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模板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6

2/16

剩余1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模板1. 文章体裁是什么? 此文是一篇 :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 2. 记叙文六要素? (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能通过六要素理解记叙文。3.如何找文章的中心句: 文章的中心句就是能揭示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捕捉文章的中心句,首先要熟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再找出能揭示文章中心的句子。其次,是要掌握文章中心句子的特点。那么如何找中心句呢?一般在开篇,或结尾,一般是议论性总结性的句子。  1)从题目去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有的题目就是中心句。 2)从总起句去找。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内容,所以就是中心句。 3)从结尾上去找。有些文章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4)从反复句上去找。有的文章为了突出某种意思,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反复出现同一个句子,它就是中心句。 5)从议论句上去找。文中议论处往往透露出文章的中心,因此,议论句中的关键句就是中心句。 6)从哲理性句上去找。有的句子很有哲理性,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 7)从含义深长的句子上去找。有的句子中意义含而不露,蕴藏着深长的意义,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 8)从过渡句上去找。有的文章往往用过渡句来点明中心句。4.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途径及格式: 1)借助题目。 2)要素归纳法。 3)摘录主要句子。 4)合并段意。 5)人物、事物、事件 格式。 格式1:1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谁做了什么。  2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什么。3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格式2:  略式:人物+事件  详尽式:(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第16页共16页 补充:归纳文章中心的途径——题目;中心句;开头结尾;内容感知。 5、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6、划分层次? (1) 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 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 总分总(掐头去尾) 具体方法: 1、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   2、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3、找标志词 7、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 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如何品问题目:从内容、中心、线索、设置悬念、修辞(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不同含义(题目不同含义: 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等六个方面体会。 8.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深入浅出、富有感染力、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9.写作手法及作用?(1) 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突出事物的特点的效果。 (2) 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 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第16页共16页 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5) 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使形象鲜明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对比事物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使形象更鲜明,特点更显著,道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锐。和衬托相比,对比没有主次。 (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 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 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 (9)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渲染: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 (11)类比:以浅寓深,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12)以小见大:通俗易懂,易于引起读者兴趣。 (13)反语(反讽):有2种作用: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感情和揭露批判。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遇到其他手法请及时补允。 (14)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15)引用的手法。如名句、箴言之类的  (16)先声夺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气势强烈 (17)采用题记,显得隽永深刻,有文采。  (18)开头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和定基调。   (写作)表现手法类解题思路: (1)确认所用表现手法。 (2)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 (3)结合文句内容作答。 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 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第16页共16页 10,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思想内容和结构)说明文阅读知识考点及答题技巧一、说明文基本知识 (一)了解说明文的特点     1、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事物说明文);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事理说明文)的一种文体。 2、与其它文体的区别: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授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3、说明文的分类 (1)从对象上: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如《苏州园林》,说明“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征。 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科学的说明了死海不死的原因在于“海水的咸度很高”。   (2)从语言上:生动性说明文、平实性说明文。(二)把握说明对象和特征 说明对象即文章说明的话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二是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篇说明文仅仅明确了说明对象是不够的,要进一步理解说明文的内容。还要重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这是分析一篇说明文的关键所在。只有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深入地理解说明对象。以此为突破口,进而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中心内容等。要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不能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而要了解事物内在的本质。