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复习:影响作用意义类 原因类 评价类 特点类设问主观题答题技巧汇编(含练习题及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6

2/66

剩余6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复习:影响作用意义类+原因类+评价类+特点类设问主观题答题技巧汇编影响、作用、意义类设问主观题答题技巧【题型特点】该类型题目很常规,一般问法有影响、作用、意义、价值、贡献、功绩,其中贡献、功绩一般涉及历史人物。作用就是对事物产生的影响、效果或效用;影响是指对人或事物所起的作用;意义指的是价值和作用。作用和影响基本相同。但在历史答题中,一说作用和影响都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考虑:作用包括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影响从性质看,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从范围看,有对内(如国内)影响,有对外(如国际)影响;从时间看,有直接影响和长远影响,等等。与作用、影响相比较,意义的范围就要大得多。一般地讲,性质、特点、作用、影响、后果、评价、经验、教训等都属于“意义”的范畴。故作答意义类题目时,上面提到的这几点都应该加以考虑。【解题思路】1、影响/作用类设问特点影响/作用类设问特点限定性设问如有何积极影响/作用,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作用,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作用如何,对世界或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影响/作用如何等宽泛性设问如有何影响/作用,其历史影响/作用如何等。(需要一分为二地分析)注:影响(作用)→看题目有没有限定词要求回答积极还是消极影响,如果没有一般情况就需要正反两方面来说,没有明确要求回答积极影响(作用)或者消极影响(作用),一般情况在组织答案的时候都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去组织答案。但下述情况需要注意:题目只要求回答影响,但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本身就是消极的,如人口膨胀、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那么在组织答案过程中一般从消极影响方面去组织答案。如果材料描述事件是正面的(如成功的改革)、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与中共共产党相关的,在组织答案过程中一般从积极影响方面去组织答案。第66页共66页 2、答题方向和角度1.分项分析: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国际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政治方面政治影响=阶级+政权更替+政治格局+制度调整+政策制定等①是否有利于政治稳定。②是否影响了政治势力的消长。③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或国家统一。④是否使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如十月革命的影响: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无产阶级专政;鼓舞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等。经济方面经济影响=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等①是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②是否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③是否影响了人民的生活水平。④是否改变了经济格局或经济体制。⑤是否开创了新的经济模式。⑥是否促进了经济理论变革⑦是否促进了国内外经济的交流⑧是否增强了综合国力⑨是否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如第三次工业革命影响: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等等。思想文化方面文化影响=思想发展+文化素养+文化水平+对后世影响等①是否与社会客观需要相适应。②是否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④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⑤是否会推动国家的统一或民族团结⑥是否促进了思想解放⑦是否冲击了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如两次鸦片战争的文化影响:“西学东渐”、产生“中体西用”思想、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近代教育、爱国主义文学兴起等国际关系方面国际关系影响=国家关系+国际格局等①是否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②是否促进友好合作或加深矛盾。③是否影响国际关系的格局。④是否影响其他国家的发展等2.整体分析主要从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局限性)两方面进行分析。在答题时要权衡两方面影响中哪一方面占据主要地位,如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以消极影响为主。注:①当试题没作特别规定时要一分为二地分析事件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其主要依据是是否促进社会发展、历史进步。②要分清主次影响,即以积极影响为主,还是以消极影响为主。3.国际化分析主要从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中外之间的相互影响等方面分析。第66页共66页 4.时空变换分析主要从现实影响、深远影响两方面进行分析。现实影响是指对当时产生的直接作用,表现为目的或动机实现的影响,等同于直接影响;深远影响是指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影响的时代性、历史趋势(如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发展趋势等)。5.转化分析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将特殊性影响转化为普遍性影响,如将工业革命对印度的影响转变为工业革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影响等;二是将普遍性影响转化为特殊性影响,如将二战对被侵略国的影响转化为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等。6.主客观分析主观影响,可从主观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经验等方面思考。客观影响,可从自然或社会环境(形势)、经济现状、政治现状、(生产力)科技等方面思考。3、意义(价值)设问特点(1)宽泛性设问从全国卷的参考答案来看,只要题干中要求回答“意义(价值)”,基本上都是谈正面或者积极的影响(作用)。(2)限定性设问,如分析历史事件产生的现实意义,有何国内/世界意义,说明历史事件、现象的政治(或经济、思想文化)意义是什么;作答模式(1)常见的答题句式有:“有利.....”"促进了....推动了....“增强了....“改变了....等(2)作答意义类题目要注意两点:首先,从纵向结构看,其答案要点一般是由“小”到“大”、由“部分”到“整体”、由“国内”到“国际”(先直接,后间接;先当前,后长远;先微观后宏观);其次,从横向结构看,答案要点一般包括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所学知识,即主要从性质、作用、积极的影响、历史功绩等方面思考。注意考虑主体,即对本国、对他国的意义。从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国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格局)等方面思考。3、贡献(功绩)在全国卷人物评价中较为常见。在组织答案的时候,一般方法是要结合材料分析人物的属性,如改革家、思想家、军事家、模范人物等,明确人物属性后再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组织答案,并在组织答案中应当结合人物属性有所侧重。此类题在答案组织中,一般句式为“...了...”(如促进推动提高强化阻碍形成创立加速维护壮大打破了...)、“有助于...”“有利于...”、“不利于...”、“对...产生消极积极影响”、“对...做出...贡献”“为...提供经验教训借鉴”等。【答题术语】第66页共66页 (1)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积极(次要)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殖民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在一定时期内维护了国家的安全消极(主要)使中国日益封闭,脱离了世界发展趋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和推进工业化的契机,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使中国日益落后于世界潮流(2)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积极在一定时期内(封建社会前期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下的情况下)促进了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保障社会稳定,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消极在封建社会后期尤其是清明时期,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统治阶级依然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把商农发展对立起来,从长远角度看这既不利于农业发展,又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失去了其进步性,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3)理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积极重视主观意志的力量,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对后世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不利于社会进步(4)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消极(居于主要地位,具有主观色彩)积极(居于次要地位,具有客观色彩)政治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日益觉醒,民族、民主革命开始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主场,成为列强的经济附庸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开始了近代化进程思想出现了向本文学习的新思潮社会呈现半殖民地色彩社会生活开始发生显著变化对外国门大开,被迫开放有利于加强中外交流(5)近代列强侵华的双重影响积极(居于次要地位,具有客观色彩)殖民者把西方先进的文明带到中国,给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客观上推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是中国近代日益贫穷落后的根源第66页共66页 消极(居于主要地位,具有主观色彩)(6)康梁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进步性变法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深刻地触及了反帝反封、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社会主题,反映了正在发展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政治要求,也代表了当时一些爱国者的心声,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主义思想,也动摇了封建顽固势力反对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局限性既反对封建制度又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中找根据,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儒家思想理论,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而这必然导致维新变法运动走向失败(7)中美关系改善对中国的影响外交环境促使追随美国的西方国家纷纷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掀起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打破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新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书面经济建设中美关系的改善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祖国统一为外部势力台湾撤退和祖国实现和平统一创造了条件,也为“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提供了条件教育与生活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中国留学的目的地逐渐从苏联转向美国,促进了中美的交流,同时直接导致了中国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8)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对西欧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促进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对亚非拉西欧进行了早期殖民扩张,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罪恶的黑奴贸易给非洲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是导致亚非拉落后的历史根源对全球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打破了人类相对隔绝的状态,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9)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对法国对法国封建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对欧美第66页共66页 形成了强大的社会思潮,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对亚洲启蒙思想家的许多著作被介绍到中国和日本等许多亚洲国家,激励着那里的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对资产阶级时代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对世界形成了强大的思想潮流,影响深远(10)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从近代史观看结束了许多国家和地区长期存在的孤立、闭塞的陈旧经济体系,促进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从文明史观看是对落后国家和地区进行宰割和奴役的产物,使亚非拉国家变成了发达国家的附庸;但在客观上向世界传播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狭隘性,人类文明开始向世界现代文明转化从整体史观看其形成使世界各地区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列强间展开激烈的争夺,加剧了国际关系的紧张;为今天世界经济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贸易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客观基础(11)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生产力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最终形成经济全球化浪潮社会关系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形成,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到来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形成,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福利国家兴起国际关系确立了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关系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国际关系多极化趋势明显【答题语言汇编】1、中国古代政治类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地方势力;加强皇权;维护封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富国强兵;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提高行政效率;扩大统治基础;高素质人才的选拔;打破贵族对权力的差断;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加强监督、减少腐败等,2、中国古代经济第66页共66页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抑制土地骤井;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商品经济)发展;促进海外贸易发展;促进南方地区的开发;有利于商人地位的提高和市民文化的兴起:加强地区间的联系;人身依附关系减轻:·规范租细关系等,3、中国古代思想、教育、科技类思想文化统一:思想文化繁荣;确立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儒家思想确立为统治思想;促进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有利于解放思想;促进思想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维护国家统一、封建统治;束傅人的思恕,扼杀人的主观欲求(人性);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强调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有利于中华民族性的格照造;教化社会,提高素质,规范行为: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教育转型:打破受教育的身份限制,冲击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服务农业,促进农业发展;有利于科技文化的交流;东学西渐,促进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等。4、中国近代政治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各阶层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机:推翻了(冲击了)君主专制(清王朝的)统治;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推动了政治民主化、法治化的发展:中华民国建立,颁布《临时约法》,确立民主共和政体: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等;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政府的统治,促进国家统一局面的出现等。5、中国近代经济小农经济解体,中国沦为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创办近代工业,促进了近代化进程和近代城市的发展;促进近代社会转型,从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过渡;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促进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和外国企业竞争,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外国的经济侵略;近代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自然环境遭到破坏;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促进了移风易俗和社会风貌的变迁;铁路、轮船的使用,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等,6、中国近代思想文化、教育维新思潮、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思想的理性化和科学化;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冲击了传统的纲常礼教,动摇了借家思想的统治地位;维新思潮和三民主义思想,推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发生;全盘西化和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一方面促进了思想解放和西方思想的传播,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五四运动的发生,另一方面导致主流文化缺失,传统文化断层,出现思想界的混乱,不利于国家统一和凝聚力增强;托古改制有利于减轻改革阻力,宣传维新思想,也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毛泽东思想(工农割据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领导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促进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转型;培养了新型人才,引进了西方先进科技和思想;教育民众担负社会责任,探索救亡图存。7、中国现代政治、经济、思想第66页共66页 巩固新生的国家政权,完善国家的民主法治建设,一国两制维护了国家统一,建国初的一边倒政策,打破美国对中国的封锁与孤立,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土地改革确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的发展;(工业化)一五计划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中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乡镇企业活跃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国企改革扩大了企业自主权,增强了企业活力,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市场经济体制解放了思想,加速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对外开放加强了和因外的联系,引进了先进的科技,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深圳特区起了试验田的示范作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邓小平理论解放了思想,解决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明了道路。8、西方古代政治、经济、思想古希腊(雅典)开创了民主制的先河,创立了议会制、任期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直接民主制是少数人的(男性公民)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罗马法维护了罗马帝国的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缓和了社会矛盾,为后世资产阶级立法提供借鉴,从根本上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促进了工商业、航海业的发展和思想文化的繁荣。9、西方近代政治光荣革金和《权利法案》的颁布,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限制了王权,确立了议会主权,英国从人治走向法治,1832年议会改革使英国资产阶级民主制逐渐走向完善,享有民主权力的人数增加,民主范围扩大。美国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1787宪法美国确立了联邦制民主共和制,维护了美国的统一,世界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但保留了黑人奴隶制和州权主义盛行,引发了南北战争,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法国的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1875宪法确立了议会制民主共和制,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共和派和君主派的妥协,有较大的局限性。