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西省临猗县临晋中学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临晋中学2022---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1.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封建制度A.催生了中央集权制度B.与宗法制互为表里C.形成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D.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分封制的作用。题干中所述的“封建制度”即西周的分封制,由题干“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可知西周的分封制促进了中华民族同一文化、同一制度的形成,文化和制度的统一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形成的重要标志,因此西周的分封制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A项“中央集权制度”、C项“王权至上”、D项“宗法制”在题干中均未涉及。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2.2.“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答案】C【解析】抓住题干中“史实”“史论”“史识”的定义来分析,可知AD项属于历史史实,排除;B项是对郡县制的评价,属于史论,排除;而C项中的认识是在分析大量史实的基础之上得出的结论,故C项正确。-19-3.3.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汉代外戚干政的背景,意在考查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可知,皇帝母族得到重视,故C项正确。A项是其目的之一,不是背景,排除;外戚干政违背了“家天下”的观念,排除B项;王国问题在汉武帝时期得到解决,排除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外戚干政4.4.《文献通考》中记载:“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莞库,悉隶三司。”据此可知,该朝政治机构改革A.废除宰相权力,加强皇权B.三省分工协作,相互制约C.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D.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题干中”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可知主要措施:虚置三公;增加宰相人数;增设新机构;分解相权;官员职位与权力分离。所以C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朝加强皇权5.5.“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即在文书上面用朱字。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由此可见,明朝内阁A.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19-B.是具有决策权的内侍机构C.地位很高,负责全国的行政事务D.与皇帝权力相互制衡【答案】A【解析】【详解】明朝设置的内阁地位并不高,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它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故BC错误。内阁是明朝皇帝废除丞相后,帮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侍从顾问机构。即使内阁地位提高,仍然是皇帝巩固自己统治的工具,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故A正确。内阁只拥有票拟权,最终决策仍然看皇帝的批红而定,不存在“相互”制衡。故D项错误。6.公元前406年,雅典的10位将军在指挥对斯巴达的海战中取得胜利,却被指控犯有不打捞海战时浮于海面的士兵尸体之罪。他们虽然努力证明自己无罪,但是公民大会还是判处其中8位将军死罪。这说明古代雅典民主A.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情怀B.带有强烈的主观情绪化倾向C.缺乏权力之间的制约平衡D.程序的公开保证了结果公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判处其中8位将军死罪”并不能体现人文主义情怀,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不打捞海战时浮于海面的士兵尸体之罪”“判处其中8位将军死罪”,并不是一种理性的体现,说明存在主观情绪化,权力滥用,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流露出希望权力制约平衡和程序的公开保证了结果公正,况且程序公开结果未必公正,故C、D项错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名师点睛】雅典民主政治特点狭隘性民主政治范围有限,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和利益,是少数人的民主民主性质非常原始,是小国寡民的产物-19-就方式而言,抽签选举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7.7.有古罗马法学家认为:“从民法的观点来看,奴隶是什么也算不得的。但是根据自然法来看便不是这个样子。从后者的观点来看,一切的人都是平等的。”该法学家的观点A.强调法律至上,肯定天赋人权B.追求公平正义,保障了奴隶利益C.扩大统治基础,维护罗马统治D.蕴含人文精神,为后世提供借鉴【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把奴隶也要当成人看,这是典型的人文精神,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是启蒙思想家才有的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在古罗马奴隶的利益是不会得到保障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该法学家的观点起不到扩大统治基础,维护罗马统治的作用,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8.8.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D.议会权力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答案】C【解析】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英国是国家元首,但是“统而不知”,没有实权,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故C错误,符合题意。其它选项说法均正确,排除。9.9.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这句话着重强调美国联邦宪法-19-A.创造了新的宪法体制B.不具有普适性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具有借鉴意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美国的联邦宪法,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强调了美国的联邦宪法只适用于美国而不能简单的加以移植或复制,否则必然会失败,说明了一国的政治模式和司法必须立足于本国实际而不能简单抄袭和模仿,不具有普适性,正确答案是B。10.10.历史老师在上课中,课件展示了如下内容:“第一条立法权由众议院与参议院两院行使。第二条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第五条共和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根据以上条款判断,该条文出自A.英国的《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答案】C【解析】从材料“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中可以分析出这个国家的总统是由议会选举产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条款符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故C项正确;A项标志着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排除;美国总统是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故B项排除;D项是君主立宪制政体,排除。