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地理知识清单-专题17 环境保护(讲)(原卷 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7

2/37

3/37

4/37

5/37

6/37

7/37

8/37

9/37

10/37

剩余2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专题17环境保护1.环境与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环境伦理观。(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3)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某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3)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4)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5)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4.环境污染与防治(1)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2)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5.环境管理(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3)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本专题在考试形式上,多以统计图、表格及文字材料呈现信息,侧重考查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以及预防治理措施。题目一般难度不大,内容、材料比较贴近现实生活。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必须从我国重大环境问题入手,从成因、危害、预防治理措施等方面去整体把握。1,知识点一、环境与环境问题1.综合分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2.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问题成因危害对策森林大量减少,大量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全球气使用化石燃料,导致温室沿海低地被淹没;各地降水和的使用,推广清洁能源,提高候变暖气体增加干湿状况发生变化能源利用率,加强国际合作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强,损禁止或减少氟氯烃的排臭氧层人类大量使用氟氯害人的免疫力,易患皮肤癌;放;研制新型制冷剂;加强国破坏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危及海洋生物际合作河湖水酸化——危害生燃烧煤、石油等排放物;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对化石燃料进行脱硫处酸雨出大量的硫氧化物、氮氧农作物;危害人体健康;腐蚀理,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化物等酸性气体建筑物知识点二、主要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与防治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环境污形成原因造成的危害防治措施染问题保护水源、限制污水影响工业生产、人民生活,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排放、建污水处理厂、合水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影响废弃物排入水中理布局工业生产、提高环动植物繁殖保意识2,节约和提高能源利人为原因:化石燃料的燃用效率,开发新能源;发大气污烧排放出的大量粉尘和酸性危害人畜健康,污染土壤、展洁净煤技术;控制机动染气体自然原因:特定的气象和水体、生物,腐蚀建筑物车尾气污染;植树造林,地形条件会加重大气污染加强绿化等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排放污染大气、水体、土壤,占固体废填埋、焚烧、堆肥、的生活垃圾和工业等生产活用耕地,影响环境卫生,危害人弃物污染分类处理并回收利用动排出的生产垃圾类健康噪声污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声源控制,传播途径染筑施工、商业活动、娱乐等作,损伤听力,诱发各种疾病控制,接受者的保护【特别提醒】(1)不同环境污染的形成原因各不相同,要结合其特点进行具体分析。例如,赤潮产生的原因:①沿海地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和过度海水养殖,造成海水富营养化,促使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②适宜的水温、盐度等环境有利于赤潮生物的繁殖;③水体交换不良的港湾和沿岸海域容易发生赤潮。(2)同一环境污染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带来的危害也不相同。下面以我国南北地区的酸雨危害为例进行比较:地区危害形成原因①降水多,有利于酸雨的形成;②多山地、丘陵地形,风速小,不利于酸性长江以南大气体的扩散;③土壤呈酸性,因而大气中的灰尘也呈酸性,增强酸雨的酸性①降水少,不利于酸雨的形成;②地形平坦,风力较强,利于酸性气体的扩长江以北小散;③土壤呈碱性,大气中的灰尘也呈碱性,可以中和酸性气体(3)针对造成污染问题的成因采取相应措施:不同的污染问题成因不同,采取的措施也应不同,只有针对造成污染问题的具体原因,才能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知识点三、资源问题及其合理开发与保护1.缺水严重国家或地区的不同成因分析(1)降水稀少:①中东地区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曼等国家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控制,降水稀少,水资源严重短缺。②中亚地区的国家,如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地处亚欧大陆内部,3,距海遥远,降水稀少,水资源严重短缺。(2)地狭人稠:如新加坡面积较小,没有一定规模的淡水河流与湖泊;人口稠密导致水资源消耗量大,加剧了淡水资源紧张。2.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开发与利用的措施知识点四、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特征及应用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较强,一种生态问题的出现常常成为其他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条件。例如,森林的破坏,会使植被覆盖率降低,流水的侵蚀作用增强,导致土壤侵蚀加重,出现水土流失现象;泥沙被带到下游的湖泊沉积下来,会使湖泊的面积减小,导致湿地萎缩。再如生态环境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会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分析某地生态环境问题时,可遵循以下步骤进行: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剖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构建由其引发的环境变迁因果链↓总结与之相关的其他生态环境问题4,高频考点一环境污染与环境管理例1.(2019年江苏卷)为评估农药施用对农业环境的影响程度,某农技推广中心选择生产条件相似,无工业污染的A、B两区进行对比试验。在作物生长期内,A区施用农药2次,用量1259.25g/hm2,施用4种农药;B区施用农药5次,用量2959.05g/hm2,施用7种农药。表2为“A、B两区环境质量检测结果”,图24为“A、B两区两种农田有益生物密度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表2土壤环境资料(mg/kg)水环境资料(mg/L)阴离子表镉铜铅铬锌镍铜锌氟化物硫化物石油类面活性剂A区0.12231837130110.40.90.60.30.10.1B区0.646711291162360.31.70.90.80.51.3合格≤0.6≤100≤300≤300≤250≤50≤1≤2≤1.5≤1≤1≤1标准(1)对照相关标准,分析农药施用对A、B两区水、土环境质量的影响。____________(2分)(2)据试验结果,比较A、B两区有益生物密度的差异。____________(1分)(3)简析A、B两区环境和生态质量差异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3分)(4)为保护生态环境,在农业生产中应如何科学合理地施用农药?____________(4分)【举一反三】【2017全国卷Ⅱ】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图8)。