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实验班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7

2/17

剩余1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定远育才学校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入学考试高三实验班历史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吕氏春秋·当务》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其次曰受德(即纣)。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仲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故为王。”对此历史事件解说正确的是A.微子启与仲衍将被分封为诸侯B.商朝已出现嫡长子继承制度C.按规定微子启仍将为天下大宗D.该继位方式彻底消除诸子间的矛盾【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纣母生微子启与仲衍,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说明纣出生的时候母亲是正妻,因此他是嫡长子,而微子和仲衍出生的时候母亲是妾,所以属于庶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说明商朝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故B项正确,C项错误;分封制度开始于西周,故A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错在“彻底”。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纣母之生微子启与仲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故为王”,从中可以得出这是嫡长子继承制。2.“上古三代时期,商朝人将统御天下的权力看作是天帝的眷顾,并且这种眷顾是持久存在的。而当周人取代了商人成为华夏共主之后,周人首次提出了天命的迁徙,统治者有可能因为失德而被天命所抛弃,取而代之者则会成为新的宠儿。”材料表明,上古三代时期A.政治制度带有神权与王权结合的特点B.权力的传承必须凭借个人德行C.最高执政集团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血缘关系成为王朝更迭的依据【答案】A【解析】-17-“天帝的眷顾”“天命的迁徙”“被天命所抛弃”均说明了政权与宗教迷信结合的特点,故A项正确;权力的继承是依靠天命,不是个人德行,故B项错误;先秦时期,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血缘与继承关系,故D项错误。3.周人“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建立了完善的分封制度及差别明显的“畿服之制”。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西周统治疆域比较广阔B.西周推行了严格等级制C.中央王朝控制能力不足D.周人比较重视血缘关系【答案】C【解析】西周时期权力尚未集中,中央王朝对地方控制能力不足所以才建立完善的分封制度及差别明显的“畿服之制”,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是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只是对题意的重复而不是解释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是原因但也不是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西周时期中央王朝控制能力不足而必然要建立完善的分封制度等制度。4.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不同的人群。它的实行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那些姬姓以外的氏族人群,在周人对其亲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被包围、分解、隔绝、控制了。这种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A.不利于原族群的进一步发展B.彻底地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C.使华夏民族得以形成D.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创造【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融合与创造,故D正确;A与策略主旨相反;B项中彻底说法绝对;C项早于分封制实行时期。5.下图是《西周分封形势图》,依据图中信息可得出-17-A.分封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B.封姜子牙于齐是因为齐地富庶C.分微子启反映了周王统治策略D.洛邑是最大的诸侯国都城【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分封的国家主要集中在中北部,排除A。古代的富庶地区主要在黄河一带,中原地区,“齐国”相当于今天的山东,不是富庶地区,排除B。微子启是殷商贵族,分封先代贵族主要是为了避免先代贵族的叛乱,是统治策略,故C项正确。洛邑是陪都,逐渐成为中原地区最重要的贡赋聚集地、转运中心和劳役分配中心,与材料不符,排除D。6.据记载,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燕王哙行禅让,让位给燕相子之,遭到诸国反对,认为这么做是“上逆于天,下不顺于人”的倒行逆施。这表明当时A.宗法秩序仍受到重视B.天子之位争夺激烈C.周王强化“共主”地位D.周王干涉他国内政【答案】A【解析】燕王“让位给燕相子之”,不符合宗法制的规定,遭到诸国反对,说明当时宗法秩序仍受到重视。