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教小学美术六上教案【51页】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1

2/51

剩余4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小学六年级美术教学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围绕本科写):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了五年的美术学习,他们对美术了解的也相对较多,大多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其抽象思维、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也相对有所提高。本学期继续一方面进一步培养学生认识美术这一学科的特点,了解更多的美术知识,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体验形、色的变化与魅力。另一方面则更加侧重对美术文化的学习和渗透,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感受美术所带来的乐趣二、教材分析: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运用各种工具材料进行制作。运用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了解书作品的特征,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熟悉美术语言的基本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三、教学目标:1、该教材贴近学生的心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每课的主题都有美术带来的有趣的惊喜,每一课都侧重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中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有不少系列的课,教学内容前后联系比较紧密,非常适合学生较深入地做一个专题。并且有些教学内容还设计成了案例学习、问题学习和项目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应多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究学习,增加学生集体合作的机会。其次本册教材继续体现了人美版教材的可操作性强、贴近生活、关注美术文化的渗透和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等特点。2、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禁毒、法制、安全、环保知识。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1、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和艺术概括力2、继续传授中国画笔墨技能,学生进行彩墨画练习;欣赏中国现代中国画大师作品,培养民族自豪感。3、学习浅显的手工技法。(二)难点:1、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实物中提炼比例透视的运用能力。2、提高学生彩墨画的技法与概括能力,能够独立的完成自己所要想要画的内容。3、在手工中培养学生的耐心、细致能力。四、教学措施:1、教师本人积极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多看、多读、多思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案例。2、在教学中,多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3、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4、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5、注重教学评价,使评价能真正地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6、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7、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开阔视野,进行自学。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备注1开学课堂常规教育12基本形体切挖23点的集合24远去的路25国庆放假6线与造型27风景写生28让剪影动起来29漂浮的画210山山水水211彩墨家园212我做的乐器213废旧物的“新生”保护文物214古建筑的保护215电脑美术——版画效果的图画216中国画与油画欣赏217181920第一课基本形体切挖 教学目标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教学难点: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教学准备师:范图、实例、制作材料生:萝卜、橘子、苹果、肥皂、花泥、小刀教学过程1、导入阶段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生答。师问:我把他们称为圆柱形、六面形、圆锥形、球形,对不对?为什么?因为它们都是有长、宽、高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你们在下面的图片中看到了它们当中谁的身影?师: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之一,它们看似简单,可千万别小瞧了它,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车,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杂的,都是从六面体和圆柱体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今天我们学习用单个六面体或圆柱体进行形体切挖的练习。(欣赏课本范图,讲解结构)2、发展阶段⑴欣赏课本图片,加深形体感受,了解草图画法。⑵请大家根据课本范图尝试制作一个凯旋门,留意小结制作方法,师总结。 ⑶欣赏具有抽象意味的有特色的建筑、日用品等等,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想像。3、本课练习根据草图,在带来的材料上进行切挖练习。4、生作业,师巡视辅导5、作品展示作品摆在展示台上,生评价,师总结。6、拓展纸虽然是一种平面的材料,但在纸上进行切挖以后,用折、卷等方法使它成为立体的形体,也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大家可以回家尝试着制作。第二课点的集合教学目标1.点、线、面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及点的集合形式2.通过对各种点与线的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其掌握不同点的表现形式,从而有选择的进行创作。3.体验点、线作品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艺术修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点与线的集合的形式。教学难点:点、线、面的联系与画面美的体现。教学准备:学生:水粉或水彩颜料、彩笔、彩色纸、剪刀、胶水、铅画纸教师:多媒体课件、作画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一)图片对比导入。说明:课件出示画面效果完全不同的点彩派创始人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塞纳河景色》以及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作品《拾穗者》,请同学们分析不同作品中画面效果的不同之处。