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咏物类古诗鉴赏专项练习(共40篇)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8

2/18

剩余1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高中语文咏物类古诗鉴赏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途中见杏花①吴融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注】①此诗是吴融遭贬后离开长安途中所作。②帝乡,此指都城长安。长安多杏树。(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乐景衬哀情,写春回大地,一枝红杏伸出墙头,见到如此美景本应该欣喜激动,而诗人面对如此美景却感到忧愁。B.颔联的“可堪”即“更哪堪”,颔联的意思是即便长久欣赏这枝杏花也有遗憾,更哪堪自己行色匆匆,难以停留。C.尾联虚写,从眼前的杏花联想到往年在京城长安看到的千万树红杏,如濛濛烟霞笼罩着神州,诗人借此象征唐朝末年的黑暗、动荡不安的现实。D.诗人借杏花把自己的惜春之情、流离之感,身世之悲、故国之思的情怀,一层一层地抒写出来,笔法委婉细腻。(2)诗人在这首诗中主要是借杏花来抒情,为什么要在颈联写“莺先到”“蝶未游”呢?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注释】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石曼卿写了一首咏红梅诗,找苏轼看:“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苏轼笑书:“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1)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B.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C.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D.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对红梅“绿叶与青枝”的赞美。(2)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红梅”的。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咏梅陈亮为探梅魁策蹇驴,竹梢疏处见清㿑。清香雅韵十分足,俗态嚣尘一点无。寄我谁能如陆凯①,爱渠自谓若林逋②。夜窗却恐劳清梦,速剪寒梢浸玉壶。18 【注释】①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寄一枝梅花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②林逋:北宋初著名隐逸诗人,自渭“以梅为妻,以鹤为子”。(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为寻梅而“策蹇驴”,于“竹梢疏处”寻得心仪之梅。B.“寄我谁能如陆凯”借陆凯折梅相赠表达诗人对知音的渴望。C.诗人把自己比作“梅妻鹤子”的林逋,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D.“速剪寒梢浸玉壶”运用了反衬手法,用玉壶来突出梅花的高洁。(2)诗人是如何表现自己对梅花的喜爱之情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梅 花张道洽行尽荒林一径苔,竹梢深处数枝开。绝知南雪羞相并,欲嫁东风耻自媒。无主野桥随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醉余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来。(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好不容易寻到数枝梅花,荒林、野径、苔、竹等与梅的品性形成对比。B.因为南雪易于融化而梅花不易凋落,诗人认为梅花羞于与向阳之雪为伍。C.梅花不愿委身于东风,以自我炫耀、自荐为耻,表现了梅花的清高自守。D.梅树无论长在野桥旁,还是寒谷中,都能自由生长,突出其坚贞与执着。(2)请结合全诗分析尾联的含意。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咏   梅陈 亮为探梅魁策蹇①驴,竹梢疏处见清癯。清香雅韵十分足,俗态嚣尘一点无。寄我谁能如陆凯②,爱渠自谓若林逋③。夜窗却恐劳清梦,速剪寒梢浸玉壶。【注】①蹇:跛足。②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寄一枝梅花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③林逋:北宋初著名隐逸诗人,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为寻梅而“策蹇驴”,于“竹梢疏处”寻得心仪之梅。B.“清癯”从形态入手,“清香”从气味入手,运用视觉嗅觉相结合的手法,对梅花进行描绘。C.“速剪寒梢浸玉壶”运用了反衬手法,用玉壶来突出梅花的高洁。D.竹梢疏处,一树寒梅,傲然兀立,既显出了梅花的千般风韵万种精神,也代表了作者的气质性格。18 (2)诗人是如何表现自己对梅花的喜爱之情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小题。瑞鹤仙•赋梅辛弃疾雁霜【1】寒透幕。