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复习课件(共69张PPT)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9

2/69

3/69

4/69

剩余6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高考语文 古诗鉴赏专题复习课件赏析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 古诗鉴赏专题课件赏析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几组易混修辞手法的辨析 1、借代与借喻的区别?借喻是本体不出现的比喻,可以转化为明喻。如“久在樊笼里”就可以转换为“久在樊笼似的官场里”。比喻强调相似性,借代强调相关性。借代的种类很多:①特征代本体。如:晋代衣冠成古丘//江州司马青衫湿//纨绔不饿死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齿//应是绿肥红瘦②具体代抽象。如:汉家烟尘在东北//干戈寥落四周星//冷晕侵残烛③部分代整体。如:低眉信手续续弹//樯橹灰飞烟灭④专名代泛称。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⑤材料代本体。例如:终岁不闻丝竹声//懒将白发对青铜 2、比拟和比喻的区别?广义的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狭义的比拟指拟物。拟人: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拟物: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3、移情和拟人的区别?移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拟人包括移情,是移情的一定是拟人。写成化虚为实也不算错,但严格讲化虚为实是效果。 4、比喻和象征的区别比喻是修辞手法,立足于词句;象征是表现手法,立足于全文。(一般就是咏物诗)比喻意是临时性的,象征意往往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如:总为浮云遮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立足于词句,“浮云蔽日”是比喻;立足于意义,“浮云蔽日”有了固定的内涵,也可以说是象征。 互文列锦双关主人下马客在船//秦时明月汉时关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道是无晴却有晴。//春蚕到死丝方尽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通感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泻尽江波绿。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反问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反语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顶真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夸张白发三千丈//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叠词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日啭黄鹂。古诗词常见修辞手法 重要修辞手法:对比 华清宫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过华清宫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它们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并分析其艺术效果。(5分)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手法。(1分)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在鲜明的对比中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2分)第二首诗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在鲜明的对比中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荒淫误国的讽刺,对王朝兴衰的感叹。(2分) 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为了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分析对比手法:1、答出谁与谁对比2、对比本身的效果(鲜明突出)3、突出事物什么特征或表达诗人什么感情。 咏史怀古诗中的对比、反衬手法1、昔盛今衰的对比2、用自然永恒反衬人事变迁李白《苏台览古》: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韦庄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以它的繁荣茂盛、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对比与反衬的区别:对比的双方不分主次,反衬一方为主一方为次。有时不易区分,可以并用。 秦中吟歌舞白居易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云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赏析这首诗对比的艺术特色。(5分)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领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赏析这首诗对比的艺术特色。(5分)①从结构上看,前三句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句聚焦在今日的荒凉,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②从艺术效果看,前三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的铺垫,前后对比鲜明,震撼人心,更强烈地抒发了作者昔盛今衰的感慨。 九日和韩魏公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佳”与“愁”对比,突出佳节时不喜反忧的心境;“久”与“偶”时间上长短对比,突出长久不得志的苦闷与偶尔壮心不已的豪情之间的矛盾;“愁里过”与“醉中来”的对比,说明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实现之间的矛盾。三层对比,层层递进,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 抽丝剥茧分析法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联诗含八层意思,八重悲伤:他乡作客,一可悲;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登高思乡,五可悲;孤零零的独自去登,六可悲;身患疾病,七可悲;年已暮齿,一事无成,八可悲。 诗歌中的对比手法1、对立双方的对比2、渲染铺垫、文势陡转的对比3、层层对比(时间、空间对比;横向、纵向对比;词、句对比等) 古诗鉴赏专题课件赏析表达技巧之描写手法 描写手法远近结合俯仰结合多感官结合正侧结合动静结合声色结合(也叫“绘声绘色”。和视听结合的区别在于更强调颜色)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时空结合(主要用于思乡诗,写离家时间之久距离之远)渲染色彩映衬移步换景白描细节描写 景物必须要明确呈现出远近高低的层次感。