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十四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课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6
2/76
3/76
4/76
剩余7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专题十四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n考点1 扩展语句考点2 压缩语段考点·提升关键能力真题·感知高考方向\n考点1 扩展语句考点2 压缩语段\n考点1 扩展语句\n“扩展语句”是指根据题目提供的语言情境,对指定的语言单位(词语或句子)进行扩展,使其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这种题型一般以命题人所提供的情境或词语为基础,要求借助一定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丰富句子的内容。考生要做到中心明确、结构完整、语句通顺。这种题型重在扩充、丰富、应用,着重考查考生联想、想象的能力。考向1连缀成文连缀成文型扩展题就是命题人提供一组(一般挑选若干)有联系或看似没有联系的词语,要求考生写一段话,将这些词语包含在内。\n关键技法三步解答连缀成文型扩展题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要求。明确题干中的扩展要求,如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或表达方式,使用哪些词语进行扩写,多少字等。第二步,分析词语,合理联想。把握每个词语的内涵、性质、特点等,探究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寻找解题的突破点(即扩展点),创设一种情境。第三步,立足中心,合理组织。考生要立足中心,按事理逻辑合理组织语句,对情境进行精心修饰,使表达简明、准确、生动。\n典例1请运用“科技创新”“多兵种”“战‘疫’”“硬核”四个词语扩写一段话,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80个字。答案示例 科技创新是战“疫”的坚强后盾,检测试剂盒,像侦察兵一样,用火眼金睛发现病毒;红外线测温仪,像警卫兵一样,“一扫”便知体温是否异常;“移动医院”装备,像工程兵一样,让医院、医疗仪器按需移动;无接触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像后勤兵一样,无处不在、随叫随到。它们有多兵种协同作战的硬核实力。\n解析题目要求考生运用所给的四个词语扩写一段话。由“科技创新”可联想到各种科技创新的新技术、新手段;把“科技创新”和“多兵种”结合起来,可联想到各种新技术或新手段像不同的兵种发挥不同的作用;由“战‘疫’”可知,“战斗”的对象是“疫情”;将四个关键词结合起来联想,可确定此题的论述中心应该是“科技创新”在“战‘疫’”中的重要作用。解答时,考生要围绕这一论述中心,对所联想的内容进行合理组织,将其写成一段话,并注意修辞手法和字数要求。\n考向2场景描绘场景描绘型扩展题往往要求考生根据题中给定的“话题”或“镜头”,利用生活经验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自己记忆、憧憬的某个场景。考生要特别注意对古诗文名句的扩写。关键技法解答场景描绘型扩展题的注意要点1.合理安排顺序,做到条理清晰。描写一个场景,要充分考虑所要描写的内容的先后顺序、层次变化等。例如,展开描写是由近及远还是由远及近,\n是从整体到局部还是从局部到整体等。2.用好点面结合的方法。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时,首先明确“点”是指对具体的人或事物的细致刻画,“面”是指对整个场景或画面的概括性描绘,“点面结合”则是指二者的有机组合。其次注意详略分明。一般来说,“点”的描写较详细,“面”的描写较精练。最后注意渲染氛围。根据场景或画面的不同,氛围或紧张,或热烈,或欢乐,或哀伤等。3.描绘画面,运用修辞。对题干提供的古诗文名句或其他语句要理解透彻,体会其中的意蕴,将一字一词转化为一幅幅画面。在扩写的时候,考生除\n了运用描写、记叙等表达方式外,还要注意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使扩展后的语段形象、生动。典例2请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80个字。答案示例 月亮在竹林中洒下点点光斑,四周一片寂静。一阵风吹来,传来洗衣归来的少女们的喧哗声。话音如珠落玉盘般清脆,笑声如银铃般响亮,她们是这般无忧无虑。\n解析这是一种与赏析相结合的扩展语句的题型。解答本题时,首先要准确理解诗句的意思,“竹喧”就是竹林中笑语喧哗,“归”是归来,“浣女”指洗衣服的少女,这句诗的意思是: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然后运用想象描绘出优美的画面,想象当时的景物场景,如“月亮在竹林中洒下点点光斑”“一阵风吹来”,想象人的活动场景,突出“喧”字,如“话音如珠落玉盘般清脆,笑声如银铃般响亮”。\n考向3丰富句意丰富句意,就是把一个相对简单的句子扩展为相对复杂的句子或者含意丰富的一段话。这种类型的题目有时会提供话题情境,会有字数、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方面的要求。