正护月云轻,嫩冰犹薄。溪奁照梳掠。想含香弄粉,艳妆难学。玉肌瘦弱,更重重龙绡衬着。倚东风一笑嫣然,转盼万花羞落。寂寞。家山何在?雪后园林,水边楼阁。瑶池旧约,鳞鸿【2】更仗谁托?粉蝶儿只解,寻桃觅柳,开遍南枝未觉。但伤心冷落黄昏,数声画角。【注释】【1】雁霜:严霜。【2】鳞鸿:鱼雁,此处代指书信。(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不仅写了梅花的姿态,还写到了梅花的内心及命运。B.本词借物抒怀,借写梅花寄托了词作者深沉的家国情怀。C.辛弃疾词作善于用典,“瑶池”两句运用典故传情达意。D.本词风格以沉雄豪迈为主,以细腻柔媚为辅,格调鲜明。(2)下列对具体词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溪奁”一句,写梅花生于溪边,似美人以溪为镜,在寒夜中梳妆。B.“倚东风”两句,由虚转实,写梅在春风中转盼一笑,使万花失色。C.“粉蝶儿”三句,写粉蝶未察觉桃花、柳絮已开遍南枝,意味深长。D.“但伤心”两句,表面写梅花冷落伤感,其实暗含作者的悔恨之情。(3)请从梅的形象、描写手法和思想情感等三方面,比较本词与辛弃疾青年时期词作《生查子•重叶梅》的不同之处。生查子•重叶梅辛弃疾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霜月定相知,先识春风面。主人情意深,不管江妃【1】怨。折我最繁枝,还许冰壶荐。【注释】【1】江妃:即梅妃,性喜梅,所居处植梅。7.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梅花(清)奇丰额点额①谁教入汉宫,冻云合处路难通。胧胧照去月疑落,瓣瓣擎来雪又空。无梦不随流水去,有香只在此山中。松间竹外谁知已,地老天荒玉一丛。【注】①点额:传说南朝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她的额头上,竞生成五朵花,擦不掉。后宫女们争相效仿,形成“梅花妆”。(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梅花妆典故将梅花比喻为美人,既点出了梅花之美,也丰富了物象的内涵。B.冻云四合,道路不通,梦想水一般流逝,都是诗人人生不得意的曲折写照。18 C.朦胧月光映照飘落的梅花,皎洁的白雪衬托着花瓣,诗歌善于以环境写物。D.诗歌咏物有画面的描写,也有感事抒怀,描写和抒情关照融合,含蓄蕴藉。(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8.阅读下面《红楼梦》中薛宝钗的一首词,完成问题。临江仙•咏絮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它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1)下列对此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描写白玉堂前柳絮飘扬飞舞,均匀有度,却不得已委身于东风的情景。B.上片最后两句,连用两个反问,否定了柳絮最终随水流逝,委落尘土的结局。C.下片前两句描述了尽管柳絮随风飞舞,忽聚忽散,柳枝依然长条飘拂的情景。D.本词上片写景,描绘一幅春景图;下片言志,抒发作者与众不同的思想情感。(2)下面诗句中,“柳絮”这一意象所表达的情感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难绾难留难挽抚,任扬任坠任摧欺。﹣﹣无名氏《柳絮》B.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唐•薛涛《柳絮》C.缭绕晴空似雪飞,悠扬不肯着尘泥。﹣﹣宋•朱淑真《柳絮》D.惯恼东风不定家,高楼长陌奈无涯。﹣﹣宋•韩琦《柳絮》9.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列小题。秋柳王士祯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①。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愁生陌上黄骢曲②,梦远江南乌夜村③。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注释】①白下门,指古都南京。②黄骢曲,指黄骢叠,曲调名,相传唐太宗爱马死后,命人谱成此曲。③乌夜村,晋代何准隐居之地,其女儿后来成为晋穆帝的皇后。(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开篇暗示:昔日繁华兴盛的古都南京,转瞬之间,只剩下了西风残照,一片荒凉,美景不再。B.诗歌借典故抒发了诗人爱而不得的惆怅,以及感叹荣华富贵的生活只能存在于梦中的无奈。C.诗人选取“残照”“白下门”“黄骢曲”等意象以及运用“销魂”“愁”“哀怨”“梦远”等词语,隐含着对过往的感伤之情。D.这首诗境界优美,意韵含蓄,咏物与寓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感物兴情,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2)全诗以“秋柳”为题,却通篇不见一个“柳”字,表现出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请对此作简要赏析。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临江仙•寒柳①(清)纳兰性德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②。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③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18 【注释】①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悼亡之作。