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中
>
历史
>
江西省南昌市2022届高三历史二模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南昌市2022届高三历史二模试题含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1
2
/21
剩余19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2年江西省南昌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根据下面的两幅图片,可以得知( )A.古代科技主要服务于生产和贸易B.古代政治制度与科技发展的关系C.古代中国科技的传统性和落后性D.闭关锁国政策遏制了科技的进步2.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待农而食之,虞(指开发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并引《周书》的话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以上材料表明司马迁( )A.肯定人们的求利活动B.经济各部门发展并举C.以农为本的经济思想D.经济发展与环保同步3.隋唐两代,洛阳与长安同为东西二京,但是洛阳日益成为水上粮食运输的中转地和国内外商品集散地,是保障唐朝都城物资供应的重要城市,成为全国漕运的中枢。洛阳的商业地位超过长安是因为( )A.京杭大运河的开凿B.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C.长安地区经济的衰落D.地处丝绸之路的起点4.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吾以谓有宰相之实,今之宫奴也。”黄宗羲这段话的主旨是( )A.指明内阁成员无宰相之名实B.批评太监干政C.指明内阁成员只是批答奏章D.批评皇权过重5.如图为不同时期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生活照片。据此下列图片不能说明的是( )-21-A.中国近现代社会政治的发展B.溥仪社会地位变化的缩影C.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溥仪政治观念变化的历程6.1912年4月22日,《大总统袁世凯命令》中强调:“国民政府于理藩不设专部,原系视蒙、藏、回疆与内地各省平等,将来各该地方一切政治,俱属内务行政范围。……其理藩事务,著即归并内务部接管。”此举意在( )A.消除民族隔阂B.实现民族平等C.维护国家统一D.消除地方割据7.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197877.622.4199725.538.117.918.5上表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挤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B.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C.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D.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8.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在战略上是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这主要是因为( )A.中苏两国社会制度相同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方针D.二战后亚非国家的支持9.《十二铜表法)中规定“伤害自己被保护人的保护者应交给地下神即予以诅咒。”第二十四条中规定:“如手掷的标枪落得比目的地还远,则应贡献牧羊为祭品。”这说明该法( )A.包含神权迷信色彩B.保护私有财产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所定刑法具有残酷性-21-10.有学者写道:“19世纪后半期美国掀起了兴建铁路的狂潮。1900年美国铁路总长度达20万英里,超过了欧洲铁路长度的总和。……工业化的北部,生产棉花、甘蔗的南部和生产粮食为主的西部,在各自专业化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了相互之间的物资交流,国内贸易达到异常活跃的程度。”这反映出( )A.美国铁路建设速度快于欧洲B.内战的结束提供了决定性保障C.美国铁路修筑技术优于欧洲D.经济地域性差异推动交通建设11.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列宁( )A.突破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B.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C.已经认识到计划和市场的本质D.主张利用资本主义改造社会主义12.下表是美国《纽约时报》在20世纪60年代前后部分新闻的标题,从中反映出( )新闻标题时间外蒙古试图赶上20世纪的发展1959年8月3日民间音乐在肯尼亚衰颓1959年11月8日埃及学生要刷牙,学校免费提供牙刷和牙膏1960年4月22日巴布亚人离开石器时代1960年7月1日牧童上了开罗的电视1962年11月25日电视的影响在日本扩大1967年8月17日西贡姑娘的服装用超短裙代替了袄代1969年3月31日A.资本扩张的加速趋势B.不同文化背景的多样化趋势C.文明的同质化趋势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二、非选择题13.国家的实力有两种,一种是硬实力,指国家的经济、军事等实力;另一种是软实力,指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实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1-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开创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源头,儒重人道,道重天道,墨重科技,相得益彰,互补生辉;国家统一、民族融合营造了中华文化繁荣和五千年文明不问断的良好氛围,北魏之鲜卑、辽之契丹、金之女真、元之蒙古、清之满族,都与汉族文化交融会通、包容共进。……公元前后的三四百年间,儒学文化就传到了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北部地区,逐渐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至明束清初,前来中国交流的欧洲宗教人士、学者、商人和一些官员、使节,既向中国传播“西学”,又把“中学”带回欧洲,把中日历史文化典籍如《诗经》《易经》《大学>《中庸)《老子)《论语》等翻译成拉丁文本。另一方面,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在日渐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也给包括儒学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借鉴和营养。