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5,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变式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锯泥是石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石粉与水的混合物。我国北方某石材生产基地每年产生大量锯泥,其堆放占用了大片土地。石粉质地细、难处置,大风时易漫天飞扬,雨天则随雨水流入河道。近年来,某企业在该基地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加气砖质量轻,保温效果好,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下图为锯泥产生过程及利用示意图。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该企业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的积极意义。【变式探究】下图示意流经某城市小河水污染程度与流量、降水的关系。读图,回答问题。(1)说出小河水污染的变化特点,简析该次水污染形成的原因。(2)简述防治该河水污染可采取的主要措施。6,高频考点二生态环境问题与资源问题例2.(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韩国首尔市的清溪川,历史上是一条著名的河流。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清溪川的水质迅速恶化,后被覆盖为暗河,并在其上兴建了高架道路。2003年当地启动“清溪川复原工程”:恢复自然河道;在河流两岸修建生态公园;建设独立排污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隔离处理;拆除高架道路,兴建各具特色的横跨河道的桥梁。说明“清溪川复原工程”对改善当地环境的作用。【举一反三】【2017江苏地理卷】渤海湾湿地资源丰富,是候鸟红腹滨鹬迁徙途中最重要的营养补给站,21世纪以来,其全球数量不断减少,平均寿命不断缩短。图24为“渤海湾海岸线长度变化及空间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滨海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主要有_______。(2分)(2)2000—2010年渤海湾岸线长度变化的主要特征有_______,其原因有_______。渤海湾岸线变化对红腹滨鹬生存环境的影响有_______。(6分)(3)为改善红腹滨鹬的生存环境,保护渤海湾湿地的措施有_______。(2分)【变式探究】近年来,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保护土壤尤为重要。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工程结束后,仍在原地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指出为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在南方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并简述理由。【变式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植被浅沟常布置在城市道路两侧、不透水地面的周边和大面积绿地内等处,可与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7,池相连,其表面一般种草进行覆盖。下图为植被浅沟示意图。指出植被浅沟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19世纪中期,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直接排污,严重影响了水质。当地通过修建人工运河和清淤工程,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流入伊利诺伊河,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图7示意运河及水系位置关系。图7简述该工程对当时环境的影响。(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韩国首尔市的清溪川,历史上是一条著名的河流。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清溪川的水质迅速恶化,后被覆盖为暗河,并在其上兴建了高架道路。2003年当地启动“清溪川复原工程”:恢复自然河道;在河流两岸修建生态公园;建设独立排污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隔离处理;拆除高架道路,兴建各具特色的横跨河道的桥梁。说明“清溪川复原工程”对改善当地环境的作用。8,(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农用大棚长期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随着使用年限增长,我国北方不少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逐渐显现,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究其原因主要有:灌溉水含盐量高;过量施用化肥等。提出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合理建议。(2019年江苏卷)为评估农药施用对农业环境的影响程度,某农技推广中心选择生产条件相似,无工业污染的A、B两区进行对比试验。在作物生长期内,A区施用农药2次,用量1259.25g/hm2,施用4种农药;B区施用农药5次,用量2959.05g/hm2,施用7种农药。表2为“A、B两区环境质量检测结果”,图24为“A、B两区两种农田有益生物密度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表2土壤环境资料(mg/kg)水环境资料(mg/L)阴离子表镉铜铅铬锌镍铜锌氟化物硫化物石油类面活性剂A区0.12231837130110.40.90.60.30.10.1B区0.646711291162360.31.70.90.80.51.3合格≤0.6≤100≤300≤300≤250≤50≤1≤2≤1.5≤1≤1≤1标准(1)对照相关标准,分析农药施用对A、B两区水、土环境质量的影响。____________(2分)(2)据试验结果,比较A、B两区有益生物密度的差异。____________(1分)(3)简析A、B两区环境和生态质量差异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3分)(4)为保护生态环境,在农业生产中应如何科学合理地施用农药?____________(4分)9,(2018年全国Ⅰ卷)在斯匹次卑尔根岛(位置见图11)一座山体的120米深处,建有世界种子库(通过约100米长的隧道进入),存有近100万包人类栽培的主要植物的种子样本,以预防自然灾害、战争、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物种消失风险。该种子库建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种子样本安全达百年以上。说明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以及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2018年全国Ⅱ卷)素有“华北之肾”之称的白洋淀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白洋淀分布广泛的芦苇,曾是当地居民收入的重要支撑。但前些年由于其经济价值减弱,居民管护芦苇的积极性下降,大量芦苇弃收,出现了芦苇倒伏水中的现象。雄安新区设立后,管委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的指示精神,高度重视白洋淀的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行芦苇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大大提高了当地居民管护、收割芦苇的积极性。(1)指出芦苇对白洋淀生态功能的作用。(2)说明当地居民积极管护、收割芦苇对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2018年全国Ⅲ卷)“洪水一片天,枯水一条线”是鄱阳湖的真实写照。“堑秋湖”是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渔民在湖滩筑堤,形成一个个碟形湖,以便秋季鄱阳湖退水时截留更多的水和鱼。10月份一些以水生动物为食物的候鸟陆续迁入湖区越冬,渔民也开始在碟形湖放水捕鱼。至次年1月,碟形10,湖水干鱼尽,3月份候鸟陆续迁离。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2018年江苏卷)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全球气候变暖增加的热量中64%被海洋表层水(0-700m)吸收;相当于人为排放量约30%的CO2被海洋溶解而导致海洋酸化。当海水的温度、盐度、酸碱度和透光度等环境因子发生较大变化时,浅水珊瑚会发生白化甚至死亡,近二十年已发生了三次全球性珊瑚白化事件。图25为“大气圈碳收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导致近期全球性珊瑚白化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是。