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1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化学试卷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5

2/25

剩余2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1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分)下列诗句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千锤万凿出深山B.化作春泥更护花C.蜡炬成灰泪始干D.爆竹声中一岁除2.(2分)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B.贫血的人补充的铁越多越好C.人体所需的热量主要来自糖类D.吃水果蔬菜可以补充维生素3.(2分)下列物质按照混合物、碱、氧化物顺序排列的是(  )A.冰水混合物、苛性钠、二氧化锰B.液化石油气、熟石灰、二氧化硫C.食盐水、纯碱、干冰D.天然气、氢氧化钾、大理石4.(2分)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A.2N2表示4个氮原子B.Cl﹣中的“﹣”表示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C.CO32﹣表示一个碳酸根D.H既可以表示氢元素,也可以表示一个氢原子5.(2分)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氮气是制造氮肥的重要原料B.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C.空气中稀有气体所占比例虽小但用途广泛D.空气污染不会造成臭氧层空洞6.(2分)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高炉炼铁:Fe2O3+3CO2Fe+3CO2B.盐酸除铁锈:2Fe+6HCl═2FeCl3+3H2第25页共25页,C.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Na2CO3+2HCl═2NaCl+H2O+CO2↑D.铝制品耐腐蚀:2Al+3O2═Al2O37.(2分)下列对宏观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品红在热水中扩散的更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B.铁在空气中只发生红热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氧气含量不同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原子种类不同,性质不同D.明矾可以净水﹣﹣生成的胶状物能吸附杂质8.(2分)将足量X、Y、Z、M四种金属分别投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反应关系如图甲),把金属Y、Z分别投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关系如图乙),据此判断X、Y、Z、M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A.M>X>Y>ZB.M>X>Z>YC.X>M>Z>YD.X>M>Y>Z9.(2分)思维导图是知识整理的重要工具,如图是某思维导图的一部分,可以填入括号中的是(  )A.能与活泼非金属反应B.能与某些酸反应C.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D.能与某些盐反应10.(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第25页共25页,A.浓硫酸稀释B.液体读数C.收集氢气D.熄灭酒精灯11.(2分)下列常见物质的除杂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所用方法A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B氯化钠硝酸钾加水溶解,蒸发结晶C氯酸钾氯化钾加水溶解,过滤D氧化钙碳酸钙高温煅烧A.AB.BC.CD.D12.(2分)“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是单质B.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碳酸钠也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石墨能够导电,则由碳元素组成的金刚石也能导电D.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可用水浇灭,则所有物质着火都可用水浇灭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13.(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绿色环保汽车2021年两会期间,我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前汽车普遍使用的燃料是汽油和柴油,不仅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还因燃烧不充分释放了一氧化碳、颗粒物以及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既造成资源浪费,污染环境。开发能够取代汽油的新能源,生产和使用环保型、零污染的绿色汽车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措施。发展绿色环保汽车,主要有以下途径:一是改进现有车型:采用铝合金、钛合金、塑料等轻量化材料,为汽车“减肥”第25页共25页,,从而降低然油消耗;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汽油能充分燃烧;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将尾气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再排放等。二是开发汽车代用燃料,主要包括天然气、乙醇、生物柴油、氢气等,实现能源多元化。三是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具有效率高,在使用地点“零排放”的特点,尤其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开发利用电动汽车已成为发展绿色环保汽车的重要途径。(1)汽车尾气中的  (A.一氧化碳、B.氮氧化物)会造成酸雨。(2)铝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纯铝的硬度  (A.大、B.小)。(3)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天然气、B.乙醇)。(4)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生物柴油、B.塑料)。(5)氢气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清洁燃料的原因是  。14.(4分)Ⅰ.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1)﹣(2)题。(1)如图,在木块上滴几滴水,将装有某种固体的大烧杯放置于木块上,向大烧杯中加水进搅拌,结果木块上的水结冰了,则大烧杯内的固体可能是  。A.氯化钠B.硝酸铵C.氢氧化钠D.蔗糖(2)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两者去油污的原理分别是  。A.乳化、乳化B.乳化、溶解C.溶解、乳化D.溶解、溶解Ⅱ.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3)(4)题。第25页共25页,(3)现有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A.甲=乙>丙B.乙>甲=丙C.乙>甲>丙D.甲>乙>丙(4)为了将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有2﹣3个选项符合题意)。A.加固体丙B.加水C.降低温度D.蒸发浓缩15.(5分)单质硫、硫化氢燃烧时会生成同种有毒的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是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x=  ,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容易  (“得到”或“失去”)电子。(2)硫化氢在空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①硫化氢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  。②生成的有毒气体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第25页共25页,③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实验题16.(6分)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  。(2)若用装置B制取氧气,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此法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则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  →  。