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中
>
历史
>
山西省山大附中2022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山西省山大附中2022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8
2
/18
剩余16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山西大学附中2022——2022学年高三年级12月考试历史试题【试卷综析】本份历史试卷平实而不平庸,稳重而不失灵动,重视主干知识、思维创新、价值观引领,符合学情生情。引用材料相当丰富,材料情境与选项设置关系密切,材料的使用效能高,充分发挥了史料的情境性、开放性、层次性等功能,有利于进一步引导创新教学,体现“用教材教”。试题总体难度适中,注重对学科思维能力和思想素养的综合考核,考查学生在理解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学科基本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如阅读、分析、归纳、概括、说明、论证等能力。也注重考查学生对社会现实中重大问题、热点问题的关注,突出地反映了历史学关注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社会进步的学科价值。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题1分,共计50分)【题文】1.史书记载商朝前期多次迁都,从汤所居的亳开始,其后又迁徙五次,皆不出山东省的南部和河南省的东部。最后的一次迁都是第十九代王盘庚于前1384年自奄(山东曲阜)迁殷(河南安阳),其后直至商朝灭亡,二百七十余年间,商都始终在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商朝后期农业耕作技术发展B.统治者残暴奢侈,破坏自然环境C.商朝前期自然灾害影响水稻产量D.商朝后期黄河下游水患严重【知识点】H1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商代农业【答案解析】A解析:材料所问的是商前期屡次迁都,但是定都殷之后没有再迁都的原因,侧重点是定都之殷后没迁都的原因。商朝前期屡次迁都的原因是自然灾害频发,洪水泛滥,黄河多次改道,再加上商朝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定都殷之后,盘庚采取开明的统治政策,人民安居乐业。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商朝人民逐渐由游牧生活变成定居生活,商朝的政权也在不断的巩固。故本题选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农业的发展对政治的影响的准确理解。【题文】2.“春、夏、秋、冬”四个字的甲骨文写法及寓意如图所示,由此我们可以断定A.甲骨文主要记载农业活动B.中国原始农业起源于商朝C.商朝时期已有了四季之分D.农业活动是文字产生根源【知识点】Q1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辉煌灿烂的文学·甲骨文【答案解析】C解析:甲骨文中记载了春夏秋冬四季农作物生长的情况,判断C项正确。甲骨文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A项错误;,中国原始农业起源于距今一万年前,B项错误。D项与材料不符。故选C。【思路点拨】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题文】3《国语·周语上》提到:“18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这反映出西周A.统治范围扩大 B.中央集权加强 C.封建邦国众多 D.政治发展不平衡【知识点】A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西周分封制【答案解析】A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古代王畿外围,以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分为侯服﹑甸服﹑绥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服,服事天子之意,题干的意思是说先王时天下遐迩一体,率宾归王,故答案为A;西周时期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B项排除;C、D两项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思路点拨】高考备考复习中应注意:一是注重基础知识,特别是对相关历史概念的理解,一定要复习到位。二要注意本专题中知识点的整合,如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等;三是注意与其他专题的联系,如与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比较,与近现代中外政治制度的联系与比较等,还有与古代中国经济和思想的联系等。【题文】4.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A.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B.分散的自然经济C.贵族们拥有世袭特权D.王室的日益腐败【知识点】A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贵族政治【答案解析】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分封制影响的理解。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在周灭商后,实行分封制以藩屏周,其结果是诸侯国王侯地位世袭具有独立性,由此造成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型,故选C。【思路点拨】早期政治制度是高考多年重点命题区域。近三年高考中,从题型看,选择题和主观题都有。从考查内容看,早期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都有涉及,复习时需予以重视。【题文】5.根据研究表明:土地兼并程度高的地区一般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兼并程度低的地区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东汉时期发生农民起义的地方基本上是现在的河北、山东、安徽等地,而陕西、河南(两汉时期最富庶之地)一带极少发生农民起义。据上述材料推断正确的结论是:A.东汉时期陕西、河南一带土地兼并程度较低B.土地兼并程度与农民起义没有直接关系C.东汉时期南方相对安定,矛盾比较缓和D.东汉时期人地矛盾严重,阶级矛盾激化【知识点】H1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土地制度【答案解析】B解析:陕西、河南等地,是两汉的基本经济区,是最富裕的地方,“农民起义的地方基本上是现在的河北、山东、安徽等地,陕西、河南(两汉时期最富庶之地)一带极少发生农民起义”由此可见,土地兼并程度与农民起义没有直接关系。故本题选B。【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有效信息获取能力,依据材料信息可直接答题。【题文】6.钱穆在《国史大纲》一书中曾经提及:西汉武帝时,大将军霍光废昌邑王而丞相杨敝事先并不知晓,光谓:“此内朝事,无关外朝也”。这段材料说明当时的丞相A.已完全失去位尊权重的地位B.已失去了皇帝对其的信任C.对政事的决策权大大的削弱D.开始接受外朝官员的监督【知识点】A2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中外朝制度【答案解析】C解析:A项“完全失去”犯了绝对化错误,排除;B项错误,“已失去皇帝信任”不符合史实;D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汉武帝时重用近臣组成内朝,削弱三公权力,故C项符合题意,选C。【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依据所学可答题。【题文】7.据《后汉书·蔡伦传》记载:“18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脂、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东汉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B.文字记载是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C.原料选择与降低造纸成本无关D.人类需求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知识点】Q1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辉煌灿烂的文学·造纸术【答案解析】D解析:本题考查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西汉时已经出现书写用纸,A错;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材料“用树脂、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则表明C项错误;材料中提及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背景和概况,故选D项。【思路点拨】近几年高考命题主要结合中国古代数学、天文、历法、农学和医学等方面的成就,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成因及影响等方面的分析。复习备考时注意从整体史观的角度认识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的重大影响;将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放到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思考,比较分析中国传统科技与近代科技的不同,从而总结中国近代科技落伍的原因;从科技强国、科技创新的角度分析思考中国传统科技的成就与局限。