(2分)(2)大气圈与陆地植被、土壤、海洋之间进行碳交换的主要自然过程有。(2分)(3)每年大气圈中碳的增加量有×1012千克;造成大气圈CO2增加的人类活动主要是。(3分)(3)除全球气候变暖外,有些人类活动也对珊瑚礁生态系统造成危害。为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可采取的对策有。(3分)(2018·海南卷)“装配式”建筑方式类似于“搭积木”一样建造房子,即将梁、柱、墙板、阳台、楼梯等部件(部品)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在工厂里制作好,然后运到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拼装。而传统建筑施工中,则是把钢筋、水泥、沙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直接运至建筑现场进行施工。11,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的优点。【2017全国卷I】干旱区的柽柳为耐旱灌木,侧向枝条多,种子多,不易发生病虫害,移栽易成活。近年来,某东北林区的公路绿化中引种了柽柳,生长良好。然而不久,在公路两侧的天然林中,发现了柽柳幼苗。分析该林区潜在的柽柳入侵天然林的危害。【2017全国卷Ⅱ】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图8)。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2017全国卷Ⅲ】人们受经济利益驱动,砍伐热带雨林,种植橡胶、油棕等热带经济作物。观测发现,在一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内湿度明显低于雨林。分析这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比雨林湿度低的原因。【2017江苏地理卷】渤海湾湿地资源丰富,是候鸟红腹滨鹬迁徙途中最重要的营养补给站,21世纪以来,其全球数量不断减少,平均寿命不断缩短。图24为“渤海湾海岸线长度变化及空间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2,(1)滨海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主要有_______。(2分)(2)2000—2010年渤海湾岸线长度变化的主要特征有_______,其原因有_______。渤海湾岸线变化对红腹滨鹬生存环境的影响有_______。(6分)(3)为改善红腹滨鹬的生存环境,保护渤海湾湿地的措施有_______。(2分)(2016·课标卷Ⅰ,44,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见下图)。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2016·课标卷Ⅱ,44,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业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2015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同比增长48%,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760亿元。与此同时,由快递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说明废弃的快递外包装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13,(2016·课标卷Ⅲ,44,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2016·江苏地理,30D,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图1为库布齐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位置示意图。材料二库布齐沙漠东北部分布着大面积的裸岩,这种岩石成岩程度低,沙粒较大,沙粒间胶结程度差,结构强度低,遇雨即溃,逢风即散。材料三在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上,内蒙古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引起了世界关注。图2为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示意图。(1)裸岩对当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2分)(2)与巴丹吉林沙漠相比,库布齐沙漠治理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____。(2分)(3)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是________,该模式在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有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4)适合当地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是________、________。(2分)(2016·浙江自选,12,10分)由于水资源短缺,我国华北平原大量开采地下水,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了地下水漏斗,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地下水漏斗指由于打井超采地下水形成的地下水位中间深、四周浅,如漏斗状的地下水位分布状况。图1、图2分别为华北平原浅层和深层地下水漏斗分布区(阴影部分)示意图。完成(1)~(3)题。(1)根据华北平原地下水漏斗区的地理特征,可判断(单选,3分)()①浅层地下水漏斗区地势相对较低②深层地下水漏斗区河流径流量丰富③浅层地下水漏斗区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④深层地下水漏斗区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浅层或深层地下水漏斗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单选,3分)()A.浅层地下水漏斗致使河流干涸断流B.深层地下水漏斗造成深层地下水污染C.浅层地下水漏斗导致土地盐碱化D.深层地下水漏斗会引起土壤养分降低(3)地下水回灌是治理地下水漏斗的主要措施。简述地下水漏斗区回灌用水的主要来源。(4分)15,专题17环境保护1.环境与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环境伦理观。(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3)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某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3)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4)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5)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4.环境污染与防治(1)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2)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5.环境管理(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3)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本专题在考试形式上,多以统计图、表格及文字材料呈现信息,侧重考查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以及预防治理措施。题目一般难度不大,内容、材料比较贴近现实生活。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必须从我国重大环境问题入手,从成因、危害、预防治理措施等方面去整体把握。16,知识点一、环境与环境问题1.综合分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2.