思路】 扬尘、沙尘暴导致大气中颗粒物增多,加重大气污染,影响大气能见度,可能引发交通事故;流感病毒传播与扬尘天气无关;扬尘及沙尘暴中的颗粒物呈碱性,可以中和大气的酸性,降低酸雨危害。\n[2018浙江4月·13—14,4分,难度★★☆☆☆]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构成图。完成3—4题。3.引起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类活动是( )A.农业生产B.工业生产C.交通建设D.居民生活答案3.A 【解题思路】 仔细读图可知,引起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中排名前三位的是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这些主要是农业生产活动造成的,答案选A。\n4.我国新疆治理土地荒漠化,宜采取的措施是( )①天山建设高海拔人工草场 ②环境脆弱区进行生态移民 ③塔里木河中上游合理控制用水 ④塔里木盆地中部废弃油田复垦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4.C 【解题思路】 天山地区可以建设人工草场发展畜牧业,但在高海拔地区建设人工草场,受自然条件影响大,不适宜,①错。生态移民,亦称环境移民,指原居住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地区、生态脆弱区以及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基本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的地区的人口,搬离原来的居住地,在另外的地方定居并重建家园的人口迁移。在新疆地区,环境脆弱区进行生态移民是符合区域特点的措施,②对。塔里木河中上游合理控制用水,能够保证下游地区的水资源总量,有利于防治土地荒漠化,③对。塔里木盆地中部为大面积的荒漠,对废弃油田难以实现复垦,④错。答案选C。\n真题分层2中档题组\n[2019浙江4月·17—18,4分,难度★★★☆☆]近年来,浙江多地将农作物秸秆、农药包装物等分散分布的农业废弃物收集起来,集中进行循环利用或无害化处理。完成1—2题。1.影响农业废弃物分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土地B.技术C.资金D.劳动力答案1.A 【解题思路】 农业生产需要依靠土地进行,农作物秸秆、农药包装物等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必然分散分布在广阔的土地上,A正确;技术、资金和劳动力改变不了农业生产分散分布的空间格局,因而不是影响农业废弃物分散分布的主要因素,B、C、D错误。\n2.与分散处理农业废弃物相比,集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产业集聚B.降低运输成本C.提高规模效益D.促进产业协作答案2.C 【解题思路】 将数量巨大的分散分布的农业废弃物集中进行循环利用或无害化处理,能显著提高规模效益,C正确;农业废弃物处理产业对其他关联产业的影响较小,故与分散处理农业废弃物相比,集中处理农业废弃物并不能促进产业集聚及产业协作,A、D错误;将分散的农业废弃物收集起来集中处理,会增加运输成本,B错误。\n3.[2013安徽·35(1)(3),21分,难度★★☆☆☆]下图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陕北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薪柴缺乏等问题突出。(1)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2)针对果业发展中的问题,试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设计解决方案。(提示:可用示意图表达)\n答案3.【参考答案】 (1)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2)方案一(文字表述方式):果树下种草,草和果渣等作饲料发展畜牧业,解决果渣污染问题;果渣、粪便等入沼气池,沼气作为生活能源,解决燃料短缺问题;沼渣、沼液肥果园,解决过量施用化肥问题。方案二(示意图表达):方案设计可用示意图、文字等方式表达,只要能针对实现问题、体现循环经济思想、具有可行性均可。\n【解题思路】 第(1)问,陕北高原属于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该地区过去种粮需要大规模开垦坡地,过度垦荒、种植方式不合理(提示:种植作物单一易引发病虫害、生态失衡等问题。)很容易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的出现。第(2)问,结合材料可知,该地区在果业生产中存在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果渣露天堆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及农村薪柴缺乏等问题;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可通过发展沼气解决以上问题,发展沼气可避免果渣露天堆放,沼气可作为农村生活能源,而沼渣可作为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施用。【技巧点拨】 如何分析农业发展的综合效益分析农业发展的综合效益,应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方面进行。经济效益主要考虑单位土地产出的变化、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及经济发展的影响,社会效益主要考虑对农民收入、就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影响,环境效益主要考虑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n考点39 可持续发展的措施\n真题分层1基础题组\n[2019天津·1,4分,难度★☆☆☆☆]天津滨海新区发挥临海优势,采取多种举措,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读图文材料,回答第1题。1.集中分布在滨海新区北部的四处景观(见下图),共同反映了当地着力发展的产业是( )A.船舶制造与维修B.