明末,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以科学为传教工具,引进了古希腊哲学、伦理学、语言学、逻辑学、地理学、医药、教学、生物学及美术、音乐、建筑、水利等,都给中国传统文化以积极的影响。﹣﹣摘编自仲呈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材料二:近代以来,中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创,中国人痛定思痛,开始了一场前无古人的文化反思,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失败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中国文化。近代以来的文化变革运动多以否定中国文化为前提,这对于开放学习,特别是向西方学习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长期观察我们使会发现,这种文化变革运动对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挥,也起到了阻碍作用。﹣﹣摘编自孟宪实《传统文化:中图文化软实力之源》材料三:英国吏学家汤因此和日本学者池田大作的对话集《展望21世纪》中有这样的评论:“(中国人)比世界任何其他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上、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正是在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的大背景下,中华文化才能生生不息、不断发扬光大。﹣﹣摘编自张岂之《文化自信的深厚历史底蕴》(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文化软实力的表现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在文化变革方面的实践及对中国传统文化软实力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当今提升文化自信的途径。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材料一:各种法定的礼仪在照常举行,但是皇帝已经不再出席。高级的职位出缺,他宁可让它空着而不派人递补,……臣僚们抗议的奏章不断向他提出,他也不加答辩。……于是有良心的官员觉得无法执行他们的任务,只好提出辞呈。万历以同样的态度对付这些辞呈,既不援例慰留,也不准离职。有的官员在忿怒之余径自挂冠而去,吏部建议对他们追捕而加以宪问,万历同样还是置之不理。-21-﹣﹣黄仁宁《万历十五年》材料二:康熙16岁开始亲政,在位61年。其在康熙五十四年的自述中,描绘了当皇帝的另一番滋味:予年将七旬,在位五十余载,天下粗安,四海承平。虽未能移风易俗,家给人足,但孜孜汲汲,小心谨慎,夙夜未敢少懈,数十年来,殚心竭力,有如一日,岂饭劳苦二字所能概括?……若为帝王,仔肩甚重,无可旁诿,岂臣下所可比拟?臣下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年老致政而归,抱子弄孙,犹得优游自适。为君者勤劳一生,了无休息。……身当暮年,每览老臣致仕之奏,未尝不流涕。尔等有退休之时,朕何地可休息耶?﹣﹣萧一山《清代通史》结合材料与所学的相关知识,围绕明清两位皇帝的不同表现,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任选一模块作答【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是19世纪晚期中日两国应对各自民族危机,进行的救亡图存运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的起点。﹣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材料二:日本明治政府曾以公历取代农历,元旦代替春节,改革服饰、发式和饮食习惯等。一开始,“欧化”铺天盖地。但是,这样的“欧化”很快被“日本化”回潮所压倒,尤其是思想界。……被祢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的涩泽荣一,则从《论语》里寻找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结合点,提出了著名的“论语加算盘”即“道德经济合一”论,这种社会大转型过程中的文明与文化“离异”与“回归”现象,在东亚具有普遍性。﹣﹣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理由。(2)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明治维新期间社会转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6.材料:各大国军火生产1940﹣1943年-21-单位:10亿美元194019411943英国苏联美国3.5(5.0)(1.5)6.58.54.511.113.937.5同盟国总计3.519.562.5德国日本意大利6.0(1.0)0.756.02.01.013.84.5﹣轴心国总计6.759.018.3﹣﹣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根据材料归纳同盟国和轴心国军火产量变化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轴心国在1943年军火产量增长的原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材料:(贞观四年,就如何处理东突厥的政策问题,唐太宗与君臣进行了一番争论)朝士多言:“北狄自古为中国患,夸幸而破亡,宜悉徒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奴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突厥虽云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有酋帅,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存属。过分则弱而宜制,势敌则难相吞灭,各自保奎,必不能抗衡中国。仍请于定襄都护府为其节度使。此安边之策也。”温彦博以为“徒之于河南兖、豫之闻,则秉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请准汉武故事,直降匈奴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使为中国幸蔽,策之善者也。“……彦博日”王者之于万物,天翻地载,靡有所遗,夸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沉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欲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仪,数年以后悉为吾民,选其首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上戒之日:”……夸令尔为都督,尔宜善守中国法,勿相侵扰,非欲中国久安,亦使尔宗族永全也。”﹣﹣《资治通鉴》请回答:-21-(l)根据材料,归纳提炼材料中的“民族政策”观点。