分析时指出:…是远景,…是近景,写景层次分明。远近结合和俯仰结合典例: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远近高低远近结合和移步换景的区别移步换景:写景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所以,远近结合就是一种移步换景,而如果诗人写景的层次除了远近还有内外等,并且能从诗中感受到诗人脚步的移动,那么就可以说成是移步换景。如刘禹锡《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诗人是如何表现夜雪之大的?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一,“衾枕冷”是从触觉的角度侧面烘托反衬雪之大。二,“窗户明”是视觉所见,侧面烘托雪之大。三,“折竹声”是听觉,侧面烘托雪大。多感官结合夜雪 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通过他人或他人的评价、他人的反应侧面烘托人《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2、通过环境侧面烘托人用人居住地的环境来侧面烘托人的形象3、通过人的评价或反应侧面烘托环境姚合《穷边词》:将军作镇古汧州,水腻山春节气柔。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4、通过他物侧面烘托物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5、通过环境侧面烘托物《孤雁》: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6、通过听众反应侧面烘托音乐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7、通过结果侧面烘托过程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侧面烘托、衬托(正衬) 动静结合①化静为动。如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两山排阔送青来”,一个“送”字,把静止的山给写活了。②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如杜甫《漫成一首》,“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后句以动写静,营造出清幽静谧的意境,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③动静结合。如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绘出一幅清新宁谧又不乏生机的画面。④化动为静。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一个“挂”字化动为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⑤以静衬动。如杜甫《送韩十四江东省觐省》“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一个“静”字,越发突出了滩声汩汩,包含诗人对朋友前途的担忧。 眼前所见为实,想象未来或回忆过往为虚现实为实,梦境或仙境为虚抒情、比喻、通感、用典等手法也是广义的虚写思乡怀人诗多用想象手法(对写法)虚实结合多用于选择题中 思乡怀人诗中的想象手法思乡怀人诗中常常从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更加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乡思亲之情。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也衬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凄恻动人。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而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眼前所见为实,想象未来或回忆过往为虚现实为实,梦境或仙境为虚抒情、比喻、通感、用典等手法也是广义的虚写思乡怀人诗多用想象手法(对写法)送别诗多用想象手法,要格外关注地理名词。虚实结合多用于选择题中 送别诗中的想象手法送别诗常在离别时刻想像分别后朋友行旅中的孤寂和在这种孤寂环境中的愁苦心情,展示了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如王昌龄的《送魏二》“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想象分别后友人月下船泊潇湘,“愁听清猿”,甚至在梦里也因旅夜孤独而不得安寝的幻想,借以加倍地表现离别的惆怅和对友人深切的关怀。 眼前所见为实,想象未来或回忆过往为虚现实为实,梦境或仙境为虚抒情、比喻、通感、用典等手法也是广义的虚写思乡怀人诗多用想象手法(对写法)送别诗多用想象手法,要格外关注地理名词。明确“想象(虚写)”和“虚实结合”的区别。赏析虚实相生的好处,从“激发读者想象”“扩大诗歌意境”“充分表达情感”等角度分析。虚实结合多用于选择题中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宋]辛弃疾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白苎新袍入嫩凉”是实写,点明时令;“春蚕食叶响回廊”是想象他在静静的考场上“沙沙”地写字如“春蚕食叶”,是虚写。“禹门”一句是想象廓之要金榜题名,是虚写。“又携书剑路茫茫”是实写廓之上路赶考,“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是虚写。虚实相生,激发了读者的想象,扩大了诗歌意境,表达作者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 点面结合面指的是对背景做粗线条的勾勒,点指的是在背景上作精细的描画。点和面的关系也可以理解为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到“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可以称之为点面结合。 白描用于写景,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简洁明快、不加修饰和渲染。另如北朝民歌《敕勒川》:“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只大笔勾勒景物轮廓,不做细致描绘。列锦的手法大多都是白描。田园诗也多用白描。白描用于刻画人物,如白居易的《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不对人物做全方位描写,只抓住最富有特征的一两处做简单勾勒就的使读者如见其人。对照《孔雀东南飞》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这段外貌描写属于工笔细描,和白描正相反。白描 渲染渲染:为了强调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比如悲凉萧瑟的氛围),选取多个意象层层描绘。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为了表现出秋天的肃杀苍凉,诗人选取风急、天高、猿啸,清渚、白沙、飞鸟等六个特写镜头来渲染。再如晁补之《迷神引》:断魂素月,一千里、伤平楚。怪竹枝歌,声声怨,为谁苦。猿鸟一时啼,惊岛屿。烛暗不成眠,听津鼓。通过素月、平楚、《竹枝》歌声、猿鸟啼鸣等意象,层层渲染,营造了伤感凄苦的意境,抒发了因贬谪而产生的怆然之情。渲染属于正面描写(一般为景物描写),烘托(即侧面烘托)属于侧面描写,这是它们最本质的区别。但是二者又有一定关联,渲染其实就是用景物来烘托情感,对于写景手法来说是渲染,对于抒情手法来说就是借景物烘托情感(即借景抒情)。 