【题文】8.2022年,唐代才女上官婉儿的墓被发现。2022年1月,其墓志全文在最新一期的《考古与文物》期刊发表。以前史书记载上官婉儿与韦后一党关系十分紧密,而墓志则显示上官婉儿并非与韦后一伙。这印证了A.陈寅恪的“从事物的演化和联系考察历史,探究史料”B.胡适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C.王国维的“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D.梁肩超的“对旧史不可轻信,十之七八应取存疑态度”【知识点】A2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史学理论·史学研究方法【答案解析】C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以前史书记载上官婉儿与韦后一党关系十分紧密,而墓志则显示上官婉儿并非与韦后一伙”可知材料突出的是文献记载需要考古发现与之相印证,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思路点拨】在2022年高考备考复习中应注意:一是注重基础知识,特别是对相关历史概念的理解,一定要复习到位。二要注意本专题中知识点的整合,如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等;三是注意与其他专题的联系,如与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比较,与近现代中外政治制度的联系与比较等,还有与古代中国经济和思想的联系等。【题文】9.王守仁认为“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在此他强调了A.信仰儒学的正当性和必然性B.三纲五常的合理性和永恒性C.认知天理的渐进性和深刻性D.伦理道德的自觉性和主宰性【知识点】O2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陆王心学【答案解析】D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中“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说明王守仁认为天理就是我内心的良知(伦理道德),强调了伦理道德的主宰性,“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表明王守仁坚持“知行合一”的学说,知行合一,一方面强调道德意识的自觉性,要求人在内在精神上下功夫,另一方面也重视道德的实践性,指出人要在事上磨练,要言行一致,表里一致,故D项符合题意。【思路点拨】近几年高考命题主要集中于考查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思想,尤其是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李贽及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及由此反映出的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时代特征。2022年高考历史复习中注意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放在整个儒家思想发展过程中,认识两者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并正确评价宋明理学对当今社会所具有的启示作用。【题文】10.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己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18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材料说明宋代理学A.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B.强调“存天理,灭人欲”C.实现世俗化、生活化D.教诲民众遵循“三纲五常【知识点】O2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宋明理学【答案解析】C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由题干“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己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可知,C正确;ABD材料没有直接体现出来。【思路点拨】【题文】11.明成祖时,有人主张对入贡互市的外商征税,明成祖答复:“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明成祖认为国体纲常重于经济利益B.明成祖认为向外商征税会侵害外商的利益C.朝贡贸易的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利益D.明成祖想借外商引导百姓投身海外贸易【知识点】H2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明朝对外贸易【答案解析】C解析:分析材料“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大意是说:现在外国商人仰慕我明王朝从很远地方赶来,如果向他们征税,得到很少,却失了我们的体面。反映明成祖认为朝贡贸易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本题选C项。【思路点拨】朝贡贸易是专制王权为了显示国威而进行的贸易方式。郑和下西洋就是朝贡贸易。这种贸易体系随着国力的逐渐衰退而无法持续下去。【题文】12.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A.小农经济的发展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D.新航路开辟【知识点】H2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明清工商业【答案解析】C解析:明清时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受到手工业、商业的冲击,对于人口特别是城市的发展影响较小,故A项错误;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只是出现在江南纺织业部门中,对于人口和城区规模的发展影响较小,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工商业繁荣发展,市镇大量产生,从而影响到人口和城区的规模发展,故C项正确;新航路开辟是西方国家的历史对于明清之际的中国影响不大,故D项错误。【思路点拨】在2022年的复习备考中,古代不同时期商业发展和经济政策的概况及原因是需要重点复习的知识。此外,对同一时期中外商业发展和经济政策的对比考查是高考命题的一个趋势(尤其是封建社会后期中外商业发展的对比),需要给予关注。还有古代商业发展与文化发展之间的联系也需要在复习中关注。【题文】13.《史记·货殖列传》说:“孝、昭治成阳,因以汉都,长安诸陵,四方辅凑并至而会,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都市人口膨胀导致了社会分工的变化B.对外贸易兴盛带来了社会风气的恶化C.城市规模扩大引发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商品经济发展造成了社会观念的转变【知识点】H2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古代商业【答案解析】A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由题干“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可知人口膨胀导致了社会分工的变化,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题意无关,俱排除。【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材料有效信息的获取能力,解题时抓住题干关键信息“18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进行解读分析即可。【题文】14.《雅典娜的孩子》一书中记录道:“在雅典城邦建立伊始,所有的公民、无论男女都拥有选举权,他们的第一场选举便是选择雅典城的守护神,而雅典娜和波塞冬成为最受欢迎的两名候选人。当时占人口大多数的妇女把票投给了女神雅典娜,男人们所推举的波塞冬最终遭到淘汰。男人们认为,既然雅典的女人们已经选择了一位女神作为守护神,那么妇女则不应该再享有选举权,有女神庇护的雅典女人们失去一种权利,是公平合理的事情。”此段描述A.说明了雅典所有男性享有公民权B.表达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C.反映了雅典是一个父权和夫权社会D.推动了“小国寡民”城邦的形成【知识点】A3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答案解析】C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由题干“男人们认为,既然雅典的女人们已经选择了一位女神作为守护神,那么妇女则不应该再享有选举权,有女神庇护的雅典女人们失去一种权利,是公平合理的事情”,可知C项符合题意;雅典城邦的成年男子才拥有公民权,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妇女不应该拥有政治权利,B项与题意无关,故排除;雅典的地理环境推动了“小国寡民”城邦的形成,D项与题意无关,排除。【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认知,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解题时可运用排除法逐一排除与题干信息无关选项。【题文】15.《十二铜表法》第6表第3条规定:“凡占有土地(包括房屋)二年,其他物品一年的,即因占有取得所有权。”该项法律规定A.适用于罗马境内一切自由民B.调节财产所有人与占有人之间权利矛盾C.缓和了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尖锐矛盾D.导致私有财产得不到有效保护【知识点】A3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十二铜表法》【答案解析】B解析::《十二铜表法》只适合于罗马公民,所以排除A,该条规定不能起到缓和矛盾的作用,其目的就是为保护私有财产,所以C、D不正确,所以选B。