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能力提升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能力提升测试卷考试时间:90分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堪察加火山群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的北端,气候冷湿,火山锥各坡的降水差异小。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火山锥的林线(森林分布上限)升高、雪线(终年积雪下限)有所降低。此外,其他干扰也影响林线和雪线高度。例如,火山喷发彻底破坏原有景观,若干年内该火山锥的林线与雪线高度往往发生显著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林线升高,雪线有所降低,表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A.暖湿B.暖干C.冷湿D.冷干2.火山喷发后若干年内,该火山锥()A.林线升高,雪线升高B.林线升高,雪线降低C.林线降低,雪线升高D.林线降低,雪线降低龙血树是索科特拉岛上的独特植物,其树冠茂密,形似雨伞(如下右图所示),叶片为蜡质。该树种主要分布于亚洲和非洲热带地区海拔较高的石灰岩地带,通常生长在干旱的半沙漠区,生长缓慢,一棵树需要几百年才能长成。龙血树受到损伤时,会流出红色的树脂,可用于提炼名贵中药——血竭。据此完成下列问题。3.下列关于龙血树的生长习性或生长状况,描述正确的是()A.喜湿耐涝B.耐寒耐旱C.自然更新能力差D.喜肥沃土壤第12页共12页4.龙血树枝叶向上生长形成巨伞树冠,其功能主要是()A.枝叶向上生长,积极获得更多阳光B.巨伞树冠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强度C.利于收集雨水并减少土壤水分蒸发D.增加叶面蒸腾散热适应干热环境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5.图中a处的典型自然带为()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热带雨林带6.下列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A.自然带b→c→d的更替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B.自然带b→c→d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C.自然带a→b的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D.自然带a→b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下图为世界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第12页共12页7.图示①②③④自然带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垂直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8.图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布深入内陆,其影响因素是()A.纬度洋流B.地形洋流C.纬度大气环流D.地形大气环流林线是指高纬度地区或高山地带,由于气温、水分、风力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生长乔木的界限。下图为中国高山林线分布模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它地区。其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气温较高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C.季风影响,水热条件好D.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第12页共12页10.乙地林线高度等值线出现了弯曲,其原因可能是()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B.冻土发育,排水不畅C.地势低平,降水较多D.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洞庭湖区水域与陆地交错,从陆地到水底分布着森林、灌丛、草甸和水生植物等植被类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洞庭湖区的植被分布,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垂直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经度地带分异规律12.影响洞庭湖区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有()①地形②水分③热量④土壤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3.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A.幼树B.中龄结实树C.老树D.各树龄组混生14.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A.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稳定B.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延长C.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稳定D.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延长15.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却趋于稳定,原因可能是()A.降水稳定B.水土流失量稳定C.土壤肥力稳定D.岳桦结实线稳定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5分。16.阅读“非洲气候分布图”及“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垂直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1分)第12页共12页材料一:非洲气候分布图。材料二:乞力马扎罗山(3°04′S,37°21′E)自然带垂直分布图。(1)A、B两地纬度相差很大,但属于同一自然带,分析其原因。(5分)(2)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完整,其森林带和草原带南坡高于北坡,而雪线高度却是南坡低于北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山体效应(图1)是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线(如林线、雪线等)在内陆的巨型山体或者山系中央比外围地区分布要高的现象。其实质是隆起地块内部基面海拔比周围低地高而引起的热力效应。使山体内部气温比外国高。第12页共12页研究表明山体效应改变了山区气温随纬度变化的水平梯度与随海拔高度变化的垂直梯度,使得山体内部比外部出现云量减少、降雨量减少的现象。山体效应通过山体内外同海拔高度上气温差以及山体内外同类型垂直带界线高度差来定量化。图2示意青藏高原和阿尔卑斯山最热月同海拔高度上的气温剖面。(1)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山体效应形成的机制。(8分)(2)据图推测青藏高原与阿尔卑斯山林线分布的异同。(6分)(3)比较青藏高原与阿尔卑斯山山体效应的强弱并分析原因。(8分)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第12页共12页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其中的碳元素即为土壤有机碳。