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地球上的大气 新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6

2/36

剩余3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地球上的大气新题练习题汇编一.选择题(共12小题)1.(2021秋•历下区校级期中)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经被广泛使用,如图所示,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100千米处,据其可能探测到的现象,探空气球探测到水汽集中的层次是(  )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热层2.(2021秋•浙江月考)2021年夏季京津冀三省市的降水达到508.3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48.8%,从河南到山西接连因汛情登上热搜。今年华北雨季开始偏早、结束偏晚、总雨量偏大的原因不包括(  )A.副热带高压脊偏北偏西B.副热带高压弱且北移慢C.夏季风强,雨带北移快D.华北低压的影响3.(2021秋•长宁区校级期中)如图为我国某时期两带分布图(阴影区为雨带)。一般情况下,该时期最可能为(  )A.4、5月B.6、7月C.7、8月D.9、10月4.(2021•广东学业考试)如表是我国华北某地天气状况数据。与前两日相比,11月4日最高气温较低的原因是(  )日期最高气温天气状况第36页共36页,11月2日19℃晴11月3日17℃霾、多云11月4日16℃霾、雨A.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减弱B.大气逆辐射增强C.大气反射作用增强D.大气吸收作用减弱5.(2021秋•镜湖区校级期中)人们推测原始大气的成分接近于(  )A.现大气成分B.月球大气成分C.太阳大气成分D.火山喷出气体成分6.(2021秋•浙江期中)随着二氧化碳排放的减少,会导致图中(  )A.①增加B.②减少C.③减少D.④减少7.(2021秋•普宁市校级期中)低层大气中除了干洁空气,还含有水汽和杂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低层大气中的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多②水的相变不能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③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④水汽和杂质含量会因时空差异而变化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8.(2021秋•台州期中)北京时间2021年9月25日,孟晚舟女士乘坐的政府包机国航CA552航班从加拿大起飞,飞跃北极上空,当晚顺利降落深圳(22°32′N,114°03′E)宝安国际机场,在被加拿大非法拘押1028天后,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若飞机保持一万米高度从北极上空飞往深圳的途中,不考虑天气因素,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第36页共36页,A.一直在平流层中平稳飞行B.一直在对流层中颠簸飞行C.从对流层进入平流层,先颠簸后平稳D.从平流层进入对流层,先平稳后颠簸9.(2021秋•长宁区校级期中)深秋,我国北方农民在寒潮来袭时常用浓烟笼罩菜地,以防止大面积冻害,其主要原因是浓烟(  )A.散射太阳辐射,增加大气温度B.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C.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D.阻挡冷锋前进,防止大面积作物冻害10.(2021秋•石景山区校级期中)如图为我国局部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此时,下列城市中风向为偏南风的是(  )A.成都B.郑州C.兰州D.广州11.(2021秋•第36页共36页,钦南区校级期中)2018年初中国南方的雪灾天气大气的逆温现象有关,逆温是指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增高的现象,下面四幅图有利于近地面污染物扩散的是(  )A.B.C.D.12.(2021秋•津南区校级期中)读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图中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  )A.受风带1影响,台湾东部夏季多暴雨B.受该气压带影响,撒哈拉沙漠地区终年炎热干燥C.受风带2影响,澳大利亚东南部40°S以南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D.受该气压带和风带2的交替控制,地中海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二.解答题(共8小题)13.(2021秋•青海期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中A气压带是因为赤道地区终年炎热,空气  而形成的。第36页共36页,(2)图中气压带A是  气压带,C是  气压带,E是  气压带。(3)图中风带B是  风带,D是  风带。(4)图中风向D  风。(5)随  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两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  ,冬季  。14.(2021秋•临沂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1)依据图示,描述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2)依据图示,说明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通过什么来实现。(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意义。15.(2021秋•台州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霾,又称“灰霾”,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埃、烟粒或盐粒等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千米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材料二:逆温是对流层中气温垂直分布的一种特殊现象,在低层大气中,通常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其实,气温也会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我们将这种特殊的现象称为逆湿。材料三:图1为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图2表示低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情况。第36页共36页,(1)近年来,我国霾天气频繁出现,专家认为霾天气的频发主要与人类自身的活动改变了低层大气的  成分有关。该成分对降水形成的主要影响是  。(2)低层大气所在的大气层是  ,通常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  ,原因是  。(3)图2中的两种情形,不利于近地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  现象(填“正常”或“逆温”),理由是  。(4)某城市发生霾天气的当日,昼夜温差会  (填“变大”或“变小”,请从“低碳经济,绿色出行”角度对减轻该城市霾危害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16.(2021秋•高邮市期中)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图1)和“某地的气压状况图”(图2),图2是图1中的A层某地,该地位于北半球,图2中3、4、5位于等压面上,1、2位于等高面上,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A为  层,C为  层。(2)图1中,B层是航空的理想空域的原因是  。(3)图2中1、2、3、4、5、甲、乙表示气压相等的代码是  (可多选),表示气压最低的代码是  ,表示气温最高的代码是  。(4)在图2中用箭头(“→”)绘制甲、乙之间的热力环流。(5)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说明  (甲、乙)地上空多云雾,其原因是  。17.(2021秋•镜湖区校级期中)读图“大气垂直分层图”,完成下列小题。(1)图中a、b、c、d四条曲线中,正确反映地球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的是  第36页共36页,。其中A为  层,B为  层,C为  层。(2)A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该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其平均垂直递减率为每千米气温下降  ℃。(3)A、B、C层中,臭氧层位于  层,电离层位于  层,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天气复杂多变的是  层,大气中的污染物多集中在  层。(4)臭氧层之所以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其主要作用是  。