【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凡占有土地(包括房屋)二年,其他物品一年的,即因占有取得所有权,”这句话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罗马法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在调节财产所有人与占有人之间权利矛盾。【题文】16.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指出:“游牧、商业起于内不足,内不足则需向外寻求……农耕可以自给,无事外求,并必继续一地,反复不舍……草原与滨海地带,其所凭以为资生之地者不仅感其不足,抑且深苦其内部之有阻害。”钱穆认为各种文化形成的根源是A.需求差异B.民族差异C.生活方式D.自然环境【知识点】Q1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辉煌灿烂的文学·古代文化【答案解析】D解析:题干信息中“游牧、商业起于内不足,内不足则需向外寻求”以及“农耕可以自给,无事外求,并必继续一地,反复不舍”的信息表明农耕和游牧的生活方式不同主要是因为自然环境的使然。故D项正确。【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不同文化形成原因的认识和把握。【题文】17.德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1646——1716年)在《中国近况》一书中写道:“全人类最伟大的文化和最发达的文明仿佛今天汇集在我们大陆的两端,即汇集在欧洲和位于地球另一端的东方的欧洲中国。”“……但在时间哲学,即在生活与人类实际方面的伦理以及治国学说方面,我们实在是相形见绌了”。此话反映出他A.盛赞中国在当时世界文明中的领先地位B.成为西欧文艺复兴运动的重要推手C.对德意志处于封建割据状态的不满D.维护“欧洲中心论”的观点18【知识点】B2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德意志统一【答案解析】C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中“莱布尼(1646—1716年)所处的时代,可排除B项;由题干“但在时间哲学,即在生活与人类实际方面的伦理以及治国学说方面,我们实在是相形见绌了”反映了作者对德国现状的不满,故C项符合题意;A项在材料中能体现,但不是作者表达的主要意图,故排除A项;D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思路点拨】法德代议制政体的建立一直是高考的重点所在,有直接命题考查相关内容的(2022年、2022年、2022年、2022年),也有考查代议制民主相关内容(2022年),题型有主观题也有选择题,建议考生重点关注。在备考中应特别注重不同国家民主政体特色的比较,结合政治文明演进、全球史观等角度进行综合复习,同时也要注意法德建立政体时代也是工业化已经来临的时代。【题文】18.《全球通史》记载:“1757年,战争发生重大转折,主要是由于老威廉·皮特进入英国内阁。皮特将财力集中于海军和殖民地,同时资助在欧洲继续作战的同盟者、普鲁士的腓特列。他的战略正如他所说的,是在德意志平原上争取到一个帝国,他取得了辉煌的成功。”材料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功”指A.英国内阁发展成一个法定组织B.英法战争此时发生了重大转折C.在欧洲培植了牵制法国的势力D.帮助普鲁士建立了德意志帝国【知识点】I1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早期的殖民扩张【答案解析】C解析:18世纪中期的英国,为了打败法国以夺取世界霸权,在1754年至1763年间发起了英法七年之战。为了在欧洲大陆牵制法国势力,英国与普鲁士结成联盟,英普联盟加速了英国的胜利,为其夺取世界殖民霸权奠定了基础。故本题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早期的殖民扩张的史实的准确分析。【题文】19.从世界范围来看,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国家制度,如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两党制等等。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两党制等制度所体现的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是A.突出依法行政B.对君权的制约C.强调主权在民D.对权力的监控【知识点】B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英国民主政治特点【答案解析】D解析:现代国家采取的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两党制其目的就是防止独裁,相互监督。如内阁首相对议会负责;君主无实权;两党制的实行防止党首独裁。其核心思想是对权力的监控。而A、B、C三项都是对权力进行监控的体现。【思路点拨】近代代议制部分相对而言,较多地侧重考查近代英美两国的政治制度,德意志帝国的代议制虽然从形式上看也属于民主制,但与其他国家差别很大,也往往会成为重要的命题区域,对此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复习时要注意冷点热处理。此外,在复习本单元时应注意联系我国的近现代民主政治和当今社会热点问题,认识人类政治文明的统一性、连续性和多样性。【题文】20.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这最能说明宗教改革的本质是A.反教皇是政治斗争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C.反宗教的民主革命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知识点】P1希腊先哲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答案解析】D解析:18关键是解读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材料中“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说明,对于宗教改革而言,A、C两项说法不符合题意。从材料中“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说明了宗教改革的反封建斗争性质,排除B项,故选D。【思路点拨】宗教改革是西欧16世纪的继文艺复兴之后的又一次思想社会解放运动。主要有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和加尔文宗教改革等。它打击了教皇的权威,从而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促进了人们的思想的解放,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宗教改革为后来的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宗教改革的背景等需要掌握。【题文】21.英国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里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据此,作者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运动的局限性主要是A.对思想解放作用有限B.是无组织的少数人行动C.局限于上层知识分子D.对政治领域的影响有限【知识点】P1希腊先哲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答案解析】C材料信息“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表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运动的局限性主要是局限于上层知识分子。ABD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本题选C。【思路点拨】本单元是高考重点命题区域之一。从近两年年高考的命题情况看,广东卷考查了文艺复兴的创作重点,江苏卷、山东卷、天津卷考查了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张。【题文】22.有学者曾这样评论颁布于19世纪后期的欧洲某国宪法:这部宪法“含糊不清,残缺不全。承认‘共和国总统’这一职衔,却没有明确规定政治体制,而且这部宪法还可以同样适合于君主制。”这反映了当时该国A.政治派别复杂且各具实力B.启蒙思想不够充分C.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完成D.容克贵族势力强大【知识点】B2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答案解析】A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后期、欧洲某国、共和国总统”等关键信息,可以判断这部宪法是1875年颁布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材料认为该宪法承认‘共和国总统’这一职衔,但却没有明确规定政治体制,而且这部宪法还可以同样适合于君主制。这说明该宪法是法国各派势力妥协的结果,A项符合题意。【思路点拨】1875年宪法是共和派与保皇派相互妥协的产物,总统与参议院权力都很大,但二者相互制约。【题文】23.1907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中国舆论中心的上海,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惋和抗争之声,仅《申报》第八天就刊出秋瑾诗六首,有关秋瑾的文字达三万多字,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这一现象表明A.广大人民肯定了报纸的教化功能B.报纸宣传是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C.