点睛:材料“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是解题的关键信息。11.11.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19-A.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B.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德意志帝国政治体制。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根据所学,帝国宪法规定:帝国皇帝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帅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和主宰议会等大权;帝国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由此可知题干“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应该是指帝国首相对内阁的控制权。A、C、D各项的表述均与史实不符。故答案选B。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71年宪法12.12.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广东人民抵制洋货B.《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C.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所涉及的时间40年代下半期,即鸦片战争以后,《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签订,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分散了对外贸易,所以选B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鸦片战争13.13.钱穆先生曾提出了一些对太平天国的看法:“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A.定都天京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C.发动金田起义D.颁布《资政新篇》-19-【答案】B【解析】根据“想推行均田制度”,均田制度是国家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结合所学可知,《天朝田亩制度》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处不保暖”的原则,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故B项正确;定都天京、发动金田起义与“想推行均田制度”无关,AC两项排除;《资政新篇》没有涉及农民的土地问题,D项错误。14.14.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子弹,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的内容可知,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由于不同的人所站立场不同,原因就不一样,BC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在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题干材料描述了中方和日方的观点,见解完全不同,需要同学的分析材料和总结材料的能力。15.15.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A.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B.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入人心C.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化D.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答案】C-19-【解析】从材料信息来看,辛亥革命前后人们对“辫子”的认识截然不同,由此反映出政治变革对民众生活习俗的影响,故答案为C项。A项说法绝对,且对材料信息概括不全面,排除;B、D项说法绝对,且材料不能直接体现,均排除。16.16.1927年,一位国民党领导人说:“现在可有一种危险,是国民党差不多专做上层的工作,中央党部、国民政府都是国民党的同志多。至于下层民众运动,国民党参加的少,共产党参加的多,因此,形成一种畸形的发展。”由此可知,当时A.工农运动决定战争走向B.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C.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D.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答案】C【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国民党专做上层工作,共产党参加下层民众运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畸形的发展”导致了国共合作的分裂,故C正确;当时的工农运动是配合北伐战争的,因此工农运动不可能会决定战争的走向,故A错误;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标志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这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故D错误。【考点定位】近代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运动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国民革命运动的认识,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意识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结论类选择题主要考查到了提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把握材料的主旨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本题材料主旨可简化为“国民党专做上层工作,共产党专做下层工作,由此形成了一种畸形发展”,然后进行排除得出答案。17.17.1930年代中国共产党对苏区教育高度重视,当时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材《三字经》开篇即为“天地间,人最灵。创造者,工农兵。男和女,都是人。一不平,大家鸣”。这反映出当时苏区A.重视启发民众的阶级觉悟B.提倡恢复儒学传统教育C.推广白话文运动成就斐然D.“左”倾错误影响基础教育-19-【答案】A【解析】依据题文中教材《三字经》内容可知其宣传工农联盟、男女平等和社会不公平引发阶级斗争的观点,重视启发民众的阶级觉悟,故A项正确。B项与题意不符,题文中《三字经》宣传的是近代马克思主义思想,而不是传统教育思想;C、D两项在题文中没有表述。18.18.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发表《对日战争宣言》,派大批干部进入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由东北军爱国官兵、工人、农民、学生、爱国知识分子甚至部分爱国绿林英雄组成的各种形式的抗日义勇军纷纷拿起武器抵抗日本的侵略。这表明A.国共合作抗日的局势明朗B.中国军民的抗战已经开始C.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D.抗日成为全国各界的呼声【答案】B【解析】【详解】在1936年西安事变成功解决之后,国共合作抗日的局势明朗,故A错误。中共是在战略相持阶段后成为抗战中流砥柱的,故C错误。D中“全国各界”太绝对,结合所学可知,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故排除D;题干中中共中央派大批干部进入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由东北军爱国官兵、工人、农民、学生、爱国知识分子甚至部分爱国绿林英雄组成的各种形式的抗日义勇军纷纷拿起武器抵抗日本的侵略,表明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民的抗战已经开始,B正确。