在分析回答的过程中,学生经过观察会直观地感到:点彩画画面以点排列的方式绘制,画面效果较为朦胧,与之完全不同的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的画面效仿自然、清晰而真实。1.同学们是否知道这两幅画叫什么名字?作者分别是谁?2.这两件作品画面效果有什么截然不同的地方?(揭示课题)《大碗岛的塞纳河景色》(修拉)《拾穗者》(米勒)(二)知识全面剖析。此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以多媒体课件演示为主,结合学生小组讨论、回答等方式进行。1.点的横向排列形成什么?2.点向四周排列又形成什么?3.点疏密不同的排列会形成怎样不同的效果? 4.点大小不同的排列会形成怎样不同的效果?各种工具表现不同的点。(三)欣赏点的各种形式。1.欣赏生活中动植物身上点的图片。2.中国画里的点和线。(四)点画作品分析。课本中选择了不同种类的点绘画作品,在此,可将各种作品展示于学生面前,通过老师的引导逐一让学生以讨论的方式进行分析,得出不同作品的绘画方式,从而使学生全面了解点的作用及表现形式。1.同学直观感受点彩画、纸拼贴画、纸团蘸色点画、彩笔点画等作品。2.在老师的引导下,小组讨论学生不同的作品以及绘画方式。 (五)学生实际操作。说明:这一环节是学生充分展示个性、表现自我、相互交流、体验乐趣的过程。学生能否根据课上所学知识与技能,将画面的艺术效果表现出来,是这一环节的根本。在此过程中,教师随时给予指导和肯定,使学生的画面及时保留较好的效果。 学生操作的过程是对知识技能加深与掌握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点画方式进行作画。因为本课从技法上讲相对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学生也可选择或参考课本中的作品进行临摹。作业要求:1.选择点画方法之一进行创作或临摹。第三课远去的路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变化规律。2、学习、了解平行线和消失点概念。3、欣赏名家作品,品味透视在美术中的魅力。4、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视变化。教学重点:1、了解和掌握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2、透视基本规律的运用。教学难点:透视规律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的运用教学准备:名家美术作品、建筑风景照片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导阶段结合课本中的文字描述,分组欣赏、讨论课本和老师提供的图片,理解什么是透视现象。二、发展阶段1、小结透视现象所产生的规律。2、什么是视平线和消失点。(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 3、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区别。(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教师用几何形体示范什么是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4、课堂作业根据学习要求,组织学生到学校周围观察,注意体会物体的透视变化规律。三、课后整理1、回家收集相关的一些建筑、风景等图片,巩固知识。2、准备好第二节课的工具材料。第二课时一、引导阶段1、检查课前准备2、回顾透视的基础知识点二、发展阶段1、讲解临摹作画的基本过程(1)、先观察图片中事物的特征,寻找出符合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2)、构图(考虑安排主体物的合理位置)。(3)、用线描表现(刻画主题物的特征)。(4)、整理画面。2、讲评作业(1)、两位学生为一组,相互交换作业,进行评比。(以是否准确表现出透视变化为标准)(2)、老师统一点评。三、拓展阶段可以进行现场写生或者默写体现透视变化的作业。 第四课线与造型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初步认识线造型的艺术特点,并能运用正确的技法进行线造型的创作,锻炼学生手脑协调能力,使健康和谐地发展。2.能力目的:掌握硬质线材的表现手法,学会用曲卷、折叠、连接等手法进行线造型的创作。培养学生初步的立体造型能力和多维空间想像能力。3.感觉线造型的艺术特点,体会线造型结构带来的审美趣味,培养学生合理用材巧妙用材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用金属线材创作一个艺术造型。难点:线造型的创意表现。教学过程一、认识软材与硬材。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上课所备的工具材料情况。2.教师从教学知识说起,引导学生认识“线”。线:两点之间作连接,便是线。3.教师拿实物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软材,什么是硬材。点明本课学习硬线造型。导入本课,板书课题。二、欣赏认识线造型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线造型作品和学生作品中,认识线造型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2.引导学生线造型作品。 三、学习线造型的表现方法。四、实践操作,练习创作线造型。五、作业展示,共享创作成果。第五课风景写生教学目标:1.学习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2.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提高造型能力与构图能力。教学重点:了解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如何把透视和构图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第1课时)欣赏、分析课本图例,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师:“同学们学习了基本的透视知识。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他们是如何运用哪些透视方法的。”巩固、加深对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和成角透视(两点透视)的理解。引导学生分析他们的特点。了解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欣赏课本第2页下方的图片,了解白色方框的作用,师:“这些方框我们称之为取景框,在风景写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就象照相机的镜头,照出来的景色美不美和拍摄者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所以画面的美不美和你们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师展示“回”字形的取景框。并介绍其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在没有取景框的情况下,可用双手架成“口”字形进行取景。 以图片或照片资料为例或通过对窗外景物的观察,讲解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风景写生中的近景、中景、远景的概念。如何利用取景框进行取景构图。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中房屋的各条棱边会有什么变化。如何在画面中确定“视平线”和“消失点”。欣赏一些风景画和学生习作。步骤:观察——取景——构图——描绘——修改——收拾完成(二)发展阶段 (第2-4课时)1、取景构图实地风景写生选择操场或顶楼阳台先集中引导学生进行取景,观察建筑物的透视变化,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分散开进行实地风景写生。老师巡视辅导,及时帮助学生改正错误。