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第16页共16页 从分析标题入手。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其特征,如《死海不死》:有的标题用陈述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如《看云识天气》;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如《猪链球菌又到人间作孽》。    1、从分析材料入手。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在文章中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文章中有足以概括特征、本质的语句。通过对全文的阅读分析,可以把它找出来;二是文章中没有全面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的语句,或者虽然有,但不集中,需要通过对全文的分析把它概括出来。如《死海不死》一文,围绕死海的特征。2、从三个角度进行说明:先说死海的“死”(现象特征),再说死海的“不死”(本质特征),最后又说到死海的“不死”与“死”(现状与未来发展特征)。这样死海的全面特征便被一层一层地揭示出来了。又如《苏州园林》一文,围绕“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特点,从五个方面加以说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以及门窗雕镂琢磨和颜色等。 (三)、理清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 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时间顺序的语言标志是表时间的词语。    2、空间顺序:     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空间顺序的语言标志是表方位的词。 3、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就是以思维的规律为序。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递进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由性能到功用、由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局部等等。层层深入,逻辑条理十分清楚。     分析说明顺序的方法有三种: 1、认清说明的对象,分析说明顺序。     2、把握语言标志。“读”出说明顺序。     3、分清主次。综合归纳。(四)领会“十大”说明方法     巧记方法:分列作下举,打摹作图引     1、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第16页共16页 作用:有条理地说清楚事物或事理。 2、列数字: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作用:其作用是能把说明对象的特点说得更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如《故宫博物院》一文中介绍太和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就是典型的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3、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     作用:突出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成因、结构等。如《苏州园林》一文中作者就将苏州园林的特点和北京的园林作比较,说明了它极少使用彩绘的特征。     4、下定义:即用简明扼要的话对被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做周全、周密地规定地说明。它用一种基本固定的判断句式。揭示出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本质属性。     作用: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能够科学、严密和简明地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使说明对象更加严密。如《奇妙的克隆》一文中对克隆进行了科学的解释,即下定义为“不仅仅指无性繁殖,凡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个群体,都叫克隆”。 5、举例子:即举出实物来说明事物。作用:可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便于读者理解和认识。如《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为了说明“纬度位置对物候的影响”,作者便例举了南京和北京的桃花、刺槐花开花的时间加以说明。    6、打比方:即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对事物作形象的说明。     作用: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如《中国石拱桥》中“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让读者更形象、更清晰地了解了石拱桥的特点。     7、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     作用: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写道:“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样显得十分生动、活泼。  8、作诠释:能通俗地介绍或解说事物或事理的特点或特性。作用:能够通俗易懂地介绍(解说)事物(事理)的性质和特点。  9、画图表:这是一种运用直观的示意图和表格等形式,说明事物和事理的一种说明方法。作用:能够直观、形象地说明比较抽象、复杂的事理,给人以清晰的认识,便于理解和记忆。 第16页共16页 10、引资料:就是引用有关资料、故事、名言、诗词等来充实说明的内容,或者作为说明的依据。作用:能使文章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也可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如: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这个定义,主语与宾语的内涵与外延完全一致,可以颠倒。即说“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也行。而“铀,是银白色的金属”,则是诠释。其内涵与外延都不相等,“铀”的外延要小于“银白色的金属”的外延,因而主语与宾语不能倒过来说,即不能说“银白色的金属是铀”。作诠释的语言虽不像下定义那样要求严格,但也须简明、准确、通俗易懂。(五)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1、准确:用最恰当的词把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性的东西表达出来。   2、简明:简练明晰,用精练的语言把意思表达的清清楚楚。     3、周密:说明的语言要做到严密,没有疏漏,无懈可击。 要揣摩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重点在于了解遣词造句是怎样说明事物的特点的。从而理解其作用,领会其妙处。可从以下三点入手:  1、在语境中体会中心词语的准确性。 2、重视具有修饰性功能的词语表义的准确性。     3、留心关联词语在表意准确性上的特殊作用。 二、说明文考类题及答题技巧 1、考察对说明对象的把握。 看题目、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如果是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既是说明对象。如果是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则是对象加特征,答案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如:《看云识天气》,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及怎样看云识天气。 2、考察对说明事物特征的把握。 答题技巧:尽量从原文中找原句作答,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如《中国石拱桥》中关于它的三大特点: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3、考察说明顺序。 第16页共16页 常见题型:对某些段落或语句的顺序是否能调换。答:A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到……顺序介绍事物,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或者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调换后不符合逻辑。B在总分关系中,分部分与前文总部相照应。常见题型:文章这样安排顺序有何好处?答:A文章是按照……顺序进行说明的,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B和前文存在意义对应,调理清晰说明了……。 