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模拟考试
>
2022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南通名师高考原创卷联考(一)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南通名师高考原创卷联考(一)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8
2
/18
剩余16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2年江苏名师高考原创卷(一)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艺术是什么?艺术家通过艺术去追求什么?这是一个基本的美学问题,也是美学史上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在中国美学看来,既然自然物象都是由“气”构成的,都是像人体一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命体,那么,艺术描述自然,就不只是描述自然的形式,而是通过形式表现自然物象的生机和生命。五代画家荆浩给绘画所下的定义是:“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何谓“真”?“真”就是事物的本真形态。为了说明“真”,荆浩又提出了和“真”相近的范畴——“似”。“真”不是“似”。“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盾俱盛”。“似”只有其形无其“气”,“真”则既有形又有“气”。绘画不能空陈形似,而应当“气质俱盛”,表现物象流荡不息的生命。这是中国人对于绘画艺术的基本观点。所以谢赫标举绘画“六法”,首其要者,就是“气韵生动”。关于“气韵生动”,徐复观先生把“气”归结为阳刚之美,把“韵”归结为阴柔之美,原则上并没有错。但从根本上讲,对于“气韵”,还须从中国人的基本宇宙意识方面理解。“气”是“生物之具”,万物都由“气”而构成。但“气”又不是构成事物的直接材料,构成事物的直接材料是“质”。“气”是流荡于“质”中的动态的东西,是事物的血液。没有“气”,物只是材料的堆积和拼凑,只是死物。在中国人看来,物之所以为活物,就是因为其中有“气”。或者说,中国人认为物是由“气”构成的,所以物都不是死物而是活物。这种“气”体现在人物身上,就是一个人的气质、风采,就是一个人的仪容、神气,就是一个人的风姿神貌,这就是“韵”,就是“神”。水画、风景画要突出“气”,那么,人物画所要突出的则是“韵”,是“神”。唯其如此,“气韵生动”就成了中国人对于绘画艺术的基本认识和基本追求。所以徐渭说:“不知画病不病,不在墨重与轻,在生动与不生动耳。”按照“气韵生动”的要求,画山就要画出山的气势,画松就要画出松的风姿,画竹就要画出竹的骨气,画马就要画出马的豪骏,画人就要画出人的神韵,这是中国绘画艺术的基本精神。认为艺术是用以表现客观物象本自固有的生机、生气、神韵和情趣的,这是中国人对于艺术的基本认识。这种认识,就其根源来讲,就在于中国人“天人同构”的宇宙意识,就在于中国人对于自然物象所持的独特态度,就在于中国人以一种“天人同构”的态度对待一切、直观一切。既然自然物象本是富有生命,本是“气韵生动”的,而艺术所要表现的正是物象的“气韵”,物象的生命,所以艺术就应当取法自然,追求自然,就应当“同自然之妙有”。(摘编自罗安宪《“天人同构”与中国传统美学精神》)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材料二:每涉及儒家哲学,一种普遍流行的观点认为,儒家所追求的目标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今人彭富春以为,中国哲学可以概括为“天人共生”,从“天人合一”的境界论中跳脱出来,此是从人之现实存在状态的角度而言,亦即中国文人士大夫自古以来的生活状态就是一种“天人共生”的状态,一种“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生活态度,不过多地强求自己,亦不避世不为,悉皆随时随命而动。但此种说法并未究其根本,“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天人境界在形而上学的基础上依然是一片空白。今窃以为,此种基础恰是一种“天人同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孔子哲学的“天人同构”的基础——形而上学,在孔子哲学以及儒家哲学的问题与实践演变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正是这种天人之际的矛盾推动着儒学以及儒学实践的不断加深与转化,这一基本结构在儒学不同发展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先秦时以如何完成这一构建为主,秦汉时期又以如何在实践中实现这一结构为主,魏晋时期又以这一结构如何融化吸收佛老学为主,宋明时期又以如何在更加彻底意义上重构这一结构为主,明末清初又以如何回归这一结构本身为主,清一代又以具体考证这一结构的特征为主,民国以来这一结构在西学的冲击下基本丧失殆尽,随之而来的是整个中国社会结构,文化特征与人之心理结构的剧烈转变,自此儒家这一“天人同构”的基础形而上学特征便不复存在。(摘编自闲止《从“天人合一”到“天人同构”——对孔子哲学的一种结构性考察》)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在中国美学史上,对“艺术是什么”这一问题,美学家们始终没有达成基本共识。B.在荆浩看来,对于绘画来说,抓住事物的本真形态要比描摹自然的形式更为重要。C.把“气”归结为阳刚之美,把“韵”归结为阴柔之美的观点并没有抓住对象的实质。D.儒家思想是我国古代占统治地位哲学思想,它的目标是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用因果推理,由自然物象与“气”的关系推论出艺术要表现对象的生机与活力B.材料举引五代画家荆浩给绘画的定义来佐证美学家们对艺术的本质长期争论不休。C.为了形象地阐释“气”和“质”的关系,作者采用了比喻说理的方式,通俗易懂。D.作者列举不同时代的儒家思想的变化,论证了孔子哲学的“天人同构”的演变过程。3.