第六课让剪影动起来教学目标:1、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2、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3、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皮影的图片、文字资料。2、准备黑色卡纸、针线、竹条、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3、选择几个传统剧目或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所选择的剧目或故事,内容和情节应简单、易懂。第一课时一、引导阶段。 1、学生之间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皮影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皮影知识。2、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点。(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3、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上的图例、技法点击栏目中的剪影人物制作过程,想一想皮影该如何制作。(1)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2)第二步:用针线缝上手臂、腿。(3)第三步:装上木棍。二、发展阶段。1、将学生根据剧目或故事,分成8组,分小组进行构思、合作创作。(提示学生要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来考虑人物的造型特点。)2、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3、未完成的可以在课后接着制作。4、准备下节课的表演,想一想改怎样表演。第二课时剪影表演课前准备:布置环境一、8个小组将自己制作的剪影,轮流进行表演、展示。体验民间皮影艺人的表演技能。二、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总结、点评。三、总结: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同感。 四、拓展:用透明胶片等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试着制作彩色的皮影,在课余,同小伙伴一起演一演。第七课漂浮的画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初步探索有关浮力的知识,并能根据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有创意的设计。2、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将艺术创造与科学研究完美结合的意识,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启发学生探究简单的浮力知识,并结合身边废旧物品进行有创意的设计与制作。教学难点:在制作漂浮物时,创新地使用材料,制作方法精细。教学过程:一、游戏导人游戏l:发给学生每人一支吸管,提出游戏要求:你能想到几种令吸管在水中漂浮起来的方法?游戏2:抢答——如果给你一把吸管,让它们漂浮在水面上.设想一下都可能有哪些不同的造型?二、思考反馈吸管为什么可以漂浮?铁很重,为什么轮船却能漂浮在海上? 三、信息交流a.组织学生进行信息交流。b.哪位科学家最早发现了浮力?c.你知道有哪些关于浮力的小故事吗?四、合作探究组织学生分组探究:(材料:铁、纸、不同造型的盒子、木片、泡沫、毛笔等。)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材料可以漂浮?看一看:书中同学作品给了你哪些启发?试一试:运用折、剪、卷、组合等不同手段,你能用手边的材料组织什么样的漂浮物的造型?讲一讲:你能设想一下它的功能及装饰吗?五、探索实践提出作业要求: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一个能浮在水面上的新颖美观的玩具。第八课山山水水教学目标:1.欣赏现代优秀画家的山水画,激发学生表现祖国大好河山的创作欲望。2.学习山水画的构图特点及远景近景的不同画法,初步学会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提高绘画能力。教学重点:山水画勾、皴、点、染的技法学习。山水画的远景近景着色整理等具体技法。教学难点:山水画的构思及构图。 教学准备:1.教师:国画用具、宣纸、范画、教材、录像。2.学生:书、国画用具、学具。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1.由画树引入山水画的新课内容。2.板书课题:学画中国画——山山水水三.讲授新课:1.山水画:以描绘山川、自然景色为主题的绘画。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三大画种之一(山水、花鸟、人物)具有几千年历史。2.欣赏画家作品:分析三种不同风格3.技法讲解:勾、皴、擦、点、染4.出示范画,学生欣赏:四.布置作业,提出要求:1.根据自己的理解,参照范画,画一幅山石。学习技法。2.可以先在报纸上练习外型。五.学生作画,教师辅导:第九课彩墨家园教学目标:复习、巩固水墨画的基础知识。即,工具材料,用笔用墨。学习几种动物的画法。 教学重、难点:训练学生的用笔、用墨。用笔用墨的技法、技巧,以及动物的造型。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几张小动物的照片。准备好笔、墨、宣纸等。教师准备几幅小动物的图片。教师准备范图。教学过程:1.简要地复习国画的基础知识和用笔用墨等作画技巧。2.教师出示几幅动物的水墨画,并结合课本的范图,引导学生进行欣赏。a.欣赏灵活多变的用笔,加深中锋、侧锋以及点笔的了解。b.欣赏用墨焦、浓、重、淡、轻五色,加深学生对墨色的了解。c.构图以及动物的造型。d.欣赏名家名作,了解名家的风格及其代表性作品。了解几位画坛大师,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3.教师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了解作画的全过程,并归纳出步骤:a.讲解归纳动物的大形体。b.讲述调墨、调色。c.分步作画,讲解画动物的先后顺序。d.修改调整完成。4.布置作业,画两幅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麻雀、虾。5.老师巡回指导,主要是用笔、用墨以及动物的造型。6.征集作业、讲评,提高审美能力。(三)课后拓展收集徐悲鸿、齐白石等画家的资料,了解马和虾的画法。第十课我做的乐器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欣赏了解乐器及乐器的发展,学习运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乐器。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设计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乐器难点:设计乐器教具准备:教师:有关青铜编钟、藏族大鼓、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等乐器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学生:准备制作乐器的竹筒、铁管、铁盒、陶泥……。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教师播放几段乐曲让学生欣赏。2、请学生猜一猜是什么乐器发出的乐曲,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青铜编钟、藏族大鼓、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等乐器的不同音效。3、请学生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乐器的资料。4、教师出示图片并简要介绍乐器的发展、乐器的种类,并让学生欣赏不同的乐器发出的不同的音效。 