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题讲义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3

2/33

剩余3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知识梳理】【初中记叙文阅读解题技巧】两个“懂”字:懂文本:层次、主题懂试题:角度、思路【记叙文阅读基本知识点储备】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四、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五、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六、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七、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八、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九、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记叙文阅读五个考点六个试题】试题命题的出题要点主要针对文章内容、主题、结构、写法和语言。因此抓住题干中的标志性词语,就可以将试题做如下分类: 【六个试题】一.【概括题】其语言标志为“哪些”、“哪里”、“怎样”、“为什么”、“原因(理由)”、“分别概括或说明”等。概括题答题三步骤:1.根据题干,判断问题角度2.抓住对象,找出答题范围3.分析层次,概括答题要点【概括题具体分类】A.(一)情节的角度1.概括段意/文意或主要内容方法一:记叙文要回答清楚:什么时间(when)、什么地点(where)什么人(who)做了什么事(what)即用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回答答题格式:(时间+地点)+人+事。方法二: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B.(二)概括人物形象简要分析人物形象: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1、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来作答。2.思维技巧,一般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把握: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C.概括中心主旨: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记叙文阅读必须掌握找主题的方法。1 、主题的概括模式:这篇……(或文本)通过对……的记叙(或描写),反映了(表现了)……精神;歌颂了(赞扬了)……品质;揭示了(揭露了)……实质(罪行、问题)。2、主题概括方法。从题目入手思考文章的主题;(1)写人的记叙文——一般侧重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从描写人物时写的事件中分析人物,在每件事中的言行中概括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点,其中包括对人物的正面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一些侧面描写。如《最后一课》、《芦花荡》(2)记事的记叙人——抓住记叙的六要素,分析事件的意义和影响。如《社戏》(3)写景状物的记叙文——抓住景物的特征,总体把握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蕴涵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抒情的方式。如《春》。二.【语意题】1.语言标志词语:含义、理解、看法、分析、2.试题分类:词语含义—(句子中)句子含义—(段落中)题目含义—(全文中)3.答题思路:结合内容分析表层意思;结合主题分析深层意思。4.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a.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b.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c.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5.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A.(一)词的含义 原文给一个词语的拼音,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这个考点是今年的必考题。填写词语要靠平时的积累,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答题思路:(表层含义+深层含义)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B.(二)句子的含义含义:分析句子的意思,找出关键词分析句子的意思,解释关键词,其他内容抄下来即可关键词:比喻义、深层含义、重复性词语、关联词,指示代词(这,那,彼此)含意=含义+6x+16:六类词(情感、情绪、心理、心情、性格、态度X:参与方,当事方(小说的作者是独立的当事方,可以独立于作品之外1:社会(政治经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二)题目的含义答题时紧扣题目的作用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题目的作用:设置了悬念,题目有时就是文章的线索,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三、【结构题】:1、语言标志词语:作用是什么、写的......作用、用意是什么,为什么写......2、解题思路:从内容上分析:写了什么内容+上下文的作用+(主题的作用)从结构上分析:开头:点题、引出下文、埋伏笔、设悬念、为下文.....做铺垫中间:过渡、照应 结尾:点明中心、深化主题、首尾呼应、总结全文四、【写法题】:1、语言标志词语:如何写、怎样写、分析写的过程2、试题分类:如何写人—正面、侧面描写、白描手法、对比、衬托如何叙事—倒叙、插叙、详写、略写、线索如何写景—修辞手法、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感官感受、正侧面描写、以声写静、以动写静如何写物—对比、衬托、修辞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借物喻人3、答题思路:写法+内容+主题【写法技巧角度】1.人称及其作用一般涉及到描写的角度,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叙述顺序的安排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2..叙事方式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问)较清楚地进行记叙。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人物形象或内容更加充实丰满,与上文或下文对比照应;人物前后变化的对比照应。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3.描写方法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A.