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问题成因危害对策森林大量减少,大量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全球气使用化石燃料,导致温室沿海低地被淹没;各地降水和的使用,推广清洁能源,提高候变暖气体增加干湿状况发生变化能源利用率,加强国际合作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强,损禁止或减少氟氯烃的排臭氧层人类大量使用氟氯害人的免疫力,易患皮肤癌;放;研制新型制冷剂;加强国破坏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危及海洋生物际合作河湖水酸化——危害生燃烧煤、石油等排放物;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对化石燃料进行脱硫处酸雨出大量的硫氧化物、氮氧农作物;危害人体健康;腐蚀理,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化物等酸性气体建筑物知识点二、主要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与防治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环境污形成原因造成的危害防治措施染问题保护水源、限制污水影响工业生产、人民生活,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排放、建污水处理厂、合水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影响废弃物排入水中理布局工业生产、提高环动植物繁殖保意识17,节约和提高能源利人为原因:化石燃料的燃用效率,开发新能源;发大气污烧排放出的大量粉尘和酸性危害人畜健康,污染土壤、展洁净煤技术;控制机动染气体自然原因:特定的气象和水体、生物,腐蚀建筑物车尾气污染;植树造林,地形条件会加重大气污染加强绿化等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排放污染大气、水体、土壤,占固体废填埋、焚烧、堆肥、的生活垃圾和工业等生产活用耕地,影响环境卫生,危害人弃物污染分类处理并回收利用动排出的生产垃圾类健康噪声污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声源控制,传播途径染筑施工、商业活动、娱乐等作,损伤听力,诱发各种疾病控制,接受者的保护【特别提醒】(1)不同环境污染的形成原因各不相同,要结合其特点进行具体分析。例如,赤潮产生的原因:①沿海地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和过度海水养殖,造成海水富营养化,促使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②适宜的水温、盐度等环境有利于赤潮生物的繁殖;③水体交换不良的港湾和沿岸海域容易发生赤潮。(2)同一环境污染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带来的危害也不相同。下面以我国南北地区的酸雨危害为例进行比较:地区危害形成原因①降水多,有利于酸雨的形成;②多山地、丘陵地形,风速小,不利于酸性长江以南大气体的扩散;③土壤呈酸性,因而大气中的灰尘也呈酸性,增强酸雨的酸性①降水少,不利于酸雨的形成;②地形平坦,风力较强,利于酸性气体的扩长江以北小散;③土壤呈碱性,大气中的灰尘也呈碱性,可以中和酸性气体(3)针对造成污染问题的成因采取相应措施:不同的污染问题成因不同,采取的措施也应不同,只有针对造成污染问题的具体原因,才能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知识点三、资源问题及其合理开发与保护1.缺水严重国家或地区的不同成因分析(1)降水稀少:①中东地区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曼等国家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控制,降水稀少,水资源严重短缺。②中亚地区的国家,如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地处亚欧大陆内部,18,距海遥远,降水稀少,水资源严重短缺。(2)地狭人稠:如新加坡面积较小,没有一定规模的淡水河流与湖泊;人口稠密导致水资源消耗量大,加剧了淡水资源紧张。2.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开发与利用的措施知识点四、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特征及应用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较强,一种生态问题的出现常常成为其他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条件。例如,森林的破坏,会使植被覆盖率降低,流水的侵蚀作用增强,导致土壤侵蚀加重,出现水土流失现象;泥沙被带到下游的湖泊沉积下来,会使湖泊的面积减小,导致湿地萎缩。再如生态环境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会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分析某地生态环境问题时,可遵循以下步骤进行: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剖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构建由其引发的环境变迁因果链↓总结与之相关的其他生态环境问题19,高频考点一环境污染与环境管理例1.(2019年江苏卷)为评估农药施用对农业环境的影响程度,某农技推广中心选择生产条件相似,无工业污染的A、B两区进行对比试验。在作物生长期内,A区施用农药2次,用量1259.25g/hm2,施用4种农药;B区施用农药5次,用量2959.05g/hm2,施用7种农药。表2为“A、B两区环境质量检测结果”,图24为“A、B两区两种农田有益生物密度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表2土壤环境资料(mg/kg)水环境资料(mg/L)阴离子表镉铜铅铬锌镍铜锌氟化物硫化物石油类面活性剂A区0.12231837130110.40.90.60.30.10.1B区0.646711291162360.31.70.90.80.51.3合格≤0.6≤100≤300≤300≤250≤50≤1≤2≤1.5≤1≤1≤1标准(1)对照相关标准,分析农药施用对A、B两区水、土环境质量的影响。____________(2分)(2)据试验结果,比较A、B两区有益生物密度的差异。____________(1分)(3)简析A、B两区环境和生态质量差异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3分)(4)为保护生态环境,在农业生产中应如何科学合理地施用农药?____________(4分)【答案】(1)A区水、土各指标均合格;B区镉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超标(2)A区有益生物密度较大(B区有益生物密度较小)20,(3)B区施用农药次数多;用量大;种类多(4)控制农药使用的频率和用量;选择高效低毒农药;农药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加强对农户施用农药的指导【解析】(1)对比分析A、B区的质量检测结果与合格标准可知,B区的镉超标,以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所超标,其他均合格。A区水土各项指标也合格。难度较小,直接读图比较数据大小即可。(2)从图中可以明显的看出在蜘蛛密度分布上A区要大于B区。在青蛙密度分布上A区大于B区,因此整体来说A区有益生物密度较大。(3)由材料可知,A区施用农药2次,B区施用农药5次,A区用量1259.25g/hm2,B区用量2959.05g/hm2,A区施用4种农药,B区施用7种农药。因此环境和生态质量差异,主要和使用农药的次数、种类以及用量多少密切相关。(4)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应当把握适度原则,控制农药的使用频率和用量,要考虑精准使用农药,许多农户缺乏使用农药的科学知识,盲目用药,可以加强对农户使用农药的指导,坚持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原则,并且尽量减少农药对环境的危害,尤其杜绝高毒农药的使用,使用高效低毒,甚至无毒农药。【举一反三】【2017全国卷Ⅱ】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图8)。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答案】植被结构更复杂,截留降水效果更好;地表植被更丰富,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下渗作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植被多样性更好,水土保持更稳定。【解析】森林作为陆地最主要的生态系统,森林可以涵养水源、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消除噪音、净化空气。植被恢复是水土流失治理的根本,不同的次生林,由于植被种类不同,密度不同,根系所扎的深浅不同,其保持水土的功能是不一样的。本题我们主要就是抓住以上几点进行分析的。21,【变式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锯泥是石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石粉与水的混合物。我国北方某石材生产基地每年产生大量锯泥,其堆放占用了大片土地。石粉质地细、难处置,大风时易漫天飞扬,雨天则随雨水流入河道。近年来,某企业在该基地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加气砖质量轻,保温效果好,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下图为锯泥产生过程及利用示意图。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该企业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的积极意义。【解析】由材料可知,石材企业产生大量的锯泥,既占用了大片土地,又容易造成空气污染和河道淤积,污染水源。