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9年辽宁省辽阳市中考化学试卷 答案 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8

2/28

剩余2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19年辽宁省辽阳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第1小题第10小题,每小题1分:第11小题~第15小题,每小题1分)1.(1分)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葡萄榨汁B.高梁酿酒C.牛奶变酸D.面包发霉2.(1分)下列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木炭B.铁丝C.红磷D.硫粉3.(1分)小玲家的水稻出现了倒伏现象,急需施用的化肥是(  )A.CO(NH2)2B.Ca3(PO4)2C.K2SO4D.NH4Cl4.(1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B.量取液体C.振荡试管D.塞紧橡皮塞5.(1分)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B.用食盐水除水垢C.用活性炭去除冰箱异味D.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症6.(1分)碳酸二甲酯(C3H6O3)常用作汽油添加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二甲酯是一种氧化物B.碳酸二甲酯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C.碳酸二甲酯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D.碳酸二甲酯分子中含有三个碳原子和三个水分子第28页(共28页) 7.(1分)下列事实与解释不相符的是(  )A.浓氨水挥发﹣﹣分子不断运动B.干冰升华﹣﹣分子间的间隔变大C.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溶液中都含有氢元素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8.(1分)我们要把辽阳建设成“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城市,下列做法与此相违背的是(  )A.开发利用清洁能源B.露天焚烧作物秸秆C.回收利用废旧电池D.合理施用农药化肥9.(1分)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CuSO4H2SO4B.NaNO3KClC.HClNa2CO3D.H2SO4Ba(NO3)210.(1分)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B.提高水的利用率可以节约水资源C.水通电分解生成两种单质D.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11.(2分)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26824反应后质量/g1X1615A.上表中X的值是0B.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C.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丙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14:1112.(2分)下列是小轩同学对化学知识的归纳,其中正确的是(  )A.复分解反应一定没有单质生成B.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性质一定相同第28页(共28页) C.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D.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13.(2分)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活动中,可能导致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A.量取水时量筒内事先有少量水B.所用氯化钠固体不纯C.称量时砝码和药品的位置放反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溅出14.(2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将含有酸性物质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B.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测定溶液的酸碱度C.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内预留少量的水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器壁慢慢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15.(2分)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B鉴别氧化铜和铁粉加入稀硫酸,观察现象C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D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过滤A.AB.BC.CD.D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空1分,共18分)16.(4分)用化学用语填空。(1)锌离子  。(2)2个氢分子  。(3)金原子  。(4)氢氧化铜  。17.(5分)如图中A是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B、C分别为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D为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第28页(共28页) (1)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B表示的原子,其核外电子数是  。若C表示氯离子,则X=  。(3)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D中甲的原子序数  (填“大于”或“小于”)乙的原子序数。乙所代表的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18.(4分)网上购物和外卖点餐已成为常见的消费方式。(1)凡凡点的外卖午餐是:红烧肉、清蒸鱼、米饭和矿泉水。鱼是人体摄入铁元素的食物来源之一,人体缺铁会引起  。从均衡营养的角度考虑,这份午餐缺少的营养素是  。(2)塑料矿泉水瓶用后应放入  (填“可回收”或“不可回收”)垃圾箱中。(3)凡凡在网上购买了纯棉T恤衫,她选择的衣服面料优点是  (答一点即可)。19.(5分)硝酸钾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请回答。温度/℃20406080100溶解度/g硝酸钾31.663.9110169246氯化钠36.036.637.338.439.8(1)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g。(2)若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提纯硝酸钾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3)20℃时,将硝酸钾和氯化钠两种固体各36g分别加入盛有100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可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①烧杯A中溶解的物质是  。②若向烧杯A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使剩余固体刚好全部溶解变为饱和溶液,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③若将A、B烧杯中的物质同时升温至80℃,则A、B中溶质的质量  (填“一定”或“不一定”)相等。第28页(共28页)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16分)20.(5分)化学使人类能够物尽其用,如图是石油综合利用的示意图。