故答案为A项。材料所述不是对天子之位的争夺,排除B项;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周王采取的措施,排除D项。点睛:宗法制度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17-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本题材料中的“燕王哙行禅让,让位给燕相子之,遭到诸国反对”,说明诸国认为应当遵守宗法制。7.何怀宏先生指出,世族是“那些在社会、经济方面具有支配势力盘根错节,代代相传;在政治、文化方面也极为活跃,占据主导地位的家族”。他们不是“君王诸侯的世系”,自然也不是“士及庶人家族”。由此可推断,这种“世族”A.属于西周时期分封的地方诸侯B.春秋时期往往可议决国家大事C.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要力量D.一直代表着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答案】B【解析】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宗法制度下的贵族势力扩大,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没有形成,贵族集团可共同“议决国家大事”故B项正确;由题干他们不是“君王诸侯的世系”足以证明这种“世族”不属于西周时期分封的地方诸侯,故A项错误;百家争鸣的主要力量是诸子百家而非这种“世族”,故C项错误;新兴地主阶级属于“庶人家族”,而题干中的不是“士及庶人家族”足以证明这种“世族”并不代表着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故D项错误。8.《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马,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自2022年洛阳东周王城广场地下“六马驾一车”考古遗存发现以来,天子驾六还是驾四的争议便不证自明。可见A.没有遗址辅证的古书必然有争议B.遗址需要古书辅证才能得出结论C.古代书籍与历史遗址有互证作用D.《逸礼》的其他记载也真实无误【答案】C【解析】《逸礼·王度记》为古代书籍,洛阳东周王城广场地下考古遗存为历史遗址,古书记载和考古遗存均有“六马驾一车”的史实,说明古代书籍与历史遗址有互证作用。故答案为C项。A项说法绝对,史实互证有多种方式,排除;B项说法绝对,排除;D项结论根据材料不能得出,排除。-17-9.《说苑·立节篇》中记载,(战国后期)楚国白公胜作乱,申鸣为楚王率军而战,当白公胜虏其父作要挟时,申鸣说:“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吾闻之,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今吾已不得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材料实质上说明了A.诸侯严格履行分封义务B.宗法制度陷于崩溃C.纲常伦理观念遭到摒弃D.君王政治地位提升【答案】D【解析】材料的大意是在“忠君”和“孝父”方面,忠君要高于孝子的地位,说明君王政治地位的提升。故D符合题意。申鸣的身份是大夫而不是诸侯,不涉及诸侯义务,因此A项与材料无关;宗法制度下,各诸侯国大夫应对诸侯王尽到效忠的义务,申鸣的做法符合宗法制要求,故B项错误;君仁臣忠也是纲常伦理的重要内涵,故C项错误。点睛: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的意思。材料主要讲述楚国白公胜作乱,楚国大夫申鸣率军讨伐,白公胜以申鸣的父亲为人质相要挟,申鸣认为自己现在得到楚王的赏识、享受楚王赐予的俸禄,就应当尽自己所能回报,因此只能尽忠不能尽孝。申鸣在面对忠与孝的矛盾时,选择了忠于君王,实质上说明了这一时期君王地位的提升。10.中国古代锁孔设计特别讲究,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钥匙孔的锁:如用“一”字锁者为普通百姓,用“士”字锁者为文人士大夫,再复杂些的“上、古、山”字锁为商人常用,最复杂的是皇室和高官所使用的“古、正、尚、王”字锁。这说明A.礼乐制度已经深入百姓日常生活B.尊卑贵贱的封建等级制度森严C.商品设计着眼于不同阶层的需求D.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世界领先【答案】B【解析】由题干中的“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钥匙孔的锁”和“皇室和高官”等信息可知,这是强调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的反映,故选B;A错在了百姓日常生活,题干中的等级不仅仅体现在百姓生活中,还涉及到了皇室和高官,故排除A;CD不符合题目主旨,故排除。11.楚汉战争时,刘邦入关后曾与关中人民约法三章,稳定局势,但是项羽凭借军事实力自封为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让相国萧何拾取秦律“宜于时者”作律九章,以安后方。据此可知-17-A.民本思想帮助刘邦统一天下B.楚汉战争导致了社会的动荡C.楚汉战争推动秦律的发展D.项羽仍然保留了分封意识【答案】C【解析】约“法”三章、萧何拾取秦律“宜于时者”作律九章等均体现了楚汉战争推动了秦律的发展,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体现出民本思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楚汉战争导致了秦律的发展而非导致了社会的动荡,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霸王、汉王和分封制度无关系,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12.战国时“宰相必起于州部”,而秦汉以后开启了“布衣将相之局”。这种变化反映了A.自耕农阶层的分化B.贵族社会的进一步解体C.西汉的统治基础是下层民众D.