该企业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实现废弃物资源化,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减少占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同时也缓解了大气污染和河道淤积问题。加气砖保温效果好,有利于节省能源。【答案】实现废弃物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占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加气砖保温效果好,节省能源;减轻空气污染;减轻水污染。【变式探究】下图示意流经某城市小河水污染程度与流量、降水的关系。读图,回答问题。(1)说出小河水污染的变化特点,简析该次水污染形成的原因。(2)简述防治该河水污染可采取的主要措施。【解析】第(1)题,从污染物浓度曲线可以看出水污染的变化特点为呈“W”形变化。形成原因要结合降雨量和河流流量进行分析。第(2)题,防治水污染的措施主要从禁止各种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建设完善的城市截污管网和净化设施,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分析。【答案】(1)可能发生在6~9月(夏秋季节)。22,地势低洼,排水不畅;6~9月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处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于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2)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还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答出三点即可)高频考点二生态环境问题与资源问题例2.(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韩国首尔市的清溪川,历史上是一条著名的河流。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清溪川的水质迅速恶化,后被覆盖为暗河,并在其上兴建了高架道路。2003年当地启动“清溪川复原工程”:恢复自然河道;在河流两岸修建生态公园;建设独立排污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隔离处理;拆除高架道路,兴建各具特色的横跨河道的桥梁。说明“清溪川复原工程”对改善当地环境的作用。【答案】恢复自然河道,恢复水生态环境;对污水隔离处理,有利于河流水质改善;恢复自然河道,对局地微气候具有调节作用;河流两岸修建生态公园,能有效吸附灰尘,净化空气:拆除高架,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解析】考查生态保护措施及其作用,意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迁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结合材料所给的“清溪川复原工程”的各项措施进行分析:过去清溪川河道被覆盖,恢复自然河道,将其由暗河恢复为正常河道,有利于清理水中污染物,有利于水中动植物更好地获取光照、氧气等从而更好地生长,促进水生态环境的恢复;由暗河恢复为自然河道,有利于增加地表水域面积,从而增强水体对气候的调节能力,使局部地区微气候变得更加湿润、温和;在河流两岸建生态公园,增加植被覆盖率和扩大水域面积,有利于增强植被和湿地吸烟滞尘、美化环境的功能,提高沿岸地区的环境质量;建设独立排污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隔离,有利于减少清溪川的污水排放量,能有效地改善、提高河流水质;拆除高架道路,兴建横跨河道的桥梁,有利于减少经过各河段的车辆数量和通行时间,从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减轻大气污染。【举一反三】【2017江苏地理卷】渤海湾湿地资源丰富,是候鸟红腹滨鹬迁徙途中最重要的营养补给站,21世纪以来,其全球数量不断减少,平均寿命不断缩短。图24为“渤海湾海岸线长度变化及空间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23,(1)滨海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主要有_______。(2分)(2)2000—2010年渤海湾岸线长度变化的主要特征有_______,其原因有_______。渤海湾岸线变化对红腹滨鹬生存环境的影响有_______。(6分)(3)为改善红腹滨鹬的生存环境,保护渤海湾湿地的措施有_______。(2分)【答案】(1)维持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2)人工岸线总体增加;自然岸线变化不大围海养殖;填海造地栖息地减少,食物来源减少;环境污染加重(3)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依法管理;提高湿地保护意识等(任答一点)【解析】(1)滨海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主要包括维持生物多样性和净化水质。(2)根据渤海湾海岸线长度变化图,可知人工岸线总体增加,自然岸线变化不大,由于围海养殖和填海造地,导致人工岸线增加。渤海湾人工岸线增加,导致湿地资源减少,红腹滨鹬栖息地减少,食物来源减少;人工岸线的环境污染加重,使得红腹滨鹬的生存环境恶化。(3)为改善红腹滨鹬的生存环境,需要加强依法管理,提高湿地保护意识,建立自然保护区。【变式探究】近年来,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保护土壤尤为重要。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工程结束后,仍在原地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指出为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在南方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并简述理由。【解析】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易发生水土流失。开挖石料之前,应将表层土壤放置在不易被侵蚀的地方,并采取一些保护措施;开挖石料后,应该进行表24,土回填或覆盖在堆放弃料的上面,防止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贫瘠。【答案】措施:之前,将土壤移走,集中堆放并作保护措施(四周围挡,表面覆盖)。之后,将土壤再覆盖在石料开挖场或弃料堆放场的表面,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施。理由:喀斯特地区土层薄,易被移走;南方地区雨水多,土壤易流失,需保护。【变式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植被浅沟常布置在城市道路两侧、不透水地面的周边和大面积绿地内等处,可与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池相连,其表面一般种草进行覆盖。下图为植被浅沟示意图。指出植被浅沟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解析】植被浅沟地势相对较低,可收集道路两侧的雨水,浅沟内植被较好,可有效地下渗,补充地下水源,并起到净化的作用,植被延缓汇集速度,减少城市内涝等。【答案】收集雨水(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补充地下水(增加下渗);净化雨水;减轻城市内涝;调节小气候(美化环境)。(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19世纪中期,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直接排污,严重影响了水质。当地通过修建人工运河和清淤工程,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流入伊利诺伊河,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图7示意运河及水系位置关系。图7简述该工程对当时环境的影响。25,【答案】市区河道和密歇根湖邻近水域污染程度降低,河湖水质得以改善;伊利诺伊河水量增加的同时污染物也增加,污染物还会通过河水和侧渗过程污染周边及下游地区;伊利诺伊河是密西西比河的支流,密西西比河流域南北跨度大,其下游地区与五大湖区地理环境差异巨大,水系连通后两大流域水生生物相互干扰,水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解析】工程修建前,“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直接排污,严重影响了水质”,该工程修建后,改善了市区河道及密歇根湖的水质。但是由于运河修建“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流入伊利诺伊河,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使得伊利诺伊河水质下降,污染物增多。同时由于密西西比河及五大湖相连通,使得生物活动范围更大,生态系统受到影响。(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韩国首尔市的清溪川,历史上是一条著名的河流。