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北省通山县杨芳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同步练习3 新人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罗布泊()(2)萧瑟()(3)和煦()(4)萎缩()(5)干涸()(6)庇护()(7)吞噬()(8)裸露()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和煦(2)萧瑟(3)吞噬(4)沧海桑田3.填空:本文是一篇(),这种体裁的文章兼有()和()两种特点。一个特点要求(),另一个特点则要求(),讲究()、()。4.如果把文中“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改成“一棵棵胡杨树,只剩下奇形怪状的枯枝”,可以吗?谈谈你的看法。5.请仿写一条有关绿色环保的公益广告语(语言要精练得体)例句:(1)踏破青毡可惜,多行数步何妨。(2)春花烂漫,请您手下留情。仿句: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①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②塔里木河全长1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1925年至1927年,国民党政府一声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3个村庄的310户村民逃离家园,耕地废弃,沙化扩展。解放后的1952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轮台大坝,又将塔里木河河道改了过来。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得以好转,胡杨枝重吐绿叶,原来废弃的耕地长出了青草,这里变成了牧场。③问题出在近30多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水从哪里来?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④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⑤罗布泊消失了。6.罗布泊消亡的原因是什么?7.第三段中的画线句子多次引用数据,起到什么作用?28.第四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9.第四段中加点的“盲目”能否去掉?为什么?10.从罗布泊消失的原因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参考答案:一、1.(1)pō(2)sè(3)xù(4)wěi(5)hé(6)bì(7)shì(8)luǒ2.(1)温暖(2)形容景色凄凉(3)吞食;并吞(4)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3.报告文学新闻文学真实艺术加工形象性抒情性4.不可以,因为原句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表达了对盲目破坏生态环境的痛惜之情,震撼人心。5.示例:芳草萋萋,踏之何忍?二、(一)6.一是塔里木河曾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生态环境彻底破坏。7.一系列数据具体、确凿,充分说明人们是怎样盲目地拼命地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的,正是这种盲目的行为,造成了罗布泊的荒漠化。8.排比。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9.不能。因为“盲目”的意思是指没有计划的,毫无组织地进行,这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如果去掉,就表现不出来了。10.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2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22:19:38 页数:2
价格:¥3 大小:17.59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