小农经济的稳定性【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战国时期宰相一定从基层州部兴起,西汉开国诸臣授官将相的,绝大多数出身布衣;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到秦汉时期,传统的贵族政治被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促使贵族社会的进一步解体,B项正确。题干强调贵族政治的逐步瓦解,与自耕农阶层的分化无关,且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题干强调贵族政治的逐步瓦解,与西汉的统治基础无关,排除C。题干强调贵族政治的逐步瓦解,与小农稳定性无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13.有学者指出:君主政体的原则总的说来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君主政体、专制制度和暴政……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说法……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了……专制制度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该学者这样评价君主制的依据是A.君主具有随意性和独断性B.君主的地位是不可僭越的C.皇位在家族内可世袭传承-17-D.君主制违背历史发展趋势【答案】A【解析】皇位在家族内可世袭传承,体现君权的继承方式,不是材料强调的主旨,故排除C;君主的地位是不可僭越的,体现了君权的至高无上,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B;根据材料“君主政体的原则总的说来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等可以知道材料强调的是君主具有随意性和独断性,故选A;君主制本身在一定时期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君主政体、专制制度和暴政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说法”可以知道马克思是对君主专制的评价,故排除D。14.有史学家认为,中国古代的统一经历了夏商两代邦联式统一、周代分封制统一(联邦式统一)和秦汉中央集权制统一三个阶段,周代的分封制统一至少是与秦帝国的中央集权制统一具有同等意义的。这主要是因为分封制A.确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B.使周王处于天下共主地位C.政治上建立了君臣关系D.确立了周天子的宗主地位【答案】B【解析】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诸侯拥戴周王为天下共主,和秦朝时期“君主”具有相同的含义,故B项正确;等级森严不是材料体现主旨,故A错误;分封制下不仅君臣关系还是兄弟关系,故C错误;宗主具有血缘关系,郡县制没有,故D错误。15.《史记》载: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这说明李斯认为A.古代天下分裂是由于各种学说并存B.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C.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D.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答案】C【解析】-17-据材料“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秦朝统一国家后焚书坑儒的要求,说明李斯主张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故C选项正确;古代天下分裂是由于分封制后期诸侯割据,故A选项错误;材料主旨是说明焚书坑儒的要求,不是说明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故B选项错误;材料重心也不是专制集权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故选C。16.獬豸(xièzhì),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之一,它拥有很高的智慧,能辨是非曲直,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至清代,御史和按察使等监察司法官员都一律戴獬豸冠,穿绣有“獬豸”图案的补服。这表明古代统治者A.企盼统治长治久安B.追求廉政忠君的政治理想C.主张清廉惠民政治D.希望恢复商周时代的法制【答案】B【解析】清朝时把“獬豸”作为官员官服上的图案,是为了让其“辨别忠奸”,这表明古代统治者设立监察机构监察百官,为了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高效,故B正确。A不是直接目的,而是间接目的;排除C,惠民说法错误;商周时代的法制是以刑法为主,通过刑来对社会关系进行调整,与题干不符,排除D。17.明朝洪武年间,都察院下设13道监察御史,职纠内外官员。监察御史秩正七品,官阶虽低,威权甚重,外出巡按,号称“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历代均不能望其项背”。这一官职的设置A.以大驭小体现古代政治特色B.开启中国古代地方监察体制C.是制约相权膨胀的理性措施D.是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产物【答案】D【解析】材料中说明监察御史的职权至高无上,是皇权制度延伸的表现,故D项正确;材料中说明是御史的权限之大,不是以大驭小,故A错误;中国古代地方监察体制汉代已经出现,故B错误;御史主要是监察官员,不是制约宰相权限,故C错误。【点睛】古代监察主要是为了防止官员腐败以及地方权力的过大,其职责主要是代表皇帝,属于皇权向下的延伸,本题中关键词“威权甚重,外出巡按,号称“代天子巡狩”是题眼。-17-18.顾炎武《日知录》指出∶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而宋代以降,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对这一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A.