②相关:关心。③湔(jiān)裙:溅湿了衣裙。这里用遇柳枝姑娘的典故,柳枝表示三天后将涉水湔裙来会。(1)这首词押韵的字数正确的一项是    A.4     B.5        C.6       D.8(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花飞絮飘泊零落。又遭冰雪摧残,以物喻人,形象写出凄苦命运。B.“春山”往往比喻女子眉毛,这里指代女子,由咏柳引出怀念之人。C.两人无缘相会,面“梦断”之后连梦中的欢会也不可得,更添愁苦。D.“眉弯”即柳叶,这是拟人修辞,言西风有恨却无法吹去枝头柳叶。(3)鉴赏上阙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云唐•杜牧东西那有碍,出处岂虚心。晓入洞庭阔,暮归巫峡深。渡江随鸟影,拥树隔猿吟。莫隐高唐①去,枯苗待作霖②.【注释】①高唐是台观名。②霖:甘雨,相传殷高宗任命傅说为相时说:“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霖雨。”(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那有碍”和“岂虚心”表现了云的缥缈不定、桀骜不驯,“出处”一句,则表明诗人出身高贵。B.颔联从时间和空间入手,用“深”和“阔”表现云的悠游无阻滞,动作拟人化,生动简明。C.颈联用了“鸟”和“猿”两个意象,从多层面立体的视角展示云的万千姿态和丰富的情趣。D.尾联与李白的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在运用的手法和表达的旨趣上有相同之处。(2)诗人写“云”有何用意?另举一例,说说“云”这一意象的在古诗词中的其他内涵。1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笼鹰词柳宗元凄风淅沥飞严霜,苍鹰上击翻曙光。云披雾裂虹蜺断,霹雳掣电捎平冈。砉然劲翮翦荆棘,下攫狐兔腾苍茫。爪毛吻血百鸟逝,独立四顾时激昂。炎风溽暑忽然至,羽翼脱落自摧藏。草中狸鼠足为患,一夕十顾惊且伤。但愿清商①复为假,拔去万累云间翔。18 【注释】①清商:清秋。(1)本诗前八句是从哪些角度塑造鹰的形象的?请简要分析。(2)概括后六句诗人的情感。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答题。画鹰杜甫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㧐①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②。绦镟③光堪擿,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注释】①㧐,同“耸”。②似愁胡:指鹰的眼珠像人的碧眼,③绦镞:指系鹰的绳子和绳端的金属环。(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起句不写画鹰,却写白绢上腾起一股肃杀之气,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B.颔联中“㧐身”和“侧目”表现了画中之鹰的神态,虽静犹动,栩栩如生。C.诗歌用素练、苍鹰、闪光的绦镞、殷红的毛血等意象表现了画作的色彩美。D.诗人的情感随欣赏画作而变化,有惊讶、赞叹、奋发,可见此画作之精妙。(2)作为一首题画诗,本诗既描绘了诗人眼中所见之鹰,又写到了诗人心中所想之鹰,请结合诗句分析这种写法的妙处。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小题。八声甘州•雁刘克庄①物微生处远,往还来、非但稻粱求。似爱长安日,怕阴山雪,善自为谋。个里幸无鸣镝,随意占沙洲。归兴何妨待,风景和柔。昔到衡阳回去,今随阳避地②,遍海南头。与西川流寓,彼此各淹留。未得云中消息,登望乡台了又登楼。江天阔,几行草字,字字含愁。【注释】①刘克庄:南宋末爱国词人,②随阳:跟着太阳运行,指候鸟依季节而迁徙。避地:迁地以避灾祸。(1)结合上阕,简要分析“雁”的特征。(2)词作以“字字含愁”作结,作者“愁”的原因有哪些?18 15.(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早雁杜牧①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②月明孤影过,长门③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④.【注】①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八月,北方回鹘族南侵,引起边民纷纷逃亡。杜牧时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刺史。②仙掌:指长安建章宫内铜铸仙人举掌托起承露盘。③长门:汉宫殿名。④菰米、莓苔都是雁的食物。(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想象鸿雁遭射四散的情景。“虏弦开”运用借代手法,用胡骑挽弓射猎代指其发动军事骚扰活动。B.颔联承首联写孤雁飞经都城长安上空的情景。“孤影过”“数声来”,一绘影,一写声,都与上联“惊飞四散”相应,突显孤雁之失群离散,形单影只。C.颈联写诗人由征雁南飞遥想到它们的北归。大雁还在南征的途中,诗人却已想到它们的北返;正在哀怜它的惊飞离散,却已想到它们异日的无家可归。D.这首诗中的“早雁”与杜牧《赤壁》中的“折戟”一样,都是触发作者思绪的意象,但这首诗婉曲细腻,与《赤壁》豪宕俊爽的风格并不相同。(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早蝉①白居易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忆昔在东掖②,宫槐花下听。