(1)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  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不同产品。(2)城镇家庭经常用罐装液化石油气做燃料,烹调食物时观察到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需要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目的是  。烹调结束,关闭燃气灶阀门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3)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写出乙醇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1.(6分)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金属起着重要的作用。(1)青铜是铜锡合金,其属于  (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2)某些铁制零件防锈措施是涂油,其防锈原理是  。工人师傅常用稀盐酸除铁锈,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铝合金广泛应用于飞机制造业,可增加飞机的载重量以及提高运行速度,这是利用了铝合金  (答一点即可)的优良性能。(4)向硝酸银和硝酸铝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后,对混合物进行过滤,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22.(5分)已知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D是红棕色固体,E、F常温下为无色气体,其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1)A所属物质类别是  (填“酸”“碱”或盐”)。(2)C的化学式是  。(3)F的一种用途是  。(4)写出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28页(共28页) 四、实验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18分)23.(4分)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A中实验可得出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结论是  。(2)B中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答一点即可)。(3)C中两支试管内产生气泡速度不同,由此可知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是  。(4)D中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时,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最多有  种情况。24.(6分)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问题。(1)写出①的仪器名称  。(2)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3)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4)选用E装置收集气体时,表明气体已集满的现象是  。(5)F装置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瓶中液体是澄清石灰水,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25.(8分)某化学活动小组同学发现,不同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即使实验现象相同,其变化的实质也可能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实验Ⅰ:在集气瓶底部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再将注射器中的水注入瓶中,振荡。实验Ⅱ第28页(共28页) :向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现象分析】上述两个实验过程中,U形管中液面均出现  (填“左高右低”或“左低右高”)现象,其中实验Ⅰ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实验Ⅱ发生了化学变化,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归纳总结】相同的实验现象既可以由物理变化引起,也可以由化学变化引起。【拓展延伸】在探究白色固体的组成时,也需考虑相同现象是否存在着本质区别。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白色固体的成分,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步骤1:甲同学取一定量的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振荡,触摸试管外壁,没有感觉到放热现象,说明白色固体中没有  。试管底部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钙,乙同学认为上述现象不足以证明碳酸钙的存在,其理由是  。步骤2:为进一步得出准确的结论,他们进行了下面所示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现象(1)将步骤1试管中物质过滤,向滤液中滴加  。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白色固体中含有  (2)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的  。有气泡产生五、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8分)26.(2分)草酸可除去衣服上的墨水渍,草酸的化学式是H2C2O4.请计算。(1)H2C2O4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草酸中碳元素和氧元素质量比  (填最简整数比)。27.(6分)某化工厂用3.7t的熟石灰处理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硫酸废液,待测得废液pH=7时再进行排放。理论上这些熟石灰可以处理硫酸废液质量是多少?第28页(共28页) 2019年辽宁省辽阳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第1小题第10小题,每小题1分:第11小题~第15小题,每小题1分)1.(1分)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葡萄榨汁B.高梁酿酒C.牛奶变酸D.面包发霉【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葡萄榨汁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B、高梁酿酒过程中生成酒精等物质,是化学变化;C、牛奶变酸过程中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D、面包发霉过程中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故选:A。【点评】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2.(1分)下列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木炭B.铁丝C.红磷D.硫粉【分析】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错误。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正确。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第28页(共28页)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3.(1分)小玲家的水稻出现了倒伏现象,急需施用的化肥是(  )A.CO(NH2)2B.Ca3(PO4)2C.K2SO4D.NH4Cl【分析】氮肥能使农作物枝叶繁茂、叶色浓绿、提高产量;钾肥能使农作物的茎秆粗壮,增强抗倒伏、抗病虫害能力;农作物缺磷时,表现为生长迟缓,产量降低;田里的水稻出现了倒伏现象,说明土壤缺乏钾元素,应施用含钾元素的化肥。【解答】解:田里的水稻出现了倒伏现象,说明土壤缺乏钾元素,应施用含钾元素的化肥。