唐太宗处理东突厥问题采取了什么办法?有何历史作用。(2)你如何评价唐太宗的民族政策。 -21-2022年江西省南昌市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根据下面的两幅图片,可以得知( )A.古代科技主要服务于生产和贸易B.古代政治制度与科技发展的关系C.古代中国科技的传统性和落后性D.闭关锁国政策遏制了科技的进步【考点】3B: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分析】本题考查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重点考查古代科技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解答】司南的作用是指方向和采玉等,在当时是先进的科技发明;清朝的象牙罗盘,与指南无关,而是用于看风水,故A项和C项都不正确.以上两张图片,反映了专制封建制度,没有使科技转化为近代生产力,故B项正确.两张图片没有体现闭关锁国政策,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B. -21-2.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待农而食之,虞(指开发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并引《周书》的话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以上材料表明司马迁( )A.肯定人们的求利活动B.经济各部门发展并举C.以农为本的经济思想D.经济发展与环保同步【考点】2W: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分析】解答本题的依据是正确把握题干中引用的“《史记•货殖列传》”、“《周书》”两段材料的主旨即可.【解答】A.“肯定人们的求利活动”在题干所给材料中“《史记•货殖列传》”、“《周书》”没有体现.B.题干所给材料中“待农而食之,虞(指开发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表明,司马迁主张农工商等经济各部门发展并举.C.“以农为本的经济思想”与题干所给材料中“待农而食之”“农不出则乏其食”不符.D.“经济发展与环保同步”与题干所给材料中“虞(指开发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而出之”、“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不符.故选B. 3.隋唐两代,洛阳与长安同为东西二京,但是洛阳日益成为水上粮食运输的中转地和国内外商品集散地,是保障唐朝都城物资供应的重要城市,成为全国漕运的中枢。洛阳的商业地位超过长安是因为( )A.京杭大运河的开凿B.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C.长安地区经济的衰落D.地处丝绸之路的起点【考点】2M:隋唐时期的商业发展.【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洛阳的商业地位超过长安”切入,结合隋唐商业的发展进行思考.【解答】洛阳地处隋朝开凿的京杭大运河的中心,成为南北漕运的中心,商业地位日趋重要,A为正确选项.故选A. -21-4.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吾以谓有宰相之实,今之宫奴也。”黄宗羲这段话的主旨是( )A.指明内阁成员无宰相之名实B.批评太监干政C.指明内阁成员只是批答奏章D.批评皇权过重【考点】1S:明朝的内阁.【分析】本题以黄宗羲关于明朝内阁的描述为考查背景材料,考查对明朝内阁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材料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解答】材料的主要意思是内阁大臣只是负责批答,没有宰相的名分与实权,结合选项:A、材料的主要意思是内阁大臣只是负责批答,无宰相之名实,故正确;B、材料未涉及太监干政的有关信息,故错误;C、该项描述的是材料反映的现象,而不是材料的主旨,故错误;D、材料未涉及对皇权的批评,故错误;故选A. 5.如图为不同时期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生活照片。据此下列图片不能说明的是( )A.中国近现代社会政治的发展B.溥仪社会地位变化的缩影C.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D.溥仪政治观念变化的历程【考点】H2: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迁.需要掌握近代中国服饰的变迁.解题的关键是对三幅图片中溥仪服饰变化的分析.【解答】依据题干图示可知,由图1溥仪身穿长袍马褂;由图2溥仪身穿西装;由图3溥仪身穿中山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C三项均正确,不符合题意.D项“政治观念的变化历程”由图片中无法得知,符合题意.-21-故选D. 6.1912年4月22日,《大总统袁世凯命令》中强调:“国民政府于理藩不设专部,原系视蒙、藏、回疆与内地各省平等,将来各该地方一切政治,俱属内务行政范围。……其理藩事务,著即归并内务部接管。”此举意在( )A.消除民族隔阂B.实现民族平等C.维护国家统一D.消除地方割据【考点】9C:中华民国的成立.【分析】本题考查中华民国的成立.需要掌握袁世凯统治时期的政策.解题的关键是对“将来各该地方一切政治,俱属内务行政范围.…其理藩事务,著即归并内务部接”的分析理解.【解答】依据题干“将来各该地方一切政治,俱属内务行政范围.…其理藩事务,著即归并内务部接”可以看出目的是维护国家统一,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C. 7.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197877.622.4199725.538.117.918.5上表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挤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B.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C.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D.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考点】GC:经济体制改革.【分析】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21-在所有制方面,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推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在分配方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在农村,进一步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在城市,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国有企业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在宏观调控方面,对计划、财政、税收、金融、物价、劳动和社会保障等体制进行系列配套改革.