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注释】①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写《琵琶行》的次年,此时白居易任江州司马。②“东掖”,宫中东侧的旁门。(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四句写秋季未至而蝉已鸣叫,透露出诗人听到连绵的蝉鸣时内心的震动与惊悸。B.再四句写诗人的感慨,六月之初,秋风未起,竟然听到蝉鸣,思乡之情自然涌上心头。C.尾四句借助今昔听蝉的不同感受的对比,表达了谪居湓城后理想破灭的无限失意之情。D.此诗用最简单的语言阐述人间至情,正体现了白居易诗歌通俗平易但绝不平庸的特点。(2)下列同为咏蝉诗,与本诗的情感最接近的一项是    A.垂委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B.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在狱咏蝉》)C.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李商隐《蝉》)D.一声清溽暑,几处促流年。志士心偏苦,初闻独泫然。(雍裕之《早蝉》)(3)“今朝无限思”表明作者内心有着复杂的情感。请结合整首诗,简要分析这“无限思”中包含了哪些具体情感?(答出3点即可)18 1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鹊①韩偓偏承雨露润毛衣,黑白分明众所知。高处营巢亲凤阙②,静时闲语上龙墀。化为金印③新祥瑞,飞向银河旧路岐。莫怪天涯栖不稳,托身须是万年枝④。【注释】①本诗作于后梁乾化二年,当时诗人隐居福建南安。诗人曾任唐朝兵部侍郎。②凤阙,汉代官阙名。③化为金印,《搜神记》卷九:“常山张颖,为梁州牧。天新雨后,有乌如山鹤,飞翔入市,忽然坠地,人争取之,化为圆石。颗椎破之,得一金印,文曰:‘忠孝侯印。’颗以上闻,藏之秘府。后议郎汝南樊衡夷上言:‘尧舜时旧有此官,今天降印,宜可复置。’颗后官至太尉。”④万年枝,此处指年代悠久的大树,喻指唐王朝。(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偏承雨露润毛衣”表层意思是鹊经雨承露而羽毛润泽的姿态,暗寓自己受帝王恩泽。B.“黑白分明众所知”写鹊的羽毛有明显的黑白两种颜色暗喻自己有爱憎分明的品行。C.“凤阙”是汉代宫阙名,诗中指皇宫、朝廷。“高处营巢亲凤阙”暗喻自己曾在朝为官。D.颈联下句化用喜鹊为牛郎织女在银河上架桥的传说,表达仕途多舛、思念家人的悲苦。(2)请解释诗的尾联的意思,并分析这一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1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咏 竹[南朝•梁]刘孝先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①。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②。【注释】①上宫琴:宫廷一流琴师弹奏的琴。②吐龙吟:竹笛声音嘹亮有如龙吟。葛洪《神仙传》记载了仙人壶公的竹杖变化为龙的故事,此处暗用此典。(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诗人用简洁语言描写了野竹的生长环境和高耸人云的挺拔雄姿。B.诗人在第三句中笔锋一转,揭示野竹虽然气概凌云却不被欣赏的凄凉境遇。C.五、六句中“耻”“羞”二字沉重且有分量,表现出竹子无人同情的抑郁伤感。D.尾联暗用仙人壶公的典故,妥切无痕,包蕴深广,寄托了诗人的高远情致。(2)《咏竹》与《春日山中竹》都写山野之竹,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请简要分析两首诗所言之“志”有何不同。数竿苍翠拟龙形,峭拔须教此地生。无限野花开不得,半山寒色与春争。(裴说《春日山中竹》)18 19.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完成各题。酬人雨后玩竹薛涛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慈姥竹李白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不学蒲柳凋,贞心尝自保。(1)第一首诗前两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2)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哪些异同点?请简要分析。20.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各题。昌谷北园新笋四首李贺其一箨落①长竿②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其四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③归卧叹清贫。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尊。【注释】①箨(tuò )落:笋壳落掉。②长竿:新竹。③茂陵:地名。《史记•司马相如传》记载“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看母笋是龙材”和《琵琶行》中“唯见江心秋月白”皆属侧面描写。B.“鸟重一枝入酒尊”句,写鸟栖竹枝之景映入酒樽,表现出清冷孤寂的心境。C.两首诗中都运用比喻,一状新竹之形,一摹老竹之声,生动形象,耐人寻味。D.