18.(2021秋•渭滨区校级期中)读“等压面分布图”及“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1中①、②、③、④、⑤五地中,气压最高的是  ,气压最低的是  。(2)图1中甲、乙两地中,空气下沉的是  ,气压低的是  ,若甲为陆地、乙为海洋,则此时为  (白天或夜晚),吹  (海风或陆风)。(3)图1中若甲、乙之间的温差减少,该区域的热力环流将  (增强或减弱);若该地位于南半球,且甲纬度较低,则甲、乙两地之间的风向为  风。(4)写出图2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A  ;B  ;C  ;D  ;E  。A地区全年雨量充沛,其主要原因是  。19.(2021秋•丹凤县校级期中)图a为热力环流示意图,图b是三圈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第36页共36页,(1)图a中a、b两地气压状况为a  b(填“>”或“<”),气温状况为a  b(填“>”或“<”)。(2)若图a所示地区在南半球,理论上,a、b之间的稳定水平气流方向为  ,c、d之间的稳定水平气流方向为  。(3)图b所示时期,太阳直射点在  半球。(4)图b中数字  表示低纬环流圈,字母  表示副极地低气压带,其形成原因为  (填“热力作用”或“动力作用”)。(5)图b所示,字母e表示的风带为  。20.(2021秋•丹凤县校级期中)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中A、G、I表示的辐射名称依次是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来自  。(3)当排放大气污染物增多时,G会  (增强或减弱)。(4)与晴天相比,阴天B会  (增加或减少)。(5)从大气的受热过程角度说明建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的原理。第36页共36页,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1.(2021秋•历下区校级期中)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经被广泛使用,如图所示,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100千米处,据其可能探测到的现象,探空气球探测到水汽集中的层次是(  )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热层【考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图文结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大气的热力状况.【分析】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地面,因此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平流层由于臭氧层吸收紫外线而增温,因此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升高,在高层大气中,气温先降低再升高。【解答】解:探空气气记录的高度至100km范围,因此经过了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根据大气的组成成分以及大气分层的原理可知水汽、固体杂质主要分布在对流层,所以探空气球探测到水汽集中在对流层,A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大气垂直分层以及各层的特点,掌握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即可。2.(2021秋•浙江月考)2021年夏季京津冀三省市的降水达到508.3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48.8%,从河南到山西接连因汛情登上热搜。今年华北雨季开始偏早、结束偏晚、总雨量偏大的原因不包括(  )A.副热带高压脊偏北偏西B.副热带高压弱且北移慢C.夏季风强,雨带北移快D.华北低压的影响【考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地理知识生活化;全球性大气环流.【分析】我国东部地区为季风区,受夏季风的影响,雨带具有一定的规律。正常情况下,五月雨带在东南沿海登陆;六月雨带移到江淮地区,在江淮之间摆动一个月左右,形成梅雨天气,同时区华北地区春旱严重;七、八月份雨带到达华北和东北等地,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天气;9月份雨带南移;10月份,雨季结束。第36页共36页,【解答】解:华北雨季开始偏早、结束偏晚、总雨量偏大的原因是夏季风快速北移,在北方停留时间长,表明副热带高压强且北移速度快,B叙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属于基础题,掌握雨带在我国的推移规律和影响因素。3.(2021秋•长宁区校级期中)如图为我国某时期两带分布图(阴影区为雨带)。一般情况下,该时期最可能为(  )A.4、5月B.6、7月C.7、8月D.9、10月【考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气候变化图.【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锋线雨带的推移规律,五月,雨带徘徊在南岭一带;六月,雨带移到长江流域以后,在江淮之间摆动一个月左右(梅雨);七月上旬,雨带开始向北向西推移,七、八月份到达华北、东北等地。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天气;(六、七、八月西南、两广地区还受西南季风影响)9月份,雨带南移;10月份,雨季结束。【解答】解:通过图片可知目前除了西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之外,基本上都处于雨区,而我们知道长江中下游6,7月份是梅雨季节,7,8月份因为副高的北移,会出现伏旱天气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是对于中国雨线移动的掌握和长江流域气候的把握!4.(2021•广东学业考试)如表是我国华北某地天气状况数据。与前两日相比,11月4日最高气温较低的原因是(  )日期最高气温天气状况11月2日19℃晴11月3日17℃霾、多云第36页共36页,11月4日16℃霾、雨A.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减弱B.大气逆辐射增强C.大气反射作用增强D.大气吸收作用减弱【考点】大气的受热过程.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大气的热力状况.【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在大气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大气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可见光的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解答】解:11月4日为霾和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故最高气温较低的原因是大气反射作用增强。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以及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属于基础知识,难度小。5.(2021秋•镜湖区校级期中)人们推测原始大气的成分接近于(  )A.现大气成分B.月球大气成分C.太阳大气成分D.火山喷出气体成分【考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大气的热力状况.【分析】地球大气层是地球内部喷发出的气体在地球的引力作用下吸附到地球周围而形成的。【解答】解:地球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有的大气成分差别较大,A错误。月球体积和质量较小,没有形成大气层,B错误。太阳的大气以氢气为主,与原始大气差别较大,C错误。由于原始大气层是由于地球内部其他喷出形成,因此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火山喷出气体成分类似,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地球原始大气的形成过程。6.(2021秋•浙江期中)随着二氧化碳排放的减少,会导致图中(  )第36页共36页,A.①增加B.②减少C.③减少D.④减少【考点】大气的受热过程.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大气的热力状况.【分析】如图,①是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是削弱后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解答】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可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将地面辐射释放能量的绝大部分截留在对流层大气中,同时地面还可以靠吸收大气逆辐射,直接补偿地面的热量损失。故二氧化碳减少,对①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地面辐射的影响不明显,ABC错误。二氧化碳减少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减少,补偿给地面的热量也减少,即④大气逆辐射减少,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的内容是大气受热过程,结合二氧化碳对图中过程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判断。