5、原始社会(用兽骨、陶泥等制作乐器)-----奴隶社会(青铜制作精美的乐器)-----封建社会(乐器的用料、工艺更为讲究,多样如:青铜编钟、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等)-----至今(居住在我国西南(云南、贵州、四川)和西北(青海、宁夏、甘肃、新疆、西藏)地区一些少数民族仍旧是用手工来制作乐器。如:藏族大鼓,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韵味。(二)、发展阶段1、教师出示乐器的图片,引导学生归纳乐器的形状及特征。2、教师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设计乐器,教师讲解乐器的制作方法。3、学生思考先画出自己的设计草图并进行小组交流。4、教师根据学生的设计构思进行启发性的讲评。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作业:利用竹筒、铁管、铁盒、陶土等材料制作乐器。交流与评价:1、展示学生制作的乐器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构思及制作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自己是怎样解决的。2、师生交流评价。3、布置下节课工具。第十一课废旧物的“新生命”教学目标:1、认识科学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地位。2、自己或小组合作用绘画或工艺制作等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科学对我们人类生活的贡献。3、并用绘画、工艺制作等多种形式表现科学创造这一学习过程,培养其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 探索科学对生活发展的作用,并以绘画、工艺制作等形式加以展示。教学难点:思考与体会科学对人类发展的影响。教学准备:绘画材料或制作材料、资料教学过程:1、引入:(1)乘坐时空穿梭机回到古代,去看一看那时候人们的生活状态,如建筑、交通、通讯等。(2)想一想现在人们的生活有了哪些变化?(3)是什么力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2、学生讨论并回答。3、讲授新课:(1)学生分组,从建筑、交通、通讯、医学、日常用品等方面,将自己收集到的材料进行交流,探究科学的发展带给我们的变化。(2)学生可对现在的科学发明或生活进行幻想。4、启发创作:(1)引导学生看书中的学生作品,了解体现学科功能的表现方法。(2)欣赏一些运用科学技术设计的生活用品。5、作业要求:用绘画或制作的方法,表现一副体现科学性并具有一定功能的主题作品。6、展示作品:科技产品发布会,设计师展示自己小组的设计作品,并进行讲解。7、小结 第十二课保护文物教学目标:1.调查了解本地区的文物资源,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2.通过欣赏、绘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3.绘制宣传小报,了解保护文物的意义,增强学生的保护意识。教学重点:1.调查了解本地区的文物资源,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2.通过欣赏、绘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教学难点:通过欣赏、绘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课前准备:老师准备:(1)收集当地的文物图片和文字资料。(2)就事先了解当地博物馆或文物保护单位,以便组织学生参观。学生准备:铅笔、彩色水笔、颜料、彩色纸等各种绘画工具材料或陶土等手工制作工具与材料。教学过程:1.引导阶段(1)引导学生欣赏收集当地的文物图片和文字资料。(2)分小组讨论交流,感受文物的美感。(3)教师讲解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过程和成就,让学生了解祖先创造的优秀文化。2.发展阶段 (1)教师讲解一些资料展示卡、宣传小报和实物仿制的方法,为学生更好地作业创造必要的条件。(2)作业完成后布置在教室里,互相评价、欣赏。3.收拾与整理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各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4.课后拓展让学生回家多搜集一些历史文物资料,尽力寻找生活所在地的历史文物,增进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加强保护文物的责任意识。第十三课古建筑的保护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建筑的风格特点及保护古建筑的意义。2、增强对传乘民族文化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点: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这些伟大的古建筑物是祖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技术的结晶,从而认识到,爱我中华,保护好国宝是我们新一代神圣的职责。教学难点:通过考察,调查,史学声进一步认识到我国古代建筑的文化特色,从而提高认识美丑的能力,潜移默化地爱护文物的道德教育。课前准备:收集古代建筑的图片,资料。(制成幻灯片或挂图)教学过程:(一)上课,师生问好揭示课题——《中国古代建筑欣赏》,作启发性谈话。“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我国的建筑,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在东方乃至世界享有盛誉.今天介绍的我国古代建筑均具有代表性和历史意义,是人类建筑宝库中的瑰宝,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如中国的万里长城与埃及的金字塔称得上是世界的奇迹.还有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雄伟,最古老的宫殿建筑;西藏的布达拉宫,是世界上现存海拔最高,保存最好,历史最悠久的宗教建筑……”(二)请同学谈谈见到古建筑时的心情,描述见到古建筑的外貌等等。(三)教师谈谈自己见过的古建筑,谈谈身临其境的感受,(如青岛崂山瀑布;曲埠孔府,孔庙;泰山绝顶;海南南山等等。)(四)根据部分古建筑的文化内涵和特定的历史背景,教师作适当的介绍和讲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破坏,偷盗,价值)(五)弄清古建筑与仿古建筑不同的概念:古建筑:是前人保存下来的遗产,是国宝。仿古建筑:是现代人按古人建筑的模样新做的,不是文物。中国的古建筑一般都由石,砖,木构成,特别是木结构的建筑常因战争,火灾等人为因素和自然灾害的破坏,原貌很难保存.但宁波的保国寺历千载而完好如初,它是江南至今保存最好的一座北宋木结构殿。堂.其建筑奇特雄伟,令人神往.保国寺由此成为我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六)简介部分古建筑:万里长城嘉峪关布达拉宫北京故宫太和殿颐和园杭州西湖山西恒山悬空寺苏州网师园,拙政园(七)课后小结 第十四课电脑美术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打开电脑并进入操作系统画图程序的界面。2.指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和复制、粘贴游戏。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和复制、粘贴游戏。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组合新颖的画面。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师:同学们我们学过电脑绘画,并且用画图软件画了很多漂亮的画,那么你们用画图软件画过那些画?都用到了画图软件中的那些工具?生:铅笔工具师:老师这里也有一幅同学的电脑作品,是一只小鸟,可是它很孤单,它想让同学们为它找一个同样的伙伴,可以用什么办法去找呢?(二)新授阶段生:用手来画,画一个和它一样的。生:用电脑绘画。师:用那一种方法更简单?生:电脑绘画讨论:从画图软件中的那里可以找到?