相较于第二首中“惹碧云”的古竹,作者更喜欢第一首中“抽千尺”的新竹。(2)咏物诗往往通过对物的描摹咏叹来表达人生的志趣和追求,即托物言志。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B.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C.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菊花》)D.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寒菊》)(3)“竹”是诗歌常见的意象,用来寄托诗人情志。两首诗都使用了“竹”这一意象,诗人寄托的情志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18 2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官舍竹【宋】王禹偁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注】宋淳化二年(991年),王禹偁因徐铉雪诬,抗疏论道来为其辩解,结果受到小人的讥谤,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作此诗。(1)这首诗采用了    的表现手法,通过写竹子不争春色、独守严寒的特点,表现诗人    的品格。(2)说说作者在颈联“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中表达了哪些情感内容。2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巽公院五咏•苦竹桥①柳宗元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迸箨分苦节,轻筠②抱虚心。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谅③无要津用,栖息有余阴。【注】①诗人初贬永州,住龙兴寺,作组诗《巽公院五咏》,此为其一。②筠:竹皮③谅:料想,实在。(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直陈眼前之景,以写实手法将桥、径、林贯穿起来,自然地引出下文写竹。B.三、四两句写笋箨中进发出苦节,筠皮环抱着虚心,极具动感、画面感以及表现力。C.五至八句写在桥上俯视细流,仰听竹声,观落日,近闻鸟鸣,是为了突出桥的形象。D.诗人独具慧眼,从平凡的事物中挖掘意蕴,将自己的身世际遇与苦竹有机联系起来。(2)请赏析诗歌最后两句。2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酬元九侍御赠璧竹鞭长句①刘禹锡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赠比双金。初开郢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②敲镫吟。【注释】①此诗写于“永贞革新”失败后,作者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司马之时。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为江陵(今湖北荆州)府士曹参军。②关树:关中之树。扶疏:枝叶繁茂。18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比兴手法,以碧玉般竹鞭的名贵,暗示赠鞭者的高尚,赞扬之情跃然纸上。B.颔联写诗人看到朋友赠礼后内心非常欣喜,很想去观赏生长碧竹的巴山冰雪美景。C.颈联通过“节”字,将“竹节”与“节操”相关联,把咏鞭与赞人联系在了一起。D.尾联由竹鞭引发联想,表达了诗人愿与友人“策马同去”“敲镫吟诗”的美好愿望。(2)本诗为赠友之作,兼有咏物诗的特点,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2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竹李 贺①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喜。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三梁②曾入用,一节奉王孙。【注】①李贺是唐代诗人,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属“王孙”,但系远支,与皇族关系已很疏远,而且一生郁郁不得志,英年早逝。②三梁:古人帽中横的硬村,用竹制成。汉唐冠帽有五梁、三梁、两梁的制度。天子戴五梁进贤冠,太子诸王戴三梁进贤冠。(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二句,俯看竹子倒映水中、水波荡漾,仰观竹影凌空而上,一片生机。B.三、四句写竹林小径所见,笋尖上挂着露珠,竹根快被青苔遮住,环境十分幽雅。C.诗的前四句写竹子潇洒的风度、劲直的气节,为后面诗人直抒其志作了充分铺垫。D.后四句转换笔法,描写竹子的功用,寄寓作者的感慨,抒发了作者的怀抱与希望。(2)有人评价这首诗以一“喜”字贯穿全诗,你同意吗?请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25.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海棠郑谷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①携觞与赋诗。称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②丹青点笔迟。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注】①销得:值得之意。