景物描写,主要考意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B.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也就是交代背景;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推动情节的发展;象征暗示作用。对比烘托,也叫比衬。揭示或者深化小说主题;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审美愉悦。C.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4.表现手法看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以及用它们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从结构安排角度。看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5.修辞手法的作用:a.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b.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c.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d.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e.对比:强调了……突出了……f.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6.特殊的标点符号a.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b.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五.【赏析题】:1、语言标志词语:表达效果、妙处、赏析、好处2、试题分类:修辞句子赏析:修辞分析+作用(句义+作者思想情感)描写语句赏析:描写方法+作用(人物心理+人物性格、精神)巧妙用词赏析:词语意思+作用(句意)答题格式:这句话运用了xxxxxx(如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的修辞手法,为下文起xxxxx的作用,生动形象具体地描绘出xxxxxx,表达了作者xxxxxx的思想感情。六.【延展题】1、语言标志词语:如何、结合文本、分析、说说2、试题分类:评价人物形象—结合文本内容+主题+自己看法描写人物心理—结合情境+分析人物心理+联系上下文 联系实际谈感受—结合文本+主题分析+联系实际+独特感受【例题精讲】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15分)小巷深处(节选)林莉①随着我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地感到了自己的不同一般。同学异样的目光,老师分外的关切,时刻提醒着我:我,是一个瞎子捡来的女儿;我,拥有的是一个特别贫穷的家。②我开始沉默,开始回避所有的同学,甚至开始厌恶我的家。我不再与母亲相伴而走,也不再从母亲卖冰棍的那条路经过。那段时间,除了几顿饭之外,我几乎整天泡在教室里,只是为了在那个卑微的家里少待些时间。有人向她问起我,A她依旧满面春风:“莉学习忙呢!老师赞她有出息呢!哪会在家耗时间!”除了我,谁也不可能看出她心中深深的落寞。③时间飞逝,终于,在中考过后的一个月,我接到了县城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我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摆脱自己家庭的阴影,住进那隔了一座又一座大山的县城一中了。④临行前,我穿上了母亲用从微薄的生活费中硬扣下的钱购置的连衣裙。当我看见穿衣镜中颇具城市少女风采的“我”时,我终于下了决心,转向母亲,吞吞吐吐却又异常清晰地说:“妈……您……以后别……如果没急事的话……不用去找我……”“为什么?”B好长好长时间的沉默,终于,她点了点头,顺手取过她那根不知啥时已从角落里拿出来并已磨得又光又亮的竹棒,叩击着地面向厨房走去。“您……”我上前扶住她,可她轻轻推开我:“我去帮你弄点好吃的,食堂少油。”我有些哽咽,但我什么也没有说。⑤住读生活很快让我忘掉了以往的自己,忘掉了烈日、冰棍、瞎眼母亲带来的烦恼和卑微,也忘掉了临行前的那一点点不安。谁都不知道我是谁,谁都以为我也同她们一样拥有一个幸福的家。⑥母亲果然遵守诺言。每月由一位早年已住进城里却经常回乡的老婆婆帮我捎来一些营养品及生活费。坐落在小巷深处的那个家似乎与我完全隔绝了。我开始淡忘了家门前圆润光洁的石凳,那门上锈迹斑驳的门锁,甚至淡忘了黄昏后母亲倚在门旁殷勤的招呼声。这样的日子平和而又迅速地溜过去,一直到我临近毕业的那个学期。⑦那个学期的最后一个星期。⑧当老婆婆将一包鸡蛋和五十元钱塞给我时,我床对面的一位室友发话了:“莉,你妈对你多好,毕业聚会把她请来,你优秀的成绩定会让她感到光彩!” ⑨“哦……这?”我迟疑了瞬间,“我妈太忙了,她……抽不出空,你瞧,连带东西都一直请别人帮忙,哪有时间呢?”那刻,我惊异于自己说假话如同说真话一样。⑩送老婆婆出门时,我感激地对她说:“您这三年来为我操了心,让您受累了。”⑾“你……”她看来有些激动,停了一会儿,又说,“你考得真的很好?”我点了点头。⑿“造孽!”她竟长叹一口气,“你……你妈怎么那么死心眼!”⒀“怎么回事?”我突然有点紧张。⒁她不再说话,拉起我的手直冲出校门,然后拐到一个偏僻的巷子里。⒂老远,我便看见了,看见了她——我的母亲,C在风中,她无助地倚在墙边,凌乱而花白的头发在苍老的脸颊旁飘扬着。我看到了她深凹的眼,布满青筋和黑斑的枯竹似的手,还有那根又光又亮的竹棒。⒃“莉呀!你有出息啦,可不能没良心啊。这三年,我哪能每个月回乡?都是她央人把自己送上汽车,下车后又摸到我住的地方,把东西交给我;让我带给你,然后又孤零零地摸上汽车……”⒄我的视线顷刻间模糊了。朦胧的泪眼中,我依稀看到了村旁那长长的路,路旁那长长的小巷,巷里那根长长的竹棒,竹棒后蹒跚着一个长长的、长长的人影。⒅“妈妈!”我奔过去,为自己的虚荣,为自己的无知,流着泪。D在风中,她的脸是那么黝黑,她的手是那么粗糙,她的眼睛是那么黯淡,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仿佛在憧憬,又仿佛在等候。⒆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我其实还记得,还记得来时泥泞的山路,还记得赤足跑过石板的清凉,还记得家里厚重的木门栓,还有,还有我们曾共同相偎走过的那条小巷,那条深深的小巷。1.请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3分)2.摘取文中的词语,梳理“我”对母亲感情的变化过程。(均用两个字)(3分)满足——自豪——()——()——()3.选文中划线的句子对母亲形象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你选择一处体味其所蕴涵的思想情感。(3分)描写方法:思想情感:4.最后一段中“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5.如果把课文题目《小巷深处》改为《我的母亲》或《母亲赞》之类,你认为效果好吗?为什么?(3分)【答案】 1.我长大后厌恶家而离开家,后来被母亲深深的爱所感动而悔悟。2.沉默(回避)——厌恶(隔绝)——回来3.如C处:外貌、神态描写。抒发了“我”被母亲无私伟大的爱深深感动之情,也流露出“我”对于自己无知、爱虚荣的深深自责。4.表明“我”已经认识到过去的错误,重新回到母亲的身边,表达了“我”对母亲真心的爱(意思对即可)。5.“小巷深处”是母女俩家的所在,是她们生活的场景。这里珍藏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母爱故事,这里也是真挚感情的寄托。其他题目则显得平淡直露。