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1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历史试卷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6

2/16

剩余1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1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9.0分)1.(1.5分)【宋室南渡人文璀璨】据《丽水地区志》记载,在科举制存在的近1300年时间里,丽水共有进士1126人,宋代占948人,考取进士人数最多。其主要原因是(  )A.娱乐场所瓦子出现B.政治、文化中心南移C.重武轻文政策影响D.文人注重哲学思考2.(1.5分)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医圣”张仲景奠定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以下信息与张仲景相符的是(  )A.西汉——《黄帝内经》——人体解剖知识B.东汉——《伤寒杂病论》——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C.东汉——《医学集成》——外科手术和针灸D.明朝——《本草纲目》——比较完善的药物学3.(1.5分)“这次革命并没有达到它所预期的目标。西方列强在中国的支配地位没有受到削弱,在农村没有出现一场社会大变动,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得到解决,革命的果实又落到旧势力的代表袁世凯手里”。这次革命(  )①未能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②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③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④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4.(1.5分)下列四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5.(1.5分)“盟国的世界战略是先欧后亚,而要实施先欧后亚的战略,前提是要将日本牵制在东方战场,切断日德之间的配合,以便分而歼之”。为达成这一战略意图(  )①英法联军敦刻尔克大撤退,保存有生力量第16页(共16页) ②中国坚持抗战到底,也得到美英苏的支持③1943年召开开罗会议,发表《开罗宣言》④苏联举行红场阅兵,大批苏军开赴前线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1.5分)1947年5月,中国第一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诞生。从此,民族区域自治这个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模式”,开始在中华大地普遍实施,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一制度(  )A.保障了民族地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B.维护了民族自治地方行使高度自治权C.解决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D.形成了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关系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20分)7.(10分)长城穿越千年,绵延万里,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长城内外风光异】长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桑麻以衣,宫室以居,城郭以治。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tián)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徒随时,车马为家。此天时地利所以限南北也。﹣﹣《辽史•营卫志》(1)从这段史料我们可以提取哪些信息?【长城脚下战与和】秦始皇派蒙恬修长城,“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汉元帝遣昭君出塞和亲,“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2)秦朝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昭君出塞为什么能够成为千古美谈?【农牧交融促一统】西汉大力构筑河西长城,在丝路经过的河西地区大规模屯田开垦,当时,匈奴等少数民族往往“驱牛马万余头来与汉贾客(商人)交易”,获取大量生活、生产资料。中原地区则“骡、驴、骆驼,衔尾入塞”,投入农耕、交通运输。第16页(共16页) 明代后期,长城沿线的蒙古族不但畜牧兴旺,而且逐渐使用铁犁牛耕发展农业,麦、豆、瓜、菜,“种种俱全”,塞外古丰州兴起一座“垦田万顷,连村数百”的归化(今内蒙古呼和浩特)新城,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3)有人说,“长城是农牧文明碰撞交融的见证”。请结合上述材料对这一观点进行论证。8.(10分)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年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时代先声】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频频出现。1919年元旦,李大钊在《新纪元》一文中写道: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应当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此后“革命”一词出现的频率剧增。(1)材料说明1919年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时代先锋】纵观陈独秀一生,经历十分复杂……他是那个时代站在中华民族和世界进步潮流前列的人物,对推动中国历史前进作出过重要贡献。他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也因其一生有过许多变化而成为复杂的历史人物。——摘录自《中共党史研究》2019年第10期(2)结合所学知识,用相关史实对上述划线部分加以说明。【时代巨变】中共百年重要会议(部分)(3)依据年代尺上四次会议的内容和作用,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鲜明,逻辑严密,表述简洁)第16页(共16页) 2021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9.0分)1.(1.5分)【宋室南渡人文璀璨】据《丽水地区志》记载,在科举制存在的近1300年时间里,丽水共有进士1126人,宋代占948人,考取进士人数最多。其主要原因是(  )A.娱乐场所瓦子出现B.政治、文化中心南移C.重武轻文政策影响D.文人注重哲学思考【分析】本题考查宋代的社会生活,知道南宋建立以后,政治中心南移,随着经济重心南移,文化中心也逐渐南移。【解答】据题干“在科举制存在的近1300年时间里,丽水共有进士1126人,宋代占948人,考取进士人数最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建立以后,政治中心南移,随着经济重心南移,文化中心也逐渐南移。故题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政治、文化中心南移。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宋代的社会生活,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2.(1.5分)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医圣”张仲景奠定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以下信息与张仲景相符的是(  )A.