②梁广:画家,善画海棠。(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拟人修辞形容春风有意,给大自然带来姹紫嫣红、勃勃生机,引得诗人携酒赋诗,欣赏春色。B.唐人誉海棠花为“花中神仙”,颔联用“丽”“妖娆”二词高度概括了海棠花的美艳气质。C.颈联中的“莫愁”为古诗词中的常见形象,李商隐在《马嵬(二)》中也写道“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二者含义基本一致。18 D.此诗风格“清婉明白”,既歌颂了海棠的自然美,也表现出诗人对美的事物的热爱与追求。(2)本诗是一首咏海棠的佳作,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表现海棠的神韵的。2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题。咏萤 虞世南的历①流光小,飘飖②弱翅轻。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咏萤李嘉祐映水光难定,凌虚体自轻。夜风吹不灭,秋露洗还明。向烛仍分焰,投书更有情。犹将流乱影,来此傍檐楹。【注释】:①的历:小粒明珠的光点,形容灵巧微弱的样子。②“飘飖”同“飘摇”。(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诗的前两句,从萤火虫的发光之态和飞翔之形两个角度写出了它纤弱的特点。B.“凌虚体自轻”的“虚”指天空,与“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的“虚”意思相同。C.虞诗由物及人,借咏萤火虫寄寓身世之感;李诗就物写物,意在绘萤火虫之形。D.两首诗都对萤火虫的形象进行了多方面细致入微的描摹,使读者顿生怜爱之情。(2)两首诗皆咏萤,但写萤手法各异,请简要分析。27.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问题。红白牡丹吴融不必繁弦不必歌,静中相对更情多。殷鲜一半霞分绮,洁澈旁边月飐波。看久愿成庄叟梦,惜留须倩鲁阳戈。重来应共今来别,风堕香残衬绿莎。【注】鲁阳戈:鲁阳公挥戈退日的故事,此处是说希望能留住美好的春光。(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先写繁华的弹弦与歌舞景象,以动衬静,表明诗人宁愿在安静的环境中与牡丹相厮守,表现出诗人对牡丹的用情之真切。B.颔联首句写红牡丹,直接用“殷鲜”突出其红艳娇嫩的特点,又暗用比喻,以天空中美丽的红霞来写牡丹红得惊艳、开得绚烂的情态之美。C.颔联次句写白牡丹,想象月下一幅澄澈明净的景象,水中映月,在风的吹动下,泛着清波,来衬托白牡丹的素洁淡雅之美。D.尾联写诗人感慨就算重来也会和今日与牡丹离别一样伤感,在对牡丹凋残景象的描绘中流露出诗人淡淡的哀愁。(2)这首诗颈联两句都用了典故,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18 28.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各题。红牡丹王维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裴给事注宅白牡丹裴潾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注释】裴给事即作者裴潾。给事,官职名。(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维诗首句写牡丹在碧绿鲜艳的枝叶簇拥下,好似一位娴静文雅的少女。B.王维诗以“绿艳”衬托“红衣”,使时浅时深的红色牡丹花更显得娇媚动人。C.裴潾诗前两句以豪贵争赏侧面表现了紫牡丹的名贵,表达了诗人的赞美之情。D.裴潾诗写的是自家宅中的白牡丹,实际是以“玉盘”般冰清玉洁的白牡丹喻己。(2)两首诗后两句分别怎样表现诗人的情感倾向?请简要分析。29.阅读下面的两首咏物诗,完成文后的问题。咏牡丹[宋]王溥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苔[清]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诗写枣花和桑叶,先抑后扬:先写其“小”与“柔”的特点,再褒扬其实用价值。B.王诗先写了枣花和桑叶,然后以“堪笑”把所咏之物牡丹引出,表露出作者的感情。C.袁诗前两句是说苔花在没有日光的夜晚也努力展现自己,突出了它不畏艰难的精神。D.“青春”指春天,“青春恰自来”是说正值春天到来,苔花抓住时机开始萌发生长。(2)这两首咏物诗除了托物言志外,各自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3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下列各题。惜牡丹花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18 思黯南墅①赏牡丹刘禹锡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②阿姥家。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注】①思黯南墅,牛僧孺的别墅。②增城,古代神话中的地名,传说昆仑山上有增城九重,西王母所居。(1)下列关于这两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同写牡丹,但一“惜”一“赞”,情感态度同中有异,异中有同。B.白居易的“夜惜衰红把火看”与古人的“秉烛夜游”有着相同的意趣。C.刘禹锡的“天教晚发赛诸花”为牡丹虽艳冠群芳却较晚开放而鸣不平。D.两首诗都写庭院里的牡丹,但白诗从细小处落笔,刘诗则强调整体感观。