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曹刿论战学案3无答案冀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

2/4

剩余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曹刿论战》【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4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学习重难点】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等;2.品析“论战”内容;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3.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入语:在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以少胜多的战役,今天,我们就走进历史,了解战国时期齐鲁之间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2.介绍《左传》:《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和《汉书•艺文志》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清代有的学者认为系刘歆改编。近人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根据各诸侯国史编成。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左传》分年记事,没有篇名。晋杜预把它按年代顺序分附在《春秋》后面,认为它是用史实来阐述《春秋》经义的。《春秋》记事非常简单,近乎大事年表,例如这篇课文所记之事在《春秋》中就只有一句话:“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左传》节文的标题,都是后人加的。3.关于历史散文体例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4.背景简介: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这一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是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前此两年,齐桓公(公子小白)与其庶兄公子纠曾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当时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齐襄公堂弟)已被杀,齐国一时无君,因此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国的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然而鲁国的谋划没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抢先归齐4\n,取得了君位。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乾时(齐地),齐胜鲁败。乘兵胜之威,齐桓公胁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齐桓公虽在其庶兄的血泊中巩固了权位。但对鲁国却一直怨恨难平,因此转年春便再次发兵攻鲁,进行军事报复和武力惩罚。本篇所记即是这次在鲁地长勺展开的战事。二、自主学习课文:(一)对照书上注释、查阅工具书并结合相关资料,逐字逐句理解文意,请你将认为应积累的词圈点起来。不清楚的地方请打上“?”号,在小组内讨论。(二)为下列加点字注音:曹刿()又何间焉()肉食者鄙()牺牲玉帛()小信未孚()登轼而望之()吾视其辙乱()夫战,勇气也()望其旗靡()(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齐师伐我        公将战肉食者谋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衣食所安小惠未徧弗敢专也弗敢加也神弗福也     必以信虽不能察忠之属也必以情遂逐齐师公将鼓之         公问其故公将驰之惧有伏焉彼竭我盈 望其旗靡故克之(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语义: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古义:今义: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古义:今义: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古义:今义:4.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古义:今义: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古义:今义: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古义:今义:(五)解释下列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一词多义):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故:公问其故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彼竭我盈,故克之属:忠之属也以:可以一战神情与苏黄不属必以情有良田美池之属必以分人伐:十年春,齐师伐我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找出文中的“之”“其”“而”,分别加以解释。(六)指出下列句子属于何种句式并翻译:1.何以战?2.夫战,勇气也。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4\n5.必以分人。三、合作探究(再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一)第一部分(第1段):1.“齐师伐我”的“伐”是什么意思?齐国军队为什么要“伐”鲁国呢?2.曹刿的身分怎样?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远谋”二字是此文的关键,贯穿全文。从曹刿的这句话里可见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4.“何以战”这三个字唤起下文分析战争的条件,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5.对于这三方面的准备,曹刿又是如何评价的?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小结:第1段,写的是曹刿请见,论战前准备,显示了曹刿、的品质以及鲁庄公“勇于纳谏”的胸怀。(二)第二部分(第2段):1.这次战争是由谁指挥的?根据何在?作战地点选在哪里?2.反攻的时机选在什么时候?曹刿是怎样帮助庄公选择时机的呢?◇小结:第2段叙述的是曹刿指挥作战的情况,作战的过程写得非常简略,突出写了曹刿“谋”的作用,为下文“论战”打下伏笔。曹刿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时机,所以才击败敌人,获得战争胜利。(三)第三部分(第3段):1.鲁国获胜后(“既克”),“公问其故”的“故”是什么意思?2.曹刿是如何回答的?可以分为几层?◇小结:第3段写曹刿论述战胜齐国的原因。四、总结归纳,深入探究:1.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的?2.分析人物形象:4\n①曹刿是一个怎样的人?②曹刿认为“肉食者鄙”在文中能找到根据吗?③相比之下鲁庄公又是怎样的形象呢?④庄公除了见识鄙陋之外,就没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吗?⑤对于人物的刻画运用了哪些方法?3.文中哪些地方是详写的?哪些地方是略写的?为什么这么安排?五、重点提升: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⑴又何间焉(   )     ⑵弗敢专也(   )⑶公将鼓之(   )     ⑷彼竭我盈(   )2.请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和下列加点的字含义相同的成语。例子:齐人三鼓——一鼓作气望其旗靡——所向披靡①彼竭我盈——()②小信未孚——()③故克之——()④下视其辙——()⑤未能远谋——()⑥夫大国,难测也——()3.用原文回答,曹刿“请见”的原因是,同意鲁庄公跟齐国打仗的原因是。4.结合原文,请分析曹刿的性格特征。5.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6.长勺之战是古代著名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役,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著名战役?请你谈谈战争中能以少胜多的原因是什么?4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21:42:21 页数:4
价格:¥3 大小:20.53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