去找找看!(让学生上讲台来找给大家看。)师:请同学们试一试,一起来制作更多的。生: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电脑绘画有趣吧!老师也非常喜欢用电脑绘画。想不想和老师共同完成一张电脑画?生:想。师:我来操作,你们帮我思考。(讲解绘画过程)(三)学生创作 教师辅导(四)互评第十五课中国画与油画欣赏教学目标1.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绘画的发展史,和中国绘画都有着那些的表现技法。2.增强学生们的知识和对美学的认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3.让学生主体参与,在绘画作品中找到最能打动自己的地方在哪儿里。教学重点:首先,我们在接触中国绘画的时候就应该明确它的绘画工具都有哪些?各种不同的画法都能体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其次,每幅美术作品都有一定的喻意,它的涵义是什么?教学难点:通同学们看作的同时要想,安表现的是怎么样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引目标、激发兴趣首先,把自己准备好的国画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看,把他们的目光吸引过来。接下来看过作品后大家都知道那些是国画哪些是油画,问一问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今天我就来告诉大家。二、创设条件.自主参与 分别的介绍作品的内容和具体要表现的含义。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把画面设计成什么样子的呀?你都想在画面上画什么呀?例:如果我是作者,我就要把天空画成红色的,因为它向征着热情等等。三.组织教学。体验发现。大家可以看一下罗中立的<父亲>>这幅作品,我们通过这幅作品能想到什么呀?他的手里拿着饭要什么呀?大家可以一起来讨论相互的交换一下意见。四、引导创新、应用实践通过今天的美术课大家都掌握了什么知识,要想表现作者不同和心里情感。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方向尝试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果我要画一幅作品,我应该怎样去体现。五、反思小结、巩固提高让同学们自己去总结作品用自己的观点去解释同时在掌握了最基本的中国绘画的工具和分类外我们更应该进一步的去挖掘更加深刻的东西。六、研究性作业:同学们在了解中国绘画的同时让他们自己去书店或家里找一些有关中国绘画的书籍,去总结其创作意图。第一课基本形体切挖教学目标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 教学难点: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教学准备师:范图、实例、制作材料生:萝卜、橘子、苹果、肥皂、花泥、小刀教学过程1、导入阶段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生答。师问:我把他们称为圆柱形、六面形、圆锥形、球形,对不对?为什么?因为它们都是有长、宽、高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你们在下面的图片中看到了它们当中谁的身影?师: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之一,它们看似简单,可千万别小瞧了它,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车,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杂的,都是从六面体和圆柱体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今天我们学习用单个六面体或圆柱体进行形体切挖的练习。(欣赏课本范图,讲解结构)2、发展阶段⑴欣赏课本图片,加深形体感受,了解草图画法。⑵请大家根据课本范图尝试制作一个凯旋门,留意小结制作方法,师总结。⑶欣赏具有抽象意味的有特色的建筑、日用品等等,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想像。3、本课练习根据草图,在带来的材料上进行切挖练习。 4、生作业,师巡视辅导5、作品展示作品摆在展示台上,生评价,师总结。6、拓展纸虽然是一种平面的材料,但在纸上进行切挖以后,用折、卷等方法使它成为立体的形体,也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大家可以回家尝试着制作。第二课点的集合教学目标1.点、线、面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及点的集合形式2.通过对各种点与线的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其掌握不同点的表现形式,从而有选择的进行创作。3.体验点、线作品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艺术修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点与线的集合的形式。教学难点:点、线、面的联系与画面美的体现。教学准备:学生:水粉或水彩颜料、彩笔、彩色纸、剪刀、胶水、铅画纸教师:多媒体课件、作画工具、材料教学过程(一)图片对比导入。说明: 课件出示画面效果完全不同的点彩派创始人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塞纳河景色》以及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作品《拾穗者》,请同学们分析不同作品中画面效果的不同之处。在分析回答的过程中,学生经过观察会直观地感到:点彩画画面以点排列的方式绘制,画面效果较为朦胧,与之完全不同的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的画面效仿自然、清晰而真实。1.同学们是否知道这两幅画叫什么名字?作者分别是谁?2.这两件作品画面效果有什么截然不同的地方?(揭示课题)《大碗岛的塞纳河景色》(修拉)《拾穗者》(米勒)(二)知识全面剖析。此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以多媒体课件演示为主,结合学生小组讨论、回答等方式进行。1.点的横向排列形成什么?2.点向四周排列又形成什么?3.点疏密不同的排列会形成怎样不同的效果?4.点大小不同的排列会形成怎样不同的效果?各种工具表现不同的点。(三)欣赏点的各种形式。1.欣赏生活中动植物身上点的图片。 2.中国画里的点和线。(四)点画作品分析。课本中选择了不同种类的点绘画作品,在此,可将各种作品展示于学生面前,通过老师的引导逐一让学生以讨论的方式进行分析,得出不同作品的绘画方式,从而使学生全面了解点的作用及表现形式。1.同学直观感受点彩画、纸拼贴画、纸团蘸色点画、彩笔点画等作品。2.在老师的引导下,小组讨论学生不同的作品以及绘画方式。 (五)学生实际操作。说明:这一环节是学生充分展示个性、表现自我、相互交流、体验乐趣的过程。学生能否根据课上所学知识与技能,将画面的艺术效果表现出来,是这一环节的根本。在此过程中,教师随时给予指导和肯定,使学生的画面及时保留较好的效果。学生操作的过程是对知识技能加深与掌握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点画方式进行作画。因为本课从技法上讲相对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学生也可选择或参考课本中的作品进行临摹。作业要求:1.选择点画方法之一进行创作或临摹。第三课远去的路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平行线和消失点概念。3、欣赏名家作品,品味透视在美术中的魅力。4、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视变化。教学重点:1、了解和掌握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2、透视基本规律的运用。