关键技法解答丰富句意型扩展题的三个步骤第一步,明确题干要求的情境、修辞手法、侧重点等,每一项要求都不能遗漏。\n第二步,分析句子结构,发现扩展的重点或对象,结合句子内容进行扩展。扩展时,可以给句子的主干添加限定或修饰性的词语(定语、状语、补语),也可以采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加具体生动。第三步,注意扩展后的句子是否符合题目要求,是否通顺合理,主旨和原句是否一致等。典例3扩展下面的句子。要求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并保持原意。(不少于65个字)阳光照在他脸上,为了父母的期盼,朋友的嘱托和自己心底的那份信念,他迈开步子朝前走去。\n答案示例 阳光照在他的脸上,他的脸明亮光洁,如同一朵在秋阳下盛开的白山菊花。为了年迈的父母那长久以来沉积在心底的期盼,为了热心的朋友那热切而真挚的夜半时分的嘱托,为了自己自小就有的那份坚定而毅然的信念,他迈开了步子,像风一样朝前走去。\n解析先明确题目要求,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扩展句子,并且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考生可以先确定能够扩展的名词、动词,以及行为或状态等,如描写“阳光照在他脸上”的状态,给“父母”加上定语等;然后,在扩展时,可以使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句子更加生动;最后,检查句意是否通畅,字数是否不少于65个字。\n考向4续写补写这种题型在设题时一般提供一段话或一个具体的语境,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具体语境进行续写或补写。续写或补写的句子必须与原句文意相通、中心一致、语境和谐、句式相似,甚至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也应和原句保持一致。关键技法解答续写补写型扩展题的步骤第一步,准确审题。考生要读懂题目要求,辨明题目所提供的有效信息。\n第二步,找准扩展点。仔细分析题目所提供材料的特点,体会语段的内涵,寻找合适的扩展点,并据此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另外,要注意把握整个语段的语体风格、语言色彩,从而确保续写或补写的内容在形式上与整个语段协调统一。第三步,注意其他要求。考生在扩展语句时,还要注意题目对修辞手法、句式、意境、字数等方面的要求。\n典例4《散文诗》是一本青少年非常喜爱的文学刊物,下面是小张同学写的一段表达对《散文诗》的赞美和喜爱之情的开头,请根据文意,续写一段话。要求: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不少于40个字。茫茫人海,知音难觅;茫茫刊海,好刊难寻。是你,《散文诗》,答案示例 与我结伴,一路牵手同行;是你,《散文诗》,为散文诗的爱好者默默奉献;是你,《散文诗》,为文人墨客提供了展示平台。\n解析考生答题时,首先准确审题,明确题干要求为“小张同学写的一段表达对《散文诗》的赞美和喜爱之情的开头”续写一段话,因此考生在组织答案时就不能贬低《散文诗》;其次找准扩展点,题干已经交代“《散文诗》是一本青少年非常喜爱的文学刊物”,因此续写的内容应该是“青少年为什么喜爱《散文诗》”,可从《散文诗》为读者提供精神食粮和展示平台等角度考虑。同时,要注意此题为续写题,组织答案时一定要与上文紧密联系,使文意顺畅;最后注意题目的具体要求。\n考点2 压缩语段高频点\n“压缩语段”是指考生按照命题人所给出的语言文字或图表数据等材料,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中相关的信息进行筛选、提取,最后归纳概括为符合题目要求的语言表达形式。无论何种形式的语段压缩题,答题时,考生都要做到准确把握语段的内容和主旨,同时做到语言简洁、不遗漏重要信息、符合字数要求等。这种题型重在归纳、提炼、整合,着重考查考生归纳概括的能力。考向1新闻类压缩新闻类压缩题旨在考查考生辨识、筛选、提炼所给新闻材料重要信息\n的能力,它是一种实用性、实践性较强的语言表达题,反映了高考命题贴近时代生活的走向。这类题常见的考查形式有拟写新闻标题、拟写新闻导语、拟写一句话新闻、概括信息要点等。角度1 拟写新闻标题新闻标题通常有正标题、引标题、副标题等形式。新闻标题不一定要将新闻事件的要素全部概括出来,只要将主要的事实和意义概括出来就可以。拟写新闻标题的要求:题文一致、一语破的、旗帜鲜明、生动活泼。\n关键技法拟写新闻标题的两个要点1.抓住新闻报道的对象和事件。新闻标题要求具有高度概括性,因此除了标题的必备要素——新闻报道的对象或事件,其他内容可以适当舍去。2.用语简洁,富有文采。新闻标题用语一般要简洁明快,有时也可以运用比喻、借代、双关、对偶等修辞手法,使其富有文采。\n典例1[2021浙江,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近年来,各种题材的微纪录片大量涌现。从养胃的美食到养眼的国宝,从感人的抗疫故事到热血的脱贫奇迹,从平凡的剃头匠到伟大的人民英雄,微纪录片以小切口、短时长记录真实、探索未知,呈现自然、观照社会,在讲好中国故事、书写新时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美食类纪录片向来最受欢迎。如微纪录片《早餐中国》,不仅带观者吃遍全国各地,短片中更有故事有乡愁,一句“只需早起,你就能找到故乡”不知打开了多少人的味觉记忆。美食养胃,国宝养眼。2017年,《如果国宝会\n说话》横空出世,该片用文物讲文物,用文物梳理文明,将精美与精彩浓缩在5分钟的短片中,推出之初便引爆相关话题,“国宝热”持续至今。