西汉——《黄帝内经》——人体解剖知识B.东汉——《伤寒杂病论》——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C.东汉——《医学集成》——外科手术和针灸D.明朝——《本草纲目》——比较完善的药物学【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医圣张仲景的相关知识,明确张仲景奠定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在书中,收录了300对个药方,到现在仍被人们所借鉴,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他还提出“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后世尊称他为“医圣”。B符合题意,ACD与张仲景无关,排除。故选:B。第16页(共16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医圣张仲景的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3.(1.5分)“这次革命并没有达到它所预期的目标。西方列强在中国的支配地位没有受到削弱,在农村没有出现一场社会大变动,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得到解决,革命的果实又落到旧势力的代表袁世凯手里”。这次革命(  )①未能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②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③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④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解题的关键是使用排除法。【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攻克总督衙门,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史称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①未能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表述错误,④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属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都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4.(1.5分)下列四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分析】本题考查三次科技革命,掌握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发明。【解答】汽车最早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蒸汽机车最早出现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智能手机最早出现于20世纪末;世界首台电子计算机出现于1946年。故选:D。【点评】第16页(共16页) 本题考查三次科技革命,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5.(1.5分)“盟国的世界战略是先欧后亚,而要实施先欧后亚的战略,前提是要将日本牵制在东方战场,切断日德之间的配合,以便分而歼之”。为达成这一战略意图(  )①英法联军敦刻尔克大撤退,保存有生力量②中国坚持抗战到底,也得到美英苏的支持③1943年召开开罗会议,发表《开罗宣言》④苏联举行红场阅兵,大批苏军开赴前线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分析】本题考查雅尔塔会议,知道为实现先欧后亚的战略意图,中国坚持抗战到底,也得到美英苏的支持,1943年召开开罗会议,发表《开罗宣言》。【解答】据题干“盟国的世界战略是先欧后亚,而要实施先欧后亚的战略,前提是要将日本牵制在东方战场……”可知,为实现先欧后亚的战略意图,中国坚持抗战到底,也得到美英苏的支持,1943年召开开罗会议,发表《开罗宣言》。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雅尔塔会议,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6.(1.5分)1947年5月,中国第一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诞生。从此,民族区域自治这个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模式”,开始在中华大地普遍实施,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一制度(  )A.保障了民族地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B.维护了民族自治地方行使高度自治权C.解决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D.形成了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关系【分析】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民族地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民族地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BCD说法过于绝对。故选:A。【点评】第16页(共16页) 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20分)7.(10分)长城穿越千年,绵延万里,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长城内外风光异】长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桑麻以衣,宫室以居,城郭以治。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tián)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徒随时,车马为家。此天时地利所以限南北也。﹣﹣《辽史•营卫志》(1)从这段史料我们可以提取哪些信息?【长城脚下战与和】秦始皇派蒙恬修长城,“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汉元帝遣昭君出塞和亲,“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2)秦朝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昭君出塞为什么能够成为千古美谈?【农牧交融促一统】西汉大力构筑河西长城,在丝路经过的河西地区大规模屯田开垦,当时,匈奴等少数民族往往“驱牛马万余头来与汉贾客(商人)交易”,获取大量生活、生产资料。中原地区则“骡、驴、骆驼,衔尾入塞”,投入农耕、交通运输。明代后期,长城沿线的蒙古族不但畜牧兴旺,而且逐渐使用铁犁牛耕发展农业,麦、豆、瓜、菜,“种种俱全”,塞外古丰州兴起一座“垦田万顷,连村数百”的归化(今内蒙古呼和浩特)新城,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3)有人说,“长城是农牧文明碰撞交融的见证”。请结合上述材料对这一观点进行论证。【分析】本题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长城南北人民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的不同、秦朝修筑长城的目的、昭君出塞以及意义、对“长城是农牧文明碰撞交融的见证”的理解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1)根据材料“长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桑麻以衣,宫室以居,城郭以治。