二、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8分)歪儿冯骥才①那个暑假,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因为我又听到歪儿那尖细的召唤声:“来玩踢罐电报呀——”②“踢罐电报”是那时男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先是在街中央用白粉粗粗画一个圈儿,将一个空洋铁罐儿摆在圈里,然后大家聚拢一起“手心手背”分批淘汰,最后剩下一个人坐庄。坐庄可不易,他必须极快地把伙伴们踢得远远的罐儿拾回来,放到原处,再去捉住一个乘机躲藏的孩子顶替他,才能下庄。他一边要捉人,一边还得防备罐儿再次被踢跑,这真是个苦差事。③然而最苦的还要算是歪儿!他站在街中央,寻着空铁罐左盼右盼,活像一个蒸熟了的小红薯。他细小,软绵绵,歪歪扭扭;眼睛总像睁不开,薄薄的嘴唇有点斜。更奇怪的是他的耳朵,明显的一大一小。由于他身子歪,跑起来就打斜,玩踢罐电报便十分吃亏。可是他太热爱这种游戏了,他宁愿坐庄,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大家玩的罐儿还是他家的呢!只有他家才有这装芦笋的长长的铁罐,立在地上很得踢,如果没有这宝贝罐儿,说不定大家嫌他累赘,不带他玩了呢!④我家刚搬到这条街上来,我就加入了踢罐电报的行列,很快成了佼佼者。这游戏简直就是为我发明的——我身高腿长,跑起来真像骑摩托送电报的邮差那样风驰电掣。尤其我踢罐儿那一脚,啪的一声过后,只能在远处朦胧的暮色里去听它叮里当啷的声音了,要找到它可费点劲!这时,最让大家兴奋的是瞅着歪儿去追罐儿那样子,他一忽儿斜向左,一忽儿斜向右,像个脱了轨而瞎撞的破车,逗得大家捂着肚子笑。当歪儿正要发现一个藏身的孩子时,我又会闪电般冒出来,一脚把罐儿踢到视线之外,可笑的场面便再次出现……就这样,我成了当然的英雄,得意非凡;歪儿怕我,见到我总是一脸懊丧。天天黄昏,这条小街上充满着我的迅猛威风和歪儿的疲于奔命。终于有一天,歪儿一屁股坐在白粉圈里,怏怏无奈地痛哭不止……他妈妈跑出来,朝他叫着骂着,扯他胳膊回家。这愤怒的声音里似乎含着对我们的谴责。我们都感觉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默默站了一会儿才散。 ⑤歪儿不来玩踢罐电报了。他不来,罐儿自然也变了,我从家里拿来一种装草莓酱的小铁罐,短粗,又轻,不但踢不远,有时还踢不上,游戏的快乐便减色许多。那么失去快乐的歪儿呢?我望着他家二楼那扇黑黑的玻璃窗,心想他正在窗后边眼巴巴瞧着我们玩吧!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这东西掉在地上的声音那么熟悉,原来正是歪儿那长长的罐儿。我的心头第一次感到被一种内疚深深的刺痛了。我迫不及待地朝他招手,叫他来玩。⑥歪儿回到了我们中间。⑦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大家并没有商定什么,却不约而同、齐心合力地等待着这位小伙伴了。大家尽力不叫他坐庄;有时他“手心手背”输了,也很快有人情愿被他捉住,好顶替他。大家相互配合,心领神会,做假成真。一次,我看见歪儿躲在一棵大槐树后边正要被发现,便飞身上去,一脚把罐儿踢得好远好远,解救了歪儿,又过去拉着他,急忙藏进一家院内的杂物堆里。我俩蜷缩在一张契约桌案下边,紧紧挤在一起,屏住呼吸,却互相能感到对方的胸脯急促起伏,这紧张充满异常的快乐啊!我忽然见他那双眯缝的小眼睛竟然睁得很大,目光兴奋、亲热、满足,并像晨里一样光亮!原来他有这样一双又美又动人的眼睛。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反它点亮。(选自冯骥才《灵魂的巢》,作家出版社2005年9月版。有删改)6.随着事件的发展,“我”对歪儿的感情发生了变化,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填写下表。(4分)事件歪儿坐庄歪儿挨骂歪儿扔下铁罐歪儿回来感情7.第④段中极力渲染“我”在游戏中的迅猛威风,请指出这样写的作用。8.第⑤段划线处是一个细节:“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请根据上下文揣摩歪儿此刻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写出来。(4分)9.文章结尾说:“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联系全文内容,说说歪儿的眼睛是如何被“点亮”的。(5分)【答案】6.拿他取乐有点不安深感内疚亲密快乐 7.第④段中极力渲染“我”在游戏中的迅猛威风,一是与歪儿的疲于奔命形成对比,突出了“我”和伙伴们对歪儿的欺负;二是为下文写我们对歪儿态度的转变做铺垫。8.示例:听得出来,没有长铁罐儿,大家玩得没那么起劲了。真想下去同伙伴们一起玩,可妈妈不许呢。不管怎样,还是悄悄把罐儿扔下去,让他们玩得开心点吧。9.伙伴们的体贴与帮助,让歪儿不仅体验到了游戏的快乐,还体验到了友情、关爱和尊重带来的温暖,这使他的心灵充满了阳光,从而点亮了他的眼睛。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0——14题。(16分)小扇轻摇的时光放暑假了,母亲一直盼望我回乡下住几天。她知道我打小就喜欢吃些瓜呀果的,所以每年都少不了要在地里种一些。待我放暑假的时候,那些瓜呀果的正当时,一个个在地里静静地躺着,十分诱人,专等我回家来吃。天气炎热,我懒在空调间里怕出来,回家的行程一拖再拖。眼看着假期已过一半了,我还没有回家的意思。母亲沉不住气了,打来电话说:“你再不回来,那些瓜果都要熟得烂掉了。”再没有懒下去的理由了。于是带着儿子,顶着烈日,坐了几个小时的车,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小村庄。村里的人是看着我长大的,看见我,亲切得如同自家的孩子,远远地就递过话来:“梅,又回来看妈了?”我笑着答应。就听到他们在背后说:“这孩子真孝顺,一点不忘本.”我心里涌满羞愧。我其实什么也没做啊,只是偶尔把自己送回来给想念我的母亲看看,就被村里人夸成孝顺了。母亲知道我回来,早早地把瓜摘下来,放在井里面冰着——那可是我最喜欢吃的梨瓜和香瓜。母亲又把家里唯一的一台大电扇搬到我儿子身边,给他吹风。我很贪婪地捧着瓜果啃,母亲在一旁心满意足地看。母亲兴奋地说:“地里面结得多着呢,你多呆些日子,保证你天天有瓜吃。”我笑笑,有些口是心非地说:“好。”儿子却在一旁大叫起来:“不行不行。外婆,你家太热了!”母亲诧异地问:“有大电扇吹着还热?”儿子不屑了,说:“大电扇算什么?我家有空调。你看你家连卫生间还没有呢。”我立即用严厉的眼神制止了儿子,对母亲笑笑:“妈,别听他的,有电扇吹着,不热的。”母亲没再说什么,走进厨房,去给我们忙好吃的了。晚饭后,母亲把邢台大电扇搬到我屋里,有些内疚地说:“让你们热着了,明天你就带孩子回去吧,别让孩子在这里热坏了。”我笑笑,执意要坐在外面纳凉。母亲先是一愣,继而脸上写满笑意。。她忙不迭地搬了躺椅到外面。我仰面躺下,望着天空,手上拿一把母亲递过来的蒲扇,慢慢摇着。虫鸣在四周此起彼伏地响起,南瓜花在夜里静静地开 放。月亮升起来了,皎洁的月光洒满寂静的小院。恍惚间,月下有个小女孩儿,手拿小扇儿,追扑流萤。依稀的,都是儿时的光景啊。母亲在一旁开心地说着话,唠唠叨叨的,都是些让她怀恋的旧时光。母亲在那些旧时光里沉醉。月色如水,我放松的心似水中的一根柔柔的水草,迷迷糊糊地就睡过去了。母亲的话突然喃喃地在耳边响起:“冬英你还记得不?就是那个跟男人打赌,一顿能吃二十个包子的冬英。”“记得,长得粗眉大眼的,干起活儿来,大男人也赶不上她。”“她死了。”母亲语调忧伤地说,“早上还好好的,还吃两大碗粥呢。准备去地里锄草的,还没走到地里呢,突然倒下,就没气了。”“人啊!”母亲叹一声。“人啊!”我也叹一声。心里面突然警醒:这样小扇轻摇,与母亲相守的时光,一生中能有几回呢?暗地里打算好了:明天,是决计不回去的了,我要在这儿多住几天,好好把握这小扇轻摇的时光。10.说说选文标题“小扇轻摇的时光”具体指什么时光?(4分)11.你对选文中加波浪线句子的含义是怎样理解的?(2分)12.选文中加横线部分是什么描写?