教学难点:透视规律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的运用教学准备:名家美术作品、建筑风景照片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导阶段结合课本中的文字描述,分组欣赏、讨论课本和老师提供的图片,理解什么是透视现象。二、发展阶段1、小结透视现象所产生的规律。2、什么是视平线和消失点。(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3、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区别。(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教师用几何形体示范什么是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4、课堂作业根据学习要求,组织学生到学校周围观察,注意体会物体的透视变化规律。三、课后整理1、回家收集相关的一些建筑、风景等图片,巩固知识。2、准备好第二节课的工具材料。 第二课时一、引导阶段1、检查课前准备2、回顾透视的基础知识点二、发展阶段1、讲解临摹作画的基本过程(1)、先观察图片中事物的特征,寻找出符合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2)、构图(考虑安排主体物的合理位置)。(3)、用线描表现(刻画主题物的特征)。(4)、整理画面。2、讲评作业(1)、两位学生为一组,相互交换作业,进行评比。(以是否准确表现出透视变化为标准)(2)、老师统一点评。三、拓展阶段可以进行现场写生或者默写体现透视变化的作业。第四课线与造型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初步认识线造型的艺术特点,并能运用正确的技法进行线造型的创作,锻炼学生手脑协调能力,使健康和谐地发展。2.能力目的:掌握硬质线材的表现手法,学会用曲卷、折叠、连接等手法进行线造型的创作。培养学生初步的立体造型能力和多维空间想像能力。 3.感觉线造型的艺术特点,体会线造型结构带来的审美趣味,培养学生合理用材巧妙用材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用金属线材创作一个艺术造型。难点:线造型的创意表现。教学过程一、认识软材与硬材。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上课所备的工具材料情况。2.教师从教学知识说起,引导学生认识“线”。线:两点之间作连接,便是线。3.教师拿实物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软材,什么是硬材。点明本课学习硬线造型。导入本课,板书课题。二、欣赏认识线造型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线造型作品和学生作品中,认识线造型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2.引导学生线造型作品。三、学习线造型的表现方法。四、实践操作,练习创作线造型。五、作业展示,共享创作成果。第五课风景写生教学目标:1.学习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 2.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提高造型能力与构图能力。教学重点:了解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如何把透视和构图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第1课时)欣赏、分析课本图例,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师:“同学们学习了基本的透视知识。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他们是如何运用哪些透视方法的。”巩固、加深对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和成角透视(两点透视)的理解。引导学生分析他们的特点。了解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欣赏课本第2页下方的图片,了解白色方框的作用,师:“这些方框我们称之为取景框,在风景写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就象照相机的镜头,照出来的景色美不美和拍摄者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所以画面的美不美和你们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师展示“回”字形的取景框。并介绍其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在没有取景框的情况下,可用双手架成“口”字形进行取景。以图片或照片资料为例或通过对窗外景物的观察,讲解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风景写生中的近景、中景、远景的概念。如何利用取景框进行取景构图。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中房屋的各条棱边会有什么变化。如何在画面中确定“视平线”和“消失点”。欣赏一些风景画和学生习作。步骤:观察——取景——构图——描绘——修改——收拾完成(二)发展阶段 (第2-4课时)1、取景构图实地风景写生 选择操场或顶楼阳台先集中引导学生进行取景,观察建筑物的透视变化,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分散开进行实地风景写生。老师巡视辅导,及时帮助学生改正错误。第六课让剪影动起来教学目标:1、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2、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3、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皮影的图片、文字资料。2、准备黑色卡纸、针线、竹条、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3、选择几个传统剧目或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所选择的剧目或故事,内容和情节应简单、易懂。第一课时一、引导阶段。1、学生之间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皮影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皮影知识。2、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点。(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3、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上的图例、技法点击栏目中的剪影人物制作过程,想一想皮影该如何制作。(1)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 (2)第二步:用针线缝上手臂、腿。(3)第三步:装上木棍。二、发展阶段。1、将学生根据剧目或故事,分成8组,分小组进行构思、合作创作。(提示学生要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来考虑人物的造型特点。)2、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3、未完成的可以在课后接着制作。4、准备下节课的表演,想一想改怎样表演。第二课时剪影表演课前准备:布置环境一、8个小组将自己制作的剪影,轮流进行表演、展示。体验民间皮影艺人的表演技能。二、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总结、点评。三、总结: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同感。四、拓展:用透明胶片等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试着制作彩色的皮影,在课余,同小伙伴一起演一演。