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福建省莆田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暑期考试试题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福建省莆田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暑期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民国学者蒋廷黻指出:“中国当初的目的全在禁烟……故鸦片战争的发生,非中、英两国所预料,更非两国所预谋。战争虽非偶然,然初不过因禁烟而起冲突,继则因冲突而起报复,终乃流为战争。”下列观点与材料一致的是()A.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的诱因B.国人预料到禁烟会导致战争C.维护英国利益是战国爆发的主要原因D.打开中国市场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答案】A【解析】据材料“战争虽非偶然,然初不过因禁烟而起冲突,继则因冲突而起报复,终乃流为战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索,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材料“非中、英两国所预料”,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故CD项都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而不是脱离材料去结合所学知识,学生根据材料的信息范围即可得出“禁烟运动是鸦片战争的诱因”的结论,在于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因为材料未涉及,因此予以排除。2.据记载,《马关条约》签订后的第一年,日本对中国的棉纱输出立刻增长了4.3倍;第二年在前一年的基础上又增长了1.8倍。这说明()A.近代中国纺织原料主要依赖进口B.帝国主义进入资本输出的阶段C.近代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D.中国民族工业对棉纱的需求量剧增【答案】C【解析】据材料“《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对中国的棉纱输出立刻增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忙着说明当时日本对华商品输出加剧,体现了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近代中国纺织原料主要依赖进口,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资本输出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也不能反映中国民族工业对棉纱的需求量剧增,故D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区分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两个概念,学生再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日本对中国的棉纱输出立刻增长”,结合所学知识从对华商品输出的角度考查,即可排除干扰选项。-19-3.余英时认为中国“上至朝廷的礼仪、典章、国家的组织与法律、社会礼俗,下至族规、家法、个人的行为规范……的一切建制之中”都贯注了儒家的原则,而这一儒家建制整体的迅速崩溃始于A.太平天国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答案】C4.梁启超评论《临时约法》时说道:“倘使我国约法将国会之弹劾与政府之解散权对立,则议员亦何至漫无忌惮以滥用其权力!苟滥用者则政府亦依法解散之耳,有何奇异!不幸而约法缺此规定,议员遂藉为护身符横行无忌……而解散则又违法,然则此非政府之罪,实法律之罪也。”他在此评论的是()A.立法权与司法权之间的矛盾B.约法之弊与政治乱象的关系C.维新派与共和派的权力之争D.议员的素质与滥用权力问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国会与总统,立法权与行政权的矛盾,故A项错误;《临时约法》没有设置行政权对立法权的制衡,带来“议员遂藉为护身符横行无忌”,政治乱象不断,故B项正确;据材料不能推断这是维新派与共和派的权力之争,故C项错误;议员的素质与滥用权力属于政治乱象,没有反映出与约法之弊的关系,故D项错误。5.下面是不同时期人们对中国抗战的评价情况表。三种评价表述的共同主题是中国抗战的胜利()A.是中国民族复兴的一个重要转折点B.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是中国民族精神和凝聚力的一次重塑D.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19-【答案】A【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了民族自由,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材料三反映了中华文明的胜利,故三种评价表述的共同主题是中国抗战的胜利是中国民族复兴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故A项正确;B项过于片面,故B项错误;C项只涉及民族精神,也过于片面,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抗日战争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故D项错误。故选A。6.经济学博士张仲礼在《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中说:“上海,1850年进口货物为390.8万元,其中鸦片占54%,棉布为34%,棉纱为6%;1870年,进口货物为6457.4万元,鸦片占34%,棉布为50%,棉纱为6%。”这种现象反映出()A.传统手工业已消失B.近代中国外贸格局发生变化C.小农经济加速解体D.资本主义民族工业较快发展【答案】C【解析】据材料“1850年……鸦片占54%,棉布为34%,棉纱为6%;1870年,进口……鸦片占34%,棉布为50%”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并不能说明传统手工业已消失,故A项错误;当时中国外贸格局仍然是西方的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没有发生变化,故B项错误;棉布比重增加说明当时家庭棉纺织业逐渐瓦解,体现了小农经济加速解体,故C项正确;材料也无法体现资本主义民族工业较快发展,故D项错误。故选C。7.晚清人士郭嵩焘说:“轮船之为便利,天下所共知也。愚劣如湘人,亦习澎而知其利。是以十年以前,阻难在士绅;十年以来,阻难专在官。凡三次呈请……独不准百姓置达。”据材料可知,阻碍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中,表述最准确的是()A.晚清官府B.顽固士绅C.西方列强D.封建势力【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是以十年以前,阻难在士绅;十年以来,阻难专在官。”可知是封建势力,因此D正确。ABC项没有提及,故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阻碍因素8.分析下列表格数据,其中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时间总销售量出口量内销量1840年5.01.93.1-19-1860年13.15.517.591886年2513.4111.591840年、1860年和1886年中国茶叶销量表(单位:万吨)A.茶叶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B.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C.近代中国茶叶生产对世界市场的依赖逐渐增强D.