7.(2021秋•普宁市校级期中)低层大气中除了干洁空气,还含有水汽和杂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低层大气中的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多②水的相变不能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③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④水汽和杂质含量会因时空差异而变化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考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情境文字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地球的圈层结构.【分析】本题考查大气的知识,大气圈是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其中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少量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其主要成分是N、O,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氮是干洁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地球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氧是大气中含量次多的成分,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很少,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也是调节地表温度的重要气体。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极少,但它能够强烈吸收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解答】解:低空大气的组成主要包括干洁空气和水汽和固体杂质,水汽和固体杂质较少,故①错。水的相态变化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影响近地面和大气的温度,故②错。第36页共36页,固体杂质作为凝结核,是凝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故③对。大气中的水汽和杂质因时空不同而差异很大,故④对。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低空大气的成分及其作用,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掌握低空大气空气的组成及其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2021秋•台州期中)北京时间2021年9月25日,孟晚舟女士乘坐的政府包机国航CA552航班从加拿大起飞,飞跃北极上空,当晚顺利降落深圳(22°32′N,114°03′E)宝安国际机场,在被加拿大非法拘押1028天后,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若飞机保持一万米高度从北极上空飞往深圳的途中,不考虑天气因素,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一直在平流层中平稳飞行B.一直在对流层中颠簸飞行C.从对流层进入平流层,先颠簸后平稳D.从平流层进入对流层,先平稳后颠簸【考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地球的圈层结构.【分析】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2、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3、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解答】解:由于对流层厚度在不同纬度有差异,高纬度对流层厚度约为8﹣9千米,低纬度约为17﹣第36页共36页,18千米,若飞屋保持约一万米的高度从北极上空飞往深圳上空,由平流层进入对流层,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对流层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故二人途中感受是先平稳飞行,后上下颠簸,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其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其特点。9.(2021秋•长宁区校级期中)深秋,我国北方农民在寒潮来袭时常用浓烟笼罩菜地,以防止大面积冻害,其主要原因是浓烟(  )A.散射太阳辐射,增加大气温度B.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C.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D.阻挡冷锋前进,防止大面积作物冻害【考点】大气的受热过程.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课本知识迁移类开放题;分析与综合思想;课本知识迁移;大气的热力状况.【分析】寒潮的出现,往往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入侵南方的强寒潮,常常会使长江以南地区的农作物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在草原牧区,寒潮带来的暴风雪会覆盖草场,断绝饲料来源,有时还会使体弱的牲畜直接受冻致死。在干燥地区,寒潮引起的“沙暴”不仅刮走土壤表面的细土,大大损耗土壤肥力,而且还可以埋没田园。【解答】解:寒潮是冬半年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指的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寒潮南下使所经过的地区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随着雨雪天气。深秋,我国北方地区的农民在寒潮来袭时常用浓烟笼罩菜地,以防止大面积冻害,主要原理是浓烟阻挡冷锋前进,防止大面积作物冻害。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深秋我国北方农民在寒潮来袭时常用浓烟笼罩菜地,以防止大面积冻害的原因,调用储备知识分析解决问题。10.(2021秋•石景山区校级期中)如图为我国局部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此时,下列城市中风向为偏南风的是(  )第36页共36页,A.成都B.郑州C.兰州D.广州【考点】大气运动的原因和风的受力分析.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等压线图;热点问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全球性大气环流.【分析】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在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解答】解: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结合题中图可知成都的风向为偏南风,郑州、兰州和广州风向均为偏北风。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风向的判读方法。11.(2021秋•钦南区校级期中)2018年初中国南方的雪灾天气大气的逆温现象有关,逆温是指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增高的现象,下面四幅图有利于近地面污染物扩散的是(  )A.B.第36页共36页,C.D.【考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地球的圈层结构.【分析】题意表明,逆温是指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增高的现象,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增高会使得“热的、轻的空气在上,冷的、重的空气在下”,不利于产生对流,使得空气中的污染物不易在垂直方向上扩散。【解答】解:选项中四幅图中,图B、图C和图D均在不同高度出现了逆温现象,不利于近地面污染物的扩散,而图A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有利于近地面污染物扩散,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逆温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12.(2021秋•津南区校级期中)读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图中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  )A.受风带1影响,台湾东部夏季多暴雨B.受该气压带影响,撒哈拉沙漠地区终年炎热干燥C.受风带2影响,澳大利亚东南部40°S以南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D.