清政府积极推动近代报刊业发展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的严格控制【知识点】L2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及大众传媒的变迁·报纸【答案解析】B解析:有关秋瑾的文字达兰万多字,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题干反映的是报纸刊发秋瑾相关文章的历史现象,带来的影响是“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说明报纸宣传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故B项正确;报刊具有教化功能,但题干中的历史现象并没有反映这一点,故A项排除;题干并没有反映报纸事业的发展,故C项排除;D项可能因“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惋和抗争之声”而误选D项,其实这并不能说明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毕竟最后刊发了相关报道。【思路点拨】通过报道秋瑾遇害的内容,使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这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故B项正确。其它各项与材料不符,排除。18【题文】24.下图反映了19世纪60~80年代中国棉布、棉纱进口的变化,能够对这一变化作出合理解释的是棉布进口棉纱进口A.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B.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C.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D.中国沦为世界市场的附庸【知识点】J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答案解析】A解析: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是在一战期间,B项与题干时间19世纪60~80年代不符,排除;C项错误,棉布、棉纱进口表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项与图片信息不符;材料反映当时中国进口外国的棉纱、棉布呈现增长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这说明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A项正确。【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图片信息解读能力,依据所学知识排除相关错误选项即可。【题文】25.李鸿章在有关兴办工商业的奏折中说:“英国呢布运至中国,每岁售银三千余万(两),又铜、铁、铝、锡售银数百万,于中国女红匠作之利妨夺不少。曷若亦设机器自为制造,轮船、铁路自为转运。……我利日兴,则彼利自薄,不独有利厘饷也(军费征收)。各省诸山,……择其利厚者次第开挖。一切仿西法行之。……酌提一、二分归官,……可以养船、练兵。”以上材料表明,洋务派举办工商业的目的是:①维护中国传统的手工业生产②抵制外国商品在中国的倾销③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开支④建立近代化的中国工业体系A.①②③B.②③C.②④D.①②③④【知识点】J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答案解析】B解析:材料中“我利日兴,则彼利自薄”可知②正确;“酌提一、二分归官,……可以养船、练兵”可知③正确。“曷若亦设机器自为制造”说明洋务派主张使用机器生产,发展工业,①说法有误;④材料中未涉及。故本题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题文】26.19世纪,民族资本家祝大椿创办上海公益纱厂,“其初纯系华人资本,后……让一部之股份给英人,改为中英合办。”祝大椿这样做的原因是A.壮大企业规模,吸引外国注资B.顺应世界潮流,采取股份经营C.引进外国技术,实行产业更新D.抵制官府倾轧,依赖外国特权【知识点】J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特点【答案解析】D解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从一开始就受到本国的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和软弱性、依赖性。从题干中“上海公益纱厂”由“华人独办”到“中英合办”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为抵制封建势力,依赖外国特权,与外国人合办。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征的准确理解。【题文】27.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让民“顶天立地”。这一思想应是A.变法维新B.三民主义C.民主科学D.社会主义【知识点】R3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答案解析】B解析:考察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18三民主义。所谓民道即指民主制度,天道即指君主专制。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明确指出,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也明确指出,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故应选B。【思路点拨】A项错误,变法维新主张保留清政府的统治;C项错误,倡导民主与科学思想的新文化运动并未进行政治革命;D项明显错误。【题文】28.1887年夏,清政府总理海军衙门承认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有益于贫户之资生,无碍于商贾之贸易”,且“自用机器缫丝以来,外销丝斤价增一倍,足证办有成效,亦属兴利之一端……仍准照旧开设”。这一现象主要表明A.政府对民族工业转为支持的态度B.晚清政府职能混杂并实行多头管理C.缫丝企业合法地位得到政府承认D.中国更深地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知识点】J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政府职能【答案解析】B解析:“清政府总理海军衙门承认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的信息说明清政府没有由农工商部来管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而是由海军衙门来代管,足以说明当时清政府职能管理的混乱。A、C项材料中均没有体现;D说法错误。【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晚清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正确把握。【题文】29.著名国画家傅抱石指出:包括康有为的国画改良观和陈独秀的“美术革命”论在内,在将传统文化与封建专制绑架在一起的20世纪初的文化界,无论哪种观点都离不开“抑中扬西”和倡导写实。当时这种对国画的革新要求反映出A.维新思想成为社会思潮主流B.思想文化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要求C.传统艺术的衰落是必然趋势D.弘扬国粹以凝聚民族精神的理想【知识点】R2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思想近代化【答案解析】B解析: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成为社会思潮主流,故A项错误;无论哪种观点都离不开“抑中扬西”和倡导写实,表明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故C项错误,D想理解片面化;近代中国文化在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向现代形态转变。故选B。【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读材料基础上依据所学排除错误选项。【题文】30.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入侵……摧毁了印度原有的经济基础,解构了那些半野蛮半原始的社会结构……虽然对此我们会心怀悲伤,但是我们一定不能忘记,正是这些看起平和的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社会结构构成了东方专制主义最坚实的基础,它极大地禁锢了人类的思想。”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历史传统文化因为文化传播被逐步淘汰B.文化交流和文化开放可能带文化损失C.不是每一种文化的所有要素都值得保护D.文化的开放使得一些弱势文化趋于灭亡【知识点】J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近代化【答案解析】C解析:针对英国对印度的入侵引用了马克思的一句话,该材料表明英国侵略具有双重性,建设性和破坏性。依据题干强调英国的入侵解构了原有的社会结构,有客观积极的一面,承认了战争对旧文化要素的瓦解作用,所以选C。【思路点拨】2022年高考复习应注意:一是关注主干:列强侵华的重大史实及其对中国的双重影响;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尤其是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中国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和近代国共关系的演变。二是渗透史观:运用多元史观理解鸦片战争和辛亥革命;用革命史观整合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三是关注社会热点,如中日关系、中美关系等。【题文】31.在十月革命前两周,列宁指示布尔什维克控制的军队要给士兵放假,以便组织他们回乡进行“关于立宪会议的鼓动工作”,争取农民选票以便“在立宪会议中获得多数”。