海洋文化旅游C.水产养殖与捕捞D.远洋货物运输答案1.B 【解题思路】 根据景观图名称可知,四处景观都与海洋有关,因而可判断当地着力发展的是海洋文化旅游,B正确。船舶制造与维修应在船厂内进行,图示四处景观没有涉及船厂,A错误。水产养殖与捕捞、远洋货物运输都需要利用广阔的海洋空间,而图示四处景观主要位于沿海陆地上,C、D错误。\n[2015江苏·25—26,6分,难度★★★☆☆]图1为1971—2008年世界及部分国家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变化率图,图2为1971、2008年世界及部分国家单位GDP碳排放图。读图回答2—3题。2.(双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美、日、德三国人均GDP变化率均低于人均碳排放变化率B.美、日、德三国人均GDP与人均碳排放同步增长C.美、日、德三国单位GDP碳排放最大的是美国D.1971—2008年单位GDP碳排放下降量最大的是中国答案2.CD 【解题思路】 由图可知,美、日、德三国人均GDP变化率均高于人均碳排放变化率,A错;美、德两国人均GDP变化率为正值,但人均碳排放变化率为负值,故美、德两国人均GDP与人均碳排放并没有同步增长,B错。\n3.(双选)下列措施中能有效降低单位GDP碳排放的是( )A.控制人口数量B.加快发展新能源C.加强科技创新D.缩减生产规模答案3.BC 【解题思路】 加强科技创新,发展能耗少的产业,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利用新能源,可有效降低单位GDP碳排放,B、C正确。控制人口数量和缩减生产规模并不一定能减少化石能源消耗,不能有效降低单位GDP碳排放,特别是技术落后的情况下,人少、生产规模小,能耗可能较多,单位GDP碳排放也可能较多。\n[2014江苏·25—26,6分,难度★★★☆☆]下图为我国某绿洲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4.(双选)该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 )A.保障城镇用水B.开发水能资源C.蓄水灌溉农田D.发展水产养殖答案4.AC 【解题思路】 绿洲地区的水资源十分珍贵,需要合理利用现有的水资源。图中水库离山地较近,地势较高,可以有效调蓄山地冰雪融水,保障城镇用水和灌溉用水的供给。此外,由于水量有限,水库水域小,水能蕴藏量小,养殖业发展空间小,因而发电和发展水产养殖不是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n5.(双选)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A.开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B.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C.修建防渗漏灌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D.营造防护林网,保护农田答案5.CD 【解题思路】 绿洲地区主要面临水资源短缺和土地荒漠化问题,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为节水灌溉和营造防护林网等。开发山地会破坏森林、草原生态系统,引发土地荒漠化;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会造成土壤盐碱化。\n6.[2012四川·39(2),8分,难度★★☆☆☆]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某大型农场生产用地随海拔分布示意图(图1)和该农场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图2)。简要评价该农场的生产经营优点。答案6.【参考答案】 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发挥了自然资源的综合效益(或农林牧立体利用土地,发挥了各类土地的生产潜力);种植业、畜牧业与土地之间形成了良性农业生态系统(或利用海拔差异多层次发展农林牧,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冬季从事旅游经营,利用了劳动力的农闲时间;多种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灵活性及对市场的适应性。【解题思路】 从两个示意图可分析出该农场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综合效益,形成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有效利用农闲时间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及对市场的适应性。\n真题分层2中档题组\n[2016江苏·23—24,6分,难度★★★☆☆]图1、图2为我国南方某山区立体农业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双选)关于该山区立体农业系统叙述正确的是( )A.山上河谷养种鱼,便于捕捞B.村寨秧田育鱼苗,便于管理C.山腰梯田种水稻,适宜机械化耕种D.稻田蓄水养成鱼,可以获得更多的饵料答案1.BD 【解题思路】 山上河谷环境质量好,河岸由岩石构成,利于种鱼产卵并孵化,A错;育鱼苗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村寨秧田距离村寨近,便于管理,B对;梯田不同阶梯间地势起伏明显,不利于农业机械的操作,C错;稻田中水稻生长时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多,饵料丰富,D对。\n2.(双选)该农业生产系统的特点是( )A.商品率高,受市场影响显著B.专业化程度高,利于安排农事活动C.注重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D.减少农药使用,农产品绿色无污染答案2.CD 【解题思路】 由图2可知,稻米和鱼主要供应农户,次要供应市场,因而商品率不高,A错;水稻种植和养鱼结合,属于混合农业的生产方式,专业化程度不高,B错;图2显示梯田、水稻和鱼之间组成了循环利用模式,可降低生产成本,C对;鱼以稻田中的虫为食物,利于防治稻田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的使用量,D对。