(2)两首诗都以虚写称妙,试从“虚”的角度对两首诗进行分析。3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古松石延年直气森森耻屈盘,铁衣生涩紫鳞干。影摇千尺龙蛇动,声撼半天风雨寒。苍藓静缘离石上,丝萝高附入云端。报言帝座抡材①者,便作明堂②一柱看。【注释】①抡材,选择木材。②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古松高耸挺拔,以盘屈不展为耻,树皮似铁般坚硬,饱经沧桑。B.颔联视听结合,颇有气势,“龙蛇动”“风雨寒”写出了古松的不凡风骨和气概。C.颈联“苍藓”“丝萝”比喻势利小人,他们趋炎附势登上高位后,目空一切。D.这首七言律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表面上写古松,实际上另有寓意。(2)本诗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3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紫骝①马秦韬玉渥洼②奇骨本难求,况是豪家重紫骝。臕③大宜悬银压胯,力浑欺却玉衔头。生狞④弄影风随起,躞蹀⑤冲尘汗满沟。若遇丈夫皆调御,任从骑取觅封侯。【注释】①紫骝:骏马名。②渥洼:神马。③臕:同“膘”。④生狞:凶猛。⑤躞蹀:小步跑。(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使用递进句式,通过写骏马世间难见,更何况富贵人家看重紫骝马来表现紫骝马的珍奇。B.颈联用比喻手法描写紫骝马发怒狂奔的快速,用夸张手法表现紫骝马小步跑而扬起的风尘。C.尾联两句是假设关系,一个“若”字体现出诗人梦想求得朝廷赏识的强烈愿望。18 D.诗歌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紫骝马不被重用来表现诗人现实生活的不平遭遇。(2)诗歌颔联的含意是什么?在塑造紫骝马的形象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3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题。房兵曹胡马杜甫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注】兵曹,亦作兵曹参军,古代军队中管兵事等的官员。病马杜甫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诗均写马,仅从诗题便可知两马截然不同:一是战马,一是病马。B.第一首诗前四句正面实写马的风骨,后四句虚写,侧重表现马的品格。C.第二首诗以第二人称开篇,表达了诗人和病马共渡患难的深厚感情。D.两首诗的语言风格大为不同,第一首矫健豪纵,第二首诗沉郁顿挫。(2)两首诗分别写于杜甫青年和晚年,均采用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的手法,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是如何利用这种手法塑造诗人形象的。3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声声慢•咏桂花吴文英蓝云笼晓,玉树悬秋,交加金钏霞枝。人起昭阳①,禁寒粉粟生肌。浓香最无著处,渐冷香、风露成霏。绣茵展,怕空阶惊坠,化作萤飞。三十六宫②愁重,问谁持金锸③,和月都移。掣锁西厢,清尊素手重携。秋来鬓华多少,任乌纱、醉压花低。正摇落,叹淹留、客又未归。【注】①昭阳:皇宫名,这里泛指皇宫。②三十六宫:言宫宇之外,这里借指月中广寒宫。③锸:锹,插地起土的农具。(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阙咏桂花,托物言志,借桂花的美丽浓香表现了自己高洁脱俗的高尚节操。B.词的下阙“三十六宫”三句是虚写,由眼前的桂花联想到月中广寒宫和愁怨的嫦娥。C.词人借嫦娥之愁写自己之愁,借自然之秋写人生之秋,无限的人生悲慨尽在其中。D.词人触景生情,由桂花凋零之景生出了淹留在外,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无限悲叹。(2)词的上阙运用哪些手法来描写桂花树的?请结合词句答简要分析。18 3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菊花【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明】唐寅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①看秋风。【注】①篱落,即篱笆。(1)下列对诗歌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两诗均以“菊花”为题,表面描写菊花,深层有所寄托。B.两诗都用了陶渊明与菊花的典故,表达了对菊花的独特感情。C.第一首“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忘记时间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D.唐寅的《菊花》诗,善用比喻。语言清新,篱笆后面的菊花好像一夜霜降后从天坠落,尽情绽放。(2)两首诗都以菊花为题,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两首诗的不同。3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荷花     董嗣杲天机雪锦织鲛绡①,艳朵亭亭倚画桥。无垢自全君子洁,有姿谁想六郎②娇。翠房分菂③莲须褪,玉藕抽丝暑叶摇。花里不妨呼净友,采香须棹月明桡。【注释】①鲛绡,传说中鲛人所织的绡。②六郎,诗中指唐张昌宗以姿貌被宠幸。③菂(dì),指莲子。