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中
>
语文
>
人教版
>
必修4
>
第二单元
>
5 苏轼词两首
>
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专题05苏轼词两首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专题05苏轼词两首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3
2
/13
剩余11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5苏轼词两首(课时1)1.作家作品苏轼(1037—1101),字_________,号_________,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_________、_________。诗词开________一派,为______________之一。嘉佑二年(1057年)进士,曾官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为人正直、性旷达,才华横溢,诗词文赋而外,对书画也很擅长,同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________”。传世书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文体知识豪放派:中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3.创作背景宋神宗年间,苏轼因反对新法,屡遭贬谪。元丰三年春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实则等于充军。被贬黄州期间,生活困难,极度苦闷,却又是他创作丰富、成就突出的时期,尤以“两赋”(前后《赤壁赋》)“一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最为著名。诗人政治上的不幸却成就了文学上的大幸。现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这样评价:“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了。”4.给下面画线的字注音。故垒()酹()狼狈()何妨()吟啸()樯橹()萧瑟()一蓑烟雨()5.指出下列词语词类活用的类型并解释意思.(1)大江东去( )______________-13-\n(2)羽扇①纶巾②①( )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3)灰①飞烟②灭①( )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4)同行皆狼狈( )______________(5)竹杖①芒鞋轻胜马② ①( )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1.子瞻东坡居士文学家书画家豪放唐宋八大家蔡襄、黄庭坚、米芾宋四家《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4.lěilèibèifangyínqiáng/lǔsèsuō5.(1)名词作状语,向东。(2)①名词作动词,手持羽扇;②名词作动词,头戴纶巾。(3)①名词作状语,像灰那样;②名词作状语,像烟那样。(4)动词作名词,同行的人。(5)①名词作动词,拄着竹杖;②名词作动词,骑马。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三句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三句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磅礴气势,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为一。在这里,江水浩荡,巨浪翻腾,倚势挟风,一泻千里。这是一幅壮美的大江奔流图。“浪淘尽”三个字最妙,它不仅给人以极佳的视听效果,而且化空间为时间,从具体有形的长江转到抽象的历史长河,从对自然伟力的惊赞转到对人类社会杰出人物的歌颂。自然伟力所引起的心灵震撼同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羡慕叹惋妙合无垠地统一起来,给人以丰厚的意象美。作者面对波涛滚滚的江水发出感慨,把读者带到千古兴亡的历史氛围之中,抒发了诗人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2.词的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奠定了全词怎样的感情基调?是怎样引起下文的?(1)词的开篇“大江东去”,即将一条浩浩荡荡、不舍昼夜、奔腾不息、向东疾逝的长江推到了我们面前,澎湃的浪潮激起了我们胸中的豪迈之情,奠定了全词雄浑大气、壮阔磅礴的感情基调。(2)“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淘尽”一词与“千古风流人物”搭配,饱含对时光易逝、岁月无情、人生短促而事业难成的喟叹,于豪迈雄浑中又融入一丝“苍凉悲叹”;同时将下文“周瑜”的身份归入“英雄之列”,自然而然引出对他的歌颂。-13-\n3.《念奴娇》的上片说:“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为什么特别提出“人道是”三个字?赤壁之战的战场到底在什么地方,一直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据考证,有人认为在现在湖北武昌的赤矶山,或湖北赤壁。而苏轼写这首词时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他所游的地方在湖北黄冈的赤鼻矶。用“人道是”这三个字,表示作者对于黄州“赤鼻矶”就是三国周瑜破曹处的说法是有怀疑的,是说人们传说是如此,而自己并不坚信。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出了赤壁怎样的特点?有什么作用?