其表达作用是什么?(3分)13.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我很贪婪地捧着瓜果啃,母亲在一旁心满意足地看。14.选文中叙写冬英这一人物的内容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答案】10.一是指充满天真快乐的童年时光,一是指与母亲相守的美好时光。11.母亲对“我”执意到外面纳凉去主动陪伴她的举动感到意外和欣喜。12.景物(环境)描写;交代了人物活动的场景,渲染了农村夏夜安适恬静的气氛烘托出“我”轻松闲适的心情。13.“贪婪”、“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吃瓜时的情态以及对家乡瓜果的喜爱;“心满意足”突出了母亲内心的满足和喜悦。14.示例一:不能删去;正是这一人物使“我”转变了第二天就回城的想法,引发了“我”对人生苦短的思考,提醒“我”要珍惜与母亲相守的时光。示例二:可以删去:删去后不影响情节的完整;冬英的故事令人伤感,冲淡了全文营造的美好温馨的氛围。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我家最富的时刻 [美]约翰·格立克斯田小戈译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是城里惟一没有汽车的人家。事实上,我们是很穷的。我母亲常常安慰家里人说:“一个人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几星期后,一辆崭新的别克牌汽车在街上那家最大的百货商店橱窗里展出了。这辆车已定在今晚以抽奖的方式馈赠给得奖者。当扩音器大声叫着我父亲的名字,明白无误地表示这辆彩车已属于我们家所有时,我简直还不相信这是事实。我几次想跳上那辆彩车。却都被父亲赶开了。最后,父亲甚至向我咆哮:“滚开,让我清静清静!”我回到家,委屈地向母亲诉说。母亲安慰我说:“不要烦恼,你父亲正在思考一个道德问题,我们等待他找到适当的答案。”“难道我们中彩得到的汽车是不道德的吗?”我迷惑不解地问。“过来,孩子。”母亲温柔地说。桌上的台灯下放着两张彩票存根,上面的号码是348和349,中彩号码是348。“你看到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吗?”母亲问。我看了好几遍,终于看到一张彩票的角落上有用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这‘K’字代表凯特立克。”母亲说。“凯特立克,爸爸的老板?”我有些不解。“对。”母亲把事情一五一十地跟我讲了。当初父亲对凯特立克说,买彩票的时候可以帮他买一张,凯特立克同意了,过后也没再问这件事。348那张是给凯特立克买的。可凯特立克是个百万富翁,拥有十几辆汽车,他不会计较这辆中彩汽车的。“汽车应该归我爸爸!”我激动地说。“你爸爸知道该怎么做的。”母亲平静地说。不久,我们听到父亲进门的脚步声,又听到他在拨电话,显然电话是打给凯特立克的。第二天下午,凯特立克的两个司机来到我们这儿,把别克汽车开走了,他们送给我父亲一盒雪茄。直到我成年之后,我才有了一辆汽车。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母亲的那句格言:“一个人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具有了新的含义。回顾以往的岁月,我现在才明白,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们家最富的时刻。15.为什么说“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们家最富的时刻坤”?请作简要分析。(2分)16.“一个人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首尾两次出现,用意是什么?(4分) 17.请说说文章“我几次想跳上那辆彩车”一段在写入叙事上的作用。(4分)18.请简要分析“母亲”的形象。(4分)【答案】15.当“父亲”准备放弃汽车留下诚信(或“骨气”)时,“我家”就赢得了道德的胜利。诚信非金钱可买,是无价财富。16.开头此话意在表明,这是一个重道德修养、重精神财富的家庭,为下文故事的结局预设了伏笔。结尾此话意在点题,骨气、诚实是财富,谁拥有它谁就富有。17.写人:侧面写出“父亲”面临财富与道德选择时内心的矛盾斗争。(以父亲的动作、语言表现父亲面临财富与道德的矛盾心理)写事:写“父亲”对“我”的态度,写“我”的困惑,自然引出“母亲”解释原委的情节。18.在中彩事情发生后,母亲表现得平静而沉着,这和父亲形成鲜明的对比,一开始就把彩车的去留提升到道德的高度来认识,虽未明确表态,但态度不言自明。对“我”的困惑,母亲充满耐心,教育子女温柔而有法。她不强加观点给别人,而是对父亲充分信任。她对家人常说的话:“一个人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都表现出她的品德高尚,识见高远,非同寻常。【达标PK练习一】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18分)定格一种倒下的姿势迄今没有见到为他们留下的影像,定格他们倒在废墟里的姿势。也许根本就没有人为他们留下过影像。但是,随着搜救人员一点点挖开瓦砾、水泥和砖块,我们依旧记住了这样一种倒下的姿势:21岁的幼儿园老师瞿万容,被扒出废墟时,人们看到她扑在地上,用后背牢牢挡住一块垮塌的水泥板,紧紧护住自己怀里的一个孩子。孩子只受了轻伤,呼吸很平稳,而年轻的女老师,却因为头部和背部骨折,早已停止呼吸。这一幕,定格在“5·12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二天,人们扒开绵竹市遵道镇欢欢幼儿园废墟时的那一刻。在地震刹那间摧毁我们的家园后,从城市的碎片下,不止一处,人们看到这种凝固的姿势。 5月13日22时12分,震后第二天,德阳市看到了这种姿势。在汉旺镇东汽中学的废墟下,年近50岁的教导主任谭千秋,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他的后脑被楼板砸得深深凹下去,但4个学生都活了下来。5月14日7时,震后第三天,崇州市看到了这种姿势。当一夜未眠的搜救人员从怀远镇中学垮塌的教学楼下找到吴忠洪的遗体时,这位45岁的英语老师背部向上弓曲着,双手撑地,身下是两名已经死去的学生。5月14日早上,震后第三天,什邡市看到了这种姿势。搜救人员在龙居中心小学的废墟里刨出一个死去的女子,她同样正努力护着3个孩子,而她的头已被砸下的重物削去一半。幸存师生仔细辨认,才认出那是学校最年轻的女老师向丽。5月14日10时,震后第三天,绵阳市看到了这种姿势。在平武县南坝小学塌下的一根钢筋水泥横梁下,48岁的代课女老师杜正香趴在瓦砾里,头朝着门的方向,双手死死地各拉住一个孩子,胸前还护着3个孩子。汶川县也看到了这种姿势。当那里的幸存者们徒手搬开垮塌的映秀镇小学教学楼的一角时,他们惊呆了:29岁的男老师张米亚跪扑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孩子都还活着,这位平时爱唱歌的老师却已经离我们而去。他紧抱着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为了救出孩子,救援人员不得不含泪将手臂锯断。这样一种倒下的姿势,定格在他们生命的最后一瞬,尽管不能以影像的形式流传,却足以在人们心间永久驻留。这样一种倒下的姿势,定格了他们在这世上的最后一次努力,那就是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他人。在这最后的瞬间,我相信没有功利的考量,来不及是非的权衡,而只有人性深处的本真,以及人类心中永不泯灭的爱。再强大的自然伟力,也摧毁不了它。这种爱,足以战胜自然的伟力,为生命支撑起一块的空间,尽管狭小局促,甚至狼狈,但是无比壮美。1.文章标题“定格一种倒下的姿势”有哪两重含义?(4分)2.揣摩加点词的表达效果。(6分)(1)老师们倒下的姿势,基本上都有“紧紧护住”“死死护着”“死死拉着”这样的动作,请你说说这些加点词的作用。