近代茶叶贸易发展仍然非常缓慢【答案】C【解析】据材料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86年中国茶叶出口量大于内销量,这说明当时中国茶叶生产对世界市场的依赖逐渐增强,故C项正确;材料数据没有将茶叶与其它商品比较,不能说明茶叶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故A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数据反映了茶叶总销售量增加迅速,说明近代茶叶贸易发展较快,故D项错误。故选C。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下表信息所得出的结论中,与抗战时期的史实不相符的是()A.企业内迁与战局发展直接相关B.民族工业在炮火洗礼中发展壮大C.西南地区是中国抗战的大后方D.企业内迁影响近代中国工业布局【答案】B【解析】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据材料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企业内迁与抗日战争战局发展直接相关,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民族工业在抗日战争时期发展艰难,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企业内迁主要以西南地区为主,说明西南地区是中国抗战的大后方,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企业内迁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近代中国工业布局,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10.-19-《幼童出洋肆业事宜折》规定:“出洋后,肆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随资高下,循序渐进;每遇房、虚、昴、星等日,正副委员传集各童,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至囿于异学。”这反映出清朝幼童留学制度()A.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B.中学为主要学习课程C.实行全面发展的方针D.旨在培养新时代公民【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洋务运动的留学制度。材料“出洋后,肄习西学,仍兼讲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每遇房、虚、昴、星等日,正副委员传集各童,宣讲《圣谕广训》,示以尊君亲上之义,庶不至网于异学”反映洋务留学教育以学习西学为主,兼习中学,以维护清朝的封建纲常伦纪为目的,反映了此制度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故选A。B、D两项所述与材料信息相反,故排除;全面发展的方针属于新中国的教育方针,故排除C。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洋务运动·内容11.这一时期,“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现象蔚然成风,以建立近代化国家为指向的“国民”“国权”“国耻”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自强”成为思想界的共识。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应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C.维新变法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现象蔚然成风,以建立近代式国家为指向的“国民”“国权”“国耻”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自强”成为思想界的共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应出现在维新变法时期,救亡图存是主题,因此选C。AB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维新变法【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属于备考重点。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华民族的独立与生存受到威胁,封建传统政治思想也遭遇挑战,洋务运动、变法维新、辛亥革命先后上演,维新思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们从洋务派中发展出来,超越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路,由学习西方的“船坚利炮”发展到政治层面,积极主张变法维新和君主立宪,但遇到了失败。最后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传播之时,退出了历史舞台。12.-19-“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而且能够讲自己所要讲的话……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并从而改造民族资产阶级本身。”材料中的这次“会议”()A.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B.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C.决定开展社会主义三次改造D.宣告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而且能够讲它所要讲的话……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可知是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举行,大会通过了《共同纲领》,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故A项正确;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但与“北平”不符,故B项错误;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与“北平”不符,故C项错误;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与“北平”不符,故D项错误。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政协的召开13.“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部宪法的发展主要体现在()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B.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C.以工农联盟为基础D.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以工农联盟为基础这三条内容,不论在《共同纲领》还是在1954年宪法中都有规定,所以不符合发展的要求;在《共同纲领》中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国家,而在1954年宪法中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明确了社会主义性质。故选B项。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14.中苏建交一个月后,周恩来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就兄弟国家来说,我们是联合的,战略是一致的,大家都是走社会主义道路。