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吉林省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吉林省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试卷综析】本套试题突出主干知识考查,多围绕重点主干知识命题,没有偏、难、怪、冷,基本上都是学生熟知的知识点。命题坚持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原则,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都依托历史材料来支撑题干,创设问题,融入情境,探究问题,试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实践性来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试题注重考查学科能力和人文素养。24.甲骨文有以形表意的特征。图7中的“城”字中间的方形小框,表示城四周的城墙,表示城楼,为士兵守护之意;“邦”字下边的“田”字,代指疆域土地,上半部分的象形符号,是标示疆界范围的界标。从这两个字的结构和含义可以看出,“城邦”的含义和主要功能是A.一定区域范围内统治管理中心            B.具有对外防御能力的军事基地C.强化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中心            D.土地和军队是国家财富的来源【知识点】A1古代中国·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答案解析】A依据题干的解释可以得出城邦为政治中心,在中国古代城市大多首先是以政治或者军事中心的职能为主,其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功能才逐渐增加。故选: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25.公元829年,日本记载:“传闻唐国之风,渠堰不便之处,多构水车。无水之地以斯不失其利。此间之民,素无此备,动若焦损,宜下仰民间,作备件器,以为农业之资,其以手转、以足踏、服牛回等,备随便宜。”该记载A.说明日本效法唐朝改革政治制度        B.证实唐代水车灌溉技术传入日本C.彰显中日之间经济文化水平相当        D.体现出唐代农业自给自足的特点【知识点】H1古代中国·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答案解析】B提炼材料关键信息“传闻唐国之风,渠堰不便之处,多构水车”,材料又是出自公元829年日本的记载,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以判断,这一记载证实了唐代水车灌溉技术传入日本。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26.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一方面,有贵族宫殿式的庄园生活;另一方面,则是农人破败的茅屋草舍。一方面,是工厂主舒适的生活享受;另一方面,则是失业工人绝望的生存挣扎。这一时期英国著名的保守党首相迪斯雷利曾把英国说成是一个“两个民族”8的国家,“当茅屋不舒服时,宫殿是不会安全的。”材料主要说明A.工业化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危机            B.圈地运动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C.英国的产业结构不够科学合理            D.自由主义政策不再适应经济发展【知识点】B1近代世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答案解析】A材料中的“当茅屋不舒服时,宫殿是不会安全的”说明工业革命生产力的提高造成了贫富分化现象严重,可能会出现人民起义的革命事件,所以A项正确。B项为表象,不是材料主要说明的问题。C、D两项为无关项。故选: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27.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认为:“巴黎公社是由巴黎各区普选选出的城市代表组成的,这些代表对选民负责,随时可以撤换。其中大多数自然都是工人,或者是公认的工人阶级的代表。公社不应当是议会式的,而应当是同时监管行政和立法工作的机关。”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巴黎公社A.主要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               B.真正实现了选民当家作主C.实行议会和行政合一的政治体制        D.是真正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知识点】D1近代世界·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巴黎公社运动【答案解析】D本题考查的是巴黎公社,通过其政权的介绍可以看出选举代表民意的机关是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意愿“而应当是同时兼管行政和立法的工作机关”是指开创了议行合一的政治体制,但是巴黎公社并不是社会主义政权,所以D错误,其他选项正确。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28.下面是民谣《炮火声战号声》的歌词对白。该民谣的流传反映出A.红军重视通过多种形式发动民众        B.人们对苏维埃政权的支持与拥护C.长征成为播撒革命火种的播种机        D.共御外辱是全体国人的共同心声【知识点】C3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答案解析】B准确定位时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结合歌词内容“活捉老蒋何应钦”、“敌人围剿定粉碎”可判断,民谣《炮火声战号声》出现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粉碎蒋介石反革命围剿的信心,也反映出人们对苏维埃政权的支持与拥护。A、B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发生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之后,时间错误。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29.1903年,张謇开始致力于南通的城市建设,一度使南通成为“中国最进步的城市”;1922年,朱葆三在上海郊区购地1000亩,欲仿南通经验建实验城,同期,荣氏兄弟在无锡尝试8“劳工自治区”,此外,卢作孚在重庆北碚,陈嘉庚在福建集美均有类似的城市改造与建设的努力。这些现象在本质上反应出当时A.商人群体已经形成了独立的阶层意识B.中央集权孱弱社会缺乏有效整合C.战乱频繁民族资产阶级纷纷寻求自保D.中国现代化的重心已经移到南方【知识点】J2近代中国·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答案解析】B材料反映了张謇、朱葆三、荣氏兄弟等民国企业家的致力于地方城市建设的相关信息,一方面体现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但最重要的是因为民国乱世,企业家们空有济世理想,却很难着手实现,他们就放下抱负,专注于眼皮底下的那片土地。这在本质上反映出当时中央集权孱弱,社会缺乏有效整合。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30.近代中国时势不可能给民主观念人物提供培育某种观念所需要的足够时间与理想的心境。他们必须与时间赛跑,他们的铁肩不仅要担道义,更要担救亡。从民主观念流变的角度看,风向标式的人物至少有:王韬、梁启超、孙中山、李大钊、胡适、毛泽东等。由此可见,近代中国民主思想A.大都与中国国情不符                   B.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C.引入的国家来源相对单一               D.受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知识点】R1R2近代中国·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维新变法思想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答案解析】B提炼材料关键信息:“近代中国时势不可能给民主观念人物提供培育某种观念所需要的足够时间与理想的心境”,“他们的铁肩不仅要担道义,更要担救亡”,这就反映出,由于民族危机,中国近代民主思想与救亡图存紧密相关,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31.“在中国文化史上,曾经有那么一个辉煌的时代。诸子放恣,处士横议,百家之言盈天下。主张文学改良的,主张保护国粹的;主张三纲五常的,主张个性解放的;这边要打孔家店,那边要把孔儒升格为宗教;思想多元化,创造了众声喧哗、精彩纷呈的剧场效果。”材料所指“时代”是A.春秋战国时期    B.康乾盛世        C.