A、CO(NH2)2中含有氮元素,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B、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C、K2SO4中含有钾元素,符合要求,故选项正确。D、NH4Cl中含有氮元素,不符合要求,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作用方面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常见化肥的作用。4.(1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B.量取液体C.振荡试管D.塞紧橡皮塞【分析】A、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振荡试管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把橡皮塞塞进试管口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第28页(共28页) 【解答】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错误。C、振荡试管时,振荡试管中的液体的正确方法是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摆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5.(1分)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B.用食盐水除水垢C.用活性炭去除冰箱异味D.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症【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也能体现物质的性质。【解答】解:A.熟石灰显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说法正确;B.食盐与水垢不反应,不能用食盐除水垢,故说法错误;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所以可用火星他们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故说法正确;D.碳酸氢钠能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所以可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症,故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化学物质的用途和主要成分,需同学们掌握。6.(1分)碳酸二甲酯(C3H6O3)常用作汽油添加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二甲酯是一种氧化物B.碳酸二甲酯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C.碳酸二甲酯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D.碳酸二甲酯分子中含有三个碳原子和三个水分子第28页(共28页) 【分析】A.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C.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D.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解答】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而碳酸二甲酯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B.碳酸二甲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16×3)=6:1:8,可见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C.由化学式可知,碳酸二甲酯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碳酸二甲酯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其中不含水分子,故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1分)下列事实与解释不相符的是(  )A.浓氨水挥发﹣﹣分子不断运动B.干冰升华﹣﹣分子间的间隔变大C.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溶液中都含有氢元素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浓氨水挥发,是因为氨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空气中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B、干冰升华,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C、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故选项解释错误。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第28页(共28页) 8.(1分)我们要把辽阳建设成“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城市,下列做法与此相违背的是(  )A.开发利用清洁能源B.露天焚烧作物秸秆C.回收利用废旧电池D.合理施用农药化肥【分析】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有:回收利用废旧电池;合理施用农药化肥;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解答】解:A、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做法正确,故选项错误;B、露天焚烧作物秸秆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做法与此相违背,故选项正确;C、回收利用废旧电池做法正确,故选项错误;D、合理施用农药化肥做法正确,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9.(1分)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CuSO4H2SO4B.NaNO3KClC.HClNa2CO3D.H2SO4Ba(NO3)2【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溶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解答】解:A、两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但CuSO4溶于水呈蓝色,故选项错误。B、两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C、HCl、Na2CO3在溶液中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D、H2SO4、Ba(NO3)2在溶液中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特定离子的颜色。10.(1分)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B.提高水的利用率可以节约水资源C.水通电分解生成两种单质第28页(共28页) D.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分析】A、根据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用煮沸,实验室降低水的硬度用蒸馏分析;B、根据提高水的利用率可以节约水资源进行分析;C、根据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进行分析;D、根据自来水厂投药消毒属于化学变化分析。【解答】解:A、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用煮沸,故A正确;B、提高水的利用率可以节约水资源,故B正确;C、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两种单质,故C正确;D、自来水厂投药消毒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掌握水的软化方法、节约水资源、水的电解结论、水的净化是解题的关键。