画面和特点:画面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特点“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惊”——写出了江水的汹涌澎湃“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卷”——波涛力量之迅猛巨大作用:这几句环境描写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寥寥数笔便勾画了它的雄奇壮丽,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为下片追怀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为英雄的出场创设了一个广阔的背景。5.“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上下片中起什么作用?过渡。“江山如画”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这一声慨叹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一体。“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了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做了铺垫。6.《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通过写景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这样写对下片的描写有什么作用?上片通过描写滚滚东去的滔滔江水、高插云霄的陡峭山崖、汹涌骇浪拍击江岸、滚滚江流卷起澎湃雪浪等景物形象,给读者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营造了一种惊心动魄、奔放豪壮、雄奇壮丽的意境。作用:为下文追怀赤壁大战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7.“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几句的主语是谁?对这几句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主语是周瑜,因为它是承接上文的,是词人想象周瑜心恋故地,神游古战场,与词人相遇,笑话他功业未成而华发早生。大多数人认为主语是苏轼。是苏轼自己神游故国,自己笑自己自作多情,使得华发早生。8.“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体现的情感,体现了苏轼怎样的情感?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13-\n“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词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叹和愤慨,在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辞之中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这里寄寓着作者入世、出世的双重矛盾心理,貌似“出世”——清静无为、超脱凡尘的老庄思想,实质是“入世”——渴望建功立业的儒家思想反拨形式。因而,在消极的思想深处,隐含着积极入世、创建伟业的豪情。9.从内容来看,《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苏轼在谪居黄州时写的。词中借咏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词中借咏史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上阕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形势,并称颂当时众多英雄人物。下阕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最后抒发作者的感慨,归结全词主旨。10.《念奴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什么?以景衬人,以他人衬自己,是这首词中的两层衬托。词的主旨也在衬托中得以强调。11.从表现手法来看,《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有什么特点?烘托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千古风流人物——多少豪杰——周瑜,从而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感慨由之而发。映衬是烘托的一种,即以乙托甲,又以甲托乙。词中有两处映衬:实景(赤壁的险要形势)和虚景(火烧曹营)的映衬;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早生华发”的映衬。12.词的下片是怎样刻画周瑜形象的?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周瑜年轻有为、英气不凡?(1)形象:①“小乔初嫁”,美人衬英雄,写尽俊伟风姿。②“羽扇纶巾”,描写周瑜儒将装束,手握羽扇,头戴纶巾,从容娴雅,一派儒将风度。③“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以曹操水军的惨败衬托周瑜指挥若定蔑视强敌的气概。④小乔初嫁距赤壁之战十年,放在一起写,是为了突出地表现周瑜少年得志、建功立业的形象。(2)作用:作者之所以这样写是为了抒发对英雄的仰慕之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苏轼这年四十五岁,不但功业没有建树,还戴罪被贬黄州。怀古思今,感慨万千。“故国神游”以后几句就是抒发自己失意的感伤之情。13.与赤壁相关的英雄人物很多,苏轼为什么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突出地写了周瑜?为什么要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周瑜青春年少,春风得意,又是赤壁大战击败曹操的主要指挥员,这正与自己青壮岁月已逝,却屡遭贬谪功业无成的遭遇形成鲜明对照,作者写周瑜其用意在于借周瑜的形象反衬自己,抒发自己的悲壮情怀。插入“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一方面要表现周瑜年轻有为,另一方面是以美女衬英雄,着力表现周瑜风流倜傥潇洒儒雅的风采,更便于抒写自己的情怀。-13-\n1.下列句子中画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故垒(lěi)公瑾(qín)拍岸(pāi)B.