维新变法时期    D.民国初期【知识点】R2近代中国·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答案解析】D依材料可知:这个时代“主张文学改良的”、“主张保护国粹的”、“这边要打孔家店,那边要把孔儒升格为宗教”,这一现象出现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思想多元,精彩纷呈,所以据此判断,材料所指“时代”是民国初期。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32.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资本主义经济活跃起来,党内有人认为这是“倒退到资本主义”,是对十月革命的背叛,列宁指出:“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我们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以上材料表明A.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权宜之计B.列宁这样做是要使俄国倒退到资本主义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为了恢复资本主义D.新经济政策延缓了向社会主义过渡进程8【知识点】M2现代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答案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新经济政策并不是倒退到资本主义,而是由原来的完全公有制经济体系退回到多种经济所有制并存,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容忍、允许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扭转经济崩溃的局面,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重新赢得人民的支持,公有制经济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进行公平市场竞争。最后公有制战胜私有制,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在结合材料关键信息“我们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可以判断,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权宜之计。故选: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33.戴高乐《战争回忆录》:“国家的活动有赖于煤炭、电力、煤气、石油,而且有一天要取决于原子核分裂,所以为了使法国的经济达到发展所要求的水平,就必须最大规模地开发这些资源,这就需要只有国家才能胜任的巨额费用和巨大工程,以及实行国有化”材料表明A.法国全面实行生产资料国有化政策    B.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承担引导者作用C.能源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决定性因素    D.法国要签订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知识点】M3现代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答案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能力。材料中“只有国家才能胜任的巨额费用和巨大工程,以及实行国有化”说明戴高乐强调政府在国民经济中的职能要加强。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34.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选项符合此处修补、修正的分别是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世界银行B.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联合国C.建立社会福利制度、成立欧洲共同体D.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成立北约【知识点】M3N2现代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及全球化【答案解析】C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结合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回答。“修补资本主义”是指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建立“福利国家”。修正“民族国家”是指发展区域性经济合作,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35.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审议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规定了“不许分田单干”和“不许包产到户”的“两个不许”。1979年,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正式通过的《决定》则把“两个不许”改为“不许分田单干”和“不要包产到户”的“一个不许、一个不要”,口气明显和缓。这说明A.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已得到彻底贯彻B.摆脱“左”的思想束缚历程艰难C.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工作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了党中央的一致认可【知识点】K2现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答案解析】B解读材料信息,由1978年《决定(草案)》规定了“不许分田单干”和“8不许包产到户”的“两个不许”到1979年《决定》的“不许分田单干”和“不要包产到户”的“一个不许、一个不要”,口气明显和缓,这反映了思想逐步解放的历程,但仍还没有完全解放。A项表述错误,C项内容材料没有体现,“不许分田单干”和“不要包产到户”的“一个不许、一个不要”说明D项表述错误。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题~45题为选做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40.A1A2H2R1(23分)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也是人们认识历史的重要视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所谓古代中国的“现代化”,就是指造就中华帝国的那套“理性设计”,主要包括郡县制、法典化控制以及文官制度等……若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形态往后看,则春秋战国以至于帝国时代,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张树平《“理性政治知识”与中国古代政治的“现代化”》材料二通常认为,宋朝标志着旧的中世纪统治(其顶峰是唐朝时期)的结束和所谓“现代”发展的开始。……那种认为中国历史和中国社会体系“没有变动”的观点是绝对错误的。如果我们仔细考察宋朝时所发生的这些变动,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它们不但显示出典型的“现代”特征,而且预示着七八百年后改变欧洲面貌的种种变迁。——罗兹·墨菲《东亚史》材料三戊戌启蒙运动以西方资本主义的天赋人权学说和自由、平等、民主的资产阶级原则来批判中国传统小农社会流行的君权观念、行为模式和伦理精神,显示了近代中国人批判理性精神的觉醒与成长;而其对传统宗法等级观念的冲击和对自我独立的意义、价值的推重,又体现了近代人文主义精神。——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1)结合所学知识,以郡县制为例概述从宗周时代到秦汉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并据此指出材料一中“现代化”的内涵。(8分)(2)从经济、社会、科技等角度概括宋朝带有“现代”特征的“变动”。(7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戊戌启蒙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戊戌启蒙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8分)【知识点】古代中国近代中国·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维新变法思想【答案解析】答案:(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列国陆续出现了新的地方行政区划;秦统一六国后,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6分)内涵: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国家管理的制度化和体系化。