微纪录片这一新型纪录片形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到每个人的身边,记录典型人物,宣传地方风物,传承文化记忆,聚焦特别主题,定格了多彩中国的一个个精彩瞬间,用镜头把各地的亮色呈现给相对固定在一地的受众,以小角度记录人生和社会百态,为时代画像。给上文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n答案示例 ①微纪录片:小视角呈现多彩中国 ②为时代画像的微纪录片(2分)解析材料共三段,第一段说的是各种题材的微纪录片大量涌现以及这些微纪录片的特点、作用;第二段介绍了美食类、国宝类这两类受欢迎的微纪录片;第三段再次阐述了微纪录片的作用,即为时代画像。把三段内容综合起来分析,即可概括出材料的主要内容:微纪录片记录时代特征。在拟写标题时,要体现材料主要内容,且符合字数要求。\n角度2 拟写新闻导语导语一般情况下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以简练而生动的文字介绍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内容,揭示新闻的主题。关键技法拟写新闻导语的两个要点1.理清新闻导语要素。新闻导语一般包括:新闻单位名称+消息发出地名称+发出时间+主体事件+(主体事件发生的必要的)条件或原因+主体事件的简约过程+状态、结果、影响或发展趋势。根据试题要求,有的内容可\n舍去。2.注意语言特点。新闻导语是揭示新闻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内容部分,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因此语言必须高度概括、简洁凝练。典例2请根据下面的一则新闻材料,拟写导语。不超过35个字。2019年4月29日,。当天,“丁丁”“如意”两只大熊猫,先从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出发赶往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然后搭乘俄罗斯航星航空公司派出的专机直飞俄罗斯。中方派出饲养员和兽医随行照顾,直至两只大熊猫完\n全适应莫斯科动物园的生活。为迎接两只大熊猫的到访,莫斯科动物园按照中方专家的建议改造了大熊猫馆。大熊猫馆包括两个室外运动场、两个室内运动场及专门的食物调制间、竹子保鲜室、监控室等。为保证大熊猫吃到可口食物,莫斯科动物园与四川省竹子、竹笋供应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从四川省空运新鲜竹子、竹笋到莫斯科。答案大熊猫“丁丁”“如意”离开四川(或成都),启程前往俄罗斯莫斯科动物园\n解析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注意题干中“拟写导语”的要求,明确导语精练概括的特点;其次,抓住新闻导语要素,如时间(2019年4月29日),主体事件[“丁丁”“如意”离开四川(或成都),启程前往俄罗斯莫斯科动物园];最后,按要求作答即可。\n角度3 拟写一句话新闻一句话新闻是指用一句话把语段中重要的、读者最关心的、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提炼出来,要做到“准、鲜、活”,即运用最准确、凝练的语言,揭示新闻事件的内容和意义。关键技法拟写一句话新闻的要领1.根据新闻要素,准确筛选信息点。新闻分导语、正文等几部分,它们分别承担着不同的任务。而关键信息主要集中在导语中,所以考生应把主要\n精力放在导语上。考生还要对题目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全面阅读,辨别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即时信息和背景信息等,以便确定重点语句。2.分析内容,合理删减。根据题意提取有关信息,删去插叙、补叙部分的背景材料及其他相关内容,筛选、概括出新闻主旨或主要内容。3.选择句式,组合信息。一句话新闻通常采用陈述句式。考生还要注意在表达形式上必须是“一句话”,这“一句话”尽可能是单句,必要情况下可以是复句,但不能是句群。\n典例3请把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压缩成一句话新闻。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40个字。从相关技术指标来看,在加速度模式下,实施无拖曳控制后,“天琴一号”卫星外部干扰力对加速度的影响,降到了重力加速度的四亿分之一以下,优于欧空局“GOCE”(地球重力场和海洋环流探测)卫星的三亿分之一;在位移模式下,实施无拖曳控制后,外部干扰力对卫星与内部惯性基准之间相对距离的影响,控制在30纳米以内,优于国际著名“LISA探路者”卫星的40纳米。试验结果表明,我国的“天琴一号”卫星已实现了飞行试验星任务目标。\n答案我国的“天琴一号”卫星无拖曳控制技术飞行试验相关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解析拟写一句话新闻,可以采用要素提取法,将新闻中叙述的各个要素(有的新闻不一定每个要素都具备)都提取出来:然后组织语言,准确作答。对象“天琴一号”卫星事件在加速度模式下,实施无拖曳控制在位移模式下,实施无拖曳控制结果“天琴一号”卫星外部……优于……三亿分之一外部干扰力……优于……40纳米\n角度4 概括信息要点概括信息要点和拟写一句话新闻有所不同,前者包含的信息更多、更详细。它不仅包含新闻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还要在字数允许的范围内概括其他要点。