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历年真题
>
2021年黑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学试卷
2021年黑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学试卷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7
2
/17
剩余15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1年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学科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分值:150分一、课内积累(36分,选择题每题3分)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捷) 致知在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B.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 恻隐之心(哀痛,怜悯)C.君子喻于义(知晓,明白)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忍受)D.天下归仁焉(归顺) 恶得不禁恶而劝爱(鼓励)【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敏于事而慎于言”中的“敏”,应译为“勤勉”,句意为:工作勤勉,说话谨慎。C.“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的“忍”,应译为“狠心对待”,句意为: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D.“天下归仁焉”中的“归”,应译为“称赞,称许”,句意为:天下的人就会称作为仁人。故选B。2.下列选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A.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B.治之于未乱C.仁以为己任 D.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答案】B【解析】【详解】例句状语后置句,句意为:古代想要把自己光明德性在天下昭明的人。A项,判断句,句意为:谦辞礼让心是礼的发端。B项,状语后置句,句意为:在事物没有出现乱象之前,就要治理好。C项,宾语前置句,“以仁为己任”,句意为: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任务。D项,省略句,“或以(之)封”,句意为: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故选B。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怵惕(chù) 要誉(yào)瓠落(huò) 鬻技(yù)B.羞恶(wù) 大瓠(hù)呺然(háo) 贻种(yí)C.车毂(gǔ) 掊击(pǒu)累土(lěi) 恶施(wū)D.埏埴(shān) 户牖(yǒu)龟手(jūn) 洴澼(píng)【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规范汉字字音的能力。A.“要誉”的“要”应读作“yāo”;B.“呺然”的“呺”应读作“xiāo”;C.“累土”的“累”应读作“léi”。,故选D。4.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相同一项是( )例句:见贤思齐焉A.譬如平地 B.故亏父而自利 C.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D.在止于至善【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例句“齐”是形容词作动词,看齐。A.平:形容词作动词,填平。B.亏:使动,使……受损失。C.树:名词作动词,种植、培育。D.善:形容词作名词,好的境界。故选A。5.下列选项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而不仁,如礼何 静而后能安B.迩之事父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C.不足以事父母 故乱异家以利其家D.见贤思齐焉 焉能攻之【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第一个“而”,连词,表假设,如果;第二个“而”,连词,表承接。B.第一个“之”,助词,调节音节;第二个“之”,助词,的。C.两个“以”都是连词,表目的,来。D.第一个“焉”,语气助词,无具体意义;第二个“焉”,疑问代词,怎么。故选C。6.下列选项中,不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我世世为洴澼 若火之始然B.曰余食赘行 故不孝不慈亡C.其脆易泮 当察乱何自起D.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A.絖,通“纩”,丝绵絮;然,通“燃”,燃烧。B.行,通“形”,形体;亡,通“无”,没有。C.泮,通“判”,分离;当,通“尝”,尝试。D.内,通“纳”,结交。故选D。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伐者无功 伐:夸耀B.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累:积累,C.常于几成而败之 几:接近D.魏王贻我大瓠之种 贻:赠送【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B.本句意为:九层高台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的。累:堆迭,积聚。故选B。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常于几成而败之 B.大夫各爱其家C.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 D.埏埴以为器【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句意:常常失败于差不多就要成功的时候。“几成”,古义:几乎(差不多)成功;今义:相当于“多少分之几”。B.句意:大夫各自爱他自己的家族。“家”,古义:卿大夫的封地;今义:家庭,人家,家庭的住所。C.句意: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用来终身奉行呢?“终身”,一生,古义与今义相同。D.句意:把陶泥做成器皿。“以为”,古义:把……制作成;今义:认为。故选C。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为之于未有B.