【解答】从图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从1978年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到1997年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格局,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故C正确;进入21世纪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故A项错误;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主体,故B项错误;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材料未体现,故D项错误.故选C. 8.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在战略上是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这主要是因为( )A.中苏两国社会制度相同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方针D.二战后亚非国家的支持【考点】FJ: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需要掌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表现.解题的关键是结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表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解答】结合所学可知,我国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题干材料反映的正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表现,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故选C. 9.《十二铜表法)中规定“伤害自己被保护人的保护者应交给地下神即予以诅咒。”第二十四条中规定:“如手掷的标枪落得比目的地还远,则应贡献牧羊为祭品。”这说明该法( )A.包含神权迷信色彩B.保护私有财产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所定刑法具有残酷性【考点】4E:《十二铜表法》.【分析】本题考查《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基本上仍是按旧有习惯法制定,还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利益,但它对奴隶主私有制、家长制、继承、债务和刑法、诉讼程序等方面都作了规定,限制了贵族法官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的权力.十二铜表法反映了罗马奴隶制的发展和奴隶主阶级国家的形成过程.【解答】”地下神即予以诅咒“”贡献牧羊为祭品“体现了神权迷信色彩,故A正确;-21-B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A. 10.有学者写道:“19世纪后半期美国掀起了兴建铁路的狂潮。1900年美国铁路总长度达20万英里,超过了欧洲铁路长度的总和。……工业化的北部,生产棉花、甘蔗的南部和生产粮食为主的西部,在各自专业化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了相互之间的物资交流,国内贸易达到异常活跃的程度。”这反映出( )A.美国铁路建设速度快于欧洲B.内战的结束提供了决定性保障C.美国铁路修筑技术优于欧洲D.经济地域性差异推动交通建设【考点】5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需要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交通建设的状况及其原因.解题的关键是对“工业化的北部,生产棉花、甘蔗的南部和生产粮食为主的西部,在各自专业化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了相互之间的物资交流,国内贸易达到异常活跃的程度”的分析理解.【解答】依据题干“工业化的北部,生产棉花、甘蔗的南部和生产粮食为主的西部,在各自专业化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了相互之间的物资交流,国内贸易达到异常活跃的程度”可以看出经济地域性差异推动交通建设,加强了各地的联系,故D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美国铁路的修建超过欧洲铁路长度的总和,不能得出美国铁路建设速度快于欧洲和铁路修筑技术优于欧洲,故AC两项错误.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故选D. 11.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列宁( )A.突破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B.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C.已经认识到计划和市场的本质D.主张利用资本主义改造社会主义-21-【考点】C8:新经济政策.【分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解答】材料中“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说明列宁主张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应该使社会主义的政治模式与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紧密结合,即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故B正确;AC两项材料中并未直接体现,排除;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而非改造社会主义,故D错误.故选B. 12.下表是美国《纽约时报》在20世纪60年代前后部分新闻的标题,从中反映出( )新闻标题时间外蒙古试图赶上20世纪的发展1959年8月3日民间音乐在肯尼亚衰颓1959年11月8日埃及学生要刷牙,学校免费提供牙刷和牙膏1960年4月22日巴布亚人离开石器时代1960年7月1日牧童上了开罗的电视1962年11月25日电视的影响在日本扩大1967年8月17日西贡姑娘的服装用超短裙代替了袄代1969年3月31日A.资本扩张的加速趋势B.不同文化背景的多样化趋势C.文明的同质化趋势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考点】HB:大众传媒的变迁.【分析】本题依托相关媒体的报到反映世界科技与文化发展的相关知识.对相关新闻标题信息的正确提炼是解题的关键.