(2)第6段中“他紧抱着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为了救出孩子,救援人员不得不含泪将手臂锯断。”这句话的加点词体现了救援人员怎样的心情? 3.请你说说对第10段中“这种爱,足以战胜自然的伟力,为生命支撑起一块的空间,尽管狭小局促,甚至狼狈,但是无比壮美。”这句话的理解。(4分)4.读完全文,请你给文中一位最让你感动的老师或老师群体写一句颁奖词。(要突出人物的特点,有一定的文采,不超过60字)(4分)【答案】1.他们最后倒下的姿势被固定在废墟里;他们壮烈牺牲,无私奉献精神的精神永驻人们心中。2.(1)可见老师们当时是竭尽全力地保护他们的学生,突出了老师们无私奉献的精神。(2)体现了救援人员极度无奈和无比悲痛的心情。3.示例:在灾难来临的那一时刻,老师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保护学生的壮举感天动地。这种无私的爱,让强大的自然力显得微乎其微。4.示例:她的生命永远凝固在花一样的年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相信怀里的孩子可以装点更灿烂的春天。二、阅读《父爱是金》,回答5—9题。(13分)父爱是金(1)我和父亲的关系一直是淡淡的,从小学开始到上中学,父亲一直很少过问我的学习,更不用说为了我的学习而忙碌。中考时,我只考上了一所离家很远的二流高中,面临着茫茫未知的前途。像所有的家庭一样,母亲求助于父亲,希望通过关系帮我找一所好一点的学校。而父亲的回答是:朽木在哪儿都一样。况且父亲是从不求人的,母亲只有唉声叹气。那夜,我的心凉到了极点,泪水浸湿了大半个枕巾。我默默地告诉自己:走吧,走吧,这样的家庭还有什么可留恋的。(2)不久,我背起行囊,孤身一人远走他乡,继续我的并不光明的求学生涯。(3)日子很苦,没有希望的生活失去了应有的朝气。我在浑浑噩噩中打发着无聊的时光,吸烟、酗酒、打架,以至于不得不要父亲来收拾残局——学校通知父亲来领我回家。我在一种报复的满足和忐忑不安中等待父亲的到来。(4)几天后的一个下午,父亲找到我时,我又被酒精麻醉得差不多了。他绷着脸,一言不发,只是呆呆地看着我,似乎我不是他的儿子。我所有的委屈在一瞬间进发:“你从来就没关心过我,现在你总算满意了吧……”父亲哆嗦着打了我两个耳光,头也不回地推门而去,惶惶中我早已泪满心谷。 (5)回到宿舍,舍友递给我一大包粽子,说今天是端午节,父亲带来了我最爱吃的红枣粽子。未了,他给我讲述了一个我永生难忘的场面——父亲求校长再给我一次机会,说得涕泪俱下,他最后表态:“给孩子一个月时间,要是不改,我再来把他领回去。”那晚,粽子在我的枕边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我彻夜未眠,开始认真考虑同父亲的关系。(6)三天后,父亲托人给我捎来一个包,包里只有一本《傅雷家书》,没有赠语,只是书的第73页被折起,上面用红笔写了一段话:“倘使这些话使你听了不愉快,使你觉得我不了解你,那么请你想到上面两个理由而原谅我,原谅我抛不开父母对子女的心。”(7)不知是那两记耳光打醒了我,还是那诱人的粽子香味唤回了失去的希望。父亲再也没有被校长“召见”。(8)第二年八月,我又一次背起行囊远走他乡。我考上了一所虽不是名牌,但绝对锻炼人的大学。(9)父亲第一次在我打点行囊的时候看着我,不顾刚被摔坏的腿执意要送我去车站。一路上,父亲什么也没有说。我跟在他后面,默默地走路。(10)到了车站,父亲帮我把包放好:“凡事靠自己,轻易莫求人。”(11)父亲只留给我一句话。(12)父亲两鬓斑白,已不再年轻。父亲说这句话时花了好长时间,长得让我感到心痛。我泪水横流,父亲却转身往回走去。(13)“爸!”我轻轻地喊了声。(14)父亲没有回头。(15)“爸!”我大喊了出来。(16)我看到了缓缓转过身来的父亲——他已是泪流满面。(17)那是我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看见父亲流泪。从此以后,我不再哭泣,不管多苦多累,受多大委屈,在父爱的陪伴下,我始终昂首前行。(18)有人说父爱如山,也有人说父爱似海,而我要说,父爱是金。(选文有改动)5.第(1)段中“朽木在哪儿都一样”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6.第(3)段写道:“我在一种报复的满足和忐忑不安中等待父亲的到来。”我”为什么会感到“报复的满足”和“忐忑不安”呢?(3分)7.既然父亲是从不求人的,他为什么又会到校长那里替“我”求情呢?(3分) 8.离别之际,“我”泪水横流,父亲却转身离去,对父亲的这个举动你是如何理解的?(2分)9.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说一说“我”为什么认为“父爱是金”。(3分)【答案】5.如果他不是学习的材料,到哪儿念书都一样。(或“如果他是不可造就的人,到哪儿都成不了才”)6.由于对父亲不满,对学校失望,我开始自暴自弃,以至于不得不让父亲来收拾残局,想到这样会使父亲痛苦、难堪,我就有了一种报复的满足;但我不知道父亲到来后会发生什么情况,产生怎样的结果,所以又感到忐忑不安。7.父亲深爱自己的儿子,在儿子被勒令退学时,为了儿子的前途和未来,他不得不放弃自己做人的原则,去向校长求情。8.他不想让儿子看到自己流泪,不想让儿子看到自己不坚强的一面;他希望儿子能够学会面对,学会坚强。9.要点:父亲为我所做的一切,以及父亲对我产生的影响,让我体会到了父爱像金子一样厚重,贵重,值得珍惜。三、阅读下面语段后按要求答题。第十一位①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②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有一所小学校。因为为各方面条件极差,一年内陆续走了七八位教师。当村民和孩子们依依不舍地送走第十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地断言:再不会有.第十一位教师留下来。乡里实在派不出人来,最后只好请了一位刚刚毕业等待分配的女大学生来代一段时间课。不知女大学生当初是出于好奇或是其他什么原因,总之她很快和孩子们融洽地生活在一起。③三个月后,女大学生的分配通知到了。村民们只好像以往十次那样带着各家的孩子去送这位代课教师。④谁知,无法预料的情形发生了——那天,在代课教师含泪走到村外,走下山坡的那一瞬间,背后突然意外地传来她第一节课教给孩于们的古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背诵的声音久久回荡,年轻的代课教师回头望去,二十儿个孩子齐刷刷地跪在高高的山坡上。………没有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一跪。孩子们目光中蕴含的情感,顷刻间让她明白:那是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纯真而无奈的挽留啊!⑤代课教师的脚步停滞了。她重新把行李扛回小学校。她成了第十一位老师。往后的日子,她从这所小学校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孩子去读初中、高中、大学……这一留就是整整三十年。⑥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正是女教师患病被县教育局送往北京治疗的期间。我一直想去探望她,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成行。 ⑦我终究没能见到这位乡村女教师。当我终于有机会来到这所小学校时,已有一位男教师来接她的班。新来的教师对我说,她患了绝症。从北京回来的只是她的骨灰。⑧临走时。这位男教师还告诉我,这所学校没有第十二位教师的说法:无论以后谁来接班,永远都是第十一位。这是所有能在这里工作的教师的光荣。他说,还有就是这所小学校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是什么归定,他没有立即告诉我,当时他只是微笑对我说:“明天早晨,你就会知道。”