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16中国地理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中国地理一、选择题塔里木河中游河段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洪水漫溢严重。恰拉水文站位于塔里木河中、下游交界处。位于恰拉水文站上游的恰拉水库是该区农业灌溉用水的主要水源。下图示意“恰拉水文站月径流量特征及年径流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恰拉水文站夏季径流量低于秋季是因为夏季上中游地区()①洪水期洪水漫溢耗水②蒸发量大③水库储水④灌区引水⑤下渗量大⑥大气降水量少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⑤⑥D.③④⑥2.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导致恰拉水文站平均径流量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变暖,蒸发加剧B.气候异常,大气降水减少C.植被覆盖率提高,耗水增多D.人口增加,生产生活需水量增加【答案】1.B2.D【解析】1.根据材料“塔里木河中游河段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洪水漫溢严重”,①正确;“恰拉水文站位于塔里木河中、下游交界处。位于恰拉水文站上游的恰拉水库是该区农业灌溉用水的主要水源”,③④正确;夏季蒸发量大但补给量也大,故蒸发量和下渗量影响不大;塔里木河常年降水量少,②⑤⑥错误;综上所述,ACD错误,B正确。故选B。2.读图可知“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导致恰拉水文站平均径流量变化趋势”是下降。而且下降幅度较大,结合所学知识,塔里木河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全球变暖,冰川融水量增大,河流径流量会加大,A错误;不是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气候异常不一定降水减少,B错误;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能力增强,河流径流量变化趋缓,不会整体下降,C错误;再结合材料“位于恰拉水文站上游的恰拉水库是该区农业灌溉用水的主要水源”,10 人口增加,生产生活需水量增加,河流径流量大幅度下降。D正确。故选D。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下图为我国某风景区山腰与山麓各月平均雾日比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山腰各月平均雾日多于山麓的原因是()A.风力微弱B.日较差大C.水汽较多D.植被茂盛4.该山可能位于我国()A.甘肃省B.贵州省C.陕西省D.湖北省【答案】3.C4.D【解析】3.在山区,受地形抬升,山腰地带降水最多,根据材料中指出雾的形成条件: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形成雾,山腰地带比山麓降水多,空气中水汽较多,易形成雾,C正确;风力、日较差、植被不是山腰各月平均雾日多于山麓的主要原因,ABD错误;故选C。4.从图中可知,7月山腰和山麓雾日都很少,说明水汽少,降水少,为伏旱天气,该山可能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结合选项中的四省,只有湖北省符合条件,D正确,ABC错误;故选D。下图为某山峰植被垂直带谱,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0 5.关于该山峰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山脉可能为南北走向B.该山峰可能位于安第斯山脉南段C.该山峰可能位于秦岭D.该山脉可能位于北半球6.关于该山峰垂直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地草原带只分布在南坡B.山地针叶林带只分布于北坡的原因可能是北坡温度低C.该山体位于阳坡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的海拔比阴坡高D.该山地的雪线高度南坡低于北坡【答案】5.D6.C【解析】5.该山脉分南坡和北坡,说明是东西走向的山脉,A错误;安第斯山脉南段为南北走向,B错误;该山脉分南坡和北坡,说明是东西走向的山脉,秦岭是东西走向,位于我国南北分界线上,北侧山麓地带温带落叶阔林,南侧山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错误;该山脉南坡自然带分布的纬度高,说明南坡是阳坡,热量条件好,是北半球的山脉,D正确。