【解答】从不同时间的新闻标题可以看出各国各地区要么抛弃陈旧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要么接受先进的文明习惯,跟上新的时代步伐,从而体现了世界各国各地区文明的趋同化态势.故C正确.选项A和B的表述与表格的内容没有关联,故排除AB.选项D的表述正好与表格反映的内容相反,故排除D.故选C.-21- 二、非选择题13.国家的实力有两种,一种是硬实力,指国家的经济、军事等实力;另一种是软实力,指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实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开创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源头,儒重人道,道重天道,墨重科技,相得益彰,互补生辉;国家统一、民族融合营造了中华文化繁荣和五千年文明不问断的良好氛围,北魏之鲜卑、辽之契丹、金之女真、元之蒙古、清之满族,都与汉族文化交融会通、包容共进。……公元前后的三四百年间,儒学文化就传到了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北部地区,逐渐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至明束清初,前来中国交流的欧洲宗教人士、学者、商人和一些官员、使节,既向中国传播“西学”,又把“中学”带回欧洲,把中日历史文化典籍如《诗经》《易经》《大学>《中庸)《老子)《论语》等翻译成拉丁文本。另一方面,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在日渐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也给包括儒学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借鉴和营养。明末,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以科学为传教工具,引进了古希腊哲学、伦理学、语言学、逻辑学、地理学、医药、教学、生物学及美术、音乐、建筑、水利等,都给中国传统文化以积极的影响。﹣﹣摘编自仲呈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材料二:近代以来,中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创,中国人痛定思痛,开始了一场前无古人的文化反思,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失败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中国文化。近代以来的文化变革运动多以否定中国文化为前提,这对于开放学习,特别是向西方学习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长期观察我们使会发现,这种文化变革运动对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挥,也起到了阻碍作用。﹣﹣摘编自孟宪实《传统文化:中图文化软实力之源》材料三:英国吏学家汤因此和日本学者池田大作的对话集《展望21世纪》中有这样的评论:“(中国人)比世界任何其他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上、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正是在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的大背景下,中华文化才能生生不息、不断发扬光大。﹣﹣摘编自张岂之《文化自信的深厚历史底蕴》(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文化软实力的表现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在文化变革方面的实践及对中国传统文化软实力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当今提升文化自信的途径。-21-【考点】3U: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B7:新文化运动.【分析】(1)根据材料中出现的“百家争鸣”、“逐渐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又把“中学”带回欧洲”等历史信息对文化软实力的表现进行概述即可;原因则主要涉及“国家统一、民族融合”、“与汉族文化交融会通、包容共进”等材料信息进行概述即可;(2)近代文化变革的实践主要涉及新文化运动,影响根据材料中“向西方学习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长期观察我们使会发现,这种文化变革运动对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发挥,也起到了阻碍作用”结合课本知识点进行归纳概述即可;(3)依据材料的指引,增强文化自信,应当主要从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进行着手努力.【解答】(1)表现:依据材料中的“百家争鸣”可知诸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传统文化基础;由材料中的“逐渐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中华文化圈形成,由材料中“又把“中学”带回欧洲”中国文化对欧洲具有一定的影响;原因:由材料“国家统一、民族融合”可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基础;“与汉族文化交融会通、包容共进”可知兼容整合、交流借鉴;依据课本知识可知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是基础;(2)近代的文化变革主要指的是新文化运动;影响主要体现在:新文化运动扫除了传统文化,但是过度强调西方文化的有效性忽视了中国文化的合理性;(3)文化自信经济层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层面: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坚持改革开放.文化教育层面:大力宣传中国优秀文化;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对外积极传播中国文化.外交层面: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维护世界和平,加强与各国的交流增进了解.故答案为:(1)表现:思想文化上:诸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传统文化基础.科技文化上: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并推动世界文明发展.中华(或儒家)文化圈形成;对周边国家文化发展影响深远;中国社会文化对欧洲有一定的影响.原因:兼容整合、交流互鉴;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不断巩固发展;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科技文化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2)新文化运动利用意图西方文化扫除中国传统文化来实现民主政治;但过于强调西方文化的有效性,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性.