受该气压带和风带2的交替控制,地中海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考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全球性大气环流.【分析】全球共分为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图示风带1为东南风,应该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风带2是西北风,应该位于南半球的西风带。【解答】解:A.台湾位于北半球,风带1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故A错误。B.撒哈拉沙漠地区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此高压是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故B错误。第36页共36页,C.澳大利亚东南部40°S以南地区地处南半球中纬度地区,受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的控制,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故正C确。D.地中海沿岸位于北半球,不可能受到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控制,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熟练掌握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二.解答题(共8小题)13.(2021秋•青海期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中A气压带是因为赤道地区终年炎热,空气 受热膨胀上升 而形成的。(2)图中气压带A是 赤道低 气压带,C是 副热带高 气压带,E是 副极地低 气压带。(3)图中风带B是 东北信 风带,D是 盛行西 风带。(4)图中风向D 西南 风。(5)随 太阳直射点 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两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 偏北(北移) ,冬季 偏南(南移) 。【考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读图题;图文结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全球性大气环流.【分析】(1)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受冷收缩下沉。(2)根据各气压带所在纬度位置可判断出来。(3)根据风带所在纬度位置判断。(4)根据图中箭头判断风向。(5)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南北移动。【解答】解:(1)根据热力环流相关知识,可知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2)赤道附近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南北纬30°附近形成的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纬60°附近形成的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3)根据课本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可知,B为东北信风带,D为盛行西风带。第36页共36页,(4)风向指风的来向,图中箭头表示西南风。(5)气压带和风带受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气压带北移,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南移。故答案为:(1)受热膨胀上升(2)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3)东北信风带;盛行西风带(4)西南风(5)太阳直射点;偏北(北移);偏南(南移)【点评】本题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和移动规律,属于基础题,需要同学们识记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14.(2021秋•临沂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1)依据图示,描述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2)依据图示,说明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通过什么来实现。(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意义。【考点】大气的受热过程.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大气的热力状况.【分析】(1)大气对太阳的辐射作用包括大气吸收、反射、散射。(2)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的作用把热量返还给地面,从而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第36页共36页,(3)绿地增温慢导致地面辐射弱,气温较低;同时绿地吸收二氧化碳,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弱,气温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周围的热量,也起到降温作用。【解答】(1)依据图示,当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散射可见光,大气中的云层和较大颗粒的尘埃,将投射在其上的太阳辐射的一部分,反射回宇宙空间,可见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反射作用、散射作用、吸收作用。(2)依据图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表现为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可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地面辐射释放的能量,绝大部分都被截留在对流层大气中,使大气增温;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大气辐射大部分向下射到地面;射向地面的辐射,其方向与地面辐射相反,被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又把热量归还给地面,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绿地和水泥地面的比热容不同,绿地比热容大,吸热慢,等量的太阳辐射使覆盖植被的绿地比水泥面增温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被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就少,气温较低;绿色植被通过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弱,气温降低;绿地中绿色植物和土壤中水分丰富,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周围的热量,也起到降温作用,一定程度上屋顶绿化降低了城市上空的气温,起到了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意义。故答案为:(1)反射作用;散射作用;吸收作用。(2)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3)等量的太阳辐射使覆盖植被的绿地比水泥面增温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被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就少,气温较低;绿地吸收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弱,气温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周围的热量,也起到降温作用。【点评】本题考查大气的受过程的原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15.(2021秋•台州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霾,又称“灰霾”,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埃、烟粒或盐粒等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千米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材料二:逆温是对流层中气温垂直分布的一种特殊现象,在低层大气中,通常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其实,气温也会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我们将这种特殊的现象称为逆湿。第36页共36页,材料三:图1为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图2表示低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情况。(1)近年来,我国霾天气频繁出现,专家认为霾天气的频发主要与人类自身的活动改变了低层大气的 杂质 成分有关。