第七课漂浮的画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初步探索有关浮力的知识,并能根据身边的废旧材料进行有创意的设计。 2、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将艺术创造与科学研究完美结合的意识,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启发学生探究简单的浮力知识,并结合身边废旧物品进行有创意的设计与制作。教学难点:在制作漂浮物时,创新地使用材料,制作方法精细。教学过程:一、游戏导人游戏l:发给学生每人一支吸管,提出游戏要求:你能想到几种令吸管在水中漂浮起来的方法?游戏2:抢答——如果给你一把吸管,让它们漂浮在水面上.设想一下都可能有哪些不同的造型?二、思考反馈吸管为什么可以漂浮?铁很重,为什么轮船却能漂浮在海上?三、信息交流a.组织学生进行信息交流。b.哪位科学家最早发现了浮力?c.你知道有哪些关于浮力的小故事吗?四、合作探究 组织学生分组探究:(材料:铁、纸、不同造型的盒子、木片、泡沫、毛笔等。)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材料可以漂浮?看一看:书中同学作品给了你哪些启发?试一试:运用折、剪、卷、组合等不同手段,你能用手边的材料组织什么样的漂浮物的造型?讲一讲:你能设想一下它的功能及装饰吗?五、探索实践提出作业要求: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一个能浮在水面上的新颖美观的玩具。第八课山山水水教学目标:1.欣赏现代优秀画家的山水画,激发学生表现祖国大好河山的创作欲望。2.学习山水画的构图特点及远景近景的不同画法,初步学会中国画的基本技法,提高绘画能力。教学重点:山水画勾、皴、点、染的技法学习。山水画的远景近景着色整理等具体技法。教学难点:山水画的构思及构图。教学准备:1.教师:国画用具、宣纸、范画、教材、录像。2.学生:书、国画用具、学具。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1.由画树引入山水画的新课内容。2.板书课题:学画中国画——山山水水三.讲授新课:1.山水画:以描绘山川、自然景色为主题的绘画。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三大画种之一(山水、花鸟、人物)具有几千年历史。2.欣赏画家作品:分析三种不同风格3.技法讲解:勾、皴、擦、点、染4.出示范画,学生欣赏:四.布置作业,提出要求:1.根据自己的理解,参照范画,画一幅山石。学习技法。2.可以先在报纸上练习外型。五.学生作画,教师辅导:第九课彩墨家园教学目标:复习、巩固水墨画的基础知识。即,工具材料,用笔用墨。学习几种动物的画法。教学重、难点:训练学生的用笔、用墨。用笔用墨的技法、技巧,以及动物的造型。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几张小动物的照片。准备好笔、墨、宣纸等。教师准备几幅小动物的图片。教师准备范图。教学过程: 1.简要地复习国画的基础知识和用笔用墨等作画技巧。2.教师出示几幅动物的水墨画,并结合课本的范图,引导学生进行欣赏。a.欣赏灵活多变的用笔,加深中锋、侧锋以及点笔的了解。b.欣赏用墨焦、浓、重、淡、轻五色,加深学生对墨色的了解。c.构图以及动物的造型。d.欣赏名家名作,了解名家的风格及其代表性作品。了解几位画坛大师,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3.教师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了解作画的全过程,并归纳出步骤:a.讲解归纳动物的大形体。b.讲述调墨、调色。c.分步作画,讲解画动物的先后顺序。d.修改调整完成。4.布置作业,画两幅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麻雀、虾。5.老师巡回指导,主要是用笔、用墨以及动物的造型。6.征集作业、讲评,提高审美能力。(三)课后拓展收集徐悲鸿、齐白石等画家的资料,了解马和虾的画法。第十课我做的乐器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欣赏了解乐器及乐器的发展,学习运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乐器。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设计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乐器难点:设计乐器教具准备:教师:有关青铜编钟、藏族大鼓、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等乐器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学生:准备制作乐器的竹筒、铁管、铁盒、陶泥……。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教师播放几段乐曲让学生欣赏。2、请学生猜一猜是什么乐器发出的乐曲,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青铜编钟、藏族大鼓、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等乐器的不同音效。3、请学生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乐器的资料。4、教师出示图片并简要介绍乐器的发展、乐器的种类,并让学生欣赏不同的乐器发出的不同的音效。5、原始社会(用兽骨、陶泥等制作乐器)-----奴隶社会(青铜制作精美的乐器)-----封建社会(乐器的用料、工艺更为讲究,多样如:青铜编钟、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等)-----至今(居住在我国西南(云南、贵州、四川)和西北(青海、宁夏、甘肃、新疆、西藏)地区一些少数民族仍旧是用手工来制作乐器。如:藏族大鼓,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韵味。(二)、发展阶段1、教师出示乐器的图片,引导学生归纳乐器的形状及特征。2、教师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设计乐器,教师讲解乐器的制作方法。 3、学生思考先画出自己的设计草图并进行小组交流。4、教师根据学生的设计构思进行启发性的讲评。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作业:利用竹筒、铁管、铁盒、陶土等材料制作乐器。交流与评价:1、展示学生制作的乐器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构思及制作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自己是怎样解决的。2、师生交流评价。3、布置下节课工具。第十一课废旧物的“新生命”教学目标:1、认识科学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地位。2、自己或小组合作用绘画或工艺制作等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科学对我们人类生活的贡献。3、并用绘画、工艺制作等多种形式表现科学创造这一学习过程,培养其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探索科学对生活发展的作用,并以绘画、工艺制作等形式加以展示。教学难点:思考与体会科学对人类发展的影响。教学准备:绘画材料或制作材料、资料教学过程:1、引入: (1)乘坐时空穿梭机回到古代,去看一看那时候人们的生活状态,如建筑、交通、通讯等。(2)想一想现在人们的生活有了哪些变化?(3)是什么力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2、学生讨论并回答。3、讲授新课:(1)学生分组,从建筑、交通、通讯、医学、日常用品等方面,将自己收集到的材料进行交流,探究科学的发展带给我们的变化。(2)学生可对现在的科学发明或生活进行幻想。4、启发创作:(1)引导学生看书中的学生作品,了解体现学科功能的表现方法。(2)欣赏一些运用科学技术设计的生活用品。5、作业要求:用绘画或制作的方法,表现一副体现科学性并具有一定功能的主题作品。6、展示作品:科技产品发布会,设计师展示自己小组的设计作品,并进行讲解。7、小结第十二课保护文物教学目标:1.