在十月革命的前夜,布尔什维克的机关报《工人之路》以通栏标题向人民发出号召:“把唯一彻底的和坚忍不拔的革命党――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文中的“号召”A.主张立即发动武装起义B.体现了和平过渡的设想18C.希望与临时政府分享权力D.实践《和平法令》的精神【知识点】D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平过渡【答案解析】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反映出试图通过立宪会议选举掌握政权,这体现了“四月提纲”中和平过渡的设想,B项正确。材料中把布尔什维克称为是“唯一彻底的和坚忍不拔的革命党”,说明并不是和临时政府分享权力,C项错误;《和平法令》是十月革命以后颁布的,D项错误。【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依据所学运用排除法将错误选项排除即可。【题文】32.下面的示意图说明,在经济危机打击下,德国的失业人数迅速增加,但是1933年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专政后,失业人数迅速下降,这说明A.建立法西斯专政是解决失业问题的好办法B.德国纳粹党疯狂屠杀失业者,使之人数大为减少C.希特勒瞒报失业人数,进行欺骗宣传D.建立法西斯专政也是应对经济危机的途径之一【知识点】M1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答案解析】D解析:解读图表信息,德国的失业人数在1933年之后迅速下降,而这一时期正值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专政,据此判断,建立法西斯专政是德国应对经济危机的对策,属于应对经济危机的途径之一。A、B、C项均不符合题意。【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科学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题文】33.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斯大林模式”下A.工业化加速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B.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利生产发展C.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阻碍了生产发展D.工业化加速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知识点】M2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答案解析】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工业化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体现了“斯大林模式”重视重工业,忽视轻工业,没有改善民生,据此分析可知D符合题意;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B、C项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但偏离了材料的主旨,故选D。【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讲的是在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下,工业化加速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题文】34.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A.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粮食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多种赋税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知识点】M2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新经济政策18【答案解析】B解析:1921年,由于新经济政策实施,废除余粮收集制,实行固定粮食税,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因而“阳光灿烂”。故本题选B。【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联系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依据所学可直接答题。【题文】35.不同的经济模式折射出不同经济学派的经济学说。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始终存在着两大相互对立的经济学说——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他们A.看似相互矛盾但目的一致B.对国家干预经济看法一致C.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始终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知识点】M3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答案解析】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想。不管是自由主义还是凯恩斯主义,其目的都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以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和统治。分析选项,A项符合题意,故应选A。【思路点拨】高考复习中应注意:(1)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2)突出罗斯福新政的借鉴意义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启示,认识当前各国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危机的必要性。【题文】36.1947年7月,美国政策研究室主任乔治·凯南在《外交》杂志上发表文章《苏联行为的根源》。文中指出:“共产主义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信仰之一……人们一旦加以信仰,它就永远不可能被彻底取消。但是,西方可以把它遏制在已经着了迷的国家领土之内。”为此美国采取的措施是A.发表“铁幕”演说B.推行马歇尔计划C.炮制杜鲁门主义D.建立北约组织【知识点】N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马歇尔计划【答案解析】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二战后美国的冷战政策。铁幕演说是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访问美国时在富尔顿发表的演说,排除A。杜鲁门主义是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的反苏、反共的国情咨文,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时间不对,排除C。北约组织是1949年成立的军事组织,排除D。马歇尔计划是美国一方面为了防止欧洲国家因经济危机发生革命,转向社会主义,另一方面为了控制欧洲,推行的援助欧洲的计划,也称为欧洲复兴计划。选B。【思路点拨】马希尔计划一方面为了防止欧洲国家因经济危机发生革命,转向社会主义,另一方面为了控制欧洲。【题文】37.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重新高涨,迎来所谓“新经济时代”。这一时代的到来,主要得益于A.国家干预,全面调控B.市场调节,保护竞争C.削减开支,紧缩货币D.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知识点】M3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美国“新经济”【答案解析】D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克林顿上台后实施了“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政府干预。D正确;A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时的政策;C是里根上台后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的理论主张;B强调的是自由资本主义。【思路点拨】在2022年高考复习中应注意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等考点。【题文】38.1970年苏联著名物理学家萨哈罗夫等在《苏联科学家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党政领导人的呼吁书》中提出:“在社会政治范围内,障碍我们经济发展的障碍物很多,凡是不能取出这些障碍物的措施都是无效的。”这表明萨哈罗夫不满赫鲁晓夫改革18B.萨哈罗夫认为国家经济改革的前提是进行政治改革C.萨哈罗夫这一观点为戈尔巴乔夫改革提供指导 D.萨哈罗夫的观点促进了苏联的思想解放【知识点】M3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答案解析】B解析:1970年为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而非赫鲁晓夫改革,排除A;戈尔巴乔夫改革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排除C;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改革时期已经提出改革的观点,排除D;根据材料信息“在社会政治范围内,障碍我们经济发展的障碍物很多”可知作者强调的是政治改革。故本题选B。【思路点拨】在2022年高考复习中应注意:复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要突出一条主线,即从俄国十月革命至1991年苏联解体前的经济政策的演变。