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生物(山东版)一轮总复习专题22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专题检测(有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专题22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专题检测A组一、单项选择题1.(2020宁夏六盘山模拟6)图中是以每个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多少而绘制的金字塔,其中1、2、3分别代表第一、二、三营养级的生物,下面哪条食物链与该金字塔相符( )①草 ②树 ③昆虫 ④兔 ⑤鸟 ⑥狼 A.②→③→⑤B.①→④→⑥C.①→③→⑥D.③→④→⑥答案 A 在②→③→⑤这条食物链中,昆虫的数量可以多于树和鸟的数量,鸟的数量多于树的数量,A符合题意;在①→④→⑥这条食物链中,草的数量多于兔,B不符合题意;在①→③→⑥这条食物链中,草的数量有可能少于昆虫,但狼不捕食昆虫,C不符合题意;在③→④→⑥中起点是昆虫,缺少植物,且昆虫与兔均属于第二营养级,不符合食物链的写法,D不符合题意。2.(2020北京通州期末,11)规划农业生态系统时,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 )A.努力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分层多级利用B.延长食物链,提高系统对能量的利用率C.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D.适当增加物种数目,提高抵抗力稳定性答案 B 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可以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分层多级利用,A不符合题意;生态农业巧设、增设食物链,增加了能量利用的环节,提高了人类对系统总能量的利用率,不是提高整个系统对能量的利用率,B符合题意;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可以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C不符合题意;适当增加物种数目,生物多样性提高,营养结构更加复杂,可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不符合题意。3.(2020北京房山一模,12)春天,青蛙是池塘食物网的一部分,到了秋天,它转移到陆地,又加入了草地食物网。因此,青蛙是池塘和草地这两个不同食物网的连接点。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B.池塘里的蝌蚪和草地上的青蛙属于两个物种C.狐狸属于消费者,草地食物网的最高营养级D.池塘和草地这两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都源于太阳能答案 B 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因此,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就构成一个生物群落,A正确;蝌蚪与青蛙属于青蛙变态发育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属于同一物种,B错误;狐狸在草地食物网中,以其他动物为食,且不被其他动物捕食,是位于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C正确;
流经池塘和草地这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因此,两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都源于太阳能,D正确。4.(2020新疆三诊,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B.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C.动物的特殊行为,可以为同种或者异种生物传递信息D.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人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往往比较弱答案 B 物质循环具有循环性,所以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A正确;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被微生物分解产生的物质可以被植物利用,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但被微生物分解产生的能量不能流向植物,因能量流动是单向的,植物所利用的能量来自太阳,B错误;动物的特殊行为能够为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信息,称为行为信息,C正确;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人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因此其自我调节能力比自然生态系统弱,D正确。5.(2020北京顺义二模,15)某地建立了立体农业生态系统,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水草从塘泥中吸收有机碳B.群落内可完成物质循环利用C.该生态系统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D.光合作用是碳进群落的唯一途径答案 C 本题以立体农业生态系统为载体,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生态系统的功能等相关知识点,同时考查了考生获取、分析、整合信息的能力,体现了科学思维素养中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要素。水草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新陈代谢类型为自养需氧型,可以利用光能将CO2和水合成有机物,不需要利用现成的有机物,A错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元素的循环,只在群落内无法完成,B错误;若是自然生态系统,光合作用是碳进入群落的主要途径,除此之外,还有可以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将CO2和水合成有机物的生物,比如硝化细菌、硫细菌等,若是人工生态系统,则还有人为输入部分,比如图中饲料中含有有机物,也是碳进入群落的途径,D错误;该生态系统中,用榕果养鸡,落叶和鸡粪用于沼气池发酵,鸡粪也可以用于养鱼,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C正确。二、不定项选择题6.(2020届江苏南京期中,20)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是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b是消费者的呼吸作用B.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各成分间以CO2的形式传递碳元素C.E是化石燃料,对E的过度开发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D.碳循环过程一定伴随着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基础答案 ACD 本题以碳循环的图解为载体,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图的分析与判断能力,试题通过对题图及对题中设置的生物学问题的分析,体现了科学思维素养中的模型分析、判断与概括等。分析题图,a是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b是消费者的呼吸作用,A正确;A是消费者,C