该成分对降水形成的主要影响是 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低层大气所在的大气层是 对流层 ,通常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 降低 ,原因是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3)图2中的两种情形,不利于近地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 逆温 现象(填“正常”或“逆温”),理由是 逆温会导致近地面大气对流减弱 。(4)某城市发生霾天气的当日,昼夜温差会 变小 (填“变大”或“变小”,请从“低碳经济,绿色出行”角度对减轻该城市霾危害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考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图文结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大气的热力状况.【分析】(1)霾,也称阴霾、灰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水汽和固体杂质是凝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对流层的特征: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3)逆温不利于霾大气污染物扩散。(4)从节能减排、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出行方式等角度,言之有理即可。【解答】解:(1)近年来,我国霾天气频繁出现,专家认为霾天气的频发主要与人类自身的活动改变了低层大气的杂质成分有关。该成分对降水形成的主要影响是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低层大气所在的大气层是对流层,通常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原因是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3)图2中的两种情形,不利于近地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是逆温,逆温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逆温会导致近地面大气对流减弱。第36页共36页,(4)某城市发生霾天气的当日,白天霾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夜晚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昼夜温差会变小,从“低碳经济,绿色出行”角度来看,减轻城市霾危害的措施有低碳出行,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等。故答案为:(1)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对流层;降低;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3)逆温;逆温会导致近地面大气对流减弱。(4)变小;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和低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情况示意图为背景,通过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合理地分析。16.(2021秋•高邮市期中)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图1)和“某地的气压状况图”(图2),图2是图1中的A层某地,该地位于北半球,图2中3、4、5位于等压面上,1、2位于等高面上,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A为 对流 层,C为 高层大气 层。(2)图1中,B层是航空的理想空域的原因是 该层水汽、悬浮固体颗粒、杂质等极少,天气晴朗,能见度高,气流稳定,并且少有飞鸟 。(3)图2中1、2、3、4、5、甲、乙表示气压相等的代码是 3、4、5 (可多选),表示气压最低的代码是 2 ,表示气温最高的代码是 甲 。(4)在图2中用箭头(“→”)绘制甲、乙之间的热力环流。(5)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说明 甲 (甲、乙)地上空多云雾,其原因是 该地为城区,气温更高,空气对流上升,水汽易凝结,加之城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凝结核较多,所以城区上空水汽易凝结成雾或云 。【考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大气的热力状况.【分析】(1)从近地面到高空,大气层大致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2)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原因是平流层有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升温,平流层大气主要以平流运动为主,气流稳定,利于高空飞行。第36页共36页,(3)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多阴雨天气;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多晴朗天气。(4)先根据近地面的冷热情况分析出大气的垂直运动,然后根据水平气压差异画出大气水平运动即可。(5)城市人类活动频繁,人为热较多,空气盛行上升运动,气温降低,容易出现云雾天气。【解答】解:(1)据图可知,A是近地面大气层,是对流层,B在对流层上部,是平流层,C为平流层上方的高层大气。(2)平流层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升高,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流平稳;水汽和固体杂质含量少,大气能见度高;平流层高度高,很少飞鸟出现;因此平流层是航空的理想空域(3)等压面上的气压相等,即3=4=5,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近地面气压大于高空气压,即1大于3,5大于2,所以表示气压最高的数码是1,表示气压最低的数码是2。甲处高空气压较高,近地面是低压,气温较高,乙处高空气压较低,近地面是高压,气温较低,故甲处气温高。(4)甲处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乙处气温较低,盛行下沉气流,所以热力环流呈顺时针方向,见下图:(5)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乙地,温度低,表示城市的是甲地,温度高。若仅考虑热力环流,考虑城市“热岛效应”和“雨岛效应”,城市比乡村更多云和雾,是因为温度高,空气上升运动,同时凝结核较多,容易成云成雾故答案为:(1)对流;高层大气(2)该层水汽、悬浮固体颗粒、杂质等极少,天气晴朗,能见度高,气流稳定,并且少有飞鸟(3)3、4、5;2;甲(4)(5)甲;该地为城区,气温更高,空气对流上升,水汽易凝结,加之城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凝结核较多,所以城区上空水汽易凝结成雾或云第36页共36页,【点评】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17.(2021秋•镜湖区校级期中)读图“大气垂直分层图”,完成下列小题。(1)图中a、b、c、d四条曲线中,正确反映地球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的是 b 。其中A为 对流 层,B为 平流 层,C为 高层大气 层。(2)A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地面 ,该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其平均垂直递减率为每千米气温下降 6 ℃。(3)A、B、C层中,臭氧层位于 B 层,电离层位于 C 层,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天气复杂多变的是 A 层,大气中的污染物多集中在 A 层。(4)臭氧层之所以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其主要作用是 吸收紫外线 。【考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图文结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大气的热力状况.【分析】(1)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大约是15℃。地球的大气层按照温度变化、气流运动状况等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2)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对流层大气的温度大致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递减。(3)臭氧层位于对流层,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平流层中天气复杂多变。(4)臭氧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解答】解:(1)根据图片,四条曲线的温度变化趋势大致相同,近地面大气的温度大致是15℃,因此正确反映地球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的是b;图中A是最底层的对流层,B是中间层平流层,C是高层大气。