(3)实验室用装置A、F进行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为了检验反应的产物,装置F中应盛放的试剂是  ,反应过程中该装置内的现象为  。17.(5分)某班同学在做“某些酸、碱、盐之间是否发生反应”的探究实验时发现,酸碱之间的反应,往往没有明显的现象。那么如何判断酸碱发生了化学反应呢?【提出问题】如何判断酸、碱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药品】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稀)、酚酞溶液、蒸馏水。【实验探究】第25页共25页,(1)甲小组在烧杯中加入5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发现  (填现象),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乙小组进行了以下三个实验,并用温度传感器测定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得到了如图所示的三条曲线。实验一:50mL稀盐酸与50mL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曲线a);实验二:50mL稀盐酸与50mL蒸馏水混合(曲线b);实验三:50mL氢氧化钠溶液与50mL蒸馏水混合(曲线c)。结合实验目的分析,增加实验二、实验三的目的是  。对比三条曲线,可以得到如下结论:①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是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交流与反思】(3)甲小组认为,通过实验探究(2)得出“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不严谨,应该补充  实验。18.(5分)以黄铜矿(主要成分为CuFeS2)为原料,采用生物炼铜是现代炼铜的新工艺,同时还可以获得绿矾(FeSO4•7H2O),流程如图:(1)步骤①中的化学方程式:4CuFeS2+17O2+2H2SO44CuSO4+2Fe2(SO4)3+  。(2)步骤②中的反应有两个:反应一是Fe+Fe2(SO4)3═3FeSO4,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二的化学方程式为  。(3)加入的A是  (填化学式)。(4)获得绿矾的“一系列操作”为:蒸发浓缩、  、过滤等。四、计算题第25页共25页,19.(5分)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固体残留物20g,向其中加入稀硫酸,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所取固体残留物中铜的质量为  g。(2)求a点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第25页共25页,2021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分)下列诗句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千锤万凿出深山B.化作春泥更护花C.蜡炬成灰泪始干D.爆竹声中一岁除【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取石灰石,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B、化作春泥更护花,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D、爆竹声中一岁除,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2分)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B.贫血的人补充的铁越多越好C.人体所需的热量主要来自糖类D.吃水果蔬菜可以补充维生素【分析】A、根据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B、根据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C、根据糖类对人体作用分析;D、根据常见的食品中含有的营养素分析回答。【解答】解:A、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正确;B、铁元素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缺铁会贫血,但不是补充的铁越多越好,错误。第25页共25页,C、人体所需的热量主要来自糖类,正确。D、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所以吃水果蔬菜可以补充维生素,正确。故选:B。【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关乎我们的生存、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是中考热点之一。3.(2分)下列物质按照混合物、碱、氧化物顺序排列的是(  )A.冰水混合物、苛性钠、二氧化锰B.液化石油气、熟石灰、二氧化硫C.食盐水、纯碱、干冰D.天然气、氢氧化钾、大理石【分析】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在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是氧化物;根据以上概念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冰水混合物中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不合题意;B.液化石油气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属于碱;二氧化硫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C.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与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不合题意;D.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他物质,所以大理石属于混合物,不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氧化物、碱的判别,了解常见物质的组成、抓住各概念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4.(2分)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A.2N2表示4个氮原子B.Cl﹣中的“﹣”表示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C.CO32﹣表示一个碳酸根D.H既可以表示氢元素,也可以表示一个氢原子【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第25页共25页,【解答】解:A.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所以2N2表示2个氮分子,选项说法错误;B.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每个离子所带电荷数,所以Cl﹣中的“﹣”表示每个氯离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选项说法错误;C.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CO32﹣表示一个碳酸根离子,选项说法错误;D.H是氢元素的元素符号,在宏观上可以表示氢元素,在微观上可以表示一个氢原子,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5.(2分)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氮气是制造氮肥的重要原料B.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C.空气中稀有气体所占比例虽小但用途广泛D.空气污染不会造成臭氧层空洞【分析】A、氮气的用途是:制造氮肥、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液态氮可以做制冷剂;B、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C、稀有气体的用途是:做各种电光源、作保护气等;D、空气的污染。【解答】解:A、氮气是制造氮肥的重要原料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空气中稀有气体所占比例虽小但用途广泛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空气污染不会造成臭氧层空洞错误,含氟的化合物过多排放,会破坏臭氧层,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故选:D。第25页共25页,【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和用途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6.(2分)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高炉炼铁:Fe2O3+3CO2Fe+3CO2B.盐酸除铁锈:2Fe+6HCl═2FeCl3+3H2C.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Na2CO3+2HCl═2NaCl+H2O+CO2↑D.