关键技法概括信息要点的要领1.划分层次。在通读材料的基础上,考生要清楚材料有几句话,给语段划分层次,提炼各层次的要点。\n2.语言规范。整理概括答案时,不能简单罗列几个要点,而是要组合成句子,句子应符合语法规范,逻辑联系密切,语言表达简明。典例4[2020新高考Ⅰ卷,5分]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总部位于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2020年6月3日发布新闻公报宣布,第51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将于2021年1月举行,年会主题为“世界的复兴”。新闻公报介绍,“世界的复兴”这一目标将致力于共同迅速地建立起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社会体系的基础,以塑造一个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和更具韧性的未\n来。届时,年会将以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进行。世界经济论坛将和瑞士政府一道,确保会议安全。答案示例 ①2020年6月3日,②世界经济论坛宣布,③第51届论坛年会将于2021年1月④以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举行,⑤主题为“世界的复兴”。(5分)\n解析材料共有四句话。第一句是新闻的核心所在,考生可提取出新闻的核心要素:时间(2020年6月3日)、事件(世界经济论坛发布新闻公报)、公报内容(将于2021年1月举行主题为“世界的复兴”的第51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第二句介绍了年会主题“世界的复兴”的目标,为次要信息,可忽略。第三句介绍了年会的线下和线上两种举行方式。第四句说主办方会确保会议安全,为次要信息,可忽略。\n考向2下定义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的说明方法。下定义的关键是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即事物的性质、特点、成因、作用等。关键技法下定义型压缩语段题的解题方法1.清楚公式。下定义的公式为:被定义概念(小概念)=种差(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点)+邻近属概念(大概念)。\n2.确定邻近属概念。下定义时,首先需要在提供的材料中找一个比被定义概念大一级的概念。如果提供的材料中没有恰当、现成的属概念,就需要根据材料的内容,自己确定属概念。3.分析种差。分析种差时,考生既要准确筛选出语段中的关键信息,保证重点不缺失,又要删除重复或冗余的信息,保证语句简洁。4.整合信息。根据下定义的公式,整合以上信息,使之符合题干要求。下定义的规则1.定义必须相称。外延要相等,不可“过宽”,也不能“过窄”。如“商\n品就是劳动产品”犯了定义“过宽”的错误,因为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2.定义不能循环。如“文学就是以文学为特点的艺术”。3.不能用否定的形式。如“平行四边形不是四边形”。4.不能用比喻的形式。如“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典例5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创造”下定义,不超过35个字。作为人的一种活动,创造包括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创造一定要获得成\n果。形形色色的创造成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精神性的,即新的认识;另一类是物质性的,即新的事物。这些创造成果不管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都必须具备“首次获得”这个必要条件。答案示例 创造是人首次获得精神或物质成果的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或者:创造是人通过思维和行动首次获得精神或者物质成果的一种活动。)\n解析首先,确立“创造是……”的答题格式。其次,确定邻近属概念:“人的一种活动(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再次,分析种差:第二句介绍“创造”的特点,第三句介绍创造成果的两种类型,第四句介绍创造成果的必要条件。最后,整合信息,即把第二句至第四句的内容整合为句子的修饰限定成分。另外,要注意字数要求。\n考向3提取关键词提取关键词,就是提取材料的核心信息,重在考查考生概括思想内容、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关键技法三步提取关键词第一步,整体阅读,把握材料中心。仔细研读材料,明确材料所陈述的对象(往往是关键词之一),抓住中心论点等。第二步,归类总结,提取要点。对材料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后,将相同或相\n近的信息进行归类、总结,提取材料的主要信息,然后从中提炼出最能反映材料内容的关键词。考生在这一步尤其要关注文章的关键句(如总结上文、总领下文的句子)和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第三步,对所选关键词进行回顾。