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气”是构成万物的重要条件,但是若没有“质”的存在,那么“气”的存在也就失去依托。B.只要是个活人,那么他或她就应该有气质、风采,有仪容、神气,有风姿神貌。C.中国人对于绘画艺术的基本认识,和中国人“天人同构”的宇宙意识密不可分。D.艺术之所以要取法自然,追求自然,是因为自然物象原本富有生命,“气韵生动”。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及“天人同构”,但论述的角度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5.关于绘画,荆浩说要“气质俱盛”,而谢赫说要“气韵生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1~5题答案】【答案】1.C2.B3.D4.材料一以绘画为例,主要论述“天人同构”思想对中国艺术的影响。材料二从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主要论述“天人同构”思想是“天人合一”的理论基础。5.①荆浩的“气质俱盛”是强调绘画的“真”,要能表现物象流荡不息的生命;②谢赫的“气韵生动”主要是强调绘画要能表现客观物象本自固有的生机、生气、神韵和情趣;③不管是“气质”,还是“气韵”,两者都强调了绘画要体现物象的生命,艺术要取法自然,追求自然。【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始终没有达成基本共识”错,这是机械理解“也是美学史上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后文多次强调中国绘画艺术的基本认识,例如“在中国美学看来,既然……那么……”。B.“抓住事物的本真形态要比描摹自然的形式更为重要”错,文中是“绘画不能空陈形似,而应当‘气质俱盛’”,选项将两者割裂开来并对立起来。D.“目标是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错误,“目标是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只是一种普遍流行的说法,通过“今窃以为,此种基础恰是一种‘天人同构’”“自此儒家这一天人同构’的基础形而上学特征便不复存在”可知,材料二中作者表示否定。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佐证美学家们对艺术的本质长期争论不休”错误,证明的观点不是“美学家们对艺术的本质长期争论不休”,而是艺术要“通过形式表现自然物象的生机和生命”。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D.“是因为……”错误,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既然自然物象本是富有生命……所以艺术就应当取法自然,追求自然”可知,“取法自然,追求自然”是因为中国人对艺术的基本认识——艺术是用以表现客观物象本自固有的生机、生气、神韵和情趣的。故选D。【4题详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材料一中说中国绘画艺术的基本精神“认为艺术是用以表现客观物象本自固有的生机、生气、神韵和情趣的,这是中国人对于艺术的基本认识。这种认识,就其根源来讲,就在于中国人‘天人同构’的宇宙意识……”,以绘画为例,主要论述“天人同构”思想对中国艺术的影响。材料二“一种普遍流行的观点认为,儒家所追求的目标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今窃以为,此种基础恰是一种‘天人同构’”“这一基本结构在儒学不同发展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从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主要论述“天人同构”思想是“天人合一”的理论基础。【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荆浩认为“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强调绘画的“真”,“绘画不能空陈形似,而应当‘气质俱盛’,表现物象流荡不息的生命”。根据“按照‘气韵生动’的要求……这是中国绘画艺术的基本精神。认为艺术是用以表现客观物象本自固有的生机、生气、神韵和情趣的,这是中国人对于艺术的基本认识”可知,谢赫的“气韵生动”主要是强调绘画要能表现客观物象本自固有的生机、生气、神韵和情趣。根据材料一最后“既然自然物象本是富有生命……而艺术所要表现的正是物象的‘气韵’,物象的生命,所以艺术就应当取法自然,追求自然”可知,两者都强调了绘画要体现物象的生命,艺术要取法自然,追求自然。(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生命刘建超他挣扎了几十分钟,觉得只是徒劳,巨大的暗流推得他距岸边越来越远。他索性平静地浮在海面上,随着海浪漂流,岸边渐渐变成了一条线从眼前消失。天,暗下来,蔚蓝的大海收起炫丽的姿色,一抹沉黑。天空如一张灰色的网,罩着四际,罩着他的心。这次水下摄影的计划,他筹备了好几天,可是下水后的捕捉却总不能令他满意。他有些焦急,满脑子都是点线面的交错,却不知游离了设定的区域,海浪暗涌将他推向深海。他开始并不紧张,也不在意。他在海军陆战队当过兵,海上生存训练他总是优秀。他知道,现在最重要的是保存体能,潜水服可以让他保持身体的热量,他尽量减少活动,像一块漂浮在水面的木头。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望着漆黑的夜空,失落失意让他叹了口气。退役后,他进了一家广告公司,认识了做文案的姑娘瑶瑶。瑶瑶清新靓丽,开朗活泼,睁着大大的眼睛听着他讲陆战队的故事,新鲜地一惊一乍,咯咯咯笑起来像清脆的风铃,叮叮当当地就敲开了他的心门。海上起风了,浪大了,气温在下降,阵阵寒意袭来。海浪的咆哮似乎要撕碎他,随时都有可能将他吞噬。他紧张起来,他感受到死亡在向自己逼近。他不断地调整着姿势,调整着呼吸,在骇浪中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想点愉快的事情吧,这个夜晚很难熬。愉快的事,愉快的事就是瑶瑶过生日。那次在酒吧,他和瑶瑶两个人拼歌,输了就喝一罐啤酒。他满肚子的军歌,瑶瑶哪里是对手,喝得酩酊大醉。