是生产者,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传递碳元素,而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碳元素,B错误;对E(化石燃料)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正确;碳循环过程一定伴随着能量流动,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基础,D正确。技巧点拨 首先根据双向箭头可判断出D是无机环境、C是生产者;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B为分解者;其余均为消费者,即A均为消费者;E为化石燃料。7.(2020届江苏南京一模,24)如图为某生态工程模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B.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为农作物提供物质和能量C.该工程通过建造沼气池,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D.该生态工程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的能量利用率答案 BC 分析题图,图中农作物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人、家畜是消费者,沼气池中的微生物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A正确;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为农作物提供物质,但不能提供能量,B错误;该系统通过建造沼气池,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D正确。三、非选择题8.(2020届皖江名校一联,29)如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情况,其中甲、乙、丙表示生物成分,丁表示呼吸散失的热能。请回答下列问题:(8分)(1)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三大功能之一,那么生态系统的另外两大功能是 。 (2)丙同化的能量不能流向生产者的理由是 ;与其他营养级的生物相比,最高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的去向中不包括 。 (3)该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 。 答案 (1)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或分解者同化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到环境中,不能流向生产者) 流向下一营养级 (3)14.5%解析 (1)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2)分解者丙同化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到环境中,不流向生产者。生态系统中不存在捕食最高营养级生物的捕食者,所以与其他营养级的生物相比,最高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的去向中,不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3)能量传递效率=(某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据此分析图示可知,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275÷1900)×100%≈14.5%。规律总结 能量流动分析:
“一来源两去路”,同化量=呼吸散失+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一来源三去路”,定量不定时分析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在足够长的时间内的去路可以有三条:(1)自身呼吸消耗;(2)流入下一营养级;(3)被分解者分解。“一来源四去路”,定量定时,除了三去路以外,还有“未被利用”。9.(2020陕西榆林三模,30)如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图乙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图中字母代表相应的能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甲乙(1)图甲中共有 条食物链,属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 。 (2)图乙中表示桑树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 (填字母),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用字母及数字表达)。 (3)建立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能量的 ,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4)图甲中黑鱼一般不会将所有的鲫鱼和河虾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这就是“精明的捕食者”策略。该策略对人类利用野生生物资源的启示是 。 答案 (1)9 小球藻、念珠藻 (2)C(或A-B) (E+F+G+H)÷A×100% (3)多级利用 (4)要合理地开发利用野生生物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解析 (1)图甲中以生产者(小球藻、念珠藻)为起点,以最高级消费者为终点,分别计数食物链。(2)图乙中桑树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光合作用总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C=A-B,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为A,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为E+F+G+H,因此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E+F+G+H)/A×100%。(3)由分析可知,建立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是通过物质循环再生实现的,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4)“精明的捕食者”策略给我们人类指明了发展方向,即人类应该合理地开发利用野生生物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10.(2020北京海淀一模,19)人类活动排放的CO2引起海水中CO2浓度上升、pH下降,导致“海洋酸化”。科研人员研究了海洋酸化对束毛藻的影响。(15分)(1)在海洋生态系统成分中,束毛藻属于 ,该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束毛藻还是海洋中最主要的固氮藻类之一,它能将N2转化成NH3等,用于合成 两类大分子有机物,在生态系统 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 (2)国外学者证实,CO2浓度增加能促进束毛藻光合作用,有利于其生长。我国学者进行了四组实验,测定束毛藻的增长率,得到如图所示结果。