就有道而正焉 不阙秦将焉取之C.人之有四端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D.人而不仁 死而不亡者寿【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A.“吾为其无用而掊之”的意思是:我因为它大而无用,就砸烂了它。“为”介词,因为。“为之于未有”的意思是: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为”,动词,做。B.“就有道而正焉”的意思是: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焉”,语气助词无实义,加重语气。“不阙秦将焉取之”的意思是: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所奢求的土地)呢?“焉”,疑问代词,哪里。C.“人之有四端”的意思是:人有这四种发端。“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的意思是:我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D.“人而不仁”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而”,假设连词,如果。,“死而不亡者寿”的意思是:身虽死但是“道”仍存的,这才算真正的长寿。“而”,转折连词,但是。故选C。10.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和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宋理学家朱熹从《礼记》中摘出《中庸》《大学》两篇分章断句,加以注释,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四书”不仅保存了儒家先哲的思想和智慧,也体现出早期儒学形成的轨迹,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成为儒学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经典著作。B.老庄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和表达常有突破俗见之处。比如老子看到“有”依赖于“无”起作用,庄子看到“无用”与“有用”之间的转化,都体现出朴素的辩证哲学思想。C.墨子,名翟,创立了墨家学派。他基于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指出世道混乱的根源是人与人之间的“不相爱”,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兼爱”,这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墨家的兼爱,不同于儒家的仁爱,它是一种不讲血缘亲疏与等级贵贱的无差别的爱。D.孔子,名丘,字仲尼,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开创了儒家学派,被尊称为“圣人”,其后继者孟子被尊称为“亚圣”。《论语》共二十篇,是记载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其编辑者是孔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论语》的编辑者不包括孔子,《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故选D。11.填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谓好学也已。(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3)九层之台,起于累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敏于事而慎于言 ②.就有道而正焉 ③.物格而后知至 ④.知至而后意诚 ⑤.千里之行 ⑥.始于足下【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敏、慎、正、格、至、意。二、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经典承载着思想,以智慧为内涵,经典不仅仅限于事实层面“真”的追求,而是在更广的意义上表现为对真善美的关切,后者同时又包含价值的内涵。经典的形成总是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特定的民族和地域相联系,因而经典具有了某种特殊品格。,但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还表现于它的超时代价值。《论语》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体现了春秋时期政治体制及伦理关系中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内含从普遍的文化层面加以阐释的可能,例如,今天我们可以从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的层面进行阐发,思考如何使个体充分履行各自义务的问题。经典不仅有超越时代的价值,更有超越地域的世界性的意义。真正的经典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它是世界文化共同财富的组成部分。中外经典,概莫能外。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文化中的经典,其重点讨论的正义问题的意义和价值不只适用于西方;儒家典籍《论语》讨论的仁道原则,其意义同样超越中国。在不同的文化尚未相互作用时,这样的意义也许隐而不彰,但当不同文化彼此相遇,经典的世界性的意义就会显现出来。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就意味着我们要开眼界。在阅读、理解经典的过程中,如果眼界封闭,常常会给经典的理解带来多方面的限制;而视域的扩展,则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经典。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要引进来,借鉴西方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的文化成果;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主动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不管是西方文化的引进来,还是中国文化的走出去,都既要以其各自的特殊内涵为背景,也要以它们所具有的普遍意义为前提。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还要再反思。