故选D。6.读图,山地草原带南坡和北坡都有,A错误;山地针叶林带只分布于北坡的原因可能是北坡是迎风坡,降水丰富,B错误;根据上题分析,该山峰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热量丰富,故该山体位于阳坡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的海拔比阴坡高,C正确。因为南坡是阳坡,该山地的雪线高度南坡高干北坡,D错误。故选C。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以现存规模大、保存完好的壁画和大小各异的泥质彩塑闻名于世。莫高窟开凿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崖壁上,崖体是由砾石、细沙通过钙质胶结在一起的砾岩。下图为敦煌莫高窟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 7.莫高窟文化遗产保存较完好的气候原因主要是()A.紫外线丰富B.风沙侵蚀少C.气温低D.空气干燥8.莫高窟只有泥质彩塑,没有石刻雕像。制约莫高窟采用石刻雕像的因素主要是()A.地形类型B.岩石性质C.崖体高度D.地质灾害9.破坏莫高窟壁画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B.风力堆积C.风化作用D.流水侵蚀【答案】7.D8.B9.C【解析】7.莫高窟开凿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崖壁上,敦煌地区气候干旱,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典型区,空气干燥(反映的是气候的湿度水分情况)便于壁画、泥质彩塑等文化遗产的保存,D对。紫外线丰富辐射变大,更不利于文化遗产保护,A错。敦煌地区风沙侵蚀大,B错。气温低反映的是气候的温度情况,反映不了湿度情况,不是文化遗产保存完好的主要原因,C错。故选D。8.从材料可知,崖体是由砾石、细沙通过钙质胶结在一起的砾岩。石刻雕像对岩石的硬度等因素要求高,而砾岩不利于制作石刻雕像,所以岩石性质是制约莫高窟采用石刻雕像的主要因素,B对。地形类型含有崖壁,即一般都是在山地地形中,并不会决定是泥质和石刻,A错。崖体高度和地质灾害情况无法从材料信息中推断出其制约影响,C和D错。故选B。9.敦煌在莫高窟我国的西北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因此以风力作用为主。具体来看,主要的外力作用是风化作用(过程往往漫长而平静,较少能看得见)的结果,符合其破坏特点,C对。风力侵蚀的对象包括岩石及其风化物,如土壤、岩屑等等,外力作用10 过程相对较短,不符合其破坏特点,A错。风力沉积是指在风的行径途中,物质由于携带物自身重力而沉降下来,一般不受地形限制,和壁画受到破坏的外力作用关系不大,B错。当地降水较少,流水侵蚀弱,D错。故选C。农业生产往往需要改造自然条件,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最优环境。“畎(沟)亩(垄)法”是在我国北方地区最早出现的耕作方法,这种耕作法对土地的利用包括“上田弃亩(图a),下田弃畎(图b)”两种方式。据图完成下面小题。10.“上田弃亩”最主要的目的是()A.增加土层深度B.为农作物提供更多养分C.增加耕地面积D.减少土壤湿度的变化11.“畎亩法”不能用于季风水田农业,因为()A.水稻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B.水稻生长需要高温多雨的气候C.水稻生长需要强烈光照D.水田管理要求土地平整【答案】10.D11.D【解析】10.根据材料,“上田弃亩”是我国北方地区最早出现的耕作方法,如图a所示,农作物种植在沟中,在古文原义中,“上田”指高旱地,水源短缺,沟中土壤水分条件较好,所以最主要的目的是减少土壤湿度的变化,D正确。增加土层深度不是主要目的,A错误;不能为农作物提供更多养分,B错误;不能增加耕地面积,C错误。故选D。11.我国北方地区为旱作农业,可以采用“畎亩法”,而季风水田农业,如果采用“畎亩法”,会导致地表凸凹不平,不利于耕作,“畎亩法”不能用于季风水田农业,因为水田管理要求土地平整,要便于灌溉和排水,不能沟垄法种植,D正确;水稻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水稻生长需要高温多雨的气候、强烈光照不是主要原因,A、B、C错误。故选D。视宁度是衡量大气稳定度的重要指标,视宁度越好,观测到的遥远天体越清晰锐利。位于黔南喀斯特巨大洼坑中的FAST“天眼”(106°E,26°N,1000M)为世界最大单口径(500米)、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对视宁度要求极高。下图是我国25°N天文夜晴空周年平均概率(与视宁度呈正相关)随经度的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 12.