狼狈(bèi)何妨(fáng)吟啸(yíng)C.赤壁(bì)料峭(qiào)纶巾(lún)D.樯橹(qiáng)遂晴(suì)萧瑟(sè)2.下列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B.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C.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D.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3.下列画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淘:冲洗B.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道:知道C.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华:花白的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4.比较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④暮去朝来颜色故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5.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A.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比喻)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比喻)-13-\nC.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比喻)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借代)6.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①发思古之幽情②不约而同地都把长江奔流视为历史变化的象征③永恒地流动而一去不复返④苏轼和辛弃疾面对浩瀚的长江⑤这就是河流与历史的共同点⑥分别吟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和“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的著名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段在词中又叫“片”或“阕”。一首词的上下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B.从晚唐五代到宋的温庭筠、晏殊、秦观、苏轼、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有擅长,但大体上可归诸婉约范畴。C.婉约词风,其内容主要是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D.苏轼,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8.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欠妥的一项是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头几句,写得气势磅礴。作者从眼前滚滚东去的长江写起,联想到历史就如一条流淌千古的长河,有多少风流人物,都被历史长河的波涛所淘尽。-13-\n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正面描写赤壁的景色,历来为人所称道。“穿”“拍”“卷”三个动词,非常富有表现力,形象地传达了赤壁两岸悬崖绝壁、直插云霄的形态,惊涛拍岸所发出巨大的涛声,以及像千堆雪一样汹涌的波涛的情状。寥寥13字,绘声、绘形、绘色,写出了赤壁壮丽的景色。C.“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两句中,“江山如画”是对前面写景的总结,“一时多少豪杰”既是对前面“千古风流人物”的照应,也为下阕写周瑜张本。D.词的下阕通过对周瑜的回想,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感情。但在词的最后,诗人得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不如及时行乐,因而觉得前面的感想是多余的,是自寻烦恼。9.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三组排比句。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一道风景;________,是一道风景,________,是一道风景。可是你知道,聪明的你就是一道风景:虽然你没有惊涛拍岸的雄浑,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你有青春的活力,________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对“乱石穿空”三句理解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一个“穿”字,突现了山崖“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势。B.“拍”不仅给人大浪撞击大石的视觉形象,还给人以撞击的听觉效果。C.“卷”字用拟人手法,展现出波涛翻卷动荡之貌,写出浪花激溅之状。D.一个“惊”字既写出波涛之气势,更写出波涛给人的感觉。2.对本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苏轼善于以历史为词,拓宽了题材,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提高了词的意境,且一扫以前文人词的柔弱气息,为词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这首词便是明证。-13-\nB.苏轼素有抱负,却在激烈的竞争中屡遭贬斥,甚至险遭杀身之祸,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因而将夙志寄托在古代英雄身上,也是情理中的事。——这首著名的词作正是如此,他借咏史,抒写出了郁积胸中的块垒。C.词人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织。