再反思就是在承认经典所拥有的超越时代与地域的普遍性的前提下,对时下一些流行看法进行理解和反思。如“以中释中”,即以所谓纯粹传统中国概念去理解中国的问题,这种思路明显忽视了经典的普遍意义。外来语已逐渐输入并融入现代汉语,这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外来思想和观念内容。当我们用受外来语影响的现代汉语去理解经典时,相应地也受到外来语背后的深层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因而,试图以“纯而又纯”的中国观念去解释以往的经典,事实上已缺乏可能性。与之相比,王国维在20世纪初所倡导的“学无中西”的观念则更具有开放意识,他就是在当时世界文化融合的背景下,以世界文化视野来反思和理解多样文化经典的。近代梁启超、章太炎、梁漱溟等大儒者,他们尽管以回归或延续儒学为学术旨趣,并对西方文化有各种批评,但他们对以往经典的诠释在不同层面上都受到西方外来观念的影响,都体现了“学无中西”的理念,这也就是他们的学说被称为“新儒学”的重要原因。(摘编自杨国荣《经典的意义》)1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典产生于特定的文化背景,具有民族性、地域性、跨时代性,及世界性的普遍意义。B.虽然经典有特殊品格,但我们可以从普遍意义的层面对经典作出具有现代意义的阐释C.经典具有特殊品格又有普遍性,理解与解读经典要引进来,也要参与全球文化的争鸣。D.近代梁启超、章太炎等大儒学无中西,在儒学阐释研究中受到了西方外来观念的影响。1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超时代价值”和“世界性意义”两个层面来论证经典所具有普遍意义。,B.文章以“经典具有普遍意义”为前提,进而提出要以开放视野来阐释经典的建议。C.文章比较了“以中释中”与“学无中西”的不同点,旨在反思以“中”为主的偏颇。D.文章从正面强调要认识经典的普遍意义,相应地批评了忽视经典普遍意义的观点。1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要想更好理解经典的内涵,应该摆脱经典特殊性的限制,着重分析它的普遍意义。B.中国文化只有“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才能体现“学无中西”。C.反思“以中释中”的观念,不排斥以“纯而又纯”的方式去解释中国以往的经典。D.外来语在思想和观念上影响现代汉语,现代汉语也必然会在文化互动中影响西方。【答案】12.A 13.C 14.D【解析】【分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经典产生于特定的文化背景”错误,曲解文意。由原文“经典的形成总是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特定的民族和地域相联系,因而经典具有了某种特殊品格”可知,经典的形成确实与特定的文化背景有联系,但这种联系不等同于“经典产生于特定的文化背景”。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旨在反思以‘中’为主偏颇”错误。其目的是肯定“学无中西”,进而论证“经典的普遍意义”。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应该摆脱经典特殊性的限制,着重分析它的普遍意义”错误。由原文“因而经典具有了某种特殊品格。但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还表现于它的超时代价值”可知,没有说到“应该摆脱经典特殊性的限制,着重分析它的普遍意义”。B.“只有……才……”原文中没有依据,无中生有。由原文“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主动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不管是西方文化的引进来,还是中国文化的走出去,都既要以其各自的特殊内涵为背景,也要以它们所具有的普遍意义为前提”可知,原文只是说“不管是西方文化的引进来,还是中国文化的走出去,都既要以其各自的特殊内涵为背景,也要以它们所具有的普遍意义为前提”。,C.“不排斥以‘纯而又纯’的方式去解释中国以往的经典”错误。由原文“试图以‘纯而又纯’的中国观念去解释以往的经典,事实上已缺乏可能性”可知,不是“不排斥”,而是不能用这种‘纯而又纯’的方式去解释中国以往的经典。故选D。(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①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举行之际,一段视频在网上刷屏。长安街上,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四位抗疫英雄乘坐礼宾车,在国宾护卫队的护卫下前往人民大会堂。网友纷纷留言:最高礼遇!以国之名,致敬!国家表彰的,是一种悬壶济世、舍己为人的责任担当;人们致敬的,是一种敢于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②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铿锵有力:“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③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作为一种难以预知的天灾,新冠病毒让人类措手不及。与这个“新型的未知病毒”作斗争,难度堪称前所未有:如何在对病毒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的时候开展防控?如何在人员大规模流动的春节假期阻断病毒?如何收治数目庞大的新冠肺炎患者?……有人形象地说,中国参加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闭卷考试”。但超乎想象的困难,并没有压倒中国人民,反而激发起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气神。伟大抗疫精神之所以伟大,因为它是战风斗雨凝结而成的,是无数人攻坚克难沉淀而来的。当一个人拥有了这样的精神,必将信心满怀、步履坚定;当一个国家拥有了这样的精神,必将众志成城、战无不胜。④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在最艰难的时刻,伟大抗疫精神汇聚起强大力量。这是一种面对困难时无所畏惧的信念。“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医疗队主动请战,誓言铿锵;“备战有我!冲锋有我!胜利有我!”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共产党员,决心坚定。这是一种经历风雨时勇往直前的行动。年逾八旬的钟南山院士挤上高铁餐车,星夜兼程,赶赴武汉;张定宇在自己身患渐冻症、妻子感染的情况下,仍战斗在与病毒斗争的第一线。这是一种战胜风险时守望相助的温情。