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清溪川的水质迅速恶化,后被覆盖为暗河,并在其上兴建了高架道路。2003年当地启动“清溪川复原工程”:恢复自然河道;在河流两岸修建生态公园;建设独立排污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隔离处理;拆除高架道路,兴建各具特色的横跨河道的桥梁。说明“清溪川复原工程”对改善当地环境的作用。【答案】恢复自然河道,恢复水生态环境;对污水隔离处理,有利于河流水质改善;恢复自然河道,对局地微气候具有调节作用;河流两岸修建生态公园,能有效吸附灰尘,净化空气:拆除高架,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解析】考查生态保护措施及其作用,意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迁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结合材料所给的“清溪川复原工程”的各项措施进行分析:过去清溪川河道被覆盖,恢复自然河道,将其由暗河恢复为正常河道,有利于清理水中污染物,有利于水中动植物更好地获取光照、氧气等从而更好地生长,促进水生态环境的恢复;由暗河恢复为自然河道,有利于增加地表水域面积,从而增强水体对气候的调节能力,使局部地区微气候变得更加湿润、温和;在河流两岸建生态公园,增加植被覆盖率和扩大水域面积,有利于增强植被和湿地吸烟滞尘、美化环境的功能,提高沿岸地区的环境质量;建设独立排污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隔离,有利于减少清溪川的污水排放量,能有效地改善、提高河流水质;拆除高架道路,兴建横跨河道的桥梁,有利于减少经过各河段的车辆数量和通行时间,从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减轻大气污染。(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农用大棚长期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随着使用年限增长,我国北方不少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逐渐显现,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究其原因主要有:灌溉水含盐量高;过量施用化肥等。提出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合理建议。【答案】减少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利用淡水灌溉淋溶(洗);夏季时去掉棚膜,利用雨水淋溶(洗);26,客土置换。【解析】本题以我国北方不少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逐渐显现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围绕北方大棚土壤次生盐碱化问题探讨解决措施,体现学以致用。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要有的放矢,根据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材料中已说明我国北方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逐渐显现的原因主要是灌溉水含盐量高,过量施用化肥等。对于过量施用化肥,我们可以采取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量的措施;对于灌溉水含盐量高,我们可以采取淡水淋盐的措施,引含盐量低的淡水淋洗或用雨水淋洗,北方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7、8月份,此季节可掀开棚膜,利用雨水淋洗;另外,对于次生盐渍化过于严重的大棚土壤,也可以采取利用别处低盐、好质地的土壤进行置换大棚盐渍化土壤的措施。(2019年江苏卷)为评估农药施用对农业环境的影响程度,某农技推广中心选择生产条件相似,无工业污染的A、B两区进行对比试验。在作物生长期内,A区施用农药2次,用量1259.25g/hm2,施用4种农药;B区施用农药5次,用量2959.05g/hm2,施用7种农药。表2为“A、B两区环境质量检测结果”,图24为“A、B两区两种农田有益生物密度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表2土壤环境资料(mg/kg)水环境资料(mg/L)阴离子表镉铜铅铬锌镍铜锌氟化物硫化物石油类面活性剂A区0.12231837130110.40.90.60.30.10.1B区0.646711291162360.31.70.90.80.51.3合格≤0.6≤100≤300≤300≤250≤50≤1≤2≤1.5≤1≤1≤1标准(1)对照相关标准,分析农药施用对A、B两区水、土环境质量的影响。____________(2分)27,(2)据试验结果,比较A、B两区有益生物密度的差异。____________(1分)(3)简析A、B两区环境和生态质量差异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3分)(4)为保护生态环境,在农业生产中应如何科学合理地施用农药?____________(4分)【答案】(1)A区水、土各指标均合格;B区镉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超标(2)A区有益生物密度较大(B区有益生物密度较小)(3)B区施用农药次数多;用量大;种类多(4)控制农药使用的频率和用量;选择高效低毒农药;农药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加强对农户施用农药的指导【解析】(1)对比分析A、B区的质量检测结果与合格标准可知,B区的镉超标,以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所超标,其他均合格。A区水土各项指标也合格。难度较小,直接读图比较数据大小即可。(2)从图中可以明显的看出在蜘蛛密度分布上A区要大于B区。在青蛙密度分布上A区大于B区,因此整体来说A区有益生物密度较大。(3)由材料可知,A区施用农药2次,B区施用农药5次,A区用量1259.25g/hm2,B区用量2959.05g/hm2,A区施用4种农药,B区施用7种农药。因此环境和生态质量差异,主要和使用农药的次数、种类以及用量多少密切相关。(4)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应当把握适度原则,控制农药的使用频率和用量,要考虑精准使用农药,许多农户缺乏使用农药的科学知识,盲目用药,可以加强对农户使用农药的指导,坚持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原则,并且尽量减少农药对环境的危害,尤其杜绝高毒农药的使用,使用高效低毒,甚至无毒农药。1.(2018年全国Ⅰ卷)在斯匹次卑尔根岛(位置见图11)一座山体的120米深处,建有世界种子库(通过约100米长的隧道进入),存有近100万包人类栽培的主要植物的种子样本,以预防自然灾害、战争、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物种消失风险。该种子库建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保持种子样本安全达百年以上。说明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以及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28,【答案】有利条件:该岛位于北极圈内(冰原地区),终年严寒、冰冻;处于北冰洋中,人类活动影响小。可能遭遇的环境风险:随着全球变暖,(在极端高温天气下)该岛上的冰雪(永冻层)融化(融水可能渗入进出种子库的隧道),威胁种子库的安全。【解析】世界种子库选址的有利条件应从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方面分析。据图可知,该岛纬度位置较高,地处北极圈内,气候寒冷,拥有永久冻土地带,有利于种子保存;且这里地理位置偏远,可远离各种外在威胁,受人类活动影响小。全球变暖致使永久冻土融化,这意味着就有部分水从隧道入口流入,则会威胁种子库的安全。2.(2018年全国Ⅱ卷)素有“华北之肾”之称的白洋淀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白洋淀分布广泛的芦苇,曾是当地居民收入的重要支撑。但前些年由于其经济价值减弱,居民管护芦苇的积极性下降,大量芦苇弃收,出现了芦苇倒伏水中的现象。雄安新区设立后,管委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的指示精神,高度重视白洋淀的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行芦苇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大大提高了当地居民管护、收割芦苇的积极性。(1)指出芦苇对白洋淀生态功能的作用。(2)说明当地居民积极管护、收割芦苇对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答案】(1)吸收水体和淤泥中的营养物质,减缓水体富营养化进程;吸收污染物(重金属等),起到净化水体、稳定水体自净化能力的作用,提高水环境质量;为鸟类等多种动物提供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2)管护好芦苇,可维持芦苇对白洋淀水体的净化功能,利于改良水质,提高白洋淀生态环境质量;收割芦苇,能减少芦苇倒伏、腐烂数量。