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9课9.1念奴娇赤壁怀古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9.3声声慢寻寻觅觅课后习题(部编版必修上册)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课后·训练提升一、语言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千百年间吟诵不绝的古典诗文也仿佛一条长河,①________________。对于桐庐这个地方,早在南北朝时期,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中,就已经有着极为生动的描写了。 诗画不分家。富春江的涛声,在诗人吟哦声中化成一行行韵脚,而她的浪花溅落到宣纸上,②________________。元代黄公望的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描绘了富春江两岸的初秋景色。六百多年前,年近八十的黄公望游历至此,感慨于这里“山峰俊奇,峡谷雄伟”,于是长住下来,用整整四年的时光,走遍富春江两岸的峰峦林壑,绘就了这幅被誉为“画中之兰亭”的山水长卷。据说,这幅画八成画面都取材于桐庐境内的江山景色。画卷上天地静穆,远山微茫,江阔波渺;林峦浑秀,草木华滋;村舍茅亭之间,樵夫钓客的身影参差隐现,弥漫着萧散淡泊的诗意。凭借艺术的非凡力量,大自然获得了永恒的生命。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参考答案:①有着自己的上游(源头) ②便晕染(绘就)成一幅幅画卷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村舍茅亭之间的樵夫钓客的身影弥漫着萧散淡泊的诗意”,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参考答案:①原文使用了三个短句,节奏明快、有力,并和前文句式保持一致。②原文使用“参差隐现”很好地表现出樵夫钓客的身影状态和那种当地特有的朦胧感觉,且这里的“参差隐现”是与“萧散淡泊的诗意”紧密相连的,删掉“参差隐现”后,就缺失了这层诗意。3.《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带动全民重温那些经典的古诗词,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中国诗词大会》组委会拟征集舞台悬挂对联,请你根据提供的上联写出下联。要求符合对联的基本格式。上联:唐风汉韵入耳皆是天籁之声,声声抑扬顿挫下联: 4\n答案示例:古调近体过目均为珠玑之篇,篇篇妙不可言4.根据语境,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个句子。婉约派和豪放派是宋词的两大流派。婉约词典雅工丽,委婉含蓄,缠绵悱恻,情感细腻;豪放词豪迈奔放,洒脱自然,气势恢宏,情感积极。如果说婉约词是南方小镇上的姑娘,那么豪放词就是北方原野上的汉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如果说婉约词是蜿蜒的小溪 那么豪放词就是奔腾的大河 如果说婉约词是卧波的画桥 那么豪放词就是入云的高楼5.简要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得超过30字。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已被金人占领。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能“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同时,辛弃疾也不断目睹当地百姓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而由于辛弃疾自幼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的熏染,因此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参考答案:青少年时代的经历对辛弃疾性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6~7题。南乡子·集句①苏 轼怅望送春怀②。渐老逢春能几回③。花满楚城愁远别④,伤怀。何况清丝急管催⑤。 吟断望乡台⑥。万里归心独上来⑦。景物登临闲始见⑧,徘徊。一寸相思一寸灰⑨。注①本词作于词人被贬黄州时。②取自杜牧的诗。③取自杜甫的诗。④取自许浑的诗,略有改动。⑤取自刘禹锡的诗。⑥取自李商隐的诗。⑦取自许浑的诗。⑧取自杜牧的诗。⑨取自李商隐的诗。6.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集句,旧时作诗方式之一。摘取前人一家或数家的诗句,拼集而成一首诗。本词就是摘取五人的诗句合成了一首词。B.词的开头两句选取二杜诗句,点出对酒伤春的意境。怅望着这杯送春之酒,撩起了比酒更浓的伤春之情,又由伤春到伤老,进一步抒发感情。4\nC.“吟断望乡台”一句,写的是苏轼被贬南迁,远离故乡后登高远眺,遥望故乡而不断沉吟的情景,抒发了词人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之情。D.本词借杜牧“景物登临闲始见”之句,写苏轼此身已闲,因此从容登临,见到这春日之景。“闲”字突出其洒脱悠闲的情怀。答案:D解析:“闲”只是一种表象,实际流露了词人遭受贬逐、无所作为的巨大痛苦。7.请赏析“满”“独”二字。参考答案:“满”写出时值春天、花满楚城的景象。词人看到百花盛开,却想到自己被贬而伤怀,以花的繁盛来反衬自己的离乡之愁。“独”即孤独,词人被贬万里,独自登高远眺,漂泊在外的乡思和孤独之情油然而生。(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8~9题。鹧 鸪 天①辛弃疾石壁虚云积渐高,溪声绕屋几周遭。自从一雨花零落,却爱微风草动摇。 呼玉友②,荐溪毛③,殷勤野老苦相邀。杖藜忽避行人去,认是翁来却过桥。注①此词作于词人闲居瓢泉时期。②玉友:一种糯米制的白酒。③溪毛:溪边野菜。8.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富有田舍风味、生活情趣;格调清新自然,属于辛词另一种风格。B.词人长于写景,白云溪水,无限清幽,摹写溪流,以声写形,具体形象。C.上片写途中所见,落花带出芳草,虽是暮春景象,却无一点伤春情绪。D.下片写野老备宴,虽无珍馐佳肴,但词人闲居,平淡随和,召之便来。答案:D解析:D项,“召之便来”与“苦相邀”矛盾。9.结尾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场景?从中可以读出词人怎样的心情?参考答案:结尾两句描写了一幅老翁桥头迎客图。野老老眼昏花,站在桥头迎客,好几回错将行人当客人。这次想避过行人,但细认之下,确实是辛翁,遂拄杖过桥,热诚迎接。运用心理、神态描写,刻画了野老纯朴好客的形象。(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0~11题。添字丑奴儿·芭蕉李清照4\n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①,不惯起来听。注①北人:北宋灭亡,李清照被迫从故乡流落到江南,故自称“北人”。10.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以问句开头,迁怒于庭中芭蕉,表达出痛苦难耐的思国怀乡之情。B.上片诉诸视觉,描摹白天窗前所见;下片诉诸听觉,刻画深夜枕上所闻。C.“阴满中庭”和“点滴霖霪”均用叠句,起到了渲染环境气氛、加强艺术效果的作用。D.整首词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能够引发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答案:D解析:这首词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并未使用托物言志的手法。11.有人评论,下片用“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结尾,看似平淡,实则深刻。试简要分析。参考答案:从字面上看,“不惯起来听”似乎是由于是“北人”,但这里的“北人”应理解为“流离之人”,这种“不惯”,也绝不只是水土气候上的难以适应,更有一种飘零孤苦的异乡之感。4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