武汉快递小哥汪勇在疫情防控期间自发接送上下班的医务人员,并送上热腾腾的盒饭;一位“90后”项目工程师,瞒着父母奔赴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工作岗位,14亿人无所畏惧战病毒、齐心协力斗疫魔,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凭借这样的精神,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又有什么胜利不能赢取?⑤,惟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在疫情防控期间,“武汉必胜、湖北必胜、中国必胜”的强音响彻中华大地,这是一个国家挺立于灾难的姿态,这是一个民族无惧于挑战的自信。现在,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内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夺取抗疫斗争全面胜利还需要付出持续努力。从更大层面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当此滚石上山、爬坡过坎之际,最需要激发精神的力量、坚定必胜的信心,伟大抗疫精神为此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就是要激发起亿万人民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斗志,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为实现既定奋斗目标注入不竭动力。⑥进入9月,武汉约140万名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开学,安静了许久的校园又重新响起“上课”“起立”“老师好”的声音。那个富有生机活力的武汉又回来了。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让顽强拼搏、不屈奋斗激荡在每个人心间,我们就一定能以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战胜前进路上的一切风险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人民日报》2020年09月11日05版)材料二:汲取抗战精神的奋进力量①“革命就像火一样,任凭大雪封山,鸟兽藏迹,只要我们有火种,就能驱赶严寒,带来光明和温暖。”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我们重温胜利历史,追溯胜利根源,汲取众志成城、排除万难、一往无前的奋进力量,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能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更加美好生活的前进步伐。②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全体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社会动员之广泛,民族觉醒之深刻,战斗意志之顽强,必胜信念之坚定,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抵御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顽强抗争、浴血奋战,谱写了全体中华儿女尽力同心、以弱胜强的雄浑史诗。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战场上较量的不仅是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更有民族精神和国民意志。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一个个大义凛然的名字,一个个血染沙场的忠魂,永远为历史和后人所铭记。③回望历史,日本对华持续侵略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深刻指出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坚持动员人民、依靠人民,推动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洪流”。解民于倒悬,扶大厦之将倾,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决维护、巩固、发展统一战线,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让中国人民抱定了“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决心,抱定了血战到底、抗战到底的信念。,④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这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抗战胜利75年来,从白手起家建设新中国,到实行伟大的改革开放,再到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中国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努力的结果。从抵御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再到抗击非典、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中华民族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荆棘坎坷,靠的就是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抗战先烈永远值得后人缅怀,抗战精神永远值得后世传承。⑤今天的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改革发展正处在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同心同德一戎衣”的情怀共同奋斗,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奋勇搏击,定能跨越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历史必将证明,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脚步是不可阻挡的。”(《人民日报》2020年09月11日04版,有改动)15.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与空前绝后的“新型的未知病毒”斗争中,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没有被超乎想象的困难压倒,反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B.