11.(2分)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26824反应后质量/g1X1615A.上表中X的值是0B.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C.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丙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14:11【分析】根据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进行分析。【解答】解:A、X=26+8+2+4﹣1﹣16﹣15=8,故A错误;B、甲物质减少25g,丙物质增加14g,丁物质增加11g,所以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B错误;C、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可能没有参与反应,故C错误;D、丙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14g:11g=14:11,故D正确。第28页(共28页) 故选:D。【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12.(2分)下列是小轩同学对化学知识的归纳,其中正确的是(  )A.复分解反应一定没有单质生成B.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性质一定相同C.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D.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分析】A、根据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分子的构成可能不同,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人类利用的能量,进行分析判断。D、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解答】解:A、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没有单质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B、组成元素相同的物质,分子的构成可能不同,性质不一定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C、人类利用的能量不一定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也可能是物理变化提供的,如太阳能,故选项说法错误。D、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等也可能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复分解反应的特征、置换反应的特征、人类利用的能量的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3.(2分)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活动中,可能导致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A.量取水时量筒内事先有少量水B.所用氯化钠固体不纯C.称量时砝码和药品的位置放反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溅出第28页(共28页) 【分析】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大或溶剂质量偏小,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量取水时量筒内事先有少量水,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错误。B、所用氯化钠固体不纯,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错误。C、称量时砝码和药品的位置放反,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错误。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溅出,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水的体积偏小,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解答本题可从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入手,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有关,分析操作中的错误操作,判断错误操作对溶质、溶剂的影响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4.(2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将含有酸性物质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B.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测定溶液的酸碱度C.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内预留少量的水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器壁慢慢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分析】A、根据含酸性物质的废液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酸性物质的废液会腐蚀下水道,不能将含有酸性物质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故选项说法错误。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选项说法错误。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以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故选项说法正确。第28页(共28页)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5.(2分)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B鉴别氧化铜和铁粉加入稀硫酸,观察现象C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D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过滤A.AB.BC.CD.D【分析】银离子和氯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稀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解答】解:A、加入硝酸银溶液时,都产生白色沉淀,不能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加入稀硫酸,产生气泡的是铁粉,不产生气泡,溶解溶液变蓝色的是氧化铜,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C、氢氧化钠溶液能和二氧化碳、氯化氢反应,因此滤液氢氧化钠溶液能同时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在重庆碳酸钠的同时带入新的杂质氢氧化钙,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空1分,共18分)16.(4分)用化学用语填空。第28页(共28页) (1)锌离子 Zn2+ 。(2)2个氢分子 2H2 。(3)金原子 Au 。(4)氢氧化铜 Cu(OH)2 。【分析】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化学式书写的一般规律是:正前负后,然后利用十字交叉法书写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锌离子表示为Zn2+,2个氢分子表示为2H2,金原子表示为Au,氢氧化铜表示为Cu(OH)2。