铝制品耐腐蚀:2Al+3O2═Al2O3【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故选项错误。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NaHCO3+HCl═NaCl+H2O+CO2↑,故选项错误。D、该化学方程式配平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4Al+3O2═2Al2O3,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7.(2分)下列对宏观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品红在热水中扩散的更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B.铁在空气中只发生红热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氧气含量不同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原子种类不同,性质不同D.明矾可以净水﹣﹣生成的胶状物能吸附杂质【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氧气的化学性质、水的净化,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品红在热水中扩散的更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错误。第25页共25页,B、铁在空气中只发生红热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是因为氧气含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D、明矾溶于水能对杂质进行吸附,使杂质沉降,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2分)将足量X、Y、Z、M四种金属分别投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反应关系如图甲),把金属Y、Z分别投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关系如图乙),据此判断X、Y、Z、M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A.M>X>Y>ZB.M>X>Z>YC.X>M>Z>YD.X>M>Y>Z【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其活动性越强,反应速率越快;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把等质量的X、Y、Z、M四种金属分别加入到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中(反应关系如图甲),M、X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Y、Z不能,且完全反应时M消耗的时间短,说明反应速率快,即金属活动性M>X>H>Y、Z。把金属Y、Z分别投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关系如图乙),Y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Z与硝酸银溶液不反应,即金属活动性Y>Ag>Z。故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M>X>Y>Z。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第25页共25页,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9.(2分)思维导图是知识整理的重要工具,如图是某思维导图的一部分,可以填入括号中的是(  )A.能与活泼非金属反应B.能与某些酸反应C.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D.能与某些盐反应【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酸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能与某些盐反应反应新酸和新盐,可以填入括号中的是能与某些盐反应。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浓硫酸稀释B.液体读数C.收集氢气D.熄灭酒精灯【分析】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第25页共25页,C、根据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进行分析判断。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解答】解: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所示操作错误。C、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氢气应从短导管通入,将空气从长导管排出,图中所示装置正确。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1.(2分)下列常见物质的除杂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所用方法A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B氯化钠硝酸钾加水溶解,蒸发结晶C氯酸钾氯化钾加水溶解,过滤D氧化钙碳酸钙高温煅烧A.AB.BC.CD.D【分析】A、高温条件下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B、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C、氯酸钾和氯化钾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D、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解答】解:A、高温条件下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选项方法正确;B、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蒸发结晶能够得到氯化钠,该选项方法正确;C、氯酸钾和氯化钾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加水溶解,过滤得到氯酸钾和氯化钾的混合溶液,该选项方法不正确;D、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选项方法正确。第25页共25页,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2.(2分)“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是单质B.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则碳酸钠也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石墨能够导电,则由碳元素组成的金刚石也能导电D.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可用水浇灭,则所有物质着火都可用水浇灭【分析】A、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碳酸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金刚石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等,故选项推理错误。B、碳酸钙属于碳酸盐,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钠也属于碳酸盐,也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选项推理正确。C、石墨能够导电,但由碳元素组成的金刚石几乎不导电,故选项推理错误。D、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可用水浇灭,但并不是所有物质着火都可用水浇灭,如油着火不能用水浇灭,故选项推理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13.(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绿色环保汽车2021年两会期间,我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前汽车普遍使用的燃料是汽油和柴油,不仅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还因燃烧不充分释放了一氧化碳、颗粒物以及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既造成资源浪费,污染环境。开发能够取代汽油的新能源,生产和使用环保型、零污染的绿色汽车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措施。发展绿色环保汽车,主要有以下途径:第25页共25页,一是改进现有车型:采用铝合金、钛合金、塑料等轻量化材料,为汽车“减肥”,从而降低然油消耗;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汽油能充分燃烧;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将尾气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再排放等。