⑨第二天,我早早从距小学校几里远的乡招待所起来。刚刚爬到院墙外那座高高的山坡上时,就远远地听到白居易那首熟悉的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⑩我想起,今天是新生开学的第一课。(本文有改动)10.这篇短文是以第几人称来叙述的?(2分)11.写出女大学生离开小学校这件事的直接原因及最终结果。(4分)12.文中两次写到孩子们背诵白居易的诗句,这两次背诵的目的分别是什么?(2分)13.段④孩子们齐跪的一幕,可谓撼人心魄,催人泪下。请你调动积累,发挥想像,在划线句基础上,将这一场面描写得更具休。(50字左右)(4分)【答案】10.第一人称11.直接原因:女大学生的分配通知到了。最终结果:女大学生又重新回到这所乡村小学。12.第一次是为了挽留女教师;第二次是为了纪念这位女教师。13.略。(描写内容能够紧扣文意、生动感人即可)四、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18分)喝得很慢的土豆汤肖复兴 那天下午,我和妻子路过北大,因为还没有吃午饭,忽然想起儿子曾经特意带我们去过的一家生意很红火的朝鲜小饭馆,便去了这家小饭馆。因为不是饭点儿,小馆里空荡荡的,一个胖乎乎的小姑娘笑着问我们吃点什么。我想起上次儿子带我们来,点了一个土豆汤,非常好吃,很浓的汤,却很润滑细腻,特殊的清香味儿,撩人胃口。不过已经过去两个多月的时间,我忘记是用鸡块炖的,还是用牛肉炖的,便对妻子嘀咕:“你还记得吗?”妻子也忘记了。没想到,小姑娘这时对我们说道:“上次你们是不是和你们的儿子一起来的,就坐在里面那个位子?”我和妻子都惊住了。她居然记得这样清楚!更没想到的是,她接着用一种很肯定的口气对我们说:“那次你们要的是鸡块炖土豆汤。”我还是开玩笑地对她说:“你就这么肯定?”她笑了:“没错,你们要的就是鸡块炖土豆汤。”我也笑了:“那就要鸡块炖土豆汤。”刚才和小姑娘的对话,让我在那一瞬间都想起了儿子。思念,一下子变得那么近,近得可触可摸,仿佛一伸手就能够抓到。两个多月前,儿子要离开我们回美国读书的时候,特意带我们来到这家小馆,特别推荐这个鸡块炖土豆汤,所以,那一次的土豆汤,我们喝得很慢很慢,临行密密缝一般,彼此嘱咐着,一直从中午喝到了黄昏。许多的味道,浓浓的,都搅拌在那土豆汤里了。事情已经过去两个多月,这个小姑娘居然还能够如此清楚地记得我们坐的具体位置,而且还记得人们喝的是鸡块炖土豆汤,这确实让我百思不解。汤上来了,”我问小姑娘,她笑笑,望望我和妻子,没有说话,转身离开。我抿了一小口,两个多月前的味道和情景立刻又回到了眼前,熟悉而亲切,仿佛儿子就坐在面前。那一天下午的土豆汤,我们喝得很慢。临走的时候,我忍不住又问小姑娘,还是那样抿着嘴微微笑着,没有回答。又过了好几个月,树叶都渐渐变黄了,天都渐渐地冷了。那天下午,还是两点多钟,我去中关村办事,那家小馆,那个小姑娘,和那锅鸡块炖土豆汤,立刻又从沉睡中苏醒过来似的,闯进我心头。离这不远,干吗不去那里再喝一喝鸡块炖土豆汤?因为不是饭点儿,小馆依然很清净,不过里面已经有了客人,一男一女正面对面坐着吃饭,蒸腾的热气弥漫在他们的头顶。背对着我坐着是一个年龄颇大的男子,走近了,我发现那个女的,就是那个胖乎乎的小姑娘。她也看见了我,向我笑笑,算是打了招呼。那男的模样长得和小姑娘很像,不用说,一定是她父亲。我要的还是鸡块炖土豆汤。因为炖汤要一些时间,我走过去和小姑娘聊天,看见他们父女俩要的也是鸡块炖土豆汤。我笑了,她也笑了。 我问:“这位是你父亲?”她点点头,有些兴奋地说:“刚刚从老家来。我都和我爸爸好几年没有见了。”“想你爸爸了!”她笑了,她的父亲也很憨厚地笑着。难得父女相见,我能想象得出,一定是女儿跑到了北京打工好几年了,终于有了一次父女见面的机会。我不想打搅他们,但我的心里充满了感动。我忽然明白了,这个小姑娘当初为什么一下子就记住了我们和儿子,记住了我们要的土豆汤……那一个下午,我的土豆汤喝得很慢。我看见,小姑娘和她的爸爸那一锅土豆汤也喝得很慢。亲情,在这一刻流淌着,浸润了所有的时间和空间。(选自《2004中国散文排行榜》,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有改动)14.作者写到“许多的味道,浓浓的,都搅拌在那土豆汤里了”,根据上下文,请你具体说出其中有哪些味道。(3分)15.文中多处出现土豆汤“喝得很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16.小姑娘当初为什么一下子就记住了我们和儿子,记住了我们的土豆汤?请简要说明。(4分)17.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文中最后一句“亲情,在这一刻流淌着,浸润了所有的时间和空间”的理解。(4分)18.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4分。想像合乎情理,描写生动形象,语言准确流畅,最多可加2分。不超过60个字。若两题都答,只批阅第①题)①他们一家在吃告别饭时,作者写到“我们喝得很慢很慢,临行密密缝一般,彼此嘱咐着”,请你联系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写出他们“彼此嘱咐”的话语。②“我看见,小姑娘和她的爸爸那一锅土豆汤也喝得很慢。”请联系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写出小姑娘与她的爸爸在慢慢喝汤时的神态。【答案】14.“许多的味道”指的是:送别时的依依不舍;父母疼惜儿子、殷殷嘱咐的深情;儿子关爱父母的拳拳之心等。15. ①深化文章的主题,突出了亲情的美好与温馨;②紧扣文题,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③照应文章题目,使文章层次结构分明。16.因为我们为儿子送行吃告别宴的场面特殊,临行密密缝一般的亲情与温馨,感染了小姑娘,引发了小姑娘对家人的思念,使小姑娘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17.喝土豆汤的这一刻,“我”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温暖了小姑娘和小姑娘的爸爸,弥漫了整个小餐馆由此“我”想到尽管人与人之间相隔异地,离别时间久远,但亲情不会淡化,只会越来越浓,亲情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超越了个体家庭之间的限制,在人们中间传递。18.要锤炼语言,要有意蕴与内涵才可获加分。【达标PK练习二】一、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6分)改变命运的一分办公室只剩下秦老师一个人的时候,门被推开了一条缝,像贼一样探进一颗瘦小的脑袋。脑袋的拥有者向办公桌怯怯地走近,怯怯地叫了声:“老师。”“查分数吧?你59分,全班就你不及格。”秦老师尽量控制自己的音量,努力展示她温和的一面。根据惯例,每次考试结束后办公室门口总会挤满迫不及待的学生,现在这个小男孩是班上最后一位来查分数的学生。“老师,能不能,能不能……”把“能不能”呢喃了好几遍,小男孩才很难为情地抬起那一直比脖子还低的头,一张脸像涂满了红墨水,细得像丝线一般的声音哆嗦着穿过秦老师的耳膜,“能不能给我的作文加上一分?”“加分?这不好。作文打分得严格对照评分标准。”秦老师摇了摇头,面带歉意地笑笑,“你不用太放在心上,不及格老师不骂你就是了,以后认真些,争取期末拿个高分。”“可我妈……她会用竹鞭抽我的。”男孩带着哭腔,双手习惯性地往头顶挡,有竹鞭已经临头的感觉。秦老师沉默了,她理解家长望子成龙的热切,当然也不希望学生因贪玩而考试不及格,可管教孩子也犯不上动竹鞭。是不是给他加上一分?秦老师有点犹豫不决,她做事一向很讲原则,可偏偏长着一颗女人心。不经意地瞧小男孩一眼,正迎上他瑟缩的眼神,秦老师的心猛然一震——在 孩子晶莹的泪光中,在恐惧的战栗后面,清泉般的童真悄然流淌。哎!毕竟,他还是孩子,心还非常嫩。“你看这样好不好?”秦老师灵感一闪,立刻以温暖的目光笼罩小男孩的全身,此刻小男孩正张着嘴,星星般的双眼涌动着期盼。“我在总成绩上给你加一分,但不是送,是借’要还的,期末你还我十分,怎么样?”“行,期末还你。”