先看关键词中内容有无重复之处,再看信息要点全不全。典例6[2016浙江,4分]提取所给材料的主要信息,在横线处写出四个关键词。引力全称万有引力,指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加速靠近的趋势,简单说就是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作用力。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视野里,引力等价\n于弯曲的时空。而引力波就是在弯曲的时空这个大背景下,当发生有质量的物体加速运动导致的扰动时,由此产生的波动如波纹一样向外传播的现象。一个世纪前,爱因斯坦预测了引力波的存在,但近百年来,科学家们并未找到证明它存在的直接证据。华盛顿当地时间2016年2月11日,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观测台(LIGO)实验组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首次直接观测到了由两颗恒星级黑洞13亿年前并合产生的引力波。这是科学史上又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现。引力波的发现对普通人的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科学家们表示,一个新\n的重大科学发现,总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无法预估的发展。18世纪描述电磁波的麦克斯韦理论确认的时候,也没有人知道会给人类带来什么,但是现在不管是电视机还是移动电话,都与电磁现象有关。答案示例 引力波 首次(或“美国”) 发现 影响(或“意义”)\n解析解答此题,应提炼各语段的主要内容:第1段由万有引力引出引力波的概念;第2段阐述美国首次发现引力波;第3段论述引力波的发现将对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影响。概括起来就是:美国首次发现引力波,它将对人类生活产生影响。最后提取出关键词:“引力波”(主要陈述对象),“首次”(或“美国”),“发现”,“影响”(或“意义”)。\n考向4按指定句式概括文段大意2021年全国乙卷考了一种新题型,即按指定句式概括文段大意。这类题将压缩语段和句式运用有机结合起来,借助不同的句式重新表述语段的核心意思。关键技法解答按指定句式概括文段大意题的要点解答此类题目,应从压缩语段和运用句式两个方面入手。1.掌握压缩语段的方法。①对象行为法。指出叙述的对象是谁,叙述了\n什么事情,结果如何。②摘取法。一是摘取语段关键词,二是摘取语段中心句。③分层法。在通读语段的基础上,把语段的层次划分清楚,再提炼各层次的要点(找出每个层次的陈述对象及其特点等),最后把各要点用简练、连贯的语句表达出来。2.掌握句式相关知识。①从句式自身的角度考虑,考生需要掌握长句、短句、散句、整句、否定句、肯定句等相关知识,明确其基本概念。②从句子关系的角度考虑,考生需要了解因果关系复句、递进关系复句、转折关系复句等相关知识。对一些容易混淆的关联词要精准把握,如“只要……就……”“只有……才……”“尽管……还……”“不管……都……”等。\n典例7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下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0个字。孩子身高发育的影响因素中,父母的遗传占到60%—70%,除此以外,营养、运动、睡眠、心理、疾病和环境等因素也会使得孩子身高存在差异。所以,父母高,孩子未必高。民间有种说法,“二十三,蹿一蹿”。这让很多家长对于孩子身高的增长采取等待态度。实际上,十八岁以后还能显著长高的现象非常少见,孩子身高迅速增长的时间段比家长们想象的要早,有的甚至七岁就开始了。一般来说,孩子十八岁时身高已经基本定型。这意味着,如果家长干预过晚,就可\n能错过孩子身高的快速增长期。研究表明,补充营养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增高手段,于是一些家长就一味给孩子补充各种营养。其实,光补充营养是不够的,锻炼身体、保证睡眠也是必不可少的。答案①身高不都取决于遗传。②家长不能干预过晚。③增高不能只补充营养。\n解析解答此题,考生要提取关键词句,概括段落大意,然后以否定句组织答案。第一段的大意是:父母高,孩子未必高,遗传并非影响孩子身高发育的唯一因素。据此,可以概括为“身高不都取决于遗传”。第二段的大意是:如果家长干预过晚,就可能错过孩子身高的快速增长期。据此,可以概括为“家长不能干预过晚”。第三段的大意是:补充营养之外,锻炼身体和保证睡眠也不可缺少。据此,可以概括为“增高不能只补充营养”。\n真题·感知高考方向\n题组1扩展语句1.[2017浙江,6分]根据下面的诗句,描写一个场景。要求:①运用第三人称,有心理描写;②语言连贯、准确、生动;③不少于100个字。小路上,有十八台阶/我坐在最上面/借一束月光/数台阶上的蚂蚁/我要把蚂蚁,数回一个童年。\n答案示例 沿着小路,他拾级而上。坐在十八级台阶上,他四顾茫然,未来的路在哪里?成人仪式后,他的心空荡荡的,没了着落。月色溶溶,树影婆娑。他瞥见一排蚂蚁慢慢往上爬,俯下身,细细数着这些负重前行的“勇士”,久违的感奋漫过全身,他仿佛又回到了多梦的童年。(6分)\n解析本题用一首小诗设置了一个情境,要求考生按此情境用第三人称来描写一个不少于100个字的场景,并且要有人物的心理描写。小诗中提到的场景要素有小路、十八台阶、月光、蚂蚁;人物是“我”,但在描写场景的时候需要转换成第三人称;人物的活动是坐在台阶上数蚂蚁;人物的心理是“数回一个童年”。