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四单元一、单元说明本单元以民间的文化为主题,几位文化的名人通过对故人故事的回忆,对生活和艺术的思考,为我们开启了琳琅满目、异彩纷呈的民间文化宝库的大门。本单元几篇文章的共同点是文中所写离我们似远犹近,教学时应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适量拓展课程资源,较透彻地理解文中的文化情趣,充分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几篇课文又都是作者行文风格的杰出代表,学习时应以语言的感悟和积累为核心,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力求让学生体会到与生活脉动共振、与作者情感共鸣的学习愉悦。二、教学目标1、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祖国生动丰富、趣味盎然的民间文化。2、加强朗读教学,揣摩品味文章中重要的语句,领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3、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艺术效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朗读品味,领会文章的情致,感受作品的意蕴,培养语感。2、自主、合作、探究性阅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3、延伸阅读,比较各地的民风民俗,深化对作品的理解。4、培养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四、本单元的阅读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点:(教学措施)首先,要从文章出发,以语言为教学立足点。在教学中,应该为学生示范并引导学生揣摩品味文中重要的词语句子,要注意语言的感悟和积累,还要加强朗读教学,使学生深入领会文中的思想情感。其次,教学范围可以适当扩展。由于本单元课文内容学生普遍感到较为陌生,教师可以借助音像资料,适当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与体验,但不能喧宾夺主把语文课上成“民风民俗”的知识介绍课。第三,本单元教学还应该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注意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精神。教师应注意利用当地民风民俗,引导学生从教室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使语文教学更加鲜活,更加有趣。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以“家乡风情”为主题,设计各种活动方式,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活动应该有计划,有评价。计划应详尽,形式应多样,评价既重结果更重过程、态。度,力求使学生在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增加社会经验,培养多种能力。五、课时安排阅读课11课时作文课3课时复习课1课时16云南的歌会教师寄语: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学习目标:1、感知文章内容并赏析云南歌会。2、把握人物描写方法。3、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4、认识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感受民间文化气息。学习过程:8\n一、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迤()西譬()喻糯()米蹲()踞忌讳()酬()和铁箍()熹()微2、根据解释写词语。():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忌怕而隐避。():形容直往上升。():另外开展新的局面。():快活的样子。():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3、查找资料,简介作者:二、合作探究目标一:1、自由地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哪三种形式的歌会?用四字短语给它们各起一个小标题。2、这三种形式的歌会各有什么特点?你更喜欢那种歌会,给大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目标二:。1、在三种不同形式的歌会中,作者都进行了细腻的人物刻画,请跳读课文,划出三处人物描写的句子。看看作者分别写了哪三种人?2、作者在对这三个人物进行描写时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3、通过对三种歌会中人物的细致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人物描写时的哪些启示呢?目标三:课文第四段,用许多笔墨描写由呈贡进城时一路的景色,写“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各种山鸟呼朋唤侣”,还有戴胜鸟和云雀的歌唱。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你觉得作者写这些有什么用意?三、拓展延伸课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谣,看看哪些属于“见景生情,即物起兴”,哪些属于“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哪些属于“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的。8\n教后记:17端午的鸭蛋教师寄语:喝到故乡水,想起故乡人。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2、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横线的的字注音。门楣()苋菜()籍贯()络子()囊萤映雪()车胤()城隍庙()腌鸭蛋()2、读后随感。二、合作探究。目标一:1、浏览课文,理清文章思路。(通过找本文的中心句、过渡段理清文章思路)全文贯穿着这样一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作者对家乡的咸鸭蛋为什么久久不能忘怀?目标二:汪曾祺是一位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在课文中得到体现。请举出两例并加以分析。例如:“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此句中的一个“吱”字用得最妙,绘声绘色,把吃咸鸭蛋的那种动感,那种快感,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三、拓展迁移仿照本文说说你的家乡过端午节的风俗,谈自己的体会。如:吃粽子、系百索子、挂符、赛龙舟等8\n教后记:18吆喝教师寄语: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情感。2、揣摩语言,体会吆喝声的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魅力,理解作者写“吆喝”时的内在情感。3、了解课文介绍的北京吆喝声,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横线的的字注音。招徕()铁铉()囿于()隔阂()饽饽()秫秸()商贩()吹嘘()吆喝()小钹()荸荠()2.读后随感。二、合作探究。目标一:1、围绕北京吆喝声作者介绍了哪些方面内容?2、作者在写吆喝声时为什么掺杂进一些自己的经历?他对老北京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目标二:文章中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出几例,体会其中的意味。