德国通过王朝战争完成国家统一,颁布了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但是保留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体现了保守型,一战二战德国都成为战争的策源地。10、西方近代经济西方国家从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型;世界市场开始、初步、最终形成:西欧崛起,贸易中心转移;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和广阔的市场:人类世界从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侵略方式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出现了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第二次工业革命有些发明危害了世界和平。12、西方现代(社会主义国家)第66页共66页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革命首创精神);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苏联解体,两级对峙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加强。新经济政策用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俄国找到一条走向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斯大林体制片面发展重工业,快速实现了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莫定基础,导致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经济结构失调,人民生活提高缓慢,压抑地方和企业积极性,后来限碍了苏联的发展,赫鲁晓夫(农业改革)促进农业的发展,勃列日涅夫工业改革促进工业发展,军竞赛导致苏联经济师去活力,两次改革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最终失败。马克思主义推动了社会义运动的发展。13、西方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冷战(两级对峙),美苏争夺世界霸权,干涉别国内政,危了世界和平,两强制约,相对和平:欧洲走向联合、日本经济幅起、不结盟运动兴起,多极化趋势展,冲击了美苏的霸权:苏联解体,两级对峙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加强。14、西方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30年代大危机使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资本主民主制度遭受重大威胁,德意日法西斯势力上台;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暂时摆脱了经济危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福利制度保障了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水平,缓和了社会矛盾,刺激了消费,降低了人民的工作积极性,政府财政赤字增加,负担加重;扩大了资金来源,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了中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系的建立,使战后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生产率,密切世界各地的联系,方便人们的生活;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贫富差距扩大,增加了世界经济的风险性,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文明和价值观的冲突。15、西方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思想、科技自由放任的思想受到冲击,凯恩斯主义受到重视;国家干预减少了经济发展的活力;相对论、量子论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人类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注意:答题时一般要强调阶级属性或事件的性质。(如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或改革;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真题训练】【2021年】1、(2021全国甲卷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第66页共66页 地方行政制度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北魏前期,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广设军镇,相当于州,镇下置戍,相当于郡,对所在地区实行军事控制。上孝文帝为推行均田制、三长制,下令将全国分为38州,除北方边境地区外,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县,地方管理回归汉晋体制。孝文帝还将州、郡、县依所管地区大小、民户多少等,各分为上、中、下三等,各等级地方长官的品级不同,其下所设属员多少也有相应的差别,规定地方长官“依户给俸”,即据民户多少确定俸禄;又将州刺史带将军号的办法推而广之,各州刺史、各郡太守例加将军号,将军府僚属纳入吏部管理,实际管理一州一郡行政事务,这为隋朝时将地方官吏全部纳入朝廷管理奠定基础。“依户给俸”在孝文帝以后停用,而地方行政机构分为三等九级,直到唐代一直没有改变。——据《魏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意义。【答案】(1)改镇、戍为州、郡、县,由军事管控变为正常行政化管理;地方行政机构分等级,据民户多少给予俸禄;中央对地方官吏加强管理;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2)实现了统一的行政管理,推动了北魏政权的转型;使均田制得以顺利推行,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影响了隋唐地方行政制度。【解析】【分析】【详解】(1)“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信息“北魏前期,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广设军镇,相当于州,镇下置戍,相当于郡,对所在地区实行军事控制……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县,地方管理回归汉晋体制”得出:改镇、戍为州、郡、县,由军事管控变为正常行政化管理;由材料信息“孝文帝还将州、郡、县依所管地区大小、民户多少等,各分为上、中、下三等……即据民户多少确定俸禄”得出:地方行政机构分等级,据民户多少给予俸禄;由材料信息“各州刺史、各郡太守例加将军号,将军府僚属纳入吏部管理,实际管理一州一郡行政事务”得出:中央对地方官吏加强管理;由材料信息“上孝文帝为推行均田制、三长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2)“意义”,根据材料信息“上孝文帝为推行均田制、三长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使均田制得以顺利推行,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发展;由材料信息“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县,地方管理回归汉晋体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实现了统一行政管理,推动了北魏政权的转型;由材料信息“规定地方长官‘依户给俸’,即据民户多少确定俸禄;又将州刺史带将军号的办法推而广之,各州刺史、各郡太守例加将军号,将军府僚属纳入吏部管理,实际管理一州一郡行政事务,这为隋朝时将地方官吏全部纳入朝廷管理奠定基础”得出:有利于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由材料信息“地方行政机构分为三等九级,直到唐代一直没有改变”得出:影响了隋唐地方行政制度。2、(2021全国甲卷4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80年9月,两伊战争爆发。联合国安理会呼吁停战,和平解决争端。1982,年7月,安理会敦促交战双方停火撤军,并派遣观察团进行监督。1983年5第66页共66页 月,联合国派特派团访问两伊境内遭受军事攻击的平民区;1984年3月,又派出调查团前往调查是否使用化学武器,再次呼吁停火;6月,安理会谴责了对来往科威特和沙特各港口商船的攻击。在战争期间,美苏等国向两伊提供了大量武器,插手地区事务。1987年7月20日,安理会通过598号决议,要求两伊立即停火、撤军、交换战俘及和平解决冲突,并决定首次引用联合国宪章第39、40条的规定,即如.有一方拒绝执行,安理会将“开会审议确保决议获得遵守的进一步措施”。次日,伊拉克宣布予以接受。在各方压力下,1988年7月18日,伊朗宣布接受598号决议。8月20日,双方正式停火,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结束。——摘编自彭树智主编《中东国家通史》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联合国在调停两伊战争中的作用。【答案】(2)解决两伊争端,积极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调停作用有限,缺乏足够约束力。【解析】(2)由材料“次日,伊拉克宣布予以接受……双方正式停火,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结束”可知,联合国在解决两伊争端,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材料中联合国多次呼吁停战失败的经历可知,联合国的调停作用是有限的,缺乏足够约束力。3、(2021全国甲卷4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78年3月18日,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1988年9月5日,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讲道:“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拿中国来说,五十年代在技术方面与日本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们封闭了二十年,没有把国际市场竞争摆在议事日程上,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1988年10月24日,邓小平在视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时指出:“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城占有一席之地。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据《邓小平文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邓小平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答案】(2)科技领域中的拨乱反正,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振兴和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强调科技的地位和作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4、(2021全国乙卷4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越南战争中,美国为帮助南越傀儡政权消灭南方人武装力量,自1961年起使用了落叶剂、除草剂等化学剂约7.8万吨,喷洒面积达2.68万平方千米。在使用化学剂之初,美国科学界就道义和生态原因提出异议。1967年2月,5000多名科学家向美国政府请愿,敦促约翰逊总统下令停止在越南使用化学剂。自1968第66页共66页 年下半年起,联合国大会相继通过多项决议,开始关注生态问题,要求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并要求秘书长准备一个关于化学、生物以及细菌武器的报告。面对美国的战争暴行,越南人民武装力量依然活跃在南越丛林中,给美国和南越政府以巨大打击。1971年,尼克松政府决定终止在越南战场使用化学剂。化学剂的使用,也使很多美国军人在战后饱受癌症等疾病折磨。——摘编自吕桂霞《牧场工行动:美国在越战中的落叶剂使用研究(1961~1971)》(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在越南战争中使用化学剂的后果。【答案】(2)对生态环境和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对越南人民和美国士兵伤害严重,在国际社会造成恶劣影响。【解析】(2)后果:根据材料中“自1961年起使用了落叶剂、除草剂等化学剂约7.8万吨,喷洒面积达2.68万平方千米”可知,给越南人民和越南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破坏;根据“化学剂的使用,也使很多美国军人在战后饱受癌症等疾病折磨”可知,对美国士兵伤害严重;综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越南战争中使用化学剂在国际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2020年】1、(2020全国1卷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表2清末新政时期部分商务法规、章程内容商会简明章程(1904年)商务繁富之区设立商务总会,商务发达稍次之地则设商务分会。商人通例(1904年)肯定商人的地位,规定享有的权利和应遵循的通行规则等。公司律(1904年)规定公司的创办程序、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商办公司与官办公司、官商合办公司“享一体保护之利益”。奖给商勋章程(1906年)凡制造新式机器者,奖以三等至一等商勋,赏加四品至二品顶戴。华商办理农工商实业爵赏章程(1907年)凡集股创办企业的华商,根据资本额多少,可分别获一、二、三等子爵和三品卿、四品卿爵赏。——摘编自朱英《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中的法规、章程对传统商业的突破性意义。【答案】(2)否定了抑商政策,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动摇了传统义利观;突破了旧式商业组织的束缚。【详解】(2)根据表格内容可知,清政府鼓励创办公司,促进商业发展,对商人实行保护政策,实际上是否定了抑商政策,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动摇了传统的义利观,突破了旧式商业组织的束缚。第66页共66页 2、(2020全国1卷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苏绰(498~546),武功(今陕西扶风)人。他“博览群书,尤善算术”,深受西魏执政者宇文泰信任,委以政事。西魏立国之初,疆域狭小,民族关系复杂,经济文化落后。为强国富民,苏绰建议减官员、置屯田,并创“朱出墨入,及计帐、户籍之法”,为后世财政、会计领域长期沿用。他又制定“六条诏书”,包括先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等内容,宇文泰“甚重之,常置诸座右。又令百司习诵之。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通过“六条诏书”等改革,西魏成功凝聚起民心,由弱变强,为后来北周统一北方乃至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苏绰“性俭素,不治产业……常以天下为己任,博求贤俊,共弘治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在“积思劳倦”十余年后,苏绰因病去世,宇文泰“痛惜之,哀动左右”。——据《周书》(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六条诏书”历史意义。【答案】(2)为官员建立了行为规范;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统一;凝聚起民心,促进和推动了民族融合。【详解】((2)根据“包括先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等内容”、“通过‘六条诏书’等改革,西魏成功凝聚起民心,由弱变强,为后来北周统一北方乃至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可知苏绰“六条诏书”规范了官员行为,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西魏统一;凝聚了民心,促进和推动了民族融合等。3、(2020全国2卷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反战和平运动兴起于19世纪,在美国、英国、法国相继成立了反战组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反战和平运动进一步发展,20世纪二三十年代掀起高潮。参加反战和平运动的有共产党人在内的政界人士、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如“国际妇女争取和平与自由联盟”的成员遍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1927年,反帝大同盟成立,致力于领导反对帝国主义统治的斗争,支持民族自决和人民独立,爱因斯坦、宋庆龄等被选为名誉主席团成员。1933年,该组织与国际反法西斯同盟联合组成国际反战反法西斯联盟。1936年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呼吁反对日、意、德法西斯的侵略,支援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人民的抗战。——摘编自熊伟民《和平之声——20世纪反战反核运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反战和平运动掀起高潮的原因及作用。【答案】(2)原因:一战的惨痛教训,法西斯对外侵略的威胁,反战和平组织的推动。作用:广泛传播和平反战呼声;动员人们与法西斯势力进行斗争。第66页共66页 【详解】(2)原因: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反战和平运动进一步发展”可知与一战的惨痛教训有关;根据“与国际反法西斯组成国际反战反法西斯联盟”可知面临法西斯侵略的威胁;根据“1936年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呼吁反对日、意、德法西斯的侵略”可知由反战和平组织的推动等。作用: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反战和平运动掀起高潮起到了传播和平反战呼声,动员人们与法西斯势力进行斗争的作用。4、(2020全国3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材料二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答案】(3)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奠定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基础,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礼乐制度促进了儒家学说和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形成;为中国长时期政治结构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详解】(3)根据“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并结合所学可从对边远地区的开发、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礼乐制度与文明的传播、民族凝聚力的增强、社会的长久稳定等方面概括。5、(2020江苏21)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分级管理而对地方的划分。自先秦至隋代,中国行政区划制度曾进行过多次改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荫芽。楚、秦、晋等国出现了县,最初设在边地,带有边防性质。郡的出现比县稍晚,也多在边地。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郡县制为汉代沿用。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这时的州还只是一种监察区,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治。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材料二第66页共66页 隋初沿用州郡县三级制。但南北朝以来,行政区划变化纷繁,反映出地方分权的特点。开皇三年(583),兵部尚书杨尚希上表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隋文帝采用此建议,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清除了过去层次、机构过多的弊端,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完成下列要求:(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隋行政区划制度改革共同的积极作用。【答案】(3)积极作用: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国家统一;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管理层次);确立了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模式。【详解】(3)积极作用:根据“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并结合所学可从有利于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提高行政效率、确立行政区划模式等角度概括。6、(2020江苏22)新中国建立后在受封锁的情况下仍进行了一些对外开放的尝试,至70年代末,中国积极扩大对外开放。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二1979年7月,宝安(深圳)开始建设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工业区——蛇口工业区。蛇口当时是一个落后的渔村,没有现代通讯设施,需要建造微波通讯站,可是微波通讯站的建设却遭到诸多阻拦。中央领导得知后就此指示邮电部特事特办,给蛇口安装进口的专用交换机,电话可直拨香港。次年,有个港商想在蛇口投资建购物中心。然而外汇商店历来由国家经营,对这种无章可循的事,谁也不敢批准。在蛇口工业区负责人袁庚的反映下,中央又一次帮蛇口解困,专门发文给广东经济特区委员会,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意见。1982年6月购物中心开业,很快这家店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以上材料摘编自李岚清《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完成下列要求:(2)据材料二指出蛇口工业区建设初期遇到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问题得到解决的主要原因,并简析中国积极扩大对外开放的意义。【答案】(2)问题:修建通讯站遇到困难(通讯设施落后);港商投资购物中心受阻;对外开放无先例可循。主要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思想解放(实事求是);中央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积极落实。意义: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改善);推动中国走向世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第66页共66页 【详解】(2)问题:根据“没有现代通讯设施,需要建造微波通讯站,可是微波通讯站的建设却遭到诸多阻拦”可得出修建通讯站遇到困难(通讯设施落后);根据“有个港商想在蛇口投资建购物中心。然而外汇商店历来由国家经营,对这种无章可循的事,谁也不敢批准”得出港商投资购物中心受阻、对外开放无先例可循。主要原因:根据“中央又一次帮蛇口解困,专门发文给广东经济特区委员会,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意见”并结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影响,可从思想解放、中央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积极落实等角度概括。意义:根据所学可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中国走向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等角度概括。7、(2020江苏24)京滨铁路是日本修建的第一条铁路,被称为“日本铁路之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9世纪60年代末,修建铁路已经成为日本朝野的共识。1869年,明治政府经过反复权衡,采纳英国工程师布兰顿的意见,决定优先修建从东京到横滨的铁路。