且全词文脉相承,又各有重点:上阕由壮丽的赤壁,联想到古代英雄;下阕则抒发向往英雄与自己壮志未酬的感叹。D.本词为苏轼的代表作,其豪放风格,从两个侧面透射出来:一是着意对赤壁景物的描摹,将江山之胜与咏古之情融为一体;二是把酒祭江,直抒自己渴望能像周瑜那样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3.作者正面描写赤壁景色的词句是什么?有什么作用?4.这首词塑造了词人自身什么样的形象?创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①苏轼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②。长记平山堂上③,欹枕④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注】①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2)六月作者贬官在黄州(今湖北黄冈)时。快哉亭,在黄州的江边,张怀民修建。怀民字梦得,又字偓佺,当时也贬官在黄州,与苏轼的心境相同,二人交往密切。②湿青红:谓漆色鲜润。③平山堂:宋仁宗庆历年间欧阳修在扬州所建。④欹枕:谓卧着可以看望。1.这首词描写的对象是黄州快哉亭,为何上片却写起了平山堂上的景色?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浣溪沙①苏轼-13-\n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②渐漫漫。雪沫乳花③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④。人间有味是清欢。【注释】①这首词是苏轼贬谪苏州四年后再迁汝州时写的。②清洛:今安徽洛河。③雪沫乳花:煎茶时上浮的白色泡沫。古时烹茶,以乳白鲜白、泡沫细腻为上乘。④蓼茸:蓼菜的嫩芽。春盘:唐代以来风俗,立春日用春饼、生菜等装盘,馈赠亲友,称“春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最正确的两项是()A.这首词以时间为序来铺叙景物。从清晨风斜雨细,晓寒顿生,写到雨停风住,烟云淡荡,沐浴在晴晖之中的中午。B.“作晓寒”表面上写天气之寒冷,实则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内心的失意。C.上片写南山所见的景色:微寒天气,乃“细雨斜风”有心“作”之,天气放晴,滩边之烟柳似作意“媚”之,眼前入淮清洛,亦仿佛渐流渐见广远无际。本无意之风景,于有心人眼中,却显得处处有情。D.词作第一句写风斜雨细,瑟瑟寒侵,作者置身其中,物我两忘,这与唐代张志和所刻画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烟波钓叟”同为隐逸者形象。E.“雪沫”乳花,状煎茶时上浮的白泡。以雪、乳形容茶色之白,既是比喻,又是借代,形象鲜明。2.有人认为这首词的词眼是“人间有味是清欢”,请从诗句含义、情感、作用三方面作简要分析。【2022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好事近清黄之隽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石。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1.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插”字有何表达效果?2.末尾两句中的“悬崖”“崩坼”分别指什么?作者为何说“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13-\n1.D【解析】A项,“瑾”应读jǐn;B项,“吟”应读yín;C项,“纶”应读guān。2.B【解析】B项中,“出”应为“初”。3.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道”,说。4.C【解析】①“英俊杰出的”;②“繁华的景象”;③和④中的“故”都是“旧”的意思。5.B【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常见的修辞手法。B项运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手法。6.④①⑥②③⑤【解析】要联系指示代词“这”的指代内容。另外,注意人物和名句的对应。7.B【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苏轼是豪放派,其他几位是婉约派。8.D【解析】“觉得前面的感想是多余的,是自寻烦恼”有误,诗人最后的感慨是一种无可奈何。9.(示例)东风裁柳,碧如丝绦 小荷初露,涓涓清泉 没有东风裁柳的多情 没有小荷初露的恬美 你有抵御艰难的柔韧 你有纯洁的心灵【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仿写句子要做到“内容一致”和“结构修辞和句式一致”。考生解答此题注意要引用或化用古人的写景诗句,还要注意语句前后的关系。-13-\n(一)1.C【解析】“卷”没有用拟人手法。2.D【解析】D项,不能全部概括出本词豪放风格的全貌,而且对“把酒祭江”情节的评价也有误。“把酒祭江”一是表达词人壮志难酬的郁闷,二是呼应开篇,表现对古代英雄的仰慕。3.正面描写赤壁景色的词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作用:衬托当年古战场战斗之激烈,而这又是为了衬托英雄人物。【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先找出正面描写赤壁景色的句子,即“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然后结合意境和情感来分析其作用。4.这首词塑造了词人立足万里长江岸上,面对古代战场,倾慕周瑜伟业,慨叹自己事业无成的形象;创造出开阔深沉、壮丽奇险的意境;抒发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可得的抑郁情感。【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本题既考查人物形象,又考查景物形象,首先要概括出人物和景物形象的特点,再结合诗句来分析,最后阐释其中蕴含的情感。(二)1.一是因为两处景色有相似之处,二是借平山堂的文化地位来提高快哉亭的文化韵味。【解析】一是因为两处景色有相似之处;二是借平山堂的文化地位较高,而快哉亭却是新建,由此便可来提高快哉亭的文化韵味。这样是一种以虚托实的想象式侧面描写,显得曲折蕴藉。