\n[2018浙江4月·20—21,4分,难度★★★☆☆]下图为我国某酒精企业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其中虚线部分为传统生产工艺。完成3—4题。3.该清洁生产方式的益处是( )①提高土壤肥力 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③减少产品种类 ④缩短生产工艺流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3.A 【解题思路】 仔细读图可知,用糟液进行沼气发酵,生产的有机肥回归农田,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①对;从图中信息看,玉米脱胚后可以糖化、发酵和蒸馏,还可以生产玉米油和饲料,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②对;从图中信息看,与传统生产工艺相比,该清洁生产方式的产品种类是增多的,③错,生产工艺流程延长,④错。答案选A。\n4.从接近原料产地考虑,该企业最可能布局在我国粮食主产区( )A.青海省B.河南省C.湖南省D.广东省答案4.B 【解题思路】 从接近原料产地考虑,该企业最可能布局在我国玉米产区。四个选项中,河南省位于玉米产区。答案选B。\n5.[2012北京·39(3)(4),10分,难度★★☆☆☆]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目标与责任。城市绿化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下图为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规划绿地的分布特点。(2)阐述该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原理。\n答案5.【参考答案】 (1)城市中心为片状分布,边缘呈网状分布(环状分布,沿主干道呈楔形或条带状或放射状分布)。(2)吸附飘(浮)尘,吸收污染气体,释放氧气。【解题思路】 第(1)问,直接读图即可得知,注意把握绿地分布的突出特征(如形状等)和其他地理事物的相关性。第(2)问,结合该绿地系统所在的具体地点(城市),阐述植被的生态意义。\n6.[2019江苏·29,12分,难度★★★☆☆]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我国东南沿海某行政村总人口2750人,其中70%外出就业生活。留村人口绝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其中60岁以上占36%。近年来,该村农业的总产值与收入有下滑趋势,家庭年均收入约5万元,主要源自外出务工。材料二 图1为“某村等高线地形及立体农业示意图”,图2为“某村土地利用结构图”。(1)该村土地利用结构的主要特征有。(2)分析该村立体农业空间布局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3)指出该村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4)依据当地资源利用状况,为振兴该村经济可积极拓展的产业有。\n答案6.【参考答案】 (1)类型多样;以园地和林地为主,耕地较少(2)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灌溉水源充足(3)劳动力流失;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单一;农业衰退(4)生态农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观光农业;农村电商【解题思路】 第(1)问,从土地利用结构图中可以明显看出,该村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园地和林地占比共59.6%,耕地占比29.9%。第(2)问,该村立体农业空间布局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地形、气候、水源等角度分析。第(3)问,读文字材料可知,该村劳动力流失,人口老龄化,而且产业结构单一,农业出现衰退迹象。第(4)问,结合材料可知该村发展立体农业,主要产业为农业。该村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周边城市经济发达,人口较多,故该村可以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随着网络的普及,还可以发展农村电商。\n专项 循环经济模式图的判读\n答案[2019全国Ⅲ·1—2,8分,难度★★★☆☆]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完成1—2题。1.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 )A.废料B.原料C.能源D.产品1.B 【解题思路】 由图可知,厨余垃圾经分拣后可以提取生物油脂、生产沼气等,说明厨余垃圾是自动处理系统中的原料。\n答案2.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 )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2.C 【解题思路】 由图可知,厨余垃圾经分拣后可以提取生物油脂,产生的有机渣可以生产沼气,最后剩余废渣,利用提取的生物油脂可以生产工业油脂。【误区警示】 本题容易错选A选项,原因是考生没有进行工艺流程分析,认为利用废渣可以发展沼气生产,进一步可发展沼气发电。仔细观察示意图,其工艺流程应该为厨余垃圾→分拣→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n答案[2018浙江下半年·6—7,4分,难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利用煤炭的方式逐步改变。下图为煤炭气化利用示意图。完成3—4题。3.煤炭属于( )A.后天性资源B.化石能源C.可再生资源D.清洁能源3.B 【解题思路】 煤炭是直接从地层中开采出来的化石能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利用中易产生废渣、废气等污染,B对,C、D错。后天性资源主要指人工合成原料、智力资源等,是不能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A错。\n答案4.