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乔口镇乔口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11春视野拓展素材_朱自清关于青年学习古文的论述新版新人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

2/3

剩余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朱自清关于青年学习古文的论述朱自清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文学评论家,他很关心青年学习古文学,作过许多深刻而朴实的论述,有些文章就发表在当时的《中学生》杂志上。虽然已经隔了三四十年,今日重温仍是获益甚多的。本文将这些论述分五个方面加以介绍。一、欣赏也就是继承朱先生在1946年专门写过一篇《古文学的欣赏》,提出一个很重要的论点:欣赏古文学也就是继承文学遗产。他说:“青年人当然不愿意信古,不愿学古,可是给予适当的帮助,他们却愿意也能够欣赏古文学,这也就是接受文学遗产了。”一般人以为继承就是学术研究,或者是作家创作时的借鉴,对一般青年来说继承文学遗产是高不可攀的。朱先生却看得透彻和高远,对青年们欣赏古文学给予高度评价和热情鼓励。自然,青年们的欣赏也可能是朦胧浮浅的,朱先生借用“人情不相远”一句话,从同外国文学的对比中作了巧妙的诱导:“有些青年人以为古书古文学里的生活,跟现在隔得太远,远得渺渺茫茫的,所以他们不能也不愿接受那些。但是外国古典该隔得更远了,怎么事实上反容易接受些呢!我想从头来说起,古人所谓‘人情不相远’是有道理的。尽管社会组织不一样,尽管意识形态不一样,人情总还有不相远的地方。喜怒哀乐爱恶欲总还是喜怒哀乐爱恶欲,虽然对象不尽同,表现也不尽同。”朱先生把读者的思路引导至此,又说:“外国语言文字关可用语体翻译,古文学的难关也不难打通的。”这种论述没有严肃呆板的说教,似乎也没有理论的阐发,促膝而谈,娓娓细语。打开了心扉,激起了兴趣。二、欣赏要知已知彼“人情或人性不相远,而历史是连续的,这才说得上接受古文学。但是这是现在,我们有我们的立场。要弄清楚自己的立场,再弄清古文学的立场,所谓‘知已知彼’,然后才能分别出那些是该扬弃的,那些是该保留的。弄清立场就是清算,也就是批判,‘批判的接受’就是一面接受着,一面批判着。自己有立场却并不妨碍了解或认识古文学。因为一方面可以设身处地为古人着想,一方面还是可以回到自己立场上批判的。这‘设身处地’是欣赏的最重要的关键,也就是所谓‘感情移入’。个人生活在群体中,多少能够体会别人,多少能够为别人着想。关心朋友,关心大众,恕道和同情,都由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甚至替‘古人担忧’也由于此。”朱先生说的知已知彼就是对古文学持历史的理解和对待,既不盲目做浮虏,也不脱离历史以今律古。他还举了一个很生动的例子。演员将坏人表演得逼真成功,也许有观众愤恨得投石子打戏台上的这位“坏人”,这就是在欣赏中忘了“我”。朱先生说:“这种忘了‘我’的人显然没有在批判着。有批判力的就不至如此,他们欣赏着,一面常常回到自己的立场。欣赏跟行动分得开,欣赏有时可以影响行动,有时可以不影响,自己有分寸,做得主,就不至于糊涂了。读了武侠小说就结伴上娥媚山,的确是糊涂。所以培养欣赏力同时得培养批判力;不然,‘有毒’的东西就太多了。”上面的内容都是在《古文学的欣赏》中说的。这篇文章中还有下面的例子和论述:“相当广大的读众……欣赏打虎的武松,焚稿的林黛玉,却一般的未必崇拜武松,尤其未必崇拜林黛玉。他们欣赏武松的勇气和林黛玉的痴情,却嫌武松无知识,林黛玉不健康。欣赏跟崇拜也是分得开的。欣赏是情感的3操练,可以增加情感的深度、广度,也可以增加高度。欣赏的对象或古或今,或中或外,影响行动或浅或深,但是那影响总是间接的;直接的影响是在感情上。有些行动固然可以直接影响感情,但是欣赏的机会似乎更容易得到些。要培养情感,欣赏的机会越多越好;就文学而论,古今中外能欣赏越多越好。”三、欣赏要理解多义多义就是获得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切忌片面和浮浅。在《语文学常识》一文中朱先生介绍了前人一些论述,如唐代皎然《诗式》中说诗的内容或意义会是多层次的,宋代朱熹说诗文有“文义”,即文句的基本意思,也有“文外义”,即字里行间的意思。美国瑞慈恰说,语言文字本身就是多义的,最少有四层意思。一是文义,即首先接触到的字面之义。二是文句所传示的情感。