①我国学者试图研究的问题是 。 ②实验中改变CO2浓度时,pH也会改变,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控制pH相对稳定的思路: 。 ③该实验结果说明 。 (3)束毛藻个体和海洋生态系统是两个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请尝试从系统的角度,讨论海水中CO2浓度升高对这两个系统的其他影响: 。 (4)近百年来,温室气体排放让整个地球有点“发烧”。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从我做起减少碳排放,请写出一项低碳生活的具体实例: 。 答案 (1)生产者 将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 蛋白质和核酸 物质循环 (2)①CO2浓度升高和pH下降两个因素共同对束毛藻增长的影响(或海洋酸化对束毛藻增长的影响) ②分别使用pH为7.8和8.1的缓冲溶液(或加入缓冲物质稳定pH变化) ③CO2浓度升高对束毛藻增长的促进作用小于海水pH下降对其增长的抑制作用 (3)束毛藻个体:CO2浓度升高,海水pH降低,影响酶活性、膜蛋白的功能等,影响系统的稳定性;海洋生态系统:束毛藻减少,以束毛藻为食的消费者减少,通过食物链影响其他生物的数量等;海洋pH降低,影响其他水生生物生存 (4)使用节能灯;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纸张等浪费;拒绝一次性筷子的使用;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等(合理即可)解析 (1)束毛藻是光合自养植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同时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束毛藻通过固氮作用将N2转化成NH3等,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这两类含N元素的大分子有机物;通过束毛藻的固氮作用,氮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这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具有重要作用。(2)①由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CO2浓度和pH,因变量为束毛藻的增长率,所以该实验是为了研究CO2浓度升高和pH下降两个因素共同对束毛藻增长的影响(即海洋酸化对束毛藻增长的影响);②根据内环境利用缓冲物质维持pH相对稳定的原理可知,实验中可用不同pH的缓冲溶液或缓冲物质来控制pH的相对稳定;③由图可知,当pH相同时,CO2浓度升高使束毛藻增长率上升;当CO2浓度相同时,pH下降使束毛藻增长率下降,且下降幅度大于CO2浓度升高导致的上升幅度,所以该实验结果说明CO2浓度升高对束毛藻增长的促进作用小于海水pH下降对其增长的抑制作用。(3)人类活动排放的CO2引起海水中CO2浓度上升、pH下降,可影响酶活性、膜蛋白功能、细胞呼吸等代谢过程,进而影响束毛藻个体系统的稳定性(束毛藻个体角度);束毛藻减少,以束毛藻为食的消费者减少,通过食物链影响其他生物的数量、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稳定性,同时海洋pH降低,也会影响其他水生生物生存(海洋生态系统角度)。(4)使用清洁能源、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浪费、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等节能减排措施均可减少碳排放。专题检测B组一、单项选择题1.(2020四川大数据统一监测,5)工业废水中的物质甲在某些厌氧细菌的作用下可转化为物质乙,物质乙的毒性较大,脂溶性高,较稳定,易被生物吸收和积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工业废水随意向河流排放会导致海洋污染B.给水体通气不利于降低水体中物质乙的含量C.水体中的厌氧细菌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D.物质乙可沿着食物链从一个营养级到另一个营养级答案 B 物质乙的毒性较大,脂溶性高,较稳定,易被生物吸收和积累,因此工业废水随意向河流排放最终会汇集到海洋,引起海洋污染,A正确;给水体通气不利于厌氧细菌将工业废水中的物质甲转化为物质乙,因此有利于降低水体中物质乙的含量,B错误;分析题意可知,水体中的厌氧细菌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正确;物质乙被生物吸收后,可沿着食物链从一个营养级到另一个营养级,D正确。2.(2020湖南长沙长郡中学一联,20)如图是某生态农业的模式图,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稻→鸡→猪”是该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B.沼渣、塘泥可以为水稻、大豆提供物质和能量C.鸡粪中的能量不属于鸡同化的能量D.该生态系统提高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答案 C 猪并未捕食鸡,“水稻→鸡→猪”不是该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A错误;沼渣、塘泥作为肥料还田,水稻、大豆利用的是微生物分解时产生的无机盐及CO2,并未直接从沼渣、塘泥中获取能量,B错误;鸡粪中的能量不属于鸡的同化量,属于鸡的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C正确;在生态农业中只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而不能提高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3.(2020青海西宁一模,6)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a、b、c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表示用于各营养级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g、h、i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j、k、l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C.若一段时间内草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为m×D.若上述草原生态系统开发为农田生态系统,则群落的演替方式是初生演替答案 C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A错误;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能量不能循环,B错误;由于a、b、c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因此一段时间内草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则图中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为m××=m×,C正确;将草原生态系统开发为农田生态系统,则群落的演替方式是次生演替,D错误。
