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第02周每周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系列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每周一测高考频度:★★★☆☆┇难易程度:★★★☆☆1.下列各句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只要我们13亿多人民和衷共济,只要我们党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②经过近10个小时的徒步跋涉,他们终于到达界岭最高点。面对这种地老天荒的远山,第一次参加户外活动的他兴奋得手舞足蹈。③对于面临高考的学生来说,考前宵衣旰食、埋头读书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因为要博得一个光明的未来,必须付出努力。④当地时间周三晚,中国长征七号火箭重新进入大气层,刚好经过加利福尼亚附近,美国人着实吓了一跳。有些人粤犬吠雪,甚至怀疑这些火球是飞机解体。⑤“泥人程”信手拈来一块泥巴,用手来回揉捏,不经意间,一个手拿旱烟袋的老头就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了。⑥面对菲律宾政府单方面向常设仲裁法院提请所谓的“南海仲裁案”,中国人民解放军好整以暇,时刻准备捍卫国家的海洋主权。A.①②⑤B.③④⑥C.②③⑤D.①④⑥2.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据中国科学院消息,已放弃外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的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振宁、姚期智两位教授日前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B.《中国诗词大会》紧紧抓住了中国受众的诗词文化情结,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给予了精准的电视阐释,成功地实现了收视冠军。C.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D.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今年4月,在纪念王小波去世20周年的一场纪念活动中,导演程耳借中科院博士生导师李银河的话说:“,;;;。”7在程耳看来,王小波的叙事是少有的自由,这是作家为自己创造的黄金时代。①在那里,有远古希腊的哲人在大街上徜徉②有我们的同龄人在街道工厂听老师傅吟唱令人捧腹的咏叹调③有未来人类在白银时代的惊悚遭遇④小波为我们构筑了一个绝对美好、绝对超凡脱俗的精神家园⑤有古中国的佳绝人物神采飞扬地在古长安城的空中像大鸟一样掠过A.⑤③②①④B.④①⑤②③C.⑤②③①④D.③②⑤④①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5个字。一段时间以来,学术界流行“回到原典”的口号,主张研读经典原著。但是,这个口号本身蕴含着对于前人对原典解读的怀疑。学术研究需要怀疑,但对于前人的研究成果①____。学术研究需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②____,实际上是学术的倒退。“回到原典”首先要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否则,就无法真正回到原典。但有一点是需要指出的:“回到原典”不是单纯地直接地面对原典,而应当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既要“回到原典”,又③____。5.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回首过去,文学是我们最深的青春记忆。因为只有钟情文学,才会让青春时代简单而美好。坐在北京大学的图书馆里,和馆前那一排银杏树朝夕相对,只有我才能印证它们的成长;坐在剑桥大学的图书馆里,抱着厚厚的《剑桥中国文学史》,深切地体会着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纷纷扰扰的平凡生活中,有了文学,必定能使你的人生精彩。①不是只有钟情文学,才会让青春时代简单而美好。②。③。6.下面是《中国诗词大会》的会徽,请写出该会徽除文字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7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阙题刘眘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影每白日,清辉照衣裳。【注】诗人简介:刘眘(shèn)虚,唐代诗人,性高逸,不慕荣利交游多山僧道侣,曾拟在庐山卜宅隐居,未成,早年逝世。阙题:即缺题,原题缺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A.“道由白云尽”,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B.“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孤寂生活。C.“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流露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7D.