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二政治 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 新人教必修4课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6

2/36

3/36

4/36

剩余3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嫦娥二号”三维图像“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目前已飞入指定轨道,并取得基本成功。关注热点——“嫦娥二号”“嫦娥工程”是一种什么活动?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服务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修建青藏铁路农业生产电视机装配生产线“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北京航天指挥中心“嫦娥二号”三维图像关注热点——“嫦娥二号”“嫦娥工程”是一种什么活动?探究活动1.上述材料中是谁在从事活动?2.这些活动对象是什么,是在认识世界还是在改造世界?3.这些活动是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以下各项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①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②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 ③农民种地、工人做工、教师讲课④2004年美、英、日、法、德和中国科学家共同绘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⑤学生教室里听课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随堂检测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直接现实性活动,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①③④⑥(主体)(对象)(性质)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2、实践的特点分析:“嫦娥工程”是如何体现实践的特点的。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3、实践的基本形式(最基本的)1“嫦娥工程”是何种形式的实践,此外实践的形式还有哪些?小结: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它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又是人的能动性的活动,这种活动,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是历史地变化发展的。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关注生活——了解厦门BRT材料1:为改善城市交通、破解市民出行难题,厦门BRT建设于2006年7月31日拉开帷幕,于2008年12月1日建成通车。厦门BRT建设,不仅仅局限于畅通工程,还促进了岛内外联动发展、岛外居民可以共享厦门建设成果。材料2:厦门BRT建设采用创新模式,市区采用全路段高架,公交车享有全封闭专用路权,无红绿灯,道路和站台设计采用升级轻轨的标准,为未来改造预留空间。目前轻轨方案正在重新论证和修订,将在近期上报国家发改委。材料3:目前厦门BRT日客流量保持在22万以上,最高客流量达到了29万人次,有些高峰期已是超负荷。这对于一个人口在300万的城市来说,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指标,在国内仅次于千万人口的广州,《人民日报》头版曾报道过厦门BRT,文中盛赞厦门BRT在凸显城市公交优先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关注生活——了解厦门BRT1、当年厦门为什么要修建BRT工程?2、厦门BRT在凸显城市公交优先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为什么还要计划将BRT升级为轻轨?3、在我国众多城市BRT建设中,厦门BRT建设方案是否正确?检验的标准是什么?4、作为厦门市民,你觉得今后厦门的交通网络还可以怎样规划?分组讨论:(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1、当年厦门为什么选择BRT建设方案?(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实践①新问题遇到产生新要求推动新探索和研究②实践的发展提供认识工具认识的发展促进③锻炼人的认识能力实践提高2、厦门BRT在凸显城市公交优先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为什么还要计划将BRT升级为轻轨?实践符合客观世界认识实践结果指导改造不符合错误正确(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3、在我国众多城市BRT建设中,厦门BRT建设方案是否正确?检验的标准是什么?(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4、作为厦门市民,你觉得今后厦门的交通建设还可以怎样规划?实践含义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小结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形式巩固练习:1、实践活动多种多样,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的是()A、蜘蛛结网B、“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C、医生治病D、人们认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C2、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一论述表明()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C、实践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D、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B3、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是因为()A、实践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B、实践是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C、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物质的东西D、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活动C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③实践出真知④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③④C5、“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惟一来源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C6、“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其哲学寓意是()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7.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从认识论上说,这是由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标准B.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C.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D.只有亲身体验才能获得知识A8.16世纪,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力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A.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9.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就是检验认识是否同A.已有的理论相符合B.已被实践证明的真理相符合C.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D.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DB对亿万农民而言,“一号文件”是一份亲切的文件,有着特殊的意义。某班组织学生对新世纪以来中央的7个“一号文件”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进行了理性总结。第一个2004年集中强调了农民增收问题第二个2005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第三个2006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四个2007年发展现代农业第五个2008年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第六个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第七个2010年加大统筹城乡,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研究结论:历次“一号文件”都适应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总结了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反映了农村改革的历史进程和前进步伐。“一号文件”的发出,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请运用哲学实践的观点分析该班学生得出的研究结论。综合运用参考答案①历次“一号文件”的出台,都适应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七个“一号文件”的发出,体现了党对“三农”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③历次“一号文件”的出台,都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对农村经济起到推动作用,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④“一号文件”总结了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这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政治
发布时间:2022-09-04 10:58:02 页数:36
价格:¥7 大小:2.01 MB
文章作者:xihulunjian123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