-21-(3)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坚持改革开放.文化教育:大力宣传中国优秀文化;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对外积极传播中国文化.外交: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维护世界和平,加强与各国的交流增进了解.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材料一:各种法定的礼仪在照常举行,但是皇帝已经不再出席。高级的职位出缺,他宁可让它空着而不派人递补,……臣僚们抗议的奏章不断向他提出,他也不加答辩。……于是有良心的官员觉得无法执行他们的任务,只好提出辞呈。万历以同样的态度对付这些辞呈,既不援例慰留,也不准离职。有的官员在忿怒之余径自挂冠而去,吏部建议对他们追捕而加以宪问,万历同样还是置之不理。﹣﹣黄仁宁《万历十五年》材料二:康熙16岁开始亲政,在位61年。其在康熙五十四年的自述中,描绘了当皇帝的另一番滋味:予年将七旬,在位五十余载,天下粗安,四海承平。虽未能移风易俗,家给人足,但孜孜汲汲,小心谨慎,夙夜未敢少懈,数十年来,殚心竭力,有如一日,岂饭劳苦二字所能概括?……若为帝王,仔肩甚重,无可旁诿,岂臣下所可比拟?臣下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年老致政而归,抱子弄孙,犹得优游自适。为君者勤劳一生,了无休息。……身当暮年,每览老臣致仕之奏,未尝不流涕。尔等有退休之时,朕何地可休息耶?﹣﹣萧一山《清代通史》结合材料与所学的相关知识,围绕明清两位皇帝的不同表现,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考点】1Q: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考查明朝万历皇帝与康熙皇帝的不同表现及其实质的认识.需要掌握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措施.【解答】第一小问的论题,依据两则材料的内容可以得出论题是明清两位皇帝的表现不同,但实质都是君主专制的强化.第二小问的阐述,依据两则材料,结合明朝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措施说明即可,最后得出结论.故答案为:示例:论题:明清两位皇帝的表现不同,但实质都是君主专制的强化.尽管表面上看万历皇帝不管朝廷的政事,但实际上仍控制内阁掌握了决策权.清朝沿用了明朝的制度,通过南书房,以及后来的军机处,使得皇权空前强化.所有国家大事都有皇帝亲力亲为,“勤劳”也在所难免.因此,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得以空前强化. -21-任选一模块作答【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是19世纪晚期中日两国应对各自民族危机,进行的救亡图存运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的起点。﹣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材料二:日本明治政府曾以公历取代农历,元旦代替春节,改革服饰、发式和饮食习惯等。一开始,“欧化”铺天盖地。但是,这样的“欧化”很快被“日本化”回潮所压倒,尤其是思想界。……被祢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的涩泽荣一,则从《论语》里寻找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结合点,提出了著名的“论语加算盘”即“道德经济合一”论,这种社会大转型过程中的文明与文化“离异”与“回归”现象,在东亚具有普遍性。﹣﹣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理由。(2)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明治维新期间社会转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考点】MG:戊戌变法的意义;M8:明治维新的评价.【分析】(1)本题考查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理由,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要求改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实施君主立宪制.(2)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期间社会转型的特点,“欧化”和“日本化”相结合;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相结合.【解答】(1)“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要求改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实施君主立宪制;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倡新学,抨击封建思想,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潮流.(2)第一小问,“一开始,“欧化”铺天盖地.但是,这样的“欧化”很快被“日本化”回潮所压倒”“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结合”“欧化”和“日本化”相结合;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相结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将外国优秀文化与本国优秀文化相结合是明治维新得以成功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保留了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21-故答案为:(1)理由: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要求改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实施君主立宪制;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倡新学,抨击封建思想,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潮流.(2)特点:“欧化”和“日本化”相结合;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相结合(或文明与文化“离异”与“回归”并存).评价:将外国优秀文化与本国优秀文化相结合是明治维新得以成功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保留了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6.