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二历史寒假作业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新人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单选题1.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些告诫统治者的从政名言出自(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2.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3.  《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4.  孔子讲“礼”,孟子重“义”,荀子也说:“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先秦儒家讲求“礼”“义”的主要目的是(   )A.规范社会秩序                       B.强化中央集权C.构建平等社会                       D.缓和诸侯纷争5.有一位思想家,在其社会主张方面,认为理想和功利是并存的。但他倡导的功利并非一己之私利,而是天下之公利。这位思想家是(  )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墨子6.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这体现出(  )A.荀子外儒内道                    B.荀子丰富了儒家思想C.荀子持无神论                    D.荀子吸收了道家思想87.墨子曰:“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墨子的理想是(  )A.建立克己复礼的礼制社会B.建立民贵君轻的仁政社会C.建立兼相爱的和谐社会D.建立君主专权的法治社会8.下表是《中国历代经典宝库》丛书的部分书目,其中①③⑤对应的著作是( )①中国人的圣书――②哲学的天籁――《庄子》③救世的苦行者――④人性的批判――《荀子》⑤国家的秩序――A.《论语》《老子》《韩非子》B.《论语》《墨子》《韩非子》C.《孟子》《韩非子》《墨子》D.《墨子》《论语》《韩非子》9.有人认为在过去两千年中的绝大部分时期,孔子的思想都是中国的灵魂。此观点意在强调孔子思想(  )A.深刻影响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B.为历代统治者所利用C.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D.确立了官学正统地位10.春秋后期,自由讲学蓬勃兴起。在齐国,国君还筑有宏大的稷下学宫,容纳数千人,专供各派学者到此“不治而议论”。当时的自由讲学(  )A.均主张社会转型                  B.得到了各诸侯国的支持C.否定了传统观念                  D.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8二、材料题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平王东迁后的混乱形势,表现为三个方面:一、周王室丧失了对诸侯国的约束能力。东迁依靠晋、郑两国.东迁后,周室仅有洛阳周围数百里之地,相当于一个小国。春秋初晋国内乱无暇外顾,郑国操王室权柄。郑武公死后,平王想立虢公为卿士,因郑庄公不满而作罢。为了取信于郑国,平王还与郑庄公交换太子为质,史称“周郑交质”。平王死后,桓王又想使虢公执政,郑庄公派士兵抢收周地温和成周的庄稼,史称“周郑交恶”。……西周有诸侯定期向王室述职纳贡的制度,而春秋时诸侯国不再遵守。被视为执行周礼典范的鲁国也不照旧制行事了,“春秋之世,鲁之朝王者二,如京师者一,而如齐至十有一,如晋至二十”,“鲁大夫之聘周者仅四,其聘齐至十有六,聘晋至二十四”。——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先秦卷》材料二孔子很重视周礼,把西周看作理想的时代,尽管对于旧制度他认为应该有损有益。在他看来,作为贵族行动规范的礼,不应该仅是一种形式,最重要的是礼跟仁的结合。如果离开了仁,礼就没有意义了。所谓仁就是“爱人”,是贵族才能具备的一种品德。孔子周游列国,受到各国的款待,但他没有得到亲自检验自己政治理想的机会。面对当时的实际,墨家要求做到“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反对当时君主和贵族的奢侈无度,以“去无用之费”。墨家还竭力宣扬天下如能“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由此出发,墨家反对当时以强欺弱的残酷战争。——摘编自白寿葬《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社会秩序混乱的原因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与墨家在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孔子”之名有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真实的孔子,即孔子这个人是真实存在的,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学者、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等。二是指不同视野下的孔子,即当人们从不同的立场、观点和视角来看待、理解、诠释和评价孔子及其所言、所行、所思时,所形成的各种不同的有关孔子的观念和形象。三是纯粹符号化的孔子,即孔子之为孔子,不再是一种纯个人的私名,而是一个文化符号,一个人们交流与对话、对抗与互动时共同运用的公共的符号。——摘编自林存光《孔子形象的历史变迁与时代转换》8根据材料,围绕“不同视角下的孔子形象”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中国史不同时期的史实,就所拟论题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合理,史论结合,论证充分。)8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B解析:题干的意思是:君主只要重视礼.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君主只要重视义,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君主自身端正.不用命令,百姓就会服从:相反,君主自身不端正.即使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服从。这种重视“仁”和”义”的主张.属于儒家思想.故选B项。2.答案:C解析:汉代崇尚儒学,而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这说明儒学注重历史传统.并不“迷信”孔子个人,“五经"也不是为阐发孔子儒家思想而作的,故C项正确,A项错误:汉代儒学并没有背离孔子的儒家思想,而是强调寻根溯源,B项错误儒学并没有因秦始皇焚书而断绝,故D项3.答案:C解析:题干中材料出自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尚书》。儒家核心思想是“仁”“仁政”等。另外材料信息强调“民监”,即强调注重人民的利益,强调以民为本,所以正确答案选C项。A项属于中国古代墨家思想,与题干中强调儒家思想以及出处不吻合,所以A项错误。题干虽然强调人民的监督和人民的力量,但是与西方的主权在民思想不同,所以B项不正确。D项属于道家思想,与题干中的儒家经典不符,所以D项不正确。4.