色彩映衬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突出了翠柳、黄鹂、白鹭、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明丽,相互映衬,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细节描写1、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2、赵师秀《约客》:青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3、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4、李清照《点绛唇》: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5、杜牧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细节描写多用于写人,而且多为人物动作、神态、心理的细节。 实战演练 落 叶修睦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注]修睦:晚唐诗人。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和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第一、三联实写秋雨之后落叶的情态,而第二联使落叶人格化,写其回想春日之时的心理,是虚写。作用:视角、笔法的变化,使诗歌变化多姿,别具情致。回想 张潮《商调·黄莺儿赠燕》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珠帘半缄,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谢堂前憾。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1)作着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拟人,用典,虚实结合。(2)散曲中的燕子为何不衔泥而衔花?作者这样写抒发了怎样的情?(4分)怜惜花朵零落,衔花去修补彩绘的房梁上彩绘的花朵。抒发了惜花伤春、痛惜衰败的感情。 杜甫《送韩十四江东觐省》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①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②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虚写,是想像友人过黄牛峡时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是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一虚一实,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之时的伤感。③视听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描绘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从视觉角度当时的离别之景。 余杭四月[元]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①色彩映衬:朱、青,绿,白,颜色清新明丽,相为映衬,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②列锦(意象并列、白描):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画 堂 春秦 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细节描写。(答动作描写也可。)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阮郎归西湖春暮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阮郎归西湖春暮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番腾妆束闹苏堤”,人们在苏堤上装束鲜艳,翻腾热闹,想要留住春天,表达了留春之意;“凌波寸不移”写观景的女子看到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无法移步,表达了伤春之情;“三三两两叫船儿”,写雨后春去,人们也纷纷叫船归家,表现了对春归的黯然心伤和无可奈何。 阮郎归西湖春暮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春总体景色,人们闹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面”,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点面结合,描写了苏堤的暮春之景. 李纲《望江南》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①运用白描手法,“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②以声衬静:描写“冰散响”的轻细声音,反衬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③细节描写:“时振玉花空”的动作细节,衬托出钓翁的凝定。 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注]本诗是王禹偁于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史时所作.(1)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情感脉络。(5分)(2)诗句的第二联和第三联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请简要赏析。 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注]本诗是王禹偁于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史时所作.(1)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情感脉络。(5分)首联写诗人信马由缰穿行于花径,可以看出他闲适自由之心境;中间两联着重写山中景象的幽美、环境的静谧,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悠然和对山中景物的热爱;尾联诗人触景生情,看到山村原树有似曾相识之感,内心产生了思乡的惆怅。(2)诗句的第二联和第三联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请简要赏析。①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诗句第二联先写万壑之中的天籁之音,再写无语立斜阳的数峰之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突出秋日山野之寂静;②远近结合。诗句的第二联写远景,第三联写近景,景色层次分明;③拟人和比喻。数峰无语,将峰峦人格化,突出其静。作者又用“胭脂”“白雪”比喻“棠梨”叶色和荞麦花色,显得绚丽多姿,美不胜收;④各种感官的运用。“万壑有声含晚籁”听觉,“数峰无语立斜阳”视觉,“荞麦花开白雪香”嗅觉,视觉,听觉,嗅觉等的运用,多角度的描写出山村迷人的景象。 