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西省宜春五中八年级物理上册 4.5 水循环与水资源导学案(无答案) 沪粤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

2/3

剩余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4.5水循环与水资源年级8科目物理主备审核课题4.5水循环与水资源课型预习展示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2、知道云、雨、雹、雪、雾、露等自然界的物态变化的形成。3、了解人类利用水资源的现状重点难点知道云、雨、雹、雪、雾、露等自然界的物态变化的形成。自主学习一、自然界中的水循环:阅读课文P105页,完成下列问题:1、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地运动变化之中。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通过进入,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后通过又回到陆地和海洋。2、水循环包括三大循环即:(1)海上水循环——海洋水经被带到上空再经降水过程返回海洋。它是大气降水的主体约占到降水总量的90%以上。(2)海陆间水循环——海洋水经到达海洋上空经水汽输送到达陆地上空经降水到达陆地表面然后经地表径流(江、河、湖、海)和地下径流(地下水)再返回海洋。它可以使陆地水不断的循环再生。所以陆地水是可再生资源。(3)内陆水循环——陆地水经和植物作用被带到高空再经降水过程返还陆地。主要存在于内陆地区。二、云、雨、雹、雪、雾、露、霜的形成:阅读课文106-108页,完成下列问题:3、云的成因:云是空气中的上升遇冷时,___或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4、雨的成因:雨是云中的小水珠相互凝聚,逐渐增大成为大水珠,大水珠越来越重,下落到地面形成的。云中的小冰晶聚集变大,在下落过程中成大水珠也会形成雨。5、冰雹的成因:夏天,当云中的雨滴遇到猛烈上升的气流,被带到℃以下的高空时,便会(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小冰珠;当气流减弱时,小冰珠回落,上升气流再增大则再上升;如此上下翻滚,小冰珠就逐渐成为冰雹。6、雪的成因:雪是冬天空气中的急剧降温时,直接成小冰晶而形成的。7、雾的成因:若地面附近的水蒸气较多,并遇上冷空气时,水蒸气便会以空中的尘埃为核心(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小水珠,这就是雾。8、露的成因:露是夏季空气中的遇冷(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小水珠附在树叶、花草上形成的。39、霜的形成:霜是冬季空气中的遇冷(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态的小冰晶形成的。归纳总结:①、云---水蒸气的液化或凝华形成;    ②、雨----云中小冰晶的熔化而成:③、雹---雨滴快速凝固成小冰珠形成;   ④、雪----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形成;⑤、雾----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形成;⑥、露----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⑦、霜----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粒形成。学习研讨10、为什么说水是珍贵的资源?11、导致严重水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2、导致水质污染的原因有哪些?13、怎样才能有效、合理地利用水资源?展示提升14.雨、露、霜、冰都是自然界中水的“化身”,其中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是()A.雨B.露C.霜D.冰15.曾经“其水澄澈,冬夏不减”的罗布泊,现已干涸无水,附近曾繁华一时的楼兰古国早已被茫茫沙漠所吞没。造成罗布泊干涸的原因不可能是下列哪一种?()A.自然蒸发B.无节制的引流灌溉C.土地沙化D.过度放牧16.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到处都是水,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B.人们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不到地球上水的0.03%,所以要保护水资源C.保护水资源,只要减少污染就行了D.只要节约用水,就能保护好水资源17.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有的成小水滴,有的成小冰晶,就形成千姿白态的云。18.春秋季节,夜间气温降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较冷的地面成小水珠,这就是露。19.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在循环过程中水的状态不断地发生变化,如图所示。a.请根据水循环示意图,简单描述水循环过程。b.我国是严重缺水国家,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请你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提出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具体措施(要求写出两条)。33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物理
发布时间:2022-08-25 12:47:31 页数:3
价格:¥3 大小:802.07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