4、辨别说明方法及作用。 近几年中考试题,不但要考查考生辨别运用了何种说明方法,而且还要指出具体说明方法的作用。(见上面第一部分说明方法部分) 5、考察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的把握。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对策:答:(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 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6、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这类题,其答案的形式通常为:说明了……介绍……。解题目方法:先找中心句;然后结合语段中对说明 特征的概括,进行认真提炼。 第16页共16页 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一、什么是议论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这种表达方式为主,表明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和主张的文章。 二、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2.论据: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事实和道理。论据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形式。 3.论证: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它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纽带。论证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 三、论点、论据、论证之间的关系 在议论文中,论点是统帅,它以论据为基础,依据论据来证明,论据和论证始终为论点服务,这三者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 四、议论文分类 从论证方式看,议论文可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立论是指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正面阐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立论文章要做到论点正确鲜明,论据充分有力,论证合乎逻辑。驳论文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的文章。批驳对方论点主要有三种方式:①直接驳斥对方论点;②通过批驳对方的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③通过批驳对方的论证来驳倒对方论点。 五、议论文的结构 一般议论文的思路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在这个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又可以分为两大类: 1.“横式”。在论证中,文章的几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展开的。“横式”结构有三种基本类型:①“总论——分论——总论”式;②“总论——分论”式;③“分论——总论”式。 2.“纵式”。在论述中,文章的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次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纵式”结构有两种类型:①“层层深入”式,先提出论点,而后步步深入,逐层阐发;②“起承转合”式。 考点一 寻找与归纳论点 考向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归纳论点的几个技巧 (1)关注文章标题 议论文的标题有三种:①论点式标题。②论题式标题。③缘由式标题。这三种标题与文章的论点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我们可以从议论文的标题上得到启示。 (2)关注议论文的开篇和结尾段 第16页共16页 比较规范的议论文,结构往往是“总分总”的,提出论点后就进行论证,因此,论点大多出现在文章的首尾部分。 (3)关注论点的标志性词语 论点出现前,大多有诸如“启示我们”“告诉我们”“我明白了”“我懂得了”“由此可见”“总之”“综上所述”“所以”“因此”等词语,这些就是论点的标志性词语,这些词语后面的句子,往往就是文章的论点。 (4)关注论据 议论文中,论据是用来论证论点的,论据和论点的关系,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从论据可以推断文章的论点。阅读议论文时,应该重视对论据的阅读,看论据都是围绕着一个什么中心来证明的,如果两个论据是对立着的,那就找对立中的相同点,这样也能准确地把论点找到。 考向2 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 掌握常见的几种提出论点的方式: (1)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2)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3)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4)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归结出中心论点。(5)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考点二 分析补充论据 考向1 指出文中列举的事例或引用的名言有什么作用。 [答题技巧]  (1)明确其论据类型。(2)联系论点具体分析其作用。(3)掌握答题模式: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的作用。 考向2 为文中某个论点选择或补写论据。 补写论据要一“看”两“注意”  (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补写的是名言还是事例。 (2)注意格式。事实论据的表述格式一般为:什么人+什么事+结果怎么样。加上分析:正因为……,所以……,正体现了……。如有字数限制,务必遵照要求。 (3)注意准确性。补写名言、格言、警句等道理论据,要注意其准确性。 考向3 判断论据能不能证明论。 [答题技巧]  解答此类题目的唯一标准是,看所给论据能不能支持论点。具体分析时,要抓住所给材料中的关键词。 第16页共16页 考点三 理清议论文的思路 考向1 把握文章的结构,概括层次大意。 [答题技巧] (1)把握议论文思路的整体特征。 (2)注意文章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过渡词等关键性的文字,据此给文章划分层次。 (3)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层意。 考向2 前后段落或句子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 [答题技巧] (1)看所给段落或句子与前后文之间有没有照应关系。 (2)再看所给段落或句子之间有没有先后关系,比如时间上、逻辑上等。 [答题模式]  (1)不能。因为这几段和第×段的××句是一一对应关系。(2)不能。因为这几段存在着逻辑顺序或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考向3 指出议论文开头段落和结尾段落的作用。 [答题技巧]  从下面几个方面把握: (1)议论文开头段的作用有:①直接提出中心论点;②以某种事例或名言引出中心论点。回答开头段的作用时,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方式。 (2)议论文结尾的作用有:①深化中心论点,得出结论;②发出号召或劝勉人们;③补充论证,使论证严密。 (3)议论文中间段的作用:①承上启下;②为下文作铺垫;③与上文照应。   一、四种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常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如下: 1.举例论证:列举名人事例或自己经历的事例证明观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因为事实胜于雄辩。 2.道理论证:引用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公式定理等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有很强的论证力度。 3.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进行鲜明的对比,是非曲直分明,印象深刻。 4.比喻论证: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可以把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二、议论文语言的特点 1.用词准确:概念使用准确,定、状等修饰成分恰当。 第16页共16页 2.语言鲜明:表述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手法和特殊句式,增强生动性和说服力。 3.语言概括:事实叙述简单明了。 4.