4.(2020湖南湘潭一中5月模考,5)如图为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蚯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B.能分解生活垃圾的细菌和真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C.农作物一般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有机肥D.用图示生物方法处理垃圾的前提是进行垃圾分类答案 C 蚯蚓属于题述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通过分解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获得,A正确。生活垃圾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B正确。农作物不能直接吸收有机肥中的有机物,必须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将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盐,植物才能吸收,C错误。蚯蚓只能分解生活垃圾,所以垃圾分类是图示过程的基础,D正确。二、不定项选择题5.(2020届江苏苏州常熟中学模拟,22)如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N2,由初级消费者流向蜣螂的能量为N6B.能量由第一营养级传递给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N5/N2×100%C.N5将有两个去向,其中之一是用于初级消费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D.能量在各营养级的流动离不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交流答案 BCD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N2,蜣螂是分解者,利用初级消费者的粪便为食,该能量不属于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A错误;能量由第一营养级传递给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两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之比,即N5/N2×100%,B正确;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N5将有两个去向,即用于初级消费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需要的能量和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正确;能量在各营养级的流动离不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D正确。归纳总结 ①消费者摄入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粪便中的能量,即动物粪便中能量不属该营养级同化能量,应为上一个营养级固定或同化能量。②消费者同化能量=呼吸消耗+生长、发育和繁殖。③生长、发育和繁殖=分解者分解利用+下一营养级同化+未被利用。6.(2019江苏期中)研究人员在不同季节对一小型湖泊水体进行采样,调查浮游藻类的数量和种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A.温度是影响该水体中藻类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
B.如果该水体发生富营养化,藻的种类会有所增加C.夏季可能是该湖泊中浮游动物种类最多的季节D.浮游藻类中的氧元素会有10%~20%进入浮游动物答案 AC 分析题图,取样季节是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是浮游藻类的数量和浓度,说明光照、温度是影响该水体中藻类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A正确;如果该水体发生富营养化,优势藻类蓝藻的数量会显著增加,而其他藻类相对处于竞争劣势,可能导致某些藻类死亡,从而导致藻的种类减少,B错误;夏季时藻类的种类最多,而藻类为浮游动物提供食物,说明夏季可能是该湖泊中浮游动物种类最多的季节,C正确;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的传递效率为10%~20%,而浮游藻类中的氧元素进入浮游动物体内属于物质循环过程,图中无法判断浮游藻类中的氧元素进入浮游动物的比例,D错误。7.(2019江苏苏、锡、常、镇三模,23)如图所示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模型,字母表示相关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A表示兔的摄入量,F表示兔的遗体、残骸中所含能量B.兔的同化量可表示为A-F或者B+CC.图中D、F能量经分解者分解后,可被草重新吸收利用D.按一年时间分析,兔同化的能量没有全部被图中所示途径消耗答案 BD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题图,若A表示兔的摄入能量,则F表示兔的粪便中的能量,A错误;C为兔的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B为兔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为兔的遗体、残骸中所含能量,兔的同化量可表示为兔的摄入量(A)-粪便中的能量(F),也可以表示为呼吸消耗量(C)+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B正确;图中D、F中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后可被草重新吸收利用,但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可逆转的,C错误;若按一年时间分析,一年时间里,兔不可能全部被下一营养级捕食或死掉,因此总会有部分能量没有被消耗,D正确。易错警示 审题不严格,易误将图中的字母看成是食物网中的生物,而导致答案错选。三、非选择题8.(2020宁夏统考,31)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灌木丛,如图甲表示灌木丛某阶段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如表为该灌木丛第一、二、三营养级生物的能量分析表(单位为百万千焦),“?”表示能量暂时不详,但可以计算出来。甲营养级同化量未利用量分解者分解量呼吸量一2.48×10112.0×10111.69×10102.8×1010二3.1×1094.6×1086.0×1081.53×109三?8.0×1074.0×1072.3×108(1)图中N点时出生率 (选填“>”“<”或“=”)死亡率。若田鼠种群中有鼠疫发生,则鼠疫杆菌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 。