二是开发汽车代用燃料,主要包括天然气、乙醇、生物柴油、氢气等,实现能源多元化。三是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具有效率高,在使用地点“零排放”的特点,尤其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开发利用电动汽车已成为发展绿色环保汽车的重要途径。(1)汽车尾气中的  (A.一氧化碳、B.氮氧化物)会造成酸雨。(2)铝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纯铝的硬度 A (A.大、B.小)。(3)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天然气、B.乙醇)。(4)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生物柴油、B.塑料)。(5)氢气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清洁燃料的原因是 燃烧能生成水,不污染环境 。【分析】(1)根据造成酸雨的物质来分析;(2)根据合金的性质来分析;(3)根据能源的分类来分析;(4)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5)根据氢能的优点来分析。【解答】解:(1)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因此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会造成酸雨;故填:B;(2)铝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纯铝的硬度大;故填:A;(3)天然气是一种化石能源,在短期内得不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乙醇可以利用粮食发酵的方法获取,属于可再生能源;故填:B;(4)塑料是三大有机合成材料之一;故填:B;(5)氢气燃烧能生成水,不污染环境,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清洁燃料;故填:燃烧能生成水,不污染环境。【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能源、酸雨的成因、合金的优点、材料的分类等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4.(4分)Ⅰ.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1)﹣(2)题。(1)如图,在木块上滴几滴水,将装有某种固体的大烧杯放置于木块上,向大烧杯中加水进搅拌,结果木块上的水结冰了,则大烧杯内的固体可能是  。第25页共25页,A.氯化钠B.硝酸铵C.氢氧化钠D.蔗糖(2)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两者去油污的原理分别是 C 。A.乳化、乳化B.乳化、溶解C.溶解、乳化D.溶解、溶解Ⅱ.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3)(4)题。(3)现有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C 。A.甲=乙>丙B.乙>甲=丙C.乙>甲>丙D.甲>乙>丙(4)为了将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AD (有2﹣3个选项符合题意)。A.加固体丙B.加水第25页共25页,C.降低温度D.蒸发浓缩【分析】(1)木块上的水结冰了,说明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2)根据汽油洗油污与洗涤剂洗油污的原理考虑;(3)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与溶解度有关考虑;(4)根据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考虑。【解答】解:(1)木块上的水结冰了,说明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不变,故A错;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故B正确;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故C错;蔗糖溶于水,溶液温度不变,故D错;(2)汽油洗油污利用了溶解原理,洗涤剂洗油污利用了乳化原理,故C正确;(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与溶解度有关,在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是:乙>甲═丙,所以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是:乙>甲═丙;将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到t2℃,甲和乙溶解度变大,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还是乙>甲,丙升温后,溶解度变小,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所以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4)由于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可以是升高温度,或者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故选AD。故答案为:(1)B;(2)C;(3)C;(4)A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常见物质溶于水,能量的变化,知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5.(5分)单质硫、硫化氢燃烧时会生成同种有毒的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是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x= 8 ,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容易 得到 (“得到”或“失去”)电子。第25页共25页,(2)硫化氢在空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①硫化氢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 ﹣2 。②生成的有毒气体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硫、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1 。③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S+3O22SO2+2H2O 。【分析】(1)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和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分析回答;(2)根据硫化氢在空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写出反应的方程式,再根据化合价原则、化学式的意义分析回答。【解答】解:(1)如图是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第三层已排布了电子,说明第二层已排满,所以其中x=8,最外层的电子数是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容易得到电子。(2)由硫化氢在空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硫化氢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3O22SO2+2H2O,二氧化硫有毒。①在硫化氢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可推出硫元素的化合价是﹣2。②生成的有毒气体为二氧化硫,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16×2)=1:1。③由上述分析可知。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3O22SO2+2H2O。故答案为:(1)8;得到;(2)①﹣2;②硫、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1;③2H2S+3O22SO2+2H2O。【点评】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要求会读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示意图,对比反应前后的微粒的变化及构成,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化学反应的实质,物质的类别等。三、实验题16.(6分)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第25页共25页,(1)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 锥形瓶 。(2)若用装置B制取氧气,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若用此法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则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 F → D 。