古诗鉴赏专题课件赏析表达技巧之抒情方式 抒情方式一、直抒胸臆二、借景抒情1、触景生情2、借景抒情(哀景哀情、乐景乐情、乐景哀情、哀景乐情)3、以景结情三、托物言志四、借古讽今五、典故抒情(用典)六、叙事抒情(一夜征人尽望乡) 直抒胸臆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2、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3、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4、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思乡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几度夕阳红、水长流”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借景抒情 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景与情的对应关系诗的二、四句写景,其作用有什么不同?(4分)第二句写红叶青山的美景,色彩艳丽,景色优美,以乐景写哀情,更反衬了离愁别绪;第四句描写满天风雨,以凄清之景烘托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 景与情的处理方式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1、触景生情写作特点:触景生情、欲抑先扬 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全诗,使得诗歌显得意犹未尽,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韦应物《休日访人不遇》: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见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岑参《白雪歌》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实战演练 峡口送友人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送蜀客雍陶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两首诗都抒发了离别之情,所用表现手法是否相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不相同: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日暮倚杖水边①(金)王寂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1)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2)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内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伤感;⑤宦海浮沉的厌倦。特点:①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②以“羁绪”领起全篇。 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问:具体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特点。诗的最后一句以景结情,借自己老家杜陵芳草萋萋的怡人美景来表达对故乡、对诸弟的想念,给读者想象空间,含蓄有味。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罗隐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1.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5分)2.诗歌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1.①首联写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②颔联和颈联写取景寄情,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怀念。③尾联回首远望,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①借景抒情:颔联中“芳草”“碍马”,“好云”“遮楼”,诗人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和好云,说它们像友人一样,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而有意绊马蹄遮楼台,表现了朋友对客人(自己)的热情和殷勤。②移情:颈联说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表现了诗人自己对朋友的依恋难舍。④虚实结合。 野望(唐)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5分)首联以景写情,三城边防堡垒白雪皑皑,传达忧国之情,看到送别之地,流露思家之情。颔联接着第二句,通过写兄弟远隔,自己孤身飘零,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及自己的悲苦之情。颈联暗接全诗第一句,写自己年老多病、无以报国,表达无奈和郁闷之情。尾联下句直接表达对家国之事的忧虑。首两句写野望时所见西山和锦江。西山主峰终年积雪,因此以“白雪”形容。三城,在当时驻军严防吐蕃入侵,是蜀地要镇。中间四句是野望时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三四句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海内外处处烽火,诸弟流散,此时“一身遥”客西蜀,如在天之一涯。诗人怀念家国,不禁“涕泪”横流。真情实感尽皆吐露不由人不感动。五六句又由“天涯”“一身”引出残年“多病”,“未”贡微力,无补“圣朝”的内愧。杜甫时年五十,因此说已入“迟暮”之年。他叹息说:我只有将暮年付诸给“多病”之身,但“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是很感惭愧的。杜甫虽流落西蜀,而报效李唐王朝之心,却始终未改,足见他的爱国意识是很强烈的。中间四句,由于连用对偶尔将诗人的家国之忧,身世之感,特别是报效李唐王朝之心,艺术地得到有效概括。七八句最后点出“野望”的方式和深沉的忧虑。“人事”,人世间的事。由于当时西山三城列兵防戍,蜀地百姓赋役负担沉重,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转“萧条”的隐忧。这是结句用意所在。诗人从草堂“跨马”,走“出”南“郊”,纵目四“望”。“南浦清江万里桥”是近望之景。“西山白雪三城戍”,是远望之景。他由“三城戍”引出成乱的感叹,由“万里桥”兴起出蜀之意。这是中间四句有关家国和个人忧念产生的原因。 请说说前两联是如何体现无限之“苦”的。(6分)客夜杜甫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卷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问怎样体现某种情感,其实是在问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典故抒情、叙事抒情。因为修辞手法和一些表现手法(如反衬、想象、细节等)也与情感密切相关,所以这些也可以答。唯独不可以答写景的手法(如动静结合、声色结合、远近结合等)。 客夜杜甫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卷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请说说前两联是如何体现无限之“苦”的。(6分)①首联“客睡何曾著”一句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自己流落他乡后未曾睡着过,诗人正是内心焦虑,愁苦无奈,才夜不成寐(2分)②“秋天不肯明”一句采用拟人手法,通过写秋天的夜好像有心与人作对,偏偏不肯亮,来表现自己彻夜盼天亮,心愁夜永,长夜难捱。