送瑶瑶回住处,瑶瑶不让打车,非要他背她回家。瑶瑶的脸贴在他的脖后,呼出的气息暖暖的、痒痒的,在他脸前漫游。开心的日子总是很短暂。公司里一个搞摄影的白脸喜欢上了瑶瑶,穷追不舍。白脸有自己的特长,摄影拿过全国奖,给瑶瑶拍出的照片就是和别人的不一样。白脸带着瑶瑶去采访采风,在一次采风中,白脸钻进了瑶瑶的帐篷。他结结实实地赏了白脸一拳,离开了公司。白脸捂住红肿的脸哭着喊;瑶瑶喜欢我,有本事,你也拿一个全国的奖!他还真的就背起了相机,他不服气,他当过陆战队员的双眼还能寻找不出最美的画面?他从浪涌中醒来,天已经亮了,他四周望望,一片浩瀚汪洋。太阳很刺眼,赤热的阳光炙烤着他,没吃没喝,体力消失得很快。嘴唇干裂,手也泡得肿胀。他有些绝望,他不知道自己还是否能坚持下去。打起精神,他又环顾四周,海面漂浮的能入口的植物都在嘴里咀嚼,包括一条腐鱼。他拿起挂在脖子上的相机,茫然地望着一片天,一片海,身下一片蓝,眼前一片蓝,有几只海鸟在翱翔。他摄影的技术提高很快,他的摄影作品也大大小小得过几个奖,可就是没有拿到全国的奖。他不服气,为了这次全国的摄影大赛,他选了一个不熟悉的海域下了水。为了自己的那么点自尊,那个面子的虚荣,竟然将自己陷入了命悬一线的窘境。他的脸上起满了水泡,嘴唇干裂渗着血丝,手背手心的皮肤开始脱落。他处在半昏半醒的状态,他觉得自己的灵魂已经游离了他的身体,他开始出现幻觉。落日在海的尽头收回了最后一抹光亮,他又进入了一个黑暗。还好,今晚的夜空中有星星。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想起这首歌,想起瑶瑶那晚和他喝酒,也唱过这首歌,他脸上露出笑容。他从来没有觉得夜空中的星星和他这么亲近,他竟然能听到星星密密匝匝的说话声。一颗流星滑过天际,人死了能化作一颗流星,给观赏星空的人带来一瞬间的惊喜也是美好的结局。名利、地位、金钱、财物算个什么东西,都是身外之物。他觉得死也是个很简单的事情,只要把头埋进海水,深深地吸一口气,所有的世间凡尘就随之消失,他艰难地翻过身,把头扎进水里,憋着气望着黑洞洞的深海,突然,眼前出现了战友,出现了瑶瑶,出现了白脸,他们都在鄙视他,嘲笑他是个胆小鬼。生命是可贵的,怎么能轻易挥霍?生活是美好的,怎么能遇到挫折就放弃追求,有勇气活着才是高尚。他抬起头跃出海面,深深喘口气,对着夜海一声长吼。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他从昏迷中醒来,又是一个早晨,迷茫的眼前是刚刚升出海面的太阳,海面泛着红鲤般的波浪。忽然,成千上万条不知名的鱼儿跃出海面,迎着朝阳尽情欢舞,那壮观的情景,让他仿佛置身于仙境,置身于海市蜃楼。他本能地举起相机,按下快门。他在海上漂流的第四天,被过往的船只救起,几乎没有了生命迹象的他竟然顽强地活过来了。他的摄影作品《生命》获得全国大赛的金奖。新闻媒体采访请他谈谈获奖感受,他只说了两句话:敬畏生命,拥抱大海。他把获奖作品赠给了瑶瑶和白脸,瑶瑶刚刚凸起的肚子里正孕育着一个健康可爱的小生命。(有删改)6.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第二段写大海颜色由“蔚蓝炫丽的姿色”变成“一抹沉黑”,既是写自然实景的变化,也是写小说主人公心境发生了变化。B.小说主人公为完成“水下摄影的计划”,下水后“却总不能满意”,为其进入不确定区域,陷入困境的情节做出合理铺垫。C.小说主人公曾在“海军当兵”,“海上生存训练总是优秀”的军队生活经历,使其长时间在海上漂浮却最终脱险的结果合情合理。D.小说主人公在面对困局时,马上意识到面临生死攸关的危险,但他一直激励自己,从始至终都没有放弃对生命的希望。7.下列对这篇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用较多的笔墨描写小说主人公在海上漂浮过程中的外貌和心理,这些描写有力地塑造出人物顽强勇敢的形象。B.小说主人公因摄影“没有拿到全国的奖”不服气,为了摄影大赛而涉险,从而突出了“应该拒绝虚荣”的主题思想。C.小说在叙述过程中穿插了较多对往事的回忆,使故事显得更有张力,情节一波三折,并不单调,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D.小说呈现的价值观,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具有积极的引导意义,敬畏生命,不屈不挠地和困难进行斗争,才是生命的真谛。8.小说在刻画主人公形象时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请结合相关情节加以分析。9.有评论家说,该小说平实简单却主题深刻。请根据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9题答案】【答案】6.D7.B8.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①细节描写,如在海上调整姿势、调整呼吸等,表明他海上生存能力很强;②肖像描写,如“嘴唇干裂,手也泡得肿胀”“脸上起满了水泡,嘴唇干裂渗着血丝,手背手心的皮肤开始脱落”,表现他经受的磨难之重;③心理描写,如“觉得夜空中的星星和他这么亲近”,表现他对死亡的思考,认识到生命的可贵等,敬畏生命;④环境描写,如海上“风浪大”“海水温度低”“阳光炙热、刺眼”等,表明他所面临环境的恶劣与艰难,侧面表现他的抗争精神。9.①小说情节平实简单。小说开端简要介绍人物的背景,以及遇险的原因,接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最终选择勇敢面对,然后获救。情节没有大的波澜起伏,可谓平实简单。②人物形象平实简单。小说塑造了一位在海上遇险后,不自我放弃,面对困难进行斗争的人物形象。人物没有什么惊天壮举,也没有复杂的经历,显得平实简单。③小说在主题上展示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赞美了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勇于斗争的精神,在简单的叙述中揭示了深刻的主题。【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D.“从始至终都没有放弃对生命的希望”错误。文中有“他有些绝望,他不知道自己还是否能坚持下去”的表述;还有“他艰难地翻过身,把头扎进水里”,这些都表明他曾有一瞬试图放弃生命。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B.“从而突出了‘应该拒绝虚荣’的主题思想”错误,本文的主题是“爱惜生命,敬畏生命”。