用词严密: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考点四 辨析论证(方法) 考向 指出语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答题技巧] 辨析论证,抓住要点 (1)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特点。见“必备知识一”。 (2)了解常见论证方法的作用。如举例论证,使论证更为具体,增强说服力;道理(引用)论证,使说理更深刻、透彻,增加论据的权威性;比喻论证,使论证生动形象,易被人接受;对比论证,形成了鲜明对照,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增强了说理的透彻性。 (3)掌握答题模式: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先从内容上考虑,再从论证角度考虑常用的模式为:这一段(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使得说理……(好处)。 考点五 揣摩议论文的语言 考向1 句中加点词语可不可以删掉,或加点词有什么作用? [答题技巧] (1)表明态度:能或不能。 (2)指出这个词在句中的意思。 (3)指出删除后句子的意思。 (4)总结:删除后,表达不严谨,语言不严密,使论证缺少说服力。 考向2 加点词指代了什么? [答题技巧] 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 二是从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第16页共16页 散文阅读常识及答题技巧一、散文知识储备 (一)、明确概念 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 形散: 1、 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第16页共16页  (三)、散文的分类 (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 (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 衬托     对比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咏物寄情     寓理于事    融情于事 先抑后扬  以小见大 (五)、散文的线索 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七)、散文的语言 (1)质朴、自然 (2) 生动、形象 (3)深刻、隽永 二、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一)、整体感知 考点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 考点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 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 考点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例1:2006年资阳市中考题《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1题: 本文以…… 为线索。通过对母亲四次参加孩子家长会的描写,勾勒出孩子的成长历程,塑造了一个的母亲形象,歌颂了母爱的伟大。 (二)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2.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4.反问:加强语气5.反复:强调6.对比:突出其中一个。7.对偶:句式整齐 结构统一8.夸张:极力的表现。 第16页共16页 (三)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及作用 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例如:《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2题,当儿子接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母亲“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花”,问:句中“悲喜交加”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赏析] 这是一篇短小却蕴含了深刻哲理的文章。文中的母亲可谓用心良苦,每次,她都能把老师的批评、指责、不屑化作表扬、鼓励,如点点春雨般洒在儿子的心头,激励儿子充满自信的成长。这样的教育,与我们平常所见的大多数家庭教育恐怕有很大的不同。我们的很多家长,崇尚的是批评的武器,而且,往往是一种扩大化的批评。读完这篇文章,不妨想一想,哪一种教育更好? 这篇文章以千余字的篇幅叙述了一个孩子从上幼儿园到考上大学的十几年的人生经历,其中,作者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阅读的时候,不妨想象一下:这个并不聪明的孩子,是怎样在母亲的鼓励下刻苦学习,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 (四)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就好像为它遮上了一层面纱。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隐身”术,有的放矢地去分析。 例如:《给我未来孩子的信》中第3题:“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这些高尚的情趣会支撑你的一生,使你在最严酷的冬天也不会忘记玫瑰的芳香。’这句话的实际意思什么? (五)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一般应两方面去分析: 1.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2.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六)仿写句子 例如:《给我未来孩子的信》第4题的仿写句子: 你的心要如溪水般柔软,你的眼波要像春天一样妩媚。 答题指导: 一仿句式结构:你的      要如       般,你的      要像       一样。  二仿修辞手法:比喻,还应注意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 三仿语法:填写的尽量是名词、名词、形容词; 四仿语意的内容和范围:应表达出与上下文和谐的句意,即希望孩子(你)对待他人要关爱、应珍惜与别人的交往与感情。 第16页共16页 参考答案:你的话要如春风般温暖,你的笑容要像阳光一样灿烂。 (七)、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方法:1、必须用第一人称; 2、须在整体感知基础上,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例如: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4题:他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请发挥想象把孩子未说的话补写出来。 (八)、自拟题目并作答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探讨疑难问题。” 此类题目要求着眼于全段,从内容、结构、写法、语言入手命题,作答并要求正确。 方法指导: 如:1、问一个句子的修辞及其作用; 2、仿、续写句子; 3、理解重点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及深层含义; 4、概括段意; 5、谈谈读完本段后的感受等。 6、请在第几段自选两处作批注。 注意: 抄试卷上原题、模仿试卷上原题出题者不得分或得低分; 答案过于简单或题目本身质量不高者,均得分较低; 答案不正确者,不给分。本题根据拟题质量的高低给分。 (九)、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 例1:有这样一题:“第四段中‘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一句,人们会不由得想起宋代一位著名诗人的名句。请写出诗人的姓名和诗句。 例2、文章结尾“山谷里有一声长叫,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意味深长,请你写出一句与此意境或写法相似的古诗文。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十)、感悟拓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作出评价。” 例1、《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5题:你赞成文中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吗?如赞成,请简述理由;如不赞成,请为文中的老师提一条建议。 例2、《给我未来孩子的信》最后一题这样问:“读了这篇文章,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简要说一说。”方法指导:启示应从原文中引出来;评价应表明态度及说明支撑的理由。 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来。第16页共16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1-26 09:00:03 页数:16
价格:¥8 大小:35.28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