小男孩咬了咬嘴唇,就迈开脚步逃跑似的走出办公室。背后传来秦老师柔和的声音:“要好好念书,不要旷课去捉青蛙摸小鱼……”因为一直惦记着那十分的“高利贷”,同时也由于对秦老师心怀感激,所以小男孩在此后的学习中非常刻苦。期末,小男孩的语文取得98分的好成绩,被扣去10分,还有88分。于是学校给他颁发了一个“三好学生”奖,一个学习成绩进步奖。这是小男孩上学三年来第一次获奖。紧紧抱着奖状和奖品,小男孩发现秦老师正温和地对自己微笑,挨妈妈的竹鞭都不哭的小男孩,竟一下子热泪盈眶。后来,小男孩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学,几年后又上了大学,成了村上第一个大学生。再后来,他成了某集团公司的老总,捐出了许多钱建设家乡,而且每年回家乡都去看望他当年的语文老师秦老师。这是我的一位老总朋友的亲身经历,至今他向我们讲起这一分“高利贷”的往事时,仍是激动不已,因为他知道,是秦老师当年“借”给他那一分改变了他的一生。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文的故事。(4分)2.请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两句话分别表现了小男孩怎样的心理。(4分)(1)小男孩才很难为情地抬起那一直比脖子还低的头,一张脸像涂满了红墨水,细得像丝线一般的声音哆嗦着穿过秦老师的耳膜。(2)紧紧抱着奖状和奖品,小男孩发现秦老师正温和地对自己微笑,挨妈妈的竹鞭都不哭的小男孩,竞一下子热泪盈眶。3.请概括秦老师这一人物形象。(4分) 4.对上文中小男孩母亲的“竹鞭教育”,你是否赞成,并说明理由。(4分)【答案】1.秦老师以“高利贷”的形式借给贪玩的小男孩一分,从而激发他刻苦学习,进而改变了他的一生。2.(1)紧张、胆怯(害怕)(羞愧)(2)自豪(激动)、感激3.秦老师是一个富有爱心(善良),具有责任感(讲原则),充满教育智慧(讲究教育方法)的老师。4.示例①:不赞成,小男孩母亲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容易伤害孩子稚嫩的心灵,应该如秦老师一般,用和风细雨,用爱,感化孩子。示例②:赞成,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对于特别调皮的孩子,“竹鞭”未尝不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答赞成或不赞成均可,理由能支撑观点,语言通顺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23分)母亲的鞋架澜涛夜深了,下了整整一天的秋雨还在淅淅沥沥地敲打着楼外的玻璃窗,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母亲从我的记忆深处蹑手蹑脚地走出她的小房……随着职务的提升,不仅工作忙碌,应酬也多了起来,我回家再无规律。妻子渐渐习惯了,我每每回家太晚,她抱怨几句便不再理睬我。一次深夜回家,看到母亲在她的房门口,显然是在等我。我带着责备地说她:“娘,不用惦记我。您这么大年纪了,该多休息。”母亲结巴着说:“娘知道,娘担心你……”那以后,再没有看到母亲等在房门口。母亲只有我这么一个儿子,因为父亲早亡,我结婚后,母亲便跟着我和妻子同住。只有小学文化的母亲,牵挂着我爱着我,却最大限度地给我飞翔的自由。这一天,夜里回到家门口时,屋里传来了清脆的钟声——是大厅墙上老式挂钟报时的声音。抬手看看表—— 12点。“她们应该都睡了吧。”我想着,轻手轻脚地开门关门,脱鞋进房间……第二天吃早饭时,母亲突然对我说:“你昨天晚上怎么回来那么晚?都12点了吧?这样不好……”我一下愣住了,不知道母亲怎么会这么清楚。我边往母亲的碗里夹菜,一边敷衍着:“娘,我知道了。”以后,每次我回家晚了,第二天母亲总会大概地说出我回家的时间,但不再多说什么。我知道---母亲是在提醒我别回家太晚,提醒我不能对家过于疏淡。而我心头的疑问也越来越大:我每次晚归,母亲是怎么知道的呢?母亲在她43岁那年,因为一场意外,双眼失明,此后便一直生活在无光的世界。那晚,我又是临近12点才回到家中。因为酒喝的太多,我没有回房间睡觉,悄悄地去了阳台,想吹吹风,清醒一下。站了一会,大厅又传来报时的钟声,十二下,清脆而有节奏感,我开始踱回房间。刚到门口,我呆住了,在月光下,母亲正俯身在鞋架前,摸索着鞋架上的一双双鞋——她拿起一双放到鼻子前闻一闻,然后放回去,再拿起另一双……直到闻到我的鞋后,才放好鞋,直起身,转回她的房间。原来,母亲每天都是等待我的回来,为了不影响我和妻子,她总是凭借鞋架上有没有我的鞋来判断我是否回到家中,总是数着挂钟的钟声来确定时间。而她判断我的鞋子的方法竟然是依靠鼻子闻。我的泪水悄然滑出眼眶。我已经习惯以事业忙碌为借口疏淡了对母亲的关心,但母亲却像从前一样时刻牵挂着我。一万个儿子的心能不能抵得上一位母亲的心呢?那以后,我努力拒绝一些应酬,总是尽量早回家。因为我知道,家中有母亲在牵挂着我。母亲是63岁时病逝的,她去世后,我依然保持着早回家的习惯。我总感觉,那清朗的月光是母亲留下的目光,每夜都在凝视着我。又是深夜,下了整整一天的秋雨还在淅淅沥沥地敲打着楼外的玻璃窗,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母亲从我的记忆深处蹑手蹑脚地走出她的小房,走到鞋架前,弯下腰来……(选自《时文选粹》第6辑)5.“我呆住了,在月光下,母亲正俯身在鞋架前,摸索着鞋架上的一双双鞋——她拿起一双放到鼻子前闻一闻,然后放回去,再拿起另一双……直到闻到我的鞋后,才放好鞋,直起身,转回她的房间。”(8分)⑴请你从描写方法和内容上赏析上段语句。(4分)⑵此时此刻,“我”感慨万分。请发挥合理想象,写出“我”当时的心理活动。(4分)6.分析文章开头、结尾语段的作用。(5分)7.文中母亲只说了二句话:①“娘知道,娘担心你……”;②“你昨天晚上怎么回来那么晚?都12点了吧?这样不好……”。上述两句话有何特点,请加以品味。(5分)8.你在学习生活中,一定感受过母亲无言的关爱,请用一段文字描述出来。(文中例子除外)(5分) 【答案】5.⑴运用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了母亲仔细摸索鞋架上的鞋子并依靠鼻子闻的方法判断“我”是否回到家中的过程,体现了母亲对“我”的无微不至的关爱,给予“我”心灵的震撼。⑵写出“惊讶、感动、自责、报答母亲的心里感受过程即可。6.要点: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②开头设置悬念,引发兴趣;③环境描写,渲染气氛;④引出下文(故事的主人公);⑤末段怀念母亲,深化主题。7.字里行间流露出母亲总是细致周到地关心儿女的生活,甚至当儿女长大成人,她还放心不下,母亲不求儿女有很大的成就,只是希望儿子平安健康。语言质朴,饱含母亲怜爱儿子的深情。8.要求:在叙述事例时能从动作、神态(细节)方面来描写母亲,表现母亲的无言的关爱。三、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回答文后各题。(14分)融冰之旅①2008年1月中旬以来,50年罕见的特大冰雪灾害肆虐神州大地,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然而,在冰雪世界上也演出了一个个爱的故事。②1月17日,济南军区某部士官朱应武兴冲冲踏上了返回老家贵州省石阡县金坪村的探亲之路。卧病在床的母亲正在家中盼着他回去。上路时他绝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让他的探亲之路不再平静。③18日凌晨,贵阳火车站,这里滞留了大量的乘客。刚走出车站,朱应武就发现一位身着单衣的青年人低着头,蹲坐在候车室前,面前放着一张求助的纸板。这是一个来贵阳报考研究生,而因雪灾阻路已身无分文,请求帮助的青年学生。当朱应武问清真实情况后,毫不犹豫地掏出400元钱。 ④两天后,朱应武终于坐上车离开了火车站,却又滞留在凯里市运输公司客车站,一等就是十多天。小小的车站里困住了很多旅客。由于长时间滞留,许多人身上的钱所剩无几。朱应武知道后,悄悄地给一些旅客塞一些救急钱,这个30,那个50,路途较远的就给100。