【解答】解:(1)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锌离子表示为Zn2+,故答案为:Zn2+;(2)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2个氢分子表示为2H2,故答案为:2H2;(3)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金原子表示为Au,故答案为:Au;(4)化学式书写的一般规律是:正前负后,然后利用十字交叉法书写;氢氧化铜表示为Cu(OH)2;故答案为:Cu(OH)2;【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7.(5分)如图中A是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B、C分别为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D为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1)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18.7 。(2)B表示的原子,其核外电子数是 6 。若C表示氯离子,则X= 8 。第28页(共28页) (3)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D中甲的原子序数 小于 (填“大于”或“小于”)乙的原子序数。乙所代表的元素,属于 非金属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分析】元素周期表中,每种元素占据的空格,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单位不是g;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是一种稳定结构,第一层也是最外层时,达到2个电子也是一种稳定结构。【解答】解:(1)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8.7。故填:118.7。(2)B表示的原子,其核外电子数是6.若C表示氯离子,氯离子是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离子,则X=8。故填:6;8。(3)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D中甲的原子序数小于乙的原子序数;乙所代表的元素是溴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填:小于;非金属。【点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18.(4分)网上购物和外卖点餐已成为常见的消费方式。(1)凡凡点的外卖午餐是:红烧肉、清蒸鱼、米饭和矿泉水。鱼是人体摄入铁元素的食物来源之一,人体缺铁会引起 贫血 。从均衡营养的角度考虑,这份午餐缺少的营养素是 维生素 。(2)塑料矿泉水瓶用后应放入 可回收 (填“可回收”或“不可回收”)垃圾箱中。(3)凡凡在网上购买了纯棉T恤衫,她选择的衣服面料优点是 吸水性好(或透气性强) (答一点即可)。【分析】(1)根据铁的生理作用和合理膳食分析;(2)根据塑料矿泉水瓶属于可回收垃圾分析;第28页(共28页) (3)根据纯棉的优点:吸水性好、透气性强分析。【解答】解:(1)铁元素是构成血红蛋白的原料,缺铁会引起贫血;大米饭富含糖类,红烧肉富含蛋白质和油脂,清蒸鱼含蛋白质,矿泉水提供水分和无机盐,从均衡营养的角度考虑,这份食谱还应该补充的营养素是维生素;故填:贫血;维生素;(2)塑料矿泉水瓶具有热塑性,可重复利用,故属于可回收垃圾,故填:可回收;(3)纯棉的优点:吸水性好、透气性强,故填:吸水性好(或透气性强)。【点评】本题与生活息息相关,与生活有关的化学知识也称为中考的热点之一。19.(5分)硝酸钾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请回答。温度/℃20406080100溶解度/g硝酸钾31.663.9110169246氯化钠36.036.637.338.439.8(1)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110 g。(2)若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提纯硝酸钾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降温结晶 。(3)20℃时,将硝酸钾和氯化钠两种固体各36g分别加入盛有100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可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①烧杯A中溶解的物质是 硝酸钾 。②若向烧杯A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使剩余固体刚好全部溶解变为饱和溶液,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③若将A、B烧杯中的物质同时升温至80℃,则A、B中溶质的质量 一定 (填“一定”或“不一定”)相等。【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表可以看出: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解答】解:(1)通过分析表格可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第28页(共28页) (2)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若硝酸钾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则提纯硝酸钾可采取的方法是降温结晶(3)①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所以取KNO3、NaCl两种固体各36g分别放入20℃时的100g水中充分溶解,20℃时有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烧杯A中溶解的物质是硝酸钾,烧杯B中溶解的物质氯化钠;②若向烧杯A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使剩余固体刚好全部溶解变为饱和溶液,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③若将A、B烧杯中的物质同时升温至80℃,物质全部溶解,则A、B中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故答案为:(1)110;(2)降温结晶(3)①硝酸钾;②不变;③一定。【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表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简答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16分)20.(5分)化学使人类能够物尽其用,如图是石油综合利用的示意图。(1)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 沸点 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不同产品。(2)城镇家庭经常用罐装液化石油气做燃料,烹调食物时观察到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需要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目的是 提供充足的空气,使其充分燃烧 。烹调结束,关闭燃气灶阀门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清除可燃物 。(3)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写出乙醇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2H5OH+3O22CO2+3H2O 。【分析】(1)根据石油分馏的原理来分析;(2)根据促进燃料燃烧的方法以及灭火的原理来分析;第28页(共28页) (3)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解答】解:(1)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不同产品。故填:沸点;(2)城镇家庭经常用罐装液化石油气做燃料,烹调食物时观察到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这是空气不足造成的,需要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目的是提供充足的空气,使其充分燃烧。烹调结束,关闭燃气灶阀门利用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故填:提供充足的空气,使其充分燃烧;清除可燃物;(3)乙醇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C2H5OH+3O22CO2+3H2O。