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tiá第16页(共16页) n)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徒随时,车马为家。此天时地利所以限南北也。”可知,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长城以南人民过定居农耕生活,而长城以北则过游牧渔猎的生活。(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用来抵御匈奴族的入侵。公元前1世纪中期,匈奴分裂为几部,彼此攻杀不休。其中一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南迁到长城附近,同两汉建立了和好盟约;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请求和亲。公元前1世纪,王昭君请嫁匈奴,汉元帝把王昭君嫁给了匈奴呼韩邪单于。昭君到匈奴后,带去了汉朝先进的生产技术,帮助匈奴人民改变了一些生活习惯,解决了匈奴人民的粮食问题。从此汉匈两族人民友好相处,百年来再也没有发生战争。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3)明朝建立以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先后18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明代长城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立卫所,驻守军队,开展屯田,进行生产,并修建了相连的道路,形成为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明长城多用砖、石砌成,十分坚固。在长城修筑史上,明代修筑长城的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施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坚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代修筑的。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所以说,长城是农牧文明碰撞交融的见证。故答案为:(1)长城以南人民过定居农耕生活,而长城以北则过游牧渔猎的生活。(2)用来抵御匈奴族的入侵。昭君到匈奴后,带去了汉朝先进的生产技术,帮助匈奴人民改变了一些生活习惯,解决了匈奴人民的粮食问题。从此汉匈两族人民友好相处,百年来再也没有发生战争。呼韩邪单于和昭君,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3)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所以说,长城是农牧文明碰撞交融的见证。【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长城南北人民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的不同、秦朝修筑长城的目的、昭君出塞以及意义、对“长城是农牧文明碰撞交融的见证”的理解等知识。第16页(共16页) 8.(10分)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年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时代先声】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频频出现。1919年元旦,李大钊在《新纪元》一文中写道: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应当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此后“革命”一词出现的频率剧增。(1)材料说明1919年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时代先锋】纵观陈独秀一生,经历十分复杂……他是那个时代站在中华民族和世界进步潮流前列的人物,对推动中国历史前进作出过重要贡献。他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也因其一生有过许多变化而成为复杂的历史人物。——摘录自《中共党史研究》2019年第10期(2)结合所学知识,用相关史实对上述划线部分加以说明。【时代巨变】中共百年重要会议(部分)(3)依据年代尺上四次会议的内容和作用,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鲜明,逻辑严密,表述简洁)【分析】本题以文字、图片、图示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陈独秀的主要功绩、八七会议、遵义会议、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等知识,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根据国情,做出正确决策,推动民族的伟大复兴。正确的抉择是革命和建设事业成功的保证。【解答】(1)根据材料“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民主’‘平等’第16页(共16页) 等词频频出现。1919年元旦,李大钊在《新纪元》一文中写道: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应当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此后‘革命’一词出现的频率剧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明1919年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思想发生的转变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宣传思想由民主科学转向马克思主义。(2)根据划线部分“他是那个时代站在中华民族和世界进步潮流前列的人物,对推动中国历史前进作出过重要贡献。他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上的杰出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高举“民主”和“科学”大旗;新文化运动开始。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主张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号召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等,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组织基础。(3)依据年代尺上四次会议的内容和作用,提取信息,自拟论题并展开论述。这些会议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根据国情,做出正确决策,推动民族的伟大复兴。正确的抉择是革命和建设事业成功的保证。根据所学和材料进行论述即可。中国共产党人在秋收起义失利后,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中国共产党通过总结经验,深入分析中国国情,认识到农村是中国革命的中心和主要阵地,从而开创了井冈山革命道路。