这主要是考虑到京滨两地之间地势平坦,距离长短适宜,商贾甚多,交通繁忙,铺设铁路可以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京滨铁路于1872年全线竣工。明治天皇和政府主要官员参加了铁路开通仪式。铁路建成后,在京滨地区从事商业活动和公务活动的人,绝大部分乘坐火车。报刊杂志竞相报道火车的神奇,不再视火车为“奇技淫巧”。“洋货”“洋风”“洋俗”也以铁路为媒介迅速流行开来。东京也吹拂洋化之风,铁路和时髦的银座街区同被视为“文明开化”的象征。日本铁路事业的发展由此呈不可逆转之势。——摘编自祝曙光《铁路与日本近代化》完成下列要求:(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修建京滨铁路对日本的影响。【答案】(2)影响:推动铁路(交通)事业发展;带动经济发展;促进人员流动;推动文明开化(改变思想观念);成为日本近代化的示范。【详解】(2)影响:根据“铁路建成后,在京滨地区从事商业活动和公务活动的人,绝大部分乘坐火车”并结合所学可从推动交通事业发展、带动经济发展、促进人员流动、推动文明开化(改变思想观念)、对日本近代化示范作用等角度概括。8、(2020江苏27)1989年希腊的奥林匹亚遗址群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在古代奥林匹亚曾召开奥林匹克竞技会。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宙斯神崇拜是希腊地区的重要信仰,古希腊人为纪念宙斯在奥林匹亚建造了规模巨大的神庙。该神庙很早就被列入“古代世界七大奇迹”。神庙内原有宙斯神像,是希腊古典时期著名雕刻家菲迪亚斯的作品,骨架为木质,外覆黄金和象牙。该雕像于公元475年毁于大火。在现存宙斯神庙遗址的东、西山墙有精美的浮雕。在东山墙所有浮雕都是静止的,力量呈现平衡;在西山墙冲突的力量已经爆发,好似正经历一场肉搏战。古希腊人在这里举行祭祀宙斯的庆典,同时举行盛大的体育竞技会(古奥运会)。这一竞技活动是古希腊各城邦之间广泛交流的盛会,虽未能将各邦国统一成一个大希腊,但具有凝聚全体希腊人的作用。目前在奥林匹亚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留下的一些运动设施,有运动场、训练场和摔跤学校等,——摘编自傅朝卿《西洋建筑发展史话》完成下列要求:(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奥运会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答案】第66页共66页 (2)影响:现代奥运会是在恢复古奥运会的基础上兴起;现代奥运会在奥林匹亚遗址采集火种;展示综合性运动会的竞技样式;体现各国参与的合作精神;倡导奥林匹克运动的和平理念。【详解】(2)影响:根据“目前在奥林匹亚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留下的一些运动设施,有运动场、训练场和摔跤学校等”可得出展示综合性运动会的竞技样式;根据“但具有凝聚全体希腊人的作用”可得出体现各国参与的合作精神;根据材料并结合的学还可从现代奥运会是在恢复古奥运会的基础上兴起、现代奥运会在奥林匹亚遗址采集火种、倡导奥林匹克运动和平理念等角度概括。9、(2020浙江26)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新世纪开始以来,国际形势迅速发展和激烈变化,世界人民继续强烈呼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要求执行《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宗旨和原则精神,并赋予它们以旺盛的生命力浙和新的历史任务。面对冷战结束以来种种有悖于人民愿望的形势,和平共种处五项原则已经并且正在启发人们对新型国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引导人们进行新的多方面的实践。在这方面,已经有种种有益的尝试。——摘自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改革开放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我国外交的指导意义。指出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我国外交在21世纪初取得的重要成就。【答案】(2)意义:成为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成就:建立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首倡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首次会晤(安理会“五常”首脑会晤);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加入世贸组织(WTO)。【详解】(2)意义:结合所学可从各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这一角度概括。成就:结合所学可从建立上海合作组织、首倡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首次会晤、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加入世贸组织(WTO)等角度概括。10、(2020浙江29)29.战争犹如一场瘟疫。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警示世人:邪恶终将被战胜,和平之花终将绽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超越了人类以往所有的噩梦。战争的死亡人数两三倍地增加,平民也变为攻击对象,承受了巨大的灾难。(法西斯)主义致使上百万的犹太人、中国人、斯拉夫人、吉普赛人和一些其他民族受到侵略,也消灭了所有政见相左的人士。集中营的规模及其惨绝人寰前所未见。……于是,民主社会决定作出进一步的努力,落实两点事宜:对战犯进行纽伦堡(和东京)审判,以及成立联合国。——摘自〔西〕马尔瓦莱斯《从投石索到无人机:战争推动历史》(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以犹太人和中国人为例,列举世界局部及全面反法西斯战争期间“平民也变为攻击对象”的典型事实,指出纽伦堡和东京审判的意义。【答案】第66页共66页 (2)典型事实: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惨案;日军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731”等部队以试验方式残杀平民;德军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变成人类屠宰场。意义:国际性正义审判;警示人类,警戒未来。【详解】(2)典型事实:根据“平民也变为攻击对象"并结合所学可从日、德法西斯分子所犯下的罪行展开论述,即制造南京大屠杀惨案;日军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731"等部队以试验方式残杀平民;德军将奥斯威辛集中营变成人类屠宰场。意义:结合所学可从国际性正义审判、警示人类、警戒未来等角度概括。11.(2019全国卷I·46节选)材料苏德战争爆发后,开辟第二战场成为苏、美、英三国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英国极力拖延第二战场的开辟,它的战略是首先保卫大不列颠的安全,维护其海上运输线。而只有控制住北非、地中海和中东地区,英国才可能实现其上述战略目的。这其中,北部非洲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谁控制了北非、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谁就掌握了地中海这条重要的海上航运线。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利比亚是意大利的殖民地,毗邻的埃及受英国控制。墨索里尼为实现其建立“新罗马帝国”的梦想,极力要把英国势力赶出北非和地中海。1942年6月,德意军队越过埃及边界,向亚历山大港和开罗逼近。由此,爆发了阿拉曼战役。——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拉曼战役的意义。(6分)【答案】(2)意义:北非战场的转折点;二战的转折点之一;基本实现了英国在北非的战略意图。【解析】(2)据所学阿拉曼战役与同时期的斯大林格勒会战与瓜岛战役成为同盟国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的开始可知北非战场的转折点和二战的转折点之一;由材料“而只有控制住北非、地中海和中东地区,英国才可能实现其上述战略目的”分析基本实现了英国在北非的战略意图。12.(2019全国卷II·41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三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同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中国海关税率调整的意义。【答案】(2)意义:维护国家关税主权;有利于结束外贸入超的局面;保护了本国民族经济,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解析】(2)意义,由材料三“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得出维护国家关税主权;由材料三“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第66页共66页 ”得出有利于结束外贸入超的局面;由材料三“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得出保护了本国民族经济,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13.(2019全国卷II·45节选)材料日本明治政府成立后,推行“四民平等”,中下级武士被列为士族,并在士族中占绝大多数。给士族支出的俸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25%以上,政府负担沉重,多次采取措施进行改革,最终以30年期公债的形式,一次性解决。许多士族将所得公债债券投入到经济领域,但多因不善经营而失败,急剧没落,生活艰难,对政府极度不满。1877年,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政府派兵镇压,史称“西南战争”。战争历时8个月,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武士阶级逐渐消亡。——摘编自(日)坂本太郎《日本史》(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在“西南战争”中取胜的意义。(6分)【答案】(2)保证了明治政府的稳定;有利于改革的推进;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解析】(2)由材料“明治维新的功臣西乡隆盛在多数士族的拥戴下,发动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对政府构成严重威胁”得出保证了明治政府的稳定;由材料“对政府极度不满”得出有利于改革的推进;由材料“以政府的胜利而结束。武士阶级逐渐消亡”得出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14.(2019全国卷II·46节选)材料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蒋介石信心大增,表示抗战到底,并建议各友邦成立军事同盟。美、英、中等国相继对日、德、意宣战。同月,美、英两国首脑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商讨在远东设立中国战区,包括中国、泰国、越南等地区,由蒋介石担任最高统帅。1942年1月1日,由中、英、美、苏四国领衔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了对德、意、日共同采取行动的《联合国家宣言》,规定:签字国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打击共同敌人;相互合作,不得与任何敌人单独媾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同月,中国战区统帅部成立。中国以多年独立抗日所显示的伟大力量,赢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战区设立的意义。(9分)【答案】(2)加强中国与反法西斯国家的联系;增强抗战信心,增强中国对日作战能力;沉重打击日本法西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卓越贡献。【解析】(2)由材料“1942年1月1日,由中、英、美、苏四国领衔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了对德、意、日共同采取行动的《联合国家宣言》”得出加强中国与反法西斯国家的联系;由材料“签字国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打击共同敌人;相互合作,不得与任何敌人单独媾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得出增强抗战信心,增强中国对日作战能力;由材料“中国以多年独立抗日所显示的伟大力量,赢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得出沉重打击日本法西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卓越贡献。第66页共66页 15.(2019全国III卷40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公元前1世纪建立,到公元4世纪末分裂,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什么是罗马民族呢,那就是罗马人和意大利人,他们在语言、经济和文化上关系密切,也是共同打下帝国天下的核心力量。据一种比较适中的估计,整个帝国人口约5400万,意大利约有人口600万。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但整个帝国的罗马化程度很浅,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只在政府机关和城市中通行,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摘编自刘家和、王敦书《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材料二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据《汉书》《后汉书》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9分)【答案】(2)意义:确立了中国的基本疆域;强化了民族认同;形成了追求统一的价值观;创立了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解析】(2)据材料二“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和所学知识可得出确立了中国的基本疆域和创立了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据材料二“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可得出强化了民族认同;据材料二“汉朝盛时……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可得出形成了追求统一的价值观。16.(2019全国III卷45节选)材料苏德战争爆发后,盟国开始就开辟第二战场问题进行协商。丘吉尔表示,在目前情况下,大举登陆必遭“血腥还击”,而小规模袭击“只能导致惨败”,拒绝了苏联的提议。1942年上半年,在国内外的压力下,英国被迫同意美国提出的西欧作战计划,但在开始时间上作出了重大保留。同年8月,在与斯大林的会谈中,丘吉尔把法西斯在欧洲的统治比喻为鳄鱼,主张应该首先打击它“柔软的下腹部”,强调在英国传统势力范围的北非、包括巴尔干在内的地中海地区展开军事行动的重要性,而第二战场的开辟只能推迟。在1943年底召开的德黑兰会议上,经过激烈的斗争,英国不得不同意开辟第二战场的具体计划。1944年6月,盟军终于实施了在诺曼底登陆的“霸王计划”。第66页共66页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战场成功开辟的意义。(7分)【答案】(2)显示了盟国与法西斯作战团结一致;对德国形成两面夹攻;加速了德国的溃败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解析】(2)“第二战场”的打击对象为德国法西斯,其直接意义可得出对德国形成两面夹攻和加速了德国的溃败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根据材料“战争爆发后,盟国开始就开辟第二战场问题进行协商”“1942年上半年,在国内外的压力下,英国被迫同意美国提出的西欧作战计划”“1944年6月,盟军终于实施了在诺曼底登陆的“霸王计划””也体现了反法西斯国家最终团结统一,一致维护人类和平的精神。原因类设问主观题答题技巧【题型特点】背景、原因是我们认识历史的重要因素。此类设问主要是依据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来命制的,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理解和分析能力。具体的设问方式有:1.限定性的设问,如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社会/经济/政治根源(原因)是什么,根本/主要/直接原因是什么等。2.宽泛性的设问,如该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历史条件/历史因素有哪些,其历史依据是什么,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等。【解题思路】1.在没有限定词的情况下,历史背景、条件、因素、依据、原因等可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思考。具体表现为:历史背景类=(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1)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2)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3)文化背景=思想+科技+教育+……如:鸦片战争背景:(一)国内: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2、政治:①腐败:官场+军队+财政②阶级矛盾。3、思想:愚昧自大。(二)国际: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2.一般包括背景、原因、条件三种不同设问。背景一般是指某一历史事件在什么历史情况下发生的,背景的范围最广,实质上包括原因和条件两个方面的内容。原因偏重于“为什么”,即必要性,更注重主观性;条件偏重于“有什么”,即可能性,更注重客观性。第66页共66页 常见的前提是原因,也是条件。导火线是直接原因,不是条件。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一)国内: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②政治: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③思想:列宁主义指导。(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3.历史原因类I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1)主观原因:(主观意识方面的原因)一般从领导某事件的阶级、阶层的主观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等方面进行思考。(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2)客观原因:指与主观原因有紧密关系但又不受主观意识影响的原因,一般从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状况、政治状况、思想因素等方面进行思考。(3)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内因: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②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③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外因:①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②启蒙思想的影响等。II.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1)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2)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3)根本原因:一般从历史发展趋势、生产力发展、经济基础和主观需要等方面考虑A.政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层面入手;B.生产关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生产力入手;C.上层建筑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基础入手;D.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社会存在入手;E.历史事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F相同属性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历史规律入手。直接原因、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答题术语】原因类(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长期存在的原因经济封建经济的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来加以保护;同时也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第66页共66页 政治封建地主阶级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同是也是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社会广大人民渴望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的稳定理论法家思想为其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汉武帝以来,经过改造的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为其长期存在提供了理论基础地理中国属于大河文明,以农业生产为主,国土辽阔,需要统一的强有力政权进行管理(2)中国古代小农经济长期存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有利因素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农民自身因素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较高政府扶植为保证财源,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不利因素经济小农经济规模小,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弱,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政治封建政府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灾害严重的自然灾害(3)中国古代手工业未出现生产领域的技术革命的原因发展动力中国古代手工业以自给自足为目的,规模小,社会需求不大,缺乏发展的动力和社会基础技术水平代表最高水平的官营手工业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新技术难以向社会推广,而私营手工业的小规模经营和世代严守技术秘密,使生产技术难以交流提高劳动者官宫手工业对工匠的束缚和压迫,使工匠缺乏改进技术的积极性统治者统治者往往对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加以限制,如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生产的发展,不利于新技术的研究与发明(4)中国古代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学的原因政治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不能为科技发展提供相应动力经济明清统治者仍顽固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文化科举八股取士,文化专制的强化,禁锢了思想和创新对外明清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西科技文化的交流(5)中国近代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第66页共66页 