【点评】本题考查了化石燃料,难度不大,属于识记型知识,应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21.(6分)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金属起着重要的作用。(1)青铜是铜锡合金,其属于 金属材料 (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2)某些铁制零件防锈措施是涂油,其防锈原理是 隔绝氧气和水 。工人师傅常用稀盐酸除铁锈,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2O3+6HCl═2FeCl3+3H2O 。(3)铝合金广泛应用于飞机制造业,可增加飞机的载重量以及提高运行速度,这是利用了铝合金 密度小 (答一点即可)的优良性能。(4)向硝酸银和硝酸铝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后,对混合物进行过滤,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硝酸铝、硝酸亚铁 。【分析】材料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复合材料等;铁和水、氧气同时接触容易生锈;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解答】解:(1)青铜是铜锡合金,其属于金属材料。故填:金属材料。(2)某些铁制零件防锈措施是涂油,其防锈原理是隔绝氧气和水;工人师傅常用稀盐酸除铁锈,是因为氧化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6HCl═2FeCl3+3H2O。故填:隔绝氧气和水;Fe2O3+6HCl═2FeCl3+3H2O。第28页(共28页) (3)铝合金广泛应用于飞机制造业,可增加飞机的载重量以及提高运行速度,这是利用了铝合金密度小的优良性能。故填:密度小。(4)向硝酸银和硝酸铝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后,对混合物进行过滤,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不能反应的硝酸铝和反应生成的硝酸亚铁。故填:硝酸铝、硝酸亚铁。【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22.(5分)已知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D是红棕色固体,E、F常温下为无色气体,其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1)A所属物质类别是 酸 (填“酸”“碱”或盐”)。(2)C的化学式是 H2O 。(3)F的一种用途是 灭火 。(4)写出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CO+Fe2O32Fe+3CO2 。【分析】根据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所以B是碳酸钠,D是红棕色固体,所以D是氧化铁,E、F常温下为无色气体,E、F是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中的一种,E会与氧化铁反应,所以E是一氧化碳,F是二氧化碳,A会与碳酸钠、氧化铁反应,所以A是盐酸,盐酸、氧化铁、碳酸钠、二氧化碳都会转化成C,所以C是水,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第28页(共28页) 【解答】解:(1)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所以B是碳酸钠,D是红棕色固体,所以D是氧化铁,E、F常温下为无色气体,E、F是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中的一种,E会与氧化铁反应,所以E是一氧化碳,F是二氧化碳,A会与碳酸钠、氧化铁反应,所以A是盐酸,盐酸、氧化铁、碳酸钠、二氧化碳都会转化成C,所以C是水,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盐酸或硫酸,所属物质类别是酸;(2)C的化学式是H2O;(3)F的一种用途是灭火;(4)D与E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故答案为:(1)酸;(2)H2O;(3)灭火;(4)3CO+Fe2O32Fe+3CO2。【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四、实验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18分)23.(4分)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A中实验可得出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结论是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2)B中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滤纸破损 (答一点即可)。(3)C中两支试管内产生气泡速度不同,由此可知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是 过氧化氢的浓度 。(4)D中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时,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最多有 2 种情况。【分析】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第28页(共28页) 反应物浓度越大、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解答】解:(1)A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可得出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故填: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2)B中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故填:滤纸破损。(3)C中两支试管内产生气泡速度不同,由此可知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是过氧化氢的浓度。故填:过氧化氢的浓度。(4)D中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时,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最多有2种情况,即恰好完全反应时的氯化钠、酚酞、盐酸过量时的氯化钠、酚酞和氯化氢。故填: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24.(6分)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问题。(1)写出①的仪器名称 长颈漏斗 。(2)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BC (填字母)。(3)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ClO32KCl+3O2↑ 。(4)选用E装置收集气体时,表明气体已集满的现象是 有大气泡从集气瓶口逸出 。(5)F装置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瓶中液体是澄清石灰水,气体应从 a (填“a或“b”)端通入。第28页(共28页)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2)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气体性质的共同点选择装置组合;(3)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4)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集满的标志进行分析;(5)根据二氧化碳必须和澄清石灰水接触进行分析。