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为迎接人民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新中国的建立,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必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恢复与发展生产是城市工作的中心;把中国逐渐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全党同志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会议还制定了党在政治、经济及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了长期“左”第16页(共16页) 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因此,正确的抉择是革命和建设事业成功的保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依据国情做出正确的决策,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故答案为:(1)由民主科学转向马克思主义或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2)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高举“民主”和“科学”大旗;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主张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号召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等。(3)题目:正确的抉择是革命和建设事业成功的保证。论述:中国共产党人在秋收起义失利后,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中国共产党通过总结经验,深入分析中国国情,认识到农村是中国革命的中心和主要阵地,从而开创了井冈山革命道路。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为迎接人民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新中国的建立,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会议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把中国逐渐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会议还制定了党在政治、经济及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因此,正确的抉择是革命和建设事业成功的保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依据国情做出正确的决策,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陈独秀的主要功绩、八七会议、遵义会议、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等知识。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1/6/1913:48:12;用户:优翼;邮箱:1186233085@qq.com;学号:20424141第16页(共16页) 2021年安徽中考历史试卷(开卷)注意事项:1.历史试卷满分为70分,历史与思想品德考试时间共120分钟。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3.答题过程中你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请仔细审题,认真作答。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老子认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孔子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二者都主张A.无为而治B.重农抑商C.儒道一家D.以民为本2.图1反映了西汉封国形势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图1A.刺史制度的确立B.“推恩令”的实施C.七国之乱的发生D.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3.跪坐习俗是儒家礼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垂脚高坐被视为傲慢行为。魏晋南北朝时,随着“胡床、胡坐”的传播,汉人的跪坐礼俗逐渐变成垂脚高坐,这一转变体现了A.民族交融的加强B.儒学正统地位的丧失C.政权分立的加剧D.少数民族汉化的开始4.唐高宗时,宰相薛元超曾感叹自己虽然高贵,但却非进士出身,这是人生最大的遗憾;唐宣宗也羡慕进士,曾在宫中题“乡贡进士李道龙”。这说明A.殿试制度成为定制B.科举制是唐朝唯一的选官制度C.进士身份受到尊崇D.下层民众成为进士主要来源5.表1中人口数据的变化主要是因为表1西汉末至明初江南地区(除岭南外)人口总数变化表中历公历人口总数(口)西汉元始二年2年2507188东汉永和五年140年6294801唐天宝元年742年10579726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14580885第16页(共16页)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35987111A.赋税制度的改革B.江南经济的发展C.高产作物的引进D.土地政策的调整6.清末,127所高等专门学校中有理、工、农、医类学校23所,学生2195人,占全部专科学生总数的9.2%。1915年,94所专科学校中有工、农、医类学校29所,学生4763人,占全部学生总数的19.8%。这反映出A.专科学校分布科学合理B.新文化运动成果丰硕C.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D.全国学制得到了统一7.1937年3月,陕甘宁边区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后又明确宣布:“(地主)出租土地给农民,只要地租不苛刻,政府不加以任何干涉。”这一做法有助于A.团结各阶级共同抗战B.废除封建土地制度C.打击国民党投降势力D.结束国共十年内战8.日本官员承认,进入核俱乐部使中国“获得亚洲第一大国的称号”。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后,英国媒体评论说,如果“四大国”继续假装中国弱,这是在发疯,赶紧让中国进安理会。据此可知A.核试验的成功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B.安理会担负着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C.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新中国得到了西方各国的普遍承认9.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推行承包制改革,第二个月就实现利润21万多元,超过了改革前原定的全年指标。第一年承包期满,完成利润140万元,比承包指标翻了一番。这说明A.乡镇企业产值迅速提高B.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注入了活力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10.随着帝国的扩张和商业的发展,社会上各种新的矛盾日益凸显,罗马缺乏一个适用于外来人口以及外来人口和本地人口关系的法律。针对这一情况,罗马帝国A.颁布了成文法B.建立了元首制C.编制了儒略历D.推行了万民法11.美国宪法的制定者认为,任何政府部门都有扩张权力的野心,而“野心必须要用野心来对抗”,只有这样才能限制权力,保障民主。基于这一理念,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A.总统和议员均由选民选举产生B.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C.黑人和白人不能享有平等权利D.最高法院有权解释法律12.1900年以后,机器导致的力量革命使男人相对于女人在生产领域的力量优势变得无足轻重,“女性与男性第一次平等地站在机器面前”。这可以说明A.科学研究引领技术突破B.男女平等基本实现C.科技进步引起社会变化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3.有学者针对一战指出:“因为欧洲看起来被削弱、分裂和不堪一击了,所以这些白人不再注定是殖民地的统治者了。从欧洲和西南亚战场返回家乡的殖民地居民根据他们的亲身观察加深了这种印象。”这意在说明一战A.缓和了列强之间的矛盾B.结束于世界人民的反战运动C.终结了欧洲的优势地位D.