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前提条件中国国内市场不断扩大,不断促使农业生产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内部根源自然经济自身的局限性终究难以抵挡机器大生产强有力的进攻客观因素中国近代工业及近代交通的发展,加强了城乡联系,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6)近代农民阶级领导的救亡图存运动失败的原因从世界潮流看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发展成为世界历史的主流,以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为斗争形式,以实现近代化为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而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显然违背了这一潮流从运动自身看经济农民是与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小生产者,不是新的阶级力量,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具有狭隘性、保守性、自私性和分散性等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思想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理论政治提不出正确的革命纲领,不能建立先进的政权和社会制度组织无法克服宗派主义倾向和保持内部团结(7)辛亥革命兴起和失败的原因兴起的原因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特别是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思想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特别是三民主义的提出组织革命团体,特别是革命政党同盟会的成立军事在孙中山领导和影响下,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失败的原因经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根源)政治中外反动势力十分强大阶级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即软弱性、妥协性(根本原因)思想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的纲领群众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组织缺少一个坚强的革命政党,也没有建立强大的革命武装(8)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由对抗转为缓和的原因中国第66页共66页 改善中国国际地位;应对苏联的威胁;为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美国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苏争霸中处于战略守势根本原因国家利益的需要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改善(9)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地理三面环海、港湾众多,山多地狭、耕地较少经济工商业和海外贸易比较发达阶级工商业阶层实力增强政治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使公民能更直接参与城邦政治,更积极地追求民主权利思想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人文精神萌发外部借鉴吸收其他文明成果(10)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必要性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扩大海外市场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社会根源西方人渴望获得黄金,掀起了疯狂的“寻金热”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的崛起切断了传统的东西方贸易通道可能性主观条件政治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宗教传播天主教的精神动力思想文艺复兴的兴起客观条件内部地理知识的进步,造船技术的和航海技术的提高外部中国的指南针传播到西方并应用于航海(11)二战以来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生产关系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战争因素两次世界大战促使国家职能发生转变,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经验教训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教训和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践科技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的高速发展,要求对生产关系进行不断调整社会因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政策调整【真题训练】【2021年】1、(2021全国甲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第66页共6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美国制定了严格管制对华贸易的政策。尽管英国也要“防止共产主义的扩张”,但由于香港是东亚的转口贸易中心,英国不愿对除军火外的其他物资实行严格控制。1950年12月,美国对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实行全面禁运。在美国一再施压下,英国同意对战略物资实行有选择的禁运。中美朝鲜战争结束后,包括英国在内的盟国要求放松对华贸易管制,但美国这一政策在艾森豪威尔政府任内一直保持下来。——摘编自陶文钊等《中美关系史》材料二1955年,对外贸易部部长讲道,五年多来,我们在中央和毛主席正确领导下,贯彻了和继续贯彻着下列基本政策:进口与出口政策必须贯彻发展生产促进国家工业化的原则;稳步发展同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贸易,同时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采取争取利用与斗争、分化相结合的策略,积极开展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加强国营对外贸易企业,实行对私营进出口商的社会主义改造。——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前期美英对华贸易政策存在异、同的原因。【答案】(1)同原因:冷战的局势,意识形态一致,朝鲜战争的影响。异的原因:美国实力强大,企图称霸世界;英国实力削弱,香港是东亚贸易中心,全面禁运损害英国利益;中国的态度与策略。【解析】【详解】(1)同的原因:由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英国也要‘防止共产主义的扩张’……朝鲜战争结束后,包括英国在内的盟国要求放松对华贸易管制”并结合所学可从冷战局势、意识形态冲突、朝鲜战争爆发等因素进行分析。异的原因:由材料“由于香港是东亚的转口贸易中心,英国不愿对除军火外的其他物资实行严格控制……在美国一再施压下”并结合所学可知,双方之所以存在差异,是因为二战后,美国实力强大,企图称霸世界,而英国则实力削弱,加之香港是东亚贸易中心,全面禁运损害英国利益;由材料“同时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采取争取利用与斗争、分化相结合的策略,积极开展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可知,双方之所以存在差异,与中国方面的态度与策略相关。2、(2021全国甲卷4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78年3月18日,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1988年9月5日,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讲道:“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拿中国来说,五十年代在技术方面与日本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们封闭了二十年,没有把国际市场竞争摆在议事日程上,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1988年10月24第66页共66页 日,邓小平在视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时指出:“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城占有一席之地。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据《邓小平文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1978年相比,邓小平在1988年对科学技术论述有何新内容,并说明其时代背景。【答案】(1)新内容:突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视高科技。背景:已实行改革开放;科技水平与西方仍有较大差距;科技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巨大。【解析】【详解】(1)新内容:由材料“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知,1988年的邓小平更加突出了科学技术的作用,他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由材料“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城占有一席之地”可知,1988年的邓小平特别重视高科技的发展。背景:由材料“1988年”并结合所学可知,邓小平发表这一谈话时,中国已实行改革开放;由材料“我们封闭了二十年,没有把国际市场竞争摆在议事日程上”并结合所学可知,其谈话的背景为科技水平与西方仍有较大差距;由材料“五十年代在技术方面与日本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们封闭了二十年……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可知,其谈话的背景是因为科技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巨大。3、(2021全国甲卷4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80年9月,两伊战争爆发。联合国安理会呼吁停战,和平解决争端。1982,年7月,安理会敦促交战双方停火撤军,并派遣观察团进行监督。1983年5月,联合国派特派团访问两伊境内遭受军事攻击的平民区;1984年3月,又派出调查团前往调查是否使用化学武器,再次呼吁停火;6月,安理会谴责了对来往科威特和沙特各港口商船的攻击。在战争期间,美苏等国向两伊提供了大量武器,插手地区事务。1987年7月20日,安理会通过598号决议,要求两伊立即停火、撤军、交换战俘及和平解决冲突,并决定首次引用联合国宪章第39、40条的规定,即如.有一方拒绝执行,安理会将“开会审议确保决议获得遵守的进一步措施”。次日,伊拉克宣布予以接受。在各方压力下,1988年7月18日,伊朗宣布接受598号决议。8月20日,双方正式停火,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结束。——摘编自彭树智主编《中东国家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598号决议的背景。【答案】(1)此前多次调解无效;交战双方损耗巨大,伤亡惨重;战争影响到非交战国,造成地区局势动荡;美苏介入使战争形势更为复杂。【解析】【详解】第66页共66页 (1)由材料“联合国安理会呼吁停战……再次呼吁停火;6月,安理会谴责了对来往科威特和沙特各港口商船的攻击”可知,其背景为此前多次调解无效;由材料“访问两伊境内遭受军事攻击的平民区……调查是否使用化学武器”并结合所学可知,在598号决议通过前,两伊战争的交战双方损耗巨大,伤亡惨重;由材料“谴责了对来往科威特和沙特各港口商船的攻击”可知,其背景为战争影响到非交战国,造成地区局势动荡;由材料“在战争期间,美苏等国向两伊提供了大量武器,插手地区事务”可归纳为美苏介入使战争形势更为复杂。4、(2021全国甲卷4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78年3月18日,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1988年9月5日,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讲道:“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拿中国来说,五十年代在技术方面与日本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们封闭了二十年,没有把国际市场竞争摆在议事日程上,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1988年10月24日,邓小平在视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时指出:“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城占有一席之地。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据《邓小平文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1978年相比,邓小平在1988年对科学技术论述有何新内容,并说明其时代背景。【答案】(1)新内容:突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视高科技。背景:已实行改革开放;科技水平与西方仍有较大差距;科技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巨大。【解析】【详解】(1)新内容:由材料“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知,1988年的邓小平更加突出了科学技术的作用,他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由材料“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城占有一席之地”可知,1988年的邓小平特别重视高科技的发展。背景:由材料“1988年”并结合所学可知,邓小平发表这一谈话时,中国已实行改革开放;由材料“我们封闭了二十年,没有把国际市场竞争摆在议事日程上”并结合所学可知,其谈话的背景为科技水平与西方仍有较大差距;由材料“五十年代在技术方面与日本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们封闭了二十年……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可知,其谈话的背景是因为科技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巨大。4、(2021全国乙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这是希罗多德(约前484~约前420第66页共66页 )所撰《历史》一书的开篇之语。在此之前,对于希腊人而言,神话就是他们的历史。《历史》前半部分以追问希腊与波斯之间战争的原因为起点,记载了希腊、西亚、北非等地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历史往事等内容,后半部分叙述希腊城邦与波斯之间战争的全过程,故该书又被称为《希波战争史》。它继承了《荷马史诗》的叙事方式,又本着“研究”的精神,常常分辨传说的真假与异同。作者赞扬雅典人,却并不肆意诋毁“异邦人”,承认东方民族具有比希腊更古老的文明。书中的不少记述是作者亲自调查得来的史实,如在埃及通过询问当时作为知识分子的僧侣,掌握了大量历史和文化知识。书中许多记载为后世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所证实。——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等材料二《史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约前145~?)所著,记载了自黄帝到汉武帝二三千年间的历史,也叙述了汉朝周边各民族如朝鲜、匈奴和中亚、南亚各地的史实。全书以编年叙事的帝王“本纪”为纲,以人物“列传”为体,被称为“纪传体”,成为后来历代官修史书的正宗。司马迁以儒家的历史观为宗旨,前代深厚的历史学积淀基础上,坚持“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著史原则,常常表自己对于历史现象的认识甚至疑惑。《史记》充分利用各类先秦文献、汉朝政事档案等,客观、如实地叙述史实,并佐以司马迁的游历见闻及民间传说,力求“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摘编自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历史》与《史记》产生的历史背景。(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撰写史书应该包括的要素。【答案】(2)历史:古希腊城邦的发展与人文精神;希腊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广泛接触;丰富的历史与神话传说;海外贸易与工商业比较发达。史记: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稳定与繁荣,儒家思想的影响;史学传统;丰富的历史文化积累。(3)叙述一定时空框架内的历史事物;有指导思想;客观、准确的记载;丰富的史实;有作者的认知。【解析】(2)《历史》产生的历史背景,根据材料“希罗多德(幼前484~约前420)”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包括古希腊城邦的发展与人文精神;根据“记载了希腊、西亚、北非等地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历史往事等内容”可知,希腊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广泛接触;根据“它继承了《荷马史诗》的叙事方式”等信息可以看出,包括丰富的历史与神话传说;联系所学可知,当时雅典的海外贸易与工商业比较发达。《史记》产生的历史背景,根据“《史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约前145~?)所著”可知,司马迁生活于汉武帝时期,当时多民族统一国家稳定和繁荣;根据“司马迁以儒家的历史观为宗旨,前代深厚的历史学积淀基础上”可知,包括儒家思想的影响和史学传统;根据“《史记》充分利用各类先秦文献、汉朝政事档案等”可以看出,丰富的历史文化积累。第66页共66页 (3)撰写史书应该包括的要素,可以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叙述一定时空框架内的历史事物、有指导思想、客观准确的记载、丰富的史实和有作者的认知等方面来回答。4、(2021全国乙卷4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越南战争中,美国为帮助南越傀儡政权消灭南方人武装力量,自1961年起使用了落叶剂、除草剂等化学剂约7.8万吨,喷洒面积达2.68万平方千米。在使用化学剂之初,美国科学界就道义和生态原因提出异议。1967年2月,5000多名科学家向美国政府请愿,敦促约翰逊总统下令停止在越南使用化学剂。自1968年下半年起,联合国大会相继通过多项决议,开始关注生态问题,要求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并要求秘书长准备一个关于化学、生物以及细菌武器的报告。面对美国的战争暴行,越南人民武装力量依然活跃在南越丛林中,给美国和南越政府以巨大打击。1971年,尼克松政府决定终止在越南战场使用化学剂。化学剂的使用,也使很多美国军人在战后饱受癌症等疾病折磨。——摘编自吕桂霞《牧场工行动:美国在越战中的落叶剂使用研究(1961~1971)》(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政府最终放弃在越南使用化学剂的原因。【答案】(1)美国科学界的反对,联合国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国内反战运动高涨,没有达到预期作战企图。【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中“美国科学界就道义和生态原因提出异议”可知,美国科学界的反对;根据“联合国大会相继通过多项决议,开始关注生态问题”可知,联合国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根据“越南人民武装力量依然活跃在南越丛林中,给美国和南越政府以巨大打击”可知,没有达到预期作战企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政府最终放弃在越南使用化学剂的原因还包括,国内反战运动的高涨。【2020年】1、(2020全国1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二1993年,德国实施“新亚洲政策”,十分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德国企业认为在中国“差不多所有行业都有前景”,纷纷进军中国市场。1998年,德国总理施罗德将实现外交政策“正常化”作为重要目标,对外不依附于任何国家,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并与中国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出现多元认同”。中国认为加强中德在多极化世界中的合作,有利于提高各自国际地位,扩大各自在国际上的活动余地,并促进世界和平、安全和稳定。2004年,中德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内建立“具有全球责任的中德战略伙伴”关系,中德关系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摘编自吴友法《德国现当代史》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德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历史条件。【答案】(2)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德国统一,经济发达,对中国市场有巨大需求,寻求政治大国地位;两国都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第66页共66页 【详解】(2)根据“德国企业认为在中国‘差不多所有行业都有前景’,纷纷进军中国市场”可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因此吸引德国大力开拓中国市场。而且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也推动德国谋求与中国关系的进一步深化;根据所学内容可知,随着两德统一,德国的经济也得到发展,因此对中国的市场也有巨大需求。同时德国也在谋求改善国际形象,需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两国也因此在推动世界多极化上存在共同利益。2、(2020全国1卷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苏绰(498~546),武功(今陕西扶风)人。他“博览群书,尤善算术”,深受西魏执政者宇文泰信任,委以政事。西魏立国之初,疆域狭小,民族关系复杂,经济文化落后。为强国富民,苏绰建议减官员、置屯田,并创“朱出墨入,及计帐、户籍之法”,为后世财政、会计领域长期沿用。他又制定“六条诏书”,包括先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等内容,宇文泰“甚重之,常置诸座右。又令百司习诵之。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通过“六条诏书”等改革,西魏成功凝聚起民心,由弱变强,为后来北周统一北方乃至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苏绰“性俭素,不治产业……常以天下为己任,博求贤俊,共弘治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在“积思劳倦”十余年后,苏绰因病去世,宇文泰“痛惜之,哀动左右”。——据《周书》(1)根据材料,简析苏绰被宇文泰倚重的原因。【答案】(1)才能超群,尤善理财;政绩卓著;克己奉公;推荐人才。【详解】(1)根据“博览群书,尤善算术”、“并创‘朱出墨入,及计帐、户籍之法’”可知苏绰才能超群,尤擅理财;根据“通过‘六条诏书’等改革,西魏成功凝聚起民心,由弱变强,为后来北周统一北方乃至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可知他政绩卓著;根据“性俭素,不治产业……常以天下为己任,博求贤俊,共弘治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可知他克己奉公,推荐人才。3、(2020全国2卷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熙宁二年(1069年),宋廷开始精简军队,压缩编制,到元丰八年(1085年)禁、厢军总数减为80万左右,比原先减少30多万。熙宁七年,开始实行“将兵法”,把当地各部分禁军以及有战斗力的厢兵、蕃兵、乡兵等,混合编组为“将”,下设“指挥”。每“将”自2000多人至1万多人不等,通常为5000人左右,设正、副将为长官,选择有作战经验和才能的人担任。诸将长官统领并训练本将士兵,以达到将知兵、兵知将的目的。将兵多数戍守本路,在本路辖区内更戍,但也有一部分将兵到指定的别路更戍。——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实行将兵法的历史背景。【答案】(1)冗兵众多,老弱士兵多;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战斗力下降,积贫积弱。第66页共66页 【详解】(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王安石变法中的将兵法旨在改变当时北宋军队战斗力低下的情况,因此他实行将兵法的背景是冗兵众多,老弱士兵多;根据“诸将长官统领并训练本将士兵,以达到将知兵、兵知将的目的”还可知当时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军队战斗力下降,积贫积弱。4、(2020全国2卷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竺可桢(1890~1974),中国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1918年,他怀抱“科学救国”理想从美国回到中国。1920年,他与柳诒徽共同主持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学部,培养了胡焕庸等一批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1927年,筹建中央气象研究所,后出任所长。抗战前夕,中央气象研究所在各省设置40多个气象站和100多个雨量站,出版了中国气象资料,为我国的气象学奠定了基础。