【题文】39.1934年1月,《华盛顿星报》刊登了漫两《新政疗法》:罗斯福总统被视为新政医生,试图拯救生病的“山姆大叔”,国会变成一名听从医生吩咐的护士。医生告诉护士,“如果没有取得成效,我们当然会改变治疗方法”。这里强调的是蓝鹰运动效果显著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行政权力的扩大D.政府全面管制经济【知识点】M1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答案解析】C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中“罗斯福总统被视为新政医生”“国会变成一名听从医生吩咐的护士”的信息可知总统的权力扩大,故C项正确;A、B、D三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思路点拨】在2022年高考复习中应注意: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题文】40.读“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项目年代1967—19761977—19861987—1996家庭出身、社会关系28.8%12.66%15.6%本人成份、政治面貌23.5%15.5%13.9%学历11.7%12.6%25.3%A.封建婚姻观念逐渐消退B.民众的择偶标准发生了彻底的变化C.西方文化对婚姻习俗影响日益加深D.婚姻观念中政治化倾向逐渐减弱【知识点】L1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婚姻习俗变化【答案解析】D解析:本题考查对表格材料的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C项表格内容无从体现,从家庭出身、社会关系择偶标准的比例可以看出,B项中“民众的择偶标准发生彻底变化”不正确。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本人成份、政治面貌择偶标准的比例在降低,说明D正确。故本题选D。【思路点拨】高考复习应注意:逐一梳理和掌握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纵向侧重于民族资本主义不同阶段的发展原因、表现和特点进行整合,横向侧重将其发展与我国的民主革命形势、进步思想的传播、社会生活的变迁联系起来,把握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题文】41.“从组织形式上看,它只是一种松散的论坛.但政府间对话也促进了自愿基础上的经济合作,其中涉及的领域很广。”材料直接体现了A.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B.经济全球化的发展C.政治多极化的加速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知识点】N2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及全球化·经济区域集团化【答案解析】A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中“它只是一种松散的论坛.但政府间对话也促进了自愿基础上的经济合作,其中涉及的领域很广。”18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该组织为亚太经合组织,故答案为A项;B、C、D三项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思路点拨】高考备考中,要注意:(1)结合当前国际社会金融危机、人民币升值等热点,认识二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过程及推动演变的因素,理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宗旨和作用;(2)侧重认识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来的不同影响,理解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联系与区别,关注有关时政信息。【题文】42.钱乘旦认为:“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下列符合这“两个方向”的是A.推行自由放任政策和建立欧洲共同体B.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建立欧洲煤钢联营C.实行指令性计划模式和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D.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和建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知识点】M3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解析】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修补资本主义”是指对资本主义进行调整,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修正民族国家”是指西欧的联合,主要是德法的联合。所以答案选B。【思路点拨】本专题近年高考试题较少,注重考查:经济区域化的特征、目标;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历程、推动因素等。【题文】43.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下列史实符合这一思想的是A.改社建乡、政社分开B.“革命委员会”的成立C.村民委员会成员不得连任D.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知识点】K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答案解析】A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的意思是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推动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改社建乡、政社分开反映的是废除人民公社体制,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革命委员会”的成立发生在文革期间,体现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故B项排除;村民委员会成员可以连选连任,故C项表述错误,排除;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是让农民获得了土地的经营权,所有制并未改变,故D项错误。【思路点拨】高考备考中,要注意:关注改革开放新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邓小平“南方谈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等。注意总结对比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总结民族资本主义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题文】44.1960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议讲话中说:“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还有一个很大的盲目性,还有一个很大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我们要以第二个十年时间去调查它,去研究它,从其中找出它的固有的规律,以便利用这些规律为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服务。”这表明毛泽东A.公开承认了“大跃进”的失误B.从根本认识到了“左”倾错误的危害C.有了调整国民经济的初步设想D.要求全党贯彻落实“八字方针”【知识点】K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经济调整【答案解析】C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中“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还有一个很大的盲目性”“18我们要以第二个十年时间去调查它,去研究它,从其中找出它的固有的规律”等信息可知毛泽东认识到当时经济发展的一些问题,有了调整国民经济的初步设想,故C项正确;A项在题干中未体现,排除;后来毛泽东发动了“文革”可知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八字方针”调整时间是1960年9月才正式提出来,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思路点拨】高考备考中,要注意:(1)重点关注新中国成立初期实施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内容,要注意分析“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的背景和意义,重点分析对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2)关注1956-1966年曲折发展的十年,重点分析“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的原因、特点、错误实质、危害等。【题文】45.2022年7月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俄罗斯新经济学院毕业典礼的演讲中说:“对于以往相互抗衡的对手而言,相互建立持久的伙伴关系有很大的困难,改变我们的政府和官僚机构数十年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习惯势力,任务也十分艰巨。”这说明A.冷战思维依然存在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C.