(2)A对流层的直接热源是地面,其气温垂直递减率大致是每千米气温下降约6℃。(3)臭氧层位于B平流层,电离层位于C高层大气,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天气复杂多变的是A对流层,大气的污染物主要集中在最底层的A对流层。(4)臭氧层能够吸收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故答案为:第36页共36页,(1)b;对流;平流;高层大气(2)地面;6(3)B;C;A;A(4)吸收紫外线【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的影响和气温变化规律。18.(2021秋•渭滨区校级期中)读“等压面分布图”及“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1中①、②、③、④、⑤五地中,气压最高的是 ④ ,气压最低的是 ⑤ 。(2)图1中甲、乙两地中,空气下沉的是 甲 ,气压低的是 乙 ,若甲为陆地、乙为海洋,则此时为 夜晚 (白天或夜晚),吹 陆风 (海风或陆风)。(3)图1中若甲、乙之间的温差减少,该区域的热力环流将 减弱 (增强或减弱);若该地位于南半球,且甲纬度较低,则甲、乙两地之间的风向为 西北 风。(4)写出图2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A 赤道低气压带 ;B 东北信风带 ;C 副热带高气压带 ;D 盛行西风带 ;E 副极地低气压带 。A地区全年雨量充沛,其主要原因是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考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图文结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大气的热力状况;全球性大气环流.【分析】(1)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2)等压面弯向高处气压值较高,弯向低处气压值较低。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海滨地区晴热白天,陆地升温快,近地面形成低压,海洋升温慢,近地面形成高压,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与白天状况相反,形成陆风。(3)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是近地面的冷热不均。(4)全球的气压带包括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全球的风带包括东北信风带、东南信风带、盛行西风带、极地东风带。第36页共36页,【解答】解:(1)图1中①、②、③位于同一等压面,气压值相等,⑤位于①的上方,气压值较低;④位于③的下方,气压值较高,因此气压最高的是④,气压最低的是⑤。(2)图1中甲地高空气压值较低,近地面气压较高,气流下沉;乙地高空气压值较高,近地面气压较低,气流上升,此时近地面风从甲地吹向乙地,若甲为陆地、乙为海洋,则此时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吹陆风,出现在沿海地区的夜晚。(3)若甲、乙之间的温差减少,则两地间的气压差减小,该区域的热力环流减弱;若该地位于南半球,甲所处纬度较低、乙所处的纬度较高,水平气压梯度力由甲指向乙,在南半球近地面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形成西北风。(4)根据所处的纬度位置,A是位于赤道附近的赤道低气压带,C是位于30°N附近的副热带高气压带,B是位于两者之间的东北信风带,E是位于60°N附近的副极地低气压带,D是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A地位于赤道,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故答案为:(1)④;⑤(2)甲;乙;夜晚;陆风(3)减弱;西北(4)赤道低气压带;东北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西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热量环流的形成原因及海陆风形成的原理,了解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19.(2021秋•丹凤县校级期中)图a为热力环流示意图,图b是三圈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第36页共36页,(1)图a中a、b两地气压状况为a > b(填“>”或“<”),气温状况为a < b(填“>”或“<”)。(2)若图a所示地区在南半球,理论上,a、b之间的稳定水平气流方向为 东南风 ,c、d之间的稳定水平气流方向为 西风 。(3)图b所示时期,太阳直射点在 南 半球。(4)图b中数字 ① 表示低纬环流圈,字母 h 表示副极地低气压带,其形成原因为 动力作用 (填“热力作用”或“动力作用”)。(5)图b所示,字母e表示的风带为 东北信风带 。【考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图文结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大气的热力状况;全球性大气环流.【分析】(1)近地面空气受热后膨胀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受冷后收缩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在高空和近地面空气分别由高气压水平运动到低气压,出现热力环流。(2)近地面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最终最终偏转30°左右与等压线斜交。高空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最终与等压线平行。(3)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大致北半球夏半年位置偏北,冬季偏南。(4)全球的气压带包括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全球的风带包括东北信风带、东南信风带、盛行西风带、极地东风带。(5)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之间形成的是东北信风带。第36页共36页,【解答】解:(1)图a中a地气流下沉,气压较高、气温较低;b地气流上升,气压较低、气温较高,因此气压a>b,气温a<b。(2)若图a所示地区在南半球,近地面a、b之间由a流向b的气流在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偏转30°左右形成东南风;高空c、d之间由c流向d的气流在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偏转90°左右形成西风。(3)根据图b,此时气压带风带位置整体偏南,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4)图b中①环流圈大致位于0°﹣30°N之间,表示的是低纬环流圈;h位于60°N附近地区,是副极地低气压带,形成原因是动力抬升。(5)图b中,e表示的风带位于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之间,是东北信风带。故答案为:(1)>;<(2)东南风;西风(3)南(4)①;h;动力作用(5)东北信风带【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了解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风向的特点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20.(2021秋•丹凤县校级期中)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中A、G、I表示的辐射名称依次是 A是太阳辐射,G是大气逆辐射,I是地面辐射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来自 地面 。(3)当排放大气污染物增多时,G会 增强 (增强或减弱)。(4)与晴天相比,阴天B会 减少 (增加或减少)。(5)从大气的受热过程角度说明建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的原理。【考点】大气的受热过程.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地理图像材料题;分析与综合思想;利用图表信息;大气的热力状况.第36页共36页,【分析】(1)考查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的知识,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在大气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大气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可见光的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2)考查影响大气温度的因素,主要因素有太阳辐射、下垫面因素、天气等。(3)考查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因素,主要因素有天气、海拔、温室气体等。(4)考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散射、反射、吸收。