【解析】整体分析:本题组以芦苇为载体,考查芦苇的生态功能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芦苇对白洋淀生态功能的作用,主要分析芦苇对白洋淀水质净化、水污染治理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2)管护、收割芦苇对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主要结合上一题芦苇对白洋淀生态功能的作用从管护和收割两个方面作答。3.(2018年全国Ⅲ卷)“洪水一片天,枯水一条线”是鄱阳湖的真实写照。“堑秋湖”是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渔民在湖滩筑堤,形成一个个碟形湖,以便秋季鄱阳湖退水时截留更多的水和鱼。10月份一些以水生动物为食物的候鸟陆续迁入湖区越冬,渔民也开始在碟形湖放水捕鱼。至次年1月,碟形湖水干鱼尽,3月份候鸟陆续迁离。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29,【答案】积极影响:扩大了鄱阳湖区越冬候鸟觅食和栖息的范围。消极影响:碟形湖水干鱼尽的时间早于候鸟迁离的时间,减少候鸟食物来源和缩小栖息地范围。改进建议:采用分批次轮流放水,或延长放水时间,或只捕大鱼留下底水和小鱼等方式,以保证候鸟在迁离前有足够食物和栖息地。依法对湖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对渔民为护鸟而产生的经济损失给予补偿。【解析】在湖滩建筑蝶形湖,有利于越冬鸟类捕食,而且蝶形湖建在湖滩,扩大了候鸟的捕食范围;但是“至次年1月,碟形湖水干鱼尽,3月份候鸟陆续迁离”这近2个月候鸟食物不足,对候鸟是不利的。改进建议应结合具体原因——碟形湖水干鱼尽的时间早于候鸟迁离的时间来进行,如采用分批次轮流放水,或延长放水时间,或只捕大鱼留下底水和小鱼等方式,以保证候鸟在迁离前有足够食物和栖息地;同时,可依法对湖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对渔民为护鸟而产生的经济损失给予适当补偿。4.(2018年江苏卷)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全球气候变暖增加的热量中64%被海洋表层水(0-700m)吸收;相当于人为排放量约30%的CO2被海洋溶解而导致海洋酸化。当海水的温度、盐度、酸碱度和透光度等环境因子发生较大变化时,浅水珊瑚会发生白化甚至死亡,近二十年已发生了三次全球性珊瑚白化事件。图25为“大气圈碳收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导致近期全球性珊瑚白化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是。(2分)(2)大气圈与陆地植被、土壤、海洋之间进行碳交换的主要自然过程有。(2分)(3)每年大气圈中碳的增加量有×1012千克;造成大气圈CO2增加的人类活动主要是。(3分)(3)除全球气候变暖外,有些人类活动也对珊瑚礁生态系统造成危害。为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可采取的对策有。(3分)30,【答案】(1)海水温度上升;海水酸化(2)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3)4.9化石燃料的燃烧;植被破坏(4)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环保意识;建立保护区;加强对珊瑚礁的修复;建立监测机制;加强立法;扩大国际合作【解析】本题以全球变暖对珊瑚白化的影响为素材,考查珊瑚白化的原因、各圈层碳交换的过程、碳含量的变化和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措施等,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1)珊瑚礁白化的原因,根据材料所述可知,海水酸度、盐度、温度和透光度发生较大变化时,浅水珊瑚会发生白化甚至死亡,再分析全球变暖对海水温度和酸度的影响即可作答。(2)大气圈与陆地植被、土壤和海洋之间进行碳交换的过程,大气圈到植物主要是光合作用,由植物到大气圈主要是呼吸作用,而大气圈与土壤和海洋之间为呼吸作用、分解作用。(3)大气圈中碳的增加量主要是用图25中进入大气圈的碳数量减去从大气圈出去的碳数量。读图可知,大气圈二氧化碳数量增加的人类活动为化石燃料燃烧和植被破坏。(4)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措施,主要结合前面所述珊瑚白化的原因分析,如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环保意识;建立保护区;加强对珊瑚礁的修复;建立监测机制;加强立法;扩大国际合作等。5.(2018·海南卷)“装配式”建筑方式类似于“搭积木”一样建造房子,即将梁、柱、墙板、阳台、楼梯等部件(部品)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在工厂里制作好,然后运到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拼装。而传统建筑施工中,则是把钢筋、水泥、沙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直接运至建筑现场进行施工。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的优点。【答案】在工厂里进行集中生产建筑的部件(部品),可减少扬(灰)尘和废水排放,降低噪声污染,降低能耗。(5分)可减少现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弃物,以及减少废弃物对周边土地的占用。(3分)运输装卸过程中,散落少,污染小。(2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0分。)【解析】本题以“装配式”建筑方式为背景,要求考生通过文字材料提供的背景知识与信息,综合运用相关地理知识,从环境保护视角了解现代建筑业的发展现状。主要考查考生解释生产、生活中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考生需比较文字材料中给出的传统建筑施工与“装配式”建筑方式的制作、施工差异,联系各个环节对环境的影响差异即可答题。【2017全国卷I】干旱区的柽柳为耐旱灌木,侧向枝条多,种子多,不易发生病虫害,移栽易成活。近年来,某东北林区的公路绿化中引种了柽柳,生长良好。然而不久,在公路两侧的天然林中,发现了柽柳幼苗。31,分析该林区潜在的柽柳入侵天然林的危害。【答案】柽柳种子多,繁殖快(易扩散),侵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侧向枝条多,妨碍其他乔木幼苗的生长,导致森林结构变化(乔木林向灌木林演化)。破坏食物链,减少植食动物数量。【解析】植物入侵足指某种植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在当地适宜的土壤、气候和缺少天敌抑制的条件下得以迅速繁殖,并取代原有植物,大部分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后,其长势难以控制,压制或排挤本地物种,形成单优势种群,危及本地物种的生态,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怪柳种子多,繁殖快(易扩散),侵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侧向枝条多,妨碍其他乔木幼苗的生长,导致森林结构变化,破坏食物链,减少植食动物数量。【2017全国卷Ⅱ】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图8)。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答案】植被结构更复杂,截留降水效果更好;地表植被更丰富,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下渗作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植被多样性更好,水土保持更稳定。【解析】森林作为陆地最主要的生态系统,森林可以涵养水源、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消除噪音、净化空气。植被恢复是水土流失治理的根本,不同的次生林,由于植被种类不同,密度不同,根系所扎的深浅不同,其保持水土的功能是不一样的。本题我们主要就是抓住以上几点进行分析的。【2017全国卷Ⅲ】人们受经济利益驱动,砍伐热带雨林,种植橡胶、油棕等热带经济作物。观测发现,在一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内湿度明显低于雨林。分析这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比雨林湿度低的原因。【答案】(天然林层次丰富,林冠密度高,)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层次单一,林冠密度较低,截留的降水量较少。地表(缺乏草本、灌木等的保护,)水分易散失。土壤裸露,土壤蓄水能力较低。32,【解析】首先,天然林层次丰富,林冠密度高,较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截留的降水量多,涵养水源的能力强。其次是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地表缺乏草本、灌木的保护,水分易散失,且土壤蓄水能力较低,涵养水源的能力弱,因而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比天然的雨林湿度低。