美俄关系走向缓和 D.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知识点】G3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冷战思维【答案解析】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史料的阅读及分析能力。依据“对于以往相互抗衡的对手而言,相互建立持久的伙伴关系有很大的困难,改变我们的政府和官僚机构数十年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习惯势力,任务也十分艰巨。”并结合所学知A项符合题意。【思路点拨】奥巴马指出:美、俄作为冷战时期长期对抗的对手,要改变政府间的行为、建立持久的伙伴关系将面临很大的困难。这说明冷战虽然结束,但冷战时期的思维依然存在。【题文】46.1969年尼克松上台后不久,美国出现了史无前例的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两症并发的“滞涨”现象。为摆脱困境,1971年8月尼克松向全国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为:冻结工资、物价、房租和红利90天,要求国会削减联邦开支,停止外国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对进口商品增收10%的附加税。该政策A.维护了布雷顿森林体系B.找到了解决经济滞涨的出路C.完全践行了凯恩斯主义D.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通货膨胀【知识点】M3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尼克松经济政策【答案解析】D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中尼克松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削减政府财政开支,联系题干中这一政策出台的背景可知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通货膨胀,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两项在尼克松时期没能实现,排除;C项表述过于绝对,与题干削减政府开支不符,排除。【思路点拨】高考复习中应注意:突出罗斯福新政的借鉴意义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启示,认识当前各国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危机的必要性。【题文】47.1996年1月美国与日本签署了《美日共同合作安全条约》,即新日美安全条约,以代替1951年的旧约。新条约确认美国有权继续在日本驻军和保持军事基地,但限定双方必须就此进行协商,并删去了旧约中美军可以镇压日本国内“暴动和骚乱”的条款;此外,规定如在日本管理下的领土上受到武装进攻,双方将采取行动以对付共同危险。这一新条约A.使美日经济竞争放缓 B.使日本取得了更大自主权C.使美日军事同盟松动D.使日本摆脱了战败国地位【知识点】G3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美日共同合作安全条约》【答案解析】B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由题干“删去了旧约中美军可以镇压日本国内‘暴动和骚乱’的条款”可以推出镇压日本国内暴动和骚乱的权利由日本政府来行使,美国不再干涉,再结合题干“但限定双方必须就此进行协商”等信息可知日本获取了更大自主权,故B项正确。18【思路点拨】在高考复习中一要把握二战后世界格局由两极格局向多极格局趋势演变的过程和原因,二要注意热点,如针对亚太局势联系美日关系的演变、朝鲜战争等。【题文】48.晁天义认为当今史学界研究历史关注“物品传播折射地域文化异同,河网分布影响经济景观,生态保护表象下隐藏皇权强化”。材料强调的是A.新见史料使历史“重写”B.新史观研究已取代传统史学C.跨研究催生新史学D.新视角为史学研究注入活力【知识点】L1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史学研究【答案解析】D解析:物品传播折射地域文化异同,河网分布影响经济景观,生态保护表象下隐藏皇权强化,这些结论的得出受益于新视角的采用。而跨学科与交叉学科研究让历史学者有机会从“他者”立场思考史学问题,丰富了史学研究的视角,并不是新史学学科的出现,更谈不上新史观研究已取代传统史学。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思路点拨】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获取。材料中提到当今史学研究的角度,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强调的是新视角为史学研究注入活力。二、材料题(共三小题,共52分)【题文】A2B1C249.(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太祖留下祖训:“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及言事者”。古代唯宋朝有此家法。宋真宗亲自写手诏,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派人送给宰相李沆颁布,李沆看后,居然当着使者的面,用烛火将诏书烧了,并让回话:“就说李沆认为不可”,真宗只得收回成命。……在北宋,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是中央最主要的监察机构;官员并称“言官”。台谏官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但台谏官的选择和去留由皇帝亲自决定。……两宋共有134住宰相,其中有123人出身科举,涌现出-走{学者型官员。——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材料二政治恩赐制是中世纪及近代英国任用官员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府官员不是通过考试,而是君主以恩赐方式将宫廷及政府官职授予其信任的贵族。……到了18世纪末,由于“恩赐制”的影响,文官系统相当紊乱:1786年,海军部财务处长官和陆军部主计处长官每年分剐花费500镑和1000镑雇人代职,官俸剩余部分留作己甩。……最显荒唐的是一批领取干薪者的存在。他们虚领职衔,无所事事,按时支薪,不愁衣食,是典型的寄生者。18世纪30年代,第一任内阁首相沃尔的儿子尚在幼年,每年即可支取400年金。至1780年,有的审计官已有三十余年没有履行职守。……19世纪中后期,议会对文官体制进行全面整顿和根本性改革,建立了近代文官制度。——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三民国时期,现代的文官制度被引进中国。文官考试有一套极其严格的考试程序:如对褫夺公权,亏空公款,曾因脏私处罚有案,吸用鸦片或其它代用品的人则不允许其参加考试……如考官入闱,即考试院在举行文官考试时,先要聘请一些人为典试委员与襄试委员,这些委员在受命之日起立即启程赴任并住选考试院。在考试期间要断绝一切交际应酬及函电往来,就如同禁闭,一直到考试完毕,出闱以后才恢复自由。入闱期间食宿均在其中。室外、院内警卫森严……监试委员套之任务是监督保证考试的公正严密,纠举徇私舞弊。……试卷之弥封,弥封册号之弥封保管,试题之交出发给,试卷之点收及封莲,弥封之拆去与对号,应试人总成绩之审查,及格人员之榜示,都要在监试委员监视之下为之。——摘编自史新恒《民国时期文官群体初探》(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官政治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原因。(7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民国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的进步性。(5分)18【知识点】文官政治·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特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近代科学技术·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工业革命【答案解析】:第一问,根据材料一中“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及言事者”概括出皇帝重视文人“真宗只得收回成命”概括出对君权形成一定制约,“台谏官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概括出参与决策和纳谏,削弱相权,维护皇权,“两宋共有134住宰相,其中有123人出身科举,涌现出走学者型官员”概括出官员文化素质较高。第二问,从材料二中“到了18世纪末,由于“恩赐制”的影响,文官系统相当紊乱”“最显荒唐的是一批领取干薪者的存在。他们虚领职衔,无所事事,按时支薪,不愁衣食,是典型的寄生者“可概括出官员选拔方式落后,封建特权色彩浓厚,官僚体系紊乱,腐败现象严重,办事效率低下;再结合所学知识,联系题干19世纪中期的时代背景可归纳出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代议制的发展和完善;启蒙思想和近代科学的发展,中国科举制的影响。第三问,文官考试制度的进步性可以从考试选官有利于公平公正,提高官员素质,防止腐败,推动政治民主化等角度进行分析。参考答案:(1)特点:皇帝重视文人;对君权形成一定制约;参与决策和纳谏;削弱相权,维护皇权;官员文化素质较高。(8分,答出其中4点即可。)(2)原因:官员选拔方式落后,封建特权色彩浓厚;官僚体系紊乱,腐败现象严重,办事效率低下;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代议制的发展和完善;启蒙思想和近代科学的发展;中国文化的影响。(5分)(3)进步性:有利于公平公正;防止徇私舞弊和官场腐败;有助于提高官员素质;推动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5分)【思路点拨】复习时要正确认识各国政治特点形成的原因;正确认识、分析、对比四国代议制的异同点;探究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历史渊源;适当联系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分析其特色及历史根源等。