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5.边城(节选)课件3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8
2/28
3/28
4/28
剩余2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边城——沈从文,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1988),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苗族。1918年小学毕业后曾入本乡土著军队当兵。1923年到北京。1926年开始发表作品,与胡也频、丁玲等编辑杂志,并参加了新月社。1930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回北京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并继续办原刊物,以此为阵地,集合许多北京文人,形成了“京派作家群”。1949年后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工作,在中国古代服饰及文物研究方面成绩卓著,有许多专著。197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员。其文学创作宏富,数量惊人,有小说、散文、文论、自传、通信等集子七十余种,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于1980年应邀赴美国讲学,并进入诺贝尔文学奖的终审名单。,主要作品集子有《鸭子》、《蜜柑》、《神巫之爱》、《虎雏》、《石子船〉、《八骏图》、《湘行散记》等。其中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其代表作。主要文学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他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和温爱。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性的粗犷强悍,民俗的醇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这种乡土抒情体的美学风格代表了京派作家一定的社会理想,也对后来作家产生了深刻影响。,《边城》的创作动机《边城》完成于1934年4月19日,是作者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动机,作者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的‘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课文节选自《边城》第13章至第15章,以翠翠对爱情的期盼为主线,侧重表现翠翠和外公二人的互爱互依之情。第13章写情窦初开的翠翠异常的情绪。第14章写外公为翠翠的幸福进城打探,终于弄清了事实真相。第15章写外公为翠翠的幸福担忧。,明确:翠翠天真善良,温柔纯朴,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心倍至。因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她就幻想出逃让外公去寻她,可是想到外公找不到她时的无奈,又为外公担心起来,为自己想法的后果害怕自责。她情窦初开,爱上了傩送,感情纯洁真挚。1、翠翠人物形象分析(一)纯朴的人情,外公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他对孙女翠翠亲情无限。为翠翠的亲事操心担忧,尽力促成翠翠爱情的实现。在生活上,对翠翠也是无比关怀,不让翠翠坐热石头,唯恐翠翠生病;在感情上尽力体谅翠翠的心思,翠翠忧伤寂寞时为她讲故事、说笑话、唱歌。2、外公,天保个性豪爽、慷慨,他是船总的大儿子,却爱上了贫苦摆渡人的孙女。她知道弟弟也爱翠翠,两人唱歌“决斗”,他却因为自己先提了亲,“作哥哥的走车路占了先”,一定要弟弟先唱;弟弟一开口,他知道自己不是“敌手”,就很大度地成全了弟弟,充分表现了他的手足之情。后来他外出闯滩,一是为了弟弟的幸福,也是为了消解自己心中的失望和难过,“好忘却了上面的一切”。最后意外遇难,可以说他是为了亲情和爱情而死。3、天保,翠翠自幼父母双亡,内心无比孤独。虽然有外公无微不至照顾自己,但是外公并不能真正理解她作为一个青春少女的情怀。没有人能够体会一个思春少女的感情,她为生活的无奈而痛苦。天宝和傩送为了她唱歌“决斗”,她却毫不知情,只能在梦中希望爱情的实现,现实好像与她毫不相干。最后天保闯滩而死,傩送离家出走,外公为她的婚事忧愁而亡,她当时却不能了解这一切的前因后果,待她事后想明白了,痛哭了一晚上,也只能凄凉地守着渡船,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没有人能告诉她要孤独地等到什么时候。(二)孤寂的内心——作为封闭的农业文明社会的湘西,人们的身上也流露出孤寂的色彩。1、翠翠,外公因为女儿和女婿的悲剧,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痕。