他认为“学理之研究重于物质之享受”,于艰难环境中苦心创业。新中国成立后,竺可桢亲自主持和筹建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领导或指导了我国地理的综合考察、自然区划、历次地理学规划等工作。根据国家需要,他又组织了西北沙漠、西南南水北调地区以及黑龙江等省、区的考察,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参考数据。——据《竺可桢全集》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竺可桢取得成就的原因。【答案】(2)献身于科学的精神,爱国精神;治学严谨,强调科学实践;国家的支持和建设的需要。【详解】(2)根据“他怀抱科学救国……”可得出献身科学、爱国主义;根据“领导或指导了我国地理的综合考察……”得出治学严谨,强调科学的实践;再结合所学可得出国家的支持和建设的需要。5、(2020全国3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二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兴起的历史条件。【答案】(2)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发达的贸易;独立自治的传统。【详解】(2)根据所学可从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发达的贸易;独立自治的传统等方面概括。6、(2020全国3卷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第66页共66页 农奴制改革前,俄国出口商品主要包括粮食、亚麻、兽皮、皮货、木材等,粮食占出口额的35%以上;进口商品主要为工业品,即工厂所需的机器和设备、颜料、皮棉、煤。从1822年起,俄国对进口商品实行高关税,对外国商品的输入进行限制,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出口结构中,农产品仍然占最大份额,粮食占出口额一半以上,主要出口英国,由于工业急需金属、机器和设备,俄国降低了保护关税税率,使进口机器的支出由1861~1865年的730万卢布增加到1876~1880年的4680万卢布。到90年代,与改革前相比,俄国对外贸易额增加2倍以上。——摘编自(苏)B.T.琼图洛夫等编《苏联经济史》(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对外贸易发生变化的原因。【答案】(2)改革促进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商品化发展,国际粮食需求扩大;资本主义发展需要设备、资金和市场,工业化进程加快。【详解】(2)原因:结合上述分析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对外贸易的变化是以粮食为主的出口数量和以机器设备为主的进口数量明显增加,这说明的是俄国农奴制改革加快了俄国的工业化进程和国际粮食需求量扩大;根据材料“由于工业急需金属、机器和设备,俄国降低了保护关税税率”可归纳出资本主义发展需要设备、资金和市场。7、(2020全国3卷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三、铁路与公路交通。西有平汉铁路,南有陇海铁路,东有津浦铁路,有菏泽经濮县虽公路有破坏,因平原关系,无大妨碍,仍可通车。四、……(辖区)共18个县城,大小市镇200余个,村庄万余个,人口有300万。五、……在粮食方面能自给有余,村庄相距有二三里,村村有沟道,便于开展游击战争。……七、群众组织,有自卫队、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等……八、群众武装,一般每县有个独立团,县长兼团长;有的有个基干大队;根据地内有游击小组。——摘自《冀鲁豫边区的概况》(1940年4月)(1)根据材料一,概括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条件。【答案】(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粮食能够自给自足;群众基础良好,有相当力量的革命武装;有利于游击战的地理条件。【详解】(1)根据所学可得出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根据“在粮食方面能自给有余,村庄相距有二三里,村村有沟道,便于开展游击战争”得出粮食能够自给自足;根据“群众组织,有自卫队”“群众武装,一般每县有个独立团,……根据地内有游击小组。”得出群众基础良好,有相当力量的革命武装;有利于游击战的地理条件。8、(2020全国3卷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第66页共66页 张九龄(678~740),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七岁能文,进士及第后步入仕途,开元年间官至宰相,成为秦至唐在统一王朝任官级别最高的岭南人。张九龄为政注重民生疾苦,轻刑罚,薄赋敛,扶持农桑。其为人忠诚耿介,敢于进谏,亦终因此罢相,后有人认为这是唐朝由治到乱的分水岭。张九龄有《曲江集》传世,其诗清新自然,其文高雅严整。岭南多被时人视为蛮荒之地,而在张九龄的笔下,却是山明水秀,风光无限。他曾主持开大庾岭新路,便利了岭南与中原的交通,至今用之。张九龄“耿直温雅,风仪甚整”,人们以其家乡之名称之为“曲江风度”。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称赞他:“当年唐室无双士,自古南天第一人。”——据《新唐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九龄成为盛唐名相的历史背景。【答案】(1)科举制的推行和崇尚诗文的社会风气;开明纯正的政治氛围;南方的开发和中原文化在岭南的传播。【详解】(1)历史背景:根据张九龄生活的年代“678~740”“开元年间”可知,这一时期正值初唐,有较为开明纯正的政治氛围;根据材料“七岁能文,进士及第后步入仕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推行和崇尚诗文的社会风气助推张九龄成为名相;根据材料“他曾主持开大庾岭新路,便利了岭南与中原的交通,至今用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江南地区得到开放,中原文化在岭南得到传播。【2019年】1.(2019全国卷I·41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1983年达到4002万吨,1986年达到5205万吨,至2002年达到18224.89万吨,钢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2002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2001年增长39.30%,2002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比2001年增长33.82%.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加。——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10分)【答案】(2)原因: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现代化建设加快,需求增大;科技水平提高;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投资大幅增加。【解析】(2)根据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结合所学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得出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从材料二“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加”分析得出现代化建设加快,需求增大;由材料二“2002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比2001年增长33.82%”分析说明科技水平提高;据所学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引进外资得出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材料二“2002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2001年增长39.30”说明投资大幅增加。2.(2019全国卷I·46节选).第66页共66页 材料苏德战争爆发后,开辟第二战场成为苏、美、英三国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英国极力拖延第二战场的开辟,它的战略是首先保卫大不列颠的安全,维护其海上运输线。而只有控制住北非、地中海和中东地区,英国才可能实现其上述战略目的。这其中,北部非洲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谁控制了北非、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谁就掌握了地中海这条重要的海上航运线。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利比亚是意大利的殖民地,毗邻的埃及受英国控制。墨索里尼为实现其建立“新罗马帝国”的梦想,极力要把英国势力赶出北非和地中海。1942年6月,德意军队越过埃及边界,向亚历山大港和开罗逼近。由此,爆发了阿拉曼战役。——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曼战役爆发的背景。(9分)【答案】(1)背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苏德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处于转折之中;北非的战略地位重要,英国与意大利在北非争夺激烈;德意军队进逼埃及亚历山大和开罗,英军形势危急。【解析】(1)据所学1942年元旦,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得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据所学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和1942年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得出苏德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处于转折之中;据材料“北部非洲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墨索里尼为实现其建立‘新罗马帝国’的梦想,极力要把英国势力赶出北非和地中海”可知北非的战略地位重要,英国与意大利在北非争夺激烈;由材料“德意军队越过埃及边界,向亚历山大港和开罗逼近。由此,爆发了阿拉曼战役”可知德意军队进逼埃及亚历山大和开罗,英军形势危急。3.(2019全国卷II·41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包括正税和杂税,税率总计10%左右。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高两倍,试图“寓禁于征”,但效果不显著,之后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摘编自韦庆远、叶显恩主编《清代全史》等材料二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根据这个税则,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降低,出口税率一般也比过去降低。此后,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5分)【答案】(1)变化:从不区分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到区分进口税率和出口税率,并且出口税率高于进口税率;晚清海关税率较鸦片战争前降低。原因:清代中前期限制中外贸易,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协定关税,海关主权丧失;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第66页共66页 【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由材料一“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包括正税和杂税,税率总计10%左右”、材料二“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根据这个税则,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降低,出口税率一般也比过去降低。此后,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得出从不区分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到区分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并且出口税率高于进口税率;由材料一“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高两倍,试图寓禁于征,但效果不显著,之后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材料二“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降低”得出晚清海关税率较鸦片战争前降低。第二小问原因,由材料一“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材料二“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得出清代中前期限制中外贸易,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由材料二“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得出协定关税,海关主权丧失;结合鸦片战争的影响得出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4.(2019全国卷II·46节选)材料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蒋介石信心大增,表示抗战到底,并建议各友邦成立军事同盟。美、英、中等国相继对日、德、意宣战。同月,美、英两国首脑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商讨在远东设立中国战区,包括中国、泰国、越南等地区,由蒋介石担任最高统帅。1942年1月1日,由中、英、美、苏四国领衔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了对德、意、日共同采取行动的《联合国家宣言》,规定:签字国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打击共同敌人;相互合作,不得与任何敌人单独媾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同月,中国战区统帅部成立。中国以多年独立抗日所显示的伟大力量,赢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设立中国战区的背景。(6分)【答案】(1)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中国抗战地位得到国际承认。【解析】(1)由材料“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得出太平洋战争爆发;由材料“1942年1月1日,由中、英、美、苏四国领衔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了对德、意、日共同采取行动的《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得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由材料“中国以多年独立抗日所显示的伟大力量,赢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得出中国抗战地位得到国际承认。5.(2019全国卷II·47节选)材料第66页共66页 司马相如(前179~前118),字长卿,蜀郡成都人,少好读书,因仰慕蔺相如而自名。汉景帝时入皇宫为郎,后辞官,游于梁王封国,作《子虚赋》颂梁国之盛而含讽谏之意。汉武帝即位后,因得读《子虚赋》而喜之,召相如入京,侍于左右。相如曾奉命安抚西南,使“邛、筰、冉駹、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述天子音乐活动场景:“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歌颂了国家的强盛和天子的威严,宣扬了大一统中央王朝无可比拟的气魄和声成。他的散体大赋叙事夸张,铺陈物象,句式整齐,文辞华丽,气势磅礴。时人赞曰:“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邪。”——据《史记》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司马相如取得文学成就的原因。(6分)【答案】(2)作品适应时代的需要;文学形式和内容创新;个人的努力和天赋。【解析】(2)由材料“歌颂了国家的强盛和天子的威严,宣扬了大一统中央王朝无可比拟的气魄和声威”得出作品适应时代的需要;由材料“他的散体大赋叙事夸张,铺陈物象,句式整齐,文辞华丽,气势磅礴”得出文学形式和内容创新;由材料“少好读书,因仰慕蔺相如而自名”得出个人的努力和天赋。6.(2019全国III卷44节选)材料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有为从主张设议院转向开制度局的原因。(6分)【答案】(1)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自身认识的转变。【解析】(1)根据材料“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可得出自身认识的转变,“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可见与君主立宪比较,皇权比较大由此可得出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和减少变法的阻力等。7.(2019全国III卷45节选)材料苏德战争爆发后,盟国开始就开辟第二战场问题进行协商。丘吉尔表示,在目前情况下,大举登陆必遭“血腥还击”,而小规模袭击“只能导致惨败”,拒绝了苏联的提议。1942年上半年,在国内外的压力下,英国被迫同意美国提出的西欧作战计划,但在开始时间上作出了重大保留。同年8月,在与斯大林的会谈中,丘吉尔把法西斯在欧洲的统治比喻为鳄鱼,主张应该首先打击它“柔软的下腹部”,强调在英国传统势力范围的北非、包括巴尔干在内的地中海地区展开军事行动的重要性,而第二战场的开辟只能推迟。在1943年底召开的德黑兰会议上,经过激烈的斗争,英国不得不同意开辟第二战场的具体计划。1944年6月,盟军终于实施了在诺曼底登陆的“霸王计划”。——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66页共66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拖延第二战场开辟的原因。(8分)【答案】(1)初期军事力量不足;集中力量保护英国的安全;抢占英国传统势力范围优先;将本国利益置于盟国整体利益之上。【解析】(1)根据材料“在目前情况下,大举登陆必遭“血腥还击”,而小规模袭击“只能导致惨败”,”可得出英国考虑初期军事力量不足,保护英国的安全,根据材料“强调在英国传统势力范围的北非、包括巴尔干在内的地中海地区展开军事行动的重要性,而第二战场的开辟只能推迟”可得出英国抢占传统势力范围优先,将本国利益置于盟国整体利益之上等原因。8.(2019全国III卷46节选)材料郭子仪(697~781),华州郑县人(今属陕西),“长六尺余,体貌秀杰”,通过武举考试成为将领。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反,朝廷军队溃败,玄宗奔蜀。郭子仪从朔方节度使任上率兵勤王。经过多年征战,平定叛乱。后回纥受人唆使,举兵威胁长安,郭子仪已年近七十,率数十亲兵赴回纥军中劝阻。回纥首领深受感动,与郭子仪饮酒结盟而退军。郭子仪“临下宽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处,必得士心”,其麾下数十人成长为文武大臣。经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郭子仪身系天下安危近二十年,子孙与皇室通婚。“时方握强兵,或方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不即日应召,故谗谤不能行”。后代史家称赞他为“大雅君子,社稷纯臣”,认为“自秦、汉以还,勋力之盛,无与伦比”。——据《旧唐书》等(2)根据材料,简析郭子仪取得功绩的原因。(9分)【答案】(2)身逢时势,勇于担当;忠于朝廷;身强体健,善于领兵,英勇善战;富有政治智慧。【解析】(2)根据材料“长六尺余,体貌秀杰”,通过武举考试成为将领”可得出身强体健,善于领兵,英勇善战,“回纥受人唆使,举兵威胁长安,郭子仪已年近七十,率数十亲兵赴回纥军中劝阻。回纥首领深受感动,与郭子仪饮酒结盟而退军”可得出勇于担当,有勇有谋,“子孙与皇室通婚“时方握强兵,或方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不即日应召,故谗谤不能行”。后代史家称赞他为“大雅君子,社稷纯臣”,认为“自秦、汉以还,勋力之盛,无与伦比”。”可见他具有政治智慧。第66页共66页 评价类设问主观题答题技巧【题型特点】 评价,即评定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性质、地位、作用、积极意义或者影响等;评述则是把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史学观点等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即边叙述边评价,或者先叙述再评价;评论则是对历史人物、事件、观点等进行分析、论证或评价。评价、评述类设问一般含有标志性的词语,如:评价、简评、评述、说明、论证、如何解释、你认为、你的看法、你的观点、如何理解等。评价偏重于从史实中得出结论;评述类偏重于叙述史实;评论侧重于运用辩证史观或者唯物史观,表明自己对历史事件、人物、观点的认识。【解题思路】1、根据材料评价这种题型的答题方法“说长道短”,即坚持一分为二的辩证法观点,说明积极影响或作用、消极影响或局限。这种题型一般会出示正反两面材料、单面材料或无明显情感态度评价的材料,其解答方法相近,都要求两面兼顾、一分为二、客观准确。如果材料出示的是正反两面的材料就分积极和消极两面概括材料回答,让材料成为你论证的史料。若是单面材料则答题时一般以该层面为答题重点,捎带另一面的评价。2、根据所学知识评价无材料可依托时则需依据所学知识,“说长道短”,双面兼顾。根据教材介绍的历史事件的时间、背景、经过、结果、意义、影响等因素进行评价。3、依据某一评论角度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类型的答题要领在于理解该评价角度,并只用该角度评价。该类型经常碰到两种具体类型:一是材料提供的角度;二是从历史史观角度。材料提供角度尽量准确完整理解材料的含义,历史史观角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史学基本功底,关键在于弄清各史观的区别。这类型试题的答题都非常忌讳脱离角度。4、答题模板:(1)历史评价=史实(时间、地点、特定条件、相关主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等)进行阐述、评判+性质、特点+影响(积极和消极或两者之一)+结论.(2)评述类一般分三个步骤解答:(1)“是什么”,即从材料中概括指出观点是什么或者你赞同哪种观点。(2)“为什么”,即得出该结论的理由是什么,一般结合背景加以分析论证,揭示事物本质。(3)“怎么样”,即你对该意见如何评价,也就是分析其观点的对与错及其根源,一般可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或者理论的高度等方面思考。第66页共66页 【答题术语】(1)全面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积极政治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经济有利于组织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社会有利于民族大融合和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领先于世界的古代文明消极政治易于产生暴政和导致腐败现象经济在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社会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和文化进步概括的说,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封建社会后期,其消极作用逐渐增大,明清时期危害尤为严重(2)如何评价三省六部制从皇权与相权的关系来看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使相权一分为三,这既削弱了相权,又加强了皇权从三省间的关系来看三省之间互为补充,分工明确,这既分工合作,互相牵制,又提高了办事效率从影响来看是封建中央集权严密完备的体现,对后世影响深远(3)全面评价科举制积极它是一种较为先进和公正的选官制度,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既扩大了官吏的来源,又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既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又促进了教育的发展:既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又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消极这一制度发展到明清,出现了八股取士,走向了极端和反动,极大地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压抑了科技的发展,阻碍了社会的进步。