(5)考查温室大棚的知识,温室大棚可以削弱地面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等。【解答】解:(1)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故A为太阳辐射,B为太阳辐射中的到达地面的部分,I是地面辐射,G为大气逆辐射。(2)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来自地面。(3)当排放大气污染物增多时,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的吸收能力增强,大气逆辐射G会增强。(4)与晴天相比,阴天大气削弱作用增强,B会减少。(5)塑料薄膜和玻璃是透明的,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可以穿越薄膜,太阳辐射可以进入。而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长波辐射地面辐射出不去,热量散失少;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光能,提高大棚内的温度,相当于大气的保温作用为生产反季节蔬菜提供充足的热量。故答案为:(1)A是太阳辐射,G是大气逆辐射,I是地面辐射(2)地面(3)增强(4)减少(5)塑料薄膜和玻璃是透明的,太阳辐射可以进入。而地面长波辐射(地面热量)却无法散失,从而增温。温室大棚相当于大气的保温作用。【点评】本题难度较大,通过大气受热过程设置题目,题目较为新颖,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读图分析能力。第36页共36页,考点卡片1.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知识点的认知】1、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2、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3、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大气的垂直分层,各层温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出现。例:(2018秋•宜昌期中)读图完成:从近地面到高层大气,气温的垂直变化一般规律是(  )A.降低﹣﹣升高﹣﹣降低﹣﹣升高B.升高﹣﹣降低﹣﹣升高﹣﹣降低C.降低﹣﹣升高﹣﹣降低D.升高﹣﹣降低﹣﹣升高分析:在对流层之内,气温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降低,原因有二个,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量来源是来自于地面,离地面越远,大气吸收的热量越少,气温越低,另外一个原因是高度越高,大气越稀薄,大气能保存的热量越少,气温越低。平流层:气温随海拔高度上升而上升,主要是因为臭氧能强烈吸收紫外线,而其的密度自下向上越来越高,所以吸收的热量越多。第36页共36页,解答: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在对流层之内,气温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降低,在平流层内气温随海拔高度上升而上升,高层大气是先随着高度的上升而递减,到了电离层,因大量吸收太阳辐射,导致气温越高。故选:A。点评:本题以大气的垂直分层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特点。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对大气的各垂直分层和各层温度的变化,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了解,熟记基础知识,并能根据提供的各种数据和图文材料分析提取有用信息。2.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点的认知】1、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在大气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大气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可见光的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2、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以及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出现。例:(2018春•丰台区期中)如图所示的几种情况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A.①B.②C.③D.④分析:白天阴天则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会太高;晚上阴天,云多,大气逆辐射较强,则气温不会太低,故昼夜温差最小。反之,昼夜温差最大。第36页共36页,解答:图示④白天晴朗则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晚上晴天,大气逆辐射较弱,则气温低,故昼夜温差最大。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大气热力作用的过程,结合不同天气状况下的气温差异分析即可。【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以及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并且学会读“大气受热过程图”,能说出大气受热的各环节,熟记基础知识。3.大气运动的原因和风的受力分析【知识点的认知】1、大气运动分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大气的垂直运动表现为气流的上升和下沉;大气的水平运动就是我们平常说的风。地表受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气压梯度。水平面上存在的气压梯度,产生了水平气压梯度力,它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气压区,从而形成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2、近地面的风受力情况: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等,近地面的风与等压线相斜交;高空的风受力情况: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等,高空的风与等压线平行。【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大气运动的原因,以及近地面和高空的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和综合题出现。例:(2018秋•公主岭市期中)如图中表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箭头是(  )A.①B.②C.③D.④分析:近地面的风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解答:A、①和等压线垂直,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故不符合题意。B、摩擦力与风向方向相反,图中②和④方向相反,分别为风向和摩擦力,而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②在①的右侧,为风向,故正确。C、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③为地转偏向力,故不符合题意。D、摩擦力与风向方向相反,④为摩擦力,故不符合题意。第36页共36页,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风的形成过程,需要熟悉影响风形成的因素。【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对大气运动的成因及其风(近地面的风和高空的风)受力情况的了解,以及学会判读风向,熟记基础知识,并能根据提供的各种数据和图文材料分析提取有用信息。4.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知识点的认知】1、由于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全球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了六个风带:即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盛行西风带,南、北半球的高纬极地东风带。2、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其移动规律如下图。【命题的方向】考查了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和综合题出现。例:(2018秋•公主岭市期中)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题。③气压带或风带的名称是(  )A.副热带高压带B.西风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信风带第36页共36页,分析:图示为北半球的三圈环流示意图,根据课本内容即可分析解答。解答:读图可知,图中①处位于赤道附近,气温高,气流上升,为赤道低气压带;②是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回流向赤道低气压带的信风带;③是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的交汇形成的副极地低气压带。