唐代国力强盛,宋代经济衰弱B.宋代以降财政集权中央,地方经费困窘C.唐代建筑技术高超,后代难以超越D.宋代打破坊市界限,疏于维修城郭街道【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州县政府,即地方政府;题干中“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而宋代以降,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相对简陋”的原因主要是财力的不同,因为在宋代采取制钱谷的措施将财政集权中央,地方经费困窘,B项正确。宋代农耕经济发展繁荣,排除A。题干无法体现唐代建筑技术高超,且与题干强调的主旨无关,排除C。商品经济的发展打破坊市界限,并不是宋代打破坊市界限,疏于维修城郭街道,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19.关于李渊起兵反隋,《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载,李渊对李世民说隋历将尽,吾家继膺符命,不早起兵者,顾尔兄弟未集耳,《资治通鉴》则称:“渊大惊曰:‘汝安得为此言,吾今执汝以吿县官。’”经过李世民反复劝说,李渊对李世民说吾儿诚有此谋,事已如此,当复奈何,正须从之耳。”这反映出A.历史事实可以通过历史叙述来呈现B.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C.文字史料可能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D.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知,两部文献对于促使李渊起兵反隋所起重要作用的人物是不同的,《大唐创业起居注》认为是李渊本身,《资治通鉴》认为是李世民。这是因为不同年代的人对历史的记载,其主观作用影响了对历史的记载,C正确。A项不能反映出材料中两部著作不同记载的对比,排除。一手史料是还原历史的最重要的因素,而材料中是二手史料,B项排除。D项中的“模糊不清”错误。-17-20.苏东坡因反对宋神宗改革而几乎按罪当诛时,宋神宗猛然想到“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祖训,最后只好强压内心的怒火、主动说服御史,把苏东坡贬官降级了事。苏东坡也因这条老规矩从黄泉路上捡回了一条性命。这反映了宋代A.文官政治的特点B.重武轻文的风尚C.以文治国的方针D.兴文抑武的国策【答案】A【解析】苏东坡因为宋代的文官制度得以解脱饶命,说明宋代对文人的态度是非常宽松的,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与事实完全相反;C、D选项说法不准确,材料中只强调了对文官的态度,没有说明对武将的态度。21.在2022年浙江省博物馆“中兴纪胜:南宋风物观止”特展上,布展的工艺美术品中有江西省博物馆戴新近出上的银鎏金魁星(即廿八星宿的奎星,后人附会其能主文运)盘,盘心是安放杯盏的菱花形凸校框,框外盘底则是图案,其下面一树桂花盛开,隐喻“蟾官折桂”。此盘反映出南宋时A.海上丝绸之路兴盛B.科举影响民俗心态C.冶金制作工艺高超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答案】B【解析】魁星被后人附会其能主文运,框外盘底图案隐喻“蟾官折桂”,反映出南宋时科举制影响了民俗心态,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此盘出处,无法判断此盘与海上丝绸之路是否有关,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此盘所反映的民俗心态,未突出制作工艺,故C项错误;此盘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无关,故D项错误。-17-22.据《晋书》记载:楚与同郡王济友善,济为本州大中正,访问铨邑人品状……乃状楚曰:“天才英博,亮拔不群。”材料反映出当时A.品行端正又有真才实学的人容易出任高官B.监察官员有一定的独立性C.选拔人才时注重对人物的品评D.注重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答案】C【解析】材料“访问铨邑人品状……乃状楚曰:‘天才英博,亮拔不群。’”表明,九品中正制下选拔官员时注重对人才的考评,故C项正确。九品中正制下由世家大族担任品评官,仕途多被世家大族子弟所垄断,品行端正又有真才实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故A项错误。中正是人才选拔官员而非监察官员,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故D项错误。23.钱穆在评唐朝的三省制时指出:“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由此可见,唐朝的政事堂A.使三省体制走向完备B.是尚书省的代替机构C.发挥重要的决策作用D.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可以看出政事堂在决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尚书省仍然存在,排除B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24.汉代皇帝有“六尚”,“尚”是掌管意,“六尚”是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浴与尚书。五尚都只管理皇帝私人的衣服饮食起居,只有“尚书”是管文书的,其职权地位本不高,后来才愈用愈大。这反唤出汉代A.承继秦制,“国”与“家”同构B.制度创新,奠定三省六部制根基C.皇权至上,缺乏有效制约体制-17-D.风尚变迁,影响到后世皇家生活【答案】A【解析】“五尚都只管理皇帝私人的衣服饮食起居”说明官员为皇帝私人服务,它体现出“家国同构”思想,故A正确;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出现,故B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制约信息,故C错误;皇家生活并不因为风尚变迁而改变,故D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4小题,共52分。)