但国与国之间在政治上不能没有差别。”该材料反映出当时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A.“一边倒”B.“一大片”C.独立自主D.“另起炉灶”【答案】C-19-【解析】“一边倒”是指新中国在两极格局下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但体现不出“但国与国之间在政治上不能没有差别”,A错误。“一大片”是20世纪70年代外交方针,是指不以意识形态划线的办法处理国际事务,与“大家都是走社会主义道路”不符,B错误。材料可知,中国在建国后虽然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但坚持独立自主,不是毫无原则地倒向苏联,故C正确。“另起炉灶”是指不承认原来旧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建立外交关系的外交方针,与材料不符,D错误。15.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声明:“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材料从根本上反映出美国()A.推行的冷战政策破产B.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C.陷入了越南战争的泥淖D.在亚太地区需要中国发挥作用【答案】B【解析】据材料“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故在亚洲地区采取收缩政策,故B项正确;当时美国推行的冷战政策没有破产,故A项错误;陷入了越南战争的泥淖,不属于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在亚太地区需要中国发挥作用,不是美国的真实意图,故D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设问关键词“从根本上反映”,学生再抓住题干时间结合所学知识从美苏争霸的史实入手,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6.下图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产值变化曲线图,其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代表哪个领域的产值()A.轻工业、农业、重工业B.重工业、轻工业、农业C.农业、重工业、轻工业D.农业、轻工业、重工业-19-【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是非常重视重工业的,所以在此时期增长最快的③应该就是代表着重工业,1958年我国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农业的下降,所以1958年到1960年迅速下降的①应该就是代表农业,另外的②当然也就是代表轻工业,本题关键在于要掌握重工业和农业发展的阶段特点就可以做对此题,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我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产值变化历程17.下面是一幅漫画,其描绘的情景最有可能发生在()A.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民族企业中B.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公私合营企业中C.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国营企业中D.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中外合资企业中【答案】B【解析】据材料漫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进行三大改造,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劳资协商”符合当时的史实特征,故B项正确;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民族企业是资本主义性质企业,处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不可能实行劳资协商,故A项错误;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国营企业已经没有资本主义因素,故C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中外合资企业,也没有实行三大改造,故D项错误。故选B。18.毛泽东在其著作中说“在广泛的民主基础之上,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成立包括更广大范围的各党各派和无党派代表人物在内的同样是联合性质的民主的正式的政府,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根据材料判断这篇论著是()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论联合政府》C.《新民主主义论》D.《论人民民主专政》-19-【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毛泽东于大革命期间发表的著作,此时的北洋政权之下,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各民主党派,故A项错误;本题是对基本史实的考察,即毛泽东1945年4月24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做的政治报告。材料中的观点,体现的是一种各党派、各革命力量组成的民主联合政府的思想,故B项正确;《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发表于1940年1月的延安,此时的主要任务还是解决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前途问题,对未来新政权的性质及具体构成,尚没有详尽的阐述,故C项错误;《论人民民主专政》是毛泽东于新中国成立前夜发表的著作,在其中确定的也不再是民主联合政府,而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故D项错误。考点:毛泽东思想——《论联合政府》19.1964年10月,境外媒体报道:“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材料表明中国核试验成功的主要意义是()A.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B.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主要条件C.对世界政治格局施加了影响D.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可知,核武器的试验成功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进而影响到了世界政治格局,故选C项。考点: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意义20.陆定一在1956年5月发表的讲话中指出:“自然科学包括医学在内是没有阶级性的,它们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在某一种医学学说上,生物学或其他自然科学的学说上,贴上什么‘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之类的阶级标签……是错误的。科学研究工作中……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的意见和保留自己的意见的自由。”