(2分)(2)经济:“市”的发展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海外商运发展迅速。(3分)社会:市民阶层发展。(1分)科技: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运用于航海;火药在军事上运用。(2分)8(3)特点:向西方学习;中西文化的融合;以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为武器(或答以天赋人权学说和自由、平等、民主等观念为武器亦可给分)。(3分)贡献:促进了思想解放,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推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要求改革封建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力图让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培养了近代中国人批判理性精神和人文主义精神。(任答三点给6分)解析:(1)第一问,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问题。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一共有四个,一是宗周时代的分封制、郡县制、汉初的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度。有关趋势问题,即郡县制由原来的个别诸侯国推行到秦统一后的全国实行,即是由局部到全国性的发展。(2)第二问,本题考查宋代经济发展状况。解决本题首先需要正确的理解题干中的“现代”的含义,即是经济上的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阶层的变化,并且要结合科技发展来分析回答。在宋代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所以商品经济有较大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中国社会的巨大的变化,出现了与现代相近的现象出现。(3)戊戌变法的特点可结合材料内容与教材内容来回答。材料中的“戊戌启蒙运动以西方资本主义的天赋人权学说和自由、平等、民主的资产阶级原则来批判中国传统小农社会流行的君权观念、行为模式和伦理精神表明了戊戌变法的学习西方的特点。有关戊戌变法的贡献可依据教材的内容来回答,也可依据材料中戊戌变法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来分析它的历史作用。【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41.H2(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160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材料二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南京“织机愈百张”,繁阜喧盛。——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Ⅱ(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东京出现“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现。(3分)并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2)材料二反映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有什么新特点?(4分)(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3分)【知识点】古代中国·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答案解析】答案:(1)经济功能增强,商业贸易繁荣;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放松了对商业活动的限制;出现了比较完善的饮食、娱乐服务设施;货币经济发展,出现纸币。(3分,答出三点即可。)8原因:农耕经济的发展;政府商业政策的放松;政治中心的影响;东京处于汴河附近,交通便利。(4分)(2)新特点:专业化城市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4分)(3)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城市发展;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规模逐渐扩大;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3分)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第(1)问,依据材料,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要注意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第(2)问,主要考查明清城市经济的特点。依据材料得出答案。第(3)问,根据材料的有关信息,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45.T1(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1872年,新政府宣布停止使用以月亮运行为基础的历法(太阴历),而同西洋各国一样,明确实行以太阳的运行为基础的太阳历。而且确定一天为24小时,一周为7天,将此作为全国的共同时间。于是,人们生活所依据的历法和时间的划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此前,普通民众一年中的重大节日(如3月3日,5月5日,7月7日等),都是从中国传入的。政府改以天皇和皇室的活动为中心,规定新的节日,要求民众届时庆祝。如神武天皇即位日(神话传说中的第一位天皇),天皇的生日等。但是,由于旧历法及基于旧历法的各种节日活动同农业生产及习俗密切关联,所以在有些地域仍然长时间地延续着。——《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材料二夏朝历法《夏小正》载有一年中各月份的物候、天象和农事情况。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唐朝《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的运行规律,系统周密。元朝《授时历》取“敬民授时”之意,定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这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相差无几。——编自新浪网(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历法改革和中国古代历法发展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历法改革与中国古代历法发展在原因上有何主要异同。(7分)【知识点】古代中国近代世界·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答案解析】答案:(1)特点:日本以天皇及皇室为中心;努力摆脱传统,不断西化。(4分)中国历法以服务农事为中心;历法水平领先世界。(4分)(2)异:日本是为了“文明开化”,引进西方文明改造日本的传统文化。(2分)中国是为了促进封建小农经济的持续发展。(2分)同:都是为了生产的发展调整历法。(3分)解析:(1)依据材料“政府改以天皇和皇室的活动为中心,规定新的节日,要求民众届时庆祝。如神武天皇即位日(神话传说中的第一位天皇),天皇的生日等。但是,由于旧历法及基于旧历法的各种节日活动同农业生产及习俗密切关联”可以得出明治维新的特点为日本以天皇和皇室的活动为中心;努力摆脱传统,不断西化;依据材料“夏朝历法《夏小正》载有一年中各月份的物候、天象和农事情况”可以得出中国历法的特点为中国历法以服务农事为中心;历法水平领先世界8(2)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历法改革强调学习西方以改造日本的传统文化,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中国的历法则是以促进封建经济为出发点的,相同点:目的相同,二者都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8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8:06:03 页数:8
价格:¥3 大小:79.02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