翠翠害怕的痛哭让他莫名其妙;他给孙女讲她母亲的故事,更让孙女感触不已。对于天保兄弟的选择,他没有直接告诉翠翠,反而让孙女“心中不免有点乱”。他对翠翠“温和悲悯地笑”,表现了他内心的矛盾,既爱孙女,又害怕她再走母亲的老路,却不能直接说出来。节选部分以后因天保的死造成孙女的悲剧,他又无能为力,不能向任何人求助诉说,只能撒手而去,可以说他是在孤独中死去的。2、外公,天保喜欢翠翠,托媒被糊里糊涂地拒绝回来他不知道翠翠喜欢傩送,傩送也喜欢翠翠。在不知情中踏入了爱情的矛盾中。最后他知道自己没有任何希望,只能孤独地离开伤心之地,并死于意外,这也许正是他孤独的归宿。傩送也可以说孤独地追求着爱情,和哥哥的“决斗”,夜半唱情歌,却并不为心上人所知。最后也孤独地出走,不知漂泊到什么地方。可以说,《边城》中的每一个人都在孤独中挣扎着,最后“也许明天回来!”也许是孤寂中的自慰罢了。3、天保兄弟,文化内涵讨论:1、作者的理想是要在小说中表现“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那么“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是相对于什么而言呢?(或者说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追求?)明确:作者极力讴歌传统文化中残留至今的美德,是相对于现代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溢着物欲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作者描写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纯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外公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以及兄弟之间诚挚的手足之爱,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作者极力状写湘西自然之明净,也是为了状写湘西人的心灵之明净。作者写以歌求婚、兄弟让婚,外公和翠翠相依之情,这些湘西人生命的形态和人生的方式,都隐含着对现实生活中古老的美德、价值观失落的痛心,以及对现代文明物欲泛滥的批判。作者推重湘西人的人生方式,也想以此重建民族的品德和人格。,明确:“边城”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意思不是说这是一个边地的小城。这同时是一个时间概念,文化概念。“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这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边城题记》)。沈从文从乡下跑到大城市,对上流社会的腐朽生活,对城里人的“庸俗小气自私市侩”深恶痛绝,这引发了他的乡愁,是他对故乡尚未完全被现代物质文明所摧毁的淳朴民风十分怀念。但是在湘西,这种古朴的民风也正在消失。1934年冬天,作者从北平回湘西时,也明显感到农村社会所保有的那点正直朴素人情美,几乎快要消失无余,代替而来的却是近二十年实际社2、如何理解“边城”这一概念?,会培养成功的一种惟实惟利的人生观。《边城》所写的那种生活确实存在过,但到《边城》写作时已经几乎不复存在。《边城》是一个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边城》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隐藏着作者很深的悲剧感。作者怀有重建民族品德和人格的梦想,但现实又让他感到力不从心,感到痛苦寂寞,感到理想难以实现的前景的暗淡。他的这种心绪辐射到《边城》上,使人读完《边城》后在获得美感的同时,又感到一种忧伤、悲凉和惆怅,总感到他所描绘的明丽景物和温暖人情上,笼罩着一种似雨似雾、挥赶不去的阴湿与愁苦。,明确:可以说《边城》既是现实主义的,又是浪漫主义的,《边城》的生活是真实的,同时又是理想化了的,这是一种理想化了的现实。为什么要浪漫主义?为什么要理想化?因为作者想留住一点美好的、永恒的东西,让它长在,并且常新,以利于后人。3、《边城》是现实主义的作品,还是浪漫主义的作品?,六、语言特色《边城》的语言文白杂糅,丰富多变,古朴而典雅。著名作家汪曾祺曾一度赞扬:“《边城》的语言是沈从文盛年的语言,最好的语言。既不似初期那样的放笔横扫,不加节制;也不似后期那样过于雕琢,流于晦涩。这时期的语言,每一句都‘谷粒’饱满,充满水分,酸甜合度,像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作者自己也曾经说过:“我平常最会想象好景致,且会描写好景致。”关于本文的景物描写,汪曾祺曾经写道:“沈从文对写景可算是一个圣手。《边城》写景处皆十分精彩,使人如同目遇。小说里为什么要写景?景是人物所在的环境,是人物的外化,是人的一部分。景即人。……”小说中如诗如画的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增添了小说古雅、忧郁的抒情气氛。,边城曾离我们远去——,边城今天又向我们走来——谢谢观赏!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