伟大的抗疫精神在战风斗雨中凝结,在攻坚克难里沉淀,为激发精神力量、坚定必胜信心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C.在艰苦卓绝的抗战时期,全体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顽强抗争,浴血奋战,最终证明了正义会战胜邪恶,光明会战胜黑暗。D.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解民于倒悬,扶大厦之将倾,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推动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洪流。1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则材料的标题都是旗帜鲜明地亮出了文章的论点,统摄了全文,使读者对文章的观点态度清晰明了。B.两则材料均以丰富经典的事例论证观点,事实胜于雄辩,具有强大的说服力。C.材料一全文采用总分总式结构,论证主体部分并列式安排,层次清晰,逻辑严密。D.两则材料都创作于有独特历史意义的时代背景之下,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创作精神,使文章具有时代感召力量。【答案】15.A 16.C【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在与空前绝后的‘新型的未知病毒’斗争中”错误。材料一第三节说的是“新冠病毒让人类措手不及。与这个‘新型的未知病毒’作斗争,难度堪称前所未有”,据此可知,原文说的是“前所未有”,而选项说成是“空前绝后”。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论证主体部分并列式安排”错误。论证的主体部分提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的观点,然后分析论证“当一个人拥有了这样的精神,必将信心满怀、步履坚定;当一个国家拥有了这样的精神,必将众志成城、战无不胜”,最后指出“惟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所以,论证的主体部是层进式,而不是“并列式”。故选C。(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山坡羊麦浪闻莺周日早上,城管大队长李热心开着自己那辆跑了20多万公里的老爷车,直奔青山镇马家垴村马根根的家。马根根是李热心精准扶贫结对帮扶的贫困户,他家距离德城县城35里,山路蜿蜒难行。李热心一路谨慎地踩离合换档位加油门,吭哧吭哧花了一个半小时才到达。此时马根根正蹲在大门口刷牙呢,便口吐白沫地迎上来说,李队好准时啊,每个礼拜都是这个点儿到。李热心调侃说,马叔啊,心疼我了是吧?那你就用心养羊呀,争取早日脱贫过上好日子,我也就不用每个星期都这样辛辛苦苦地跑来跑去了。马根根先是一愣,接着就着急地说,李队呀,那我还是晚点儿脱贫吧!你想啊,我要是真脱了,你就不会再来了,我这门亲也就没啦……李热心见马根根当了真,就上前拍拍他的肩膀说,怎么会呢?我们既然结了亲,那是要一辈子这样你来我往地走下去的。马根根这才咧开大嘴巴说,那就好,那就好。走,我们上山看羊去!说完就一瘸一拐地带着李热心往山坡上爬。马根根年轻时,曾是马家垴村最早出门抹灰砌墙赚钱的泥瓦工,足迹遍布青岛沈阳哈尔滨等地,30岁不到就率先在村里盖起了二层小洋楼,惹得村里人眼馋不已。可就在33岁的那年,他一不小心竟从脚手架掉了下来,不仅伤了下身,还摔断了一条腿,变成了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废人。养家糊口,治病吃药,都得花钱呐。他老婆熬不住,便在一天清晨带着他8岁的儿子跟别人跑啦。深受打击的马根根从此一蹶不振,开始一日三餐地喝酒买醉,喝多了随地而卧,醒了接着再喝,人也整天变得迷迷瞪瞪的。乡亲们都说,这十七八年来,他们就从没见马根根真正清醒过。那个春日,当李热心走进马根根家徒四壁的堂屋时,他正伏在三条腿的板凳上喝烧酒哩。李热心说,马叔哇,我是县里派来扶贫的,跟你结真亲斩穷根的。你的事儿,我都听说啦,都过去啦,你得振作起来呀。马根根便擦着眼角的一坨眼屎说,领导,你要是真来帮我的话,得先把我赊的500块的酒钱给还了!李热心也不恼,说马叔哇,你自己欠的账,得你自己还呐。要我替你还的话,也行,但你得照我说的去做——去后山放羊。我跟支书都合计过了,先给你送30只小羊羔来养着,等到年底你把肥羊卖了,只还6000块的本钱就行,多赚的钱全都归你。马根根随即眉开眼笑,说那感情好,感谢政府感谢政府,我愿意去山上放羊!,隔了两个星期,李热心到山坡上数羊时,发现马根根养的小羊羔居然少了2只,就盘问他。马根根涎着脸说,这小羊羔啊,早成了我的下酒菜啰。李热心顿感血冲脑门,不过他还是强压住怒火说,马叔哇,一般情况下,养一只波尔山羊到年底,不出意外的话可以卖到700多块,除去成本200块可净赚500,养30只羊就是15000块钱哩。我是这样盘算的:你吃的第一只羊羔,是年底让你还酒坊500块欠款的;另一只羊羔,是年底让你还村卫生所480块的药费的,这下可全都泡汤了!还有,你赊村头王寡妇开的代销店930块的烟钱,得2只羊还吧?她们孤儿寡母的过活也不容易呢。你借隔壁马爹爹的300斤粮食,三年了都没还上,依价折款是530多块,也得指望一只羊还吧?想想你讹村主任的700块钱,骗你同学600块的混账钱。这些账,哪一笔,不都得靠羊还?如果你老是不要脸,应了臭泥巴糊不上墙,那你就继续宰杀这些羊羔下酒吧。马根根蹲在地。上拍打着脑袋说,李队,你咋全都知道呢?李热心冷笑说,我还知道,你日子过得苦哇,日思夜想你的老婆,还有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哦对了,差点忘了告诉你,前几天我七弯八绕地给你老婆打电话了,她说她现在在广州打工,也挺想你的。她还说,只要你不怪她嫌弃她,年底她就带儿子回来陪你过春节呢。不过依我看啊,他们娘俩儿最好不要回来,免得看了你整天醉醺醺的样子生气,住你臭气熏天的狗窝儿伤心。马根根随即狼嚎起来,说李队呀,我要是再宰羊羔子的话,我就是羊崽子,呜呜……此时正值深秋时节,太阳慵懒地抚慰着大地,漫山遍野的红叶秋枝煞是迷人。山风掠过,红叶翻滚,茅草弯腰,现出在山坡。上低头啃草的羊群来。仔细一数,不多不少,正好是28只。李热心扑过去逮住一只羊说,马叔,你养的波尔山羊可真不赖,肥美着哩,今年肯定能卖个好价钱!马根根黑红的脸膛此刻更红了,说是哩是哩,这些羊啊,是你李队的心我的肝儿呢。李热心不免童心大发,便跟这只羊抵角玩儿,边抵边扯开嗓子吼: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马根根也接声吼: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哟嗬嗬嗬!(有删改)17.李热心这位扶贫干部的形象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18.小说以吼歌结尾有什么作用?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7.①尽职尽责。利用周末坚持走访、关心贫困户,热心帮助扶贫对象。②亲切待人。他一口一个“马叔”,像对待亲人一样的对待扶贫对象。③富有智慧。