19.19.在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在四川大量吸收民间帮会组织“袍哥会”成员加入武装反抗军,其中第五期“游击干部训练班”学员几乎全部是袍哥会成员。这表明A.地方民间组织不了解共产党政权B.国民党企图在部分区域内长期抵抗C.国民党发动民众与解放军对抗D.四川成为国民党抵抗的最后堡垒【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加入武装反抗军”“第五期“游击干部训练班”学员几乎全部是袍哥会成员”-19-说明蒋介石妄图利用川西袍哥会的实力来对付共产党力量,企图在部分地区内长期抵抗,故选B;不能用袍哥会代替整个地方民间组织,排除A;袍哥会属于民间帮会组织,不能代替民众,排除C;材料中强调的是国民党的反抗,没有就四川成为国民党抵抗的最后堡垒进行阐述,排除D。20.20.某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搜集了如下资料,其研究课题应是A.俄国十月革命影响探讨B.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出现C.巴黎公社的成立和措施D.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答案】D【解析】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成立”“攻打冬宫”反映的是社会主义的理论的诞生与实践,故D项正确;A项符合“攻打冬宫”,排除;B项符合“《共产党宣言》”,排除;C项符合“巴黎公社成立”,排除。点睛:“《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成立”“攻打冬宫”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从中分析出正确答案。21.21.西方史学家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副产品之一就是俄国激进的社会组织实验,这一实验持续了75年”。其观点主要是指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导致俄国十月革命的根源B.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俄国十月革命创造了条件C.没有战争就没有激进的社会变革D.要维护世界和平就必须消灭战争【答案】B【解析】-19-【详解】一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同时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争战,没法顾及俄国,为俄国十月革命创造了条件,所以“俄国激进的社会组织实验”指的是为实现社会主义而进行的探索,故选B;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导致俄国十月革命的外部因素,排除A;C夸大战争与社会变革的关系,排除;战争也可以成为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手段,排除D。22.22.下表反映的是1949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领导人构成情况(单位:人)。对表中内容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职务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政务院主席副主席委员总理副总理政务委员共产党1329126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0327029A.中国共产党是新中国的领导核心B.政府组成实行多党合作,具有广泛的代表性C.体现了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执政与参政关系D.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答案】D【解析】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主席与政务院总理等主要正职都由共产党人担任,说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故A项正确;由图表可知,各民主党派在共产党领导下相互合作,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故B项正确;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是共产党执政,民主党派参政,故C项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图表中显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领导人中占有很大比重,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但无法体现社会主义原则,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23.23.学者汪晖在谈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时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一地方关系”。材料中的“它”是指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B.政治协商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村民自治制度【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可知,该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答案为A项。政治协商制度不是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B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村民自治制度与“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无关,排除CD项。24.24.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指出:香港主权回归后,中国在香港设特别行政区,除国防和外交事务外,特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特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这体现A.三权分立原则B.地方自治原则C.主权平等原则D.一国两制原则【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香港回归之后,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享有高度自治权,这是一国两制原则的体现,D正确。三权分立原则是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材料没有涉及,A错误。香港有高度的自治权,但是从属于一国两制原则,B错误。香港回归后,主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涉及主权平等,C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一国两制。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坚持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并高度自治。学生需掌握相关知识点,结合材料加以分析,即可得出答案。25.25.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B.“左”倾束缚亟待突破-19-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提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作者,因为批判了‘左’倾错误思想而准备后事”的这一现象,可知当时“左”错误还未完全结束,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体现出当时的社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想舆论,故A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12月召开,故C项错误;题干中提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作者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而安排后事”可知这一时期“两个凡是”的思想依然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故D项错误。