(4)从近代化角度评价洋务运动经济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在客观上加速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从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之路/对外创办了一批民用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思想中体西用思想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顽固派的保守思想教育通过创办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冲击了封建传统教育,培养了一批可用人才军事创办了军事企业,新式军队,筹划了海防,有利于提高国防能力第66页共66页 (5)运用多种史观评价辛亥革命从革命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近代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近代化运动,它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政治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迈出了中国政治由专制向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经济制定法律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实业救国成为潮流法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现代法制观念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社会社会生活发生巨变,自由平等博爱的风气兴起从整体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是亚洲觉醒的典型代表从文明史观看辛亥革命促进了传统文明向近代文明的转变,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领域表现的尤为突出(6)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从经济领域看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代表历史潮流和趋势的新经济因素,它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从政治领域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随之壮大,从而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社会基础,也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创造了条件从思想领域看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资产阶级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和推翻封建主义,开展了一系列思想文化运动(维新思想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等),从而冲击和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7)如何评价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法积极政治创造了法治基础上的民主动作方式文化促进了古代西方奴隶制文明的繁荣世界对后世民主政治的实施和民主思想的传播起了推动作用第66页共66页 局限实质是奴隶主维护统治的工具(8)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积极性质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政治联邦制赋于了政府强有力的权力,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原则,权力之间制约平衡,防止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社会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中央与地方之间、大州和小州之间、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济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深远西欧的启蒙思想政治学说与美国实际的结合,在整个政治制度史中堪称典范,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局限人权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在印第安人、黑人问题上种族歧视明显,妇女地位低下实质明确财产划分标准,维护的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深远允许黑人奴隶制的存在,以为后美国内战埋下了隐患(9)运用多种史观评价罗斯福新政从近代史观看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调整了美国经济模式,缓和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探索出20世纪资本主义世界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从社会史观看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以工代赈)和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遏制法西斯势力在美国崛起,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从生态史观看通过减少耕地面积、修建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可持续发展从整体史观看一方面,罗斯福新政标志着世界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迎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另一方面,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和中国改革开放是20世纪世界范围内生产关系的调整,反映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10)如何评价两极格局积极第66页共66页 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消极美苏两国为谋求霸权,进行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两极对峙,导致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经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真题训练】1、(2021全国甲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美国制定了严格管制对华贸易的政策。尽管英国也要“防止共产主义的扩张”,但由于香港是东亚的转口贸易中心,英国不愿对除军火外的其他物资实行严格控制。1950年12月,美国对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实行全面禁运。在美国一再施压下,英国同意对战略物资实行有选择的禁运。中美朝鲜战争结束后,包括英国在内的盟国要求放松对华贸易管制,但美国这一政策在艾森豪威尔政府任内一直保持下来。——摘编自陶文钊等《中美关系史》材料二1955年,对外贸易部部长讲道,五年多来,我们在中央和毛主席正确领导下,贯彻了和继续贯彻着下列基本政策:进口与出口政策必须贯彻发展生产促进国家工业化的原则;稳步发展同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贸易,同时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采取争取利用与斗争、分化相结合的策略,积极开展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加强国营对外贸易企业,实行对私营进出口商的社会主义改造。——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材料三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计划完成情况单位:亿元,19501952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4195519561957进出口国别总额合计41.5464.6180.9284.72109.80108.65104.50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其中:苏联13.9452.5062.4469.3990.1681.6077.0012.8640.4447.8249.0768.0257.9151.86亚非及西方国家其中:西方国家27.6012.1118.4815.3319.6427.0527.5014.871.597.085.017.429.6911.37——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答案】第66页共66页 (3)体现了党的正确领导;逐步建立了适应国内经济建设需要的对外经贸体制;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符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有利于突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体现了政策的原则性与灵活性。【解析】(3)评价:由材料“我们在中央和毛主席正确领导下,贯彻了和继续贯彻着下列基本政策”可知,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体现了党的正确领导;由材料中“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计划完成情况”可知,那是的中国逐步建立了适应国内经济建设需要的对外经贸体制;由材料“加强国营对外贸易企业,实行对私营进出口商的社会主义改造”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的外贸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由材料“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采取争取利用与斗争、分化相结合的策略,积极开展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的外贸政策符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有利于突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其体现了政策的原则性与灵活性。2、(2021全国甲卷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地方行政制度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北魏前期,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广设军镇,相当于州,镇下置戍,相当于郡,对所在地区实行军事控制。上孝文帝为推行均田制、三长制,下令将全国分为38州,除北方边境地区外,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县,地方管理回归汉晋体制。孝文帝还将州、郡、县依所管地区大小、民户多少等,各分为上、中、下三等,各等级地方长官的品级不同,其下所设属员多少也有相应的差别,规定地方长官“依户给俸”,即据民户多少确定俸禄;又将州刺史带将军号的办法推而广之,各州刺史、各郡太守例加将军号,将军府僚属纳入吏部管理,实际管理一州一郡行政事务,这为隋朝时将地方官吏全部纳入朝廷管理奠定基础。“依户给俸”在孝文帝以后停用,而地方行政机构分为三等九级,直到唐代一直没有改变。——据《魏书》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意义。【答案】2)实现了统一的行政管理,推动了北魏政权的转型;使均田制得以顺利推行,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影响了隋唐地方行政制度。【解析】“意义”,根据材料信息“上孝文帝为推行均田制、三长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使均田制得以顺利推行,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发展;由材料信息“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县,地方管理回归汉晋体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实现了统一行政管理,推动了北魏政权的转型;由材料信息“规定地方长官‘依户给俸’,即据民户多少确定俸禄;又将州刺史带将军号的办法推而广之,各州刺史、各郡太守例加将军号,将军府僚属纳入吏部管理,实际管理一州一郡行政事务,这为隋朝时将地方官吏全部纳入朝廷管理奠定基础”得出:有利于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由材料信息“地方行政机构分为三等九级,直到唐代一直没有改变”得出:影响了隋唐地方行政制度。3、(2021全国甲卷4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第66页共66页 材料1980年9月,两伊战争爆发。联合国安理会呼吁停战,和平解决争端。1982,年7月,安理会敦促交战双方停火撤军,并派遣观察团进行监督。1983年5月,联合国派特派团访问两伊境内遭受军事攻击的平民区;1984年3月,又派出调查团前往调查是否使用化学武器,再次呼吁停火;6月,安理会谴责了对来往科威特和沙特各港口商船的攻击。在战争期间,美苏等国向两伊提供了大量武器,插手地区事务。1987年7月20日,安理会通过598号决议,要求两伊立即停火、撤军、交换战俘及和平解决冲突,并决定首次引用联合国宪章第39、40条的规定,即如.有一方拒绝执行,安理会将“开会审议确保决议获得遵守的进一步措施”。次日,伊拉克宣布予以接受。在各方压力下,1988年7月18日,伊朗宣布接受598号决议。8月20日,双方正式停火,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结束。——摘编自彭树智主编《中东国家通史》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联合国在调停两伊战争中的作用。【答案】解决两伊争端,积极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调停作用有限,缺乏足够约束力。【解析】(2)由材料“次日,伊拉克宣布予以接受……双方正式停火,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结束”可知,联合国在解决两伊争端,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材料中联合国多次呼吁停战失败的经历可知,联合国的调停作用是有限的,缺乏足够约束力。4、(2021全国甲卷4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78年3月18日,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1988年9月5日,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讲道:“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拿中国来说,五十年代在技术方面与日本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们封闭了二十年,没有把国际市场竞争摆在议事日程上,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1988年10月24日,邓小平在视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时指出:“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城占有一席之地。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据《邓小平文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邓小平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答案】(2)科技领域中的拨乱反正,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振兴和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强调科技的地位和作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5、(2021全国乙卷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第66页共66页 1901年1月,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新政上谕,宣布新政变法开始。4月,清廷催促各省督抚大臣“迅速条议具奏,勿再延逾观望”。7月,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联衔会奏,连上三折,此即《江楚会奏变三折》。第一折关于教育改革,涉及建立近代学校教育体制、变革科举制度、奖劝游学等内容;第二折关于政治改革,大致包含改善用人行政政策、清除吏治腐败、改良司法、革除弊政等方面;第三折关于军事与经济改革,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以实现国家富强,内容包括用西法练兵,学习西方近代农业技术,改良农业,发展工业等。江楚会奏的变法方案对清末的改革拟订了详细规划,得到朝廷嘉许并予以采纳。清末新政正式进入具体实施阶段。——据《张文襄公全集》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江楚会奏”变法方案与洋务运动的相同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江楚会奏”变法方案。【答案】(1)迫于外来压力作出的改革;均有富国强兵之目的;受到中央与地方势力的推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均涉及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方面。(2)涉及政治体制层面的改革;较为系统的新政改革方案;推动了清末新政的开展,对清末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未能使清政府摆脱社会危机与政治困境。【解析】【详解】(1)相同点:根据材料中“1901年1月,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新政上谕,宣布新政变法开始”,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方面分析可知,两者都是迫于外来压力作出的改革;根据“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以实现国家富强”可知,两者均有富国强兵之目的;根据“清廷催促各省督抚大臣‘迅速条议具奏,勿再延逾观望’。7月,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联衔会奏,连上三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受到了中央与地方势力的推动;根据“《江楚会奏变三折》”的内容,以及“用西法练兵,学习西方近代农业技术”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者都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均涉及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方面。(2)评价:根据材料中“变革科举制度”“改善用人行政政策、清除吏治腐败、改良司法、革除弊政等”可知,涉及政治体制层面的改革;根据“第一折关于教育改革”“第二折关于政治改革”“第三折关于军事与经济改革”可知,“江楚会奏”是较为系统的新政改革方案;根据“江楚会奏的变法方案对清末的改革拟订了详细规划,得到朝廷嘉许并予以采纳”可知,推动了清末新政的开展,对清末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可知,江楚会奏的变法方案未能使清政府摆脱社会危机与政治困境。6、(2021全国乙卷4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越南战争中,美国为帮助南越傀儡政权消灭南方人武装力量,自1961年起使用了落叶剂、除草剂等化学剂约7.8万吨,喷洒面积达2.68万平方千米。在使用化学剂之初,美国科学界就道义和生态原因提出异议。1967年2月,5000多名科学家向美国政府请愿,敦促约翰逊总统下令停止在越南使用化学剂。自1968年下半年起,联合国大会相继通过多项决议,开始关注生态问题,要求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并要求秘书长准备一个关于化学、生物以及细菌武器的报告。面对美国的战争暴行,越南人民武装力量依然活跃在南越丛林中,给美国和南越政府以巨大打击。1971年,尼克松政府决定终止在越南战场使用化学剂。化学剂的使用,也使很多美国军人在战后饱受癌症等疾病折磨。第66页共66页 ——摘编自吕桂霞《牧场工行动:美国在越战中的落叶剂使用研究(1961~1971)》(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政府最终放弃在越南使用化学剂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在越南战争中使用化学剂的后果。【答案】(1)美国科学界的反对,联合国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国内反战运动高涨,没有达到预期作战企图。(2)对生态环境和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对越南人民和美国士兵伤害严重,在国际社会造成恶劣影响。【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中“美国科学界就道义和生态原因提出异议”可知,美国科学界的反对;根据“联合国大会相继通过多项决议,开始关注生态问题”可知,联合国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根据“越南人民武装力量依然活跃在南越丛林中,给美国和南越政府以巨大打击”可知,没有达到预期作战企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政府最终放弃在越南使用化学剂的原因还包括,国内反战运动的高涨。(2)后果:根据材料中“自1961年起使用了落叶剂、除草剂等化学剂约7.8万吨,喷洒面积达2.68万平方千米”可知,给越南人民和越南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破坏;根据“化学剂的使用,也使很多美国军人在战后饱受癌症等疾病折磨”可知,对美国士兵伤害严重;综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越南战争中使用化学剂在国际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7、(2021全国乙卷4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冯道(882~954),“少纯厚,好学能文”。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时,皆居高官显爵,自号“长乐老”。其自诩:“在孝于家,在忠于国。口无不道之言,门无不义之货。所愿者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非人之谋,是天之祐。六合之内有幸者,百岁之后有归所。”——据《长乐老自叙》等材料二史臣曰:(冯)道之履行,郁有古人之风;(冯)道之宇量,深得大臣之体。然而事四朝,相六帝,可得为忠乎!——《旧五代史》材料三予读冯道《长乐老叙》,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则天下国家可从而知也。予于五代得全节之士三,死事之臣十有五……然使忠义之节,独出于武夫战卒,岂于儒者果无其人哉?——《新五代史》(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对冯道的评价。(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人物评价的因素。第66页共66页 【答案】(1)材料一高度肯定,为官不贪,为人真诚,忠孝两全。材料二,辩证看待,为人淳朴大度,但为臣不忠。材料三,全面否定,不忠不义,寡廉鲜耻。(2)评价的角度;评价者所持的标准;时代变化;史料考订与发现。【解析】(1)评价:根据材料一中“在孝于家,在忠于国”可知,忠孝两全;根据“口无不道之言,门无不义之货”可知,为人真诚,为官不贪,综合材料一可知,其自我评价是高度肯定;根据材料二中“履行,郁有古人之风”“宇量,深得大臣之体”可知,为人淳朴大度,根据“事四朝,相六帝,可得为忠乎”可知,为臣不忠,综合材料二可知,其对冯道的评价是辩证的;根据材料三中“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则天下国家可从而知也”可知,寡廉鲜耻,不忠不义,综合材料三可知,其对冯道的评价是全面否定的。(2)因素:综合三则材料中对冯道的评价及其出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人物评价的因素主要有评价的角度、评价者的标准、评价者所处的时代和史料的考订与发现等。1.(2020天津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为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相并”。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治理措施。【答案】(1)唐朝:设置节度使,加强边防力量;赋予节度使较大权力。节度使最终形成尾大不掉,违背了初衷,削弱中央集权。宋朝:宋初实行改革,削夺节度使权力,弱化地方军力;监督地方行政,文臣执掌地方,加强对地方财政掌控。吸取前朝教训,多措并举,削弱地方权力,维护了中央集权;但也形成强干弱枝以及“三冗”局面。元朝:设置行省,执掌地方经济、军事大权;行省权力受中央节制。开创了行省制度;对地方权力管理宽严并举:巩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详解】(2)根据材料并结合前一问的内容,可从中央与地方矛盾长期存在,此消彼长,不断变化的角度概括。