甲点以西区域整体呈现如图所示趋势的最主要原因是()A.工业生产差异的影响B.汽车尾气排放差异的影响C.大气水汽含量及地形差异的影响D.水域面积差异的影响13.在105°E附近地区视宁度产生显著变化的主要气象原因是()A.夏季热带气旋频繁B.冬季干冷气团影响频繁C.夏季暖湿气团影响弱D.冬季冷暖气团势均力敌【答案】12.C13.D【解析】12.25°N穿过的主要区域为我国青藏地区和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东部和中部地区经济发达,工业发展和汽车数量变化不会如图所示那么大。南方地区降水多,水域面积相差较小。故ABD错误。自东向西我国地势逐渐抬升,受海洋影响小,东西部大气水汽含量及地形差异较大,符合图示情况,C正确。故选C。13.根据经纬度位置可以推断,105°附近为云贵高原,冬季受昆明准静止锋控制,降水多,D项正确。热带气旋对该地区影响小,A错误。干冷气团影响,多晴朗天气,B错误。夏季暖湿气团影响弱,视宁度应该高,C错。故选D。下图为中国某河干流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日蒸发量和日蒸发总量(各类用地面积与其日蒸发量的乘积)。读图,完成问题。14.影响该河干流区日蒸发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土层厚度和植被覆盖率B.太阳辐射和土层厚度C.植被覆盖率和水分条件D.水分条件和太阳辐射15.该河最有可能是()10 A.塔里木河B.松花江C.淮河D.珠江【答案】14.C15.B【解析】14.根据图中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日蒸发量值的大小,可知耕地、林地、水体等日蒸发量大,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日蒸发量小,结合四个选项,可知植被覆盖率和水分条件是影响该河干流区日蒸发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所以选C。15.根据该河干流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日蒸发量和日蒸发总量的数值关系,可知该河干流区草地比重最大,其次是未利用地,结合四个选项,该河最可能是松花江,塔里木河草地很少,淮河耕地比重大,珠江林地和耕地比重大。所以选B。二、非选择题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目前新疆的许多地方仍然存在着大规模、远距离的游牧(季节性转场)现象,即随着季节的变换,牧民们在盆地和山地间的不同海拔高度上相应地变换着牧场(甲图)。图乙、丙、丁示意新疆部分地区环境及景观。(1)M山峰北坡下半部分布着山地针叶林带、山地草原带、温带荒漠带和高山草甸带等四个自然带。请根据自然带垂直地域分异的规律,写出图乙中①②③④各对应的自然带名称,并分析①自然带的形成原因。10 (2)在天山山峰高寒荒漠带平坦的山坡处,常出现由大小不一碎石组成的高山流石滩(如图乙),请运用外力作用的原理推测流石滩的形成过程。(3)转场游牧的过程历经艰辛,要面临许多“挑战”,请说明转场面临的主要“挑战”。【答案】(1)①温带荒漠带、②山地草原带、③山地针叶林带、④高山草甸带。甲山峰山麓地带位于温带大陆内部(远离海洋),再加上高大山地的阻挡,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形成荒漠。(2)地表岩石受到强烈温差变化(或冻融)的风化作用,发生崩解和破碎;受到冰川和冰雪融水等外力侵蚀后;并被(冰川、冰雪融水、重力等)搬运,到地势比较平坦的山坡处堆积而成。(3)距离远(时间短);地形复杂,高差大;沿途畜牧生产保障条件差;容易遭受自然灾害(雪灾、冻害、旱灾、风灾等)的威胁;牧草不足,牲畜掉膘(减重)、感染疾病、甚至死亡,使畜牧业产量下降。【解析】本题以新疆北部为区域背景,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区域主要外力作用及影响,牧民转场面临的主要威胁,意在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1)读图可知,图中M山峰所在的山脉是天山山脉。北坡山麓地带属于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地区,故①是温带荒漠带,随着山体海拔高度上升,降水逐渐增多,依次出现②山地草原带、③山地针叶林带、④高山草甸带。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距海遥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加上山地的阻挡作用,使得该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植被稀疏,所以山麓地带形成温带荒漠带。