材料:各大国军火生产1940﹣1943年单位:10亿美元194019411943英国苏联美国3.5(5.0)(1.5)6.58.54.511.113.937.5同盟国总计3.519.562.5德国日本意大利6.0(1.0)0.756.02.01.013.84.5﹣轴心国总计6.759.018.3﹣﹣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根据材料归纳同盟国和轴心国军火产量变化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轴心国在1943年军火产量增长的原因。【考点】T7: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TB: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TI: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考查同盟国和轴心国军火产量变化的特点;轴心国在1943年军火产量增长的原因.需要掌握二战的背景、进程、主要战役、结果以及影响.-21-【解答】(1)本小问的特点,根据表格,可以从同盟国和轴心国总量、同盟国、协约国以及表现最明显的国家的角度分别说明,即同盟国和轴心国军费总量都得到增长;同盟国由落后变为领先;美国的增长量最大;德国投入的军费总量在轴心国中的比重最大.(2)本小问的原因,结合所学从同盟国、协约国两方面,具体结合二战的战争形势分析说明,即德国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北非战役的失利刺激了军费增长;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与美军的激烈较量.故答案为:(1)变化特点:同盟国和轴心国军费总量都得到增长;同盟国由落后变为领先;美国的增长量最大;德国投入的军费总量在轴心国中的比重最大.(2)原因:德国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北非战役的失利刺激了军费增长;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与美军的激烈较量.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材料:(贞观四年,就如何处理东突厥的政策问题,唐太宗与君臣进行了一番争论)朝士多言:“北狄自古为中国患,夸幸而破亡,宜悉徒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奴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突厥虽云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有酋帅,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存属。过分则弱而宜制,势敌则难相吞灭,各自保奎,必不能抗衡中国。仍请于定襄都护府为其节度使。此安边之策也。”温彦博以为“徒之于河南兖、豫之闻,则秉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请准汉武故事,直降匈奴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使为中国幸蔽,策之善者也。“……彦博日”王者之于万物,天翻地载,靡有所遗,夸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沉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欲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仪,数年以后悉为吾民,选其首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上戒之日:”……夸令尔为都督,尔宜善守中国法,勿相侵扰,非欲中国久安,亦使尔宗族永全也。”﹣﹣《资治通鉴》请回答:(l)根据材料,归纳提炼材料中的“民族政策”观点。唐太宗处理东突厥问题采取了什么办法?有何历史作用。(2)你如何评价唐太宗的民族政策。【考点】V5:唐太宗的评价.【分析】(1)观点应当根据材料中朝士的言论进行概括即可;唐太宗处理东突厥问题额办法主要涉及其民族政策的知识点,作用主要涉及强化管辖与民族发展两个方面;-21-(2)民族政策的作用主要涉及民族融合以及经济交流两个方面的有效内容.【解答】(1)由材料可知“宜悉徒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意思是内迁少数民族于中原的策略;由材料“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存属”可知为分而治之的政策;由材料“授以生业,教之礼仪,数年以后悉为吾民,选其首长,”意思是对归附者不加歧视,保全其部落,顺从其习俗,教之礼仪.办法主要结合唐太宗设置都督府,任用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官职,作用在于强化对边疆管制,同时有利于少数民族的发展;(2)民族政策评价主要涉及强化民族融合、促进民族之间经济交流两个方面的有效信息.故答案为:(1)观点:①主张强行内迁少数民族于中原的策略,把游牧民族变成农民②主张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分散各部,在其旧地设都督府管辖③主张采取怀柔政策,对归附者不加歧视,保全其部落,顺从其习俗,教之礼仪.唐太宗采取在东突厥旧地设都督府,并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来担任官职的政策,还告诫他们守法,这样加强了对边疆的管辖,又有利于少数民族的发展.(2)评价:唐太宗的民族政策有积极的作用,加强了民族融合,促进了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21-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湖南省岳阳市2022届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赣中南五校2022届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2022届高三历史5月模拟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南昌市2022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摸底试题含解析
22届高三年级二模历史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南昌市2022届高三文综二模能力测试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江西省南昌市2022届高三理综二模能力测试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江西省2022年上学期南昌市高三历史摸底测试试题答案
江西省2022年上学期南昌市高三历史摸底测试试题
江西省南昌市2022届高三政治一模考试试题含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49:28
页数:21
价格:¥3
大小:156.63 K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