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10.《苏武传》教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

2/4

剩余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苏武传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了解班固和《汉书》的相关知识。2、朗读断句,讲述课文故事梗概。3、学习苏武的英雄气概,增强民族自豪感。2.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3.  教学用具4.  标签  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歌曲《苏武牧羊》: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民歌,歌曲里所歌唱的苏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无比的人生。 (二)简介班固及《汉书》 ,班固(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后汉书•班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班固立志继承父业,在《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被捕入狱。其弟班超上书解释,始得获释,被命为兰台令史,经过二十多年努力,写成了《汉书》。汉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班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汉书》中的八“表”与“天文志”是由其妹班昭和同郡人马续续成的。 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模仿《史记》,但略有变更。全书有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起自汉高祖,止于王莽,记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间史实。《汉书》评价历史人物往往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标准,如对陈涉、项羽加以贬抑,即是显例。历来《汉书》与《史记》并称,史学家刘知几说《汉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史通•六家》),则是其特色。 (三)课文内容课文主要记叙苏武奉命出使匈奴的故事,他被匈奴羁留,但坚贞不屈,历尽千辛万苦,经十九年之久,终得归汉。苏武出使的背景简介匈奴:我国历史上北方的一个古老游牧民族兴起于战国时期,强盛于秦末汉初秦汉之际,不断扩大控制地区文帝、景帝时代:和亲政策武帝: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作战取得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段落解析第1自然段:叙述苏武的出身与奉命出使匈奴,出使匈奴,以求通好。第2、3段:叙说苏武及其属下被扣留在匈奴的直接原因和苏武临变时的表现,缑王谋反,祸及汉使,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第4自然段:卫律对苏武威迫利诱,但苏武不为所动,断然拒绝,苏武并痛骂卫律,卫律劝降,威武不屈。,第5、6段:记述苏武被匈奴幽禁、流放到北海牧羊所受的折磨和艰苦的生活经历,流放北海,持节牧羊,饮雪吞毡,此志不渝。第7、8段:匈奴企图利用李陵与苏武的私谊来劝降,李陵以汉朝薄待苏武家室来动摇苏武意志,李陵劝降 忠贞如一,武帝驾崩,恸哭数月。第9、10段:匈奴与汉和亲,汉朝寻访苏武归汉。临行前李陵置酒送别。苏武终于回到汉朝,汉匈和亲,请还苏武,历尽艰难,发白归汉。(四)合作探究1.文章是如何从环境及细节描写入手,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特征的?说明:汉与匈奴的关系错综复杂。苏武留胡十九年,历经坎坷曲折,作者抓住苏武经历中的关键之处,运用典型环境和细节描写,使苏武这个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苏武出使匈奴,因突发事变,被扣幽禁。在他的周围,有操生杀予夺大权的单于和卫律的屠刀,有贪生怕死的副使张胜的屈降,有曾为朋友的李陵的声泪俱下的劝降。而冰天雪地、廪食不至的北海牧羊,苏武更是被置于死地。这些典型环境,把苏武这个人物推到了矛盾斗争的风口浪尖上,让人物一展风采。作者又通过一些细节描写,表现了苏武不屈的民族气节。作者又通过一些细节描写,表现了苏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如苏武自刺一节,被置于地坎煴火之上,“蹈背出血,气绝复苏”,充满悲壮色彩。而周围人的反应是“卫律惊,自抱持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这一惊、一哭、一壮的细节描写充分衬托出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情操。又如写苏武被幽禁在大窖中,“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流放北海,“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等。文章语言千锤百炼,俭省精净,刻画人物入骨三分,将史家的笔法与文学语言较好地结合起来。2.文章里个性鲜明的各种人物对苏武也起了对比映衬的作用,请同学们把文章里各种人物的性格和苏武作一个对比,看看他们的映衬分别凸现了苏武怎样的性格特征。说明:(1)张胜:糊涂地帮助了缑王的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住考验,叛变投降。苏武:清醒地认识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死息祸;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2)卫律: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苏武:为国效命,忠贞不二,不卑不亢,一身正气,光明磊落。(3)李陵:为一己之私而叛国,懦弱,意志不坚,矛盾,痛苦。,苏武: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忠贞不渝,坚韧不拔,无怨无悔。3.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要自杀,后来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这是否矛盾?说明:并不矛盾。苏武在胡地以维护国家民族尊严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和行为准则。我们不难明白,匈奴对苏武等人的劝降实际上是匈奴与汉朝的一次对峙,关乎国家尊严、民族气节。事发时他已经意识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重负国”是因为事先没有发现副使张胜的阴谋而导致祸及国家,苏武意识到,一旦被匈奴审讯,就会给国家带来羞辱,所以要自杀以避免受审。 后来,在审讯时被卫律威逼利诱,他在说完一番大义凛然的话后引刀自刺,一是以行动表示坚决不投降的决心,二是要为国家雪耻。匈奴明白了苏武的决心,知道权威、富贵无法征服他,便要以摧毁苏武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所以苏武采取的反抗方式也由以前的求死而变成以后的求生,他要在各种艰难困苦中坚强地活下去,但活的前提与支柱依然是汉朝使者的身份,所以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从全文来看,苏武将生死全然置之度外,一心考虑的是汉朝的荣誉与利益,所以在局势变化的情况下,他的对抗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本文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充分肯定了他坚毅忠贞、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  课后习题课后作业:(任选一项) 一、搜集一些外交官(古今中外皆可)的资料,为他们写一篇传记,要求兼顾历史真实性和文学艺术性,可适当运用《苏武传》里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字数在800字以上。 二、《假如我是苏武》 假如你正在面对苏武所面对的局面,作为汉使出使匈奴,匈奴有骄横的单于,你的一个糊涂的部下参与了匈奴亲王的谋反,身为汉使的你会怎么做?你要怎样处理这种复杂的外交局面?运用你的智慧,结合你平时知道的历史和外交知识,看你能否做一个比苏武更加出色的使节。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1-12-17 16:36:07 页数:4
价格:¥3 大小:17.91 KB
文章作者:U-30002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