刚开始,大家以为他是政府救济人员,并没有太多反应,但当后来知道他只是一名解放军战士时,都被感动了。爱心就此传递着:一位受困的青年旅客用朱应武资助他的钱买了一个毛毯,送给一位抱小孩的妇女。⑤2月3日中午,几经周折,朱应武重新坐上了回家的小客车,但又因行车艰难而停靠路边。天色一点点暗下来,气温越来越低,旅客再待下去随时可能有危险。朱应武从包里掏出军装,穿戴整齐后站了出来:“我是一名军人。这一带我很熟悉,请相信我,跟我来吧。”朱应武把自己带的干粮分发给旅客充饥,并带着他们沿着山路向前面的小镇进发。⑥经过3个多小时艰难跋涉,他们终于来到了龙溪镇。到达之后,有8位旅客已经没有钱住店了,朱应武再一次毫不犹豫地为他们交了住宿费、购买了返家的车票。⑦从1月17日到2月3日,朱应武在路上一共滞留了18天,却先后资助受困旅客50余人,钱物折合共计7000余元,而他自己却一直住着每天15元的小店。⑧这是一次爱心的融冰之旅。归程因冰雪而曲折,但却因爱心而感人。⑨在冰雪中国,类似这样感人的事迹和感动的瞬间还有很多很多:那些顶风冒雪,用镢头铲子夜以继日除冰的解放军战士;那些在冰雪严寒中忘我工作的记者;还有年三十自发赴湘,15天义务救灾的唐山l3位普通农民……⑩雪灾中,一副手套、一顶棉帽,就可以给严寒中的孩子一股温暖,帮他们抵御风雪;一杯热水、一碗泡面,或许就可以让滞留在火车站的旅客,暂时忘掉饥寒,感受到家的温暖;一片积雪的清扫、一铲冰雪的清除,或许就可以让车辆顺利通行,交通尽早恢复。每一场灾难都是无情的,但每一场灾难又都能唤起人性大爱的回归。9.分别概括第③段和第⑤段叙述的事情。(4分)10.标题“融冰之旅”有什么含义?(2分)11.朱应武面对冰冻雨雪的灾难,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12.结合上文,联系下面一则材料,谈谈对你的启示。(5分)材料:十多天来,一支由13位唐山农民组成的“支援救灾小分队”活跃在郴州城乡,他们中年龄最大的62岁,最小的19岁,就是这13位唐山农民带给了人们特别的感动:他们是农民,干不了什么技术活,但哪里最困难,他们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最危险,他们就战斗在哪里。吃不惯湖南菜,他们就吃方便面;没有塑料套靴,他们穿着湿淋淋的鞋袜奋战;受寒了胃痛难忍,他们就用塑料壶盛点热水暖胃…… 也许有人会问,这13位农民到底图个啥?图名?他们是地道的农民,名对他们几乎毫无意义;图利?他们冒着风险自费参与抗灾,所带的几万元钱已经所剩无几。“1976年唐山发生大地震时,如果不是全国人民无私支援我们,能有唐山翻天覆地的变化吗?现在湖南遭了灾,我们也应该支援他们!”这是13位唐山农民的心里话,也是他们最朴素的回答。【答案】9.朱应武资助青年学生。朱应武带领旅客跋涉到龙溪镇。10.①朱应武奋战百年未遇的冰雪。②朱应武温暖遇难人冰冷的心。11.有爱心,有责任感,镇定勇敢。12.材料可以看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责任感已深深影响了许多人。社会需要这样的责任感,朱应武、唐山的13位农民兄弟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青年人一定要向他们学习。四、阅读短文《跪着工作,却让站立者叹服》,完成13——17题。(13分)跪着工作,却让站立者叹服李红梅莫小康①有人这样说他:“这是一个跪着工作的人,却是一个让我们站立者叹服的人!” ②阮文凭,一个残疾人,独自撑起了一所学校。1995年,阮老师被分配到广西凌云县下甲乡河洲村弄怀小学当临时代课教师。开学第一天,阮老师兴奋地拄着拐杖,沿着33道螺旋式盘山石阶爬行,4个小时后,来到了弄怀小学。然而,眼前的校舍,残垣断壁,横梁腐裂;学生一个都没有,学校已停办3年。③没有学生,他就到瑶寨一家一家去动员。每天清晨,他拄着拐杖一步一步挪动。正常人1个小时走完的路程,他却要花4个小时。渴了,爬到山沟里喝一捧山泉水;饿了,从衣兜里取出事先准备的生红薯啃上几口;累了,便在路边石阶上靠着休息一会……④终于有5个孩子返回了课堂。虽然不算多,但却给了他一丝安慰:他仿佛看到了15个,50个……弄怀小学,又传出了久违的读书声。⑤在崎岖的山道上,拐杖用不了,他就手脚并用,一步一步地爬着翻山越岭,即使3个小时跪爬半尺厚的积雪,他都没有缺过一次课。有一天晚上,暴雨倾盆,他往学校赶,心一急,一脚踩滑跌向崖边,拐杖也脱了手。他当时真想大哭一场,要是有人扶他一把该多好啊!⑥11年,弄怀小学在校生从零发展到84人,当地的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有的学生还从这里起步考上了重点高中。为了这些山里娃,阮文凭倾注了他的全部心血。没有乒乓球台,他自制了一个;没有篮球场,他带领学生整出一块平地,并用父亲卖猪仔的400多元买了篮球圈,用木头做了篮球架和篮球板;没有水,他筹措资金3000多元修建了一口水塘……⑦十几年坚持,滴水汇成河。如今,学校已成为全县同类学校中学生数最多、教学质量最高的学校。最近,邻县姑娘陆兰,被阮老师的事迹所感动,与他一起当起了编外临时代课教师,并对他产生了纯真的爱情。⑧一条山路,一个人,一所学校,就这样紧紧地联系在一起。13.下面对文章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A.第①段高度赞扬了阮文凭老师身残志坚的崇高精神。B.第②段划线句子中的数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阮老师开学第一天到弄怀小学时的艰辛。 C.第⑤段划线部分刻画人物形象采用了环境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手法。D.本文选材精当,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14.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请以本段为例,说一说运用此方式的好处。(4分)主要表达方式:(1分)。例子与好处:15.第④段中说到返校的孩子只有5个,可阮老师却“仿佛看到了15个,50个……”,这样写矛盾吗?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16.“十几年坚持,滴水汇成河”这句话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2分)17.阮老师的事迹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请用你掌握的一句古诗来赞美像阮老师这样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的人。(2分)【答案】13.C(该选项中的“语言描写”有误)14.主要表达方式:描写例子与好处:如“挪动”、“爬”等细节(动作)描写,极力渲染了阮老师行动艰难的情景,突出他意志的顽强。又如“啃”、“靠”等动作(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阮老师为动员学生返校而不辞辛劳的场景,体现他的敬业精神。15.不矛盾理解:“5个”是实写,“15个,50个……”是虚写,它表达了阮老师希望有更多的孩子能重返校园的心愿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乐观精神。 16.承上启下(或“过渡”)具体说明:由上文办学之初的艰难至初见成效,转入下文写如今的弄怀小学令人喜悦的现状。17.示例: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等。(能体现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等方面的诗句即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3-01 18:26:29 页数:33
价格:¥3 大小:121.12 KB
文章作者:151****0095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