三是行文的口气,比如公文里上级对下级,下级对上级,平级之间的口气,总是不同的。四是文句的用意,比如指桑骂槐,就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与一是一、二是二的直出直入不同。听话和读书不能分辨四义,就会不了解甚至误解原意。朱先生在《诗的语言》中说:“诗是抒情的。诗与文的相对分别,多与语言有关。”他举了两个例子。辛弃疾《贺新郎》:“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前一句引李陵别苏武,后二句引燕太子别荆轲的故事,但是中间没有桥梁,要读者自己联系。朱熹《读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用暗示的方法表示读书才能明理。朱先生说,从表面看两首诗词的表达都是“不完全”的,有一些未明说却实际存在的意思,同明说了的比起来,未明说的内容正是“多义”,要靠细心领会而补全。四、《饮酒》的多义欣赏《诗多义举例》详细阐述了对《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陶渊明《饮酒》、黄庭坚《登快阁》、杜甫《秋兴》(昆明湖水汉时功)四首诗的多义理解。这里只介绍对《饮酒》的分析。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同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对前四句,朱先生引了三种可对比的诗文。一是王康璩《反招隐》:“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伯夷窜首阳,老聃伏柱史。”作者认为伯夷叔齐隐于山林是追求隐居的形迹和名声,这是小隐;老子虽任柱下史之官,却著书宣传清净无为,这种不隐而隐才是大隐。朱先生言:“渊明之隐,在此二者之外另成一种新境界。”陶渊明既不脱离群居生活又自食其力而洁其身,有普遍的积极意义,而小隐是完全逃避现实,大隐又非人人都能达到。二是引《庄子·让王》“身在江湖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的假隐居作比。三是引谢灵运《斋中读书》的自誉:“昔余游京华,未曾废丘壑。矧乃归山川,心迹双寂寞。”这同陶诗一样也是“反用其意”来批判心居乎魏阙之下,但谢诗仍刻心于“归山川”和“心迹”双清,比起陶诗“心远地自编”,便未达一间了。古有“诗无达诂”之说,自然不无道理,但易有片面性。多义的提倡就比较明确而全面,而且适用于整个古典文学乃至一般语言文学。五、四条路和四步走对于长期的较系统的学习,朱先生有“四条路”和“四步走”的方法建议。在《古文学的欣赏》中他建议从翻译、讲解、作注、拟作四个方面加深理解,这就是四条路。翻译就是译成现代语,讲解就是向同学或师友口说笔讲。作注就是对重点或疑难作注释。拟写不是仿写文言文,而是仿写现代语的文章。“用他们的口气”写,“既可以以诗拟诗,也可以以散拟诗”。“以上四条路都通到古文学的欣赏;我们要接受古代作家文学遗产,就可以从这些路子走近去。”一般人只是听老师讲,看别人的注,只知“心领神会”,不练习自己讲、自己注,更少仿写,朱先生的“四条路”正是针对我们学习方法的不足而言的。“四步走”是在《论学诗门径》中阐说的。朱先生发现中学生对古诗,特别是对近体诗的音乐性很敏感,虽觉难懂,却很爱诵读。他说:“3这儿可以看出吟诵的重要来,这是诗的兴味的发端,也是诗学的第一步。但偶然的、随意的吟诵是无用的;足以消遣,不足以受用或成学。那得下一番切实的苦工夫,便是记诵。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者走马看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这三百首诗虽少,是你自己的;那十部诗集虽多,看过就还了别人。我不是说他们不应该读十部诗集,我是说他们若不能仔仔细细读这些诗,读了还和没读一样。”学诗的第二部是听人讲解。要听三方面的内容,即典故、词语;申述文义;评论作法。也就是弄懂用什么材料,表什么意思,使什么技巧。第三步是“宜多读注本、评本”。第四步是适当读一些诗话著作,“诗话可以补注本、评本之不及。”3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22:20:55 页数:3
价格:¥3 大小:20.38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