与传统燃煤相比,图示利用方式的优点主要是( )①减轻对环境的污染②增强对煤炭的依赖③拓展资源的利用深度④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4.A 【解题思路】 图示利用方式主要是通过气化来提高煤炭的利用率,可减轻对环境的污染,①对;能源类型有多种,开发利用清洁的新能源是大趋势,煤炭的气化利用可拓展资源的利用深度,但不会增强对煤炭的依赖,②错,③对;煤炭属于非可再生能源,不能永续利用,④错。\n答案[2012江苏·17—18,4分,难度★★☆☆☆]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下图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 )A.①B.②C.③D.④5.D 【解题思路】 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为④,沼气可以作为能源,沼渣可以作为肥料。\n答案6.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 )①引起大气污染 ②造成资源浪费 ③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④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6.A 【解题思路】 大面积焚烧秸秆,会排放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灰尘,污染大气;秸秆焚烧会造成资源的浪费。\n答案[2013福建·1—2,8分,难度★★★☆☆]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7—8题。7.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A.河套平原B.黄淮平原C.辽东丘陵D.闽浙丘陵7.D 【解题思路】 甘蔗、水稻的生长都需要高温多雨的环境,一般分布在我国水热条件较好的南方地区;河套平原地处我国内陆地区,水源缺乏,不宜种植水稻和甘蔗;黄淮平原位于我国北方,受水源条件限制,不宜大规模发展水稻和甘蔗种植业;辽东丘陵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热量不足,不适宜大规模种植水稻和甘蔗。\n答案8.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①提高经济效益 ②加快城镇发展 ③提供清洁能源 ④促进民居集中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8.B 【解题思路】 发展循环农业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与城镇化、人口迁移关系不大,所以②④错误。\n素养题型专练\n[2015上海·8—10,6分,难度★★★☆☆](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赤潮是海洋中由海水富营养化造成的常见污染类型。20—30℃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3题。1.根据赤潮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可以判断,在我国较易发生赤潮的海域一般是( )①南方近岸海域 ②城市近岸海域 ③北方近岸海域 ④乡村近岸海域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1.A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赤潮的发生要求水温较高,故我国南方近岸海域,比北方近岸海域赤潮发生的条件更好;同时,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水体富营养化与人类的经济活动密切相关;与乡村地区相比,城市地区经济活动强度更大,污染物排放量更大,更有利于赤潮的形成。\n2.我国沿海赤潮一般发生在( )A.9月到11月B.12月到2月C.3月到5月D.6月到8月答案2.D 【解题思路】 6—8月为北半球夏季,此时,我国沿海水温普遍较高,非常有利于赤潮的形成。\n3.如果赤潮发生的海域,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其对赤潮的影响是( )①使污染区域更集中 ②加剧污染程度 ③使污染区域更分散 ④减轻污染程度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3.D 【解题思路】 沿岸流对沿海地区的污染物扩散具有重要影响。受沿岸流的影响,沿岸海区的污染物浓度会降低,但污染范围会扩大。\n[2019江苏·25—26,6分,难度★★☆☆☆](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川西林盘”主要分布于川西平原,因竹木繁茂、小巧如盘而得名,是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乡村聚落。成都市有大小林盘约12万个。下图为“川西林盘景观及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4.(双选)川西林盘形成的背景有( )A.地形平坦,水网密布B.气候温和,物种丰富C.精耕细作,自给自足D.人多地少,耕地不足答案4.AC 【解题思路】 根据材料“主要分布于川西平原”可知,该地地形平坦;由图可知该地水网密布,精耕细作,自给自足,故选AC。\n5.(双选)发挥川西林盘历史文化价值的途径有( )A.拆迁合并,扩大林盘的规模B.集中布局,建设规模化小区C.保护性建设,留存文化遗产D.农旅融合,发展特色旅游业答案5.CD 【解题思路】 发挥该地历史文化价值,首先要保护留存的文化遗产;另外发展特色旅游业,利于发挥川西林盘历史文化价值,故选CD。拆迁和建设规模化小区都会破坏川西林盘原有的特色。\n6.[2016全国Ⅱ·37,22分,难度★★★☆☆]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n答案6.【参考答案】 (1)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3)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解题思路】 第(1)问,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可通过图示信息获得,从栖息地的面积、连续性、变化方向等方面进行描述,注意要分别描述不同时期的变化特点。