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联系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分析解答。26.26.1952年4月20日,周恩来在一次我国驻外使节会议上讲话时指出:“历史上,有在革命胜利后把旧的外交关系继承下来的,如辛亥革命后,当时的政府希望很快地得到外国承认而承袭了旧的关系。我们不这样做。”这里的“不这样做”是指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A."一边倒"B."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反对霸权主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希望很快地得到外国承认而承袭了旧的关系。但新中国成立后不承认旧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这符合“另起炉灶”内容,故B项正确;“一边倒”是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体,故A项错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残余势力,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反对霸权主义”的内容,故D项错误。所以应选B。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建国初期的外交•“另起炉灶”27.27.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曾被作为最高规格的国礼赠送给外国(见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19-年代1957年1965年1972年1972年1973年1974年1978年1980年接受国苏联朝鲜美国日本法国美国西班牙联邦德国A.亚非拉国家不是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B.中国外交重心从倒向苏联到倒向西方C.熊猫外交反映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D.美国先于日本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表格中只是列举了部分国家,并不代表没有亚非拉,故A项错误;熊猫外交体现了中国外交变化,并不是倒向西方,故B项错误;从熊猫外交说明中国由建国初期“一边倒”到20世纪80年代的“多边外交”的变化,故C项正确;日本于中国建交是1972年,美国与中国建交是1979年,故D项错误。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新时期的多边外交【名师点睛】图表型选择题通常采用排除法。解答这类选择题,对图片、表格要“三看”:一看图表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图表反映的问题实在,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图表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外延。对被选项要“三思”:一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不是符合历史史实,排除不符合图片反映的史实的选项;二思考是不是符合题干要求,不符合题干要求的;三思考是不是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无关的。总之,要将教材、图表、选项三者结合起来,进行思考。-19-28.28.德国的历史学家曼弗雷德•马伊说:“古巴危机是现代历史中的一个转折。两个超级大国都认识到‘强权政治’已经进人了死胡同:没有哪个国家敢于使用原子武器,如果它不想毁灭自己和整个人类的话。”这说明美苏“冷战”A.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B.威胁到世界和平,使人们生活在恐怖之中C.美苏开始形成对峙的局面D.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答案】D【解析】“没有哪个国家敢于使用原子武器”说明在美苏“冷战”之下,由于核恐怖和核平衡,避免了核大国之间爆发直接的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D正确;材料说明核威胁制约了世界大战的爆发,并非说明美苏冷战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实际上美苏冷战造成世界局势紧张,并不太平,A错误;材料主要说明核威胁制约了世界大战的爆发,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C错误。29.29.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B.俄罗斯与美国分庭抗礼C.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美国受到的挑战进一步加剧,故D项正确;ABC项都属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的表现,从属于D项。所以答案选D。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苏联解体30.30.“我无须对诸位说:世界局势很是严重……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是A.马歇尔计划与美苏“冷战”B.杜鲁门主义与美苏“冷战”-19-C.马歇尔计划与战后“新经济”D.“北约”成立与美苏“冷战【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美国政府应用科学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可知是马歇尔计划。根据所学可知,马歇尔计划是美苏冷战时期美国通过恢复和发展西欧国家的经济避免共产主义势力在西欧扩大的计划,故选A。杜鲁门主义强调是在世界范围内对苏联进行遏制,是扩张的宣言书,是政治方面的表现,排除B;材料未涉及战后“新经济”,排除C;北约是军事集团组织,排除D。二、材料分析题(40分)31.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的行政监察制度,对行政监察人员的任用作了严格的规定。在监察官的使用方面,明确了监察官的任职期限与升迁。“久则情亲而弊生,望轻而法玩”“二周年一替”都是古人对监察官使用期限的认识和规定。历代还制定了《监察六事》《巡按察六》《设立宪台格例》《互察法》等来规定监察官的职责……西汉时御使大夫虽然是“三公”之一,但其秩仅为二千石,而另“二公”为秩万石。唐代,监察御使是正八品。宋元明监察御使为七品,也就是相当于一个小知县……当然,古代的监察制度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其局限性是很明显的。——摘编自曹凯旋《中国古代行政监督制度之借鉴》材料二美国的行政监督包括议会监督、政府内部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等……行政监察的任务分散在各有关部门分别执行……公职人员受到议会、法院、民众和舆论各方面强有力的监督,因而官僚主义和低效率等情况较少,工作效率较高。——摘编自李玉赋编《中国廉政建设研究成果集二》材料三随着20世纪50年代后监督制度的不断缺失,苏联出现了这样一些现象:赫鲁晓夫集党政大权于一身,不经过集体讨论就擅自决定重大事项。同时地方官员掌控的物质资源日渐增多,以权谋私的空间也逐步扩大,各级官员和企业负责人暗中勾结,把公有财物变成自家财产。勃列日涅夫成为苏共第一书记后,同样注重专权,他上台后曾得意地对身边的人说:“我就是沙皇。”同时,一部分干部公然地以权谋私,把自己领导的企业、农庄当作资本,从事半合法的和非法的生产经营活动,获取大量利润。-19-(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对监察人员任用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古代监察制度。(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行政监察制度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归纳20世纪50年代以后苏联出现的政治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带来的后果。【答案】(1)特点:检察官有明确的任职期限;以法律规定检察官的职责;检察官员的品秩较低。