从人物的心理可以推断出人物此时有些迷惘。结合以上几点,写成一段连贯、准确、生动的话即可。\n2.[2012浙江,4分]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不超过60字)银杏树 初冬 疾风骤雨 凋零答案初冬时节,银杏树经霜的黄叶在秋风中凋零,吟唱着飘向大地。一阵疾风骤雨过后,银杏树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如剑直指苍穹。(4分)\n解析首先,必须弄懂词义及词语特点。“银杏树”是植物,“初冬”是时令季节,“疾风骤雨”是天气现象,“凋零”是可用来表述植物现象的动词,综合来看,它们都属于自然事物或现象,可以从自然中选取素材进行扩展。答题时,须设置一个特定场景,记住运用题目要求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n题组2压缩语段3.[2020全国卷Ⅰ,5分]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于4月24日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备受关注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在启动仪式上公布。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将依次编号。据介绍,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体现了探索自然和宇宙空间的文化传承,寓意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而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态度。\n解析材料来源于新闻报道,对这类文字进行压缩,需要明确新闻中的关键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等。考生可以明确时间为2020年4月24日,地点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事件为“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公布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为“天问一号”及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结合以上关键信息,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即可。最后注意题目要求的字数限制。答案关键信息:①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②4月24日③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④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天问一号”⑤和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在仪式上公布。(5分)\n4.[2020全国卷Ⅱ,5分]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建设海南自贸港做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海南自贸港建设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方案》明确海南自贸港的实施范围为海南岛全岛。《方案》提出,海南自贸港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贸易自由便利和投资自由便利为重点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到2035年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影\n响力的高水平自由贸易港。《方案》的公布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答案示例 ①2020年6月1日,②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③对建设海南自贸港做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④这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5分)\n解析通读语段可知,这则新闻报道主要交代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公布的时间、内容以及意义。该方案公布的时间是2020年6月1日,其内容是对建设海南自贸港做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其意义是标志着海南自贸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除此之外,还要明确公布该方案的主体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找到这些关键信息后,按照时间、主体、内容、意义的顺序进行梳理即可。\n5.