【2017江苏地理卷】渤海湾湿地资源丰富,是候鸟红腹滨鹬迁徙途中最重要的营养补给站,21世纪以来,其全球数量不断减少,平均寿命不断缩短。图24为“渤海湾海岸线长度变化及空间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滨海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主要有_______。(2分)(2)2000—2010年渤海湾岸线长度变化的主要特征有_______,其原因有_______。渤海湾岸线变化对红腹滨鹬生存环境的影响有_______。(6分)(3)为改善红腹滨鹬的生存环境,保护渤海湾湿地的措施有_______。(2分)【答案】(1)维持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2)人工岸线总体增加;自然岸线变化不大围海养殖;填海造地栖息地减少,食物来源减少;环境污染加重(3)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依法管理;提高湿地保护意识等(任答一点)【解析】(1)滨海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主要包括维持生物多样性和净化水质。(2)根据渤海湾海岸线长度变化图,可知人工岸线总体增加,自然岸线变化不大,由于围海养殖和填海造地,导致人工岸线增加。渤海湾人工岸线增加,导致湿地资源减少,红腹滨鹬栖息地减少,食物来源减少;人工岸线的环境污染加重,使得红腹滨鹬的生存环境恶化。(3)为改善红腹滨鹬的生存环境,需要加强依法管理,提高湿地保护意识,建立自然保护区。33,1.(2016·课标卷Ⅰ,44,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见下图)。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解析】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从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两个层面进行考虑。【答案】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2.(2016·课标卷Ⅱ,44,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业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2015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同比增长48%,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760亿元。与此同时,由快递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说明废弃的快递外包装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解析】本题主要从污染物类型、污染物数量、污染物去向等方面分析快递外包装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如采用可降解的外包装;提倡外包装的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物数量;合理处理外包装,隔绝污染物对环境的直接污染等。【答案】环境污染问题:快递外包装会产生大量的包装盒(袋)、胶带等固体废弃物;不可降解的包装塑料袋和胶带等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解决措施:推广使用环保的外包装材料,实行绿色包装;在确保货物不受损坏的情况下,实行适度包装;对外包装中的纸张(纸盒)等可利用废品,实行分类回收。3.(2016·课标卷Ⅲ,44,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解析】长江刀鱼数量的减少主要与过度捕捞,以及湿地减少、水体污染等造成生存环境破坏有关。另外,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会对长江刀鱼的洄游产生影响。针对长江刀鱼减少的原因,可以从禁止过度捕捞、加强人工养殖、保护湿地和治理河流污染等方面说明保护措施。34,【答案】原因:过度捕捞;河湖湿地减少;水体污染。(6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措施:禁止过度捕捞,规定休渔期;保护湿地;治理河流污染;人工孵化,放养鱼苗等。(4分)4.(2016·江苏地理,30D,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图1为库布齐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位置示意图。材料二库布齐沙漠东北部分布着大面积的裸岩,这种岩石成岩程度低,沙粒较大,沙粒间胶结程度差,结构强度低,遇雨即溃,逢风即散。材料三在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上,内蒙古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引起了世界关注。图2为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示意图。(1)裸岩对当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2分)(2)与巴丹吉林沙漠相比,库布齐沙漠治理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____。(2分)(3)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是________,该模式在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4)适合当地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是________、________。(2分)【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岩石易受到流水和风力侵蚀,沿河地带易产生水土流失,且易成为沙尘暴的物质来源。第(2)题,库布齐沙漠降水量略多于巴丹吉林沙漠,加上库布齐沙漠靠近黄河,灌溉便利,因此该地的植被较易成活,沙漠治理条件更好。第(3)题,结合图中甘草种植与其他治沙环节之间的关35,系可得出答案。第(4)题,沙漠地区气候干旱,光照充足,多风沙天气,风力资源充沛,因此适合发展风能和太阳能。【答案】(1)岩石容易风化侵蚀,成为沙漠形成的物质来源,易发沙尘暴沿河地带易产生水土流失(2)降水量略多,植被易成活离黄河近,引水灌溉方便(3)甘草种植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当地经济(制药业、农牧业、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就业,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4)风能太阳能5.(2016·浙江自选,12,10分)由于水资源短缺,我国华北平原大量开采地下水,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了地下水漏斗,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地下水漏斗指由于打井超采地下水形成的地下水位中间深、四周浅,如漏斗状的地下水位分布状况。图1、图2分别为华北平原浅层和深层地下水漏斗分布区(阴影部分)示意图。完成(1)~(3)题。(1)根据华北平原地下水漏斗区的地理特征,可判断(单选,3分)()①浅层地下水漏斗区地势相对较低②深层地下水漏斗区河流径流量丰富③浅层地下水漏斗区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④深层地下水漏斗区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浅层或深层地下水漏斗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单选,3分)()A.浅层地下水漏斗致使河流干涸断流B.深层地下水漏斗造成深层地下水污染C.浅层地下水漏斗导致土地盐碱化D.深层地下水漏斗会引起土壤养分降低(3)地下水回灌是治理地下水漏斗的主要措施。简述地下水漏斗区回灌用水的主要来源。(4分)【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漏斗区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山麓地带、河流沿岸,深层地下水漏斗区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的平原,工农业用水量较大。第(2)题,浅层地下水漏斗区靠近河流沿岸,河流补充地下水的水量过多,会使河流地上径流量减少甚至干涸断流。第(3)题,地下水回灌的水源36,主要有当地降雨径流、当地河流或异地调水及经过净化处理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等。【答案】(1)C(2)A(3)跨流域调水;利用雨水(夏季集中降水产生的多余地表水);利用中水(工业和城市污水无害化达标处理产生的水)。3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1-08-24 19:42:09 页数:37
价格:¥3 大小:2.58 MB
文章作者:180****8757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