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①应该区分政治观点问题与学术技术问题②提倡科学研究中独立思考和批评的自由③“双百”方针出台于三大改造完成之时④“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加速科技发展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A【解析】据材料“自然科学包括医学在内是没有阶级性的,它们有自己的发展规律……-19-科学研究工作中……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的意见和保留自己的意见的自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学术研究独立自由的原则,反对将政治观点与学术技术混为一体,故①、②都正确;材料未涉及文学艺术领域的百花齐放,故③、④错误。故①②组合正确,故A项正确,BCD项都错误。故选A。21.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A.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B.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答案】B【解析】据材料“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口税大幅减少,有利于开平煤矿的发展,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故B项正确;材料与加强开平煤矿的管理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是否摆脱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故C项错误;“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说法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故选B。22.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答案】A【解析】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留日学生占多数,结合所学知识,这与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较早开放通商口岸有关,经济文化水平较高,有利于接受外来文化,故A项正确;辛亥革命作为革命的高潮,开始于1911年,排除B;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不足以解释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排除C;长江流域是英国的势力范围,因此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不足以解释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排除D。【考点定位】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中国的开放。-19-23.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陕甘宁边区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共中央所在地和抗日根据地,再根据“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可知,这一文件的颁布有利于团结全民族一切力量抗战,故B项正确。土地革命发生在1927—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民革命发生在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都属于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而不是民族战争时期,排除A、C;当时的首要任务是打败全民族共同敌人——日本侵略者,而不是反抗国民党政府,排除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24.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用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B.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C.“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答案】C【解析】福州船政局是洋务派军事工业,没有转为商办,故A项错误;其所造之船并不投入市场,不能体现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故B项错误;其所用材料费用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说明福州船政局需要缓解经费压力,故C项正确;福州船政局的变化不能说明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故D项错误。故选C。-19-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认识福州船政局的性质,学生紧扣材料关键信息“费用由用船一方拨付”,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对选项逐一分析,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25.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答案】B【解析】广告成功,说明抓住了当时社会大众的心理,号召“思想日新”“谋卫生”,追求国家进步,反映出当时追求新思想已成为社会时尚,故答案为B项。1913年新文化运动尚未开始,从时间上可排除A项;C项结论不符合史实,“成为国民共识”说法绝对,排除;材料所述只是个案,不能说明广告已经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排除D项。【考点定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名师点睛】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包括:外来文化的影响和中西文化的交融,如鸦片战争后西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的传入;近代以来社会政治变革和民主思潮的推动,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社会经济的发展,如自然经济的瓦解、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等;政府政策的影响,如民国政府的“剪辫易服”和迫令放足等。本题考查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在广告宣传中的体现,广告的成功,说明抓住了当时社会大众的心理,“精神日旺,思想日新”也反映出1913年即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之后追求新思想、追求进步的社会潮流。26.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答案】D-19-【解析】从材料反映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的人数和所占人口比例的增加可以看出,抗日战争后国共力量对比的变化趋势不断加强,故答案为D项。抗日战争胜利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仍然未能彻底解决,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尚未完成,不存在革命工作中心转移的条件,排除A项;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从时间上可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力量的壮大,不是统一战线,排除C项。