答案:A解析:先秦儒家宣扬“礼”“义”是强调人们要按照自己所属的社会地位来行使自己的权利,意在规范社会秩序,故A项正确;强化中央集权是法家的主张,构建平等社会是墨家的主张,缓和诸侯纷争并非早期儒家思想的主要目的,故B、C、D项错误。5.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墨家思想。据材料中“功利……是天下之公利”可知这位思想家是站在平民的利益角度来考虑的,而孟子所强调的民本主要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故A项错误;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崇尚自然、无为,故B项错误;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强调以法治国,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故C项错误;墨子是墨家学派的代表,其“兼爱”“非攻”思想代表平民的利益,故D项正确。6.答案:D8解析:材料体现的是道家自然的理念,这表明荀子的思想中吸收了道家理念项正确荀子是儒学家,A项错误;B项非材料主旨;C项不能由材料得出。7.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墨子认为天下不和谐的根源是“不相爱”,因此墨子期望以“兼相爱”缓和社会矛盾,调和社会关系,故本题选C项。8.答案:B解析:中国传统主流思想是懦家思想,创始人孔子被尊称为“圣人”,故“圣书”是指《论语》,故①对应的是《论语》;墨家倡导兼爱、非攻、节俭、尚贤,与救世的苦行者相符,《墨子》属于墨家学派的代表作品,故⑤对应的是《墨子》;法家强调法治、国家的统一与国家的秩序相对应,《韩非子》属于法家学派代表作,故⑦对应的是《韩非子》,故B项符合题意9.答案:A解析:本题考査孔子思想的影响:孔子的思想是中国的灵魂强调了孔子思想对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故A项正确;孔子思想为历代统治者所利用,但这并不是材料的主旨所在,故B项错误;孔子思想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孔子思想的影响,并未提到官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故D项错误。10.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査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后期诸子百家自由讲学,各派思想论争,并不都主张社会转型,故A项错误;材料仅体现齐国设置稷下学宫容纳学者自由讲学,说明齐国对自由讲学的支持,但不能体现各诸侯国均支持自由讲学,故B项错误;春秋后期诸子百家自由讲学,各派思想论争,并不都否定传统观念,故C项错误;春秋后期诸子百家自由讲学,各派思想论争.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故D项正确。二、材料题11.答案:1.原因:周王室衰微,周王丧失对诸侯国的约束力;宗法制和礼乐制逍到破坏;生产力发展,诸侯国实力发展不均衡,争霸战争频繁;地主阶级逐渐兴起,推动诸侯国内部政权变动影响:一方面,诸侯争霸引起社会动荡,给人民带来了大灾难;另一方面,打击了旧贵族势力,冇利于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等等。2.主张孔子主张“仁”8“礼”结合;成视周礼,主张恢复西周社会秩序墨家主张宫民无贵贱之分;提倡节俭,反对浪费;主张兼爱非攻。评价:孔子主张“仁、礼'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和维护社会秩序,但在春秋后期奴隶社会逐步瓦解的时代背景下,这种保守主张不利于社会关系变革,无法实现其政治抱负。墨家“节俭”“兼爱”“非攻”等主张反映/当时普通民众的愿望,有利于社会关系的缓和,但在当时诸侯争霸的社会状况下难以实现。解析:1.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周王室丧失了对诸侯国的约束能力”“鲁国也不照旧制行事了”等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第二小问,根据所学,从积极与消极两方面加以回答.2.第一小问,孔子的主张据材料二“重视周礼”“最重要的是礼跟仁的结合”概括得出,墨家的主张据材料二“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反对当时君主和贵族的奢侈无度”“兼相爱則治,交相恶則乱”概括得出;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其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以及时代局限性。12.答案:示例:孔子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春秋时期的孔子是一位具有相对保守色彩的学者;西汉至明清时期,孔子成为至圣先师,成为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代言人。近代康有为把孔子视为改革的先师,借助其权威宣扬维新变法思想;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店”,否定维护封建制度的儒家伦理道德。建国后,文革时期完全否定孔子,视其为旧思想、旧文化的代表;改革开放后,孔子的正面形象上升,以传统儒家思想提升国家软实力,加速中国与世界的交往。总之,每一个时代的孔子形象都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孔子形象的变化与时代要求息息相关,往往服务于当时的时代需要。解析:本题要结合材料中的提示“一是指真实的孔子”“不同视野下的孔子”“纯粹符号化的孔子”,第一种单就春秋时期的孔子,可以从政治、思想和学术等方面评价孔子。第二种是不同阶级立场和长时间尺度来评价孔子,要突出孔子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第三种要突出在社会变革中,孔子往往成为文化符号。故答案为:示例:孔子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春秋时期的孔子是一位具有相对保守色彩的学者;西汉至明清时期,孔子成为至圣先师,成为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代言人。近代康有为把孔子视为改革的先师,借助其权威宣扬维新变法思想;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店”,否定维护封建制度的儒家伦理道德。建国后,文革时期完全否定孔子,视其为旧思想、旧文化的代表;改革开放后,孔子的正面形象上升,以传统儒家思想提升国家软实力,加速中国与世界的交往。总之,每一个时代的孔子形象都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孔子形象的变化与时代要求息息相关,往往服务于当时的时代需要。(其他观点:在社会变革中,孔子往往成为文化符号;孔子形象的变化与时代要求密切相关;由于不同的社会需要,造成孔子的形象差异巨大等。)8【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首先阅读材料,明确材料中有几个观点,各是什么,然后选择明确自己的观点,第三步是史论结合论证自己的观点,做到史实充分,观点与史实一致,逻辑清晰。难度较大。8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27:58 页数:8
价格:¥3 大小:20.39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