(2)该地气候干旱,海拔较高,地表的岩石由于昼夜温差变化大物理风化强烈或冻融的风化作用,发生破碎和崩解,是形成碎石的主要原因。然后大量的碎石受到冰川和冰雪融水等外力的侵蚀,并被冰川、冰雪融水、重力等搬运至地势比较低的山麓或较平坦的山坡地带堆积形成碎石滩。(3)转场面临的主要“挑战”,可从地形、自然灾害、水资源、牧草质量等方面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转场属于“远距离的游牧”,转场线路长,时间短。“随着季节的变换,牧民们在盆地和山地间的不同海拔高度上相应地变换着牧场”。转场所经地区地形复杂,海拔高差大。沿途人烟稀少,畜牧生产保障条件差,容易遭受自然灾害,如雪灾、冻害、旱灾、风灾等的威胁,牲畜易感染疾病、甚至死亡。转场过程中易导致草料、水源不足,牲畜掉膘(减重)、使畜牧业产量下降。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示范项目在山东省潍坊昌邑市境内北部莱州湾海域实施,预计2024年6月完工。海洋牧场是基于海洋生态系统原理,在特定海域通过人工鱼10 礁、增殖放流等措施,构建或修复海洋生物繁殖、生长、索饵或避敌所需的场所,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渔业模式。“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的基本原理是将鱼类养殖网箱、贝藻养殖筏架固定在风力发电机的地基之上,通过海上风电底座的“鱼礁化”,实现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的融合。它将开创“水下产出绿色产品,水上产出清洁能源”的新局面,符合“海上粮仓十蓝色能源”的海洋空间开发战略方向。下图为“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示意图。(1)指出在莱州湾海域进行风电场建设需要克服的不利海洋条件。(2)说明风力发电机底座“鱼礁化”的有利影响。(3)简述“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模式对国家资源安全的意义。【答案】(1)夏季水温高,冬季海冰破坏;海水盐度高,腐蚀能力强;波浪等海水运动干扰。(2)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修复风力发电机建设对海洋生态所造成的破坏;为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提高渔业产量;海上风电和水下牧场共用海洋空间,提高海洋空间利用效率。(3)海上风电提供清洁能源,增加能源供给,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海洋牧场扩展渔业空间范围,提高渔业产量,保障农产品供应安全。【解析】本大题以莱州湾“海上风电+海洋牧场”为材料,涉及风电场选址的区位条件、风力发电机底座的影响、能源资源的开发的意义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1)由材料可知,莱州湾海域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水温高,冬季海水结冰会对风电场建设产生影响;项目在海洋上施工,海水盐度大,对建筑材料有较强的腐蚀作用,对建筑材料要求高;海洋上风浪大,风暴潮等恶劣天气影响施工进度。(2)风力发电底座鱼礁化的有利影响可从改善生态、渔业、海洋空间利用等方面分析;人类建设风力发电机破坏海洋生态,鱼礁化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生态修复的作用,起到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的作用;通过人工鱼礁构建海洋生物繁殖、生长、索饵或避敌所需的场所,有利于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增加渔业产量;实现风力发电与海洋牧场的融合,共用海洋空10 间,提高海洋空间的利用率。(3)“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模式对国家资源安全的意义可以从风电(能源)和牧场(渔业)两方面阐述;风电是清洁能源,海上风电一方面可以提供丰富的清洁能源,增加能源供给,保障能源安全,一方面可以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海洋牧场可以为海洋生物提供生存场所,扩展渔业空间范围,从而提高渔业产量,供应市场需求,保障渔业产品供应安全。10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3-18 15:00:03 页数:10
价格:¥3 大小:635.3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