(2)第二、三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 (保留一位小数点)。 (3)在灌木丛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捕食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能够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农田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 。 答案 (1)= 寄生 (2)16.5% (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4)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竞争中容易被淘汰解析 (1)甲图中虚线表示环境容纳量(K值),N点时种群数量既不增加也不减少,出生率等于死亡率。鼠疫杆菌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寄生关系。(2)由表格数据可知,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3.1×109,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3.1×109-(4.6×108+6.0×108+1.53×109)=5.1×108,故能量在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5.1×108÷(3.1×109)]×100%≈16.5%。(3)该灌木丛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捕食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农田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竞争中容易被淘汰。9.(2020届河南顶级名校联考,38)同化效率为生态效率的一种,指被光合作用所利用的那一部分光能占入射到植物体上能量的比率,或被动物同化的能量占其摄食能量的比率。草原上存在“草→兔→狼”食物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从植物的光合色素对光的吸收情况看,草的同化效率不可能为100%的原因是 。 (2)兔所摄入的食物中相当一部分物质难以消化,不能被吸收,未同化能量的最终去向是 。 (3)动物(处于第n营养级)的生长效率是指第n营养级储存的能量与第n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比值。狼的生长效率比兔低,最可能的原因是 。 (4)狼能够通过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兔同样也能够通过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这说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够 。狼追逐兔的过程中,肌肉发达、动作敏捷的兔容易逃脱狼的追逐而存活下来,而跑得快的狼也更容易得到食物得以生存,这种现象称为 。 答案 (1)光合色素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红光和蓝紫光,相当一部分光能被反射出去或变为热能散失掉了(只要答出前半句即可得分)(2)通过分解者分解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3)狼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占比更大(4)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共同进化解析 (1)光合色素中的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因此,光合作用所利用的那一部分光能只占入射到植物体上的光能的一部分,其余的相当一部分光能被反射出去或变为热能散失掉了。(2)兔所摄入的食物中未同化的部分成为兔子的粪便,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上是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3)狼作为兔的猎捕者,其活动范围更大,活动能力更强,其同化的能量中,更多的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消耗,以供狼活动所需,因此,用于储存的能量相对要少,故生长效率较兔子低。(4)狼和兔子间能进行信息传递,这些信息能够调节这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狼和兔子彼此起选择作用,共同进化。10.(2020届江西重点中学测试一,31)图1表示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单位:J/(cm2·a)],图2是该生态系统人工放养某种鱼后相关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11分)
图1图2(1)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内部的能量主要以 的形式存在,其中A代表 。 (2)为保证各营养级都有较高的输出量,随营养级的升高,输入的有机物应增多,原因是 。植食性动物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为 J/(cm2·a)。 (3)由于某种因素,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该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的原因是 。 (4)图2中,AB段的种群年龄组成类型为 ;C时刻后,该种群死亡率明显增加,可能的原因是 。 答案 (1)有机物 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 (2)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4 (3)(一定的)自我调节 营养结构简单 (4)增长型 资源和空间有限(或天敌增多等)解析 本题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相关知识为素材,考查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试题通过对能量流动过程的分析,体现了生命观念素养中的物质与能量观。(1)群落内部的能量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散失和转化,其中A代表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2)由于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较高的营养级从食物链中获得能量较少,为保证各营养级都有较高的输出量,随营养级的升高,输入的有机物应增多。植食物性动物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为0.5+4+9+(0.05+2.1+5.1+0.25-5)-2=14[J/(cm2·a)]。(3)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抵抗力稳定性越高。该系统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低。(4)图2中,AB段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年龄组成类型为增长型;C时刻后,可能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或天敌增多等),该种群死亡率明显增加。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