三、拓展延伸。如果把本文改写成相声,是个很棒的创意。你愿意做编剧还是做演员?赶紧行动吧!教后记:19春酒教师寄语 :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日的珍品,是母亲的骄傲。更是作者最美好的回忆。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在这杯甘醇的“春酒”中尽情地陶醉吧!学习目标1.领会文章的情致,感受作品的意蕴。2.品味精彩语言,关注细节描写,感受作品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3.了解作者故乡杭州一带的新年习俗,领会文章中流淌的浓浓的思乡之情。关注身边生活,发现并领略生活的诗意。一、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8\n 枸杞() 门槛()   过瘾()凑()齐 酬()谢 煨炖()两颊() 家醅()2、读后随感。二、合作探究。目标一:1.文章主要记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2.文章结尾写道:“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地道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春酒的味道吗?3、让我们睁大我们的双眼,仔细找一找,说一说,作者笔下的这群人吧。你可以采用跳读的方式,用以下三个话题说: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我",你看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的母亲,你看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群___________________的乡亲,你看______________。这春酒里就不仅仅是春酒味了,你认为它还应含有什么味道?可以用以下句式:春酒有_________味道,它是_______________。目标二:课文中有许多细节描写很有情趣,表现出作者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的浓浓情意,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三、拓展延伸试写出几句游子思乡的诗句。课外选读有关游子思乡的文学作品,并把它推荐给班里的同学。教后记:20俗世奇人教师寄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宋·祝穆《方舆胜览》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识记字词,理解刷子李、泥人张之“奇”,感受他们的个性魅力。2、通过读课文,了解文章的情节艺术、感受鲜明的语言特点。3、了解我国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初步培养重视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意识。学习过程:8\n一、课前预习1、读读写写,并注音怵()抠()阔绰()撂()怵()抠()戳()蛮横() 2、读后随感。二、自主探究目标一:熟读课文,想一想,“泥人张”“杨七”“杨巴”各自奇在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目标二:品味下面的语句,揣摩语气、语调和重音,研讨括号里的问题。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作者说泥人张的手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这么说是不是太夸张了?你怎样理解这种夸张的作用?)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他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你怎么理解句中加点的“找”字?试着将它换成其他的动词,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三分活,七分说,死人说活了,破货变好货,买卖人的功夫大半在嘴上。(这个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京城豪门,山珍海味不新鲜,新鲜的反倒是地方风味小吃,可天津卫的小吃太粗太土:熬小鱼刺多,容易卡嗓子;炸麻花梆硬,弄不好咯牙。(府县道台们对招待吃食的计较,体现了他们的什么心理?)教后记: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到民间采风去8\n【活动目标】1、借“采风”关注家乡、思考家乡、欣赏家乡、热爱家乡。2.培养运用问卷调查、采访、搜集整理文献资料等方法的能力。3.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加工分析资料的能力。【活动重点、难点】1、培养搜集、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资料的能力。2、在围绕自己家乡民俗开展的活动中,学会感受、学会积累、学会思考,并能用语言进行叙述性的表达。3、培养合作探究意识和与他人协作的能力。【活动过程】一、激情导入农村的民间文化的蕴藏量是很丰富的,许许多多的风物、河流、古建筑、历史人物都附着美妙的传说,饱经风霜的老人普普通通的话语里却蕴含着深奥的人生哲理……千百年来,农村那美丽的田园风光一直为文人所称颂,民风民俗乡音乡情是历代不朽的绝唱;那些优美的民间传说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那些闪烁着智慧光茫的谚语警句经久不衰,今天,让我们这些土生土长农家子弟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让我们一起到民间去采风。二、前期活动1、搜集并了解一些民风民俗民间文化。2、分组合作:可以分为民间故事收集整理小组、谚语警句格言归纳小组、民间剪纸艺术欣赏小组、风土乡情摄制小组等,并要求各小组根据采风的内容的不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准备相应的设备,对可能遇到的困难作好充分的准备。3、各小组分头利用课余时间走村串巷到民间采风,并做好相关记录三、活动成果展示1、妙手加工,独放异彩由民间故事收集小组介绍收集整理乡村民间故事的情况。a:介绍小队组建过程、收集整理及制作手抄报的整个过程。b:给大家讲二至三个自己收集整理的优秀的民间故事。c:介绍手抄报整体设计及艺术加工。d:介绍收集民间故事的经验和感受2、谚语警句,寓理其中由谚语警句小组汇报收集谚语警句格言的情况。组长介绍收集资料的方法、组员简要汇报各自收集的内容以及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句谚语警句或采集中最感动的一件事;全组制定电子演示文稿,展示制作成员3、剪刀生花,美化生活民间剪纸艺术欣赏组出示成果展示版,并当场演示简单的剪纸工艺。剪纸在民间的流行,往往伴随着生辰、婚嫁、喜庆节日和日常生活。屋里院内都要进行装饰,窗户上贴得花蓬蓬、门画楹联红彤彤,色鲜花艳,迎风飘拂的五彩门笺更增加了节日的气氛。4、乡村风情,乐而忘返乡村风情小组介绍“乡村风情”录相片的制作情况。a:介绍小队组建过程及外景拍摄活动情况。b:播放中解说自拍的乡村风光景点录相“乡村风情”。c:出示展板,介绍展板上的景点照片及特点四、归纳延伸一个乡村会有多少民间文化?同学们带着好8\n奇与疑惑到民间采风,在名不见经传的剪纸艺人精湛的技艺面前叹为观止,面对那些大字不识几个却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出一串一串优美动听的故事的老人面前全身心地折服,在美丽的乡村风光面前流连忘返……于是,我们深深地爱上了民间文化。一张张散发着墨香的小报,一幅幅剪纸艺术展版,一个个简单的电子演示文稿,同学们平生第一次像电视工作者那样选景、拍摄、解说……在活动中体验到了探索的艰辛和收获的快8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22:15:04 页数:8
价格:¥3 大小:33.89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