25.自古至今,各国在政治权力的运作方式上既有相似之处,又各具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钱穆《国史新论》材料二美国是一个宪政民主共和国,以宪法为最高准则,实行三权分立。其中国会拥有立法的权力,但它无权执法;以总统为首的政府机关负责行政,拥有执法的实权,但它既不能制定对自己有利的法律,也不能凭借主观想法任意诠释法律;法律和宪法的解释权在最高法院,由9名大法官负责。材料三法国的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和内阁共同向议会负责。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并与参众两院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总统的命令须经其任命的各内阁部长副署。(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唐代宰相实行委员制有何历史意义?(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美国和中国唐朝在政治权力的运作方式上有何相似之处?其根本目的又有何不同?(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法国总统和美国总统的权力有何不同?-17-【答案】(1)理解:汉代实行三公九卿制,宰相为百官之首;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为宰相。意义:三省之间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三省之间相互牵制,避免了权臣大权独揽,加强了皇权。(2)相同之处:都体现了分权原则;不同:美国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唐朝的根本目的则是为了维护封建皇权专制。(3)法国总统有创议法律之权,而美国总统无此权限;法国总统的行政权受到内阁的限制,而美国总统拥有完全的行政权;法国总统向议会负责,而美国总统向选民负责。【解析】依据汉代和唐代中枢机构变化回答;第二小问从分权目的是加强皇权回答。第一小问相同点从分权回答;第二小问从民主政治和专制角度回答。结合所学从法国总统和美国总统从法律创制、行政权和选举方式不同回答。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古代虽有海瑞、包拯、狄仁杰等能清廉公正,明辨是非,为民申冤的清官,但也有许多不明事理,造成冤案的官吏,其中多是由于昏庸无能和官高民低的官僚主义作风而导致冤狱泛滥的。如《窦娥冤》中的官吏桃杌由于缺乏持平公允之心,耐心细致和全面调查取证的态度,才最终导致窦娥的冤案,如窦娥所叹:“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摘编自武瑞《中国古代冤案的成因分析——以司法审判中纠纷解决为视角》材料二-17-1873年(同治十二年),杭州府余杭县豆腐店帮工葛品连突然发病,不治而亡。经查验,知县断定葛妻葛毕氏与前雇主杨乃武通奸,二人合谋毒死葛品连,拟葛毕氏凌迟处死、杨乃武斩首。该判决经知府、按察使、巡抚、学政重审亦未推翻。但杨乃武家人不服,反复上诉,报纸也连篇报道,再加浙籍官员呼吁,递交刑部直接审办,有关人证、文案及葛品连尸棺于是被押送北京。经再次验尸,判明葛品连并非遭毒杀,而是病死。杨乃武和小白菜(葛毕氏外号)冤情得雪,终被释放。《字林西报》在1876年2月16日称:“该案特征在于,他们终于注意到严刑拷问对追究真相如何不起作用,这是令人高兴的……但是,该案是否会促使刑讯被废止,仍是未知数。”——摘编自五味知子、袁广泉《中国近代杀夫冤案与媒体报道——“杨乃武与小白菜案”》(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冤案的成因。(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冤案得以平反的进步意义。【答案】(1)成因:部分判案官员道德水平低下,官僚主义作风严重;判案官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法制观念;审案技术水平有限;刑讯逼供;缺乏舆论监督。(2)进步意义: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有利于推动中国司法的近代化;有利于社会重视媒体的监督作用;有利于提高民众的人权意识。(言之有理即可)【解析】依据材料一中“不明事理,造成冤案的官吏”“昏庸无能和官高民低的官僚主义作风”“缺乏持平公允之心,耐心细致和全面调查取证的态度”以及材料二中个案进行归纳回答。依据材料“该案是否会促使刑讯被废止,仍是未知数”信息并结合所学从“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推动中国司法的近代化”等角度思考回答。 【点睛】对于归纳材料要点类的主观题,最基本的要求实际上就是两个字:“全”和“变”。“全”就是指要点全,即把材料中所有的有效信息都提炼出来,不遗漏任何一个要点。“变”即变通,也可以说是归纳概括,要求将材料中的原文换一种更为专业的表述方式。在变通时既要简明扼要,又不能曲解原意,尽量做到专业而准确。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梁启超认为,秦代实行专制,与秦始皇“夷六国”“扫封建”而设郡县密切相关。“有郡县,然后土地人民直隶于中央政府,而专制之实乃克举。亦惟以如此广漠辽阔之土地,而悉为郡县以未于中央政府,则非大行专制不能为功。中国自周末贵族政治撕灭,失去限制君权的阶级,致使专制政治不断得到加强。权臣于国有利有并,但对于君主则病多于利,故欲行完全专制政体之君主,无不摧灭之”。——摘编自张昭军《“中国式专制’,抑或“中国式民主”》材料二自武帝以来,中国政府之组成,既不在于贵族,亦不出于军人,而为一种建立于民众信托之上之“文治政府”。盖操之于非宗教、非封建、非专制、非商业资本之另一中层阶级之手。此即后世之所谓“乡绅”与读书人,此即封建时代“士”者之化身。