(3)实验室用装置A、F进行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为了检验反应的产物,装置F中应盛放的试剂是 澄清石灰水 ,反应过程中该装置内的现象为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2)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解答】解:(1)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锥形瓶。故填:锥形瓶。(2)若用装置B制取氧气,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应该是利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若用此法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则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F(吸收水蒸气)→D(收集氧气)。故填:2H2O22H2O+O2↑;F;D。(3)实验室用装置A、F进行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为了检验反应的产物,装置F中应盛放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反应过程中该装置内的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故填: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第25页共25页,17.(5分)某班同学在做“某些酸、碱、盐之间是否发生反应”的探究实验时发现,酸碱之间的反应,往往没有明显的现象。那么如何判断酸碱发生了化学反应呢?【提出问题】如何判断酸、碱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药品】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稀)、酚酞溶液、蒸馏水。【实验探究】(1)甲小组在烧杯中加入5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发现 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 (填现象),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l=NaCl+H2O 。(2)乙小组进行了以下三个实验,并用温度传感器测定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得到了如图所示的三条曲线。实验一:50mL稀盐酸与50mL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曲线a);实验二:50mL稀盐酸与50mL蒸馏水混合(曲线b);实验三:50mL氢氧化钠溶液与50mL蒸馏水混合(曲线c)。结合实验目的分析,增加实验二、实验三的目的是 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也会放出少量热,通过对比可证明中和反应会放热 。对比三条曲线,可以得到如下结论:①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是 放热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交流与反思】(3)甲小组认为,通过实验探究(2)得出“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第25页共25页,的结论不严谨,应该补充 一个与实验探究(2)同方案的其他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实验。【分析】【实验探究】(1)根据酚酞遇碱性变红,在酸性和中性中不变色分析;(2)根据控制变量法和实验的目的分析;②根据对比三条曲线分析;【交流与反思】(3)根据以上实验的设计分析。【解答】解:(1)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成无色,可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故填: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NaOH+HCl=NaCl+H2O;(2)结合实验目的,实验小组增加实验2、实验3的理由: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也会放出少量热,通过对比可证明中和反应会放热;故填: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也会放出少量热,通过对比可证明中和反应会放热;②对比三条曲线,可以看出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填:放热;【交流与反思】题目中只设计了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属于个例,因此应该补充一个和实验探究(2)相同方案的其他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进一步证明;故填:一个与实验探究(2)同方案的其他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18.(5分)以黄铜矿(主要成分为CuFeS2)为原料,采用生物炼铜是现代炼铜的新工艺,同时还可以获得绿矾(FeSO4•7H2O),流程如图:(1)步骤①中的化学方程式:4CuFeS2+17O2+2H2SO44CuSO4+2Fe2(SO4)3+ 2H2O 。(2)步骤②中的反应有两个:反应一是Fe+Fe2(SO4)3═3FeSO4,该反应属于 化合反应 (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二的化学方程式为 Fe+CuSO4═FeSO4+Cu 。第25页共25页,(3)加入的A是 稀硫酸 (填化学式)。(4)获得绿矾的“一系列操作”为:蒸发浓缩、 降温结晶 、过滤等。【分析】(1)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2)铁和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3)稀硫酸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4)获得绿矾的“一系列操作”为: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等。【解答】解:(1)反应前后铜原子都是4个,铁原子都是4个,硫原子都是10个,反应前氧原子是42个,反应后应该是42个,其中2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氢原子是4个,反应后应该是4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CuFeS2+17O2+2H2SO44CuSO4+2Fe2(SO4)3+2H2O。故填:2H2O。(2)Fe+Fe2(SO4)3═3FeSO4,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反应二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故填:化合反应;Fe+CuSO4═FeSO4+Cu。(3)加入的A是稀硫酸,用来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故填:稀硫酸。(4)获得绿矾的“一系列操作”为: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等。故填:降温结晶。【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四、计算题19.(5分)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固体残留物20g,向其中加入稀硫酸,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所取固体残留物中铜的质量为 17.5 g。(2)求a点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第25页共25页,【分析】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得到铜,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与硫酸不反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解答】解:(1)铜与硫酸不反应,剩余固体是铜,即所取固体残留物中铜的质量为17.5g,氧化铜质量是20g﹣17.5g=2.5g,故填:17.5;(3)a点处表示氧化铜和稀硫酸恰好反应,设生成硫酸铜的质量为x,CuO+H2SO4═CuSO4+H2O,801602.5gx,x=5g,a点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0%=12.5%,答:a点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2.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第25页共25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5-16 10:58:53 页数:25
价格:¥5 大小:290.00 KB
文章作者:yuanfe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