面对扶贫难题,李热心能对症下药,使马根根重新振作起来。 18.①吼歌表现出马根根积极的心态,表现他对美好未来的憧憬;②李热心与马根根一唱一和,表现了和谐的干群关系;③吼歌升华了人物情感,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④歌词呼应了小说标题,使整部作品结构圆融。【解析】【分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李热心帮扶的对象家“距离德城县城35里,山路蜿蜒难行”,“李热心一路谨慎地踩离合换档位加油门,吭哧吭哧花了一个半小时才到达”,再结合马根根的话“李队好准时啊,每个礼拜都是这个点儿到”可知,尽管山路难走,李热心每个礼拜都跑一趟;并且他对马根根的情况非常了解:马根根从脚手架上摔下来,摔断了腿,老婆带着儿子走了。可见李热心帮扶时的尽职尽责;从“李热心调侃说,马叔啊,心疼我了是吧?那你就用心养羊呀,争取早日脱贫过上好日子,我也就不用每个星期都这样辛辛苦苦地跑来跑去了”“马根根先是一愣,接着就着急地说,李队呀,那我还是晚点儿脱贫吧!你想啊,我要是真脱了,你就不会再来了,我这门亲也就没啦……”“李热心也不恼,说马叔哇,你自己欠的账,得你自己还呐”等情节,可以看出李热心真诚亲切待人,一口一个“马叔”,像对待亲人一样的对待扶贫对象,连马根根都不愿脱贫,要结这门亲;马根根把送他的两只羊羔宰了下酒,李热心给他算了一笔账,“养一只波尔山羊到年底,不出意外的话可以卖到700多块……这些账,哪一笔,不都得靠羊还?如果你老是不要脸,应了臭泥巴糊不上墙,那你就继续宰杀这些羊羔下酒吧”,李热心还知道马根根的心病是他老婆孩子,因此做了他老婆的工作,“前几天我七弯八绕地给你老婆打电话了,她说她现在在广州打工,也挺想你的。她还说,只要你不怪她嫌弃她,年底她就带儿子回来陪你过春节呢”,从李热心帮助马根根逐步振作起来的过程,可以看出李热心的智慧,他能对症下药,让马根根振作起来。【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首先考生要知道,“吼歌”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是马根根得知李热心做了他老婆的工作,他老婆孩子要回来了,这让他一下子有了生活的动力,有了积极的心态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因此“吼歌”体现出马根根此刻的激动情绪;“吼歌”的是扶贫干部,“李热心不免童心大发,便跟这只羊抵角玩儿,边抵边扯开嗓子吼: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应和的是扶贫对象,“马根根也接声吼: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哟嗬嗬嗬!”,两人一唱一和,表现了和谐的干群关系;“吼歌”部分属于情节高潮,前文描写了李热心如何帮扶马根根,又想办法让他们一家团聚,做了大量工作,两个人感情也由干部和群众的感情变成了亲人一样的感情,还要“一辈子这样你来我往地走下去”,“吼歌”是这种情感的直接表达,升华了人物情感;同时两人吼歌的情节,加上“此时正值深秋时节,太阳慵懒地抚慰着大地,漫山遍野的红叶秋枝煞是迷人。山风掠过,红叶翻滚,茅草弯腰,现出在山坡”的环境,很有画面感,也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结尾“吼歌”的歌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照应了标题“山坡羊”,使整部作品结构圆融。三、古代诗文阅读(18分)(一)文言文阅读(10分)1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翻译题。五石之瓠,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2)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答案】(1)我们世世代代漂洗棉絮,收入不过几金。现在卖药方一下子可以得到百金,就卖给他吧。(2)现在你有五石容量的葫芦,为什么不用绳结缀把它作为腰舟而在江湖之上浮游,反而担忧它大得无处可容?【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洴”,浮;“澼”,在水中漂洗;“絖”,同“纩”,棉絮;“过”,超过;“鬻”,卖,出售。(2)“虑”,用绳络缀结;“樽”,本为酒器,这里指形似酒樽,可以拴在身上的一种凫水工具,俗称腰舟;“而浮乎江湖”,“乎”为介词,在,“乎江湖”作状语,状语后置句;“所容”,容纳的地方。参考译文:惠子对庄子说:“魏王赠送我大葫芦的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不够坚固,无法拿起来;把它剖开做瓢,却因太大而没有适于它容纳的东西。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而砸烂了它。”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游客得到药方,来取悦吴王。越国发兵入侵吴国,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现在你有可容五石东西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呢?却担忧它大而无处可容纳,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干戈王中①干戈未定欲何之,一事无成两鬓丝。踪迹大纲王粲传,情怀小样杜陵诗。鹡鸰②音断云千里,乌鹊巢寒月一枝。安得中山千日酒③,酩然直到太平时。,【注】①王中,南宋末诗人。②鸰:一种嘴细、尾、翅都很长的小鸟,只要一只离群,其余的就都鸣叫起来,寻找同类。语出《诗•小雅•棠棣》。③中山千日酒:传说中山有人造的酒,饮后能醉千日。泛指美酒。2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干戈”作为古代的两种兵器,一般泛指战争,本诗以“干戈”为标题,暗合写作背景。B.首联点题,“欲何之”暗示了战乱波及范围之广,“两鬓丝”写诗人无力改变局势而徒添白发的愁绪。C.颔联诗人以王粲和杜甫自比,表明自己当前颠沛的行踪和忧伤的情怀与两人相似。D.尾联中诗人想要觅得“中山千日酒”,一醉解愁,旨在表明自己想要在酒中解忧,寻求及时行乐的生活。21.诗家语曰“诗贵含蓄意蕴深”,请结合诗歌的后两联,分析诗人是如何表达情感的。【答案】20.D 21.①借物抒情(或者“比喻”)。“鹡鸰”比喻漂泊异地的兄弟,表达了思念之情。“乌鹊巢寒”句说自己在外流离失所,像月夜里的乌鹊一样找不到栖息的树枝。②用典。“乌鹊”语出曹操《短歌行》,表达怀才不遇的怨愤。“中山千日酒”表达期盼太平的美好愿望。③反问。尾联运用反问句,表达对现实(统治者)的不满之情。【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旨在表明自己想要在酒中解忧,寻求及时行乐的生活”错误。尾联意在表达对国势动荡的痛心疾首、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故选D。【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能力。