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他不断地调整着姿势,调整着呼吸,在骇浪中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运用了细节描写,表明他海上生存能力很强.“嘴唇干裂,手也泡得肿胀。他有些绝望,他不知道自己还是否能坚持下去”“他的脸上起满了水泡,嘴唇干裂渗着血丝,手背手心的皮肤开始脱落。他处在半昏半醒的状态,他觉得自己的灵魂已经游离了他的身体,他开始出现幻觉”运用了肖像描写,表现主人顽强的特点。“他从来没有觉得夜空中的星星和他这么亲近,他竟然能听到星星密密匝匝的说话声”运用了心理描写,对死亡的思考,认识到生命的可贵等,表现人物的勇气与敬畏生命的特质。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海上起风了,浪大了,气温在下降,阵阵寒意袭来。海浪的咆哮似乎要撕碎他,随时都有可能将他吞噬”“太阳很刺眼,赤热的阳光炙烤着他,没吃没喝,体力消失得很快”运用了环境描写,表明主人公所面临环境的恶劣与艰难,侧面表现他的抗争精神。【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主题的能力。这篇小说情节平实简单。结合“他挣扎了几十分钟,觉得只是徒劳,巨大的暗流推的他距岸边越来越远。他索性平静地浮在海面上,随着海浪漂流,岸边渐渐变成了一条线从眼前消失”可知,巨大的暗流推的他距岸边越来越远,表明文章主人公遇险,小说开端即叙述主人公遇险漂浮在海面上,简要介绍人物的背景,以及遇险的原因。接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主人公在面对困局时,马上意识到面临生死攸关的危险,他曾有一瞬试图放弃生命。但主人公眼前出现“战友”“瑶瑶”“白脸”等一系列人物,激发他脱离困境,最终选择勇敢面对,然后获救。情节没有大的波澜起伏,可谓平实简单。人物形象平实简单。结合“眼前出现了战友,出现了瑶瑶,出现了白脸,他们都在鄙视他,嘲笑他是个胆小鬼。生命是可贵的,怎么能轻易挥霍?生活是美好的,怎么能遇到挫折就放弃追求,有勇气活着才是高尚”可知,主人公意识到生命是可贵的,不能轻易挥霍,生活是美好的,不能遇到挫折就放弃追求,要有勇气活着才是高尚。小说塑造了一位在海上遇险后,不自我放弃,面对困难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人物形象。这个人物没有什么惊天壮举,也没有复杂的经历,人物显得平实简单。结合“他在海上漂流的第四天,被过往的船只救起,几乎没有了生命迹象的他竟然顽强地活过来了。他的摄影作品《生命》获得全国大赛的金奖。新闻媒体采访请他谈谈获奖感受,他只说了两句话:敬畏生命,拥抱大海”可知,主人公在几乎没有了生命迹象的他竟然顽强地活过来了,在谈获奖感受时,只说了两句话:敬畏生命,拥抱大海。小说展示了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赞美了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勇于斗争的精神,在简单的叙述中揭示了深刻的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太史公曰:余读功令,至于广厉学官之路,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夫周室衰而《关雎》作,幽厉微而礼乐坏,诸侯恣行,政由强国。故孔子闵王路废而邪道兴,于是论次《诗》《书》,修起《礼》《乐》。适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世以混浊莫能用,故因史记作《春秋》,以当王法,其辞微而指博,后世学者多录焉。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是时独魏文侯好学,后陵迟以至于始皇。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义从此缺焉。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陈涉起匹夫驱瓦合适戍旬月以王楚不满半岁竟灭亡其事至微浅然而缙绅先生之徒负孔子礼器往委质为臣者何也?以秦焚其业,积怨而发愤于陈王也。及高皇帝诛项籍,举兵围鲁,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绝,岂非圣人之遗化,好礼乐之国哉?夫齐鲁之间于文学,自古以来,其天性也。故汉兴,然后诸儒始得修其经义,讲习大射乡饮之礼。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暇遑庠序之事也。孝惠、吕后时,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孝文时颇征用,然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者,而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及今上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选自《史记·儒林列传》,有删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陈涉起/匹夫驱瓦合适戍/旬月以王楚/不满半岁竟灭亡其事/至微浅然/而缙绅先生之徒负孔子礼器往/委质为臣者/何也B.陈涉起/匹夫驱瓦合适戍旬月/以王楚不满半岁/竟灭亡其事至微浅然/而缙绅先生之徒负孔子礼器往/委质为臣者/何也C.陈涉起匹夫/驱瓦合适戍旬月/以王楚不满半岁/竟灭亡/其事至微浅/然而缙绅先生之徒负孔子礼器往委质为臣者/何也D.陈涉起匹夫/驱瓦合适戍/旬月以王楚/不满半岁竟灭亡/其事至微浅/然而缙绅先生之徒负孔子礼器往委质为臣者/何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由孔子整理修订,后有《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春秋三传”。B.陵迟,本义指斜坡缓延,后引申为败坏,衰败。也作“凌迟”,在文中指魏文侯因为喜欢儒学被秦始皇凌迟处死。C.六义,诗经学名词,指《诗经》的“风、雅、颂、赋、比、兴”。文中借此代指儒家的主要典籍或思想。D.黄老,“黄”指黄帝:“老”指老子。“黄老”也称黄老学说或黄老教派,是我国道教早期重要教派之一。