土壤有机碳容量既与进入土壤中的生物残体等有机物质多少有关,也与以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为主的有机物质的损失量有关。当土壤水位较低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比较明显,土壤有机物质的损失量较多。湿地系统因为处于常年积水或者季节性积水状态,积累了更多的易分解土壤有机碳,使湿地土壤碳库对气候变化更加敏感。调查研究表明,位于黑河中游(河西走廊中段)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为2.28~29.55克/千克,较三江平原湿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96~184克/千克)低。下图为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素与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20世纪50年代,三江平原湿地被集中开垦为耕地,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黑土侵蚀严重。20世纪90年代起,通过一些保护耕地的措施,该地的黑土侵蚀明显减轻。(1)试从气候、植被等方面分析三江平原湿地的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于黑河中游湿地的原因。(6分)(2)湿地退化会对气候产生影响,分析其产生的原理和变化趋势。(6分)(3)分析20世纪50年代三江平原黑土侵蚀严重的原因。(6分)(4)简述三江平原湿地黑土侵蚀减轻带来的生态效益。(4分)第12页共12页答案以及解析答案:1.A;2.B解析:1.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寒冷地区的林线高度主要受热量条件影响,所以林线升高意味着气候变暖;雪线下降,说明积雪量大于融雪量。在气候变暖的前提下,主要原因是降水增加导致积雪量增大,说明该地区气候趋于湿润。正确答案为A。2.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材料提到“火山喷发彻底破坏原有景观”,所以火山喷发刚刚结束的时候,原有的森林和积雪消失(或减少),即当时的林线很低,雪线可能消失。但火山喷发后若干年内,自然景观会逐渐恢复。森林逐渐恢复,使得林线升高;积雪量逐渐增加,使得雪线降低。故选B。答案:3.C;4.C解析:3.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读图文材料可知,龙血树生长地区所处纬度较低,常年气温高,气候干早,且多石灰岩分布,多为干旱的半沙漠区,所以其生长习性应为耐热、耐旱、耐瘠薄,故A、B、D错误;根据材料“通常生长在干旱的半沙漠区,生长缓慢,一棵树需要几百年才能长成”可知,其生长周期很长,所以自然更新能力差,故该题选C。4.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龙血树向上生长的叶片和枝干利于收集水分并将其导流至根系,故A错误;巨伞树冠利于收集雨水,同时使地面阴凉,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故B错误,C正确;蜡质叶片有利于反射太阳光、减少蒸腾,保存水分,故D错误。答案:5.C;6.B解析:5.从图中可以看出,a位于我国长江以南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6.自然带b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自然带c为温带草原带,自然带d为温带荒漠带。自然带a→b的更替是以热量为基础的,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b→c→d的更替是以水分变化为基础的,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答案:7.C;8.D解析:7.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①②③④自然带是由纬度差异导致的热量条件差异主导的地域分域规律,体现的是纬度地带分异规律,C项正确。 第12页共12页8.本题考查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为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相对平坦。根据图示纬度位置可知,该地受西风带控制,由于该地地势相对平坦,海拔较低,西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可以深入内陆,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所以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和大气环流,D项正确。深入内陆的分布区距离海洋较远,受洋流影响较小,A、B项错误;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植被的类型,不会导致同一植被如落叶阔叶林深入内陆,C项错误。答案:9.C;10.B解析:9.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受西南季风影响显著,热量相对丰富,带来丰沛的降水,水热条件好,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而其他地区不易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故C正确。10.乙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河谷和平地冻土发育,排水不畅,涝渍现象严重,不利于森林的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地下水顺地势向下流,不易出现涝渍现象,所以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故B正确。答案:11.B;12.A解析:11.洞庭湖区从陆地到水底分布着森林、灌丛、草甸和水生植物等植被类型,是在洞庭湖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属于小尺度的地域分异,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地方性分异规律。故选B项。12.从陆地到水底,地形从出露地表到隐于水下,水分从少到多,这是导致洞庭湖区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①②正确;热量和土壤条件没有明显的差异,③④排除。故选A项。答案:13.A;14.C;15.D解析:13.本题考查材料分析能力。根据材料,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导致长白山林线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说明不断有岳桦在更高海拔处生长,由此推断,林线附近的岳桦生长时间并不长,且岳桦林带海拔高、气候寒冷,岳桦生长季短、生长速度较慢,多为幼树,因此A正确;B、C、D错误。14.本题考查气候变化对植被生长的影响。从材料中可知,岳桦林生长季短,只有岳桦林带下部的岳桦才结实。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说明其生长季趋于稳定。与此同时,材料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北坡的林线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气候变暖对冬季气温影响更大,因此这里冬季的升温幅度比较大,C项正确。15.本题考查影响山地林线位置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影响植被生长的主要因素为水热条件。全球气候不断变暖,意味着热量条件不断变好,如果降水条件保持稳定,林线可能会缓慢上升,因此降水稳定不是林线近年趋于稳定的原因,A错误。若原因是水土流失量和土壤肥力稳定,则林线同样可能继续上升,B、C第12页共12页可直接排除。根据材料,岳桦结实线位置基本稳定,岳桦种子传播的最大范围基本稳定,当岳桦结实线与林线之间的距离达到岳桦种子传播的最大范围时,岳桦的种子无法传播到比林线海拔更高区域,因此林线位置稳定,D正确。