“清辉照衣裳”,直抒胸臆,传达出作者真实自然的心理感受。E.三、四两句写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流露出淡淡的忧伤。8.这首诗中的写水之句堪称妙笔,其中“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最为突出。请结合全诗对此二句作简要赏析。二、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问题。减字木兰花·暮冬杂咏史惟圆·清寄愁天上,碧落青霄平似掌。石破多时,散作春檐夜雨丝①。埋忧地下,移却南山成旷野。根蔓牵章,又逐郊原春草生。【注】①化用“女蜗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9.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寄愁天上,埋忧地下”,作者借用来作词的起拍与过片,成为词的主旨。也为这首词定下了基调。B.“石破多时”化用了李贺诗“女蜗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以愁思比雨丝,思与丝谐音。C.愁,本无形体,却可以“寄”,这是化抽象为具体,他的愁多得无法消除,想寄之于天,天下也容纳不下那么多愁。D.“碧落”是指天上仙女,在《长恨歌》中有“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诗句。E.最后一句是说,作者身处在旷野之中,看着眼前的蔓草,悲从中来,驱车任意行走,直到尽头。10.本词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全词又是如何表现这个字的?请简述。1.D7严整;暇:不急迫。既严整有序又从容不迫的样子,起初用于形容军队,后也可以用于个人。2.A【解析】B项,成分残缺,在“冠军”后加上“的目标”;C项,关联词语错用,“无论”是无条件式关联词,在这里应和“还是”连用,“和”表示并列关系,不能用在这里;D项,缺少主语,主语应是“他”,但被介词“使”淹没了,划去“使”,把“才”放到“他”后面。3.B【解析】①句中的“那里”,应指④句中的“精神家园”,所以①在④之后;又因④句跟下面几句有点总分关系,故④句放在首位较好。⑤②③句都是按照时间顺序“从远古到未来”出现的。4.①不能全盘否定②不借助前人研究成果的“回到原典”③又要吸取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解析】本题考查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解答此题要仔细研读各道横线的上下文,提取材料中的重要信息,本题主要谈论:如何看待“回到原典”这个问题,解答时根据上下文内容推断即可。5.②不是只有我才能印证它们的成长③有了文学,不一定能使你的人生更精彩【解析】注意文段中表述绝对的句子“只有我才能印证它们的成长”“有了文学,必定能使你的人生精彩”。6.①构图要素:一轮明月;一位对月吟咏的诗人;一卷长长的卷轴。②寓意:明月,是中国古诗词中重要的意象,象征了中国古诗词丰富的内涵。对月吟咏的诗人,体现了对中国诗词的吟咏和赏析。长长的卷轴,象征着源远流长的中国诗词文化。77.AC【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A项,“云路并写”表述错误,“道由白云尽”,是说通向别墅的路是从白云尽处开始的,可见这里地势相当高峻。C项,读书堂就深藏在柳影之中,原来这位主人是在山中专心致志研究学问的,幽美的景色寄寓了作者闲适淡泊的情怀。8.“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写春花翩然入水,多情之水载着花的芬芳静静流淌到很远的地方。诗人将水塑造成可视、可听、可嗅的形象,不但赋予水春的气息与活力,而且通过这迷人的景致传达出自己享受自然、悠闲惬意、怡然自乐的心情。【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重点考查炼句。炼句的答题步骤是:注意诗句中使用精当的动词、形容词或修饰语,然后其在诗句中表情达意的作用;第二步,注意诗句中使用的表达技巧,并注意其表达效果;第三步,结合全诗的内容来分析诗句的含意。“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二句,要特别注意“至”字和“随”字,它们赋予落花以人的动作,又暗示诗人也正在行动之中,从中可以体味出诗人遥想青溪上游一片繁花似锦的神情。此时,水面上漂浮着花瓣,流水也散发出香气。芬芳的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诗人完全被青溪春色吸引住了。他悠然自适,丝毫没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感伤情调。他沿着青溪远远地走了一段路,还是不时地看到落花飘洒在青溪中,于是不期而然地感觉到流水也是香的了。9.DE【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D项,“碧落”不是指天上仙女,前面明确有“寄愁天上”的提示,所以是指天空。E项,“身处在旷野之中”的说法错误,作者暮冬杂咏,看着眼前的蔓草,想象到旷野。10.本词是围绕“愁”(或“忧”)来写的;上阕用了比喻手法,看不见的愁把天空都撑破了,极写愁思之深;下阕化抽象为具体,忧比喻成春草,由于忧多,只好移却南山,变成平坦辽阔的旷野,把无边无际的忧深深地埋下去。7今日收获如何?总结一下吧!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25 22:28:19 页数:7
价格:¥3 大小:239.44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