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周室衰微,王道废弛,礼乐崩坏,邪道兴起,诸侯恣意横行,孔子整理修订“五经”,以当王法。B.自从孔子去世后,他的学生分散到诸侯各国去,加之天下战乱,群雄并争,儒学在战国时代完全衰败。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等到刘邦杀死项籍,率兵包围了鲁国,而鲁国的儒生仍在讲诵经书、演习礼乐,这体现圣人遗留的风范。D.汉武帝时,由于皇上内心向往儒学,延请儒生入朝为官并重用,天下学子潜心钻研儒学成为一时风气。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余读功令,至于广厉学官之路,未尝不废书而叹也。(2)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暇遑庠序之事也。14.请分别概括秦朝、汉初儒学衰败的原因。【10~14题答案】【答案】10.D11.B12.B13.(1)我阅读朝廷考选学官的法规,读到广开勉励学官兴办教育之路(的内容)时,总是禁不住放下书本而慨叹。(2)但是,当时还有战争,(皇上)忙于平定天下,也无暇顾及兴办学校之事。14.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加强集权统治。汉初:天下战乱,统治者尊奉黄老学说。【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陈涉起于普通百姓,驱使一群戍边的乌合之众,一个月内就在楚地称了王,而不到半年终于灭亡。他的事业十分微小浅薄,虽然这样,但是达官贵人和儒学后辈却背负着孔子的礼器去追随归顺向他称臣,为什么呢?“驱瓦合适戍”的主语是“陈涉”不是“匹夫”,“匹夫”作“起”的状语,放前一句,据此排除AB。“旬月”“不满半岁”两个时间分别作“王楚”“灭亡”的时间状语,“不满半岁”前断开,据此排除C。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B.“在文中指魏文侯因为喜欢儒学被秦始皇凌迟处死”错,根据原文“是时独魏文侯好学,后陵迟以至于始皇”,这时只有魏文侯虚心求教于儒学,后来儒学渐趋衰颓,直到在秦始皇手中遭受灭顶之灾。所以文中指儒学衰微。故选B。【12题详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完全衰败”错,根据原文“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可知当时齐鲁没有废弛儒学。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功令”,旧时指法律、命令功令,文中指朝廷考选学官的法规;“厉”,通“励”,劝勉,激励;“废”,舍弃,停止。(2)“干戈”,代指战争;“暇遑”,空闲;“庠序”,泛指学校,殷代叫庠,周代叫序。【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秦朝:根据“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义从此缺焉”,大意是:到了秦朝末年,秦始皇焚烧《诗》《书》,坑杀儒生,儒家典籍从此残缺。可知秦朝儒学衰败是因为秦始皇焚书坑儒,加强集权统治。汉初:根据“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暇遑庠序之事也”,当时还有战争,(皇上)忙于平定天下,也无暇顾及兴办学校之事。可知天下战乱是汉初儒学衰败的原因之一。根据“孝惠、吕后时,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孝文时颇征用,然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者,而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孝惠帝、吕后当政时,公卿大臣都是凭借武力建功的人。孝文帝时略微起用儒生为官,但是孝文帝原本只爱刑名学说。等到孝景帝当政,不用儒生,而且窦太后又喜好道家思想,那些博士们只是徒居官位以待询问,儒生之人没有受到重用。可知统治者尊奉黄老学说也是汉初儒学衰败的原因之一。参考译文:太史公说:我阅读朝廷考选学官的法规,读到广开勉励学官兴办教育之路(的内容)时,总是禁不住放下书本而慨叹。说:唉,周王室衰微了,讽刺时政的《关雎》诗就出现了;周厉王、周幽王的统治衰败了,礼崩乐坏,诸侯恣意横行,政令全由势力强大的国家发布。所以孔子担忧王道废弛邪道兴起,编订《诗》《书》,整理《礼》《乐》。(他)到齐国听到了美妙的《韶》乐,三个月品尝不出肉的滋味。(他)从卫国返回鲁国之后,开始校正《乐》,使《雅》《颂》乐歌各归其位。由于世道混乱污浊,无人起用(他),于是(他)借助(鲁国已有的)历史记录撰写《春秋》,把它当作王法,其文辞精约深隐而寓意丰富博大,后代学者很多人都学习传录它。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自孔子逝世后,(他的)七十余名学生纷纷四散去交游诸侯,成就大的当了诸侯国君的老师和卿相,成就小的结交、教导士大夫,有的则隐居不仕。这时只有魏文侯虚心求教于儒学,后来儒学渐趋衰颓,直到在秦始皇手中遭受灭顶之灾。战国时期天下群雄并争,儒学已经受到排斥但是在齐国和鲁国一带,学习它的人独独不曾废弃。在齐威王、齐宣王当政时期,孟子、荀子等人,都继承了孔子的事业而发扬光大,凭自己的学说显名于当世。到了秦朝末年,秦始皇焚烧《诗》《书》,坑杀儒生,儒家典籍从此残缺。陈涉起于普通百姓,驱使一群戍边的乌合之众,一个月内就在楚地称了王,而不到半年终于灭亡。他的事业十分微小浅薄,虽然这样,但是达官贵人和儒学后辈却背负着孔子的礼器去追随归顺向他称臣,为什么呢?因为秦王朝焚毁了他们的事业,积下了仇怨,(所以)通过投奔陈王来发泄满腔的愤懑。到高祖皇帝杀死项籍,率兵包围了鲁国,其时鲁国中的儒生们仍在讲诵、演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绝于耳,这难道不是古代圣人遗留的风范,难道不是一个深爱礼乐的国家吗?齐鲁一带对文学的爱好,自古以来已成为自然风尚。所以汉朝兴建后,儒生们重新能够研究经学,又讲授演习起了大射和乡饮的礼仪。但是,当时还有战争,(皇上)忙于平定天下,也无暇顾及兴办学校之事。孝惠帝、吕后当政时,公卿大臣都是凭借武力建功的人。孝文帝时略微起用儒生为官,但是孝文帝原本只爱刑名学说。