16.答案:(1)A、B两地同属于热带雨林带。原因:A地受赤道低气压影响,终年高温多雨;B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2)乞力马扎罗山所处的纬度低(赤道附近);海拔高,相对高度大。由于乞力马扎罗山南坡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水分条件要优于北坡,因此乞力马扎罗山的森林带和草原带分布的海拔上限南坡高于北坡;降水量和气温是影响雪线的重要因素,南坡位于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高度低于北坡。解析:(1)从图中看A地位于赤道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B地位于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热带雨林的成因是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带来丰富的水汽,受地形抬升作用,形成丰富的地形雨,沿岸有暖流增温增湿作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2)注意本题实际上是三个问题:自然带完整、森林带和草原带南北坡高度差异、雪线高度南北坡差异三个现象的原因。17.答案:(1)地面辐射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山体内部海拔高,空气较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地面接收的太阳辆辐射较山体外部多,地面辐射传递给大气的热量也较多。山体外部的地面热量传递到同山体相同海拔高度时热量已大为减弱;山体内部气候较为干燥降水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山体外部多,传递给大气的热量也较多。(2)同:两个山地的林线均自边缘向山体内部逐渐升高(或边缘(外围)低,内部高)。异:青藏高原内部林线高于阿尔卑斯山内部林线。(3)青藏高原的山体效应比阿尔卑斯山更强。原因:青藏高原的海拔(基面高度)更高,空气更稀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更多;青藏高原的体积和面积更大,山体的增温现象更显著;青藏高原整体纬度较低,全年接收的太阳辐射较多。解析:(1)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距地面越远(海拔越高)获得的热量越少。根据山体效应示意图,山体内部海拔高,空气较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较山体外部多,地面辐射传递给大气的热量也较多,山体内部的气温T1较高。山体外部的地面热量传递到同山体相同海拔高度时热量已大为减弱,T2较低;根据材料,山体内部比外部出现云量减少、降雨量减少。山体内部气候较为干燥降水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多,山体外部云量较多,降水较多,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的多,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少,传递给大气的热量也较少。所以山体内部气温比同高度的山体外部气温高,形成山体效应。第12页共12页(2)林线主要受热量和水分条件影响,高大的山体有山体效应,造成山体内部比山体外部气温更高,降水更多。因此两个山地的林线均自边缘向山体内部逐渐升高(或边缘低,内部高)。根据第3题的分析,青藏高原的山体效应比阿尔卑斯山更强。所以青藏高原内部林线高于阿尔卑斯山内部林线。(3)由图中信息可知青藏高原的海拔(基面高度)比阿尔卑斯山更高,空气更稀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更多,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更多,地面辐射传递给大气的热量更多;青藏高原的体积和面积更大,山体的增温现象更显著;青藏高原整体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比阿尔卑斯山更高,全年接收的太阳辐射较多。因此青藏高原的山体效应比阿尔卑斯山更强。18.答案:(1)三江平原湿地为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多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枯枝落叶多,碳汇较多;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土壤微生物分解慢,有机质积累较多。黑河中游湿地为非季风区,降水少,多为荒漠灌丛或荒漠,生物残体较少;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质速度较快。(2)原理:碳汇聚的过程可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微生物分解有机碳,则会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趋势:湿地退化会导致积累的有机碳被分解并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从而使气候变暖。(3)大规模的农业开垦活动破坏了三江平原湿地和植被,黑土缺乏湿地和植被的保护;春季升温快,融雪多,流水侵蚀作用强;夏季降水多且缺少树冠的阻挡,地表径流流量集中、流速大,地表受到雨水冲刷作用强,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对黑土的侵蚀加大;秋冬季节多大风,风力侵蚀严重。(4)减少大气的扬尘,改善空气质量;改善水质;为生物提供栖息地,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解析:(1)本题属于对比类成因题,考查不同区域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江平原湿地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多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枯枝落叶多,碳汇较多,且该地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碳源较少,土壤微生物分解植物残体较慢,有机质积累较多;黑河中游湿地位于非季风区,降水少,多为荒漠灌丛或荒漠,生物残体较少,碳汇较少,且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碳源较多,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质速度较快。(2)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湿地退化和气候变化之间的联系是碳,湿地可以容纳碳,使其不进入大气中;同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湿地破坏后积累的有机碳被分解并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会加剧全球变暖。第12页共12页(3)本题考查黑土侵蚀严重的原因。20世纪50年代始,三江平原地区人类活动活跃,农业开垦活动成为黑土侵蚀的重要诱因,黑土的侵蚀可能是由于水、风等的侵蚀作用。结合东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可知,春季的春汛造成的流水侵蚀、夏季降水的流水侵蚀和秋冬季的风力侵蚀都会造成黑土的流失。(4)本题考查土壤侵蚀减轻带来的生态效益。其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大气、水、生物等方面,例如减少大气扬尘、改善水质、生物栖息地增加等。第12页共12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2-08-21 09:00:09 页数:12
价格:¥5 大小:473.44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