解答本题,要先理解诗歌后两联的意思,看写了哪些内容,使用哪些技巧,表达什么情感。颈联“鹡鸰音断云千里,乌鹊巢寒月一枝”,前一句中“鹡鸰”为鸟,古人常用此鸟来比喻兄弟,“音断云千里”是说兄弟相隔千里,此处借助比喻表达对兄弟的思念之情;后一句是说归依无主,怀才不遇,这里用典故,曹操《短歌行》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里既有比喻,也使用典故,表达怀才不遇的怨愤。尾联“安得中山千日酒,酩然直到太平时”中“中山千日酒”使用典故,《搜神记》中说,中山人狄希,能酿造一种千日酒,人饮用后会一醉千日,相传刘玄石曾因饮了此酒,醉而不醒,家人以为其死去而埋葬之,千日后,酒家得知此事,让刘家掘坟开棺,刘刚好醒来,这里使用这个典故,表达对太平的期盼;“安得”使用反问,以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四、语言文字应用(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7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____________、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___________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7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___________、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前进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前进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推动海峡两岸关系繁荣稳定,保持香港、澳门长期和平发展,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而奋斗。前进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____________的开放战略,继续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一穷二白 宁死不屈 同舟共济 互利共赢B.积贫积弱 不屈不挠 同心同德 互惠互利C.一穷二白 宁死不屈 同舟共济 互惠互利D.积贫积弱 不屈不挠 同心同德 互利共赢2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推动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保持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而继续奋斗。B.我们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推动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保持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团结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而继续奋斗。C.我们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团结全体中华儿女,继续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而奋斗。D.我们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动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全体中华儿女,继续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而奋斗。24.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任何力量不能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任何力量不能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B.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C.任何力量不能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任何力量不能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D.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答案】22.D 23.C 24.D【解析】【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一穷二白”,形容基础差,底子薄(穷,指工农业不发达;白,指文化科学水平不高)。“积弱积贫”,(国家,民族)长期贫穷,衰弱。此处指彻底改变了近代以来100多年中国极度的贫困和弱小、受人欺负的悲惨命运,所以选用“积弱积贫”。“不屈不挠”,形容在恶势力和困难面前意志十分坚强;“宁死不屈”,宁愿死也不屈服,形容人的态度。此处侧重强调指面对斗争时意志坚强。选用“不屈不挠”。“同舟共济”,比喻同心协力,共同渡过难关。“同心同德”,指思想和行动完全一致,为同一目标而共同努力。此处指全国各族人民思想统一,信念一致。选用“同心同德”。“互利共赢”,互相都有利,双方都可以取得成功。“互惠互利”,互相给予好处,互相有利。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是双方互赢,故用“互利共赢”。故选D。【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本题中“推动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保持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搭配不当,应是“保持……繁荣稳定,推动……和平发展”,排除A和B;“全体中华儿女”暗换主语,“我们”应是全句主语,排除D。故选C。【2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语境语句复位的能力。本题中补写语句承接“前进征程上”,联系前句“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可知,后面衔接应先强调地位的稳固,再“前进”,排除BC。且用否定式表达“没有任何力量”语气更强烈,排除A。故选D。25.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2020年7月26日上午,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山东青岛团岛附近海域成功实现海上首飞。