【题文】A2I2R150.(19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社会流动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的空间中,从一个社会位置向另一个社会位置的移动”。材料一科举,法之最善者也。古者世卿,《春秋》讥之,讥世卿,所以立科举也。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读书,不必知学,虽呆愚佚,齐循例入政,如是故上无才。齐民之裔,虽复读书,虽复知学,而格于品第,未从得官,则求读书,求知学者亦少,如是故下无才。上下无才,国之大患也。科举立,斯二弊革矣。——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材料二根据中国近代十个行业的统计分析,在1872——1913年,中国资本开设的新式企业共145家,已知的202个创始人或投资人中,按其原有身份归类的是:(1)地主和官僚为133人,占55﹒9﹪;(2)买办为50人,占24﹒8﹪;商人为37人,占18﹒3﹪……咸丰十年(1860)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46年间,在湖北共产生绅士48000人,其接受“再教育”的人数,至少约2万人,他们从事创办新式教育,兴办报刊,出版书籍……一些受过新式教育的绅士或知识分子,纷纷流向新军,“投笔从戎”他们组织严密,社会整合力强,因而迅速成为社会权势中心,在清末民初的政治动荡中起了主导的地位。——摘编自赵英兰、吕涛《转型社会下近代社会阶层结构的演变》材料三18中世纪传统的社会流动非常缓慢,其作用方向是一致的:千方百计把农民束缚在其祖祖辈辈都在其耕耘的土地上。英国的圈地运动则一改过去社会的各种因素作用的方向;它不是要把农民继续束缚在原的土地上,而是要把他们赶出原的土地,从而无形中推动农民大规模离开土地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从14、15世纪开始延续了300多年。——袁亚愚《农民的社会流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科举制对社会流动的影响。(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近代社会流动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10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社会流动的角度评述英国的圈地运动。(5分)【知识点】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度;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两次工业革命【答案解析】第一问,依据材料一中“世卿之弊,如是故上无才,如是故下无才”的信息从科举制的推行打破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并结合所学从社会公平以及巩固和扩大统治基础的角度思考作答。第二问,中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其接受“再教育”的人数,至少约2万人,他们从事创办新式教育,兴办报刊,出版书籍……一些受过新式教育的绅士或知识分子,纷纷流向新军,“投笔从戎”等信息来回答流动趋势;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从清末民初社会巨变的特点从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科技思想变化的角度组织答案。第三问,属于评述历史现象题,回答时候要围绕社会流动从英国工业革命对社会人口流动影响角度进行评述,注意观点要明确,表述成文即可。本题可以从工业革命促进城市化以及现代工人阶级的产生,带动劳动力的迁移等角度进行评述。参考答案:影响:打破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局面,造成士族阶层的分化,促进平民向官僚队伍流动,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4分)趋势:乡绅阶层(官僚地主)向近代资本家、军队流动;接受新式教育的人数增多,形成新的知识分子阶层,投身反清斗争。(4分)原因: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清朝实行新政,编练新军,派遣留学生;1905年废除科举制;西方经济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6分)原因: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清朝实行新政,编练新军,派遣留学生;1905年废除科举制;西方经济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6分)评述:英国的圈地运动推动了社会流动,推动了英国社会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促使农民流入城市,转变为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工人;为英国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但这一过程也给农民带了痛苦。一部分旧贵族衰落,从事经营资本主义农场的地主、贵族转化为资产阶级新贵族。(5分)【思路点拨】在2022年高考备考复习中应注意:一是注重基础知识,特别是对相关历史概念的理解,一定要复习到位。二要注意本专题中知识点的整合,如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等;三是注意与其他专题的联系,如与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比较,与近现代中外政治制度的联系与比较等,还有与古代中国经济和思想的联系等。【题文】T351.(13分)材料:谋求日本国民之安全,同享万邦共荣之乐,这乃是皇祖皇宗之遗范,也是联所眷眷不忘者。此前日本帝国之所以向英美两国宣战,实亦为谋求日本的政治经济自立和东亚地区的安定,至如侵害别国主权,侵犯别国领土,固非联的意愿。然而交战已历四年,虽然陆海军将士勇敢善战,政府和官员励精图治,一亿国民克已奉公,各尽所能,而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再加上敌方最近使用残酷的炸弹(原子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实难逆料;如仍继续作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此朕所以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18——日本天皇裕仁《终战诏书》(1945年8月15日)注:“联合公告”即中美英三国联合发布的《波茨坦公告》,该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阅读材料,指出《终战诏书》中违背历史事实的表述并予以批驳(13分)(要求:提取信息准确,至少四条信息,批驳史实准确,逻辑合理)【知识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波茨坦公告》·日本投降【答案解析】分析材料,指出《终战诏书》中违背历史事实的表述:如“日本帝国之所以向英美两国宣战,实亦为谋求日本的政治经济自立和东亚地区的安定”;“侵害别国主权,侵犯别国领土,固非联的意愿”等等。并选取其中一条予以批驳论证。参考答案:违背历史事实的表述:(答出5点即可得10分)①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日本的安全和政治经济自立。(2分)②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东亚地区的安定和“共荣”。(2分)③日本并不想侵犯别国的领土和主权。(2分)④只提“交战四年”无视侵略中国的事实和中国人民的抗战。(2分)⑤只提原子弹造成日本的伤亡,回避日本对别国的侵略暴行。(2分)⑥对日本国民宣称“终战”,拒不承认侵略战争失败而投降的事实。(2分)批驳(史实准确,说理充分,观点正确即可得2分)【思路点拨】注意以下三方面:(1)高考试题多提供大量描写战争残酷性的材料,其出发点在于引导考生形成“反思战争、珍爱和平”的价值观,体现本专题的教育意义,如山东卷考查人们如何避免战争、维护和平的思考和认识。(2)考查战争过程中的某些重大事件,如浙江卷、天津卷等。(3)将必修内容和本专题综合考查,特别是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二战相联系,“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与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相联系。18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山西省山大附中2022届高三历史4月月考试题人民版
山西省山大附中2022届高三物理4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山西省山大附中2022届高三物理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山西省山大附中2022届高三英语4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山西省山大附中2022届高三英语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山西省山大附中2022届高三语文5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山西省山大附中2022届高三语文4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山西省山大附中2022届高三数学5月月考试题 理(含解析)新人教A版
山西省山大附中2022届高三数学12月月考试题 理(含解析)
山西省山大附中2022届高三数学12月月考试题 文(含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56:27
页数:18
价格:¥3
大小:84.06 K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