等到孝景帝当政,不用儒生,而且窦太后又喜好道家思想,那些博士们只是徒居官位以待询问,儒生之人没有受到重用。直到当今皇上即位,赵绾、王臧等人通晓儒学,而皇上也心向往之,于是(朝廷)下令举荐品德贤良的文士学者。到窦太后去世,武安侯田蚡担任丞相,(他)废弃道家、刑名家等百家学说,延请治经学的儒生数百人入朝为官,而公孙弘竟以精通《春秋》,荣居天子左右的三公尊位,封为平津侯。从此,天下学子潜心钻研儒学成为一时风气。(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苏轼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注释】岐亭;在今湖北麻城西南,苏轼在黄州期间时常往游。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标题交代了创作的缘由,诗人将要前往岐亭,友人在东禅庄院送别自己,有感而发,写作此诗。B.首联“十日”既写出春寒时间之长,内心的凄苦,又写出春天到来的迅疾,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C.颔联运用叠词,视听结合,“决决”写山谷中流冰融化的声音,“青青”写出春天新生野草的颜色。D.颈联“数亩荒园”“半瓶浊酒”既写出诗人当时谪居黄州的困境,也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的旷达。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6.清代汪师韩评价这首诗的尾联说:“含蕴无穷”。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15~16题答案】【答案】15.D16.①以“去年今日”,暗写今年今日仍为路上行人,感叹谪居时间之长;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融情于景,将梅花人格化,明写梅花欲断魂,实写自己内心的悲苦;③化用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句,揭示自己“路上行人”的身份,流露出自己被贬的悲愤、痛苦之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也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的旷达”错误,这里只是写自己生活的困苦,以及与友人深厚的情谊。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能力。本诗从题目上看可知,诗人将要前往岐亭,友人在东禅庄院为自己送别,而尾联“去年今日关山路”写到去年今日自己走在关山道路,从而可知,自己谪居时间之长。尾联中“细雨梅花正断魂”,写细雨中梅花开放正暗自断魂。“断魂”一词将梅花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并且寓情于景,写梅花的正断魂,实际上是写自己,写出了自己内心的悲苦。尾联“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是写清明时节的情景,化用了杜牧《清明》中“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一诗句,从而揭示出自己“路上行人”的身份,而自己也正是“欲断魂”,从而写出自己被贬的悲愤、痛苦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人重视从师学习,孔子的“___________”,指出要向有道德的人学习的从师观,韩愈的“___________”,指出要向多人学习的从师观。(2)在诗人的世界里,许多植物是表情达意的载体,如周邦彦的“__________”表达了对亭亭玉立的荷花的喜爱之情;白居易《琵琶行》的“___________”通过江边荻花增添了离别的愁情。(3)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明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决意弃官归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7题答案】【答案】①.就有道而正焉②.圣人无常师③.一一风荷举④.枫叶荻花秋瑟瑟⑤.云无心以出岫⑥.鸟倦飞而知还【解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容易写错的字:“焉”“荻”“瑟”“岫”。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榫卯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榫卯是极为精巧的发明,通过这种构件连接方式,使得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成为超越了当代建筑排架、框架或者钢架的特殊柔性结构体。它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在地震荷载其最早可追溯到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从出土的大量木构件中不难发现,当时的祖先已经开始使用榫卯结构,(),以明式家具为代表的硬木家具的出现,将榫卯技术推上了技术上的高峰,也成为中国传统美学中自然天成的最具代表性的技艺。榫卯代表了传统工艺中精密、细致、智慧的工艺水平和匠人精神。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历史中,榫卯结构是伴随着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B.在之后历史中,榫卯结构伴随着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发展而逐渐发展C.历史中,伴随着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榫卯结构D.在之后的历史中,伴随着中国木构建筑的发展而逐渐发展了榫卯结构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种构件连接方式,使得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成为超越了当代建筑排架、框架或者钢架的特殊柔性结构体。