第(2)问,材料说明不同时期的人类活动方式,对大熊猫栖息地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如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采伐作业,造成大熊猫栖息地面积缩小,碎片化严重。第(3)问,通过对比不同时期人类活动方式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可知,人类在开发和建设时,应尽可能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干扰,同时加强对植被的保护等。\n专题综合训练\n答案1.D 【解题思路】 由图可知,该农业生产模式发展养猪业、种植水稻、种植果树、养殖鸡鸭、放牧牛羊,故属于混合农业。[2015福建·1—2,8分,难度★★★☆☆]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完成1—2题。1.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季风水田农业B.乳畜业C.大牧场放牧业D.混合农业\n答案2.C 【解题思路】 由图可知,养猪场粪渣作为有机肥料提供给了牧草、苗木,养猪场的污水进入沼气池发酵,沼液作为水稻田的肥料,说明该农业生产模式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故该生产模式的农产品绿色优质,从而深受消费者青睐。2.该生产模式的农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是因为( )A.价格低廉B.减耗保鲜C.绿色优质D.品种丰富\n答案3.C 【据图析题】 获取和解读图示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002—2015年,人均GDP持续上升;但工业废水排放量则以2005年为转折点先升后降。【解题思路】 2002—2015年,人均GDP持续增长;2002—200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在增加,2005—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在减少,C对。2005—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呈下降趋势,说明工业废水排放受到控制,但同期人均GDP不断上升,说明控制工业废水排放并没有阻碍经济的增长,A错;2002—200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同步增长,2005—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呈下降趋势,但人均GDP不断上升,B、D错。[2018江苏·11—12,4分,难度★★☆☆☆]下图为“我国某区域2002年—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3.2002年—2015年期间,该区域( )A.控制工业废水排放阻碍了经济的增长B.人均GDP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同步增长C.人均GDP持续增长,工业废水排放量先增加后减少D.人均GDP增长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为代价的\n答案4.C 【解题思路】 从2002—2015年,我国人均GDP持续上升,经济增长没有放缓迹象,A错;尽管目前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低,但仍然是正值,人口还在不断增长,人口规模还在扩大,B错;2005年,我国环保政策发生变化,各地区均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工业废水排放量开始下降,C对;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工业生产萎缩必然影响人均GDP的增长,而事实上我国人均GDP在持续上升,D错。4.该区域工业废水排放量在2005年发生转折,最可能的原因是( )A.经济增长放缓B.人口规模减小C.环保政策变化D.工业生产萎缩\n答案5.BD 【解题思路】 广西地处亚热带地区,热量条件好,利于桑叶生长,蚕结茧次数多,B正确;广西土地资源丰富,宜桑面积广,适宜发展养蚕业,D正确;广西喀斯特地貌发育广泛,土壤较为贫瘠,A错误;喀斯特地貌不利于地表水储存,故而广西地表水相对缺乏,C错误。[2020江苏·21—22,6分,难度★★★☆☆]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推进,桑蚕产业由长江中下游和珠三角地区逐渐西移。2005年以来,广西蚕茧产量稳居全国首位,桑蚕业助推35个石漠化贫困县脱贫致富。下图为“广西桑蚕业平怀模式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5.(双选)广西发展桑蚕业得益于( )A.土壤肥力高,桑叶生长快B.热量条件好,结茧次数多C.地表水资源多,桑枝萌叶多D.土地资源丰富,宜桑面积广\n答案6.BC 【解题思路】 据图可知,桑树枝条可以作为菌基,培育蘑菇,发展多种经营。桑下种薯,红薯可以提取淀粉做成粉丝,增加附加值。桑下种薯,只是改变了种植结构,并没有延长产业链。菌基回田,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并不会提高土地利用率。6.(双选)广西桑蚕业平怀模式的优势有( )A.桑下种薯,延长了产业链B.桑枝育菇,发展多种经营C.薯、丝加工,增加附加值D.菌基回田,提高土地利用率\n[2012安徽·35(2),12分,难度★★★☆☆]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示意图如果在洱海西岸大规模建设住宅,可能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答案7.【参考答案】 占用耕地和湿地,影响农业生产,湿地的功能减弱、效益降低。人口增多,林地遭破坏,入湖污水增多,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增多,环境质量下降,不利于大理古城的保护,人地关系恶化。【解题思路】 不利影响主要从土地、人口、环境等方面回答。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