[2019全国卷Ⅰ,5分]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和欧洲的陶瓷贸易始于明代。近日英国杜伦大学证实,该校考古系与中国故宫博物院考古所,联合整理研究了在西班牙萨拉戈萨等地出土的十余件中国唐代至宋代早期的陶瓷器残片,表明这些陶瓷是当时随阿拉伯商人经印度洋与红海贸易到达地中海地区的。这就将中欧陶瓷贸易的起始时间大大向前推进了,证明了“海上丝绸之路”早在唐代就已延伸至西欧。\n答案关键信息:①中英联合考古研究;②中欧陶瓷贸易起始时间不晚于唐代;③“海上丝绸之路”在唐代已延伸至西欧。(5分)解析在解答题目之前,考生需要注意题目中的字数限制。字数限制表面上是一个答题要求,实际上也给考生提供了一个答题暗示。一般而言,规定不超过多少字,意味着答案接近于这个数字。如果自己的答案非常长,比规定数字多许多,一定是有问题的。这则材料是一则新闻报道,材料共三句话:第一句交代传统观点;第二句交代这次考古发现的内容;第三句是根据这次\n考古发现做出的推断。概括时,首先简洁交代发生了什么事,然后把重大发现的内容概括进去,因为这些重大发现正是这件事最有价值的地方。\n6.[2018浙江,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4月18日在京发布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种媒介(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调查还发现,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2017年,我国成年国\n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0—17周岁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也有所增长。具体来看,未成年人群体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最高,9—13周岁少年儿童和0—8周岁儿童的听书率相差不大。同时,听书的方式也很多样。我国成年国民中,选择通过移动有声应用软件平台听书的人最多,选择通过广播和微信语音推送听书的也占一定比例。用一句话归纳上述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答案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率双增,有声阅读成为新的增长点。(2分)\n解析该消息有两段文字。第一段第一句交代要说明的对象,接下去先分后总,一一说明调查的结果,最后一句是对全段内容的总结,也就是第一段的中心句。第二段的结构是先总后分,第一句是第二段的中心句。所以,在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时,只需要把这两个总结句(中心句)整合起来就可以了。\n7.[2017天津,3分]给下面短文拟写一个标题。(12字以内)事实上,“一带一路”推动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合作,更是文明互通的基础建设,是连接世界上不同文明的“带”与“路”。它以文明对话为引领,强调不同文明的相互尊重、平等对话与交流融合,其路径很清晰:基础设施建设先行,贸易发展紧随,伴着人民交往、文化交流,逐渐实现沿线国家民众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最终达至民心相通,文化相融。答案示例 “一带一路”推动文明互通(3分)\n解析考生在解答此题时,第一步,通读材料,整体把握短文的内容、主旨。仔细阅读全文,可知短文阐述了“一带一路”的重要作用、实施路径及意义。第二步,抓住关键句、特征句。由“更是文明互通的基础建设”“强调不同文明的相互尊重、平等对话与交流融合”可知,短文主要表达的是“一带一路”在推动世界各种文明互通方面的作用。第三步,规范化表达。根据第二步可知,这段话的标题可拟写为:“一带一路”推动文明互通。第四步,充分考虑限制条件。在确定答案之前,一定要检查所写答案是否符合字数或其他要求。\n8.[2017山东,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逐段概括中国古代木构房屋的特点。每个特点不超过10个字。①中国古代木构房屋需防潮防雨,故有高出地面的台基和出檐较大的屋顶。②这种房屋内部可以全部打通,也可按需要用木材进行装修分隔,分隔方式可实可虚,实的如屏门、板壁等,虚的如落地罩、太师壁等。③工匠们设计房屋的各种构件(如梁、柱)时,在保有其功能的基础上,往往顺应其形状、位置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更加漂亮美观。如把直梁加工成月梁,以给人举重若轻之感。\n④为防止木材腐烂,工匠们给木构房屋涂上油漆,油漆在木材表面形成坚韧的保护膜,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答案①台基高,出檐大。 ②内部可通可隔。 ③构件艺术美观。 ④涂有油漆以防腐。(4分)\n解析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逐段概括”,二是“房屋的特点”,三是“每个特点不超过10个字”。逐段概括时,应分别抓住古代木构房屋的基本构造,把握其特点。如第①段中,要抓住房屋的基本构造“台基”“出檐”概括其特点。第②段中,要抓住房屋的内部构造来概括。第③段中,要抓住房屋的“构件”把握其特点。第④段中,要抓住房屋的外观“涂上油漆”及目的来概括。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