评价:对于监督官员规范行政,防止官员贪腐等起到一定作用;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制度的效能是有限的;监察官员并不代表民众履行职责而只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2)特点:有一套完整的行政监督系统;没有专职的监察机构;监督网络健全,工作效率高。(3)现象:领袖权力高度集中,个人专断;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贪污腐败。后果:导致苏联党和政府失去群众基础,最终苏联解体。【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相关知识。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二周年一替都是古人对监察官使用期限的认识和规定”这句话可知其特点为监察官有明确的任职期限,根据材料一中“制定了《监察六事》、《巡按察六》、《设立宪台格例》、《互察法》等规定监察官的职责”这句话可知其特点为以法律规定监察官的职责,根据材料一中“唐代,监察御使是正八品;宋元明监察御使为七品,也就相当于知县。”这句话可知其特点为监察官员的品秩较低。第二小问,结合监察制度的实际作用和本质目的从积极和局限性两个方面分析作答即可。(2)由材料“美国的行政监督包括议会监督、政府内部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等”说明美国有一套完整的行政监督系统。由材料“行政监察的任务分散在各有关部门分别执行”说明美国没有专职的监察机构。由材料“公职人员受到议会、法院、民众和舆论各方面强有力的监督,因而官僚主义和低效率等情况较少,工作效率较高”说明监督网络健全,工作效率高。(3)第一小问,由材料“赫鲁晓夫集党政大权于一身,不经过集体讨论就擅自决定重大事项”说明领袖权力高度集中,个人专断;由材料“一部分干部公然地以权谋私,把自己领导的企业、农庄当作资本,从事半合法的和非法的生产经营活动,获取大量利润”说明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第二小问,结合所学,苏联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各种问题丛生,苏联党和政府失去群众基础,最终苏联解体。32.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材料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请结合20世纪30年代的某一史实对材料中的观点予以说明。【答案】示例一说明: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并制造了一系列的侵华事件,东北沦陷,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地化,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7年随着日本大规模侵华,全民族抗战开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示例二说明:1929年美国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胡佛政府无力应对,引发了一系列政治、社会危机。在危机面前,罗斯福上台,进行“新政”改革,推动了美国的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使美国度过了经济、政治危机,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稳定。这一模式后来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借鉴,对战后资本主义发展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解析】本题为开放型试题,围绕材料所说的两个要点,即“危机”与“变革”,结合所学选择合适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它涉及到的是一个民族觉醒的条件:第一是民族危亡,第二是要有希望和勇气。我们可以结合抗日战争时期,因为日本的侵略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而国共合作给我们的救国点燃了新的希望,最终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下,取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学生还可以从1929年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的巨大打击,使资本主义面临空前的恐慌来分析。在这种情况之下,罗斯福坚定的主张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给人民以信心和希望,最终通过新政改革,使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找到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从危机中找到了希望。注意:论述过程务必紧扣“危机”与“变革”,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言之有理即可。33.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62年年中,戴高乐到法国中部视察期间,在利莫日发表讲话强调说,法国在履行其对北约义务的同时,不会让任何国家牵着鼻子走,它将在联盟内部实行自己的“意愿”“行动”和“政策”;法国的目标是“建设我们的欧洲”,而不再是“两个大国”的欧洲。——《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戴高乐传》-19-材料二由于特别的地缘政治原因,中美俄之间一直存在一种特殊的相互关联性,此不仅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发展常常以第三国为考虑出发点或归宿……而且表现在双边关系的变化自然而然会对第三国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即使三国之间的双边关系并不以第三国为目标或对象,这种关系也会对第三国和它们的相互关系发生作用。——沈志华主编《中苏关系》(1)依据材料一指出戴高乐提出的法国外交的目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外交目标提出的背景。(2)运用有关史实说明材料二的观点。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影响国家外交的决定性因素。【答案】(1)目标:摆脱美国的控制,提高法国的国际地位,实现独立自主;领导并推动欧洲走向联合,促进欧洲发展和提高其政治地位。背景:二战后,美国对西欧控制;美苏“冷战”不断加剧;西欧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一些西欧国家实现了初步合作;法德矛盾的和解。(2)说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方针的提出与美国敌视新中国;中苏关系的恶化促进了中美关系的改善;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减轻中苏关系的负面影响。因素:国家利益【解析】(1)由材料“法国在履行其对北约义务的同时,不会让任何别的国家牵着鼻子走”“建设我们的欧洲”,目标可以归纳为:摆脱美国控制,提高法国的国际地位,实现独立自主;领导并推动欧洲走向联合,促进欧洲发展和提高政治地位。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以答为:二战后,美国对西欧的控制;美苏“冷战”不断加剧;西欧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一些西欧国家通过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实现了初步合作;法德矛盾的和解。(2)第一问,主要分析中美苏三国之间的外交关系。根据所学知识,举出以下史实: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方针的提出与美国敌视新中国;中苏关系的恶化促进了中美关系的改善;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利于减轻中苏关系的负面影响;第二问,影响国家外交的因素包括国家利益、综合国力、意识形态、国际形势、外交政策等,其中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19-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56:45 页数:19
价格:¥3 大小:150.88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