调查了解本地区的文物资源,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2.通过欣赏、绘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3.绘制宣传小报,了解保护文物的意义,增强学生的保护意识。教学重点: 1.调查了解本地区的文物资源,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2.通过欣赏、绘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教学难点:通过欣赏、绘制文物,了解其用途和作用。课前准备:老师准备:(1)收集当地的文物图片和文字资料。(2)就事先了解当地博物馆或文物保护单位,以便组织学生参观。学生准备:铅笔、彩色水笔、颜料、彩色纸等各种绘画工具材料或陶土等手工制作工具与材料。教学过程:1.引导阶段(1)引导学生欣赏收集当地的文物图片和文字资料。(2)分小组讨论交流,感受文物的美感。(3)教师讲解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过程和成就,让学生了解祖先创造的优秀文化。2.发展阶段(1)教师讲解一些资料展示卡、宣传小报和实物仿制的方法,为学生更好地作业创造必要的条件。(2)作业完成后布置在教室里,互相评价、欣赏。3.收拾与整理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各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4.课后拓展 让学生回家多搜集一些历史文物资料,尽力寻找生活所在地的历史文物,增进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加强保护文物的责任意识。第十三课古建筑的保护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建筑的风格特点及保护古建筑的意义。2、增强对传乘民族文化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点: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这些伟大的古建筑物是祖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技术的结晶,从而认识到,爱我中华,保护好国宝是我们新一代神圣的职责。教学难点:通过考察,调查,史学声进一步认识到我国古代建筑的文化特色,从而提高认识美丑的能力,潜移默化地爱护文物的道德教育。课前准备:收集古代建筑的图片,资料。(制成幻灯片或挂图)教学过程:(一)上课,师生问好揭示课题——《中国古代建筑欣赏》,作启发性谈话。“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的建筑,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在东方乃至世界享有盛誉.今天介绍的我国古代建筑均具有代表性和历史意义,是人类建筑宝库中的瑰宝,是我国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如中国的万里长城与埃及的金字塔称得上是世界的奇迹.还有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雄伟,最古老的宫殿建筑;西藏的布达拉宫,是世界上现存海拔最高,保存最好,历史最悠久的宗教建筑……” (二)请同学谈谈见到古建筑时的心情,描述见到古建筑的外貌等等。(三)教师谈谈自己见过的古建筑,谈谈身临其境的感受,(如青岛崂山瀑布;曲埠孔府,孔庙;泰山绝顶;海南南山等等。)(四)根据部分古建筑的文化内涵和特定的历史背景,教师作适当的介绍和讲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破坏,偷盗,价值)(五)弄清古建筑与仿古建筑不同的概念:古建筑:是前人保存下来的遗产,是国宝。仿古建筑:是现代人按古人建筑的模样新做的,不是文物。中国的古建筑一般都由石,砖,木构成,特别是木结构的建筑常因战争,火灾等人为因素和自然灾害的破坏,原貌很难保存.但宁波的保国寺历千载而完好如初,它是江南至今保存最好的一座北宋木结构殿。堂.其建筑奇特雄伟,令人神往.保国寺由此成为我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六)简介部分古建筑:万里长城嘉峪关布达拉宫北京故宫太和殿颐和园杭州西湖山西恒山悬空寺苏州网师园,拙政园(七)课后小结第十四课电脑美术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打开电脑并进入操作系统画图程序的界面。2.指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和复制、粘贴游戏。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和复制、粘贴游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组合新颖的画面。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师:同学们我们学过电脑绘画,并且用画图软件画了很多漂亮的画,那么你们用画图软件画过那些画?都用到了画图软件中的那些工具?生:铅笔工具师:老师这里也有一幅同学的电脑作品,是一只小鸟,可是它很孤单,它想让同学们为它找一个同样的伙伴,可以用什么办法去找呢?(二)新授阶段生:用手来画,画一个和它一样的。生:用电脑绘画。师:用那一种方法更简单?生:电脑绘画讨论:从画图软件中的那里可以找到?去找找看!(让学生上讲台来找给大家看。)师:请同学们试一试,一起来制作更多的。生:巩固练习。师:同学们电脑绘画有趣吧!老师也非常喜欢用电脑绘画。想不想和老师共同完成一张电脑画?生:想。师:我来操作,你们帮我思考。(讲解绘画过程)(三)学生创作 教师辅导(四)互评 第十五课中国画与油画欣赏教学目标1.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绘画的发展史,和中国绘画都有着那些的表现技法。2.增强学生们的知识和对美学的认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3.让学生主体参与,在绘画作品中找到最能打动自己的地方在哪儿里。教学重点:首先,我们在接触中国绘画的时候就应该明确它的绘画工具都有哪些?各种不同的画法都能体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其次,每幅美术作品都有一定的喻意,它的涵义是什么?教学难点:通同学们看作的同时要想,安表现的是怎么样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引目标、激发兴趣首先,把自己准备好的国画作品展示给同学们看,把他们的目光吸引过来。接下来看过作品后大家都知道那些是国画哪些是油画,问一问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今天我就来告诉大家。二、创设条件.自主参与分别的介绍作品的内容和具体要表现的含义。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把画面设计成什么样子的呀?你都想在画面上画什么呀?例:如果我是作者,我就要把天空画成红色的,因为它向征着热情等等。三.组织教学。体验发现。大家可以看一下罗中立的<父亲>>这幅作品,我们通过这幅作品能想到什么呀?他的手里拿着饭要什么呀?大家可以一起来讨论相互的交换一下意见。四、引导创新、应用实践 通过今天的美术课大家都掌握了什么知识,要想表现作者不同和心里情感。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方向尝试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果我要画一幅作品,我应该怎样去体现。五、反思小结、巩固提高让同学们自己去总结作品用自己的观点去解释同时在掌握了最基本的中国绘画的工具和分类外我们更应该进一步的去挖掘更加深刻的东西。六、研究性作业:同学们在了解中国绘画的同时让他们自己去书店或家里找一些有关中国绘画的书籍,去总结其创作意图。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小学 - 美术
发布时间:2021-12-15 11:00:15 页数:51
价格:¥15 大小:13.44 MB
文章作者:yuanfe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