这是AG600飞机继2017年陆上首飞、2018年水上首飞之后的第三次首飞。“鲲龙”AG600飞机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承担研制,2009年6月经国家正式批复立项,2016年7月总装下线,是为满足我国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需要,首次按照中国民航适航规章要求研制的大型特种用途飞机。本次海上首飞,为测试飞机海上抗浪性、操控特性、结构与系统的工作特性奠定了基础。【答案】①2020年7月26日;②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③在青岛附近海域实现海上首飞;④这为测试飞机特性奠定了基础。【解析】本题考查语段压缩的能力。由材料“2020年7月26日上午,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山东青岛团岛附近海域成功实现海上首飞”可概括“2020年7月26日”“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在青岛附近海域实现海上首飞”;由材料“本次海上首飞,为测试飞机海上抗浪性、操控特性、结构与系统的工作特性奠定了基础”可概括“这为测试飞机特性奠定了基础”。五、写作(60分)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为制止浪费粮食行为,有的学校出台惩戒措施,对剩饭剩菜的学生扣除一定的品德积分;有的学校则出台奖励办法,学生只要把饭菜吃完清盘,就可以得到一张兑换券,换到一份饭后果盘。这两项措施,都引发了人们的热议。 请结合以上材料,针对这两项措施,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例文:节约粮食,养德强国我国是农业大国,同时也是粮食生产大国,但我国粮食的浪费情况却触目惊心。2020年上半年,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餐饮浪费现象作出了重要指示: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严肃遏制粮食浪费现象,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因此,在大国与小家的统一中,节约粮食势在必行。学校制止学生浪费粮食初衷是好的,但是以奖惩的方式来达到让学生节约粮食的目的,这样的做法我认为不太合适。弘扬节约粮食,必须从根本入手,传播节俭美德,弘扬社会正气,让每人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节约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志。朱伯庐曾在《朱子家训》中教育后人要“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曾写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节俭的美德深深烙印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自古以来便有各种理政方针和家风教育强调节俭。陆游也曾教育后人“警民节用尚俭,切忌骄奢败靡”。新时代,我们更要呼唤传统美德的回归,习近平总书记就以其家风给我们作了一个榜样:即使父亲习仲勋生活宽裕,一众儿女也总穿姐姐不穿的衣服。呼唤传统美德的回归,弘扬节俭既是个人的小事,亦是民族的大事,节约粮食更是大事。节约粮食,是修身养性的最好滋补,是社会正气的源头活水。卢梭有言,奢侈的必然结果是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个人的修养离不开节约的生活态度,奢侈必然导致一个人品行的腐化。而浪费粮食便是奢侈的重要表现。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非常重视节约粮食的,先辈们敬粮食若神明,不容丝毫亵渎,即使贵为天子,也对粮食心存敬畏,不敢有丝毫的亵渎和浪费。另一方面,社会正气的弘扬需要把节约粮食作为大众的常态认知,反之则会像卢梭所说的那样,导致风化的解体与趣味的腐化,最终造就一个腐败的社会、低能的国家、无望的民族。因此粮食浪费问题必须得到遏制。节约粮食,是中华崛起的精神支撑,是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巴有句谚语:“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点。”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华民族更是如此,所以节约粮食势在必行,因为节约粮食能够强国胜国,“节用于内,而树德于外”,节约粮食亦有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个庚续传承的民族,必有一种矢志不渝的意志力量,定有一条复兴强盛的道路,而节约粮食,就是这种力量,就是这条道路。以国为基,助力复兴,离不开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微行。弘扬节约粮食的美德,从点滴小事做起;节约粮食,远离奢侈,应当是我们每个人的担当,无须以奖惩来推动节俭。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浙江省高三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复习题(四)
浙江省高三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复习题(六)
浙江省高三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复习题(五)
浙江省高三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复习题(二)
浙江省高三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复习题(三)
浙江省高三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复习题(七)
浙江省高三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复习题(一)
2021年安徽省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
2022年贵州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学科考试说明(试行)
高二语文试卷高中二年级语文学生学业水平测试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历年真题
发布时间:2022-06-24 09:13:56
页数:17
价格:¥3
大小:102.50 KB
文章作者:U-60007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