-17-——《钱宾四先生全集》(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认为中国古代实行君主专制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众信托之上之‘文治政府’”的含义及形成原因。(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治政府”,对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答案】(1)地域辽阔,巩固大一统的需要;贵族政治的消失;权臣势力的削弱。(2)含义:打破世卿世禄(贵族政治),选官于民间(公众);文人成为官僚主体(非武人);具有典章知识、治国才能、担当精神。原因:世卿世禄和武人政治的弊端;察举制、科举制的实行;儒家思想的影响;巩固统治的需要。(3)扩大了君主专制的统治基础;对君主权力有所限制。【解析】(1)依据材料一“如此广漠辽阔之土地”“贵族政治撕灭,失去限制君权的阶级”的信息归纳回答。(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既不在于贵族,亦不出于军人”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原因从传统制度弊端、选官制度实行、思想以及政治统治需要。(3)依据材料一“但对于君主则病多于利,故欲行完全专制政体之君主”并结合所学从君主制统治以及君主专制限制角度回答。点睛:认真审题,审明五项基本构题成分1.解题依据:“依据材料”还是“依据所学知识”。2.答题要求:即提示回答问题的方式,如:概括、论证等。3.限定词:即时间、角度、答题范围等。4.核心词:即求答项。如:原因、特点、影响等。5.分值:每道题后面的分值是在告诉考生需要“答多少”。28.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在人生的旅途中,家是你永恒的港湾,疲了惫了,想一想家,那是你力量的源泉;在社会的纷争中,家是你永恒的坚石,惧了怕了,想一想家,那是你自信的来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材料一:(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材料二: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材料三: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材料四: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E(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地区大家庭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统治者表彰这类大家庭的主要目的。(2)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材料二所述20世纪初的中国“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3)根据上述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答案】(1)特征:以血缘为基础,累世同居;共同生产,共同享有财产;家庭关系和睦。目的: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封建统治。(2)政治上,传统的封建家长制不利于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经济上,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传统家庭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上,传统的封建家庭伦理观念阻碍了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不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3)基本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政治变革;思想观念的转变。【解析】-17-(1)根据材料信息“六世同居”概括出以血缘为基础,累世同居;“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同耕共食”;“男耕女织,不分彼此”概括出共同生产,共同享有财产“不曾折箸争吵过”概括出家庭关系和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古代宗法制有关,明清统治者表彰这类大家庭,从统治者的角度出发,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封建统治。(2)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初的中国,从政治上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日益高涨,推动民主化进程;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中发展,推动经济的近代化;从思想文化上看,西方民主思想不断传入中国,而传统的封建家长制、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传统家庭、传统的封建家庭伦理观念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3)根据上述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家庭变革属于社会生活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进步、变革密切相关。具体可概括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政治变革、思想观念的转变。-1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8:01:03 页数:17
价格:¥3 大小:135.1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