B.通过这种构件,使得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成为超越了当代建筑排架、框架或者钢架的特殊柔性结构体。C.这种构件连接方式,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成为超越了当代建筑排架、框架或者钢架的特殊柔性结构体。D.这种构件,使得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成为超越了当代建筑排架、框架或者钢架的特殊柔性结构体。20.这段文字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榫卯结构的?请简要概括。【18~20题答案】【答案】18.B19.A20.①榫卯结构的特点;②榫卯结构的作用;③榫卯结构的历史、发展;④椎卯结构的文化、美学价值;⑤榫卯结构体现的工艺水平和传统精神。【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能力。上文所言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为“当时的祖先已经开始使用榫卯结构”,下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谈榫卯结构的发展演变,以“榫卯结构”为主体衔接最紧密,排除CD;“榫卯结构是伴随着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中结尾残缺与“是”宾语中心语,排除A。B表达上与上下文衔接最自然紧密。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中,“通过这种构件连接方式,使得……”,残缺主语,可以删掉“通过”,排除B;另外需要注意:“这种构件连接方式,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成为……”,结构混乱成分赘余,排除C;由上文“榫卯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可知,陈述主体应该为“这种构件连接方式”,而非“这种构件”,排除D;A修改最恰当。故选A。【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该段可以划分为四层:由“榫卯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榫卯是极为精巧的发明,这种构件连接方式,使得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成为超越了当代建筑排架、框架或者钢架的特殊柔性结构体”得出第一点。由“它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在地震荷载其最早可追溯到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从出土的大量木构件中不难发现,当时的祖先已经开始使用榫卯结构,在之后的历史中,榫卯结构伴随着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发展而逐渐发展”得出第二点。由“以明式家具为代表的硬木家具的出现,将榫卯技术推上了技术上的高峰,也成为中国传统美学中自然天成的最具代表性的技艺”得出第三点。由“榫卯代表了传统工艺中精密、细致、智慧的工艺水平和匠人精神”得出第四点。(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陆地与海洋交界地,是由常绿灌木、乔木组成的木本生物群落。以红树林为中心的海洋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红树林吸收海底土壤中的养料而生存,其树叶、树枝是鱼虾的食物,鸟类又以鱼虾为食物,淤泥中的微生物又将植物、动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土壤中。红树林的根部深扎于海水中,茂密高大的枝体抵制海浪侵袭,保护农田和村镇,被誉为“①”。同时,红树林根系发达,枝叶繁茂,还可以大量吸收海洋中的污染物,净化海水,改善近岸海水环境,又被称为“②”。它还是“③”,专家介绍,同等单位面积的红树林固碳量是热带雨林的6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由于围海造地、围海养殖、砍伐等人为因素,红树林面积由40年前的4.2万公顷减少到1.46万公顷。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比喻,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请根据上述文字概括红树林被破坏后可能产生的危害。【21~22题答案】【答案】21.①天然的海防卫士(家园守护神)②海水净化器③固碳能手22.示例:①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失衡;②造成堤岸毁坏,家园受损;③使海水污染、碳排放量增大。【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能力。第一空:结合“被誉为”分析,空处属于对红树林的赞誉性称呼,可以借助比喻、借代等修辞,再结合“红树林的根部深扎于海水中,茂密高大的枝体抵制海浪侵袭,保护农田和村镇”分析,意在突出强调红树林对于农田和村镇的保护作用,可得出答案①天然的海防卫士(家园守护神)。第二空:结合“又被称为”分析,此处也需要填名称,突出红树林根系对于海水环境净化作用(还可以大量吸收海洋中的污染物,净化海水,改善近岸海水环境),得出答案②海水净化器。第三空:照应前两个称呼,形成并列关系,此处总领下文,结合“专家介绍,同等单位面积的红树林固碳量是热带雨林的6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分析,确定属于固碳方面的作用,于是得出答案③固碳能手。【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能力。红树林被破坏后可能产生的危害与它三方面的作用相关。