【解答】解:】(1)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2)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可选B装置作发生装置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相同,氧气和二氧化碳密度都比空气大,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可选择的装置组合是BC;(3)氯酸钾在加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方程式是:2KClO32KCl+3O2↑;(4)选用E装置收集气体时,当有大气泡从集气瓶口逸出时表明气体已集满;(5)检验二氧化碳应让气体与澄清石灰水充分接触,气体应从长管a端通入。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2)BC;(3)2KClO32KCl+3O2↑;(4)有大气泡从集气瓶口逸出;(5)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仪器的用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装置的选择,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25.(8分)某化学活动小组同学发现,不同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即使实验现象相同,其变化的实质也可能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同学们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实验Ⅰ:在集气瓶底部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再将注射器中的水注入瓶中,振荡。实验Ⅱ:向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现象分析】上述两个实验过程中,U形管中液面均出现 左高右低 (填“左高右低”或“左低右高”)现象,其中实验Ⅰ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实验Ⅱ第28页(共28页) 发生了化学变化,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归纳总结】相同的实验现象既可以由物理变化引起,也可以由化学变化引起。【拓展延伸】在探究白色固体的组成时,也需考虑相同现象是否存在着本质区别。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白色固体的成分,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步骤1:甲同学取一定量的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振荡,触摸试管外壁,没有感觉到放热现象,说明白色固体中没有 氧化钙 。试管底部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钙,乙同学认为上述现象不足以证明碳酸钙的存在,其理由是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剩余故填可能有未完全溶解的氢氧化钙 。步骤2:为进一步得出准确的结论,他们进行了下面所示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现象(1)将步骤1试管中物质过滤,向滤液中滴加 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白色固体中含有 氢氧化钙和碳酸钙 (2)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的 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分析】根据U型管内的水面左高右低是由于试管内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会出现U型管内的水面左高右低进行解答;氧化钙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解答】解:实验Ⅰ:在集第28页(共28页) 气瓶底部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铵固体,再将注射器中的水注入瓶中,振荡,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压强减小,U形管中液面均出现左高右低;实验Ⅱ:向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气体减小,压强减小,U形管中液面均出现左高右低;【现象分析】上述两个实验过程中,U形管中液面均出现左高右低现象,其中实验Ⅰ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实验Ⅱ发生了化学变化,二氧化碳会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其反应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拓展延伸】在探究白色固体的组成时,也需考虑相同现象是否存在着本质区别。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白色固体的成分,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步骤1:甲同学取一定量的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振荡,触摸试管外壁,没有感觉到放热现象,说明白色固体中没有氧化钙。试管底部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认为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钙,乙同学认为上述现象不足以证明碳酸钙的存在,其理由是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剩余固体可能有未完全溶解的氢氧化钙;步骤2:(1)向试管中的滤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2)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可知白色故填中含有氢氧化钙和碳酸钙,故填:【现象分析】左高右低;2NaOH+CO2=Na2CO3+H2O;【拓展延伸】步骤1: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剩余固体可能有未完全溶解的氢氧化钙;步骤2:(1)无色酚酞溶液;(2)稀盐酸;实验结论: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点评】本题考查了混合物组成的推断,完成此题,可以结合题干提供的实验现象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反应的具体现象进行。五、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8分)26.(2分)草酸可除去衣服上的墨水渍,草酸的化学式是H2C2O4.请计算。(1)H2C2O4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90 。(2)草酸中碳元素和氧元素质量比 3:8 (填最简整数比)。【分析】(1)依据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解答即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解答】解:(1)H2C2O4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12×2+16×4=90;故填:90;(2)草酸中碳元素和氧元素质量比为:(12×2):(16×4)=3:8;故填:3:8。第28页(共28页)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7.(6分)某化工厂用3.7t的熟石灰处理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硫酸废液,待测得废液pH=7时再进行排放。理论上这些熟石灰可以处理硫酸废液质量是多少?【分析】氢氧化钙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解答】解:设反应的硫酸质量为x,Ca(OH)2+H2SO4═CaSO4+2H2O,74983.7tx=,x=4.9t,理论上这些熟石灰可以处理硫酸废液质量是:=245t,答:理论上这些熟石灰可以处理硫酸废液质量是245t。【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第28页(共28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1-10-27 09:00:15 页数:28
价格:¥3 大小:286.50 KB
文章作者:海洋老师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