同时再从改革与创新、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概括趋势。2.(2020全国1卷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第66页共66页 巴黎和会上,瓜分土耳其的中东阿拉伯领地时,法国坚持要占有包括黎巴嫩、巴勒斯坦、摩苏尔在内的大叙利亚。英国反对,认为大叙利亚的面积过大。即使法国放弃对巴勒斯坦和摩苏尔的要求后,英国仍不同意大叙利亚计划,逼得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说,这样一来“留给劳合·乔治选择的只有枪或剑了”。关于如何处置战败国德国的殖民地和土耳其的中东阿拉伯领地,各主要国家接受了美国总统威尔逊倡议的“十四点原则”中的委任统治主张。即实行委任统治是因为“其居民尚不能自立”,接受委任统治的国家也就是接受了为“此等人民之福利及发展”的“文明之神圣任务”。——摘编自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英法争执,评价威尔逊的委任统治主张。【答案】(2)被纳入国联盟约,暂时解决了英法争执;没有根本解决列强之间矛盾;暴露了美国意图领导世界的野心;并未改变殖民统治的实质。【详解】(2)根据“实行委任统治是因为‘其居民尚不能自立’,接受委任统治的国家也就是接受了为‘此等人民之福利及发展’的‘文明之神圣任务’”可知威尔逊提出的委任统治将大叙利亚计划纳入国联盟约,暂时解决了英法争执,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同时美国提出的“委任统治”实际上也暴露了美国妄图领导世界的野心,所谓“委任统治”不过是殖民统治的另一种说法。3.(2020全国2卷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熙宁二年(1069年),宋廷开始精简军队,压缩编制,到元丰八年(1085年)禁、厢军总数减为80万左右,比原先减少30多万。熙宁七年,开始实行“将兵法”,把当地各部分禁军以及有战斗力的厢兵、蕃兵、乡兵等,混合编组为“将”,下设“指挥”。每“将”自2000多人至1万多人不等,通常为5000人左右,设正、副将为长官,选择有作战经验和才能的人担任。诸将长官统领并训练本将士兵,以达到将知兵、兵知将的目的。将兵多数戍守本路,在本路辖区内更戍,但也有一部分将兵到指定的别路更戍。——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安石将兵法改革。【答案】(2)改变了宋军的编制,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减少军费开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政压力;未从根本上解决北宋的社会危机。【详解】(2)根据“设正、副将为长官,选择有作战经验和才能的人担任。诸将长官统领并训练本将士兵,以达到将知兵、兵知将的目的”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王安石的改革改变了宋军的编制,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同时减少了军费开支,从而缓解了财政压力。但王安石的变革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北宋的社会危机。4.(2019海南卷·23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3年,艾森豪威尔就任美国总统,这是共和党人在民主党执政20年后首次入主白宫。共和党保守派希望艾森豪威尔回到20第66页共66页 年代传统的共和党的老路上去。在他们心目中,新政以来联邦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大规模干预,无异于“滑向社会主义”,而共和党自由放任的传统政策才是美国社会的正宗。艾森豪威尔也曾表示,政府在国内事务上的作用是确保公平,而不是直接指导全国的经济生活。——摘编自刘绪贻主编《美国通史》材料二1956年,艾森豪威尔再次赢得总统竞选。他在阐述执政方针时说,联邦政府负有领导责任,在对我们巨大经济机器的生产力进行安排时,要做到没有一个人无辜地遭受灾难和贫困。现在,它包括了教育、卫生等广阔的领域。——摘编自韩铁《艾森豪威尔的现代共和党主义》(2)比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艾森豪威尔在经济指导思想上的基本变化,并予以简要评价。(9分)【答案】(2)变化:由基本反对国家干预转变为有限度的国家干预。评价:顺应需要进行调整,表明国家干预经济已不可逆转;有利于美国经济发展。(9分)【解析】第一小问基本变化,从材料一“艾森豪威尔也曾表示,政府在国内事务上的作用是确保公平,而不是直接指导全国的经济生活”和材料二“联邦政府负有领导责任”得出由基本反对国家干预转变为有限度的国家干预。第二小问评价,由材料一“1956年,艾森豪威尔再次赢得总统竞选。他在阐述执政方针时说,联邦政府负有领导责任”结合所学战后美国推行国家干预得出顺应需要进行调整,表明国家干预经济已不可逆转;从材料一“对我们巨大经济机器的生产力进行安排时,要做到没有一个人无辜地遭受灾难和贫困”结合所学国家干预带来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得出有利于美国经济发展。5.(2019天津卷13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目前,我国实行经济开放政策,争取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经济。这一政策已开始有些效果。但是,从发达国家取得资金和先进技术不是容易的事情……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邓小平《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1982年)材料二1992年后,天津滨海新区“三资”企业发展迅速。2003年,已有几十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在此投资,“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完成1037亿元。1993年到2003年,滨海新区外贸出口由5.03亿美元增长到89.38亿美元,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群已初具规模。2006年,滨海新区正式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2009年,根据国务院的批复,天津滨海新区行政区成立。——据国家发改委《天津滨海新区重点产业选择和布局研究》材料三2012—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单位:亿美元)第66页共66页 (数据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我们要下大气力发展全球互联互通,让世界各国实现联动增长,走向共同繁荣。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全球自由贸易和投资,在开放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2017年)(3)中国对外开放经历了探索与发展的历程,结合材料一、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述对这一历程的认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结论正确。)(6分)【答案】(3)答案示例一: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逐渐深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实现伟大历史转折。20世纪80年代,设立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等,引进外资和技术,对外开放不断扩大。1992年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当前,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与世界互利共赢。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逐渐深入。答案示例二:中国对外开放具有历史必然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对外开放,发展经济,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20世纪80年代,为适应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开展,大力引进外资和技术;90年代,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天津等地对外开放提供了历史机遇。当前,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世界分享机会和利益,互利共赢。中国对外开放具有历史必然性。第66页共66页 【解析】(3)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对外开放政策,在这一决策的引导下,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稳步推进。在作答时,我们可以以此为出发点,按照步骤逐渐论述我国的对外开放逐渐深入的历程:20世纪80年代,设立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等,引进外资和技术,对外开放不断扩大。1992年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再结合材料三中“一带一路”开通之后,从2012年到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的稳步增长图,以及“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等相关信息,我们可以作以下总结:当前,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世界分享机会和利益,互利共赢。在论述的结尾处,我们要做一个小结,以紧扣论述的导入语部分,即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逐渐深入,这样使得论述的结构更加完整。6.(2018江苏卷24A节选)戊戌变法时期,改革科举制度的主张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梁启超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改革科举制度的方案。他的上中下三策从总体上是要解决旧的科举考试不求实际、摧残人才、于世无补的弊病,引导人们崇尚实学,以新的文化知识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上策是以学堂制代替科举制;中策则存科举之名,同时设立各种实学考试;下策是对考试内容作本质的变更,摒弃过去八股取士的做法。这样就会涌现一批讲实际、重应用、了解中国和世界的新人。——摘编自李喜所等《梁启超传》材料二康有为代人草拟上疏,请废八股。光绪帝虑及各种变法的奏章多为保守大臣反对,此疏交付廷议必引起大哗。于是决定不付廷议,径下诏:自下科始,乡、会试及岁科各试,废八股,改试策论。后依张之洞建议,乡试以历代掌故为主,兼及五洲各国政艺,“会试亦如之”。迂腐的读书人对此“惊怪不知所为”。书商则“乘时射利,猎取中外时报,补缀成篇,标以俗名,如《三场要诀》之类,获利亡算”。——摘编自杨松等编《中国近代史资料选辑》完成下列要求:(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戊戌变法时期的科举制改革。(5分)【答案】(2)简评:打击了旧学;传播了新学;有利于思想解放;对推行新式教育有积极影响;改革不彻底(仍存在科举程式化的弊病)。【解析】(2)简评,据材料一中“会涌现一批讲实际、重应用、了解中国和世界的新人”结合所学得出有利于思想解放,据材料一中“以学堂制代替科举制”得出对推行新式教育有积极影响,据材料二“废八股,改试策论”“迂腐的读书人对此惊怪不知所为”结合所学得出打击了旧学,据材料二“兼及五洲各国政艺”结合所学得出传播了新学,据材料二“如《三场要诀》之类”得出改革不彻底。7.(2018江苏卷24B节选).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晚年在患病休养期间,一直坚持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从1921年起,列宁对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发生了重大改变。列宁指出,在农村还没有实行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之前,决不能过早地提出向农村推行共产主义目标。共产主义与商业并非“风马牛不相及”。在大机器工业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条件下,商业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国营企业要进行严格的经济核算,改变不讲核算、不要利润的情况。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期间,要健全货币,整顿货币流通,恢复财政信贷制度,使货币为过渡时期的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要掌握市场规律,以此制定经济措施,来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第66页共66页 ——摘编自季正矩《列宁传》完成下列要求:(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列宁关于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5分)【答案】(2)简评:总结了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的经验教训;探讨了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对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积极作用(但未能在苏联后来的建设中得以坚持);为其他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借鉴。【解析】(2)简评,据材料中“从1921年起,列宁对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发生了重大改变”结合所学得出,总结了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的经验教训,据材料中“改变不讲核算、不要利润的情况”“要掌握市场规律,以此制定经济措施,来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得出探讨了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理论,据材料“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期间,要”结合所学得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结合所学得出,对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积极作用,为其他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借鉴,从对苏、国家社会主义等角度回答即可。8.(2017海南卷22节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的建国主张。他指出:共产党决不抛弃其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想,他们将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达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阶段。共产党有自己的党纲与政纲,其党纲是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这是与三民主义有区别的。但是,“共产主义是在革命发展的将来阶段实行的,共产主义者在现在阶段并不梦想实行共产主义,而是要实行历史规定的民族革命主义和民主革命主义”。因此,在现阶段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是基本上没有冲突的”,“现在的任务,是在全国范围内恢复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的革命精神,据以定出一定的政纲和政策,并真正而不二心地、切实而不敷衍地、迅速而不推延地实行起来”。他呼吁国民党“放弃个人和小集团的私见,改变过去的老一套,立即实行符合于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彻底地与民更始”。——据《毛泽东选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毛泽东依据新三民主义提出的建国主张。(8分)【答案】(2)评析:丰富和发展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指出了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党纲的异同,体现了政策的灵活性;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有利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8分)【解析】(2)评析毛泽东依据新三民主义的建国主张,对国民党而言,材料中毛泽东指出“在现阶段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是基本上没有冲突的’”,丰富和发展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对共产党而言,当时看,毛泽东还提出“其党纲是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这是与三民主义有区别的”,进一步指出了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党纲的异同,有利于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扩大中共的政治影响;长远看,材料中毛泽东提出“将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达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阶段”,推动了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第66页共66页 10.(2016全国I卷40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摘编自李龙潜《明清经济史》材料二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徙”。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人口增加是无止息的,食料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农业、增加生长,总是赶不上人口增加的快”;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难以搞成。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据《康有为全集》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13分)【答案】(2)主张:向人口密度低的地区移民;发展实业吸收劳动力;增加耕地,改良农业生产;节制生育。评价:可以总体评价,也可以就主张分别评价。总体评价:多角度提出缓解人口压力的方法,为后世提供了借鉴;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分别评价:康有为的主张是缓解人口压力的传统方法,但向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大量移民不可行;严复的主张符合时代发展方向,但当时条件尚不具备;节制生育有可取之处,但未认识到人口因素的积极面。【解析】(2)第一小问主张,材料二康有为认为“早谋移徙”,主张向人口密度低的地区移民;严复则主张“兴办现代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可以吸收劳动力;民国时期有人主张“开垦荒地、改良农业、增加生长”,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第二小问评价,一分为二的分析,康有为的主张在缓解人口压力的同时可能会加剧环境问题;严复的主张可行但当时中国发展实业的条件还不具备;节制生育的做法有效,但忽视人口的红利。总之,三者都有可取之处,也存在不足。11.(2016全国I卷48节选)材料随着唐朝的发展,由少数民族将士组成的“蕃兵”“蕃将”,成为唐朝开边拓土的重要力量。高丽人高仙芝出身于将门之家,唐玄宗开元后期出任安西副都护,镇守西域。天宝六年(747),高仙芝率一万骑兵,历经艰难险阻,长途奔袭阻断西域商路的小勃律(今克什米尔境内),俘其国王。经此一役,“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第66页共66页 天宝八年(749),高仙芝以石国(依附于唐朝的西域小国)不守蕃属之礼为由,率军征讨,大肆杀掠,掠得大量金银珠宝,“皆入其家”。石国王子召引大食(阿拉伯帝国)军队进攻唐安西四镇,与高仙芝率领的唐军战于怛逻斯城(在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唐军大败。自此,唐朝在西北疆域的扩展受阻。——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高仙芝的功过。(6分)【答案】(2)评述:维护唐朝的统治;为丝绸之路的畅通与西域稳定做出过贡献;个人贪婪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唐朝的西域开拓。【解析】(2)高仙芝的功在于,据材料“长途奔袭阻断西域商路的小勃律”,“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可得出维护了唐朝统治和丝绸之路的畅通;他的过在于,据材料“率军征讨,大肆杀掠”“唐朝在西北疆域的扩展受阻”,可得出个人贪婪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唐朝的西域开拓。13.(2016全国III卷46节选)材料1895年,严复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西洋之言治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他认为,开民智是今日一大要政。1905年,严复在与孙中山交谈中说:“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之于丁。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乎!”1915年,袁世凯为复辟帝制,组建筹安会,严复参与其中。同时他认为:“吾固知中国民智卑卑,号为民主,而专制之政不得不阴行其中,但政体改变,已四年矣。袁公既有其实,何必再居其名。”——摘编自《严复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在不同历史时期严复的“民智”主张。(10分)【答案】(2)评价:戊戍时期,主张开民智,宣传启蒙思想,为变法提供思想武器,推动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意义;辛亥时期,认为民智未开,主张改良;北洋政府时期,以民智未开为由,与专制妥协。(10分)【解析】(2)分别概括严复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北洋政府三个时期的“民智”主张,并进行评价。维新变法时期,严复主张“开民智”,有利于宣传维新思想,推动维新变法,具有进步意义;辛亥革命时期,严复主张“逐渐更新”,主张改良,渐趋保守;北洋政府时期,以“中国民智卑卑”为由与专制妥协。14.(2016全国III卷48节选)材料蔡元培在德国留学期间,发现德国大学校长和各科学长都是每年更迭一次,由教授会公选。1916年底他被任命为北京大第66页共66页 学校长。此前的北大,校长独揽大权,一切校务都由校长与学监主任、庶务主任等少数几个人办理,连各科学长也无权与闻其事。蔡元培接任校长后,设立评议会作为全校的最高“立法”机构,凡大学“立法”均须评议会通过;同时,它又是全校最高权力机构,凡重要事项经评议会审核通过才能付诸执行。评议会由评议员组成,校长是当然的议长,评议员包括各科学长、主任教员和各科教授。此后,蔡元培又组织选举产生各学科教授会,规划各科的教学工作。他聘请教员不拘一格,不问思想流派,只问学问能力。1919年3月,《东方杂志》载文称蔡元培“使数年来无声无臭生机殆尽之北京大学挺然特出,褒然独立……学风丕振,声誉日隆”。——据周天度《蔡元培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蔡元培的贡献。(9分)【解析】(2)评价,结合材料可知蔡元培力倡并推行改革,根据“使数年来无声无臭生机殆尽之北京大学挺然特出……声誉日隆”得出提升办学水平,提高了北大的声誉,结合所学可知蔡元培的改革使得北大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成为使北大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对近代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答案】(2)贡献:力倡并推行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使北大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推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7分)15.(2016海南卷30节选)材料甲午战争前,中国出现一股“君民共主”的政治思潮。郑观应认为,君民共主之国“育才于书院,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练兵、制器械、铁路、电线等事,此其用。中国遗其体效其用,所以事多扞格,难臻富强”。陈炽指出,君民共主之国“合君民为一体,通上下为一心”“所以强兵富国、纵横四海之根源也”。主张君民共主的思想家们都将设议院作为基本条件,尽管如何“仿效外洋”设议院有不同方案,但多强调在君主之下设立。议员由选举产生,主要职能是议事和“通上下之情”,凡国家大政方针,由议员根据民意议论利害得失,再上呈君主定夺。