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属于基础题,根据课本内容很容易解答。要熟练掌握和运用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影响。【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的了解,熟记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的基础知识,并能根据提供的各种数据和图文材料分析提取有用信息。5.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知识点的认知】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示意图如下:【命题的方向】考查了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及过程,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和综合题出现。例:读“热力环流侧视图”,分析完成下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B.温度:A>B>C>DC.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D.气压:D>A>B>C分析:大气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第36页共36页,解答:A、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故正确;B、近地面温度高于高空,故ab大于cd,而近地面a下沉故为温度低收缩下沉,b为高温。b>a,故不符合题意;C、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而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故不符合题意。D、近地面大气气压高于高空气压,故ab大于cd,而近地面a下沉故为温度低气压高,b为低压,故气压排列是a>b>c>d,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难度较小,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结合课本知识即可。【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是对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和过程的了解,能熟练画出热力环流示意图和案例(海陆风、山谷风和城市风)示意图,并提高学生读图、读材料获取信息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6.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知识点的认知】1、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类在生产与生活过程中向环境排放了过多的有害物质,超越了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使这些有害物质在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内聚集,其浓度达到了对人体和其他生物产生危害的程度。2、环境污染影响动植物生长发育,破坏建筑物,严重时甚至会改变地球气候环境,环境污染还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敌,它不仅能引起急性中毒和慢性危害,而且还会对人体的免疫功能产生影响,引起人体遗传基因的变化。【命题的方向】考查了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出现。例:(2018秋•襄阳期中)下列关于大气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人类生产活动排放的废气不会造成大气污染B.大气污染表现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C.大气圈中的原有成分被改变,而且增加了某些有毒有害的物质D.自然界不会产生大气污染物分析: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大气污染物进入大气,参与大气的循环过程,经过一定的滞留时间之后,又通过大气中的化学反应、生物活动和物理沉降从大气中输出。大气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如果人类生产活动排放废气的速度小于大气的扩散速度,不会产生大气污染;否则,如果人类生产活动排放废气的速度大于大气的扩散速度,污染的大气就会相对集聚,造成大气中某种物质的浓度升高。当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生物或材料等造成急性、慢性危害,大气就被污染了。第36页共36页,解答:A、大气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人类生产活动排放废气的速度小于大气的自净能力时不会造成大气污染,否则就会产生大气污染,不符合题意。B、大气污染和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无关,不符合题意。C、大气污染是大气圈中的原有成分被改变,而且增加了某些有毒有害的物质,故正确。D、自然界本身也会产生大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大气污染的内容,属于基础题,明确大气污染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分析不同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熟记基础知识,并能根据题意和材料分析提取有用信息解决问题。7.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知识点的认知】1、提倡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污染零排放等。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3、还是就是边控制污染边治理,控制污染就是设排放标准,同时对排放物进行收集处理,包括污水处理,尾气治理,固废垃圾处置等。【命题的方向】考查了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出现。例:(2018秋•汕头校级期中)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行之有效的措施是(  )A.将石油和煤炭转化为气态燃料B.全面禁止使用氟氯烃类制冷物质C.植树造林,增加绿地面积D.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分析: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气候变暖是由于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等)排放过多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人为现象,由于人类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变暖。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可持续发展从概念走向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有效措施是:发展煤炭气化,液化技术,提高利用率;发展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解答:A.因为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导致气候变暖,故不符合题意;第36页共36页,B.人类使用的制冷系统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氟绿化烃等气体,这些气体强烈地与大气中的臭氧反应并消耗臭氧,使得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每年有段时间含量很少,就像一个空洞,称之为臭氧“空洞”,故不符合题意;C.为了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有效措施是:发展煤炭气化,液化技术,提高利用率;发展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故符合题意;D.为了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有效措施是:发展煤炭气化,液化技术,提高利用率;发展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故符合题意。故选:CD。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掌握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解题思路点拨】解题关键根据不同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熟记基础知识,并题中各种数据和图文材料提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第36页共36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1-06 16:28:03 页数:36
价格:¥8.88 大小:1.11 M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