【考点定位】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影响点睛:抗日战争带来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还表现在抗日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力量的巨大发展,具体表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控制的区域以及拥护支持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群众队伍的扩大。整个抗战过程,就是国共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过程,抗战结束时国共力量对比的变化趋势更加明显。材料反映的就是这种逐渐加强的变化趋势,这种变化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7.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D.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答案】C【解析】据材料“1897年……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变法运动兴起于1898年,故A项错误;官督商办企业属于洋务派民用工业,主要存在于洋务运动时期,故B项错误;甲午战争后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故有以上现象,故C项正确;甲午战争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加大,故D项错误。故选C。28.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答案】B-19-【解析】材料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婚礼仪式的状况。从材料中不能得出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故A项错误;“喜字纱灯”“蓝袍黑褂”是中国婚俗,“演奏钢琴曲”“头披白纱,手持鲜花”是西方婚礼仪式,说明当时的婚礼仪式具有中西习俗融合的特征,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讲述婚礼的形式和规模,不能说明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集体婚礼虽由政府组织举办,但不能说明是由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故D项错误。【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婚俗变化的特点点睛: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考查近代中国社会婚俗的变化,同时也考查了服饰变化的特点。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再加上材料中婚礼的场面中的喜字是中国的,钢琴是西洋的,所以布置也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出题者通过设置新情境考查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题目新颖却贴近生活。29.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答案】B【解析】渡江战役时期,新中国尚未成立,还不是社会主义阵营的成员,故A项错误;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捍卫了中国领海、领土、领空等主权,否定了列强在华特权,故B项正确;这一行动只是使列强退出长江流域,西方国家还可以通过东南沿海等地援助国民党,故C项错误;“另起炉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外交政策,故D项错误。【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渡江作战点睛:本题不仅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同时考查学生对选项的分析甄别能力。如果学生基础知识牢固,可以通过排除法答对。本题易错选C、D两项,这也是出题者为学生设置的陷阱,C项需要从西方列强活动的区域来分析;D项与材料内容有很高的相似度,但通过时间可以把其排除。30.图5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19-图5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11月,中央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颁布的《关于扫盲标准、毕业考试等暂行办法的通知》,扫盲工作成为农村工作内容之一,很多农村妇女都去夜校学习,所以画家是依据该史实进行的艺术创作,并不是作者的艺术想象,它是有现实依据的,故答案为C项,D项错误。传统的文人画多为山水画,注重写意,其特点是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的,材料中的画不具备这个特点,所以A项错误。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流行画派是抽象派,表现为二战的伤痛,多用变形的表现手法,与题干内容不符合。【考点定位】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扫盲教育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图片信息与所学知识的整合能力,能力要求比较高。本题初看不难,考查各种画派的绘画特点,但仔细看它需要整合的知识点很多。首先它要求学生读懂图片题目《婆媳上冬学》的信息,尤其是重视的是“冬”字,它能表明图片的内容是扫盲教育。其次要明确扫盲教育的时间,与材料的时间相对照,看看是否符合。最后明确各种画派风格的特点。二、非选择题(3大题,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19-——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材料二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据《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答案】(1)差异:雍正年间:限制开矿,政府垄断。19世纪70年代:允许开矿,官督商办。原因:雍正年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清廷认为开矿影响社会稳定;政府谋取矿利。19世纪70年代:列强的经济侵略;洋务运动的推动;煤铁等关系到国防、民生,需求很大。(2)特点:列入国家发展计划;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独立自主开发;特别重视当时缺乏的矿产资源的勘探。意义:奠定了新中国矿业发展的初步基础;促进“一五”计划顺利完成;有利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解析】(1)第一小问,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归纳出康熙年间和19世纪70年代的矿产政策。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当时的政治、经济政策,主要推动者,社会需求等分析即可。(2)第一小问,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是合理的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业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等信息概括归纳得出。