(2分)③颔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正因为愁苦失眠,才久久望月并真切听涛,景之真实则情至苦。(2分) 古诗鉴赏专题课件赏析表达技巧之结构技巧 章法结构方面的技巧主要有:先景后情、起承转合、以景结情(结构突转)、卒章显志、抑扬结合、首尾呼应、开门见山、逐层深入、重章叠句、铺垫、过渡、线索、悬念等。1、先景后情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2、起承转合悯农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3、卒章显志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欲扬(抑)先抑(扬)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5、重章叠句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参考答案1.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飞流而下时,水石相击,如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两句先抑后扬。前两句写山泉的平淡无名,为抑;这两句彰显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为诗歌最后两句赞美山泉做了铺垫。2.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题鹤林寺①僧舍李涉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春晚游鹤林寺寄使府诸公李端野寺寻花春已迟,背岩唯有两三枝。明朝携酒犹堪赏,为报春风且莫吹。【注】①鹤林寺:今江苏省镇南郊著名古寺,汤文宗时李涉贬官南方曾游。1.请指出两首诗运用的手法有什么不同,并作简要分析。(4分)2.两首诗表现的感情有什么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1.(4分)①李涉诗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写自己终日醉生梦死、带着勉强情绪登山赏春是抑,写自己偶过鹤林寺与僧谈话、偷来平生难得的闲暇是扬。②李端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写春末意兴盎然地寻得山寺旁两三枝难得的野花、央求春风切莫吹落这野花是实写,想像明天携酒重赏这野花是虚写。(每点2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1分)2.(4分)相同:两首诗都表现了春末游寺的快乐。李涉诗表现的是逢僧谈话、难得清闲的快乐,李端诗表现的是寻得佳花、爱惜难舍的快乐。(2分,观点1分,分析1分)不同:李涉诗还表现了惜春与怀才不遇的惆怅。终日醉梦、勉强登山、慨叹清闲难得透露着惆怅情绪。(2分,观点1分,分析1分) 贺铸《病后登快哉亭》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注]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任职徐州病愈后登快哉亭有感之作。同是以多病之身登高望远,本诗与杜甫《登高》相比,在意境营造和章法结构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①意境营造:本诗以清蝉、斜阳、暮鸦、衰草、秋风为主要意象,营造出凄清萧瑟的意境;杜诗以急风、高天、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为主要意象,营造出雄阔苍凉的意境。②章法结构:本诗一、三联写景,二、四联抒情,两者穿插交错,景情转换灵动自然;杜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由景及情,层次清晰。 (2011·大纲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关河令周邦彦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来写的。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夜永时。 自叙杜荀鹤①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②不容真。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注】①杜荀鹤:晚唐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人才华横溢,仕途坎坷。②奈值:奈何。1.此诗首联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为我们勾勒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4分)2.这首诗在谋篇布局上构思精巧,结构层层推演,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请根据提示分析中间两联。(4分)首联:“乐于贫”,带出颔联“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表明“乐于贫”的心迹;颔联:;颈联:;尾联“平生肺腑无言处”,又与开头“酒瓮琴书伴病身”相呼应,满篇皆活,浑然一体。参考答案1.概述了自己的境遇和处事态度。(2分)是一个整日以酒浇愁,以琴书为伴,不得不安于贫穷的,封建社会中失意潦倒而又孤高悲愤的知识分子形象。(2分)2.颔联“闲吟客”带出颈联“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点出“吟”的内容和造成“闲吟”的原因;(1分)颈联“不容真”,带出尾联“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1分)说明“不容真”的结果。(1分) (2016年高考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chí: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8.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5分)诗人用“生长风”形容真马的雄骏神奇,作为画马的铺垫,然后写曹霸画的马神奇雄峻,好像从宫门腾跃而出的飞龙,一切凡马在此马前都显得相形失色。曹霸作画前先巧妙运思,然后淋漓尽致地落笔挥洒,须臾之间,一气呵成。9.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分)诗人先说众画工对唐玄宗的御马玉花骢都都描摹过,但各各不同,无一肖似逼真;又用“生长风”形容真马的雄骏神气,作为画马的铺垫;再用来烘托画师的“真龙”,着意描摹曹霸画马的神妙,可谓层层铺垫。 闲居姚合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何当学禅观①,依止古先生?【注】禅观:即禅理、禅道。1.本诗颔联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2.本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本诗使用了反衬和对比的艺术手法。(2分)第四句以充满庭院的蝉鸣衬托出环境的清净,以动衬静更显其静。整联又用无马迹和满是蝉声进行对比,仍是写出诗人住处少有访客,生活清净。(3分)2.本诗塑造了一个性喜清静、追求清闲、具有闲情雅致的人物形象。分)诗人虽居城市,但门无马迹、蝉声满宅,表明其性喜清净,心远自偏;(2分)休官不任,无忧伤之感,反觉梦都清闲;虽染病但不废吟咏,更显其志趣高雅。(2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2-17 11:11:15 页数:69
价格:¥9.99 大小:1.11 M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