——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君民共主”思潮。(6分)【答案】(2)简评:认识到西方富强的政治因素;看到洋务运动的不足;为维新运动创造了条件;对西方民主制度的认识有局限性。(6分)【解析】(2)从第一小题的内容逐点进行评价即可,同时应该总体指出他们的认识仍然不解决中国问题,也具有局限性。第66页共66页 特点类设问主观题答题技巧【题型特点】特点就是指某一个历史事物的特殊之处,既反映了历史事物的具体性,又显现出其所具有的特殊性。其设问一般含有以下词语:主要特点、新特点、时代特点、基本特点、共同特点、不同特点(各自特点)等。此类型试题主要通过对个别或群体的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化分析,归纳其个性形态,或找出它们之间本质上互相区别的主要之处。特点、特征型设问的角度较多,有针对某一历史现象的设问,也有依托某段材料的设问,还有对历史知识进行比较的设问。特点、特征型非选择题属于概括说明类题目。【解题思路】1.答题模板一:从历史事物的构成要素角度分析:一般来说,根据构成要素概括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背景:某事件发生前是否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阶级力量,是否采用特殊的方式做准备,是否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等。比如,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形成的背景,与以往儒家思想产生和发展的背景相比,其特点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2)时间:发生时间的早晚、经历时间的长短等方面。从时间角度概况特点常见语句有“历史悠久”(题干中出现很早的时间或者朝代)、“分阶段...”、“逐步...”(题干中出现多个阶段性时间)、“具有持续性”、“持续时间长”(题干中出现持续性时间)、“出现在...之后”(在题干中或者教材史实中某个重要时间节点之后)等。另外,如果题干中出现了多个时间段且每个时间段所描述的史实或事件不具有共性,这个时候可以按阶段进行概括特征。(3)目的——预先设想的行为目标和结果,为了……,适应……、服务于……等。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为了提高行政效率(机构改革);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等。(4)过程——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阶段。过程曲折;和平渐进;循序渐进;不断完善;分步骤、分阶段推进;越来越……;逐渐……(5)内容——事物内部所包含的东西或意义。内容详实,具体;从……到……;……与……相结合;注重……;强调……;体现儒家思想(中国古代很多现象);注重实用性(中国古代传统科技);具有半殖民地色彩(近代中国很多现象);制度化、规范化(很多改革措施);借鉴市场因素(苏联、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删繁就简(简化政府机构和办公程序、法律改革、习俗改革);世俗化(深入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现象、改革)等。(6)程度:完成或实现的情况、是不是彻底、局限性等。常见的答案关键词有“...不彻底”、“一定程度上...”等。第66页共66页 (7)范围:包括地域 、领域等。一般句式为“...从...到...”、“涉及领域广”、“影响范围大”等。(8)本质:“对事物本质属性进行分析,是把握事物特点的基本方法”。例如,德国君主立宪制:君主专制是实,民主立宪是虚,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相比,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的特点。影响:影响的广度、深度,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等。常见的关键词有“...有一定局限性”、“...影响深远”等。(9)主导——引导事物向某方面发展的人或者事物。政府主导或民间组织等。(10)方式——为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方式。立法保障;设立专门机构;和平或暴力方式;自上而下进行;自下而上推动;形式多样。(11)因素——决定事物成败的原因或条件,一般表现为历史背景知识。受西方侵略影响;学习西方的经验等【提示:从材料中获取关键词的最大缺点是太微观,可能忽略宏观的东西。】2.答题模板二:专项分析(多角度分析)(1)政治文明:内部的可以从政治制度、政策、政权更迭、君臣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各民族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归纳;外部的可以从对外政策、外交关系、国际格局等方面分析;(2)经济文明:可以从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经济政策、生产方式、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的状况、经济繁荣(或萧条)状况、交通设施、城乡的发展情况、人民生活水平等角度分析。(3)思想文化文明:可以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入手分析,同时需要考虑这些思想的内涵、进步性、历史地位(作用)以及对人们思想的变化所起到的推动或者阻碍作用。【答题语言汇编】1.改革类的特点: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教育等多方面,措施比较全面;颁布法律、法令;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进行的;兼顾各阶层利益;覆盖面广;操之过急;确立早;崇尚、重视、缺乏;工业文明、外国侵略的冲击下进行的;保留较多的封建残余,改革不彻底;侧重于制度的重建;接受汉化的过程:汉化政策的体现;形式是反对天主教会,实际上是级产阶级反封建制度的思想解放运动;建立新政权或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等。内容往往包括废除(如债务奴隶制,井田制,分封制,世卿世禄制,财产等级制)确立(如军功爵制,财产等级制,郡县制,均田制,农奴制,身份等级制,租调庸制度),奖励(如耕织,工商业,发明创造,垦荒)等词。2.民主、法治类的特点:第66页共66页 民主范围逐渐扩大;享有民主权力的人逐渐增多;民主法治日益完善:人民主权轮番而至;小国寡民下的直接民主制,少数人的民主,男性公民的民主;资产阶级的民主;突破了直接民主制的局限,确立代议制;取消了财产资格的限制;人民群众享有民主权力的广泛性和真实、性,民主权利得到法律和制度的保障;民主制的确立完善是漫长的、曲折的等等。古代法律;受儒家思想(宗法观念)影响,减轻刑罚,兼收并蓄,择善而从。3.大福利制度、社会救济保障和赈灾、民生类特点: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有立法和制度保障:政府重视;政府赈灾和百姓自救相结合;确立最早;逐步走向完善;严格监管、监督;舆论、媒体的推动等。4.环境污染治理、环保类特点:注重舆论宣传和监督;政府和民间合作(协作),体系完备;制定法律、法规作保障;预防和治理相结合;民众积极参与和配合;注重教育和引导。5.经济发展类的特点:国家的大力扶持和推动;制定相应的有效政策和法律法规(如重农抑商、招商引资、特殊的经济政策);设立相应的管理部门和机构(如市舶司、总理衙门、发改委);循序渐进,从农村到城市,从东部到西部,从局部到全国;计划和市场相结合;学习西方国家的经验等等。世界经济出现了区域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趋势,体系化、制度化。列入国家发展计划,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独立自主开发,经济危机时间长、范围广(全面)、破坏性大;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出口手工业品。6.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特点工商业市镇兴起;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农产品商品化、经济作物大量种植;货币经济占主导;区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出现。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的区域性、专业性。城市特点:规模宏大、布局规整;整齐划一的坊市制;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强;坊市界限被打破,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农业发展特点:精耕细作,赋税改革的推动,政府的政策推动。7.科学技术、工业革命类的特点:中国古代科技注重对传统经验的总结;实用性为主;往往和农业相关;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科学理论作指导,实验室发挥重要作用;轻(重工业)为主;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等等。8.趋势用语:从血缘政治到官僚政治;从自由放任到国家大力干预经济;从闭关锁国到对外开放;从禁止到允许;从非法到合法;从经济领域到政治、思想方面;从学习西方科技到学习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思想文化(自由平等)到;从政府到民间;从中央到地方;从地方到中央;从官营到私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农村到城市;从原工业化到工业化;从轻工业到重工业;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从东南沿海到内陆;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到服务型;从任命到选举。民主法治逐渐完善;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消弱;地方权力削弱,中央集权制加强;选官制度逐渐西方近代科技注重实验科学,有科学理论作指导,注重理性;第二次工业革命范围扩大,几个先进资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逐渐确立;两极对峙格局受到冲击,多极化趋势加强;密切世界各地联系,全球化趋势加强。【答案语言性转换】第66页共66页 1:人物类:把一个人概括为一类人2:事情类:把一件事概括为一类事3:时间类:早、晚、较早、较晚、历史悠久、完善、渐进4:地方类:偏远、边疆、邻近5:文化类:佛教、道教——文化,结婚---民族融合;中外文化交流6:器物类:科技、生产力7:对抗类:生产关系、矛盾尖锐、矛盾激化8:经济类:商帮、资本主义萌芽、工商业市镇、城市化、财政9:法律类:运用相关法律(看见法律都这么写)10:机构类:设置相关机构(看见机构都这么写)(2019全国2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三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同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0年中国海关税率调整的特征。(4分)【解题步骤】步骤一:根据材料提供的“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时空定位“新中国成立后的关税主权问题”,理解材料解决问题。步骤二:根据所给分值确定所需答的要点数量,本题4分可能2点,一点2分两点4分;也可能4点,每点1分。面对这种情况,就高不就低,即按多的点答。因为考试改卷的原则是按点给分,多答不扣分。另外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多答一到两点,以防个别点答得不准确或不贴合题意。步骤三:基本框架已经确定,下面就要结合材料组织答案了:①根据“1950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与外国商品竞争”。”结合所学新中国成立前关税不独立可得出“完全自主;”②根据“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同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70余年来未有的出超。”可得出“税率灵活,根据国家需要调整。”【真题训练】1、(2020全国2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第66页共6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美国制定了严格管制对华贸易的政策。尽管英国也要“防止共产主义的扩张”,但由于香港是东亚的转口贸易中心,英国不愿对除军火外的其他物资实行严格控制。1950年12月,美国对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实行全面禁运。在美国一再施压下,英国同意对战略物资实行有选择的禁运。中美朝鲜战争结束后,包括英国在内的盟国要求放松对华贸易管制,但美国这一政策在艾森豪威尔政府任内一直保持下来。——摘编自陶文钊等《中美关系史》材料二1955年,对外贸易部部长讲道,五年多来,我们在中央和毛主席正确领导下,贯彻了和继续贯彻着下列基本政策:进口与出口政策必须贯彻发展生产促进国家工业化的原则;稳步发展同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贸易,同时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采取争取利用与斗争、分化相结合的策略,积极开展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加强国营对外贸易企业,实行对私营进出口商的社会主义改造。——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材料三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计划完成情况单位:亿元,19501952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4195519561957进出口国别总额合计41.5464.6180.9284.72109.80108.65104.50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其中:苏联13.9452.5062.4469.3990.1681.6077.0012.8640.4447.8249.0768.0257.9151.86亚非及西方国家其中:西方国家27.6012.1118.4815.3319.6427.0527.5014.871.597.085.017.429.6911.37——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2)根据材料三,概括1950—195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特征。【答案】(2)进出口总额增加较快;以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为主,其中以苏联为主体;与西方国家的贸易经历低谷后又逐渐增加,但所占比例较低。【解析】第66页共66页 (2)特征:由表格“进出口国别总额合计”一栏中的数据变化可知,这一时期中国进出口的总额增加较快;由表格“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一栏中的数据可知,这一时期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对象以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为主,其中以苏联为主体;由表格“亚非及西方国家”一栏中的数据变化可知,这一时期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经历低谷后又逐渐增加,但所占比例始终较低。1、(2020全国2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永定河属海河水系,清初“水患频仍”。康照三十七年(1698年),直隶巡抚主持冶河,改行河道,并在两岸筑堤防系统。竣工后,康熙皇帝赐名“永定河”,下旨:“永定河工,照黄河岁修、抢修之例办理。”清廷设立永定河道,总理永定河事务,有近2000名河兵常年修守。改名永定河后的40年内,下游漫溢、决口达20次。清中期以后,在永定河修建17处减水坝,各减水坝下均开挖有减水引河。一段时期内不再洪水泛滥,但河道淤积严重,到清末已成“墙上筑夹墙行水”的形势。——据(清)《永定河续志》等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在大江大河治理中把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1951年,开始在永定河上修建官厅水库,这是海河流域第一座大型水库。1957年,《海河流域规划》编制完成,其方针任务是:防止华北洪涝灾害,发展灌溉、航运、发电、工业城市给水。1963年11月,毛泽东发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海河流域各地分别成立“根治海河”指挥部,在工程实施中采取了“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方针。“根治海河”前期,每年用在水利建设上的劳动力达百万以上。骨干工程在用工与治理顺序上实现了各省市的团结协作。经不懈治理,海河流域的洪涝等自然灾害得到有效控制,“十年九荒”的历史彻底改变。——据《海河志》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治理海河的特点及其意义。【答案】(2)特点:将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群众广泛支持、参与;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地区间的团结合作;水利工程功能更广泛;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意义:有效治理了水患;推动了国民经济恢复发展,为现代化建没创造了有利条件;体现了制度优势。【详解】(2)特点:根据“中央在大江大河治理中把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得出将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根据“每年用在水利建设上的劳动力达百万以上,骨干工程在用工与治理顺序上实现了各省市的团结协作”得出群众广泛支持、参与,地区将团结合作;根据;根据“《海河流域规划》编制完成”、“在工程实施中采取了‘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方针”得出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制定了正确的;根据“海河流域的洪涝等自然灾害得到有效控制,‘十年九荒’的历史彻底改变”得出水利工程功能更广泛。意义:综合材料二内容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对海河的治理,有效的治理了水患,从而推动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治理海河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我国的制度优势。2、(2020全国3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第66页共66页 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材料二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答案】(1)西周:建立在分封制基础之上,建有宗庙和社稷;国人和野人均有一定政治权利,但身份不同;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古希腊:公民享有参政权;建有神庙、广场、城墙等设施;小国寡民,以城市为中心。【详解】(1)西周:根据“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得出建立在分封制基础之上;根据“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得出建有宗庙和社稷;根据“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得出国人和野人均有一定政治权利,但身份不同;根据“建高墙”得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古希腊:根据“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得出公民享有参政权;根据“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得出建有神庙、广场、城墙等设施;根据“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得出小国寡民,以城市为中心。3.(2019全国III卷44节选)材料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9分)第66页共66页 【答案】(2)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解析】(2)根据材料“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可得出它是变法的核心机构,“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可见其是维护皇帝权威的,“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可见其运行有议院的性质等。2.(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4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撰叙仪制官制诸规则”,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议定章程之后,交由法律局、税计局、学校局、农商局等12个专局来负责执行;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重视和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摘编自《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所设计的制度局的特点。(9分)【解析】(2)根据材料“设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可得出它是变法的核心机构,“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可见其是维护皇帝权威的,“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可见其运行有议院的性质等。【答案】(2)变法的核心机构;注重维护皇帝权威;一定程度上具有议院的性质。6.(2018全国II卷·41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州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第66页共66页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5分)【答案】特点: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开发出各种豆制品;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政府推动。【解析】特点,由材料“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得出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由材料“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得出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由材料“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得出开发出各种豆制品;由材料“《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得出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由材料“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得出政府推动。17.(2016全国II卷40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表2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时间1500~1850年1850~1945年1945~2000年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人口迁移数量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材料二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其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答案】(2)特点: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6分)【解析】(2)特点,依据材料二“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对比材料一相同时期的移民数据可分析得出,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依据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第66页共66页 ”得出,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依据材料二“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得出,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第66页共66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3-31 20:36:03 页数:66
价格:¥18.88 大小:188.78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