第二小问,应当联系教材,从这种政策对“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的影响来回答。【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五”计划-19-【名师点睛】本大题第(1)问的第一小问和第(2)问的第二小问均是通过对材料信息的概括归纳进行解答,属于概括类材料解析题。此类试题在解答时要根据材料,对材料内容划分层次,逐层分析,把握每一层次的要点。然后对要点进行归纳总结,确定哪些是题目要求回答的,再根据所问来回答。比如清政府在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雍正年间的矿业政策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两层意思进行概括归纳。同样,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也是通过对材料进行分层概括后,从每一层次归纳出的信息来回答。【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五”计划点睛:本大题第(1)问的第一小问和第(2)问的第二小问均是通过对材料信息的概括归纳进行解答,属于概括类材料解析题。此类试题在解答时要根据材料,对材料内容划分层次,逐层分析,把握每一层次的要点。然后对要点进行归纳总结,确定哪些是题目要求回答的,再根据所问来回答。比如清政府在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雍正年间的矿业政策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两层意思进行概括归纳。同样,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也是通过对材料进行分层概括后,从每一层次归纳出的信息来回答。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中国接触的西洋“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量、高度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中国的藩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震撼”。面对这“旷古未有的变局”,中国“应付的困难就从此开始了,但前途放大光明、得大幸福的希望亦即寄托在这个大变化上”。——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等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19-【答案】首先拟定论题,先解读材料,材料反映西方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西方文明给中国社会造成了冲击,中国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历程。再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相关史实,可选择西方在政治、经济、文化中的某一方面对中国相应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为题,如近代西方思想的传入促进了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也可以从总体上说明在西方文明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如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开始了近代社会的转型。其次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如果选择某一方面为题,就要结合近代中国的政治或经济或文化的相关知识进行具体阐述;如果以总体为题,就要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阐述,阐述时注意围绕主题,逻辑清晰,史论结合。最后对阐述进行总结,升华论题。【解析】【答案】近代中国的反抗与探索近代中国由于闭关锁国而落后于世界发展大势,东西方列强竞相侵略中国,在巨大的变故面前中国人前赴后继不断的探索救国之路,由军事而政治,由政治而思想文化,探索的主体由资产阶级而至无产阶级,最终走上了光明之路。明清之际,中国衰落,西学东渐之势渐强,鸦片战争迫使中国人开始主动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中体西用成为主流。但后来的一系列中外战争的失败使后继的先进的中国人再次觉醒,进而掀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不仅学习西方的军事,更重要的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但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最终历史选择了无产阶级来完成任务,从而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结合材料内容提出论题。然后依据近代中国人求解放、求现代化的过程中的典型事件来进行论证。回答时要注意事件的典型性与重大性。【考点定位】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抗与探索点睛:本题是一道综合性试题,几乎涵盖了整部中国近代史,考查能力水平高。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材料内容,归纳出中心观点。其次要选准论据,论据要准确而典型。3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北周武帝时期制定的《大律》“凡二十五篇”,制罪“二十五等”,定罪1537条,“条流苛密,比于齐(北齐)法,烦而不要”。宣帝“更峻其法”,导致“上下愁怨”、“内外离心”。隋文帝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开皇初年两次“更定新律”,史谓《开皇律》。隋朝统治者鉴于《北齐律》“法令明审,科条简要”,将其作为制定《开皇律》的主要参考,并“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取其折衷”,成文“十二卷”。新律制罪二十等,废除“前代鞭刑及枭首”等“苛惨之法”,“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定罪500条,删繁就简,比旧律减少死刑81条、流放刑154条、劳役刑等一千余条。唐朝官修史书评价《开皇律》“刑网简要,疏而不失”。——据《隋书》(1)根据材料,概括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开皇律》制定的意义。【答案】(1)特点:改变了北周的严刑竣法,减轻刑罚:对之前的法律兼收并蓄、择善而从;法律条文简要而不繁琐。-19-(2)意义:总结和发展了前代立法的经验;提高了法律的文明程度;为隋朝发展与强盛提供保障;为后世法制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解析】第(1)问,由材料“更定新律”“法令明审,科条简要”“采魏、晋刑典”等可知,改变了北周的严刑峻法,减轻刑罚;对之前的法律兼收并蓄、择善而从;法律条文简要而不繁琐。第(2)问,依据材料中旧法律局限性造成的危害,并结合法律对国家建设的影响来分析。【考点定位】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隋朝的改革·隋朝法律的改革点睛:本题具有很强的发散性,答案不像以往的选修题目那样对材料内容归纳。它需要学生翻译原文的同时还要对所学的与之相关知识的整合。需要学生对法律作用有较全面的认识,同时也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文字表述能力。-19-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35:56 页数:19
价格:¥3 大小:284.12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