有利于被压迫地区民族解放第16页(共16页) 14.1948年,意大利举行选举,共产党可望获得51%的选票,对此,美国明确提出,凡投票赞成共产党的国家均不能获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最终,意大利共产党只获得30%的选票,这反映出马歇尔计划A.推进了冷战政策的实施B.导致了两极格局的形成C.消除了共产主义的影响D.阻碍了意大利经济恢复15.1970年,一位西方国家领导人指出,过去的福利政策“使穷人堕落,是纳税人受骗,”必须进行改革,政府应当鼓励工作,公平地对有工作的贫困家庭提供援助。据此可知,福利政策A.遭到资产阶级的反对B.调动了全体劳动者生产积极性C.应该兼顾效率与公平D.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二、辨析改错(8分)16.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1)贾思勰总结了农业生产经验,著有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天工开物》。(2)齐白石以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改革中国画法,创造了宏篇巨作《愚公移山》。(3)王进喜于1960年率队参加胜利油田建设大会战,以他为代表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4)袁隆平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重要贡献。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据估计,1913年中国近代工业企业共有698家,资本总额33082万元。到1920年,近代工业企业达到1759家,资本总额50062万元。中国的产业工人在1913年只有60多万人,到“五四”之前,达到了200多万人。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逐渐成长,并于五四时期开始表现出不可低估的阶级力量,必将产生其政治的代表。------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1913——1920年中国工业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四时期工人阶级是如何“表现出不可低估的阶级力量的”。(4分)材料二   中国工人运动最初主要是自发的经济斗争。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将工人运动转变到争取自由的政治斗争阶段。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工人阶级独立斗争是不可能得到胜利的。中共三大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单纯领导工人运动转移到国民革命中来。------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工人运动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3)结合时代特点,为上述材料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2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农奴制度促进了西欧主要农业组织形式——第16页(共16页) 采邑的发展。采邑是大型庄园,包括土地、草场等,以及束缚在土地上的农奴。由于地区性国家建立了越来越有效的政治组织,地方上的封君和封臣管理着政治和军事事务,这一体系一般被历史学家称为封建制度。——据[美]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4分)材料二  13世纪的欧洲处于变革的阵痛之中,在经济上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和工业化。工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生活的产生,新的城市生活又使中世纪社会产生了市民阶级,市民阶级公开提出政治代表权和在法律面前平等的要求,这些经济社会变革深刻地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据[美]詹姆斯·W·汤普逊《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2)根据材料二,归纳13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变革”的变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革产生的影响。(4分)(3)综合上述材料,从西欧中世纪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出什么规律性的认识?(2分)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读图2,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图2:清时期的中国与世界(1840年前)——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编著《中国历史地图册》(1)18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是图中_________(填字母),当时中国唯一对外贸易港口是图中_________(填字母)。(4分)(2)根据图2,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DBACBCAABDBCDAC二、辨析改错(8分) 16.(1)【×】,“《天工开物》”改为“《齐民要术》”(2)【×】,“齐白石”改为“徐悲鸿”第16页(共16页) (3)【×】,“胜利油田”改为“大庆油田”(4)【√】。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10分)(1)状况:企业数量、资本总额、工人总数增加。(2分)说明: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等。(2分)(2)变化:从自发的经济斗争到有组织的政治斗争;从独立斗争到国民革命。(2分)原因:近代工业发展,工人阶级力量壮大;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等(2分)(3)示例: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是近代历史的必然选择(2分)18.(10分)(1)庄园制度或农奴制度。(2分)封君封臣制度。(2分)(2)表现:工商业兴起;城市生活产生;市民阶级形成并提出政治要求。(2分)影响: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冲击封建统治,促进资本主义兴起;推动欧洲由中世纪向近代转型等(2分)(3)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变革;历史在传承中发展等。(2分)四、活动与探究题(12分)19.(1)A。(2分)D(2分)(2)示例:观点:清前期中西方存在交流与碰撞论述: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迫切需要开拓市场。封建专制日益强化的清政府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中国丝绸、瓷器等手工业产品畅销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英国派使者来华请求扩大贸易,遭到拒绝,双方矛盾加剧。最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综上,清前期与西方虽有交流,但已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中国将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第16页(共16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3-06 15:52:40 页数:16
价格:¥10 大小:888.50 KB
文章作者:180****6173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