由“红树林的根部深扎于海水中,茂密高大的枝体抵制海浪侵袭,保护农田和村镇,被誉为……”得出①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失衡;由“同时,红树林根系发达,枝叶繁茂,还可以大量吸收海洋中的污染物,净化海水,改善近岸海水环境,又被称为……”得出答案②造成堤岸毁坏,家园受损;由“专家介绍,同等单位面积的红树林固碳量是热带雨林的6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得出答案③使海水污染、碳排放量增大。四、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有人赞美荷花“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的典雅清幽、温润恬淡;有人歌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志洁行廉、正直坚贞。荷既有柔的秀美,又有刚的壮美。所以,老子言“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3题答案】【答案】例文:亦坚亦柔,成就和谐《老子》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这便是所谓人心的奇妙之处,有坚如磐石处,亦有温柔如水时,二者周旋归一,共享方寸之地,方有一个和谐的自我,卓然而立。诚如毕淑敏所言,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人心,首先应该是一座坚固的堡垒。以道德准则为盾牌,以理想信念为防线的我们都是天赋使命的战士,应有勇气也有毅力捍卫生命中那些真正神圣的东西,像英国文豪托尔金在《魔戒》中诠释的那样,“相信这世界并非不可救药,而一定存在某种良善,值得我们奋战到底”。没有人能做到始终无畏不悔,那是只存在于神话之中的品质,而常人真正能做到的是,让对“自己的勇气有一天会消耗殆尽”的担忧战胜被“人世间的阴雨灰色帘罩”蒙蔽的恐惧。守护坚实稳固的初心,也即守护生命耿直不移的态度,这才能成全生命伟大力量的展现。然而人心在某些方面应有的坚硬并不等同于一味的固执,冰冷刚硬到不可触碰也便更不应成为人生的常态,很多时候,我们也需要让心灵受到温存与爱意的滋养,由寸草不生的荒芜变为处处繁花的锦绣。是啊,在这个正在被冷漠的铁壁铜墙侵占的世界里,我们总以为百毒不侵刀枪不入的自我封闭就是坚强,可如果我们连呵护真诚、期许美好、拥抱爱情的能力都已失去,那么这种机械的行为构成的将不配被称为“人生”,甚至算不上好好地“活过”。我们既然没有理由封存扼杀美好,何不以最阳光的姿态享受心灵深处的柔软?故而,人心中那些必不可少的柔软的东西,与坚硬的组成部分一样,都是构成精彩人生的要素;故而,唯有那些亦坚亦柔的心灵,方能塑造成和成谐的自我。我想,真正洞察了这一道理的人,一定会懂得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写下的“我心有猛虎在细嗅蔷薇”的温存,因为坚强与温柔是相互融合而非完全对立的存在;一定会明了歌手Hita在《天命风流》中唱出的“灵秀上眉头,浩气存胸口”的洒脱,因为心坚如石或豪情满怀的人依然需要情感的滋养;一定会欣赏词作者荀夜羽表达的“击鼓动远雷,琵琶脆涟漪”的和谐,因为勇气与温柔的契合才是生命最本真的构形。所以,要想造就一个和谐的自我,要想活出一世动人的精彩,最重要的便是让这方寸之地,亦坚亦柔,亦刚亦让。心在方寸,所求为何?亦坚亦柔,成和成谐。如此,方能一路撷美好而行,方能一生尽光明磊落。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三句话构成,第一句写不同的人对荷花不同特性的喜爱,第二句话是对前一句的总结,揭示荷的柔和刚的两重性,第三句引用老子的话阐述柔和刚之间的辩证关系,三句话环环相扣,层层推进。通过对材料的理解,可以明白本次作文题写作的中心是“柔”和“刚”。但只写“柔”和“刚”之间的关系,还不完全正确。要理解写作的主旨,还需读懂材料,仔细审题。要知道老子“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这句话才是写作的重点。这句话字面意思是天下最柔软的东西,可以在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间自由驰骋,说通俗点就是柔能驾驭刚,柔中藏刚,柔可克刚。如此理解,本次作文题应重在写柔的特性,如果平均用力,则解题有偏。本次作文在体裁上没有过多限制,给予考生充分的写作空间,但在情境上,要围绕“柔”与“刚”来写;在主题上,要突出柔对刚的影响;在主体上,应突出现实生活中的“人”。比如,面对浮躁的社会,现在人显得戾气很重,动不动就发怒,大动干戈,我们应学会以柔克刚,大德化人,化解社会问题。立意:1.用“柔”的态度化解自己内心的戾气。2.以柔克刚,以德化人。3.用“柔”的方式巧妙化解外在的矛盾。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0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2018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2022年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南通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 (解析版)
江苏省南通市2022届名师高考原创卷语文联考(一)试题 PDF版含答案
2022届江苏省南通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江苏省南通市2022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调研测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南通市决胜新高考2021-2022学年高三3月大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南通市2022届高三英语考前练习卷(PDF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模拟考试
发布时间:2022-03-29 22:03:14
页数:18
价格:¥5
大小:60.24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