(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靠在雕饰华丽的桥栏杆上欣赏着水中荷花,不禁浮想联翩。B.诗中对荷花的描写运用了比喻衬托、比拟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其中,特别是“玉”对“翠”,是巧妙的颜色对。D.这是一首咏物诗,形象鲜明,具有情中有物,物中有情,情物交融的特点。(2)诗中荷花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3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答题水龙吟•白莲[宋]张炎仙人掌①上芙蓉,涓涓犹湿金盘露。轻妆照水,纤裳玉立,飘飘似舞。几度销凝,满湖烟月,一汀鸥鹭。记小舟夜悄,波明香远,浑不见、花开处。应是浣纱人妒。褪红衣、被谁轻误?闲情淡雅,冶姿清润,凭娇待语。隔浦相逢,偶然倾盖②,似传心素。怕湘皋佩解③,绿云十里,卷西风去。18 【注】①仙人掌:陕西华山之中峰曰莲花峰,其东峰曰仙人掌。②倾盖:指途中相遇,停车交谈,双方车盖往一起倾斜。③湘皋佩解:郑交甫遇见江水女神得赠玉佩。(1)上阙中“波明香远,浑不见、花开处”句,从  和  两角度来描摹白莲花。(2)虚境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本词虚实相生,请赏析本词创生虚境的技巧。38.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鲁东门观刈蒲李白鲁国寒事早,初霜刈渚蒲。挥镰若转月,拂水生连珠。此草最可珍,何必贵龙须。织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娱。罗衣能再拂,不畏素尘芜。【注释】龙须:龙须草,茎可织席等,多为帝王豪贵之家所用。(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寒事”“初霜”点明深秋的时令特点,交代了“刈渚蒲”农事活动的背景。B.“挥镰”“拂水”两句用比喻描写劳动场景,富有诗意,意在表现劳动之美。C.七、八两句写农人织蒲作席,享受劳作之后清夜的欢娱,侧面表现蒲草珍贵。D.本诗前面部分叙写场景,后面部分托物言志,脉络清晰,情感抒发含蓄委婉。(2)诗人为什么说“此草最可珍”?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9.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百字令•芜城①晚望(元•张翥)碧天向晚,远云开、疑是江南山色。渺渺孤鸿残照外,独上高城望极。鸡散台空,萤沉苑废,龙去沟无迹。英雄安在?千秋恨血凝碧。我欲携酒重来,佛狸②祠下,字暗苍苔石。社鼓神鸦浑不见,一片青青荠麦。夜月琼枝,春风水调,肯慰淹留客?翩然归去,天风扶下双舄③。【注释】①芜城,古城名,即广陵城,故城在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县境。南朝时宋竟陵王刘诞据广陵反,兵败而死,以致城邑荒废。因鲍照《芜城赋》得名芜城,几经兴废。张翥(1287﹣1368),作此词时正当元代高压统治时期。②佛狸,北魏武帝拓跋焘小名,此处同辛弃疾《永遇乐》词,喻指金主完颜亮,其于宋绍兴三十一年率部渡江南犯事。③双舄(xì):《汉书•王乔传》载,王乔治县颇具政声,当其诣京朝觐时,帝异其数来而无车骑。侦知其临至时,辄有双凫从东南飞来。伺其飞来,张罗捕之仅有一双舄(一双鞋子),后代因以“凫舄”“双舄”代指县令,此处为作者自指。(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碧天向晚”二句照应诗题,展现碧天暮云、不失清丽之色,与下文的衰飒之象形成对照。B.“鸡散台空”三句用炀帝营造“斗鸡台”“放萤院”的典故,表达作者对汉人天子故去的惋惜。18 C.“恨血凝碧”典出《庄子》中“苌弘化碧”,后代常将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所洒之血称为“碧血”。D.“夜月琼枝”三句,作者自称“淹留客”,表达了黍离之悲以外久滞他乡的身世之感,怛怛失意。(2)本词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援引“神鸦社鼓”这一形容升平热闹之意象入词,两者用意有何不同?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40.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咏钱袁枚人生薪水寻常事,动辄烦君我亦愁。解用何尝非俊物,不谈未必定清流。空劳姹女千回数,屡见铜山一夕休。拟把婆心向天奏,九州添设富民侯。【注释】①姹女:少女。东汉灵帝刘宏母永乐太后好敛财,京城有童谣:“车班班,入河间,河间姹女工数钱,以钱为室金为堂。”②铜山:汉文帝曾赐宠臣邓通铜山,让他自铸钱。景帝时,邓家财被抄没,穷饿而死。(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将钱拟人化,以“君”相称。首联说日常生活“动辄烦君”,让“我”很发愁。B.有钱要会用,不谈钱不一定就是真正清高,这种对世态人情的分析有道理。C.嗜钱如命、不择手段聚敛财富是要不得的,前车之鉴,人们应该吸取教训。D.颔联叙述描写,表达了诗人的金钱观;颈联运用典故,具有一定劝世功效。(2)诗歌尾联有何含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理想?18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5-01 20:45:03 页数:18
价格:¥7 大小:104.50 KB
文章作者:U-2009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