答案主要包括两个要点:一是为什么会联想到平山堂上的景色,一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本词主要运用了虚实相生、以虚写实,以及动静结合的写法来描写快哉亭周围的奇特景观。【解析】本词写景很有特色,其中上片是通过回忆平山堂的景色侧面描写眼前景色,以虚写实;下片则是由静景转人动景的描写,由静到动,动静结合。一般来说,答题应先点明手法,然后分析手法,再结合作品内容简析运用这种手法的作用。上片虚实结合,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长记平”五句是对眼前景象的一种以虚托实的想象式侧面描写,构成一种优美独特的意境。这种以忆景写景的笔法,不但平添了曲折蕴藉的情致,而且加强了词境的空灵飞动。下片开头五句,动静结合,先写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清澈见底,碧绿的山峰倒映在江水中,形成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平静的山水画卷。“忽然”两句,写一阵大风,江面倏忽变化,波澜汹涌,风云开阇,一个渔翁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巨浪中掀舞。至此,作者的描写奇峰突起,由静景忽变动景,广阔壮美,极富震撼力,为下文议论和抒发豪情张本。-13-\n(三)1.AC【解析】该题考查理解诗句的能力。赏析诗句要从整体上理解把握。从题目、诗歌创作背景以及诗歌中的具体内容来理解。本词前面的小序表明该词是写苏轼和友人登高所见所感的。B项中说“作晓寒”表面上写天气之寒冷,实则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内心的失意,说法牵强,晓寒只是实写天气之寒。词的最后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已表明作者此时内心的情绪。词人抒发的是旷达的情怀、闲雅的审美趣味、热爱生活态的态度。C项中说该词中苏轼是隐逸者形象,说法错误,本词显示出词人高雅的审美意趣和旷达的人生态度。E项中“以雪、乳形容茶色之白,既是比喻,又是借代”不妥,该句既是比喻,又是夸张。2.含义:人间真正有味道的还是清淡的欢愉。情感:寄寓着作者旷达的情怀、闲雅的审美趣味、热爱生活的态度。作用:以此作结(卒章显志),照彻全篇,极富哲理,为全篇增添了诗味和理趣。【解析】词眼是指全词中最精彩和关键性的字或句子。题干要求从诗句含义、情感、作用三方面作简要分析,答题指向很明确,从三个方向,一一作答即可。首先理解该句的意思,“清欢”是关键词,意思是清淡的欢愉,该句意思是说人间真正有味道的还是清淡的欢愉。理解全词,词人所说的清淡的欢愉所指内涵,辐射在前面的三句写景画面中。前三句描写的画面内容是: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滩边稀疏的柳树似乎在向刚放晴后的沙滩献媚。眼前入淮清洛,亦仿佛渐流渐见广远无际。乳色鲜白的好茶伴着新鲜的野菜。寄寓着作者旷达的情怀、闲雅的审美趣味、热爱生活的态度。其作用是卒章显志。1.表现了作者乘船观看山水时悠闲自得的心情。用一“插”字,把江边山峰的尖峭、挺拔形象地表现出来。【解析】这是一道考核诗歌情感和炼字综合的题目,注意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即可,了开头两句要抓住“高卧”“仰看”的描写来体现悠闲自得的心情,炼字的题目主要从“炼意”“炼境”“炼手法”“炼结构”几方面分析,此题是景物描写,应从“炼意”和“炼境”的角度分析,写出山峰的特征。【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分析诗歌情感和手法的题目,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关键是诗歌的一些答题思路和方向,只要方向正确,很容易得分。情感要注意诗歌的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炼字”注意从手法、内容和结构的角度切入。-13-\n2.“悬崖”指倒映江中的陡峭山崖。“崩坼”本指倒塌断裂,此指江中的山影破碎散乱。作者担心竹篙一撑,江面激起水波,把江中的山影漾乱,美景被破坏。【解析】这是一道诗歌内容理解的题目,注意读懂诗歌,不要把词语理解为真正的“悬崖”,要结合前句“仔细”分析。【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诗歌内容的题目,关键是对诗歌的理解能力,体现诗歌的考核点是基础的赏析,但也有一定的难度。要结合诗歌的情境作答。此题关键是对诗歌的意象的理解,一定要结合诗意进行分析,注意和全诗的情感结合体会诗歌意象的内涵。-13-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1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4)第05课 苏轼词两首(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5.苏轼词两首
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专题07李清照词两首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专题07李清照词两首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专题06辛弃疾词两首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专题06辛弃疾词两首第1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专题05苏轼词两首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专题04柳永词两首第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2022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5荆轲刺秦王第02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2022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5荆轲刺秦王第01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22:27:40
页数:13
价格:¥3
大小:83.58 K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